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于连璃一有时间就到母亲跟前去献殷勤,讨母亲欢心的行为也很是理解。事实证明,她也确实做到了,母亲对她比一般的女儿要好的多,有什么赏赐也都是先往她的梨苑去。

只是可怜了那个生她的五姨娘了,生病的时候也没个女儿在身边侍奉,即使是去看看都没有,连璃宁愿把这些时间花在福月楼中。

妾室,在古代真的是毫无地位可言生的孩子都得管他人叫母亲,这是多么可悲啊~连瑶见过古姨娘几次,长得很是明艳,虽是快三十多的女子,却依旧风韵动人,但也能发现她的眉宇间总是会藏着几分忧愁。

虽然自己也只想要在古代平平静静地活下去,可是若是要自己去做一个人的妾室,自己是万万受不了的。

她有她的骄傲,妾室,在连瑶的心中,那与小三又有什么区别呢?想着前世里自己不过是一个私生女,纵使穿金戴银,吃香的喝辣的,但是她的身份永远提醒着自己是个见不得人的女儿,自己的妈妈也永远是一个连小三都称不上的情妇

所以,自己是不会容忍他日成为别人的小妾的。好在嫡出的女儿送与人为妾的可能性不大。

看着连瑶这般平静的脸色,思绪又好似不知道飞到哪边去了。有人可是不高兴了啊连璃是一向不满这十妹妹的,她们两人年龄相仿,但是自小连瑶就冠上了嫡女的称号,而自己再怎样也只是一个庶女。身份上的差别让自己很是看不惯她,虽然心里不太舒服,但是想到刚刚在福月楼的事,连璃还是将不满收了回去。

缓了下表情,带着丝无趣道:“十妹妹,你还是早些去请安吧,不然这晨安可就成了午安了。”

说完,连璃对着连瑶一笑,便带着自己的两个婢女离开了。

连瑶听着这变味的话,不去怎么在意她的语调,但是又觉得她的笑好像有些幸灾乐祸,疑惑地望着她。

紫苏、紫烟也很是诧异,怎么今儿个七小姐这么简单就离开了,平时哪次不是冷嘲热讽一下啊。

“好了,我们走吧。”

连瑶收起思绪,转身对着二人说道,想着时间确实不早了,而后走向了七姐姐来时的路。

“是。”

紫苏和紫烟相望一眼,表示今天的七小姐有些怪怪的。但还是得收起好奇,跟上连瑶的脚步。

第十章 被选中的女儿

连瑶跟着姚妈**脚步走进福月楼,看着大厅里的气氛,就发现今天与往常不太一样,丁氏在大厅的上首坐着,身边还站着四姨娘曹氏,丫鬟、婆子更是站了一厅。

这些时日以来,连瑶发现了丁氏的一个习惯,平时通常是在大厅里接近各位姨娘的,若是有姨娘要留下来服侍或是丁氏留人下来说说话,那也是上二楼的房间了,就是以前常去的那间,专门接见小姐、少爷的。

如今,却在这里接见自己,何况自己来的已经有点晚了,其他的姐妹估计早已请安回去了吧~想到来时遇到的七姐姐,也该是在这留了不久了。丁氏与曹氏的关系平时并不怎么密切,今儿个怎么会在这?

顿时,想起七姐姐的那抹幸灾乐祸的笑容,连瑶感到有些不安。

四姨娘曹氏,连瑶是见过几面的。她是三哥哥连青木和六姐姐连瑗的生母,原也是老太太身边的大丫鬟。当初祖母见自己的母亲曾氏在生育了大姐姐连瑛后多年无所出,便让父亲收了曹氏为姨娘。哪知,同一年,曾氏与曹氏一同怀上了孩子,曾氏产下一嫡子二哥哥连青亭,曹氏则产下了一对龙凤胎。虽然有嫡庶之分,但因是同龄,所以三人关系特别好。

直道曾氏生自己的时候难产而去,接着丁氏进门。不久二哥哥溺水而亡,六姐姐变成痴儿,曹氏就提出去老太太身边侍奉,这几年一直跟着老太太在颐寿园吃斋念佛的,丁氏也早免了她的请安之礼了。

今日在这突然见到她,连瑶惊讶之余,更多的是好奇。恭敬地给丁氏行了个礼,请过安后才乖巧地在下方坐下,望着自己百褶裙上的荷花花样发呆。

余光却不时地看着丁氏身边的曹氏,三十五岁不到的样子,乌黑的头发整整齐齐梳了个圆髻,只带了几支样式简单的银簪,露出光洁的额头,端庄中透出几分和蔼。

再将目光转向丁氏,梳着高高的发髻,带着几朵精巧的金花,插着含玛瑙的掐死步摇,穿着青色的妆花褙子,脸上的笑容便似一阵春风一样,看的连瑶不禁又在心中感叹一句“好一个美娇娘啊~”

“瑶儿,今日怎么来的这么晚?”

话中没有一丝责怪,就像是一个母亲对女儿真心的问候,平常聊聊家常的口气。要不是自己对她已经有所了解,连瑶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位慈母。

想归想,连瑶还是立即抬起了头,望着丁氏露出一抹不好意思的表情,似是有些尴尬地说道:“回母亲,女儿今儿个睡过了头,所以…所以来晚了,请母亲恕罪”

说着,还不时胆怯地看了一眼丁氏。

丁氏瞧着连正式望自己一眼都不敢的连瑶,心中想着前几日姚妈妈报上来的花园之事,再次打量着这个在自己面前一直很是乖顺的女孩,总觉得有些看不透她了。

“母亲…”

看着一直望着自己却不说话的丁氏,连瑶以为她生气了,立即就站了起来。

“呵呵~瑶儿坐吧,母亲只是突然想着你也才十岁,比珂儿大了三岁。想着偶尔睡过头也是正常的。”丁氏笑着说道

看着丁氏脸上的笑容,确定了她没有生气。连瑶才坐了下去,接着说道:“母亲,十二妹妹可是最乖的,不止人长得好看,而且又多才多艺。府中的各个师傅都说妹妹她学什么都有天赋,哪像瑶儿什么都是懂些皮毛,真是妄为姐姐了。”

天下有哪个母亲听到别人夸自己孩子不高兴的呢。即使知道这话中有几分是讨好,但丁氏依旧被哄得很是高兴,立即眉开眼笑地望着连瑶说道:“瑶儿不必自谦,瑶儿抚琴可是府中这么多姐妹都没法比过的。”

“母亲谬赞了,等妹妹长大一定比瑶儿厉害”

连瑶也渐渐放开了态度,对着丁氏说道。其实这话倒是真的,以前的连瑶的确是很爱抚琴的,琴艺也不错,但是自己对这个还真没什么兴趣,虽然以前一直很羡慕电视中能一曲艳惊四座的女子,但是自己没有那个毅力。

所以按照自己目前的水平,估计是只退不会进的了,而七岁的十二妹妹过几年超越自己的琴艺这是一定的

“瑶儿,你要知道,母亲对你一直是与你那些姐姐是不一样的毕竟你和珂儿才是这府中的嫡女。”丁氏突然话锋一转。

连瑶心中自是一惊,这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说这个话?

“母亲待女儿一直是视如己出,女儿心中明白的”

既然都要演戏,那自己一定得配合配合咯。连瑶心中笑道。

“瑶儿,你明白就好”丁氏欣慰地看着连瑶点了点头。

连瑶笑笑,心中却是那个坎坷啊~这么和善的对自己,肯定没好事

“你瞧,我们府十姐儿就是乖巧。”丁氏说着笑着望着身旁的曹氏说道。

“谁说不是呢?老太太也说府中就这么几个嫡孙女,自然各个都是心巧的。”曹氏望了望连瑶后对着丁氏说道。

曹氏这句话是恭维谁都听得出来,只是她们这两人到底是在做什么呢?先是提醒自己是嫡女,抬高自己的身份,接着还将老太太提了出来,夸自己可心。还有母亲今日这般的友善,自己又不是傻瓜,这个嫡小姐在府中的地位自己会不清楚吗?

只能无声地望着她们,还带着丝小女儿的娇笑。没有办法,人家做戏的还不肯到**,自己就只能这么看着啊~

终于,在她们俩相互吹嘘了一会之后,丁氏才转头看着自己,开口道:“瑶儿,有件事母亲想和你商量商量。”

果然,正事来了

“母亲有何吩咐直说便是,女儿自当遵从。”连瑶站起来回道,谁都知道,这“商量”只是说说罢了。

所谓的商量,自己只有遵从的份啊

“恩,是这样的,过几日母亲准备去佛普寺静修,顺便啊~去为咱们府祈福。既然是我们家祈福,那自然是要我们连家子孙一块啦。”

说着丁氏还看了看连瑶,瞧着连瑶一脸乖顺的样子,自然就接着说了下去,“你也知道,虽然你五姐姐一直跟着你祖母,可是她毕竟是你二叔的孩子,所以我们长房这…”说到一半,就看着连瑶了。

紫苏和紫烟站在连瑶的身后处,一开始听到大太太那些话就很是疑惑了。如今听到这话,二人对视一下,都觉得太过匪夷所思。

连瑶自然明白她的意思,乖巧地站起来对着丁氏回道:“母亲,女儿明白的,侍奉祖母本来就是做孙女该做的。何况去佛寺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女儿一定会好好照顾祖母,好好为家中祈福的。”

只是心中好生奇怪,这府中这么多小姐,怎么就会选了自己?难道真的仅仅因为是嫡女的缘故?

第十二章 处境

午后,连瑶坐在屋子的外间里,看着紫苏和紫烟带着金钗、银钏等人进进出出不停的收拾着东西,心中很是无奈,自己也只是去那么几日,又不是搬家。看着她们往大口的箱子中不停地装着东西就想笑。

“紫苏,你们别装这么多了,母亲说了,叫我们一切从简。”

看着她们还望着准备好的东西,大到被子、迎枕,小到花斛、碗筷,商量着是不是再搬一口箱子,连瑶实在受不了了,只能开口说话了。

“可是小姐,那可是佛门,什么都没有。”紫烟嘟着嘴道。

“就是就是,小姐,紫烟姐姐说的对,那里什么都没有,小姐可怎么过啊~”金钗开口说道,似是对连瑶十分心疼。

“呵呵~没事的,你们帮我准备几件素一点的衣服就行,其他的那里都有。况且紫烟你也说了,那是佛门,我不是去那当小姐,享富贵的。”连瑶站起来走到她们身边说道,一边还把东箱子中的东西拿出来。

“还有带这么些胭脂、水粉啊,你们要小姐我抹了给谁看啊,那里可都只有和尚呢~”连瑶说笑道。

“别说了,快点把这些东西重新放回去,这就是帮了你们小姐我的大忙了”望着还想要再说话的她们,连瑶立即先发制人,而后就跨出了房门。

“照小姐说的做吧”紫苏开口道。

紫烟她们这才不再面面相觑,开始动起手来了,将包裹什么重新取出来。

几个人在这边是忙得满头大汗,而连瑶却在自己的那个小书房里看起书来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自己以后的下半生就在这里了,她必须要尽快先融入这个时代。

第一步,自然要对这儿的历史、风俗什么有所了解。还好这儿的文字都是繁体字,连瑶以前是学过几年的书法的,这个倒是还好适应。

这儿并不是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但是总的来说,连瑶觉得这里的等级和生活风俗都类似清朝。一个架空的朝代——锦麓王朝,皇姓为姬。

皇上的子嗣并不多,前皇后所出的大皇子幼年便已失踪,如今二皇子姬凌是王皇后的儿子,背后有首富江南世家王家支撑着。五皇子姬冽是已薨逝的丽妃所出,没有什么家族背景,但是很得圣宠。而七皇子姬冷则是当今正得宠的舞妃所出,原也是乾梓侯府大小姐,只是年纪尚小。

其他几个皇子不是早年夭折,便是碌碌无为,没什么气候。目前皇帝正值壮年,也一直也没有立太子的打算。照理说是一早就应立皇后之子二皇子为太子,可皇帝却迟迟不下这个旨意。

所以有人猜测着皇上心中真正的储君人选是五皇子,但又有人说皇上是想立舞妃之子七皇子。还有人说是皇上这些年一直秘密派人寻找着前皇后所出的长皇子,反正是众说纷纭。

但目前朝中的局势大致分为两大派,一派二皇子党,另一派则是五皇子党。瞧着好像二皇子党的实力比较雄厚,毕竟皇帝的生母,即已经逝去的太后也是出自王家,王家经历了两朝皇后,在朝中的实力早已根深蒂固了。

望着这些史书上的记载,连瑶只是叹一口气,无论是在哪个朝代,这皇储之争一直是最热门的。只不过心中倒是很好奇自己的父亲是属于哪一派的,毕竟那些朝堂上的事情离自己远的很。

只是心里担心啊~将来不管哪一个皇子成为了新帝的第一件事,都是铲除对方的势力,稳固自己的地位。所以最好的明哲保身的方法就是不去加入这场战争。

连家为官也是有好几代了,也算是世代官宦之家,自己的父亲应该不会那么傻,去淌这种浑水的吧?

不过想全身而退这也是件易事,要想处在中立派,就得寻棵大树。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嘛,想到二姐姐连瑾是乾梓侯府的二少奶奶,难道父亲寻的就是这棵树?

或者父亲是想支持的是七皇子?

不是连瑶想太多,实在是因为自己是连家小姐,这连家若是倒了,自己也没有好处,毕竟在这,自己不愁吃不愁穿的

连瑶想着想着就皱起了眉,自己想这么多干吗呢?

这个家的决定权根本就不在自己手上,全府的命运由父亲决定,府内的事情也是母亲说了算。就像今日一样,不管掌权者要自己做什么,也不能说个“不”字。

这种让别人执掌自己将来的感觉真不好,要怎么做才能随心所欲的生活呢?

连瑶放下手里的书,用手臂撑着脑袋,望着门口一脸的苦相,这是个很伤脑筋的事情。

不去想那些庙堂上的事情,还是想想眼前的事吧。祖母不喜欢自己,与五姐姐也不熟悉,紫烟也说了那寺庙很是偏僻,每天不是烧香拜佛的老夫人,就是去求子的少奶奶,应该确实会很无趣。

斋戒多少日也没个定数,好在说了会中秋前回府。在连瑶心中,那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的,可是一般说来小姐都是不允许出府的,即使是去其他府里,还要先派人去递帖,安排一下才能出去。

自己真的快成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深闺小姐了,虽然没有想知天下事呢,但也不能这样无知啊。

想到这段时间天天在绣房那跟着董师傅学刺绣,连瑶心中直叫苦啊绣个花要讲究针法、花式等等。不过连瑶倒也长了不少知识,原来刺绣中还有那么多门道。

刺绣首先是要构图,也就是绣图,这之间连瑶知道了为什么那么从古至今那么多绣娘都喜欢从花卉入手,因为简单而且即使有些变形对效果影响也不大。

而后再是配色,根据图样的大小决定精细程度,一般小图选2-3个色调,大的花瓣选5-6种颜色,如果追求精致小的花瓣也可以多用几种颜色。

最后就是针法,一般都用套针,从花瓣的根部向边缘绣,一层一层的套绣,颜色从深到浅(也可能是从浅到深),运针的方向要顺着花卉本身的生长方向走,过程有些象画国画时的晕染。

而刺绣的针法又分了直绣、盘针、套针、擞和针、抢针、平针、散错针、编绣、施针、辅助针、变体绣这么多种,并且每一种针法之中还要再讲究。

这古代的小姐真不是好做的,连瑶将自己嫩白的小手拿出来,上面不知道多少个小洞呢。董师傅对学者的要求一直很严,她可从来不会管对方是哪家小姐的。自己上辈子自己可是连简单的十字绣都没绣过,如今却要自己接受这么高深度的玩意。

董师傅是府中特地从江南玲珑阁高价请来的绣娘,不管是什么朝代,江南的刺绣倒一直是出名的。在这属苏州玲珑阁的刺绣最为受欢迎,那是有当时一名叫“玲珑”的绣娘自创出来的绣法。

绣品分两大类:一类是实用品,有被面、枕套、绣衣、戏衣、台毯、靠垫等;一类是欣赏品,有台屏、挂轴、屏风等。取材广泛,有花卉、动物、人物、山水、书法等。大都是送进宫去的,传入民间的绣品是少之又少,因此在贵妇小姐中颇受欢迎。大户人家也一直以自家女儿能学这玲珑阁的手艺而骄傲。

而董师傅便是出自玲珑阁,她精通的“玲珑绣法”一般是不教外人的,所传授的也只是一般的苏绣而已。苏州刺绣,素以精细、雅洁著称。图案秀丽,色泽文静,针法灵活,绣工细致,形象传神。技巧特点可概括为“平、光、齐、匀、和、顺、细、密”八个字。针法有几十种,常用的有齐针、抢针、套针、网绣、纱绣等。

看着她们绣出的花、蝶之类都栩栩如生,连瑶心中也是十分羡慕的。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像她那样。要是自己也有一双巧手,应该很有成就感吧~想到这连瑶便笑了出来。

“小姐,三少爷来了。”

连瑶收回手,望着站在书房门口通报的紫苏,心中尽是迷茫。

三哥哥连青木?

第十三章 突来的送行

古代很看重男女有别,虽是兄妹,却也不可经常走动。连瑶想不通怎么他突然会来找自己,带着满肚子的疑惑走进了大厅。

丫鬟已经奉了茶,但是连青木并没有吃茶,只是站在了一边,背对着门口。听到连瑶的脚步声,才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微笑。

连瑶看着眼前的男子,应该说还是个男孩吧。十三岁的年纪,目测一下,约一米六七的个儿,穿着湖蓝色的上好缎子衣袍,绣着雅致竹叶花白的雪白滚边和他头上的羊脂玉发簪交相辉映,活脱脱的一贵公子形象,却又不显庸俗。连瑶说不清这是种什么感觉,有点安逸,又带着股恬静。

连瑶走进去,朝着连青木行了个礼,唤了一声“三哥哥。”

男子微微点头,开口道:“十妹妹,近来可好?”

温文儒雅的声音让连瑶觉得听着好生舒服。

“小妹一切安好,三哥哥今日怎么来看瑶儿了?”连瑶迎着连青木在右边首座坐下,自己则坐在了他下方的位置上。

“突然经过梅苑,就进来瞧瞧你。”连青木对着连瑶一笑而语。

好纯净的笑容,这是连瑶在这第一次见到这种笑容,看着自己心里很是舒坦,不得不说让自己一向保持警惕的神经一下子松懈了下来。

只是突然经过梅苑?连瑶心中很是不解。连府占地虽称不上极广,却也是有五、六十亩地的。连府一进门便是待客的大堂,后有花园,水榭。住宅在最后,中间为父亲和母亲的正房,即福月楼。

而后便分为东西两边,总共十多个院落。三个少爷们住在东面,而五个小姐分别居住的竹、兰、梨、梅、菊五苑都分布在西面,周围虽还有院落,却是早已无人居住的了。老太太的颐寿园在整个府的最后边,里面同住的还有五姐姐连珻。

西北角是一个大的枫叶林,东北角则是四位姨娘所居的草香园。无论这三哥哥是想去给母亲请安,或是回自己院子,再者去看四姨娘都不会经过这边的院子啊

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连瑶开口问道:“三哥哥,六姐姐可好?”

连青木一愣后轻声回道:“还是那个老样子,每次都是犯病了后给强灌些药水,而后就睡着了,很难得才会有个清醒的时候。査妈妈和黄莺、黄芹她们照看着呢,母亲还特地吩咐了几个家丁守着。”

连瑶听得出来,三哥哥话中的怜惜与心疼。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妹妹,看着她那个样子,心中必也是很难受的。不禁有些懊恼,自己怎么会问出口了呢~这不是提人家伤心事嘛,毕竟妹妹这样了,谁都不会好受。

“十妹妹,听说你前阵子在院子中遇到了她?”连青木突然看着连瑶问道。

“是啊,偶尔碰到,我还说下次去看她的呢,到现在都还没去过。”连瑶有些不好意思道。

“不要去”

连青木突口而出,而后见着连瑶这般疑惑的眼神,立即低下了头,拿起案几上的茶杯,手指摩挲着茶杯上的浮雕纹理又说道:“我的意思是六妹她精神不好,有时又喜欢胡言乱语,还要咬人,犯起病来连为兄都不认识,所以你还是不要去了。”说完后脸色如常地看着连瑶。

“可是,我看六姐姐她有时挺清醒的啊,请个好点的大夫应该有治好的希望吧。”

连瑶说着,其实心中更好奇地是六姐姐她怎么会痴傻的,只是没好意思问出口。

“怎么没请?母亲请了京中不少名医了,后来二姐姐嫁进侯府后,托娘娘的关系连御医也来瞧过了,药也开了,就是没用”连青木悠悠地说道。

“难道真的没治了吗?”连瑶轻问。

“或许,这样对她来说是最好的了”

连青木对着连瑶说后,又换上轻松的语气开口道:“听说十妹妹你明儿个和祖母去佛普寺?”

虽然很不理解连青木最后一句话的意思,但是看着他有意将话题转到别处。明显是不想继续那个话题的样子,连瑶自是也不勉强。

“是啊,陪祖母去佛寺住段时间。”

原来府中都已经传开了啊,连瑶心中想着。

“外面毕竟没用府中那么安逸,十妹妹在外要多加小心”连青木抓着自己的袖子说道。

“恩,瑶儿会多注意的,谢谢三哥哥的关系。”

难得见到别人这般真诚的关心,不得不说,连瑶此时的心中还是挺高兴的。

“恩,那我走了”连青木似是犹豫了半天才站起身来。

连瑶自是也立即站了起来,亲自将连青木送到了门口。

这个三哥哥好像还挺不错的不想大哥那样,大少爷连青阳连瑶见过几回,整个人就是冷冰冰的

直到出了梅苑,连青木才从袖子中取出了一个小瓷瓶,望望身后,很是懊悔地往前走着。本来是给十妹妹的,结果怎么就没拿出来呢?

摇了摇头,想到刚刚连瑶提到了瑗儿,便又转头改道朝着兰苑去了。

福月楼的房间内,此时丫鬟、婆子都退下了。丁氏闭着眼睛侧躺在软榻上,李妈妈则在旁边为她轻轻地捶着退。

“太太,今儿个约莫申初时分,三少爷去了十小姐的院子。”

半晌,李妈妈突然的一句话打破了房间里的宁静。

丁氏慢慢睁开眼,眼神并没有落在李妈妈身上,只是轻轻地“嗯”了一声。

“瑶姐儿这个孩子,你得多派人注意点。”

李妈妈手下捶着的手仅顿了一会,便笑着应道:“奴婢明白”

而后又重新服侍着丁氏,见她并没有再开口的打算,李妈妈才轻声试探性地问道:“太太,奴婢不明白您为什么要选十姑娘陪老太太去。”

丁氏睁开眼,在李妈**搀扶下站了起来,慢慢地走到了一边的炕上坐下。这开口道:“十姐儿,她可没表面上那么简单。仅仅是那天对着査妈**那一番话,就看得出来。也不是个糊涂人,我还要在观察她一阵子”

“那太太,明儿个去佛普寺要不要派个婢子一起?”李妈妈建议道。

“不必,在她老人家眼皮底下,会看不出我在动什么心思?你别看她老了,说不管这府里的事就真的放手了,不然这四姐儿的婚事怎么会到现在都没个音,说是舍不得玥姐儿,还不是不满意我寻得那几户人家?她老人家心中可是明白的很”丁氏望着李妈妈郑重道。

“是是,还是太太想的周到”李妈妈自然是说着好话,而后又问:“那太太,您这次是真的准备为七姑娘寻个好婚事?”

丁氏不屑地笑了一声,才说:“不过是一个庶女罢了她若是听话,那我就让她做第二个“二姐儿”,如果不行的话,那就一切听天命了”

李妈妈自是明白丁氏的意思,在一边附和着点点头。

第十四章 出府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