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嫡女归来之盛宠太子妃上一章:第 97 章
  • 嫡女归来之盛宠太子妃下一章:第 99 章

顾蕴这才支颐微笑起来,如今十一哥与前世的处境已完全不一样了,想来以后也不会再重蹈前世的覆辙,而是会与丁小姐夫妻和美,儿女双全,就像她与宇文承川一样,真好!

展眼便到了宇文策与丁小姐大婚之日,从迎亲到新娘子上花轿再到行礼拜堂等过程有多热闹,自不消细说,亲事虽仓促,荣亲王府与丁府却都不是小门小户,又有天家做后盾,其轰动程度,的确仅次于前年宇文承川与顾蕴大婚时了。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送入洞房——”

在喜相逢的鼓乐声中,傧相有意拖长的声音显得越发的悠长嘹亮,宇文策虽满心的复杂,依然听从两方全福夫人的指令,与新娘子一同进了新房。

压襟、撒帐、挑盖头、饮合卺酒…又是一系列的礼仪之后,宇文策终于看清楚了自己的新娘。

明媚得好似三月桃花的一张脸,一双杏眼里是盈盈流动的春水,肌肤是赛雪欺霜的白,五官也恰到好处,平心而论,是个难得的美人儿,只是再美又如何,不是那个人,也让他心里生不出半点涟漪来。

不过产生不了男女之情是一回事,既已是他的妻子了,那便是他的责任与义务了,他自然会给她应得的体面与尊重,当然,她也得尽到荣亲王府世子妃的责任与义务才是。

念头闪过,宇文策沉声向床上红着脸一直低垂着头的丁氏开了口:“我去前面敬酒了,你洗漱一番歇会儿罢,我等会儿让人给你送吃的东西来。”

丁氏闻言,脸就越发红了,原来世子爷不止人生得器宇轩昂,英挺不凡,声音还这般好听…胡思乱想着,所幸嘴上还没忘记小声应道:“妾身知道了,世子爷只管忙您的去。”

宇文策“嗯”了一声,这才转身大步出去了。

余下丁氏的两个陪嫁丫鬟抱琴入画见他走远了,方忙忙拥了上前:“小姐,不,如今该叫世子妃了,世子妃,让奴婢们服侍您换身衣装洗把脸罢,得亏如今天气冷,不然顶着这一身凤冠霞帔,您今儿可得热坏了。”

丁氏忙道:“我脖子这会儿就正酸得厉害呢,快帮我把这凤冠卸下来。”

抱琴入画于是齐齐上手,很快便服侍丁氏卸妆盥洗完,重新将头发梳成了个简单的纂儿,抹了香脂,还换了件簇新的绯红色中衣。

她这才松了一口长气:“总算舒服多了。”

二婢闻言,抿嘴一笑,正要再说,就听得外面传来一个声音:“世子妃,奴婢是世子爷院里原来的管事媳妇陈四家的,世子爷打发奴婢给您送吃的东西来,奴婢方便进来吗?”

是管事媳妇,而不是管事大丫鬟…想到之前那个有关荣亲王世子爱男人不爱女人的传言,丁氏一时也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的好,虽然她父亲让母亲与她说过好几次,那个传言完全是无稽之谈,乃是世子爷为了维护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的名誉,不得已自污得来的,世子爷其实是个再正派不过的人,可空穴不来风,她心里又岂能没有几分怀疑与不安?

不过眼下显然不是细思这些的时候,丁氏很快便敛住心神,冲抱琴入画一点头,抱琴便扬声向外道:“世子妃才梳洗完了,陈嫂子请进来罢。”

很快陈四媳妇便进来了,二十来岁的年纪,生得白白净净的,衣饰也十分齐整,最重要的是,进屋后一点也不乱瞟乱看,规规矩矩的给丁氏行了礼,把食盒放下,便规规矩矩的退了出去。

看得丁氏不由暗暗点头,随便一个下人都能调教得这般规矩,想来世子爷的确是个正派人罢?

耳边忽然传来抱琴惊喜的声音:“都是世子妃素日爱吃的菜呢,可见世子爷是把世子妃放在了心上的。”

丁氏忙回神一看,果见食盒里几样菜都清淡宜人,正是自己素日爱吃的,脸上不觉就带出了几分笑容来。

入画也笑道:“方才临出去前,世子爷也不忘先交代世子妃洗漱歇息,再结合现下一看,世子爷分明就是个外冷内热的人嘛,奴婢心里方才还有些怵世子爷呢,如今一点也不怵了,等后日回门时,让她们亲眼见过世子爷是多么的优秀待世子妃又是多么的好后,我看她们还怎么胡说八道!”

抱琴冷哼道:“理她们呢,分明就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不过能亲眼看她们都吃瘪,想想都挺痛快的。”

丁氏任二人说着,并不插话,脸上的笑意却是越发的明显了,只要世子爷是个正派人,她就有信心把日子过好,让那些个这段日子没少明里暗里说她坏话淡话的人好看。

原来丁家四代同堂,因丁氏的父亲官做得最大,姐妹们素日相处时,又岂能人人都喜欢她,待她与宇文策结了亲后,暗地里妒恨她的人就更多了,偏除了宇文策庶出的身份以外,她们实在再找不到可挑剔这门亲事的地方,亦连庶出这事儿她们也不敢很说,毕竟宇文策已经是世子了,那就代表皇上和朝廷也肯定了他,她们难道还敢跟皇上和朝廷对着来不成?

所以好容易有了个宇文策爱男人不爱女人的坏德行可以挑剔,她们岂能放过,让丁氏这些日子暗地里是没少生气与伤心,好在如今看来,父亲说的才是对的!

一时丁氏吃完了饭,待抱琴入画两个也吃毕了,正想打发人去瞧瞧宇文策什么时候回来,就听得外面传来仆妇恭谨的声音:“世子爷回来了。”

丁氏忙起身迎了出去,就见面色微酡的宇文策带着几分酒意走了进来,许是喝了酒的缘故,也许是灯光太柔和的缘故,他的面部表情看起来柔和了不少,人也因此显得越发的英俊挺拔了。

丁氏的心跳瞬间加快了许多,屈膝给宇文策行了礼,壮着胆子颤声说了一句:“让妾身服侍世子爷更衣罢?”

宇文策居高临下看着她一直在轻微的发抖,知道她正满心的紧张与害怕,虽仍对她生不出男女之情来,也免不得滋生出几分强大者在面对弱小者时,本能的怜悯之情,何况二人今晚上必须洞房是免不了了…遂点头应了:“那就有劳你了。”

二人遂一道进了净房…

翌日一早,龙凤喜烛还未燃尽,宇文策与丁氏便起身了,一番梳洗打赏之后,礼亲王世子妃的贴身嬷嬷与荣亲王银安殿的管事嬷嬷联袂收元帕来了。

丁氏本就一直红着的脸就越发红了,却仍大大方方的受了两位嬷嬷的礼,又让人给二人打了赏,才让人好生送了出去,给宇文策院子里的其他人打赏时,也一副落落大方,毫不露怯的样子,已初显当家主母的风范了。

宇文策在一旁看在眼里,就暗暗点了点头,看来丁氏还真没有辜负父王的期望,倒是当得起荣亲王府的世子妃了。

二人简单用了早膳,便去了银安殿给荣亲王和荣亲王妃敬茶,这样的大日子,荣亲王妃就算“病”得再厉害,也不可能不出现,不然以后丁氏与其当面遇上了,都不知道那是自己的婆婆,可就闹笑话儿了。

宇文竼夫妇自然也不能不出现,还带着他们的一串庶子庶女,再就是何侧妃与张侧妃,并静和郡主一家子了,瞧着倒也坐了半屋子的人。

荣亲王妃久不在人前出现,这次乍然出现,几乎都快老得让人认不出来了,与荣亲王坐在一起,倒不像是夫妻,更像是母子,唯一不变的,就是她看向宇文策的目光,仍是一如既往的仇恨与怨毒,不,应该说是更仇恨与怨毒了。

宇文策接收到荣亲王妃的仇恨怨毒目光,也是一如既往的视而不见,如今她也就只能白瞪瞪自己了,反正她就是把眼珠子瞪出来了,也不能让自己少一块儿肉!

让他意外的是,丁氏面对这样的荣亲王妃,竟也一点没表现出惊慌与无措来,给荣亲王妃敬茶时,后者一直不叫她起来,存心刁难她,她也一直面不改色,腰肢挺得笔直,让人挑不出半点不是来,沉稳从容得浑不似十几岁的小姑娘。

由不得宇文策不刮目相看,想到曾经的顾蕴也是这般的沉稳与从容,说来二人年纪倒是差不多大小。

也由不得荣亲王不刮目相看,低声说起荣亲王妃来:“策儿与他媳妇还得进宫去向皇上和太子殿下太子妃谢恩,你要立规矩,等他们从宫里回来后再立也是一样。”

荣亲王妃满脸的愤怒,等他们从宫里回来,她也再见不到天日,更遑论给儿媳立规矩,享受儿媳的伺候了…可想起荣亲王这些年针对她娘家的种种手段,还有亲生儿子的无能无用,父亲有意养废他,他便也自甘堕落的由着被养废,却是敢怒不敢言,只得恨恨的接过了丁氏一直举着的茶杯,喝了一口,然后赏了她一对镯子和一个红包。

轮到宇文竼夫妇,就是他们给宇文策和丁氏敬茶了。

宇文竼似是没想到新进门的大嫂会这般漂亮,又是嫉妒又是不忿,父王的心果然偏到了脚后跟,给他就胡乱娶个小官家的女儿,姿色还平平,给宇文策那贱种就娶高门贵女,还这般漂亮,实在是太可恨了!

打量丁氏时,眼神便免不得肆无忌惮了几分,还是感受到宇文策冰冷如刀的目光,想起宇文策实在不好惹,才悻悻的收回目光,给二人敬了茶,叫了丁氏“大嫂”。

宇文竼的妻子许氏则是一脸的麻木,让敬茶就敬茶,让叫大嫂就叫大嫂,多余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没有,却只有她自己才知道,此刻她心里有多凄苦与无奈,大伯这样的男人她这辈子都是不敢想的,可哪怕没有男人呢,也好过有宇文竼那样一个夫君啊,她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这辈子才嫁了这么一个人?!

静和郡主一家待宇文策和丁氏就要亲近多了,夫妻两个的小女儿还吐字不清的叫着“舅舅”,要扑到宇文策怀里去,显然这一家子与宇文策素日关系着实不错,何侧妃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还是得到了回报。

丁氏给静和郡主夫妇两个的见面礼自然与宇文竼的一样,甚至给两家孩子的见面礼都一样,但对着二人时的笑容就要发自内心多了,对他们孩子说话的语气也要柔和得多,差别虽不明显,却是亲疏立现。

这下不止宇文策与荣亲王,连静和郡主一家并两位侧妃,都分明的意识到新进门的大嫂/世子妃是个难得的聪明人了,都在心里暗暗点头,聪明人好啊,有个聪明能干的当家主母,所有人的日子都能好过些不是?

一时敬完了茶,宇文策与丁氏便在荣亲王的催促下出了银安殿,去到了垂花门外上车。

半道上,宇文策因见丁氏脚步略显滞涩,想起昨晚自己因为缺乏实战经验,更因为心里不爱,所以也不会生出太多情致与怜惜,从头至尾都更注重自己的感受,折腾了许久,也就不怪丁氏难受了,听说女子第一次,就没有不难受的,若遇上个鲁男子,则更是加倍难受…只得放缓了脚步,又吩咐随行的抱琴与入画:“扶着你们世子妃些,很快垂花门就到了,再坚持一下。”后一句话却是对丁氏说的。

丁氏的两颊立时飞满了红霞,眼里的柔情却是满得要溢出来,声若蚊蚋的应了一声:“多谢世子爷关心,妾身能坚持得住。”

余光瞥见抱琴与入画都笑得见牙不见眼的,一面笑一面还不忘挤眉弄眼,世子爷待世子妃可真好,而且世子爷身边服侍的哪有什么眉清目秀的,可见传言果然是无稽之谈,真是太好了!

丁氏忽然就觉得,自己真是太幸运了,竟然嫁了世子爷这么好的男子,一定是前世做了许多好事,决定了,以后她要做更多好事,让自己的福气越发绵长,甚至持续到来世才是!

很快到得垂花门外,丁氏由抱琴入画扶着上了马车,宇文策则骑了马,被自己的亲卫和长随簇拥着出了自家的角门,直奔皇宫方向而去。

到得懋勤殿,皇上正会见几位阁老,二人足足等了大半个时辰,才见到了皇上。

皇上早前便对宇文策另眼相看,如今越发另眼相看,和颜悦色的说了好些话,又赏了丁氏好些东西,才吩咐宇文策:“皇后身体不适,就不必带你媳妇儿去景仁宫了,直接带去东宫拜见太子妃罢。”

满朝文武心里都有数了的事,皇上心里又怎会没数,但就像宇文承川说的那样,他是大邺的太子,帝国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荣亲王府与宇文策在皇上与他君臣父子间没有意见不合甚至起冲突时,他们忠于太子也是理所应当之事,这也是对皇上自己的变相忠心,所以皇上自不会因此对宇文承川生出什么不豫与嫌隙来,至少现在还不会。

何况顾蕴给丁氏的添妆之举让皇上十分欣慰,就像寻常人家,做婆婆的忘记了一件事,协理管家的长媳却记住了,主动全了自家的体面一样,这样的行为怎么都是值得肯定的,所以皇上才会亲自开口让宇文策带丁氏去东宫拜见顾蕴,以肯定顾蕴是整个后宫仅次于宗皇后的存在,儿媳懂事,他自然也愿意给她体面。

彼时宇文承川与顾蕴早在东宫候着宇文策与丁氏了,听得胡向安进来禀报:“十一爷与世子妃已经进了东宫了。”

宇文承川想也不想便站起来道:“蕴蕴,十一哥到底是外臣,不方便出入内宫,我还是出去见他罢,让胡向安领了十一嫂见你便是。”有些事情,要断就必须要断个彻底才好!

顾蕴不疑有他,点头笑道:“那殿下快去罢,别让十一哥久等了。”又吩咐胡向安,“好生服侍了荣亲王世子妃进来,就说本宫身子不便,就不亲自去迎接她了。”

胡向安忙应了,服侍着宇文承川一道出去了。

不多一会儿,便引了个着大红色礼服,生得柳眉秀目,樱唇半点,既清雅端庄又不失妩媚的女子进来,顾蕴一看便知是宇文策的新婚妻子丁氏了。

果然丁氏拜了下去:“臣妾荣亲王府丁氏参见太子妃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顾蕴忙笑道:“十一嫂快快免礼,都是一家子骨肉至亲,何况我们殿下与十一哥还颇有几分私交,十一嫂实在不必客气。”

丁氏却仍给她行了全礼,方笑道:“再是骨肉至亲,也得先国后家,臣妾不敢轻狂。”

说话间,趁机看了顾蕴一眼,见这位传说中褒贬不一的太子妃虽不施脂米分,小腹微隆,却实在是自己生平前所未见过的漂亮,漂亮也还罢了,关键还有能力有手腕,也就不怪太子殿下爱若珍宝了…言语行动间便越发的恭谨与客气了。

------题外话------

十一哥脱处了,瑜说了自己不是后妈的,这下都相信了罢?为了庆祝十一哥脱处,难道大家不该洒点票票给亲妈吗?O(n_n)O~

☆、第二百四九回 出征(继续泣血求票)

丁氏见顾蕴虽一身家常打扮,脂米分不施,人也不正襟危坐,只懒懒靠在大迎枕上,却仍难掩通身的气派,尤其是那种久居上位者所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威仪和气度,显然不是单靠“居移气养移体”便能养出来,还必须得经过见过不知道多少风浪才能历练成这样。

心知顾蕴真正是个人物,言语行动间便越发的恭谨与客气了:“臣妾早前便听说娘娘怀相有些不好,如今瞧着,娘娘气色却极好,想是已大安了,臣妾还带了些药材补品来,打算献给娘娘安胎用呢,如今瞧着,显是用不上了。”

顾蕴闻言,笑道:“这几日是好多了,只晨间起来会吐上一阵,偶尔会腰酸腰疼一下,便没其他反应了,得亏十一嫂是如今才第一次见我,要是早前见了,一定会被我的蓬头垢面吓一跳的,且十一嫂这般水灵,越发要衬得我如那烧糊的卷子,无地自容了。”

说着,见丁氏眉眼间的娇羞与喜悦满得几乎要溢出来,还有少女变做女人后,那种特有的风流与妩媚,也是不经意便流淌出来,不由暗暗好笑,十一哥早前还一直不肯成亲,定要找到一个心爱的人儿呢,如今知道成亲的好处了罢?话说回来,十一嫂这般漂亮水灵,也不怪他新婚夜便将她“滋润”得不轻,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么!

丁氏忙笑道:“臣妾曾听人说过,妇人有孕时,才是她一生最漂亮的时候,臣妾不过蒲柳之姿罢了,素日便连娘娘万中之一都及不上,何况如今,娘娘实在太过自谦了。”

“真的,还有这样的说法儿?”顾蕴听得大感兴趣,“可我怎么听说,女子一生最漂亮的时候,是她披上嫁衣的时候?譬如十一嫂现下的好颜色,就是再好的胭脂水米分都晕染不出来的。”

说得丁氏红了脸,但见顾蕴平易近人,说话幽默风趣,且多少知道一些荣亲王府和自己娘家与东宫的牵扯,倒是渐渐放松下来,与顾蕴越说越投机了。

内殿里两个一无所觉的女人倒是相谈甚欢了,前殿宇文策瞧得宇文承川亲自出来接见自己,丝毫不给自己见顾蕴面的机会,虽知道他这么做是出于规矩使然,也出于那个他们心照不宣的原因,本无可厚非,便是换了他,他也必定会这么做的。

但心下仍免不得失望,他还想着,在自己上战场之前,好歹能见她一面,万一这就是他们之间此生的最后一面呢?谁曾想连他如此卑微的愿望,也没有实现的可能。

不过也就是一瞬间,宇文策已敛住思绪,给宇文承川见起礼来:“臣参见太子殿下。”

宇文承川不待他拜下,已笑道:“这里又没有外人,十一哥不必多礼,快进殿里喝茶去。”

十一哥眼里一闪而过的失望与落寞他岂能看不见,但任何事他都可以退让,便是要以自己的性命换十一哥的性命也不会眨一下眼睛,惟独蕴蕴他是绝不会给别的男人丝毫机会的,所以只能对十一哥残忍,连有可能是见最后一面的机会都不给他了!

兄弟两个并排进了崇政殿的正殿,冬至亲自上了茶来,宇文承川先就笑道:“瞧十一哥气色极好,可见新嫂子是个好的,说来也委屈她了,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才进门几日,连自己院子里的情况都还没摸清呢,夫君便要出征了,留下她一人独自面对陌生的夫家上下,还要为夫君担惊受怕,十一哥不但这几日,待你凯旋归来后,都得好生对人家才是。”

宇文策想起丁氏的沉稳与从容,点头道:“她的确是个好的,把王府内院交给她我极放心,我也会好生待她的,殿下放心。”

至于让宇文承川‘放心’的是什么,彼此都是聪明人,自然心里都明白。

只是这个话题实在不怎么愉快,是以宇文承川立时便岔开了:“对了,出征的一应事宜准备得怎么样了,我听说户部与兵部这几日都忙着,你也不必管那些事,只想想你届时要带哪些人,到了辽东后,这仗又该怎么打便是,我让人新备了舆图,十一哥瞧瞧去,待会儿出宫时,也一并带了出去,将来一定能派上用场的。”

说起正事,宇文策也严肃起来:“就带小刀几个并我那二十名亲卫足够了,皇上已经赐了我金丝软甲,殿下也为我备好了神兵利器,若这样我还能受伤甚至铩羽而归,我也没脸再活在这世上了!至于辽东的地形和形式,这几日我也有了解…”

兄弟两个说起正事来,不觉便一个多时辰过去了,还是冬至进来请示宇文承川:“殿下,娘娘才打发人出来问,可要留十一爷与世子妃用午膳?”

宇文策这才惊觉已快午时了,忙道:“不必了殿下,父王还等着我们回去吃团圆饭呢,下午又得去宗室营认亲,下次有机会时,再带了内子来叨扰殿下与娘娘也是一样。”

知道他时间紧迫,宇文承川也不留他,点头道:“那十一哥与十一嫂就即刻出宫忙你们自己的去罢,回头十一嫂若是得了闲,请她时常进宫逛逛,陪太子妃说说话儿,长天白日的,她老待在王府里也是无聊。”

这便是抬举丁氏,借东宫之势给丁氏立威的意思了,宇文策岂能不懂,想起自家那个烂摊子,虽有荣亲王坐镇,丁氏一开始接手管家也免不得劳神费力,捉襟见肘,于是谢了宇文承川,方由冬至送出了东宫的二门外,等着丁氏出来,一道出了宫去。

宇文承川则在送走他后,回了崇庆殿去见顾蕴。

就见顾蕴正扶着腰慢慢在屋里走来走去,脸上一直带着笑,看起来心情极好的样子,宇文承川脸上不觉也爬满了笑,道:“十一嫂就这么让你喜欢么,瞧你笑得这般开心,跟捡了金子似的。”一面上前扶住了她。

顾蕴顺势将手放到他的大手里,笑道:“我这不是替十一哥高兴么,娶了个贤妻。你不知道,十一嫂不但说话处事待人接物一看就是个能干的,还特别会来事儿,我瞧着她给胡向安等人的打赏,都是恰到好处,既不轻也不重,想来御前的人也是一样,可如今荣亲王府谁会记得教她这个,只怕连十一哥都忘了,她却一早就准备好了,以后荣亲王府有她当家坐镇,十一哥哪还有后顾之忧?”

宇文承川闻言,笑道:“荣王叔千挑万选才为十一哥定下的妻子么,自然有其过人之处,如今就看她什么时候能为十一哥生下继承人了,届时荣王叔只怕更是欢喜得要疯了。”

说到孩子,忙问顾蕴:“方才我出去后,你没再觉得难受罢?哎,我听说孩子满了三四个月后,就要开始在母亲肚子里动来动去了,怎么我们的孩子至今也没反应?我明儿可得好生问一问王坦才是。”

顾蕴听得这话,脸上的笑就越发柔和了:“你从哪里听来三四个月就会开始动的,我明明听说的是得四个多月五个多月了才动,好些动得迟的孩子,还得六七个月去呢,你且耐心一点,我都没急呢。”

宇文承川这才松了一口气:“真希望他明儿就可以足月出来了,怎么这时间就这般难熬呢?可我听宗室和百官勋贵里好些人都说,只觉才眨了下眼睛似的,自己便多了个儿女,又眨了一下眼睛似的,孩子便吹气般长大了,分明就是糊弄我的嘛!”

“当然了,他们只管播种,又不管怀不管生,更不管带,指不定在他们老婆辛辛苦苦为他们生儿育女的时候,他们还正抱着小妾通房风流快活呢,当然觉得时间过得快!”顾蕴娇嗔的一瞪眼,“怎么着,你也想眨几下眼睛不成?”

宇文承川就摸了摸鼻子,果然王坦说得对,孕妇是最喜怒无常的生物,指不定哪句话就能惹得她们不高兴,自己以后可得越发的多做少说才是…嘴上已忙忙赔笑道:“哪有的事,我这不是想早点看到我们的孩子,看他是像你还是像我,所以白感叹感叹,也想早点看一看你…这里吗,说来我都好些日子没见到了,自然想看一看…”

满以为顾蕴还得一会儿才消气的,没想到话音刚落,她已坐到他怀里,轻咬住了他的耳朵:“真的想看吗,那就让你看一看好了。”说着已解开衣襟来,驭夫光给巴掌怎么行,得给了巴掌再给颗甜枣才行啊!

倒把宇文承川闹了个面红耳赤:“算了,还是别看了,反正看得见又吃不着,比饮鸩止渴还糟糕。”现如今已是度日如今了,可自己还得再忍至少七个月,真是光想想都够难熬了。

“真不看了?”顾蕴眼波流传,媚眼如丝,“我还说难得今儿你有空,打算好生服侍你一回呢,你既不领情,那便罢了…呀…”

话没说完,已被宇文承川猛地打横抱起,进了内室去,只留下一地银铃般的娇笑声…

再说宇文策与丁氏离了皇宫,回到荣亲王府,荣亲王等人早已在银安殿等着他们回来开宴了,至于荣亲王妃与宇文竼,既然母子两个都“病”得不轻,为免过了病气给其他人,自然早已回了他们各自的院子,所以坐席的人只有荣亲王与宇文策、丁氏、许氏并静和郡主夫妇,孩子们则由各自的奶娘带着在偏厅坐席,竟是一张桌子都坐不满。

荣亲王见了,遂吩咐一旁侍立的何侧妃与张侧妃:“你们两个也坐罢,这些年你们服侍本王,主持府里的中馈也辛苦了,如今世子妃进了门,你们总算可以功成身退了。”一句话便把主持中馈的大权彻底交到了丁氏手上。

又说宇文策与丁氏:“家里人丁凋零成这样,你们两个可得加倍努力才是。”

说得宇文策都尴尬起来,这话父王怎么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说?何况丁氏,两颊都快红得能滴出血来了,却仍大大方方的站到了荣亲王身后去:“让儿媳给父王布菜罢。”

荣亲王却大手一挥:“你坐你的,咱们家不兴这个,你只要服侍好策儿,主持好府里的中馈,再早日给本王生几个白白胖胖的孙子,本王便没有其他要求了。”

让丁氏又闹了一回脸红,才依言坐到了宇文策身侧。

何侧妃与张侧妃这才得了机会说话,何侧妃先就笑道:“妾身与张妹妹不过是萧规曹随的勉力支应着,不叫府里乱了套罢了,功劳却是万万不敢居的,得亏世子妃终于进门了,妾身们也总算可以卸下肩上的担子,以后不至再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睛,惟恐哪里出了错儿了。”

她从一开始便是亲宇文策一派的,这些年宇文策也的确加倍回报了她,旁的不说,她女儿静和郡主的亲事便是宇文策做主给定下来的,如今女儿女婿夫妻恩爱,公婆看重,又有了一儿一女傍身,在夫家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当然,女儿是皇家郡主,夫家也没谁敢挑她的不是,可真心以待与因敬畏皇家权势,才不得不对女儿好又怎么能相提并论?

何况她主持府里的中馈这些年,是面子里子都已挣足的了,自然不会傻到去要新进门的世子妃的强,她们母女后半辈子,乃至她一双外孙的将来都指着世子爷呢,所以她岂止不会要世子妃的强,她还要帮着世子妃尽快把府里的大权都抓牢了,让世子妃尽快站稳脚跟呢!

张侧妃忙也赔笑附和道:“是啊,世子妃进了门,妾身与何姐姐总算可以安心睡觉了,妾身还比不得何姐姐那般能干,这些年真真是无时不刻不战战兢兢,惟恐辜负了王爷的信任。”

何侧妃好歹还有个女儿傍身,张侧妃却是连个女儿都没有,侧妃之位也是因服侍荣亲王年头最久,侥幸挣上的,就更不敢要丁氏的强了,她的后半辈子还指着世子爷与世子妃过活呢,侥幸走在王爷之前如是,万一走在王爷之后,更如是。

所以只要夫君足够强,妻子的日子再怎么也要好过许多。

从头至尾便不发一语的许氏将一切看在眼里,心里就越发的苍凉与悲哀了,如今这样生不如死的日子,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一时用毕午膳,宇文策便辞了荣亲王,带着丁氏坐车往宗室营去,一家长辈一家长辈的挨个儿拜访起来,以如今荣亲王府的权势和宇文策的炙手可热,夫妻两个自然在哪里都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丁氏的拜会礼见面礼送出去了一大堆,同样的,也收回了一大堆见面礼,一直到掌灯时分,二人才终于顺利回了荣亲王府。

彼时天空又已下起了雨夹雪,宇文策上次为救顾蕴落下的旧伤一到阴雨天气,便会尖锐的麻痒刺痛,眼下自然也不例外,看得丁氏大是心疼,忙要打发人传太医去,“…快去回了两位侧妃娘娘,就说世子爷腿疼得厉害,请立时请个太医来瞧瞧。”

便有人答应着要去,被宇文策叫住了,道:“老毛病了,回头用热水泡一下就好了,不必传太医。”

丁氏闻言,还待再说,但见他满脸的坚持,只得将到嘴的话咽了回去,亲自与小刀一边一个,扶了他去银安殿见荣亲王。

荣亲王早就知道儿子这个毛病,见他如今又腿疼了,也不留他用晚膳了,直接命丁氏:“快扶了你们世子爷回去泡脚罢,晚膳就在你们自己屋里用便是。”

于是宇文策与丁氏在银安殿打了个转,便回了自家的院子。

进了屋后,丁氏顾不得换衣裳卸妆,也顾不得吩咐人准备晚膳,第一件事便是让人打了热水,亲自服侍宇文策泡起脚来。

那种发自内心的温柔与心疼,纵宇文策心有所属,也没法儿不被打动,甚至不自觉将顾蕴的脸代入到了丁氏的脸上,想着若现在面前的人是顾蕴,他真是即刻死了也甘心…鬼使神差的,他竟伸手抚摸上了丁氏因低着头,便裸露在了外面的后颈上。

丁氏大是娇羞,不明白怎么忽然就这样了,但夫君迷恋自己,总是好事,所以接下来宇文策的手越来越放肆时,她也没有阻止,而是一直很顺从的任他为所欲为…

少时事毕,宇文策从失控中醒过神来,见丁氏被自己弄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脸上也不见欢愉,而只有克制与隐忍,不由大是懊恼,他的自制力都到哪里去了,而且这样的自欺欺人不但对丁氏不公平,也是对太子妃的亵渎。

沉默了一会儿,他才沉声开了口:“对不起,又弄痛你了,以后…我会注意一些的。”

丁氏昨夜才从少女变成女人,如今自然还体会不到男女之情所带来的欢愉,何况宇文策的动作实在与温柔缱绻不沾边,从头至尾她都只是在咬牙强忍罢了,但此时此刻能得他这样一句话,她霎时觉得,那点疼痛与难受也算不得什么了,至少他还知道心疼她不是吗?眼角眉梢便不自觉带出了喜意来,片刻方声若蚊蚋的应了一声:“嗯。”

次日,是丁氏三朝回门的日子。

一大早她便起身了,妆扮完毕,待宇文策自外面打拳回来,梳洗一番后,她便让人摆了早膳来,夫妻两个吃毕,然后去了银安殿辞别荣亲王。

荣亲王对丁氏这个自己亲自挑的儿媳十分满意,昨日便吩咐何侧妃准备了丰厚的回门礼,这会儿见儿子儿媳联袂而来,儿子英俊挺拔,儿媳娇美贤惠,心情大好,待之后丁氏的同胞兄长来接她回门时,还亲自接见了后者,赏了后者一块玉佩,才让人好生送了他们出去。

一时到得丁府,早有一大群人等着宇文策和丁氏了,丁家四代同堂,丁氏的祖父祖母都还在,又人丁兴旺,等着见宇文策这个新女婿,等着认亲的人竟是坐了乌压压满屋子。

所幸宇文策大风大浪见惯了,早练就了泰山压顶而面不改色的本事,与人对话时,虽听得多说得少,却句句都能说到点子上,让人浑身舒坦,更兼他身份尊贵,英俊挺拔,器宇轩昂,站在丁家十来位都各有所长,百里挑一的爷们儿间也是鹤立鸡群,让人想不瞩目都难,还出手大方,红包赏钱撒起来就跟下雨似的…于是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丁家的人便都纷纷感叹起来:“六姑奶奶可真有福气,结了这么好的亲事,嫁了世子爷这么好的夫君!”

让丁氏的母亲丁二夫人与嫡亲大嫂丁三奶奶都是满脸的与有荣焉,待宇文策被一众男眷簇拥着去了外面坐席,内院开席前的空档,拉了丁氏回自家院里说体己话儿。

丁二夫人因先笑说丁氏道:“我瞧你气色极好,一看便知在王府过得极舒心,我这悬了这么长时间的心,总算可以放下大半了。”

丁三奶奶则笑道:“早前一个个儿烂了嘴巴的,话是怎么难听怎么来,说到底不过就是妒忌妹妹嫁得好罢了,如今让她们都看到了妹夫是何等的威武雄壮,一看便知是大好男儿,看她们还怎么胡说八道!”

“过去的事了,还说它做什么呢!”丁二夫人不欲女儿不痛快,忙打发了丁三奶奶:“你去库房挑几样东西添到回礼单子上去,王府的回门礼那般丰厚,我们也不能差太多,丢了你妹妹的脸才是。”

待打发了丁三奶奶,方压低声音又问起丁氏来:“世子爷他…他待你可还好?娘是说那方面…那他身边服侍的人,不论丫头小厮,可有狐媚的?”

问得丁氏是哭笑不得:“娘早前不还再四的劝我,那些传言都是无稽之谈吗,怎么这会儿反倒自打起嘴巴来?”

丁夫人嗔道:“我这还不是关心你么,早前你爹虽说得斩钉截铁,我想着亲事已经定了,对方又是王府,退婚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顺着你爹的意思劝你,就怕你不乐意,可如今木已成舟,我当然要问清楚,明儿你受了委屈时,也好据此为你出头撑腰啊…你倒是快说呀,到底有没有男狐媚子?”

丁氏就红了脸,片刻方道:“没有的事,世子爷他从来就不喜欢男人,不但世子爷亲自与我说过这话,昨儿进宫给太子妃娘娘磕头时,太子妃娘娘也再四替世子爷下了保的,想是太子殿下授意太子妃娘娘这么做的…爹爹说得对,世子爷真是个再正派不过的人。”

丁夫人就拍着胸口出了一口长气:“方才我只放了大半的心,如今剩下的那一小半总算也放下了,我就说你爹爹自来疼你,怎么会明知是火坑,还推你进去,原来是我误会他了。说来女婿身份尊贵,本身又有能力,自来得皇上看重,我原还以为他多少会有几分倨傲呢,谁知道他竟是那般的谦逊,让磕头就磕头,让敬茶就敬茶,让叫人就叫人,这不但是对你的尊重,更是对我们丁家的尊重,娘这回可真是要扬眉吐气了,就是女婿不日就得上战场了,若他不去打这场仗,岂不就真十全十美了?”

说得丁氏嘟了嘴:“这时间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事嘛,娘说这话,不是在变相的咒世子爷么,不就是去打一场仗而已,大邺天朝上国,兵强马壮,世子爷一定会平安凯旋的!”

丁夫人闻言,忙笑道:“好好好,都是娘失言了,女婿一定会平安凯旋的,最好他回来时,你已经怀上我外孙了,就再好不过了。对了,王府其他人好相处吗?王妃与两位侧妃没有为难你罢?还有你那个从未出门交际应酬过的妯娌,也不知是个什么品行?得亏你既是长嫂又是世子妃,为长为尊,倒是不必看她的脸色。”

丁氏道:“娘又不是不知道王府的情形,我婆婆都‘抱病卧床’多少年了,想为难我也得有那个机会,至于两位侧妃,父王已经发了话,让她们把对牌都交给我了,她们也答应得好好儿的,想来不敢阳奉阴违,毕竟她们以后都得靠着世子爷过活,世子爷也着实是个有本事的…娘,我真的很庆幸爹爹坚持为我定了这门亲事…”

母女两个说完体己话儿,有小丫鬟来回前面开席了,于是母女两个相携着去了前面。

今日丁氏既是姑奶奶回门,又是亲王世子妃了,身份尊贵,自然坐了首席,惹得她几个素日与她不合的堂姐堂妹是又羡又妒,言语间自然少不得含沙射影的说些酸话,什么‘世子爷那般人品才貌,竟拖到这么大年纪才成亲,知道的说是好事多磨,缘分未到,不知道的,还以为…’,什么‘传言虽是无稽之谈,不过世子爷别不是心里有人罢,六妹妹可别不知不觉就吃了亏才好啊’。

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一大通,丁氏通通充耳不闻,直接当空气无视了她们,只要她过得好,便是对她们最好的回击了,何况就算她家世子爷心里有人又如何,陪伴他白头偕老的只会是她了,她甘之如饴,她们管得着吗?她定会替世子爷守好了家,让他没有后顾之忧,等他平安凯旋的!

正月初八,盛京城年节的气氛正当浓时,宇文策带领五万先锋军,离开盛京,踏上了东征的路…

------题外话------

之前瑜说的奖励是本月投月票累极十张以上的,奖励五百币币,五张到十张的三百币币,三张到五张的一百八八币币,亲们投够了的,快点给瑜留言领奖哦,千万别给瑜省银子,还没够的,也继续努力哦,么么哒,O(n_n)O~

☆、第二百五十回 涨价 无耻(打滚求票)

正月初八一早,宇文策带领征东大军先锋军在午门外誓过师后,便拜别皇上,由宇文承川带着内阁和兵部的部分官员送至城门外,与其余将士回合后,踏上了前往辽东的路。

朝野上下也随着东征军的离开,变得多少都有几分紧张起来,宇文策此仗若是败了,让瓦剌贼子攻破了娘子关,不说盛京危矣,至少东边的几个省府州府都要受害,大邺也将加倍的劳民伤财,于他们又岂能一点影响都没有?可他若是胜了,于另一批人同样影响甚大,同样生死攸关,所以所有人都紧张的等着前方每一日的新进展。

只是朝野上下的紧张并不能打消民众们多少过年的喜庆与热闹,毕竟打仗的地方离盛京太远,于他们眼下的生活来说,实在造不成太大的影响,所以年该过还是过,吃喝玩乐也少不得,他们为了生计一年忙碌到头,图的不就是过年这几日好生乐呵享受一番吗?

亦连宗亲勋贵和文武百官各大圈子的年酒也大多没有取消,再是打仗,亲朋本家也不能断了礼尚往来,上峰下属彼此间的感情也得联络,只不敢再公然的搭戏台子唱堂会了而已,便是宫里,也大大小小举办了近十来场宴会,可见皇上至少也是默许了大家吃喝玩乐的,想想也是,大军才一出发,便开始草木皆兵了,这不是在质疑大邺天朝上国,竟连区区一个瓦剌都打不过吗,反倒会动摇了军心和民心,倒不如一切如常呢!

所以真正受影响的,也就只家里此番有子弟出征的人家,譬如荣亲王府之流罢了,当然,东宫也免不得受影响,则又是因宇文承川顾蕴夫妇与宇文策感情不一样,且此战于东宫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不过说是夫妇二人一起紧张,真正紧张的还是宇文承川一个人,顾蕴是知道宇文策本事的,倒是并不甚紧张,她更关心的另一件事。

却是这日锦瑟卷碧与暗香明霞四个两两一轮,轮流回了一趟平府与各自的娘老子团聚,回来后与顾蕴说平府的情形时,无意说起了盛京的米价菜价比往年都涨了一些,她们的父母都对她们感叹来:“得亏我们背靠大树好乘凉,有老爷太太们可以依靠,你们跟着太子妃娘娘,素日赏赐也丰厚,不然只怕家里连米菜都不敢放开来吃了。”

顾蕴闻言,心里一动,忙问起几人来:“你们各自的娘老子,也算是府里的财主了,连他们都感叹米菜不敢放开了吃,到底是比往年涨了多少价?”

锦瑟便先笑答道:“听我娘说,自十一月开始,米价便开始有涨幅了,到如今一升米多了两到三文钱,吃惯的南方菜倒是有,也比往年贵了好几文一斤,不过往年大家本也不买南方菜吃,就主子们吃而已,所以其实奴婢们家里并不吃力。娘娘也知道,上了年纪的人,本来就爱夸大其词的居安思危,奴婢们都是听过就算,也就见娘娘闲得无聊,白说来与娘娘解解闷儿罢了。”

卷碧几个也笑道:“是啊,娘娘,他们老一辈的人,就算坐拥金山银山,也还是会哭穷的,奴婢们就当是笑话儿听过了就算,反正怎么着也饿不到他们冷不到他们的。”

顾蕴却笑不出来,反倒越发皱紧了眉头。

一升米便多了两到三文钱,一斗便多了二三十文,一石米就要多上两三百文钱,太平年月,其他地方的米便宜些,一斗要九十到百余文,盛城贵些,一般能卖到百一、二十文,顾蕴因便捷是做客栈吃食生意的,对这些自然再了解不过,也就是说,单以京城论,米价便涨了两成有余,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这预示着什么?预示着要打仗了!

顾蕴忙绞尽脑汁,想起前世的事来,前世的今年并没有战事,是在明年年底瓦剌犯边后,西南的苗夷才反了的,宇文策先战瓦剌,再平苗夷,虽中途战线拉得有点长,耗时也比较久,但终归还是凯旋归来了。

可前世瓦剌也不是现在犯边的,所以西南随之而反又有什么可奇怪的?若瓦剌一直不犯边,他们自然一直不敢反。

等午间宇文承川回来时,顾蕴便把自己的发现和揣测说给了他听,末了道:“但凡盛世,米价皆贱,否则便是米价陡贵,反之亦然。米价总不会无缘无故的上扬,无非是因米少了,要么是有大灾,百姓家里的存粮告罄,这便是要有饥荒,此是内乱前兆,可去年并没有听说哪里闹了灾荒,当然,也有可能是当地的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好看,瞒上欺下了也未可知;还有一种可能,那便是哪里将有大战事,有人在为调动军需而屯粮,无论哪一样,都不是好事,相较之下,后一样更糟糕,朝廷可得提前做好应对之策才是。”

宇文承川闻言,沉默片刻,方叹道:“我何尝不知道这事儿,本来内阁和六部已经初步议定,待出了正月便开常平仓放粮,平抑米价了,前年去年都风调雨顺,想来百姓家里的存粮怎么也能撑到正月过完,难的自来都是二三月,不是有一句俗话叫‘青黄不接二三月’吗?可如今调配了东征军的粮草,常平仓已是空空如也,开仓放米平抑显是不可能了…这两日宫里与京里瞧着歌舞升平的,一派年节气象,内阁与六部的官员却是大半都愁得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呢!”

历朝历代都有常平仓,为的便是平抑米价,米贵时便开仓放米平抑,不叫奸商趁机牟利,逼得普通百姓活不下去,以致灾民难民增多,国家乱起来;反之,丰收时则开仓收买粮食,以防米贱伤农,同样让普通百姓活不下去。

可如今,常平仓都空了,哪来的粮食放到市面上,以抑制米价去?

说得顾蕴叹息起来:“难怪这几日你看似心事重重的样子,我原还以为你只是为在十一哥担心,如今方知道,你担心的事多了去了,太子不好做啊!”

宇文承川不欲她跟着担心,反倒笑了起来:“哪里不好做了,我能者多劳嘛,不过你提醒了我,回头我便回了皇上,打发人往周边的属国邦交都明察暗访一番去,看到底是谁在人为的屯粮,如今朝廷还能勉强稳住因瓦剌犯边而浮动的军心民心,若其他地方再乱起来,只怕就再稳不住,大邺整个儿都得乱了!”

顾蕴犹豫了片刻,还是道:“我前儿恍惚听谁无意说了一句,西南苗夷的女子近年来屡有被人贩卖到中原各地为奴为婢的,好似盛京也已有苗女奴婢了,价钱比之中原的更要便宜得多,可苗夷本就男多女少,女子再这样大量的流失,那些青壮年没了媳妇儿,连子孙后代都绵延不了,岂能善罢甘休的?不然多打发人去西南瞧瞧呢,早年朝廷派去当地教化的官员酷烈贪渎,逼得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的先例亦不是没有。”

说得宇文承川缓缓点起头来:“西南苗夷虽早就归属了大邺,到底风俗习性与中原不同,苗人们也因读书明理的人少,不开化,更好战些,素日无事尚且要生非呢,何况如今他们的老婆儿女都没了指望,且当地的官员也有可能逼得他们活不下去…他们反的可能性是要大得多,我知道了,会与皇上细说的。”

顾蕴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提前有了防备,总不至于再像前世那样,最终仍打起来,彼此都伤亡惨重,损失惨重罢?

如此过了几日,便到了元宵节,前朝虽诸事冗杂,自上而下都不得清闲,浑不似往年总得正月十五开了印后再开始忙碌,但皇上心情还算尚可,东征军虽至今没有好消息传回来,前线却也再没有坏消息传回来,可见娘子关仍固若金汤,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所以元宵节的阖宫宫宴便没有取消,而是如期在保和殿里举行了。

是日申时一到,顾蕴便妆扮完毕,坐轿辇去了保和殿,至于宇文承川,因暂时还有事没忙完,得待会儿再过来。

一时进了女眷开宴的西配殿,就见好些宫眷已经到了,瞧得顾蕴进来,忙都纷纷起身给她见礼,大公主更是起身后便上前扶住了顾蕴,笑得一脸亲热的道:“我来扶大皇嫂罢。”

顾蕴见她气色分明比年夜饭当夜好了不少,稍后趁众人都不理会时,因小声问道:“我瞧大妹妹一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样子,莫不是…与大驸马已经谈过了?”

大公主笑着点头,小声道:“不瞒大皇嫂,我是与他谈过了。不过没谈别的,就是谈了谈他的理想和抱负,知道他很想学以致用,为朝廷为百姓做点实事,哪怕只是末流小官儿,只要能让他做实事,他就心满意足后,我便说了打算等过了这一阵,便与母妃一道去求了父皇,给他寻一个地方外放的话,还说我届时愿意与他同去,他当时看不出来有多兴奋和喜悦,可这阵子明显心情好了不少,与我说话也多了不少,所以我今儿无论如何,都得当面向大皇嫂道一声谢才是。”

可见沈腾待大公主一直淡淡的,并不只是因为至今走不出当年的旧事…顾蕴脸上不自觉带出了笑来,与大公主道:“只要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想来大妹妹与大驸马只会越来越好的,大妹妹也不用太感谢我了,就给我送十万两银子来罢。”

“十万两银子?”大公主心情好,自然愿意配合顾蕴逗趣,“谁不知道大皇嫂是出了名儿的财主,谁知道竟还这般爱财如命,难怪我成不了财主呢,就是因为我素日手头太散漫了,又不懂得敛财啊。”

顾蕴笑骂道:“才替你解决了问题,你便翻脸不认人了,比那些媳妇儿娶过门,媒人扔过墙的人还狠哪你!”

适逢二公主三公主与五六皇子妃被拥着过来了,姑嫂二人才暂时打住,大家彼此见起礼来。

顾蕴因见四公主还是没来,便问三公主道:“怎么四皇妹还是没来,从小年夜到如今都快一个月了,她身上也该好了才是,可也没听说她府上频频传太医啊,三皇妹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么?”

大年三十儿年夜饭时顾蕴见四公主没出席,便想问三公主了,谁知道还没找到机会问,便收到了瓦剌犯边的消息,之后自然也找不到机会问了,满以为今儿元宵节总能见到四公主了,毕竟又过去半月了,不曾想还是没见到四公主的人。

三公主见问,眼神略略闪烁了一下,才笑道:“听说这次四妹妹着实病得不轻,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且如今天又冷,将养的时间长了些也是有的,大皇嫂不必担心,回头我再打发人去瞧瞧她也就是了。”

顾蕴想了想,道:“还是我回头打发人去瞧罢,年前打发胡向安送东西去时,因胡向安忙碌,也没得亲见四皇妹,只把东西送到便走了,如今他事情少了些,倒是可以去四皇妹府上多逗留一些时间了。”

说得三公主眼神又是一闪,还翕动了两下嘴唇,但终究还是什么都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