洪孝帝的确不信任殷湛,这一点,姜梨没有说谎。

“夏郡王到底做了什么…”姜元柏喃喃道:“倘若陛下不信任他,当初就不会把他召回京。”

“成王举事迫在眉睫,夏郡王当然要出来立功。”姜梨回答:“父亲有没有想过,也许即便没有这次成王的事,夏郡王有朝一日也会回京。陛下不过是将计就计,就当是关起门来打狗,先把夏郡王放在眼皮子底下,要动手什么的,也会看的更清楚。”

姜元柏皱眉盯着姜梨,他觉得姜梨知道的可能不止这么多。她对于殷家的态度一开始就是回避,像是早就知道殷家是个麻烦似的。但姜梨是个闺阁女儿,她如何知道这么多?整个燕京城里,她认识的官家除了姜家以外,叶世杰算一个。但连他都不知道的事,叶世杰就更不可能知道了。莫非是…姬蘅?

姜元柏又觉得头疼起来,姜梨口口声声说和姬蘅并无关系,但姜元柏的直觉告诉他,并非如此。只是这个女儿嘴巴严得很,他又不可能强迫姜梨说出真相,便也只能无奈的干着急。

“父亲,”姜梨问:“当年先帝为何要把夏郡王调去西北云中?”

这件事,姜梨怎么也查不出来,问姬蘅和姬老将军,又都让她不要参与其中。姜梨就想,也许姜元柏能知道些蛛丝马迹。

姜元柏摇了摇头:“当年先帝做决定的时候,我还不是首席大学士,不知道其中内情。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从没有什么风言风语传出来。可见知道这件事的人很少,先帝没有告诉其他人。”

他这么说,姜梨就越是怀疑,无缘无故的,先帝怎么会突然调令,在此之前,听闻先帝和夏郡王关系极好,虽然同父异母,然而却比亲生兄弟还要亲近。一定有什么事情导致了他们的隔阂发生,但这件事大约又还没有严重到让先帝直接杀了夏郡王,所以留了一线生机,却导致了如今局面的混乱。

姜梨的话像是也提醒了姜元柏,他不再追问其他的事,而是若有所思起来。

姜梨等了许久,姜元柏也没有再说其他的话,过了一会儿,姜元柏看向姜梨,道:“算了,你先回去吧,这些事情,我慢慢再打听清楚。”

姜梨颔首,正要离开,又被姜元柏突然叫住。

他说:“小梨…陛下的赐婚,没有办法更改,你嫁给肃国公…姬蘅这个人,外面传言并不好,喜怒无常,你嫁过去,也许并不如表面上的风光…你可愿意?”

“父亲,最重要的并非是我愿不愿意,而是事情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了。”姜梨回过头,淡淡道:“当初父亲希望我能嫁给殷之黎的时候,可也没有管过我愿不愿意,即便我表达出了抗拒。”

姜元柏动了动嘴唇,姜梨说的他哑口无言。

“肃国公姬蘅不过是传言坏了一点罢了,殷家倒是人人称好,可独独被陛下提防,那才是会牵扯姜家到万劫不复的深渊。我既已是姜家人,就摆脱不了身在其中的宿命,既然如此,倒不如找一个看上去赢面最大的站队。从成王一事,父亲也许能看得出来,陛下可不是等闲之辈,我以为,陛下最大,胜过夏郡王。”

说完这话,她便对姜元柏行礼,退出书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叶府里,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薛怀远正在与叶世杰论书。他们一老一少,相处倒是比亲父子还要和谐,叶世杰聪敏好学,对薛怀远的见识胸襟多有佩服,平日里遇着难解的问题,便都去问薛怀远。薛怀远也从不藏私,也十分欣赏叶世杰身上的正直之气,便将自己所会的倾囊相教。

相比之下,薛昭就不如叶世杰对那些书本感兴趣了。虽然他如今不如从前一般灵活,跳脱的性子却还是和从前一般无二,最喜欢的是和叶明煜呆在一块儿。叶明煜在院子里练武的时候,薛昭就一脸羡慕的看着。叶明煜也晓得薛昭是个练武的材料,可惜被永宁公主废了,他就把坐在轮椅上能够用的兵器通通拿给薛昭试了一遍,还试图让薛昭学会在轮椅上用鞭子,鞭法学得好,也不会全然被动。

叶府里的人便觉得很奇怪了,真叔侄没见那么亲热,真父子也没见如此贴心,没想到换了个伴儿,倒是契合不已。

这一日也是一样,深夜,薛昭推着轮椅,在叶明煜的房中转了几转,叶明煜有好几大箱子宝贝。都是他从前跟着商队游历经商的时候买回来的。倒也不是些特别贵重的东西,但都十分奇特。他非常大方的让薛昭挑自己喜欢的回去。薛昭左看看右看看,惊叹的同时,又对叶明煜这样潇洒的生活充满向往。

二人正在说话的时候,阿顺从外面进来了,道:“老爷…老爷…”

“什么事啊跑的这么喘,”叶明煜看了他一眼,“天塌了?”

“也不是天塌了,”阿顺急的跺脚,他可知道自家这位老爷有多宝贝外甥女,就道:“是表小姐、表小姐出事了!”

“阿梨?”叶明煜眼睛一瞪,“阿梨怎么了?”

薛昭坐在一边,起初听到“表小姐”的时候,他还没反应过来,毕竟还不大适应姜梨成了叶家的表小姐,可听到叶明煜叫“阿梨”的时候,就晓得是姜梨出了事。登时也急了,差点想站起来,奈何双腿无力,只得紧紧注视着阿顺。

叶明煜被薛昭的反应也吓了一跳,心中暗忖,莫不是薛昭这小子也喜欢姜梨?虽然薛昭人是很好啦,但是…不能站起来总归是个遗憾。不过叶明煜心里又很快扇了自己一大嘴巴子,就算薛昭喜欢姜梨,姜梨也不见得喜欢薛昭啊,姜梨眼光那么高,要入她的眼,也难如登天。

阿顺结结巴巴道:“外面都在传,今日宫里给昭德将军庆功,陛下赐婚了表小姐,将表小姐许给了肃国公!”

“啥?”叶明煜掏了掏耳朵,险些以为自己听错了,他说:“阿梨许配给了肃国公?”

这是怎么回事,给殷湛庆功,怎么最后却给姜梨赐了婚,皇帝是糊涂了还是根本分不清谁是谁,怎么乱点鸳鸯谱?

薛昭却是愕然过后,飞快的想到了姬蘅。他那时候询问姬蘅和姜梨之间是什么关系,姬蘅还说很快要做他姐夫的关系。薛昭还想,这位大人说话,未免也太自负了些。没想到今日就成了现实,他果真是成了自己的姐夫,而且还是皇上赐婚,这…怕不是偶然的吧!

阿顺还在道:“听说之前本来是昭德将军拿战功请陛下赐婚给表小姐和郡王世子的,可是陛下却说,昭德将军晚来了一步,已经有人请求赐婚了,皇上圣旨都拟好了,那人就是肃国公。”

“我…”叶明煜憋得脸颊通红,憋出了一句:“他大爷的!怎么会是肃国公?!”

怎么会是肃国公?

他早知道姜梨和肃国公姬蘅似乎不是普通的关系,倒也不是叶明煜多心,实在是因为姬蘅帮了姜梨几次,就连叶明煜都知道。无缘无故的,姬蘅为什么要帮姜梨,怕是有所图谋。而姬蘅本身生的又太美,年轻小姑娘家,很容易就被皮囊所惑,叶明煜最担心的,也就是姜梨被姬蘅迷住了。那位肃国公的名声,他可是知道的,绝不是一个好掌控的人,姜梨再怎么厉害,如今也才十六岁,如何拿捏得住这样的男人,还不如殷之黎好把握。至少看上去是个正人君子,也不会做出什么匪夷所思的事。

可是圣旨已经下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叶明煜也满脸无奈,不知如何是好,倒是一边的薛昭,呆呆的坐了片刻后,突然想起了什么,推着轮椅就要出门,道:“我去看看爹!”

“看爹?”叶明煜狐疑,一句“这个时候看什么爹”还没出口,薛昭就已经推着轮椅跑的没影儿了。

叶明煜追出去,就看见叶世杰从隔壁薛怀远的房间里出来,他看见叶明煜,快步上前,道:“三叔,他们说的是真的…”

“是真的。”叶明煜看着他,叶世杰皱了皱眉,动了动嘴唇,什么话都没说。叶明煜了然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世杰啊…你表妹…你还是忘了吧。”

另一头,薛昭推着轮椅,进了屋,薛怀远也有些回不过神的模样,薛昭一看他这个样子,就晓得薛怀远也知道了此事。他把门带上,推着轮椅到了薛怀远面前,试探的道:“爹?”

薛怀远的目光慢慢移向他。

“你是不是知道了,姐姐被赐婚的事?”薛昭问。

薛怀远沉默,他表现的不如叶明煜惊愕,但不代表他内心就毫无波澜。半晌,他才道:“知道阿狸成了姜家小姐后,我就一直担心一件事。我怕之后她的亲事再也由不得我坐主,也由不得她坐主,最后会所嫁非人。但我也想好了,如果真到了那一日,我就带着你们姐弟离开燕京,天大地大,总有藏身之处,大不了一辈子隐姓埋名,也能过得舒坦。”

薛昭静静的听着薛怀远继续说下去。

“但我没想到,在这件事情上,我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没用。你姐姐受的是圣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真要追究起来,就算我们逃到天涯海角,也没有用。阿昭,”薛怀远问:“这可怎么办?”

这位老人,一年前还是为雷厉风行,做事公正的中年人。薛昭不曾见过他软弱的时候,但经过了这么多事,经历了人世间巨大的波折后,他虽然仍旧微笑,但到底是经不起折磨了。

他爱惜自己的女儿,不愿意女儿受苦,又没有别的办法,天下间难道还有比这更无奈的事情吗?

“爹,您想多了。”薛昭的心头也不由得一酸,他道:“您忘了,姐姐是什么样的人,若是她不想嫁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嫁的。加之有沈玉容的事情过后,在这件事上,她只会更加谨慎。”

薛怀远蹙眉:“你这是何意?”

“爹可知道,姐姐要嫁得人是谁?”

“是肃国公,我听过他的传言,只是当年我离开燕京城的时候,还不曾有他。金吾将军倒是个难得的英雄,可惜了。听说姬蘅喜怒无常,杀人如麻,做事全凭喜好,我怎么敢把阿狸交给他。”薛怀远长长的叹了口气。

“爹,当年咱们全家可都是觉得沈玉容挺好。就连我也觉得他手无缚鸡之力,定然做不出什么出格的事。可最后怎么了,这个人是怎么对姐姐,对我们薛家的。表里如一的人,如今可真是太少了,爹。”

薛怀远不是傻瓜,薛昭这么说,他立刻就意识到了什么,看着薛昭道:“怎么?你知道姬蘅什么事?”

“你还记得姐姐的那个‘朋友’吗?就是把我从永宁公主府上的私牢里救出来的人,就是肃国公姬蘅。”

薛怀远大吃一惊,道:“怎么会?”

“不仅如此,据我所知,姐姐在回襄阳桐乡,插手冯裕堂的案子时,也是姬蘅在其中帮忙。司徒大夫也是姬蘅让她来给爹治病的。成王之前掳走姐姐去黄州,也是被姬蘅救了下来。最重要的是,我是如何与姐姐相认的?就是因为有一日姐姐去国公府,在国公府里见到了我,我们才得以相认。但是爹,您要想想,姐姐为何要去国公府?可见和肃国公至少不是点头之交,是很有交情的。”

薛怀远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些是,面色惊异。薛昭之前也提示过,姜梨有一个“朋友”,薛怀远虽然心中奇怪,姜梨不愿意多说,他也就没有追问。现在看来,那个和姜梨关系匪浅的“朋友”,原是肃国公姬蘅。

“他…为何要做这些事?”薛怀远问。

“爹,不管他的目的是什么。但人家帮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恩负义,转头就骂人家是个魔头。外人传言他如何无情,但在我看来,他却是救命的恩人。”

薛怀远沉默,他没有见过姬蘅,不太能分辨薛昭的话是不是事实。

“那一日我在国公府里看见了姐姐,姐姐与我相认的时候,是没有避开肃国公的。”薛昭道:“这也就说明,姐姐很信任姬蘅,以至于敢将自己的身份托付。我以为经过沈玉容的事情后,姐姐不会轻易相信人,所以姬蘅一定是经过考验,被姐姐认为是可以相信之人。”

“阿狸真的没有避开姬蘅?”

“是真的。所以我想,这门赐婚,虽然在世人眼里不见得是好事。但对于姐姐来说,却未必是坏事。甚至于我瞧着肃国公,旁人嘴里心狠手辣的人,却不怕麻烦,为姐姐做了许多事,何尝不是有心?说不准…”薛昭顿了一下,才道:“这门赐婚,肃国公求来的时候,姐姐也是知道的。”

------题外话------

护夫狂魔阿狸~ )

第 222 章 第二百二十二章 上门

叶家和姜家因为这突如其来的赐婚而方寸大乱时候,殷府里,却是一片安静。

这里的下人们本就在云中呆的久了,云中民风淳朴彪悍,不如燕京城这般热闹,因为殷湛又是将军,平日里的小厮们也像是得了兵营中的习惯,走路悄无声息,也不如别的府上热闹。加之今夜见主子们脸色难看,小厮们更是不敢多言。

下了马车,进了府,殷夫人就想先拉着殷之情回院子。殷之情挣脱了开来,走了两步,走到殷湛面前,想说什么,但又什么都说不出来,一瘪嘴,差点哭了起来。

殷湛看了她一眼,道:“之情,你先和你娘回屋去。”

殷之情眨了眨眼,殷之黎拍了拍她的肩,温声道:“有什么事明日再说吧,今日很晚了,之情。”

殷夫人也跟着点头,紧张的看着殷之情。殷之情忽然觉得有些难堪起来,便干脆扭头,也不顾殷夫人在背后的呼喊,自己先跑回了院子。殷夫人只得无奈的冲殷湛和殷之黎一笑,说了句抱歉,这才追了上去。

殷之黎看着殷之情的背影,叹了口气。

殷之情生的娇媚动人,花容楚楚,但事实上,殷湛最疼爱的,还是殷之黎这个儿子。虽然对殷之情也算娇宠,但绝不同于殷之黎这般,亲手带大,亲自教他认字念书,骑马射箭。殷之情就是被奶娘带大的,但从小到大,殷湛也没短缺过殷之情什么,而且因为殷家没有什么姨娘通房庶子庶女,殷之情的日子,过的也算天真烂漫。

不过比起殷湛来,殷之情和殷之黎这对异母兄妹,感情反而要更好些。

还在发怔的时候,殷湛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他道:“你跟我过来。”

殷之黎跟着殷湛到了殷湛的书房。

灯火下,殷湛的脸色,褪去了宫宴上的爽朗,虽然称不上阴沉,却也绝对不愉悦。他道:“今晚的事,你知不知道?”

殷之黎摇头:“我不知道。”

“我猜你也不知道。”殷湛道:“今日我看姜元柏的神情,看上去不像知情的样子。姬蘅这般作为,实在令人意外。你之前与姜二小姐相处的,不是很好么?”

殷之黎压住心中酸涩,道:“是很好。”

“这就很奇怪了,”殷湛道:“姜梨今日接旨的时候,并无惊讶,甚至还对我笑了一下,我还怀疑她是不是早就知道此事,甚至是和姬蘅串通起来的。毕竟在这之前之情曾经说过,他们刚回燕京城的时候,同乘过一辆马车。”

对,殷之黎心中想,那是他第一次见到姜梨的时候。

“起初我也以为他们关系匪浅,后来打听过,原是姜梨被成王手下掳到黄州,恰好姬蘅经过,顺手救了她,所以后来他们一道回了黄州。但是,我总觉得奇怪,姬蘅可不像是见义勇为的人。姜梨和他之间,果然不简单。今日虽然没有真凭实据,但我还是以为,姬蘅这么做是故意的。之黎,”他看向年轻人,“你和姜梨相处的时候,没有发现她有心上人?”

殷之黎心中更加不是滋味了,但他只道:“没有,姜二小姐没有表现出来。”

“也许是姜家的主意。”殷湛道:“姜家把我们欲与他们联姻的事情告诉了姬蘅,姬蘅才得以抢先一步,在我们之前求得圣旨。否则不可能这么巧合。”

“可姜首辅不是愿意联姻?”殷之黎疑惑的问。

“姜元柏是只老狐狸,怕是也在权衡利弊,摇摆不定了。就是要看我们与国公府谁的实力更强罢了。是我低估了他。”殷湛笑道,只是他的笑容里,多了些冷淡。

殷之黎不说话。

“这件事不是你的过错,并非是你不如姬蘅,没能夺得姜二小姐芳心。实在是因为姜家早就有备而来,做了两手打算,咱们漏算了一层。”

殷之黎苦涩的想,不是的,并非如此,姜二小姐是真的喜欢那个人,她看姬蘅的眼神,还有有关扇子的暗示,他的确是输给了姬蘅。

“这些都是小事,之黎,你不要为此受到挫折。”殷湛道:“姜家如此不守信,日后自然也会付出代价。当务之急,是我们要留在燕京,等留在了燕京城,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肃国公姬蘅。”

殷之黎张了张嘴,想问为什么,最终还是沉默了,他其实以前也问过殷湛这个问题,但殷湛不肯告诉他,殷之黎也只能作罢。今日就算他问了,他也得不到答案。他只能麻木的称是。

从殷湛屋子里走出来的时候,殷之黎的脚步十分沉重。

身后,书房里的灯火明亮,似乎要彻夜烧到天明。殷湛就是这样的人,他有数不尽的公务要处理,即便在云中的时候,很多人嘲笑他成了个空壳将军,一辈子都回不到燕京城的时候,殷湛还是如此。小时候殷之黎很疑惑,不明白殷湛在云中,天高皇帝远,每日怎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事。后来长大了,这个疑惑也没有解决,但殷之黎却学会了不问,大约是习惯了。

他走的很是缓慢,一步一步,不知不觉中,竟然走到了殷之情的院子外。

等回过神的时候,殷之黎摇了摇头,转身要走,忽然间,一个声音叫住了他:“殷之黎!”

殷之黎回头,就看见院子里,殷之情坐在石桌前,难过的看着他。

她平日里叫他“哥哥”,私下里总是直呼其名,殷之黎也纵容她,他将殷之情满脸是泪,心中叹息,走上前去,左右看了看,没看到殷夫人的身影,就问:“母亲呢?”

“我说我要睡了,让她回去了。”殷之情道。

“你怎么回事?”殷之黎道:“快擦擦脸吧,满脸都是眼泪。”

殷之情拿袖子胡乱抹了把脸,今日为了去宫宴,她是精心打扮过,描摹脂粉,如今眼泪把脂粉都洗干净了,倒是别样的美。若是旁人在此,定要为梨花带雨的美人心疼,可惜美人梨花带雨,却又是为了别人。

“爹说什么了?”殷之情问:“这门赐婚可还有转圜的余地?”

殷之黎道:“那是圣旨,抗旨是要掉脑袋的。”

殷之情闻言,大失所望,看着殷之黎,心中戚戚,道:“你我真是同病相怜了。”

她倒是没有对殷之黎隐瞒自己的心思,当然了,殷之黎的心思也没有瞒过她。想来两人也是,他们兄妹看上的心上人,却阴差阳错成了一对,这要写在话本子里,只怕听戏的人也不会相信。

“爹一定安慰了你吧。”殷之情闷闷的道,“告诉你不必伤心,下一个会更好?”

殷之黎苦笑,众人都认为他受宠,殷之情自然也理所当然的认为,殷湛会对他所有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但事实上不是的。其实有时候殷之黎自己也很费解,他知道父亲对自己好,那些手把手教导的父子之情,他心中充满感激。所以殷之黎从小到大就严格要求自己,做父亲心中最完美的儿子,最出色的那一个。他的确也做的极好,无论是用兵排阵,还是文章华篇,他都能做的出色至极。每当看到父亲脸上露出的骄傲笑容,他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殷之黎如今也只有二十多岁,小时候可以遵循父亲的心愿做事,长大了以后,他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尤其是父亲在很多时候,不告诉他为什么,只让他这么去做,久而久之,殷之黎自己也会生出抗拒。

这一次来燕京城,和姜梨联姻,殷之黎一开始本来也是拒绝的。若不是后来听到了姜梨的那些传言事迹,亲自所见姜梨,殷之黎的心里,也不会十分意愿。可惜的是,他鲜少和父亲同样的想法,愿意去做的某一件事,就在这么突兀的情况下失败了。

殷之情十分难过,殷之黎道:“别哭了,没事的。你瞧我也跟你一样,不也没哭。你这么漂亮,自然以后能找到更好的。”

“可以后更好的人我也不喜欢。”殷之情回答的倔强。

殷之黎闻言,不以为然,她才见过姬蘅几次面,甚至话都没怎么说,不过是一时兴起,说的决绝,其实很快就会淡忘。反而是他自己,看上起云淡风轻,实则…没有人知道他的沮丧。

都过去了。殷之黎看着天上,深深地吸了口气。

愿赌服输。

宫中,华宴散去,灯火幽微,热闹消失后,看起来反而比平日里更加冷清。

太后和洪孝帝正往御花园走去。

洪孝帝让妃嫔们都散去了,他今日饮了些酒,却还未醉,不过看起来心情十分愉悦。太后看着他的模样,微笑道:“皇上今日很开心。”

“自然。”洪孝帝道:“朕记得几年前的时候,姬老将军就跟根朕提过,如果遇到了合适的姑娘,一定要指婚给肃国公,国公府缺个女主人。都几年过去了,朕总算是满足了姬老将军的愿望,也算是不负所托。”

他眼角眉梢都是笑意,丝毫也没有掩饰。太后跟着笑道:“今日的事,哀家也吓了一跳,原本还以为会赐婚给郡王世子的,没想到肃国公倒是先了一步,皇上之前可没告诉哀家,有这么回事。”

“母后不知,是因为肃国公自己找到朕面前的。燕京城里都说肃国公此人喜怒无常,何曾把什么人放在心上。却主动在朕面前提起想要娶姜二小姐,朕恰好觉得姜家不错,姜二小姐之前在桐乡案上的表现也有勇有谋,肃国公的眼光不差,朕也就顺水推舟,做个成人之美。”

“只是可惜了郡王世子。”太后感叹,“哀家今日瞧着他,很受打击。”

“那是他与姜二小姐无缘,怨不得别人。”洪孝帝笑道:“再者大丈夫何患无妻,不必如此耿耿于怀。”

“说的也是,肃国公这回真是得偿所愿了。”太后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面上带着些回忆的神色,“哀家还记得他小时候,被姬将军带着进宫,真是像画上走出来的娃娃般。小时候性子倒也还乖巧,反倒是越长大越教人琢磨不透,令人害怕。”

洪孝帝不以为然:“肃国公只是行事张狂了些。别人不去招惹他,他也不会去找麻烦的。”

这话却是明明白白的站在姬蘅这一边了。太后笑着看了洪孝帝一眼,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了。二人走过御花园最后一段路,天色不早,太后称乏,就先回慈宁宫了。

洪孝帝站在花园里,面上还带着愉悦的笑容,静静的看着太后和宫人的背影远去。苏公公站在一边,低着头,不知为何,心中却划过一丝不安。

“走吧。”洪孝帝道。

太后回到了慈宁宫之后,便先回软塌上坐着了。宫女们忙过来为她锤肩暗腿,上茶打扇,殿里还燃着香,太后的心情似乎平静了些。

“昨日肃国公进过宫?”她皱眉问道。

离太后身前最近的一个宫女回答:“并未看到肃国公的踪影。”

太后的眉头皱的更紧了些。过了片刻后,她对面前的宫女道:“你去传个信,让殷湛现在不要轻举妄动,皇上…防着他。”

那宫女点头称是,抬起头来,赫然是一张熟悉的脸。更是当初永宁公主最信任的贴身丫鬟梅香。

不管怎么样,事情都已经发生了。

在这个夏末初秋的时节,姜梨的亲事就这么被定了下来。而且还是赐婚,当年和宁远侯府那桩亲事,只是口头上的约定,周彦邦说毁就毁,说换人就换人。如今变成了皇帝的金口玉言,谁敢毁,谁敢换人?都只得乖乖准备。

姜元柏亲自去了一趟国公府,回来的时候告诉姜梨,同姬老将军商量过了,因着这赐婚来的有些突然,姜家什么都没准备,所以要等到明年夏日才能完婚。姜梨猜测是姜元柏还想拖一些时间,大约是觉得姬蘅的确还是不容相信,但这一切仍旧只是缓兵之计,皇帝的圣旨还能有改变的?除非姬蘅不在人世了,但就算不在人世,说不准还得守望门寡。

但不管怎么说,事情还是要一桩桩一件件做的。

姜家对这门亲事,是无可奈何,因此称不上多热情。卢氏不晓得其中利害关系,只是单纯的认为殷之黎比姬蘅性子温和善良多了,好几次在姜梨面前长吁短叹,表示遗憾。

姜梨不以为然,最高兴的还是芳菲苑的丫鬟们,确切的说,是白雪和桐儿。她们二人自来都是以姜梨的喜好为喜好,姜梨能和喜欢的人成亲,天下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所以关于嫁衣首饰,还有荷包上该绣什么图案,桐儿和白雪反倒是比姜梨更加热络。

姜梨哭笑不得。在得知赐婚以后,姜梨还去了叶府一趟,叶明煜拉着她就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容易安抚了叶明煜,轮到薛怀远和薛昭面前,姜梨又有些不知道如何解释。

不过就连这件事情,薛昭也提前帮她做好了。薛怀远竟然表示早就知道了姜梨和姬蘅之间的关系匪浅,倘若姜梨是真心喜欢姬蘅,薛怀远不会有任何异议。姜梨一听就知道薛昭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父亲,薛昭还得意洋洋,说要不是他,现在姜梨光是要和薛怀远解释也要花费好大一番功夫。

总而言之,在姜家难以办到的事,在薛家轻而易举的就得到理解了。薛怀远还告诉姜梨,他没有见过姬蘅,不过听薛昭所说,应当不是传闻中那样的无恶不作。加之薛怀远也相信,姜梨是个有分寸的姑娘,倘若姬蘅真是那样的恶人,姜梨怎么会喜欢?他相信姜梨的眼光,不过,还是希望有一日能亲眼见见姬蘅,这样他才放心。

姜梨自然是答应了,只是回到了姜家之后才开始犯难。叶明煜看姬蘅横竖不顺眼,如何会主动让姬蘅去叶家。再说姬蘅去叶家看薛怀远…要是被人知道了又该如何?

她觉得有些头疼,不由得按了按额心。

桐儿正在描花样子,见她如此,就道:“姑娘怎么了?是不是累了,要不去塌上歇一会儿吧,都看了大早上的书了。”

“该歇会儿的是你吧。”姜梨回答,“你从早上起来就坐在这里描花样子,不累么?”

“不累呀。”桐儿笑嘻嘻的道:“奴婢做的可开心哩,姑娘你看,绣的荷包上做成牡丹花样怎么样?要么蝴蝶也好看?奴婢把几个花样子都描了出来,姑娘仔细挑一个,其他给别人的奴婢们做好,给国公爷的,姑娘得自己做。”

姜梨无言以对,道:“我为何要给他做荷包?”

“现在不比从前了。”桐儿仍旧乐滋滋,“姑娘和国公爷都有了婚约,自然要交换信物的。”

“我不爱做针线。”姜梨道。其实她倒不是不爱做针线,从前做薛芳菲的时候,她也给薛昭薛怀远做衣裳。嫁给沈玉容后,也是如此。不过成了姜二小姐以后,虽然不至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许多事情的确不必自己亲自动手,她都没怎么摸过针线。

现在也是如此。

“可是姑娘要是给国公爷做荷包,国公爷会很高兴的。是不是,白雪?”桐儿问在一边晒茶的白雪。

白雪猛地被喊道,她是个实诚人,愣了一会儿,才道:“我不是国公爷,不知道他会不会高兴。”

姜梨狐疑,姬蘅会高兴吗?这人对穿的衣裳可是极为讲究。姜梨都见过好几次了,他的衣裳料子上乘,每日都要换,虽然都是红色,图案却不同。她的手工虽然不算差,可比起来,也实在很寒酸了。

弄巧不如藏拙,这是姜梨深知的道理,她没道理去自讨苦吃。

“姑娘,要不要过几日再去逛逛首饰铺子?新做些首饰。啊呀,咱们府上没有姑娘出嫁,也不知道出嫁的时候要准备些什么。”桐儿道:“奴婢还是去问人打听打听吧。”

姜府里的小姐里,也就只有姜玉娥嫁了人,还是做妾,没有良辰吉日,也没有八抬大轿,根本称不上出嫁。

“还早得很。”姜梨道:“不必心急。”

几人正说笑着,明月气喘吁吁的从院子外跑了进来,道:“姑娘,国、国公爷来了!”

桐儿和白雪都是一愣,紧接着才回过神,明白明月说的是肃国公,姜梨站起身来,道:“怎么会?”

“真的!奴婢才从晚凤堂过来,国公爷正在和老夫人说话,老夫人还想叫珍珠姐姐来找您过去,国公爷就说不必了,他来找你就是。”明月一口气说完。

姜元柏和姜元平现在都不在府里,姬蘅来这里干嘛?

姜梨正想着,就听见姬蘅的声音从院子门口想起,他道:“你的丫鬟还真是机灵,这么快就来通风报信了。”

姜梨回头一看,姬蘅正从院子外面走来,他一袭红色衣袍在风雅的姜府里格外显眼,明月几个丫鬟连忙行礼,姜梨就让她们去做自己的事,不必在这里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