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九月站在床边,低声道:“抱歉,我救不了他,炼制的毒…没有用。”

闻言,一边的姬老将军脚步踉跄了一下,险些跌倒,司徒九月扶了他一把,才使他没有这么摔倒在地上,他指了指塌上的男人,眼中分明满是悲痛,却还要勉强挤出一个笑容,道:“这…也好,对暝寒来说,他总算解脱了。阿蘅,”他拍了拍站在身边的年轻人,道:“别伤心啦,这不是你的错。”

塌上躺着的,正是金吾将军姬暝寒,自从二十多年前文纪的父亲冒死将姬暝寒带回来后,姬老将军一直在四处寻找神医能解毒。后来姬蘅从漠兰救了漠兰公主,毒姬司徒九月,天南地北搜罗世间奇毒,司徒九月以毒攻毒,克制毒性蔓延,但已经到了最后时刻,要么等死,要么奋力一搏。

姬蘅的选择是拼一把,只可惜,上天并没有眷顾姬家,司徒九月费尽心力研制出来的毒药也没能救得了姬暝寒,姬暝寒就这么死去了。从姬蘅出生到现在,从姬蘅见到他开始,他就是这么一副将死的模样,如今他的确算是解脱,但他倒死也没能睁开眼睛看自己的儿子一眼,也没能和姬蘅说上一句话。

就这么绝情的离开了。

红衣的年轻人站在塌前,他低头,看的到他美丽的侧影,却无从看得到他眼中的眸光。他在这里来过,已经许多年了,从少不更事的幼童,逐渐长成丰姿俊秀的少年,再到现在的艳丽青年,他一日日长大,一日日长高,但塌上的姬暝寒从未睁开眼睛看过他一眼。年幼的小姬蘅曾为此感到委屈,认为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父亲才不愿意睁眼看一看自己。但当他渐渐长大后,亲自游离于黑暗之中,知道了可怕的、丑陋的真相,他不再徒劳的期望,而是亲自投入地狱之中,与恶魔做交易,才能换得国公府的一线生机。

这一线生机,如今又被他亲自掐灭了。姬老将军担心姬蘅会一次感到自责内疚,纵然他自己的内心也悲痛欲绝,却还要强颜欢笑。

姬蘅抬起头来,他那一张脸,在这样萧瑟的氛围之中,甚至显出一种凄艳来。然而他只是勾了勾嘴角,神情平平淡淡,语气毫无波澜,就用他平日看戏时候的腔调,那种没有感同身受,看过就忘的腔调道:“那就按照他所希望的那样,将骨灰撒在母亲的墓中吧。”

姬暝寒当年被文纪的父亲带走之时,还尚有知觉,嘱咐手下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倘若他死了,便把自己的尸骨烧为灰烬,和虞红叶葬于一处,不要被任何人知晓。姬暝寒自己也明白,他的对手是太后和殷湛,而如今的国公府里,就只有他的幼子和老父。如果太后想要杀人灭口,很有可能连这对祖孙也不放过。在没有万全的准备下,不可轻举妄动,只能装傻。

装傻这回事,原先是姬老将军自己做的决议,在虞红叶一事上,他装傻了,却害的自己的儿子变成这幅模样。后来装傻,却是姬老将军不得不这么做,他一开始也想要瞒着姬蘅,想要等着姬蘅再大一点的时候告诉他,但不知什么时候起,长大了的姬蘅变得肆意无常,连他这个祖父有时候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直到少年的姬蘅把司徒九月从漠兰带了回来,并且在书房里,问姬老将军知不知道当年杀害虞红叶和姬暝寒的是什么人,那一刻,姬老将军明白了,这个孙子,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以飞快的速度成长。他早已自己查到了真相,并且准备复仇。

姬老将军已经左右不了姬蘅的决断了,他甚至不知道姬蘅想要做什么,姬蘅拒接与他促膝长谈,只要姬老将军询问,他便含笑着敷衍过去,那股心不在焉,府里的花匠都能看的出来。

但今夜的姬蘅,姬老将军觉得,虽然他表面在笑,但他的心里,却在流泪。虽然他言笑晏晏,仿佛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但姬老将军却兀的想到了当年年幼的姬蘅哭着摇着塌上的姬暝寒,委屈的喊道为何父亲不起来看看自己的模样。

时隔多年,那个幼小的姬蘅和眼前这个姬蘅又重合了起来,令姬老将军一瞬间也感到恍惚。

姬蘅没有再多看塌上的人了,他转身往外走,姬老将军叫住他,问:“你去哪里?”

“出去走走。”

姬老将军还要说话,司徒九月拉了拉姬老将军的袖子,对他摇了摇头,轻声道:“让他一个人待一会儿吧。”

姬老将军再看向门口的时候,姬蘅已经离开了。

今日是迎春日,到了晚上,庙会越发的热闹起来。城中湖面上密密麻麻飘着的都是花灯,小姐夫人们穿着精心挑选的衣裳,在湖边放灯船。街道上,玩杂耍的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还有捏泥人,吹糖人的,小孩子扯着父母的手,手里的小玩意儿多的捧也捧不下,酒楼中,斗诗的才子们络绎不绝,大展身手,处处都是一副好景象。

姬蘅沿着湖面慢慢的走着。他手持一把华丽的金丝折扇,红袍及地,他这幅模样,称得上颠倒众生四个字。走在这里,人人都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他,且爱且惧,只怕这喜怒无常的肃国公一时暴怒,大开杀戒。唯有那第一次出门的年轻小姐,敢胆大的直直盯着姬蘅看,却又为这人间难得的美丽而失神,而自愧弗如的低下头。

湖中的船舫中,隐隐约约传来歌舞的声音,不远处还有戏台子,有人在上头唱戏,看戏的人围满了底下,咿咿呀呀也不知道唱些什么,他就在在这繁华热闹中不紧不慢的走着,他比这里的繁华还要繁华,可又与热闹格格不入,仿佛妖鬼化成的美人,走在人间的集市上,人间软红皆不过眼,看过亦是不屑。

姬蘅的嘴角噙着笑容,琥珀色的眼眸里是数不尽的轻佻风流,但他的心里,却在春暖人间的日子里,冷却成冰。

他的父亲死了,若不是他让司徒九月尝试解救姬暝寒,姬暝寒可以多活一年,这一年里,也许还有别的生机。因为他选择了尝试,让姬暝寒也不得不去承担这样的风险,于是姬暝寒死去了,死在了这个春天热闹的夜里,而他竟然一滴眼泪也没有流。

或许是他真的没心没肺,如世人传言一般的冷酷无情,所以能对自己父亲的死亡也无动于衷。但姬蘅又觉得,他的心被划开了一道巨大的裂缝,猛烈的风从外面呼呼灌了进去,灌得他整个人空荡荡的。

国公府花团锦簇,权势滔天,但从他记事起,就冷清的如同一栋华丽的坟墓。他在此长大,他似乎没有格外天真烂漫的时候,他早熟的可怕。现在想想,他似乎很早很早以前,就在准备复仇这件事。

他要复仇的对象,一个是高高在上的皇后,现在已经是太后了。一个是远在云中的郡王,对方手下的兵马强悍凶猛,但他有什么?只有一个空壳的国公府,还有并不听从他号令的金吾军。

从无到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漫长的过程里,姬蘅没有一丝期待。复仇和别的愿望不一样,有人想做官,就拼命念书打算一举中第,有人想发财,就和人做生意勤劳肯动脑筋点,有的人想嫁入高门,有的人愿意云游四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愿望,等他们努力过后,实现心愿,想求的自然而然就会得到。

但他能得到什么?

他一开始就知道,这一场复仇,不过是哪会多年前欠下的命债。甚至于债都不能以寻常的手段来讨,什么公理和正义,不过是过眼云烟,世上哪里有那种东西?倒不如他在黑暗之中,从黑暗之中来寻一条路。而走到路的尽头,他不会得到什么,姬暝寒和虞红叶不会重新活过来,而他逝去的,本应该如贵门子弟一般无忧无虑的时光也不会回转。

黑暗的尽头还是黑暗,他似乎永远也找不到应该追逐的光是什么。曾经姬暝寒活着的时候,姬蘅还曾抱着一丝天真的希望。也许有一日姬暝寒能够醒来,他看着自己,骄傲的夸赞道,他的儿子已经长得这么高,如此强大了。

但结局是什么也没有,老天似乎为了惩罚他不应该拥有这么一丝天真的念想,于是连这一丝天真的念想也斩断了。他彻底的陷入了黑暗中,不可能再走出来。

那也就罢了,这也没什么不好。索性人生在世,本就是苦海中走一遭,或早或晚,迟早要来。

他仰头,笑意越发动人。

他顺着热闹,顺着人群的欢呼,慢慢的走过去,渐渐地,灯火被他抛在身后,繁华也被他抛在身后,他渐渐地走入街道之中。那像是穷人们居住的地方,巷子里夜里也没什么人走动了,他慢慢的走着,和夜色融为一体,走入了黑暗之中。

远处刮起一阵清风,春日的夜里,风都是醉人的。姬蘅仰头,看着天空,天上星河璀璨,似人温柔的目光,他靠着墙,慢慢的,慢慢的滑坐了下来。

他实在是很累了。

就这么一直走,一直走,不知道何时才会走到尽头。过去的那些年里,姬蘅从未有过撑不下去的念头。他年轻,狡猾,阴险,狠辣,无所不用极其,也没什么办不到的事情。他不惮牺牲利用任何人和事,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这份坚决在今夜突然崩塌了,姬暝寒的死,让他的心里真切的感到了疲倦。他并不害怕,只是茫然,觉得这样的日子不知还要过多久,也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究竟有没有意义。虞红叶死去许多年了,姬暝寒也死去了,他做的这一切,他们二人都无法看到,仇人锦衣玉食,他能怎么样呢?

他绝望到恨不得死去。

就在这时,与他一墙之隔处,响起了女子说话的声音,有人道:“夫人,他们都出去了,你独自留在府里,不难过么?”

紧接着,他听到了一个清亮的声音,带着笑意:“有什么可难过的。”

第 235 章 第二百三十五章 梦夜

说话的人是个女人,声音十分温柔,又带着一点不在乎的爽快,听得让人心中十分熨帖。

紧接着,院子里似乎是丫鬟的人又道:“姑爷中了状元后,夫人和小姐对姑娘也就越发过分了。”

“无事,今日他刚刚中第,自然诸多应酬,玉容也是不得已,杜鹃莫要胡说。”

状元?沈玉容?姬蘅听到这个名字,顷刻之间便明白过来。他知道沈玉容,前阵子的新科状元,洪孝帝之前还告诉他,正准备赐沈玉容一座宅院。听闻这位沈状元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贫困,果不其然,住在这样的陋巷之中。

姬蘅并不喜欢听人家长里短的墙角,但今日他竟没有离开,大约是心力交瘁,懒得动弹,也就坐在墙头,静静的听里头人诉说。

“可今日是迎春日,姑爷应酬也就罢了。夫人和小姐自个儿去赶庙会,独独剩下姑娘一人在府里,这不是故意刁难是什么?姑娘也就是性子好,要是少爷在这里,必然要为姑娘出头。”

“海棠,你又在胡说了。”那女子的声音仍然不以为意,含笑道:“他们不在,我正好躲些清净,殊不知平日里装模作样做事也很累,能有片刻轻松,对我来说也求之不得。”

“他们沈家规矩也太多了,又不是什么高门大户,从前在薛家的时候,姑娘可不必如此辛苦。”

那院子里的丫鬟似乎对沈家格外不满,一口一个“姑娘”,分明是把主母当做是外人了。姬蘅听着听着,也就想了起来,沈玉容的妻子,他其实是见过的。

燕京人都晓得他喜美恶丑,但凡是个美人,都要让他过过眼,仿佛得了他的承认就有很大的殊荣似的。殊不知他并无此爱好,除了虞红叶,天下间的女子在他眼中不过庸脂俗粉。闻人遥在酒楼之上遥遥将薛芳菲指给他看的时候,他的心中也满是不屑。

这位薛芳菲,生的绝色倾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惜在姬蘅眼里,实在一无是处。便看她对婆婆小姑态度的纵容和温顺,为了沈家委曲求全,姬蘅便觉得刺眼。只道“美则美矣毫无灵魂”。他没想过他日后会喜欢什么样的女子,但这样呆板如木偶,和所有官家夫人一般热络而狡诈,市侩藏于笑容之下的女子,他看也不会看一眼。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称得上“燕京第一美人”?

对于薛芳菲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此,没料到今日却在一墙之隔,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薛芳菲。和在酒楼之上见到的薛芳菲不同,她并非是个傻子,也不是无药可救,至少知道什么是喜欢什么是不喜欢。可惜的是,她喜欢沈玉容超过喜欢她自己,以至于才会愿意为了沈玉容牺牲自己的“喜欢”。

所以爱这回事,便是人世间最傻的东西,喜欢一个人,掏心掏肺的对待对方,自己一无所获,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做个永远清醒的看戏人,在一边笑着喝彩就好。

“姑娘想要荡秋千?”丫鬟问道。

墙里的薛芳菲笑着叹息一声:“久违了。所以难得他们不在府上,我可以自由一分。”她像是坐在秋千上,摇荡起来。

似乎可以透过面前这堵墙,能看到芙蓉花貌的绝色女子,坐在秋千之上,面上含笑,窈窕袅娜的模样。这是比春光还要美好的画面,他可以跃上墙头去看一眼丽色,但他什么也没做,仍旧斜靠在墙上,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容。

纵然聪明绝顶,才貌双绝,却只能困于这样的陋屋,甚至在院子里荡秋千也成了奢侈,天下间还有比这更惨的事么?至少姬蘅觉得这沈夫人有些可怜,她自己也傻的可怜,这样无望又卑微的日子,她竟也能自得其乐,这就是傻人有傻福?

至少在姬蘅眼中,仅仅见过几次沈玉容,就知道沈玉容绝不是一个能安贫乐道之人。他眼中的野心和**,比他的才学还要旺盛,他和这个院子里,能荡荡秋千就开心起来的女人,绝不是同一种人。不是同一种人,就注定一起走不了多久,薛芳菲以为的幸福美满,迟早有一日会被摧毁。薛芳菲看不出来,是因为她是戏中人,而他看得出来,是因为他是看戏人。

“咱们来燕京城都好几年了,一次庙会都没能去看过。”丫鬟嘀咕道:“夫人居然说是姑娘容貌太盛,怕被歹人瞧见,这分明是借口嘛。哪有这样的,那天下间赶庙会的,岂不都是丑人了?”

薛芳菲在院子里笑道:“海棠,你怎么如此斤斤计较,不就是个庙会么?过去在桐乡的时候,你赶得可还少了?”

“正是因为在桐乡的时候赶得很多,可到了燕京城却一次也没有,这还不如在桐乡时候的日子。奴婢倒是没什么,就是委屈了姑娘。燕京城的庙会比桐乡的热闹多了,少爷每次写信来的时候都问姑娘,也难为姑娘次次只能编造。”

薛芳菲笑道:“阿昭那傻子,我说什么就信什么,如今也就是新鲜几日。等他日后真的云游四方,闯荡江湖了,哪里会看得上小小的庙会?到时候便是我写信询问他又瞧见了什么新鲜的东西,说给我这个姐姐听。”

她好像一点儿也不生气,纵然是面对着这样不公正的苛待,婆母小姑的刻薄,她也不以为意,说的都是极好的,令人高兴地东西。于是这一头,姬蘅嘴角的讥讽更浓,见过傻的,没见过这么傻的。天下竟然还有这样的傻女人,难怪多少男子说起状元夫人的时候,总是一脸向往,生的美的女人很多,生的傻的女人也很多,生的美却傻的女人就少多了。尤其这女人不是真傻,而是装傻,难为的是一装就是这么多年,她是自欺欺人呢?还是根本就觉得这样也很好?

姬蘅不是女人,不知道女人的心思,也不想知道。

不过他听着这女人说话,反倒觉得有些好笑,是了,世上不止他一个过的不好的人,多的是人有的凄惨的过往,这燕京第一美人的沈夫人,过的这样惨还犯傻,和他过早的清醒面对黑暗,不知谁更惨上一点。

“姑娘就一点儿也不怨么?”那里面的丫鬟又在说话,“姑娘也不肯将这些事情写信回去告诉老爷,老爷和少爷知道了,定然会为姑娘出头的。姑娘从前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

“杜鹃,这些没什么的。”薛芳菲的声音从另一头响起,她道:“我是因为玉容才心甘情愿这么做,玉容知晓我的付出,倘若玉容也将我做的这些事情习以为常,那我就会心寒。不过夫妻之道,本就值得钻研,哪个人能成天事事如意呢?要真说无忧无虑的日子,大约只有少不更事的小时候吧。自己做的选择,也没什么可后悔的,硬着头皮咬咬牙往前走就是了,实在忍不住了,再另寻出路,不过现在还没到那时候,也就不要放在心上啦。”

自己做的选择,也没什么可后悔的?姬蘅挑眉,薛芳菲这话,到底还是有些后悔了?不过她倒是爽快,有种孤注一掷的勇气。想来也是,从一个陌生的地方嫁到燕京城,嫁人之前千好万好,嫁人之后的困境怕是她从来都没想过的。而姬蘅却不同,从很多年以前,他就开始逐渐接受“姬暝寒有一日会死”这件事实。便对人生的变化,他似乎做的还没有一个蠢女人做得好。

那个活泼些的丫鬟就道:“听闻今夜的庙会上还有戏班子呢,咱们来到燕京城都好几年了,奴婢都没有再去看过戏,想想真是遗憾。”

薛芳菲的声音温柔,她道:“那有什么?唱戏我也会唱呀,虽然唱的不大好,你就把我当做是戏子,我给你唱一曲锁麟囊如何?”

这下子,另一头墙下的姬蘅却是微微一怔。从未听过哪家小姐主动给下人唱戏的,下子是三六九等里的下三流,小姐夫人们以看戏为乐,却从不主动唱戏。而他小时候唱戏,也只是因为师父的恶趣味,他那时又年幼,并不懂得什么,便被哄骗着学了戏。但已经很久不唱了,倒是没料到这位看上去大方婉约的沈夫人,竟然也会唱戏。

她唱的还是锁麟囊,

锁麟囊里的富家小姐,倒是恰好也姓薛,那戏里的薛湘灵先是出嫁远地,后又因大水,逃难途中和家人失散,独自漂流去异乡。人生阴差阳错,发生巨大改变。

薛芳菲的声音十分清亮,在夜色中尤为动人。唱的已经是富家小姐出嫁后的光阴了。

“新婚后不觉得光阴似箭,驻青春依旧是玉貌朱颜。携娇儿坐车中长街游遍,又听得号哭声动地惊天。”

那悲伤的唱词,被她唱出来倒也不觉得悲伤,反而又几分利落的俏皮,像是毫不放在心上似的。不像个忧愁的妇人,倒像是初出江湖的小儿女,带着几分新奇,几分惊讶,唯独不见半点顾影自怜。

她真不像是个过的不好的人。

“腹内饥唤郎君他也不在,却为何在荒郊不见亭台?莫不是应验了无情的水灾?恍惚间与众人同把舟载。老娘亲说不定波中遇害,苦命的大器儿鱼腹葬埋。你可见我夫与萱台?你随我回故乡寻找尸骸。”

姬蘅本是一个十分挑剔的人,世人说他爱看戏,不过是喜欢看戏中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模样,为不属于自己的悲欢离合落泪开怀。而他永远做一个看戏人。薛芳菲唱的十分敷衍,她全然没有融入这戏中,悲哀的唱词也不见心酸,反被她唱出几分欢快。她本就不是真的梨园子弟,也不会唱的多如何精彩,但很奇怪,姬蘅竟并没有心生嫌恶,反倒是坐在墙的另一面,静静听着,仿佛那声音带着暖意,让他冷沉沉如同从冰窖里捞出来的心,也柔和平静了下来。

她在唱:

“一霎时把前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

“我只道铁富贵一生注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

“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那戏文中的薛家小姐家逢巨变,不得已去别人家做下人。便在这时生出物是人非之感,薛芳菲唱起这里来的时候,也带了一丝淡淡的惆怅,这点惆怅极为微却被姬蘅捕捉到了。这美丽的年轻夫人大约过的也并不快活,只是她的忧愁或许和戏文里的薛湘灵的忧愁又大大不一样。薛湘灵因为身份的转变,从富至贫,薛芳菲分明是过的更好,可却没有自由了。

也就是这点惆怅,令姬蘅意识到,这个女人自然不蠢,她知道一切,不过是默默忍受。不管她是为了什么,但和他自己,竟然是有一点同病相怜的相似。但薛芳菲和姬蘅又全然不同,她的歌声里全是坦荡和从容,光明和磊落,仿佛就算前途哪怕一片黑暗,她也会毫不犹豫的,大大方方的走过去,没有一丝畏惧。

在燕京城这个春风和煦,笙歌曼舞的夜里,黑暗下埋藏了多少肮脏的交易,她的歌声却像是一缕光,把这黑暗照亮了片刻,露出了真正的样子。

但姬蘅又知道,这样坦荡磊落的女人,分明看透一切却选择了一条傻乎乎的路的女人,迟早会埋葬在这样一个夜里。她的枕边人并不需要光明,同是黑暗中的人,姬蘅比任何人明白那样的人要的是什么。一旦沈玉容需要牺牲这位夫人,他就会毫不犹豫的牺牲这位夫人。

这位夫人明白这一点,但她的信任打破了她的聪明,让她也被欺骗了。

该说什么呢?

姬蘅不知道说什么,唱的是锁麟囊,这位唱歌的女人没有入戏,她从容而热烈,而他这个作壁上观,原本看戏的人却反倒像是入了迷。这可真是一段奇异的经历。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他在这墙的一面,听着墙的另一面女人粗糙的唱词,原本绝望的想要去死的情绪,不知什么时候就慢慢消散了。

他从这戏里得到了平静,一个女人尚且无所畏惧,他又有什么好怕的?就算余生他没有可依靠的人,那也没什么了不起。

他慢慢的从墙头站起身来。

那一头,薛芳菲荡着秋千,笑容从院子里传了出来,佳人笑颜,多少人愿意一睹芳容。姬蘅站在那墙头之下,有一瞬间,忽然就觉得,薛芳菲也许真的是个美人。

美人在骨不在皮,可这位美人,美的不自知。她的姿态温软可爱,看起来毫无脾气,但就像是一株还未绽开的野花,没有开放之前,她看上去和别的花朵没什么两样。当她热烈的开放时候,谁也不知道那是一幅怎样的色彩。

可惜她种在了沈家这处院子里,今生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为自己开放了。

他嘴角一勾,眼眸含情若水,顺着墙头往前走,走到了薛家的门口。那门是柴扉做的门,并不如何严密,从缝隙中,可以看到院子里的模样。他轻轻一瞥,就看到夜色下,院子里,穿着布衣的年轻女子艳若桃李,坐在秋千上巧笑倩兮的模样。

银河下,她的笑容比春风还要温柔,眼眸像是星星,亮晶晶的格外明亮。她似乎察觉到有人的视线,转头朝门口看过来,面上还带着还未收起的笑意,那一瞬间的画面,美的足以让记忆在此停留一辈子。

薛芳菲狐疑的停下秋千,海棠问:“姑娘,怎么了?”

她摇了摇头,走到了门边,想了想,将门推开,便见外面,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唯有轻柔的风拂到脸上,仿佛故人的寒暄。她走出门,朝小巷的尽头望去,似乎能看见有红色流光,像是精魅的身影,什么都消失不见。

只有淡淡的余香。

在风雪交加的夜里,却做了一个有关春夜的美梦。梦里有沉醉的春风,姜梨看见了还是“沈夫人”时候的自己,她在迎春节的时候被沈母和沈如云一个人留在屋里,她看见那红衣的美貌男子走到了院子里的另一头,嘴角含笑,听她唱完了一曲锁麟囊。

梦里还是咿咿呀呀的声音,声音却逐渐飘散的很远。但她很奇怪的,记忆就停留在有人从门前走过,透过柴扉的缝隙和她遥遥相望的那一幕。她的笑容未收,对方双眸含笑,一眼便隔了多少个千年万年。

直到姜梨从梦中醒来。

文纪和赵轲已经到了,正在山洞外守着,姜梨爬起来的时候,姬蘅正从外面走进来。他把水壶递给姜梨,含笑道:“醒了?”

姜梨看着他的脸,一时间说不上是陌生还是熟悉,怔怔的看着他发呆。

“怎么了?”他疑惑的笑道。

“姬蘅”姜梨迟疑的问道:“三年前,迎春日那晚,你是不是从沈家的门口走过去了?”

梦里的场景如此清晰,清晰到一切都好像真实的发生过。时间隔得太久远,她并不知道是真还是假。可昨夜发生的一切她还记得,姬蘅唱的锁麟囊,她也曾唱过。

姬蘅挑眉,在她面前席地坐了下来,他道:“看来你是想起来了。”

“你我”姜梨说不出话来。

她曾以为她和姬蘅之间,前生的纠缠也不过是一句“美则美矣全无灵魂”,虽然她认为姬蘅说的也没错,但到底不算什么交情。但竟不知那一个夜里,姬暝寒死去的夜里,他曾坐在自家墙外,听着自己唱完了一曲锁麟囊。

这算是缘分的纠缠么?姜梨也不明白,但倘若现在让她回到那一夜,她不会让姬蘅就那么走了,至少再同姬蘅说说话。在他最绝望的时候。

“以后我教你唱戏,”他摸了摸姜梨的头,道:“你唱的不在调上。”

姜梨:“”她忽而想起了更重要的事,才看向姬蘅,急切的问:“你身上的伤如何了?”

昨日里,姬蘅伤的很重,今日他就可以这样神清气爽和姜梨玩笑说话,可姜梨的心里还是很担心,疑心姬蘅是装出来的。

“没事,司徒的药很好用。”姬蘅道:“这种小伤,就不必担心了。”

“可是你伤的很重。”

“不重。”姬蘅道:“倒是你有没有受伤?”

姜梨摇了摇头。她还是想要去看姬蘅的伤势,却被姬蘅躲过去了,赵轲倒是过来说姬蘅没事,姜梨就又问起殷湛和姬蘅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她只知道殷湛死了。

姬蘅看着她,笑容微收:“你真想知道?”

姜梨点了点头。

已经到了这份上,似乎再瞒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姬蘅就道:“好,我告诉你。”

姜梨听了很久很久。

姬蘅把一切都告诉了她,从虞红叶姬暝寒和殷湛林柔嘉之间的纠葛,到殷湛为了林柔嘉这么多年做了什么。甚至更早时候的事,姬蘅小时候开始着手查探真相,重新训练飞龙骑,调令金吾军。红楼一战,最坏不过是和殷湛同归于尽,可最后却让姬老将军付出了生命。

姜梨听得出姬蘅话语里的低沉,虽然他神情毫不在意,可他的心里,却为姬老将军的去世而痛苦。他说起过去,平淡的语气,但姜梨想象得到那些年里,他从稚嫩的少年成长起来的苦涩。别家的贵族子弟,为了锦绣前程努力的时候,他却把自己投身于地狱之中。他放弃了他的未来,来赌一个不知道结果的赌局。

他从不真心,因为他这样的人,真心就是罪孽。

越是身处黑暗的人,大约内心深处越是向往光明。他越是孤独,越是要穿鲜艳的衣裳,听热闹的戏。从繁华中走过,仿佛这样就不能被丢弃似的。但事实上是,他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了,到最后还是只剩他孤零零的一个人。

他了很多,罢了,笑着看向姜梨,温声道:“现在我什么都没有了,小姑娘,你想要反悔吗?”

姜梨看着他。

他的目光温柔,姜梨却觉得十分悲伤,这些日子来接连的算计,殷湛的事是告一段落了,可又多了一个殷之黎。还有那些青州的殷家兵,这场仗如何打,姬蘅也会累。

她说:“谁说你什么都没有了?”不等姬蘅回答,她就继续道:“不是还有我吗?”

他失笑,道:“你真是和过去一模一样。”

多年前的春夜里,他听她唱完一出戏,就知道这是个愚蠢的女人。一旦爱上什么人,必然奋不顾身,仿佛扑火飞蛾。她分明已经错过一次,却仍然敢再次爱上一个人,勇敢交付自己的真心。

她的真心朴素而随意,却让他无法自拔,深陷其中,愿意交付自己的一切。于是他也从精明狩猎的猎人变成了温柔的野兽,甘心被她驯服。

“之前是我没有想到。”姬蘅道:“我只让人护着姜府,却没有想到殷湛会拿叶家做砝码威胁。我已经让孔六带人去叶家,以后不会出现这样的事。”

姜梨道:“和你无关,是殷湛太卑鄙了。”

居然能想到用这样的法子,他好歹也是个将军,纵然兵不厌诈,但也不应该用这样不磊落,甚至下作的法子。

“我会尽快送你回京。等回京之后,会让孔六派人马一直跟在你身边保护你的安全。尽量不要离开。叶家的人,就住到国公府。”姬蘅道:“国公府里,总比外面安全一些。”

姜梨闻言,察觉出不对劲,看向他,问道:“你不跟我一起回去?”

“殷之黎在青州起兵了,殷家兵人马不少,殷湛筹谋多年,意图谋反,我答应了皇帝,要带金吾军平息叛乱,我不能走。”姬蘅笑道。

“你你并没有上过战场。”姜梨急切道。

他笑了,“你这是不相信我,阿狸。”他说:“许多事情,是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只有亲手杀了殷之黎,我才能安心。这场仗不知道会持续多久,等我回来,就娶你过门。”

“姬蘅”

“你可不能嫁给别人。”他把姜梨拉向自己,在她唇上轻轻啄了一下。

“你真的决定了?”姜梨心酸极了,她不想和姬蘅分开,也知道姬蘅这一去实在很危险。可她也知道,姬蘅去意已决。换做是她,她是姬蘅,也会去亲手了解这持续了两代人的冤债。她没有任何理由去左右姬蘅的决定,喜欢一个人,也不是要禁锢他,她尊重他的选择。

“我要离开你,你会不会原谅我?”他含笑道。

姜梨笑了,她道:“如果你答应我,一定会回来娶我,我就原谅你。”

她眸光明亮,坦诚而干净,姬蘅微微一怔,从心底感到了满足和感激。她轻而易举的抚平了自己所有的暴戾和阴暗,令他变得从容。

他郑重其事的回答:“我答应你。”

第 236 章 第二百三十六章 别离

从以前到现在,姜梨都极不喜欢别离这件事,从前在桐乡的时候,出嫁告别父兄,就令她十分难过。如今比那时候更心酸,因她知道此去姬蘅的危险。这并不是一场好打的仗,殷湛是拼了鱼死破的力气,多少年苦心孤诣,就是为了这一日的到来。

太后更是不惜放任成王去对付洪孝帝,让成王和洪孝帝之间彼此磋磨势力,若非姬蘅在其中横插一脚,现在的殷家想要左手渔翁之利,实在轻而易举。

姜梨还惦记着姬蘅身上的伤,她道:“不能晚点再去吗?”

“殷之黎会很快动手。”姬蘅笑道,“不能让人抢占先机。”

姜梨沉默,殷之黎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殷湛的死亡,他的身世,殷之情的死亡,接二连三会让他受到巨大的冲击,常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尚且会崩溃。姜梨倒以为,殷之黎不会崩溃,但绝不是从前那个殷之黎。当他决定利用自己去要挟姬蘅的时候,过去那个会为战争伤及百姓而不忍的殷之黎,已经就此烟消云散。

她又想起殷之情来。殷之情为了姬蘅挡下殷之黎的一刀,不知现在是否还活着。姜梨倒是希望殷之情能好起来,殷之情并没有做错什么,从某些方面来说,她生在殷家才是最大的错误。

姬蘅已经穿戴好了铠甲,这和他过去慵懒曼丽的样子判若两人。也许姬蘅十分肖似虞红叶,但在他的骨子里,却和姬暝寒是一模一样的。姜梨没有见过姬暝寒,但只要看看姬蘅此刻的模样,大约就能想象得出,当年的金吾将军是何等风姿。

他拍了拍姜梨的肩,道:“你还愣着做什么?走吧。”

姬蘅像是已经全然的恢复了过来,可姜梨昨夜为他包扎过,那些伤痕实在是太深太深了,根本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里恢复。

“如果你不能撑下去,不要勉强。”姜梨认真道:“姬蘅,没有什么比能活下去更有希望,只有活下去,一切才有可能。”

“小姑娘,”他眯起眼睛,“你向来不是大公无私?怎么今日反倒自私了起来?”

姜梨伸手抱住他,轻声道:“我只是怕失去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