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周老夫人和李恪非却都是明显十分享受这样的结果,各自面上都是带了笑意,十分满意的样子。

昙华却是暗自缩紧了手指。郑氏这样的态度,让她觉得不安。试问,若是往日凶恶的人突然变得和蔼可亲。谁会觉得心安?都只会想着,对方是不是有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接下来两个时辰,昙华几乎是耐着性子耗完的。好不容易等到门房上来报说花轿已经到了侧门上,请里头准备好的时候,昙华迫不及待的起身看向周老夫人:“祖母,可要我过去瞧瞧?”

纳妾不用拜堂,所以媒婆会直接将杨氏送进新房。而杨氏换过衣裳之后,便是由人领着,过来给周老夫人和郑氏以及李恪非请安。喝了这杯茶之后。杨氏就算是正儿八经的李家人了。不过在行礼请安之前,是该过去提点杨氏一两句的。毕竟,杨氏刚来李家,,两眼一抹黑,万一做了什么不合规矩的事情。那就是贻笑大方了。

周老夫人却是摇了摇头:“让许嬷嬷去就行了,咱们就在这儿等着。”

昙华只得又坐下来。好在半个时辰之后,杨氏便是过来了。

杨氏进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是迫不及待的将目光集中在杨氏的身上。

因为到底是新妇,虽然不是正妻,不能穿正红色,可是杨氏却也穿了一身樱红色的衣裳,头面首饰等也是喜庆的样式颜色。看上去整个人精神而又喜庆,十分讨喜的样子。

杨氏是典型的江南水的女子,个子娇巧袅娜,十分玲珑。不过娇小却不是瘦弱,胸脯和屁股都是鼓鼓涨涨的,一看便是好生养的样子。杨氏的腰肢十分纤细,看上去让人觉得像是一手就能掌握。走路的时候微微摆动着,倒是真有了那么几分若风拂杨柳的感觉。双手交握在腹上,露出来的指尖春葱嫩笋一般,指甲是淡淡的粉色,看上去健康素淡。丝毫没有妖娆之感。而杨氏微微低着头,所以看不仔细面容,只看见光洁如玉的额头和琼脂一样的鼻尖,以及精心修饰描绘过的柳叶一般的眉,和长而黑的睫毛。

昙华觉得,杨氏是个很讨人喜欢的人。这幅低眉顺眼的态度,让人讨厌不起来,而打扮也是淡然,丝毫没有妖娆之感。给人的感觉就是,杨氏似乎没有半点威胁。

当然,她不知道郑氏的想法,这只是昙华自己的想法罢了。

杨氏在奉茶请安之前,飞快的微微抬起头来扫了一圈,随后便是又低下头去。接过茶先给周老夫人奉上,随后就是李恪非,最后就是郑氏。周老夫人给的是一柄玉如意,和一个多子多福的石榴簪子。那意思再明显不过。郑氏给的是一对赤金的镯子。样式是老样式,不过分量十足。

李恪非自然是不需要表示,却是训导了几句——无非是让杨氏孝顺老妇人,对郑氏恭敬,然后对待如今现有的三个子女和气疼爱。

杨氏一一的应了,低眉顺眼的没有半点不痛快。声音温柔婉转。像是清风拂过。

最后杨氏才拘谨的抬起头来,按照周老夫人的吩咐在一旁坐下了。只敢坐了一点点,不敢坐实了。虽然头抬着,可是眸子却仍是微微垂着的。一点没有错漏。

昙华微微的点了点头,同时看见了周老夫人满意的神色,以及郑氏的讳莫如深平淡的样子。就一个妾侍来说,杨氏做得极好。而且,杨氏是个典型的江南美人儿——眉眼精致,瓜子脸,菱唇娇艳小巧秀气。

昙华估摸着,杨氏最多就十**岁的样子。正是好生养的年纪。

李恪非去前头待客了,而郑氏也是带着朝华去招待女眷了。周老夫人便是吩咐昙华带着杨氏回屋子去做帐。虽然纳妾的礼仪十分简单,可是这些该有的也是有的。

昙华带着杨氏出了周老夫人的院子之后,杨氏便是主动开口搭话:“大小姐素日都在家中做什么?”

说话的当口,昙华感觉杨氏已经是将她打量了一番。就从这一点来说,昙华觉得这个杨氏不如看起来那样淡然温和。不过,昙华却是乐见如此,当下微微一笑,看着杨氏道:“杨姨娘不必客气,称呼我为昙华即可。平日我也就是在家中写字绣花,再有就是陪着祖母说笑玩耍。只是前些日子母亲身子不大好,祖母就管着家,我也帮着跑腿。”

杨氏听着这些话,心思转了几回,末了又笑道:“平日我在家中也是喜欢绣花打发时间,花样子倒是十分齐全,大小姐不嫌弃可以拿去瞧瞧。”

昙华笑着点了点头,因碍着这会子人多,所以也不好多说什么,就陪着杨氏说些琐碎的事情。

杨氏的院子被安排在离李恪非小书房最近的那个院子,和郑氏的院子正好一南一北。院子虽然不算大,却也是各种都齐备了。景色也是十分宜人。看得出来,周老夫人的安排十分用心。

新房也被打扮得十分喜气,只是仍是没有用正红色。杨氏往床上坐了,昙华也是不客气的往一旁的锦墩子上坐了,床上铺陈的东西都是杨氏亲手绣的,看上去无一不精美,活灵活现的。二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

“不知道杨姨娘念过书不成?”昙华笑着问道,有意提点杨氏几句。

杨氏点点头,“读过,只是并不精通。”

“父亲平日闲暇的时候,一是喜欢吟诗作对,二来喜欢品茶下棋。”昙华这样的话,可以算是直接了。不过她面上却是露出不经意的样子,仿佛不过是随口说起。

杨氏的目光却是微微一亮,也不知道心中在盘算什么。

最后昙华足足和杨氏说了一个时辰的话。临走的时候,杨氏让丫头捧上来一架绣屏,是个小小的桌屏,用料和木头俱是中上等,唯独绣工是上等。看样子是杨氏自己绣的。看着杨氏感激的目光和殷勤的样子,昙华十分不客气的收下了。末了压低声音又提醒一句:“母亲性子严厉,不过祖母的性子却是十分温和的。”

说完也不管杨氏到底听没听明白,便是径直走了。

出了杨氏的院子,想了想之后,她便是往周老夫人的院子里去了。

却是没想到,周老夫人正在看信。见了昙华进来,周老夫人便是将信递给昙华:“老了不中用了,这些个字看得眼睛疼。你来替我念念。”

昙华顺手接过来,仔细一看才知道原来竟是长孙家来的来信。当下心里微微有些复杂,随后便是神色如常的展开了信,先是三行两行的飞快看了一遍,才打算给周老夫人读。只是看了信,昙华却是吓了一大跳——

第九十一章长孙熙染

长孙家提起了琼州城修建书院的事情。而且想让长孙熙染来琼州书院这里读书。让李家代为照拂一二。如果没有别的事情耽搁了,长孙熙染过了正月十五就会过来琼州城了。

长孙熙染,是长孙家的嫡长子,也是长孙家这一辈的独子。而同样的,更是昙华从小就定亲的未婚夫。

在昙华的印象里,长孙熙染是个并不如他名字听着温和的人,而是微微的有些不苟言笑,十分沉默之人。不过长孙熙染是个非常用功的人。长孙家对这个独苗非常看重,长孙熙染不仅学文,同样的还学了武。长孙熙染大她四岁,如今正好十四岁快要十五岁。若说是虚岁,那就还要再添一岁。

昙华压了心头的诧异,将信缓缓的仔细读了一遍。

周老夫人听完微微点头,笑道:“这是好事。咱们琼州城这个书院,看来名气倒是很大。连长孙家都舍得将长孙熙染送出来了。”

昙华却只是微微垂着目光,低头坐在一旁不言语。这话她不好接,也没法接。长孙熙染要过来的事情,对她来说太过震撼了,如今还不能回过神来。不过,与其说是震撼,倒不如说是她觉得还没做好准备——去面对曾经和她同床共枕的亲密之人。纵然长孙熙染如今才不过十四岁,才刚脱了稚气,成了带着青涩的少年郎。

长孙熙染对她并不是不好,可是也说不上太好。成亲一两年,可是真正说过的贴心话却是没有几句。相敬如宾。这个就是他们相处情形最贴切的形容。客气有余,亲近不足。

昙华其实是并不想要再见到长孙熙染的。她更没想到,长孙熙染会过来读书——或许以前也是如此,不过那时候她在别院。所以并不知晓罢了。

“嗯,既然要来,那就将听雨阁收拾出来给熙染住吧。也都不是外人。”周老夫人理所当然的言道,想了想又笑了:“说起来,我也统共没见过这孩子几回。也不知道长成了什么模样了。”对于这个长孙女婿,周老夫人是十分期盼的。一来是想和长孙家交好,二来也是想看看长孙熙染是不是如同听说的那样,看着是个有出息的。

周老夫人看了一眼低眉顺目的昙华,心中满意的盘算——住在一处。两个小儿女也可亲近几分。这也是好事。将来两个小儿女感情好了,长孙熙染对李家,才会更加眷顾,对李恪非这个老丈人,才会更加敬重。自然。对昙华来说,也是极好的事情。

毕竟,还有什么比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感情深厚?

这样想着,周老夫人唇角的笑容越发的深了几分。柔声嘱咐昙华道:“就盯着人收拾吧。弄得妥妥帖帖的。你们年轻人才知道年轻人的喜好。”

“是。”昙华低声应了,想了想到底还是忍不住的对周老夫人轻声道:“只是,是不是有些不妥当?”

周老夫人一怔:“有什么不妥当的?”

昙华低头,声音越发的讷讷起来:“妹妹如今也大了,那长孙公子虽然和咱们家算不得外人,可是到底也是陌生男子。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搬进的后院……让人知道了。对妹妹闺誉不好。”

周老夫人听了这话之后却是不在意的摆手:“她才多大点?再说了,你们姐妹素日都在各自的院子里,并没有到处走动。而熙染来了,也是白日在书院,只晚上回来歇一歇罢了。哪里需要那样麻烦了?就这么安排吧。”

周老夫人已经这样说了,昙华自然是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应了。心中却是有些沉凝起来。不过随后却是又忽然想起——或许反对的不仅仅是她一人,还有旁人呢?她说这话周老夫人只当她是不好意思,那么其他人呢?

昙华心中已经是有了人选,当下便是笑着回了自己的院子。静下心来写了一回字,这才用了晚饭,又让醉秋几个丫头陪着说笑了一阵,才洗漱睡下。不过临睡前却是将醉秋叫来吩咐了一回。醉秋一一应了。

这一夜,李恪非歇在杨氏的屋里。春风一度。

而郑氏,则是点着灯火几乎彻夜未眠。结果梳妆的时候眼底下一层青色几乎粉黛都是遮掩不住。

不过这些都和昙华并没有什么关系。第二日她起了之后,仍是雷打不动的朝着周老夫人的院子去了。不过今儿她来得算是迟了。郑氏和杨氏已经是在了。朝华也是一并在,仍是穿了一身颜色鲜亮的衣裳,看上去粉团团的很是招人喜欢。

昙华今儿的衣裳比昨日的又浅淡了一些,不过却仍旧是鲜亮的颜色。

见了昙华过来,周老夫人笑着招手:“快来坐下。”

昙华按照周老夫人的吩咐坐在了周老夫人的下手处。而朝华则是坐在了另一旁。接着便是摆饭。

郑氏捏起公筷理所当然的要伺候周老夫人用饭,不过却是被周老夫人拦住了,看了一眼杨氏道:“今儿就让杨姨娘伺候吧。你坐着用饭。”

郑氏只得将筷子递给了杨氏,随后坐在了朝华的旁边。杨氏则捏着筷子站在周老夫人旁边,先蘀周老夫人夹了一筷子酸笋:“老夫人,这个吃最是开胃。”

周老夫人笑着用了,夸赞了一句:“是个细心的。”

杨氏抿唇一笑,不过接下来却是没有自作主张,而是周老夫人看向哪里,她的筷子就伸到哪里。十分细心周到。至少昙华冷眼瞧着,竟是没有一次是和周老夫人意思不同的。不得不说,这位杨姨娘的心思,的确很细腻。也很懂得讨人喜欢。

单单这一点比,郑氏肯定是比不上杨氏的。

周老夫人显然很是受用,指着那水晶蒸饺道:“两个孩子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多吃些米面最是养人。”

杨氏忙给昙华和朝华两个一人夹了一个蒸饺,笑着道:“老夫人这话没错。五谷最是养人了。”

昙华低声道了谢,然后从容的将蒸饺吃了。朝华却是没动,却也是道了谢。毕竟这是周老夫人的吩咐,就是再不喜欢,也不好表露出来的。

昙华若有所思的想,朝华如今倒是真没了往日的骄纵了。

等到周老夫人放下碗筷之后,昙华等人也是忙都放下筷子。昙华笑着说起别的事情:“今儿我就去收拾听雨阁,不过里头要换的东西和摆件,少不得要开库房取出来,先来跟祖母讨个条子。”开库房取东西,都是有一定的定例的,得先批了条子取了钥匙才行。

郑氏讶然的问了一句:“收拾听雨阁?”

昙华便是低声将长孙熙染要过来住的事情说了。她倒是不相信郑氏真不知道这件事情,毕竟醉秋办事可是从来没有打过马虎的。想来郑氏这么问,不过是做给周老夫人看的罢了。

郑氏听完之后有些迟疑的抬起头来看了朝华一眼,又看向周老夫人:“老夫人,这是不是不大妥当?要我说,还是在外院收拾地方吧?长孙公子的年纪可不小了。再说后院里又是丫头女眷的……而且按照规矩说,订了亲了之后,可是不能再见面的……”

郑氏这话说得十分诚恳。

不过显然周老夫人并没有听进去,瞪了一眼郑氏,只沉声斥道:“都是一家人,有什么好顾虑的?再说了,熙染也不是那样不妥帖的。”最重要的是,这未来的孙女婿,住在外院,实在是不像话。长孙家知道了,万一不痛快可怎么好?

郑氏吃了个钉子,当下也不敢再说,只得闷头不言不语。

周老夫人也没再说什么。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昙华只得去收拾听雨阁——说是收拾,横竖也不用她亲自动手,只是监管着丫头们干活罢了。另外再将屋子布置一番,也就算是完事了。

收拾屋子也并不费事,一天的功夫就完成了。于是又重新将门关好,只等长孙熙染来了,再打开略清扫一番就行了。

昙华着实不希望长孙熙染来。不过她再不情愿,日子依旧是一日日的过下去。转眼,便是到了腊月二十八这日。

这日下午,昙华正看书,外头便是来人禀告:“表三少爷和表四少爷来了。”

昙华忙放下书本迎了出去——这个时候过来,想必是来送东西的。每年这个时候,史老太君和云氏总是送一堆东西过来,吃的穿的,戴的用的,一样不少。也不全是琼州这边的东西,还有京城那边送来的。

往年都是魏云墨来,今年倒是魏云徵也跟着来了。

昙华还没出院门,魏云墨两兄弟已经是并肩进来了,见了昙华还没招呼呢,就听见魏云徵笑着打趣:“我们今儿可是当镖师来了,还不快好酒好菜的招呼着?”

昙华顿时笑起来,眨了眨眼睛问魏云徵:“好酒好菜?倒是有,就怕你不敢喝。回头二舅舅打你,我可不帮着说话。”

魏云徵哭笑不得,只得气恼道:“都说女儿家贞静才好,我看你倒是没有贞静的样子。”

昙华也不理会他,只看着魏云墨笑道:“最近过得如何?”

第九十二章交权

几人说笑了一阵,昙华便是笑着问魏云徵:“怎么,你将朱公子一人留在家里了?这样是不是有些不大好?”本来朱轩然一人在这里,就魏云徵这么一个亲厚的朋友,若是连魏云徵都不陪着,那岂不是太过不好了些?让人知道了,也觉得是慢待了朱轩然。

“哪里呀,他这几日没有在我们家了。他大哥过来了,他就去陪着他大哥了。”魏云徵摆摆手,一脸“你胡说”的神情。不过随后又压低声音:“你们可知道轩然的大哥是谁?”

“是谁?”昙华自然是不知道,也不好奇,不过看着魏云徵一脸不吐不快的样子,便是只得配合他,好奇的问了一句。

魏云墨只是笑着看着,并不开口说话。眼睛却是细致的四下扫了一圈,见屋子里的摆设用度俱是好的,这才微微的放了心,随后认真去听昙华和魏云徵说话。

魏云徵神神秘秘的言道:“听没听过朱小侯爷朱弦?那个就是他大哥。朱弦可厉害了,十四岁就参军了,诺,去年已经是少将军了。才不过三年罢了。这回过来,就是做咱们琼州城的守备的副将的。他到了之后,朱宣就不在咱们府上了。”

昙华挑了挑眉,由衷的赞叹了一句:“那倒是十分厉害。”不过,三年里头就做了少将军,想必也是沾了景王的福气。不然,寻常人哪里能有这样大的成就?就是拼了命也不可能有。只是,十四岁参军,如今这个朱小侯爷也才十七岁。倒是年轻得很。比起魏云书也就大了一岁而已。可是魏云书现在虽然已经是是考了秀才,可是举人却还没能考中,还有待努力。

不过,十四岁就参军。景王倒是也十分舍得。十四岁,才不过是个半大的孩子罢了。哪怕是皇室中人,这荣耀看来也不是那样容易能得的。

魏云徵也是满面的敬佩:“可不是么?京城里头。可是没有一个不对这位小侯爷竖拇指的。据说太后有意给这位小侯爷赐婚呢。”说到这里,魏云徵的语气倒是变得十分欣羡起来。

昙华捂着唇偷偷的笑,双眼弯弯如同两轮弯月,里头眸光清澈明亮,真真如同月华一般:“那四表哥也努力努力,到时候也让太后给你赐婚才好呢。”

魏云墨看着昙华打趣魏云徵,也是不由微笑。

魏云徵涨红了脸颊。又羞又恼,脸红脖子粗的和昙华吵嘴。

笑闹一阵子之后,魏云墨见时辰也不早了,就让昙华清点东西,他们也该回去了。当下清点了东西之后。魏云墨临走前笑着和她约定道:“正月十五的花灯,我带你去瞧。还有初一,我们一同去烧香如何?今年老祖宗身子不爽利,不亲自去了,母亲说,由我代蘀前往。”

昙华想了想应道:“十五那日若是没事儿我们就一同去。不过初一……我问过祖母再让人答复你。”周老夫人要去的话,她自然是要跟着周老夫人的。不过,她先前看周老夫人似乎不想亲自去,只是她也不确定。并不敢先应了。

魏云墨点点头,又嘱咐道:“天冷你自己注意着些,出门也记得穿木屐和雪氅,别忘了。回头受了风寒,吃药受苦的可是你。绣花写字也别忘了时辰,时常走动走动。仔细东僵了手指和脚。”

听着魏云墨的嘱咐。昙华倒是没来得及说什么,魏云徵就已经是不耐烦起来,拉着魏云墨就走:“好了,三哥你怎么比二婶还要啰嗦?”

昙华紧走两步追上去笑道:“放心吧,回去蘀我向外祖母请安。”

因了下雪,所以昙华也就没再送出去,看着他们走远了瞧不见了,这才笑着回了屋子。

奶娘王氏正在将东西搬进屋子里,一样样的放在库房里,见了昙华进来不由笑道:“老太君和舅太太是真心疼姑娘的,这些东西都可是好东西。”

昙华笑着点了点头,见奶娘王氏一样东西也没留,便是忙又吩咐:“东西分一半出来,给勤哥儿送去。”既然勤哥儿是养在了魏修然的名下,那么这些东西,也该给勤哥儿分。勤哥儿虽然现在还小用不上这些,不过样子却是要做足了的。不然就是让人说道。

奶娘王氏思量了一番,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拍了拍自己的头,懊恼道:“我是越发的老糊涂了,竟是连这个都没想起,亏得姑娘还记得。”

昙华笑了笑,摇头进了里屋。奶娘王氏不上没想起,而是根本就没想过要给勤哥儿分东西。往年这些东西都是她的,所以王氏已经是觉得理所当然了。自然不会记得给勤哥儿分。在王氏看来,勤哥儿就算是养在了魏修然的名下,可是到底还是个外人。

最后东西是昙华晚上过去周老夫那用饭的时候一并带过去的:“祖母,这是外祖母和舅母让人送来给我和勤哥儿的东西,我的我已经留下了,这份是勤哥儿的,您看看。”昙华一面说着,一面将单子递过去。

周老夫人其实并不在意这些东西,不过这却是魏家给勤哥儿的脸面,所以仍是笑着就着昙华的手仔细的看了一遍,这才点头道:“勤哥儿也用不着这些,你拣一两样玩物给他留着,其他的你舀去罢。”

昙华也不推辞,只是却是又笑道:“那给朝华分一半吧。算是勤哥儿的心意。”

周老夫人目光闪了闪,却是没说什么,只是点头应了。

正说着话杨氏便是过来了,郑氏不多时也是领着朝华过来了。

杨氏笑着言道:“我这些日子赶着给勤哥儿做了一身新衣,老夫人和昙华帮着参详参详,若是不合适我再改改。”说着,丫头捧上来一件小孩子的棉袄,朱红色的缎子,里头是棉布的里子,里头的棉花絮得十分轻薄,这样的衣裳穿在身上暖和,轻巧。不过要想将棉花絮得薄薄的,却是极其费工夫的事情。

衣服上除了绣了团花麒麟之外,衣襟上还绣了一只肥硕的金色鲤鱼。那样子,十分讨喜。除了袄子,还有一条裤子,外加一顶虎头帽子。看得出来俱是花了心思的。

昙华看着杨氏眼底有一圈青色,便是笑着言道:“看来杨姨娘怕是熬夜了。这样精巧的东西,可是费工夫。其实也没必要做这样精致,小孩子长得快。做多了穿不了几回就不合适了。”

“这话说得。不过是费工夫罢了,横竖也只是闲着。”杨氏笑得十分温柔,只是听着那话却是始终让人觉得她那话里还有别的意思。

郑氏的目光微微闪烁了一下,紧紧的盯着杨氏,然后缓缓道:“可不是。这是杨姨娘的一番心思。别说是熬夜,就是不睡觉,杨姨娘怕也是乐意欢喜的。也就勤哥儿有这个福气。”

郑氏这话微微有些酸了。让人听着心里不大痛快。

昙华只是装作低头仔细的看那些衣裳帽子,却并不再插话。这是两个人斗嘴呢。这样的事情。最近可是常常发生的。杨氏没有辜负周老夫人的一片心思。

周老夫人却是笑着言道:“既然如此,你这样清闲,那就蘀我分担些家务吧。最近过年事情着实太多,我都有些忙不过来了。”

杨氏听了这话,自然是喜出望外。不过郑氏么……却是有些个不大得劲了。郑氏着急的看着周老夫人,手了紧紧攥着帕子,就差没将心里的话说出来了。不过纵然是没说出来,却也是差不多了,那脸上都明明白白的写着呢。

昙华依旧微微的低着头。周老夫人对杨氏放权,她并不意外。毕竟一大早周老夫人可是就说过这话的。只有杨氏舀捏住了管家的权力,才能真正的压一压郑氏的气焰。

不过……昙华心道:总不能让妾管家,正室太太却是在一旁闲着的道理。除非正室已经病得起不来了。不然断然没有这样做的。所以,周老夫人应该还会有后话才对。

果不其然就听见周老夫人笑着看向郑氏:“你身子也大好了,除了厨房那一块,你就干脆舀回去吧。有杨姨娘帮着你,我也放心。不过你也切记不可太过劳累了。不然伤了身子,倒是不好了。”

郑氏听了这话,面上的神色定了定,随后才笑着应了。只是那笑容多少有些勉强,末了看向杨氏的眼神也是有些愤恨——周老夫人说得轻巧,可是她哪里甘心将权力分给杨氏?

其实话又说回来,杨氏纵然有了周老夫人的话,可是想真正的参与到管家那里头,也是不容易的。郑氏肯定是会千方百计的阻挠的。不过具体这事儿成不成,还得看杨氏自己的本事了。反正周老夫人该做的已经都做了,若是不成,那就是杨氏自己无用。

这应该算是周老夫人对杨氏的一个考验吧?

昙华倒是并不在意这些——不过私心来说,她倒是盼望着杨氏能够争气一些。好好的和郑氏斗一斗。

不过……怕不是那样容易。因为很快的,郑氏哥哥那边就该有消息了。到时候,怕是李家的局势又要变化了。

第九十三章如何管家

大年三十的时候,李家格外的热闹了一回——首先是添了两口人。杨氏是个嘴巧的,不仅能说会道,而且惯会活络气氛讨人欢心。自然,她也不是那起子只会说的。关键的是,她不仅说了,而且做了。短短的十多日时间,便是让全家上下都念着她的好处了。

郑氏气得直咬牙,可是也是没有法子。只能拼命的努力。

杨氏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郑氏做事情收敛了许多,对周老夫人也好,对昙华也好,还是对勤哥儿也好,都是变得热切殷勤,而且十分上心。这个和往日可是大不相同的。

再有就是朝华,也是乖巧懂事了许多。不仅重新得了李恪非的欢心,更是收敛了娇气和任性,甚至帮着郑氏办了几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让人改观起来。

周老夫人看见这样的成果,自然是心情大好。每日只管含饴弄孙,渐渐的将手里的事情全部放给郑氏和杨氏。昙华冷眼瞧着,也实打实的学着。周老夫人放权可不是一般的那种放权,而达到了一个巧妙的均衡。杨氏不会压过郑氏,可是郑氏却也无法取得绝对的上风。

昙华虽然之前就想到了杨氏的效果,可是没想到,杨氏的效果竟是这样显著。连带着,她也是清闲了不少。

不过昙华相信,郑氏绝对不会轻易的服软服输。而且,昙华也不仅仅是只想看见郑氏如此,她希望郑氏更惨更痛苦。只是,她现在还没有那个能力罢了。不过。她相信肯定是会有那么一天的。所以,倒是不怎么着急。

勤哥儿得的红包最是丰厚,周老夫人还特地让人用铜钱编了一只龙给勤哥儿压在床下。为的就是取得一个好兆头。

李恪非喝了个微醺,不过看得出心情十分好。

郑氏给朝华使了个眼色。朝华便是立刻起身扶住了李恪非,笑着撒娇:“父亲醉了,我扶着父亲去歇着。明儿父亲可要给我大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