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任瑶英的身影进了更衣的耳房,任瑶亭才“噗哧”一声笑出了声,凑到任瑶期耳边小声道:“我猜九妹妹现在一听到更衣两个字就不舒服,我们出来的时候她不来,非得自己偷偷摸摸的。”

任瑶期不过一笑,就将话题扯开了。只是她注意到任瑶英身边除了跟着她自己的几个丫鬟还跟着方姨娘的大丫鬟金桔,上一次的事情对任瑶英而言依旧心有余悸。

两人快走到花厅旁的回廊下时,任瑶期叫住了任瑶亭:“里面待着有些闷气,我们在这坐会儿吧。”

东院摆宴用的大花厅东西两侧不是厢房,而是不长不短的一段回廊,前面是四四方方的庭院,后面则种了一围灌木,绿荫浓密。冬日里若是不烧地龙花厅会很冷,不过夏日里倒是很凉快。

任瑶亭笑道:“我也不爱进去看她们大眼瞪小眼的,我瞧着这会儿离开席还早着。坐会儿就坐会儿吧。”

说着任瑶亭自己先在回廊的绿漆横栏上坐下了,任瑶期坐在了她身旁。

这里环境清幽,间或还能听到几声鸟啼虫鸣,倒是比西府的大花厅要清雅。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任瑶亭问任瑶期上一次康姨娘小产的后续,她这一阵子都老老实实在东府待着没有去西府串门,苏氏最近对她看得有些严,因为她自上次从西府回来之后接连做了好几日的噩梦。最后一个老尼姑给她喝了一碗符水后才好起来。

虽说被吓得不轻,不过好奇心依旧还是有的,这会儿见着任瑶期便打听了起来。还做贼心虚地将自己的丫鬟婆子们都打发远了。

任瑶期正挑着无关紧要的说着,突然又不着痕迹地转移了话题:“今儿府里没有前年热闹呢。我记得上一次叔祖母五十大寿的时候云阳城里的客人一早就过来了,这边的花厅坐不下,还开了西府的荣锦堂。”

任瑶亭撇了撇嘴:“原本我娘说要请云阳城的德馨班来唱大戏。早一个月就定好了的。前几日来了个老尼。东说一通西说一通的,我祖母就说今年不邀客也不唱戏了。”

“不过我听下面的婆子说,这几日来府上送礼的人也不少。”

任瑶亭不以为然道:“除了京城里四叔派人送了两车礼也就是各地管事们孝敬了。”想了想,任瑶亭又道,“云阳城里苏家和林家也派了管事来。”

任瑶亭这一阵子也跟在苏氏身边学些家务,所以对这些礼尚往来的也知道了些。

“这次林家送的寿礼倒是比前年还要厚些。”任瑶亭随意道。

任瑶期偏头笑她道:“你记性这么好?还记得前年各家送什么礼么?”

任瑶亭瞪了任瑶期一眼:“你不知道,这一阵子我娘正好将这几年府里的礼单都拿给了我。说是让我学一学这些礼尚往来的。我记得上一次林家送的大件儿是一个红珊瑚座雕,这次送的是一尊白玉石的观音像呢。我前儿去我母亲正房的时候正好遇见了那个林家来送礼的婆子,然后她顺手就给了我一个荷包,里面是两颗龙眼大的金珍珠呢,说是林大太太给我压惊的。”

任瑶亭用手肘碰了碰任瑶期,挤眉弄眼:“难怪五婶婶和八妹妹平日里不将你们放在眼里,这林家一出手就这么阔绰,可见家底厚实。”

任瑶期想了想,说道:“林家不是与我们家亲厚么?对你出手大方你还有意见了?”

任瑶亭笑的得意:“我自然是没有意见,我是受宠若惊了行吗?那珠子被我娘收起来了,说是以后给我做头面用。不过以前也没见林家这么大方啊,我在五婶婶和八妹妹那里也没见着那种成色的珍珠。”

“那难道是林家和你外祖家比较交好的原因?”任瑶期疑惑地问。

任瑶亭偏头想了想,有些不确定:“这个我娘倒是没有与我说起,不过上一次我在云阳城的时候曾跟着我大舅母去林家做客,我大舅母跟林家几个太太走得比较近。”

任瑶期点了点头,似有所悟地道:“难怪上次林大太太去我们西府的时候还提起了苏大太太和林三太太,好像两人私底下交往很不错的样子。”

任瑶亭对这事儿并不在意,听了任瑶期的话并未放在心上。

林三太太还是林二太太的在她心里都没有太多的区别,她也不懂这些,所以她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了别处。

任瑶期的却是用眼角的余光瞧见不远处有人转身从小径退了出去,不多会儿任瑶英便带着几个丫鬟婆子从小径里走了出来。

几人从任瑶期和任瑶亭身边走过的时候,任瑶期的眼睛在方姨娘的丫鬟金桔的裙裾上一扫便转开了视线。

之前她和任瑶亭说话的时候有人站在灌木后面偷听,任瑶期一早就看到了,只是没有作声。

想必那人见任瑶亭将身边的人都远远的打发了,以为她们在说什么私密之事。

任瑶期刚才是故意提起林家三太太的。

燕北的名门大户们相互之间通婚,几辈下来越是根深蒂固的任家,关系就越复杂,各家与各家之间总是能扯上些关系。

方姨娘的娘家大嫂将要来燕北之事,让任瑶期终于想起来一件事情。

方雅存要来燕北做官,他太太这次来燕北并非只是参加任时佳儿子的满月宴那么简单,她是来给她丈夫打前锋的。云阳城作为燕北王府所在地,实质上是燕北各方的枢纽,自然要先打通关节。

方雅存想要争取燕北的官职,燕州的缺是最好的。不过任瑶期记起来上一世方雅存没能留在燕州,倒是苏家的一个亲戚与方雅存是同一批被朝廷派来燕北的地方官留在了燕州。

任瑶期之前已经打听过了,那人是苏家大太太的娘家兄弟,只是个同进士出身,想要借着苏家的关系来燕北做个小地方官。而林家三太太的叔父则是负责燕北官员调度的一个实权官,相当于朝廷吏部的官员。

朝廷虽然有权向燕北调遣官员,但是这些官员最终怎么个安排法却还是燕北王府说了算的。

而偷听两人谈话的丫鬟金桔,果然一回府就将自己听到的话转述给了方姨娘。

“林三太太?”方姨娘轻垂了眸子细细思索,摇晃在耳边的那一对碧玉蝴蝶耳坠在灯下投射出轻巧的暗影,她总是喜欢带这种小巧的流苏耳坠,让她看起来有一种江南女子别样的温柔。

半晌,方姨娘眉头微微皱了起来,似是有些惊怔地抬起头来:“原来如此。”

第132章庄子上来的老来嬷嬷

“姨娘,林三太太怎么了?”金桔有些好奇地问。

方姨娘回过神来,对她安抚似的柔和地一笑:“无事,我只是想起了一件事情罢了。”

方姨娘有一点很好,她从来不对身边伺候的人发脾气。

在任何时候,她都是善意体贴的,如水一般温柔的女子,所以方姨娘身边的丫鬟婆子们对她都很尽心。

“伺候笔墨,我有封信要写。”方姨娘坐了片刻,终于还是起了身,往书房走去。

金桔劝道:“姨娘,已经很晚了,可要仔细您的眼睛。”

方姨娘摇头:“没关系。”

方姨娘是知道自己的弟弟不久之后就要升迁的,她也希望方雅存能来燕北,这样以后在任家她的地位就能更稳。

官场上的事情方雅存来信与她提过几句,这次她弟媳来燕北还是她事先打听的各路官员的住处和喜好。这次燕北几个富饶的州县空下来有五六个缺,争这几个位子的却不只五六个人,方雅存上次来信曾和她提起过苏家的一个姻亲也有意来燕北。

方姨娘是个一点就透的聪明人,二太太苏氏这次无缘无故的就帮了林大太太一把,肯定是有缘由的。现在看来最大最有可能的缘由就是苏氏想要为自己的娘家大嫂搭上林家三太太这一条线。

方姨娘很庆幸现在获悉了此事,让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她需要尽快将苏家的意向告诉自己的弟弟,让他早一些做好准备。

事情终于朝着任瑶期希望的方向发展了,这还只是一个开头,而万事只要有了开头,就一切都好办了。

任家决定在端阳节当日启程去云阳城。横竖也就是一个多时辰的路程,算不得太远。

任时佳这次与任家人一起回云阳城,她正好坐完了月子。再在娘家躲着也不像。这次回去也顺便能赶上林家给小岑哥儿准备的满月宴。所以这次任老太太也会在林家多待上个几日。

这次任大太太留在家中,任老太太带着孙辈们过去。原本任老太太打算冷着五太太不带她和任瑶玉的,后来不知怎么的又改了主意。至于三太太李氏,任老太太向来是不肯带她出门的。

“今儿祖母说了。方姨娘和任瑶英也一起去。”晚上在给李氏请安出来的时候,任瑶华对任瑶期道。

“因为那位方夫人要来?”任瑶期微微挑眉,并不意外的样子。

“嗯。”任瑶华心情不怎么好,脸色冷冷的。

临分别的时候。任瑶期听到她隐忍又不甘地道:“这三房到底谁是妾,谁才是正经的正房太太!这就是我们任家所谓的规矩?当真可笑!”

任瑶华说这话并未想要从谁那里听到答案,说完之后她就挺着僵直的腰背走远了。任瑶期站在庭院中看着她的身影渐渐隐没在廊下的暗影里,只有暗红色的裙摆在丫鬟手中的灯笼光下时隐时现。不多会儿也消失在了前方的角门处。

第二日就是端阳节,任家上下都在准备出行事宜。

李氏虽然不去,却也忙着给任瑶期和任瑶华姐妹两人收拾东西。

女儿为李氏打抱不平。李氏却是早已经习惯。对自己被留在家中一事并不介怀,反而心情很不错的样子。

见任瑶华这几日一直沉着脸色一副不痛快的模样,似是只要一点小事惹了她就能炸了。

任瑶期担心她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这一日终于还是将她拉到一边笑着劝道:“三姐,你在这边怄什么气呢?都怄了几日了也该消停了。只要母亲她高兴不就行了?”

任瑶华一听就来火:“什么只要母亲高兴!我不信她是真的高兴!我昨儿还去求祖母,才刚开了个口就被祖母岔开了话题。”

任瑶华面上虽然是火气很大的样子,声音里却是带了委屈的。

任瑶期知道她的脾气。见她对着自己发火也不生气,反而笑道:“我倒是觉得母亲不像是强颜欢笑的样子,因为…父亲这次不也不去么?”

任瑶华一愣,暴怒的模样变成了愣怔。

“所以我觉得母亲这次不去也好啊,你知道父亲那性子,一画起画来吃饭的事儿都能让他忘到天边儿了,母亲就算是与我们一起去了云阳城她也会惦记着父亲。”说着任瑶期朝着任瑶华眨了眨眼,带了些揶揄的神色,“三姐,你都这么大了还离不开母亲,羞不羞啊!”

“我,我不是”任瑶华下意识就要辩解,待看到任瑶期坏笑的模样才反应过来是被妹妹打趣了。

“你尽会胡说八道!”任瑶华拂袖摆出了长姐的架势,想了想她又不确定地问,“父亲真的不去吗?”

任瑶期点头:“当然,我问过了。不然你去问问母亲?”

见任瑶华脸色总算是好看了些,任瑶期不由得抿嘴一笑。

云阳城去不去,对李氏而言其实没有那么重要。难道李氏去了就能在方姨娘面前彰显正室的身份?李氏就算是委屈也只是会为了任时敏。

所以在任瑶华为这件事情大动肝火的时候,任瑶期偷偷的让袁大勇帮她从一个潦倒的书生那里买了一幅前朝旧画回来。

上一世任时敏手里的每一幅他心爱的画任瑶期都知道出处,原本这幅画是要在今年秋被任时敏手下一个管事买回来孝敬给他的,任瑶期将这画提前买了回来。

因为任时敏有个爱好,每次得到一幅好画后会花上半个月的时间来仔细推敲琢磨,然后再自己临摹下来。

果然,任时敏一看到画脚都挪不动了,什么端阳节龙舟赛,在三老爷心里全是过眼的烟云。他是不会为了烟云而冷落自己的心头好的。所以三老爷大手一摆,云阳城爷不去了,爷要在家闭关画唬如此,李氏高兴了,方姨娘郁闷了。

方姨娘若是和任时敏携手去云阳城看什么龙舟赛。正室李氏反而被留在家里,外头对任家三房的妻妾地位自然会做一番猜测,李氏难免会被人轻看。而方姨娘揣着正室的待遇,在云阳城里串门子也方便一些。

现在任时敏撂挑子不去了。方姨娘行事就没那么方便了。

到了下午,任老太太还专门派了人过来找任时敏,想让他跟着一起去云阳城,毕竟这也算是一年一度的盛事。燕州有头有脸的人家都会过去,男人们觥筹交错之间也能交流一下家族情谊。

可是三老爷是谁,三老爷说不去就不去,牛来拉也不去。谁也强迫不了,最后干脆赖在正房里躺下装病了。任老太太气得不行,却也拿他没有办法。

李氏配合着在三老爷床前伺候着。渴了端水。饿了就端吃的,尽心尽力。

这下连任瑶华也高兴了,臭了几日的脸色终于放晴,弯着嘴角去看丫鬟们收拾东西了。

任瑶期也在屋里看着丫鬟收拾东西,说是看着,其实是徐嬷嬷指挥丫鬟们,她歪炕上看书。

正当这会儿。周嬷嬷过来了。

见周嬷嬷这会儿过来,任瑶期还以为是正房那边任时敏和李氏那里又出了什么事情,不由得将手中的书放下了,从炕上坐了起来。

周嬷嬷上前来行了一礼,却是小声道:“五小姐,罗婆子来了。”

任瑶期听到这个人名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罗婆子?”

“就是前一阵子,您说要见的那位庄子上的老婆子。”周嬷嬷低声解释道。

任瑶期立即想了起来。

是那位住在庄子上的婆子,上次任瑶期问周嬷嬷瞿家的事情,周嬷嬷说庄子上住了一个年纪大的婆子,对白鹤镇上的事情知道得很清楚。

原本早就该请来了,不想这位姓罗的婆子前一阵子被庄子外头的一条野狗咬伤了脚,所以耽搁了下来。任瑶期也因为任家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暂时将这事儿给搁下了。

“人呢?”任瑶期问道。

“这会儿府里上下都忙着,我让小丫鬟带着她去吃饭休息了,毕竟年纪大了,怕有个什么闪失。您现在要见她吗?”

任瑶期想了想:“先让她歇着吧,晚些时候再带来见我。”

“奴婢原本吩咐庄子上的人等她伤好了再送过来,原以为还要些日子,不想正好赶上您要求云阳城这会儿,是奴婢安排不周。”周嬷嬷请罪道。

任瑶期摆了摆手,安慰道:“无妨,我只是想问她些事儿罢了。早来晚来都一样。”

周嬷嬷下去安排了,用了晚膳之后任瑶期才让她将那个姓罗的婆子带过来。

罗婆子已经七十来岁了,一直在庄子上做活儿,头发花白,面色是黄褐色的,脸上全是褶子,走路还一瘸一拐的,精神倒是还不错的样子。

扶着她的是一个八九岁的小丫头,长相倒是清秀就是肤色太黑,梳着个双髻冲天辫,穿了一身红色的粗布衫,眼神灵动。

见任瑶期的视线停留在那个小丫头身上,周嬷嬷忙道:“这是罗婆子的孙女,祖孙两人相依为命,罗婆子不放心将她留在庄子上就一起带过来了。”

虽然有些奇怪罗婆子这么大岁数了孙女还这么小,不过任瑶期也没有多问,笑着点了点头,免了罗婆子的礼,让桑椹去拿了个凳子来让罗婆子坐了。

罗婆子道了声罪,小心翼翼地挨着半个凳子坐下了,战战兢兢的也不敢先开口说话。跟着她的小丫头对屋子里的事物感到有些好奇,见自己的祖母拘谨却也不敢放肆,规规矩矩的挨着罗婆子站在她身后。

任瑶期对那小丫头温和地道:“你先跟着这位桑椹姐姐去吃点心好不好?”

小丫头用眼角瞟了一眼桌上的那装着百果墩、糖耳朵、豆面糕、蜜麻花、糖莲子,葵花子儿等各色点心果子的红漆镶螺钿八棱食盒,咽了一口口水,然后看了自己的祖母一眼,没有动。

罗婆子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听主子的话,去吧。”

桑椹端起了那个红漆镶螺钿八棱食盒朝着小丫头招了招手,带着她往外头去了。

罗婆子看着孙女一步一回头的离开。摇了摇头,对任瑶期道:“小姐莫怪,小孩子乡下地方长大的,没见过什么世面。”

任瑶期微微一笑:“我瞧着倒是很好。身子骨也结实,她平日里跟着您一起下地干活儿?”

罗婆子脸上笑出了深深的褶子:“这孩子心地儿好,当年才刚学会走路就想着要帮我干活儿,平日里我干什么她就跟在我后边帮忙。我这一生无儿无女。临到老了捡了个宝,这一生也值了。”

任瑶期一愣,原来那小丫头不是罗婆子亲孙女。

罗婆子似是知道别人心里怎么想,说道:“这孩子是我七年前在田坎儿上捡到的。当时只有六七个月大的样子。”

周嬷嬷有些惊讶:“这么说她只有七岁?我还以为有九岁了。”

小丫头长得身体结实,身量也高,瞧着也很机灵。跟八九岁的孩子差不多。

“可不是。饭量也大着呢!好在她自己能干活儿,不然我也养不大她。”罗婆子摇头笑道。

任瑶期在一边打量这罗婆子,这婆子年纪很大,容貌也与一般的常年在田间操劳的农妇没有什么两样,不过任瑶期却是感觉道她说话动作并没有外头那些农妇们粗俗,就连她那个收养回来的孙女也知道分寸。

“罗嬷嬷一直在我们家庄子上么?家里是哪儿的?”任瑶期问道。

罗婆子眯着眼睛想了想,才道:“奴婢是白鹤镇近郊的。父母在灾年的时候饿死了,所以自小就在庄子上干活儿,不过原本那庄子不是任家的。”

“哦?那庄子原本是哪一家的?”任瑶期问道。

任家的几个大庄子是在前任家主任宝明在的时候买下来的,是与任家这座宅子差不多一起买的。

“在任家之前那庄子是一户唐的人家的。”罗婆子道。

任瑶期想起来这座宅子好像也是从一户姓唐的人家那里买的,可能是这户人家买祖宅的时候顺便将名下的庄子也一起买给了任家,这是很常见的事情。

周嬷嬷见任瑶期在问罗婆子的话,想了想,将屋子里的丫鬟婆子们都叫了出去,只她自己亲自留在屋里守着。

“不知道罗嬷嬷记不记得一户姓瞿的人家?应该是几十年前白鹤镇上的富户,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家道败落了。”任瑶期看着罗婆子,轻声问道。

罗婆子又是眯着眼睛想了想,这似乎是她想事情时候的惯用的表情:“奴婢倒是没有听说有这么一户富户。”

任瑶期不由得皱眉:“真的没有吗?您再仔细想想?”

罗婆子果真又想了想,还是摇头:“没有。小姐确定是我们白鹤镇附近的吗?会不会是别的地儿的?”

任瑶期不由得有些失望,点了点头:“可能是我记错了。”想了想,她又问,“在我祖父那一辈,任家有没有跟哪一户人家不和过?”

罗婆子闻言看了任瑶期一眼,赔笑道:“小姐这是什么话,任家向来和睦友邻”

周嬷嬷站在任瑶期身边冷声打断道:“罗婆子,我们五小姐这么老远将你找来,不是为了听你说那些有得没得的废话的。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答好了,小姐自会给你赏银,再好好儿的送你和你孙女回去。”

罗婆子一顿,看了看周嬷嬷又看了看淡笑不语的任瑶期,又想了许久才斟酌着道:“要是说不合嘛…也不是没有。当年任家买了西山的几个山头建了煤窑,曾经与临近的一个山主打过官司,因为那个山主写了状子到县老爷那里去告任家将煤窑挖到了他家山头的地底,不过后来任家花高价将那山主的山头也给买下来了,两家便和解了。另外就是有一年有座煤窑塌了,埋了不少人,有一家人的儿子带头闹事,最后被官府抓了起来,不过听说那人在押解的途中逃跑了,临走还放言说要与任家势不两立,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见人出现,估计早成了黄土一堆了。”

任瑶期静静听着,在心理做着判断。

罗婆子接着又说了几户人家,都是几十年前与任家有过大大小小的过节的。最后罗婆子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来了,眼巴巴地看着任瑶期赔笑道:“小姐,奴婢就只记得这么多了。”

任瑶期看了看窗外,这时候已经过了掌灯时分,院子外头都点起了灯笼,屋子里也点了蜡烛。

“今儿就先到这里吧,你先回去歇着。”任瑶期笑着端了端茶,示意周嬷嬷先将人送出去。

周嬷嬷将罗婆子送了出去交给了丫鬟,让丫鬟将人带去外院歇着,又转身回来了。

“小姐,这婆子还要留在府上吗?”

任瑶期正斜靠在炕上想事情,闻言抬头:“嗯,暂时先让她在府里待着吧,等我从云阳城回来再做打算。”

她总觉得还能从罗婆子口中问出什么来,不过明日一早就要启程去云阳城,任瑶期今日没有时间细细盘问了。

“那奴婢先将她们祖孙安排在外院住着。小姐今儿早些休息,明日卯时一到就要启程呢。”周嬷嬷嘱咐了一声就退下了,交代丫鬟们进来伺候任瑶期洗漱。

第133章偶遇

第二日一早,天还未亮,任家的下人们就开始悄无声息地忙碌起来。主子们都要再晚些时候才起,丫鬟婆子们要先将出行要用的东西搬到马车上。

任瑶期醒得比较早,早早的洗漱完毕换了衣裳,在自己房里坐了会儿等到正房那边有了动静了才去给父母请安。

今日任老太太免了众人的请安,所以任瑶期和任瑶华是跟着李氏一起用的早膳。

等到外头有人过来请任瑶期和任瑶华出门的时候,李氏还拉着姐妹两人好生交代了几句,又让周嬷嬷给了她们一人一个沉沉的荷包。

“若是方便,你们记得去外祖家看看外祖父和外祖母。”李氏最后交代道。

任瑶华没有吭声,任瑶期笑眯眯地应了:“知道了,听说外祖母也会去看龙舟赛呢,到时候谁不定能遇上。母亲有没有什么要我转告外祖母的话?或者又什么东西要转交给外祖母的?”

李氏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你们好好跟外祖母说说话,她来信总是问起你们。”

任瑶期又应了,然后和任瑶华一起出门,走到院门口转头还能看见李氏站在廊下看着她们。

今日出行的马车有二十几辆,二门前排了一溜,排了老远。

任瑶期和任瑶华两人被安排在了一辆车上,若是以前,两人肯定谁也不愿意,现在姐妹两人关系好了许多,又是亲生姐妹,所以出行的时候经常被安排在了一起。

两人被管事领着出了二门,她们的马车与任家其他几位小姐的马车一样都被安排在了中间。

两人出来的比较早,除了五老爷五太太带着任瑶玉早早来了一家人挤在一辆马车里和乐融融的说笑,别的人都还没有来,只有三三两两的婆子候在马车旁等着伺候主子们上马车。

任瑶期和任瑶华正要上马车去等。不知道从那里突然蹿出来个小丫头。

“五小姐”

任瑶期惊讶地转头,发现竟然是罗婆子的孙女。

任瑶华也看了过来,当即皱眉道:“你是哪里的小丫鬟?跟着哪位嬷嬷手下做事?”

那小姑娘今日换了一身府里三等小丫头的夏衫,任瑶华又见她眼生,便以为是新进府来的小丫鬟,不懂府里的规矩。

小姑娘看了任瑶华一眼,又看向任瑶期。

任瑶期对任瑶华道:“她是昨儿从庄子上来的。你先上马车,我等会儿就来。”

任瑶华狐疑地看了那小姑娘一眼,才转身走了。

任瑶期这才对那丫头温和地道:“你怎么来了?我不是让周嬷嬷安排了你和你祖母在外院住下了吗?”

小丫头见凶巴巴的任瑶华走了,胆子才大了起来。脆生生道:“祖母说庄子上还有农活儿没做完,想要问问五小姐我们什么时候能走。不过内院的人不让我们进去,也不给我们禀报。我刚远远瞧着您出来了。就跑了过来。”

任瑶期这才发现,小丫头肤色虽然不怎么好,声音却是很好听,不由得笑着问了句:“你叫什么名儿?”

小丫头眨着明亮的眼睛冲着任瑶期笑:“水艾,我叫水艾。是一种野菜。祖母说野菜最好了,饿了能果腹还春风吹又生。”

此言一处,任瑶期身后两个大丫鬟都噗哧笑了。

任瑶期也笑了,抬头却看到罗婆子远远的追了过来,看见这边的阵仗想过来又不敢过来,站在远处有些担心的看着水艾。

任瑶期指了指水艾身后:“你祖母找你呢。过去扶着吧。慢慢走过去,府里不让跑,不然被教规矩的嬷嬷看见了要抓了你去打手心。”

水艾冲着任瑶期顽皮地眨了眨眼:“她们可抓不住我。”虽是这样说。她还是低着头学着府里的丫鬟们走路的样子,转身走了。那步子倒是走得有模有样,让任瑶期也挑不出错来。

任瑶期不由得失笑,想了想,还是交代了自己的丫鬟几句。然后带着苹果和桑椹两人朝着罗婆子那里走去。

罗婆子见任瑶期过来了,忙拉着水艾行礼。口中还不安地道:“小姐恕罪,小姐恕罪。水艾她不懂规矩,冲撞了您。”

任瑶期见她颤巍巍的模样,忙让苹果上前扶了,微笑道:“小孩子总是跳脱一些,无事。我要去云阳城几日,你们先在府里住着,若有什么事情就让人去找周嬷嬷,我等会儿会交代一声的。庄子那边我也会让人打一声招呼。”

“那每日都有点心吃吗?”或许是见任瑶期性子温和,水艾并不怕她,忍不住插嘴小声问道。

任瑶期还没说话,罗婆子立即板了脸,语气严厉地教训道:“之前教你的规矩呢!谁准你这么没大没小了!”

水艾似是被祖母的样子吓了一跳,低着头不敢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