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太太估计平时直来直往惯了,虽然也不是没有心机,但对这委婉曲折的手段就不如善桐领悟得那样灵活,还是未曾明白过来,善桐也不好再说什么,便把大妞妞留给她玩,自己回上房去,果然六丑、六州和那两个媳妇已经说得投机起来,六丑又开了箱子取些善桐新衣出来给她们看,那两个媳妇笑着说,“也都是时新花色,就是款式还是去年秋天的了,想是今年冬日里做的吧?年年到开春,各府太太奶奶身上就是花样翻新……”

见到善桐来,又要行礼,善桐忙笑道,“快起来吧,我就做主多留你们坐一坐,也和我丫头说说京城时尚,我们西北来的村人,不懂,又怕出去应酬跌了面子,真是亏得你们少奶奶体贴。”

这两个媳妇看说话就是四少奶奶身边的贴心人,都笑了,“是您不嫌弃。”

便果真指点六丑、六州如何改衣服,又开了妆奁来帮善桐梳头插戴,一边梳一边说,“去年淑妃娘娘在宫中爱梳双刀髻,今年皇后娘娘夸了我们家宁嫔娘娘梳的元宝髻好看。您和宁嫔娘娘、平国公世子夫人一样都是瓜子脸,梳元宝髻是又好看又时新,还有这玉珠花一佩花香一借,走到哪里都是最出挑的——又本来生得俊俏,瞧这浏海密密实实的,和帘子一样……”

善桐舒舒服服地坐着享受她们的服侍,一时不禁感慨道,“你们少奶奶也实在是太细致了,我这才一见面就受了她的帮助,真不知该怎么谢她才好了。”

“话可别这么说。”那更年轻些的媳妇就笑道,“家里规矩大,管得严,纵有客人上门,也都难得出去见面。少爷成天到晚就是关门读书,我们少奶奶也是闲得发慌,好容易您投合了太太的性子,可不是讨人喜极了?她也盼着您常常上门说话呢。”

这语气真挚诚恳,看来四少奶奶是真的希望她能经常过去说说话。善桐不禁若有所思:看来,这京中的豪门儿媳妇也真不易做。规矩两个字是要比在西北重得多了。

222、霸道

有了四少奶奶的帮助,善桐去孙家拜访的时候心里就更有底了——怎么说杨家、王家都是亲戚,可以不必那么讲究,人家也不会在背后胡乱说她什么的,但孙家就不一样了,那是大伯母的亲戚,毕竟是拐了弯了,多少还是要顾忌一些自己的形象。

果然,亲家老太太对善桐的打扮就有几分吃惊,拉着她的手仔仔细细地看了看,才对身边媳妇叹道,“是要把善桃给比下去了。”

这样的客气话,善桐也不会当真,忙客气了几句,又说起善桃,“临上京前去看她,握着我的手,就是惦记外祖母同舅舅一家……”

孙老太太和孙太太对视一眼,都笑了,“那孩子有心了!”

大太太的父亲是老定国侯的亲叔叔,家产当然不菲,她自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辈子过着方方正正的日子,不能说没有家教的影响。孙家毕竟是百年世家,规矩要比杨家、王家这样浮浮沉沉的地方望族更重,不论是老太太还是太太都是一副京中老人的做派,打扮得不能说入时,但细节上却很讲究,比如说现在是暮春时分,连老太太裙子上都有应时的缠枝桃花纹饰,这就要比米氏头上的新首饰更透出讲究来了。

这对婆媳也像,每句话都说得好听,可眼神却极耐人寻味,一边和善桐应酬,一边不断拿眼睛彼此一望,多少潜台词就这么含而不露地被传递过去了,更显得婆媳两人和睦非凡。媳妇四十多岁的人了,在婆婆跟前还是那么谦和有礼,看到老太太茶杯空了,便亲自站起身来给她满上,两人也都是一张白净净的长脸,老太太这么大年纪的人了,肉皮都还未曾泛黄,连脸上的笑都那么相似,和媳妇倒是比和大太太更像是亲生母女。

大家谈了谈京中琐事,善桐有意说起林家,“从前也未曾听说过这户侯门,这一次过来,倒是哪里都在提起。”

孙太太和老太太彼此对视了一眼,孙太太便笑道,“倒是,他们家近些年来当红些,不过我们也很少和他们应酬,倒是并不太熟悉。”这就见出亲疏远近来了,善桐是早知道林家这几年当红的根源的:其实就是因为出了一个三公子,曾经在皇上亲生母姨膝下,以嗣子的名分伺候过几年。等改元承平之后他就红了,这几年来虽然胡作非为贪花好色的,但皇上对他要比对一般人更容忍得多了。含沁在皇上身边当差久了,结识的也都是天子近人,这种事又不是什么秘密,他自然早就一清二楚,也和善桐交了底了。

到米氏这里,她也是细细地和善桐交待过林家的底细的,为的是担心桂太太胡摆架子得罪了贵人。阁老太太虽然讲的是林家的不是,但也没有把这事瞒着善桐。到了孙家这里呢,孙太太是滑不留手,宁可装不知道,也不想把消息告诉出来,怕善桐不知道的,被她这么一说反而知道了。看来孙家这边虽然面子上客气,但心底对桂家只怕也是有些不以为然的,至少是没有交好的意思。

既然如此,善桐也就不再提更深入的话题,又说起京里的时尚,“真是不进京不知道打扮,我才落脚几天,已经是目不暇接了。好在本来就有亲戚,不然,真是两眼一抹黑了。”

说到这个安全的话题,孙家两婆媳的话就多了,孙太太笑道,“前几天夺天工的掌柜过来请安送料子,还说起你们家呢。说没见过人没到就裁新衣服的,这量体裁衣,虽说有尺寸,但也得人到了看一眼才知道怎么做好呀。他们和桂少爷说,桂少爷不听,只说先做了,等来了不满意,再做。”

老太太也笑着说,“桂少爷疼你。”

自从她到京城以来,似乎是个人都知道‘姑爷疼你’,可见在亲近权贵这一圈里,含沁怕太太的名声传得多广,善桐熟知这些官太太们应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着面这样夸,私底下还不知道怎么传呢。一时间有些羞赧,却也是被打趣得多了,反而横起来,在心底想了想慕容氏的风采,只暗道,“我还真就受之不疑了,让你们说嘴去吧。”

“那是他乱花钱。”她便不纠正老太太的说法,只道,“这男人单个儿过日子就是不成,还得我来了才把日子过下去不是?要不是当时正要生产,我就和他一道过来了。”

三人又说了几句闲话,善桐要起身告辞时,屋外来人道,“侯夫人问是不是桂少奶奶来了,如是,也该请去见一见。要是不方便走动,夫人便自己过来了。”

虽说肯定是早分家了,但孙家这一带最出色的将星那肯定还是定国侯孙立泉,就善桐所知,大伯母出身这一房也就是几个子弟挂了虚职而已。像这样族长强势的家族,凝聚力一向是最强的,这附近街坊居住的据说都是分出来的孙家人,彼此守望相助常相往来,也算是美谈了。定国侯府就在院子对过,过个街就成了,得了侯夫人这句话,老太太忙道,“你们是族姐妹,很应该见一见的,倒是我没想到这一层,一心只体贴她照顾婆婆辛苦了。”

见善桐眉毛一扬,便压低了声音叹息道,“老侄媳妇这病情也是缠绵多年,为难你堂姐照顾了,她也难得和娘家人说说话,见了面,你多说些老家的事给她听吧。”

同片刻前相比,她的语气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似乎从不以为然,转变为带了隐隐的亲近。

善桐现如今也算是见惯世面了,这一点态度上的改变她不至于感觉不出来,却也很难有所感慨了。只想着京中贵妇,就是变脸也变得委婉,到底是比西北要精致一些,只是这跟红顶白趋炎附势的天性还是始终难改,谁知道族姐心里想什么,也许就是闲了想见见亲戚呢,她们就自己变了——也算是煞费苦心,要和宗妇保持一致了。

当下便由孙太太作陪,两人又上了车,过街走了约几百丈路,便换了轿子,又进了几重深深庭院,同这位正儿八经的孙夫人——定国侯夫人见过了,她倒还要比两个孙太太来得更平易近人,和善桐互相见过礼,又握着她的手仔细地看了看,便道,“前儿娘打发人送东西来,还说族里来了个姑奶奶,生得真像五妹。我还当她思念过度了,今日一见,果然是有几分相似的。都一样娇憨明艳,惹人爱。”

又向着孙太太道,“瞧她的浏海,密密实实的,睫毛又那么长,都要碰到浏海边儿了,真是个难得一见的美人儿。”

孙太太只好陪笑道,“可不就是这么说了?”

她也有眼色,陪着说了几句话便站起来告辞,侯夫人也不留,只道,“上回的事,我同侯爷说了,还有些烦难,等有了眉目我再给您带话。得了闲您和老太太千万经常过来,婆婆有时候就想和亲戚多说话……”

把孙太太应酬走了,才转回来冲善桐一笑,竟开门见山,“其实你有名得很,人没来京城之前我就听说过你了。侯爷回来和我学呢,那么严肃的人,都被桂少爷逗得一抽一抽的。大家一起在良国公家里吃酒看歌舞,他也就是多看了一眼哪一个舞女,良国公逗他,要把她送给桂少爷,桂少爷吓得捂着眼睛再不敢看了,口口声声,‘可不能对不起少奶奶’。”

说着,自己也不禁一笑。善桐亦只得陪笑,心中却有几分恼火了:含沁不肯四处收授美女,那就是因为他疼爱自己,这也没什么好见不得人的,这么天经地义的事,落到这群权贵人家的女眷中,好像还是什么丑事一样,一个两个说起来都不以为然。难道含沁要学别人见色眼开四处拈花惹草的,这才和光同尘,不会招人说嘴了?

不想孙夫人看了她一眼,脸色蓦地又是一板,一本正经地道。“不过这种事,男人们不懂,说了不过是图一乐罢了,不会往心里去的。在老一辈女眷眼里,有时候就成了罪过了,平时说起来,也有些人觉得你不懂规矩,霸道善妒。你可要小心一些,在交际场合要谨言慎行的,别被人捉了小辫子去,对名声也不利。”

这话说得直接,但同大太太、善桃一般,有一种板正坦荡的感觉,善桐虽然自己也隐约弄明白了这个道理,但得孙夫人一语说穿,始终还是感激的,“二堂姐说得是,来京这么几天,见了这许多人,倒是只有你快言快语。”

话虽如此,心底也有些嘀咕:难道孙夫人见了谁都这么快言快语,又或者自己和他们家五姑娘之间,就真这样相似?怎么阁老太太对自己格外优容也就罢了,这边孙夫人居然更进一步,第一次见面而已,就提点到了这个地步?

孙夫人不以为意,“几句话而已,纵我不说,还有别人说的。”

和善桐说了些琐事,又道,“可惜世子上学去了,不然也让他来拜见一番”云云。还说,“娘娘平时久居深宫,也是无聊,宁嫔更是少年好动,得了闲我带你进宫拜见一番,说些西北故事给她们听,也能令贵人们稍微解颐一笑。”

深宫情形,善桐也不知没有收到风声,但具体情况如何,肯定是没有孙夫人知道得清楚,她心中忽然一动,有点明白孙夫人的用意了。只不露声色,提起桂太太来,“婶婶其实这一遭也来了,如能一道进宫,自然是天大的福分了。”

“这是自然,桂太太难得到京,有机会还是要见一见的好。”孙夫人果然满口答应,又约了这边得空邀桂太太一道饮宴,善桐有点拿不准孙家对林家态度如何,便试探着道,“这几日已经应下了几户人家了,有永宁伯林家并堂伯母那边,不知会不会就在谁家遇见了呢。”

“林家和我们也是多年的亲戚了。”孙夫人眼神一闪,旋即又坦然道,“但近些年没什么往来,我一心照料婆婆,料理家务,外头的应酬也很少参与,恐怕要见面,应当是下个月许家太夫人大寿时有机会见面了。”

说起来许家和桂家也不算没有交情,起码是有过同事之谊的,善桐倒还不知道许太夫人要办大寿,在心中记下了回去要问含沁,这边也笑道,“恐怕我们初来乍到的,还没拿到帖子。”

“这可不应该了。”孙夫人忙道,“按说你们家少爷和妹夫关系还挺不错的呢,恐怕是经手人粗心了。回头我问问世子夫人去——”

因天色已晚,两人又说了些闲话,善桐就起身告辞,回去的路上,想到孙夫人种种言行,不免也有几分佩服:从前在西北,已经是觉得官场应酬需要花费心机了,到了京城来,这人人说话都似乎带了玄机,尤其是孙夫人、四少奶奶等人物,不但身份高贵,行为举止更是得体含蓄,彼此潜台词一问一答,都能意会,可见这天下间身份最高的这几十户人家,过的生活的确和别人大不相同。

这里面有些信息,桂太太看来是不感兴趣的,善桐和她提了几句,看她不在意,也就不往下说了。只等含沁回来了和他商量,“看来孙家和林家关系倒是比较缓和,没和杨家一样闹得水火不容的。”

“林家是列侯勋贵里挑头出来闹的,杨家肯定看他们不顺眼。这件事孙家一直没有表态,估计也是无可无不可,此事不成最好,成了也有别的进项,并非交不起赋税。”含沁道,“说那个点,他们是皇后娘家,就赖着不交皇上还能如何?就是孙立泉这个人我熟悉,决不会这么下作而已。”

说起京里局势,他是头头是道的,“现在看来,你大舅母、堂伯母并这个族姐,三个人倒是三种态度,都想拉一拉你,也是拉一拉我们家。往好了说呢,在三种派系跟前你都暂时可以如鱼得水,不过也要处处小心,别踩滑了上了不该上的船……我看你倒是还和孙夫人多往来一些,我们两家态度暂时都是一样的,再说她牌子硬,多少人敢给阁老太太脸色看,也不敢给她脸色看的。和她交好,你更吃香。”

善桐点头称是时,不免又想到孙夫人对她格外的热情,她忽然有点好奇了:倒不是妄自菲薄,但两边虽然有亲戚关系,可往来一直不多,政治上小五房一向遵从小四房的领导,那是因为同族兄弟互相争斗,容易招惹外人耻笑不说,彼此也没好处。可私底下却没有多少交往,这位孙夫人第一次见面就对她另眼相看,究竟只是因为单纯的移情,还是有用得到她,用得到桂家的地方呢?

再这么一想,善桐就记挂起来了:也不知道孙家有没有适龄的闺女……

应酬过了这三户人家,等于是拜过了京中三大派系的山头,不多久,桂太太到京的消息便传开了,除了林家、许家、杨家的帖子之外,也有些重量级大户都给桂太太发了帖子,却还是林家约得最早,这一日早上起来,桂太太和善桐便精心打扮了,往林家出发过去赏花。一路上自然不免稍微偷窥车外风光,这一回却是才进了林家巷子就赶快放下帘子,一路迷迷糊糊下车换了轿子,却是只走了几步便到了林府上房。善桐扶着桂太太才一进屋,就听见一片笑声,有人道,“这就是桂少奶奶了——果然是花容月貌,好一个美人儿!

223、针锋

有了接二连三的提醒,善桐对这说不上是恶意还是善意的夸奖已能从容应对,她低眉顺眼地在婶婶身边站着,等桂太太和永宁伯林夫人手拉着手问了好,她也上前给林夫人请安,林夫人忙一把扶住了,笑着细看了一番,才向一边的米氏笑道,“王太太,这可是把一屋子人都比下去了。”

“我们日常看惯了,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出的。”米氏也笑了,一边又做主给桂太太介绍了一圈。

到底永宁伯这几年起来了,今日到的七八位官宦夫人说来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竟没有一个是四品以下的诰命。身份最低的还是米氏,甚至连牛夫人都赏脸,她当仁不让地占据了最上座,见到桂太太,也不过是略略一点头,并不曾同别人一样,都站起身来和桂太太拉手说话。

这几年来桂家在西北处处受到总督掣肘,肖家背后靠的是谁,桂家心中不可能无数,虽然这都是外头男人们的事,但桂太太和肖太太在西北时候就互相看不顺眼明争暗斗,到了京城自然也不可能给牛夫人太好的脸色。在这时候,她显示出了贵妇人的涵养了,虽然显然因为牛夫人的倨傲有几分不快,但却还是维持了基本礼貌,也含笑冲牛夫人点了点头,并未令主人难堪。

善桐当然也有样学样,虽然明知会得到牛夫人的慢待,却也还是要蹲身行礼,向这个和宫中渊源极深的贵妇人问好。不想牛夫人对她倒是挺和气,她本是个富富态态的中年贵妇,之前和桂太太打招呼时,做出了一脸淡淡的矜持,现在见到善桐,倒是从下颚开始化了,握着她的手笑道,“林夫人说得不错,是个美人儿呢,要是在京里,只怕选秀入宫有她的份。”

这真是在夸她了,善桐微微一笑,作出害羞的样子来,林夫人也说,“是真漂亮,我们见惯了京里那一味瘦弱的姑娘家,猛然间她一来,倒觉得屋里都活泼起来。”

众人都纷纷附和,牛夫人也说,“就是,要我说,很该选你进宫的——不过没选你也好,选了你呀,皇上没准就和桂少爷一样,被你管得服服帖帖的,我们家淑妃娘娘就更没有立足地了。”

这话真是厉害了,一扫是一大片,从孙家开始,先不把皇后看在眼里,后又暗示牛淑妃不受宠,再似乎也有指宁嫔无宠的意思,最后还要指善桐手段厉害把丈夫管得严厉。错非牛夫人是太后嫂子,恐怕林夫人早都要翻脸赶她出去了。现在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倒都不知说什么好了,桂太太脸上神色数变,待要说话时,善桐看了她一眼,她喉咙一阵运动,最终还是咽了口吐沫,拿起一杯茶来,低头吃茶不语。

倒是米氏有些不大高兴,第一个挑头转了话题,和颜悦色地问林夫人,“前些时候我们听说三少爷又得了新差事,要高升进宗人府了,可有这样的事?如有,那是要恭喜了。”

林家内事,善桐已经听含沁详细说了一遍了——皇上生母早逝,家族零落已久,也就一个亲姐妹嫁在京里,身世还有迹可循。当年晚景凄凉时,因和林夫人交好,林夫人就做主把庶子过继给她做伴,当时说不准是搬弄一个碍眼的挡路石出去,没成想这无心之举居然成全了林家。自从皇上继位,这个三公子虽然在嗣母过世后又回了元房,但还是屡得提拔。人虽平庸爱闹,但是再没有不优容的,之前在造办司做事,已经是全京城上下数一数二的肥差了,现在换到宗人府,更是坐着收钱的好差事。林夫人提到三少爷,笑得眼睛都要看不见了,口中却道。“这我们倒还是不知道,如是真的,倒要谢谢王太太报喜了。”

便有一位石太太——自己丈夫是大理少卿,族内有兄弟是浙江省布政使的笑道,“现在全京城人,只怕谁都比不上王太太消息灵通了。”

米氏吓得忙说,“听老爷的意思,还以为众人都知道了,只是尚未下旨而已。倒是我失言了,万一事情没成,林太太可别怪我。”

“这哪能呢,就是不成那也是皇恩浩荡。”林夫人就说,“就我们家老三那着三不着两的性子,在造办司混混日子已经是心满意足啦!”

众人都笑起来,无形间就冷落了牛夫人,牛夫人看着似乎有些不大高兴,微微沉了脸,只是用茶,却并不出声。

因她是小辈,长辈们说话可以不用插嘴,善桐便要比桂太太有空得多,私底下揣摩牛夫人时,只觉得她像是京城里的桂太太一样:要说位份尊崇,贵妇人领袖,的确也是她们牛家当仁不让了。宫中又有太后又有淑妃,声势比谁都壮,也难怪她同桂太太在西北时一样,说起话来盛气凌人,透着颐指气使的味道。却要比阁老太太那漫不经心,还多少有点占着长辈身份无理取闹的态度要更惹人嫌一点。

两相比较,就令人觉得孙夫人的态度要和缓得多了,虽说也因为她似乎和自己亲近,但一个人究竟做人怎么样,还能从蛛丝马迹里看出来的……

林夫人似乎也注意到了牛夫人的不快,彼此再谈了几句话,便起身道,“亭子里已经备下了戏酒,几个儿媳妇也预先过去了,咱们也好过去赏花啦。没得辜负了大好春光呢。”

说着拍了拍手,便有几个千娇百媚,却偏偏举止端庄神色肃然,做丫鬟打扮的小姑娘从外头进来带路,林夫人亲自和牛夫人说笑着一马当先,米氏拉了桂太太说着西北故事紧随其后,善桐倒夫人落了单,正好石太太招手叫她过去,因冲她笑着说,“你梳这个元宝髻呀,比好些人梳着都好看,因你脸小,看着就显得又庄重又精致,嗯,这个珠花也配得好。”

今日满屋里除了善桐之外,还梳着元宝髻的也就是牛夫人了。其实发式就这么几种,大家无非也就尽量做点新鲜文章,撞头和撞首饰一样是最难避免的事。但善桐青春年华,花一样的年纪,梳起元宝髻来自然把牛夫人给比下去了,更显得她脸也和元宝一样鼓鼓囊囊的,善桐先还不在意,被石太太这么一语点醒,才明白牛夫人挤兑她,说不定就和这发式有关。她不禁感激地对石太太一笑,石太太冲她挤了挤眼睛,便不提这事,而是说,“说起来,两家也是老交情了。我族兄和你堂伯多年共事,虽说年纪虚长几岁,但也是你族伯多年的下属了。”

善桐也隐约知道,浙江布政使刘徵倒台之后,京里这个大理少卿石老爷的族兄顶上布政使的位置。当时自己堂伯还在江南总督任上,这个人选肯定是他自己点头的,看石太太意思,也的确是他的嫡系。不过今日她又来赴林家的宴会,这就有点扑朔迷离了:林家现在正着急上火地攻讦杨家呢,石家这多少有点脚踩两条船的嫌疑。

京城局势还真是错综复杂,使人有雾里看花之感,善桐在心中又警醒自己:必须步步小心,一边顺着石太太的话往下说,“那的确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其实我前几天去见堂伯母,这珠花还是她给的。”

石太太忙冲她微微摇了摇头,脚下错开了几步,和前头几个夫人拉开了距离,才冲她善意地一笑,低声道,“好啦,你还想火上浇油?当着那一位的面,你可别提你堂伯母了,她心里正不痛快呢。”

只一句话就诈出牛杨两夫人不睦,当然也因为石太太特别配合,不过她说了这么一句也就不肯再往下说了,善桐也不可能去追着人家问,心底便暗暗好奇,也只能佯装无事。倒是石太太看她若无其事,倒有几分欣赏,便又低声指点道,“你才进京,亲戚也少,我看你像是不知道的样子。其实刚才她那样说你,我们倒都不吃惊。这么说吧,宁嫔娘娘出身低些,可相貌却远胜他人,难免惹得贵人不快……你偏巧是杨氏女,偏巧又也生得好看……”

她不往下说了,只是捂着嘴微微一笑。善桐有几分吃惊,虽未信实,却也觉得挺合情理。这位牛夫人看起来的确有股颐指气使的味道,要就真是因为迁怒,善桐也一点都不会吃惊。

反正牛夫人不喜欢她已成事实,桂太太也没有更讨她的喜欢,善桐便越发无所谓起来。只觉得林夫人难做——一时又好奇自己舅舅在地丁合一上到底是站在哪边,怎么米氏和林家、牛家关系像是都还不错。想着有空要讨讨舅舅的示下,他现在是皇上贴身的智囊了,对天子的心意应当是知道得比较清楚的……

正想着,一时就走了神了,众人落座后,她眼神还在亭外巡梭不去,牛夫人一眼看见,便笑道,“在西北也难以见到这样精致的景色吧?其实这府里花园还是小了点,林夫人小气,不肯请我们到城外大庄子里玩去。”

这摆明了夫人在笑话善桐土包子——可能是因为发家不久,林家占地的确不大,这小花园里就是几座假山,无非是一树桃花开得不错,余下也就是一些花圃了。善桐随常在村里,一出门就是碧空如洗青山隐隐,还真不至于被这点景色给迷了眼去。没想到落入牛夫人眼里,对景就是嫌她乡巴佬。善桐一时只好微笑,还是桂太太耐不得,开口道,“我看着不像,倒像是看美人儿迷了眼呢,杨氏你说是不是?”

这似乎是要为她解围,又似乎是把善桐往更不利的境地去推,善桐一时间也有点懵了,却也只能顺着道,“可不是看迷眼了?在西北可没见过这样精致的美人。”

她想到善桃的话,已肯定这是京城贵妇人‘比首饰比身段比衣裳比子息比通房’中比的通房了,会被林家拿出来装点门面,果然也都是貌美如花,兼且温顺到了十二分。果然林夫人被这么一夸奖,不禁握着嘴笑起来,得意之色溢于言表,众人也都笑道,“哪里来的美人,上回过来还没瞧见呢。”

这无异于是把话柄递到了牛夫人手上,她要不挥鞭子那就怪了,果然笑着夸了几句,便冲善桐笑道,“少奶奶有所不知,你在西北管得严,你们家少爷怕你呢。听说好些人家看他孤单,要送个人过来,都被退了回去。不然,你这次过来也就看着美人了——要是看着喜欢,我家里也有几个,送给你瞧瞧?”

她话音才落,桂太太便正色道,“牛夫人,这得罪也要说一句,我们西北地方偏远,风俗和京城不一样。含沁他不敢收用通房,倒不是惧内,他少年好弄开玩笑罢了。桂家家规同国律一样,不是四十无子是绝不可以纳妾开脸的,我家老爷这么多年了也没有个服侍人。他一个小辈焉敢冒犯族规?犯了这一条,是要在祠堂里罚跪挨打的,西北规矩严!这一次过来,我看他别的也就是平平,唯独这一点还是守住了,我还是十分欣慰,如不然,他这么大人了我还要请家法,那就下他面子了。”

这么一说,送美人反而是在犯家规害含沁了,牛夫人脸上大下不来,一时竟僵在那里。倒是林家三少奶奶——原在下首陪坐的——摸着肚子笑道,“桂伯母这一席话,真是掷地有声。要是我们家有这条家规,三少爷的脊梁骨怕是早都要被打折啦。”

一边说,一边唉声叹气做可惜状,林夫人扭头看了她一眼,她也只是微笑并不说话,众人倒纷纷发笑,这就把场面圆过来了。林夫人过了一会,自己也笑道,“就是,虽说我们京城习俗,没个屋里人似乎也不像话,但西北民风这样方正,其实才是正道呢。来来,大家敬桂太太一杯给她洗尘。”

桂太太于是微笑举杯,先和主人遥遥一祝,又去噎牛夫人,“侯夫人满饮此杯。”

牛夫人气得脸上慈和神色几乎都僵起来,唇角蠕动了半晌,才勉强扭曲出一个笑来,善桐隔远望见,不免也低头喝了一口茶掩饰笑意,回神一想,又觉得桂太太手段也的确颇为老道。

她才不信这当太太奶奶的有哪一个是心甘情愿给丈夫纳妾开脸的,真正疼惜女儿的人家,现在看着桂家,说不定心里就打起小算盘来了。——政治上的事桂太太懒得管,她还是一心一意就奔着主题,逮着了机会,宁可明着噎一把牛夫人,那也要一举两得,顺便为桂含春的亲事使使劲儿。

不过,桂太太这话到底也有漏洞,牛夫人吃了一口茶,自己也回过神来,便笑着问桂太太,“嗯,说起来,听说这桂统领就是你们房内过继出去的庶子,桂太太这又怎么说呀?”

224、糜烂

善桐先也觉得不对,只是没想到牛夫人居然这么有胆,还真和桂太太顶起牛较了真。她不禁放下茶碗瞥了桂太太一眼,自己也有些不快:打人不打脸,就算人家是庶子出继,也没有把这种关乎身世的事大剌剌地就提出来的。

桂太太还没说话呢,林夫人也有点受不了了,直言道,“嗳,都别说话啦,先听戏吧。那边都开唱一会儿了,你们看,石太太都听住了。”

她应当是南边出身,一口南音吴侬软语,就是埋怨人也显得软软和和的。牛夫人得意地轻轻从鼻子里出了一口气,果然也不再说话,倒是桂太太脸上挂不住,索性一翻白眼,也来了个当仁不让。“这不就说含沁听话听教了?他爹就没这么老实,被过世公公绑在祠堂里足足鞭了三十鞭,我是要劝也不敢劝……唉,总归西北穷地方,还抱着古人的那些庭训过活。讲究个‘床笫之事乐而有节’,尤其是习武人家,更不愿沉浸酒色,淘空了身体,那就上不得战场了。”

要说牛家还有什么隐痛,什么不足的话,那肯定就是牛老爷在政治上的平庸了。牛家后宫显赫,但在朝政上实在是没有多少影响力,要不是镇远侯太不顶用,只怕早就崛起了,现在虽然阿附的扈从不少,但本家也就是一个牛德宝在山西道做个不大不小的武官,轮到战功,和桂家真是没得比。

桂太太这话倒显出了她平时近乎蛮横的霸道,第一针就往最痛的地方戳,别看是过江龙,却摆出了和地头蛇相持不下的架子来。牛夫人脸色一下就煞白了,待要说什么,又不好说什么,林三少奶奶笑道,“哎呀,听,这一段是我最爱的,凤凰仪的越剧唱得再好,也比不上这几句,快细听听——夫妻们,布衣粗服耕织随唱。学一个,隐山林梁鸿孟光。”

众人便不说话,闭着眼睛听完了,石太太也笑道,“嗯,真是好,王太太是福建人,听惯了闽剧,听这越剧如何?”

“我们在西北住久了,秦腔都听得起劲。”米氏笑着说,“到哪里听哪里的戏吧,别的可也没那么多讲究。”

这话中有话暗藏机锋,各太太都听得心中会意,善桐也很佩服舅母和稀泥的工夫。一时另一位马太太也道,“嗯,凤凰仪的戏也是常听的了,我爱听女班戏就为了这个,听唱得好,打赏不说,还能叫过来说几句话,倒是比看男班戏便宜多了。有个姑娘家在,还要闹回避呢。”

桂太太一时就向林夫人道,“说起来,家里若有千金,怎么不请出来相见?”

林夫人笑答,“都还小呢,七八岁年纪,正在上学读书,就不让她们出来玩,免得玩野了。众人说着,就依马太太说的,等那边楼阁里小唱清唱完了一段,便让她去了脂粉过来相见,果然见得是个眉清目秀的美人胚子,虽然年纪还小,但行动又要比林夫人身边的通房大丫头更有风情得多了。马太太凝眸打量了半晌,又叫过来摩挲着她的小脸蛋儿,按着她纸一样薄的肩膀,赞不绝口,“今年几岁了?这脸上比鸡蛋还滑嫩呢。叫什么名字?”

那小唱窘得脸通红,怯生生看了主人一眼,见林夫人微笑点头,便细声道,“今年十二岁,人都叫我春儿。”

马太太又细细看了看,才笑向林夫人道,“好姐姐,你也知道我们家那位,眼里没个分寸,看见什么想要什么。前些日子又同外头青楼里一个什么清倌打得火热,我竟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倒是这个春儿我看得好,你就松松手,把她给我吧?下回你看见我们家什么人,也尽管开口要。”

京城贵妇做派,竟是如斯骄奢糜烂,虽说戏子下贱,但毕竟人家才只十二三岁,在西北根本连亲事都还没说呢。一般正经人家的子弟就是要收通房也不会向这样的小姑娘下手,善桐见桂太太虽然不动声色,但眉眼间的不以为然之色却渐渐更加浓郁,不禁有些担心她又要冲口而出得罪马太太,不过桂太太毕竟也不是没有城府,她用了一口茶,便不搭理这边,自己和米氏又再低声说笑起来。

林夫人也习以为常,竟丝毫不露异色,指着马太太笑道,“我这里但凡有一个好人,你都惦记着来要。不是我说你,你家那位也实在是太孟浪了一点,青楼楚馆那样的地方,也能常去?无非都是南边带过来的习气,送你一句话:家里多抬举几个人,也就是多几双碗筷罢了。这里不比南边,从酸文人起,一个两个都以和名妓交接为荣,在京里可要小心一点,被御史台知道参了一本,值得不值得?”

善桐听她语气,便知道两人怕是娘家亲戚,因此才如此熟惯。马太太叹了口气,也有些苦恼,便冲桂太太道,“其实您说得也对,这家里莺声燕语争风吃醋的,我们也闹得心烦。只是男人不消停有什么办法,您看看,家花朵朵不采,要采外头的野花呢!我这好容易看上一朵花骨朵儿,她还不肯割爱!”

林夫人啐了她一口,笑道,“谁不肯割爱了?你还和我装,无非是你们家老爷前几天来吃酒,看上了她,自己又不好意思要吧?”

众人都笑了,连石太太都说,“马太太好贤惠,难怪老爷那么疼你,没口子夸你是个贤妻呢。”

马太太也不管这事儿,握着林夫人的手求了半天,林夫人才道,“你们家那对楚窑瓶,我喜欢几年了,若是肯换,就把她领走吧。”

满堂顿时又是哄然,马太太酸酸地抽了抽嘴角,咬着牙思忖了半天,才道,“姐姐真是惯挖人心窝,成,回头我就送来!”

说着便自顾自地冲那春儿道,“行啦,以后也别□儿呢,那对楚窑瓶可值钱呢,叫你个连城算了。”

春儿显然有几分失措,也不知是喜是忧,看了林夫人一眼,林夫人说,“这就是你的福气了,去吧,你们家太太待人最和气的,可不会为难了你。”

因有了这个插曲,各太太就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哪家老爷们又败家了,看中了什么美人,千方百计地前去讨要,又有谁家持身严谨,子弟略微做了一点荒唐事,皮都不打暴了。又谈起诸高门大户红白喜事上的细微瑕疵失礼处,说来说去还是共推秦家,“他们家实在是家学渊源,管得是严实。三年守孝,秦大人虽然夺情留任,可从没有在外领过一口酒饭,一律回家食素。除非皇上赏赐,他才动几口荤食呢。”

这里的秦家,说的自然是阁老太太的娘家,秦帝师的秦家了。善桐虽然觉得八卦实在是无味,却也听得仔细,听到此处,心中不由得一动,看了桂太太一眼,两人眼神相对,彼此会意。马太太也不管别的,只是笑眯眯地握着春儿的手,好像和看着一头可喜的猫儿、狗儿一样,一边轻声细语地和她说话。

因林家另两位少奶奶陪客殷勤,众人又坐了一会,林三少奶奶便站起身告辞,“肚子沉重,实在是撑不住了……”

众人忙道,“你自便,自便。”

三少奶奶便扶着肚子一摇一摆地退出了亭子,林夫人望着她的背影,不禁叹了口气,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牛夫人慢悠悠地道,“这主母难为啊,上有老下有小的,儿媳妇还个顶个的不省心。你们府里这个还算好的了,我们府里两个天魔星,恼起来真恨不得休回娘家去。”

林夫人忙摆了摆手,“别说这个了,连皇后都对她高看一眼呢。她投合贵人的喜好,是她的福分。”

说着,便又提起吃喝来,桂太太保守,只和米氏窃窃私语,林夫人和马太太咬耳朵,牛夫人眯着眼睛打盹。石太太叫善桐过去,悄声和她打趣,“这位马太太可是贤惠?做人也实在有趣,老爷叫东,不敢往西呢。”

前头才因为这个纳妾的事起过口角,后头就直接当着桂太太和自己的面为丈夫要小唱,这多少有下桂太太脸的嫌疑。善桐在心底寻思了一回,也只记得她丈夫是领了个三品虚衔,实际上在宗人府内做事,应当来说和桂家没有多大的仇怨。看来是真的有了个话缝,便迫不及待地要人来了,她微微一撇嘴,却没说什么,石太太拍了拍她的手,安慰她道。“也不是人人都这样,谁让她是续弦呢……”

她轻轻地叹了口气,“这门不当户不对就是这样,自己就约束不了老爷了。其实一般名门正户出身的闺秀也不至于这么没正溜,什么香的臭的都往屋里拉,就好比定国侯府,你那个族姐就把家当得好。虽然也不是没有姨娘、通房,可侯爷行事方正。三年孝期愣是没有一点风流逸事,这可实在是不容易。”

当时在西北,三年孝期里就是和妻子同房那也都是大罪,没想到京城风气糜烂如斯,这种事居然要当作一桩优点来表彰了。善桐不禁又叹了口气,她惆怅地道,“虽说京城繁华,可这人心真是没个足厌。比起来还是更喜欢西北,大家方方正正的,不必这里,富贵乡内,幺蛾子太多了。”

石太太神色更柔和了,她望了桂太太一眼,低声笑道,“可不是方方正正的?你这话说得好。不过,要不是你们过来了,我们也听不到多少西北的消息,总觉得那边又穷又苦,春秋天风沙漫天,冬天冷夏天热的,不是什么住人的好地方。”

“那倒也不至于,”善桐看了石太太一眼,心中有了点底,便仔仔细细地说。“其实和京城气候没有太大分别,就是更干一点,但西安本身是不缺水的,八水绕长安嘛!再说西边人少,我在京城住了几年,刚回去的时候觉得天都更阔些,人心也大,比京城这边是各擅胜场。”

她又压低了声音,“至少,是没那么多肮脏事儿,这个是最要紧的了。”

石太太沉吟了一会,她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冲善桐一笑,“按理这话也不该问你,不过你们在京城的亲戚是实在太少了。听说家里定了是二少爷承爵,这大少爷夫妻……”

善桐也没想到真有这么快就被人看中了,回心一想,也觉得自己家这门亲事虽然毛病不少,但优点也很明显。桂太太作为主母如何,在座各位主母恐怕都要嗤之以鼻,但有一个这样的亲家母又是舒心的。只是这换宗子的事也的确是难以解释,因此只得含糊道,“大哥性子野,只喜欢打仗,对官场上的事没有什么兴趣,大嫂也随他。现在两人都分出去过活了……”

石太太连连点头,便不再问了,只是支颐沉吟起来,当然这样大事,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话赶话就定下来,善桐也就不再多说,大家又说一会话,便各自分手回家。

回到家中时,已经是近晚饭时分,含沁已经下值回来了,澡都洗过,正在上房里等他们呢。桂太太和善桐换了衣服,也就出来一道吃饭。才坐下来桂太太就气哼哼地道,“都是什么人!没一个好东西,那个马大人今年都五十多岁了,我听着都觉得恶心!以后你不许和他们往来!”

这话是冲着善桐说的,善桐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含沁忙问了个究竟,得知内里,也不禁蹙眉道,“确实是怪不落忍的。唉,不过京里就是这样,这一帮子混账王八蛋文官闲了没事,不是——”

他看了妻子和婶婶一眼,便没往下说,桂太太接连摆手,“快别说了,我听了直反胃!”

想了想,又道,“这样人家出来的,家世再好也不要!我好好一个含春,可不能给带坏了。你看像今天林家那个三媳妇,好可怜!大着肚子呢,话里话外,少爷花心成什么样子,一个接一个往屋里搂人。要是在西北,她能受这样的气?给提拔一个通房都算是贤惠到十二万分了!京城风气,实在太坏!”

她脾气激动,接连又抱怨了几句,也没注意别人脸色,倒是善桐看着含沁面上微微一沉,心下却有几分纳罕。她压住不想,便又和桂太太商量,“今天石太太……”

桂太太对石太太印象倒还是可以的,因笑道,“没想到这边才说几句话,那边就有了效用。好,如是她们有意,现成不是你大舅母传话,就是阁老太太那边露口风,我们再从容打听她们家底细、家教。”

又这边低头盘算了起来,善桐由得她自言自语,自己问含沁,“你说这舅母也就罢了,我看她是两边敷衍,两边都不得罪,这石家怎么也看着像是和林家更亲近一点。说起来,他们家还是堂伯的老下属呢!”

含沁耸肩道,“现在京里大概分了三派,坐山观火的,誓死反对的,锐意改革的。石家估计土地多,因此和林家走得近点,也算是介于坐山观火和誓死反对之间吧。反正彼此都是沾亲带故,去不去都有理由,阁老府那边也不可能把人都限制得太死,反而大家离心。”

善桐便又好奇问,“那都有谁是誓死反对,谁是锐意改革呢?”

“文臣焦阁老打头,勋戚牛家、林家打头,全是不赞同的。别的不是看热闹就是暧昧。”含沁说。“至于改革派嘛,你堂伯父孤臣一个,现在似乎还没人站在他这一边呢。”

这下连桂太太都被吸引过注意力,她抬起头有几分迷茫地道,“这……他一个人闹腾得起来吗?可别过上几年就是人亡政息,什么热闹都成了过眼的云烟了。”

一时又有点庆幸,“这还好是没说他们家的闺女——”

桂太太今天怎么说也维护了她,善桐就是想笑都没笑,她一本正经地咳嗽了一声,说,“现在热闹就好,两三天后她们家也请客呢,且看看都来些什么客人吧。只盼着要比马太太那种人,要更能上得台面一点。”

225、笑里

去过林家,大约就算是对京城社交圈宣告了自己的存在,从第二天起,就有些勉强说得上是沾亲带故,至少是有过来往的人家打发人上门问好了。其中还是以军队序列的人家居多,毕竟当年西北大战,桂家位份仅在平国公之后,更因为是地头蛇的关系,免不得多占好些便宜。有很多现在的高官,当时都在西北做事,两边是肯定有过往来的。还有些本身就是西北系出身的人家,虽然在京里落地生根了,本家却也没和桂家断了联系。

不过,这些浮萍一样的往来和交情,也就到这个地步了。桂太太和善桐都是早有准备,预备了些表礼、土产回赠。真正会深入你来我往下去的也没有多少——毕竟身份地位还是有差,对于这些人来说,桂家都还是他们巴结的对象呢,在亲事上能给桂家的帮助实在是太有限了不说,她们那个中层社交圈对桂家的帮助也不大。

倒是王家现在和桂家是走得比较近了,毕竟善桐这个大外甥女也算得上是王氏一家的心头肉了,米氏也是从小疼她,口口声声‘我没有女儿,三妞就是我的女儿’,一个也是念着旧情,三不五时派人来送东送西的不说,还邀着善桐一家带桂太太上门做客,“等你舅舅闲了再说,也让你舅舅看看你!”

这个邀请就比较泛泛了,因为王大老爷和杨阁老一样,都属于那种一天十二个时辰恨不得忙十三个时辰的红人,当时阁老太太提了让含沁多上门请安后,含沁也还是去过两次表示礼貌的。善桐一开始还为他担心,“要是言语间被绕住了,非得说个青红皂白出来可怎么办。”

含沁一脸的无所谓,“绕住了就练一套太极拳再逃回来嘛。”

见善桐真被他唬住了,他又哈哈一笑,安慰善桐道,“不要紧,恐怕他人都不在呢。这几天朝中又有事了,浙江水患不说,西南那边似乎又闹起来,内阁里除了焦阁老压着之外,余下几个阁老都是各有心思,和他站在一块的几乎一个都没有,杨阁老都是寸步不敢稍离,几乎就住在宫里了,扑空可能,那是十有八九。”

朝里有这样的事,王大老爷自然也是一步都不能多走的,他们男人是真真正正在外头打拼着忙事业,倒是女人们有闲兴可以互相应酬来往。就是含沁,每天一大早都要出去上差,难得一天休息,还几乎都是在内苑值夜后才换来的补休。这还是京城事多,皇上出门少了,要不然他平时随常跟着出门,也就更不着家了。桂太太和善桐却有些无所事事的——这京城人办事最讲究一个含蓄,初来乍到,很多人就是看你顺眼,也要缓一缓,探探底细,再对人示好。甚至她们也一样不得不遵守京城圈的规矩,桂太太想要去打听石家的事,善桐就都劝她,“还是人家有意了再说,万一回头想想又觉得不合适,便再不提了,那我们反倒是白花了心思。”

家事有四红姑姑和老文处理,虽然老文还是事事把桂太太排在前头,但这点矛盾,善桐还是忍得下去的,桂太太也未曾在家务事上多嘴,平时闲了无聊,居然也憋得住不出门去,只随时把大妞妞抱过去玩耍,待这个小女娃要比在西安时热络多了——人就是这样,现在大家被关在同一个四方天里大眼瞪小眼,又有同一件事必须戮力而为,关系自然不知不觉就有所和缓,不然还和在西北时那样剑拔弩张的,可该怎么过世?

于是又过了几天,两婆媳就收拾着上了一前一后两辆马车,徐徐地往阁老府去了。桂太太也不再像去林家时那样,还说什么“套两辆车那多麻烦”,又或者是埋怨含沁“花钱靡费,这马车实在是中看不中用,其实我们那么多马车来家呢,你就非得还要再置办两辆?”,看来她心底也明白了,在这群贵太太跟前,是怎么着都得撑起架子来,不然,你自己看得起自己没有用,这群生了一双势利眼的太太们,先就要看不起你。

本来林家也算是当红了,那天家宴请来的七八个宾客,都是有名有号的人物。可和阁老太太家宴比,又显得有些小巫见大巫。阁老太太也没有多请陪客,宾客带桂家婆媳都不过是五六人,便有孙家的定国侯夫人、吏部尚书家秦太太,并太子长史出身现通奉大夫郑家的郑太太,以及户部尚书家的吴太太。这一群太太,可是拎一个出来,都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和石太太、牛太太相比,对中朝的影响力也都要更大一些。

——不要看桂太太的诰命在西北都算是高的了,在这一群超品、一品的夫人、太太里,简直都显不出个来。唯一一个郑太太,家里老爷位次低一点,但那是皇上从东宫时起就最为倚重的根本心腹,含沁提起时也说,“别看现在从第一线上退下来了,其实皇上不知有多少事都交待给他们去办。和连太监、封……嗯,封公子也都是极为熟惯的。”她就有些像王氏,诰命的位次,已经根本就不算什么了。这些盛气凌人的太太们,哪一个对她也都很客气。大家彼此笑着问过了好,阁老太太就招手让善桐到她身边坐着,自己抱着大妞妞,也很爱不释手,一边向着众人道,“我女儿虽多,外孙女却很少,有也都在外地。京里这两个女儿呀,生的都是男娃,可不是看到女娃就迈不开步子了?”

此时已是四月中,京城渐渐入夏,屋内又热,大妞妞脱了外衣,只穿了红绫小衫,她还自己要把袖子拉起来,露出了藕节一样的胳膊,在大太太怀里左顾右盼,居然很给面子没有怕生。连孙夫人都柔和了神色,把大妞妞抢过去抱了抱,道,“我看着也是可爱!”

要说和杨家家宴和林家家宴最大的不一样,那就是林家家宴,实际上林夫人却镇不住场子,可在杨家,阁老太太分量却要最沉,孙夫人是她女儿,秦太太是她嫂子,郑太太和吴太太自然要给她面子,她对善桐和颜悦色,和桂太太亲亲热热,口口声声嫂子弟妹的,大家自然也都不会来挑她们婆媳的刺,气氛就要比上回在林家和睦得多了。

太太们没有多久就谈起儿女们的婚事,四少奶奶便和善桐坐在下首,抱着大妞妞逗她,大妞妞倒不大喜欢她,肥嘟嘟的小脸蛋一抽一抽的,身体直往善桐身上扭,四少奶奶看了便笑道,“好大的脾气,你亲我一口,我就放开你。”

大妞妞看了看母亲,又看了看四少奶奶,竟似乎若有所悟,不再排斥四少奶奶的接近,而是把嘴贴向四少奶奶,嘴唇上还淌着亮晶晶的口水呢。大太太看见,喜得笑道,“真是聪明!瑞云你也加把劲,快些生个男孩儿,我们把大妞妞说进家里,做个媳妇儿算了。”

这还是八字没一撇的事,大家都没当真,孙夫人倒是想起来问桂太太,“世婶家里几位少将军,只怕也都婚配了吧?”

这阁老太太办事,也的确是有风格的,今天请来的三个陪客,秦太太郑太太吴太太,家里都是有适龄女儿正待嫁的,根本这一次聚会几乎就是为了帮桂太太介绍未来亲家办的,因此这三位太太倒是一个都不好搭话茬,还是孙夫人出面搭桥。桂太太忙含笑道,“老大老三都说了,老二因是宗子,难免慎重些,可不就耽搁了。”

阁老太太也笑道,“我是见过他的,真是一表人才,办事也稳当得很。我看桂太太也不是眼界高,西北能配得上你们家门第的,也的确是少之又少了。”

京城贵妇,做事都是不紧不慢的,虽然三位官太太都有几分若有所思,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也无人接上这个话茬。吴太太便笑道,“说起来,您难得做东,我今日可不客气了,您们家里自己不养小戏,想必是叫了有班吧?都知道我是戏迷,今日人少,可要痛快一听了。”

真是一个圈子一个圈子习气,就是这么百十户最顶尖的人家,文臣和勋戚的做派就大不一样了,文臣府邸里便很少有豢养小戏的,似乎平时没事也不大叫戏班子来唱。倒是要比勋戚圈子里那糜烂得快臭了的风气好得多了,按说吴尚书乃是世代累宦之家,现又管着官府的钱袋子——户部,家里也不是养不起小戏,但看吴太太的做派,倒是要比林夫人都更朴素一些,就是神色间的傲慢,那是一脉相承,几乎是一个模子里脱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