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全福夫人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好合。

连瑶的嘴里充满了酒味,一阵**传进身体,整个人渐渐都暖了起来。

再看向步一群,此时的他这和之前见过的几次有些略微不同,那双清澈深邃的眼睛,里面竟含了些许淡淡的笑意,像一阵柔软的春风,吹得平静的湖水微微泛起波澜。

不知不觉中,屋子里的人群渐渐开始退去。

礼成了一大半,最后就是脱掉外面的凤冠霞帔,换上大红色的裙衫,怀里的吉祥物一一除去,连瑶坐于帐内。

似是察觉出身边人的僵硬、绷直一般,步一群侧首对着连瑶轻道:“我到前面宴席去敬酒。”

“是。”

连瑶微微点头,乖巧地应下。

等到步一群出了新房,连瑶才在心中松了一口气。小动了动满脸汗湿的手,拘谨地坐在床上,看向屋子里的其他人。

心里有些担心着春肜、紫苏她们,不知现在她们在做些什么。

眼观屋内,没有如想象之中见到香灵与六语,倒是见到了浅尔与云尔两个丫头。

此时她们与其他的丫鬟一样头戴红花,面带笑容,看到自己的目光,云尔上前行礼开口道:“三少奶奶可是担心春肜姐姐她们几个?”

心里赞赏云尔的聪颖,连瑶微微点点头。

后者一见方又道:“少奶奶放心,春肜姐姐她们由屋子里的妈妈带着去后堂,等安置好住所,过不了一会便会过来。”

连瑶听了这话心里才安定了不少。

犹豫了片刻,连瑶又问道:“爷平时可是由谁侍候?”

一边的浅尔规矩上前行礼回道:“回少奶奶,依旧是六语姐姐与香灵姐姐。”

方才在人群里寻望的时候就没有发现她们俩,如今屋里寥寥数人,自然一目了然。当下有些疑惑,如是步一群屋子里的大丫鬟等人,怎么今日这般热闹的场面都不会出现下?

看着连瑶不解的目光,云尔又道:“香灵姐姐在前堂帮忙,而六语姐姐昨日便病了。”

想起那个媚骨娇丽的六语,连瑶心里一震,如此巧,竟就是在新婚前病了?

不过一会,只见步家的九小姐步一灵踏进了喜房,连瑶方知陪房的小姑来了。

步一灵今日上身穿着银朱红细云锦褙子,下身真紫色的百花棕群。一张小巧的瓜子脸带着笑意看着自己,开口欠身直道:“三嫂。”

连瑶笑着应下,而后自怀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递了过去,步一灵开开心心地接过了,而后站在身旁,无声地陪着自己。

记得自己比她仅年长一岁,当时最初来侯府做客的时候也是见过她的。只是,今天的她没有如上次那般活泼好动,站在那儿如同木雕一般,连瑶想是之前步家的人肯定是关照过她了。

步家的小姐不多,至少连瑶所见过的不多。

好像除了早前连瑶见过的七小姐步一蝶和步一灵,便只有上次在重影阁里匆匆见过一面的五小姐了。

七小姐步一蝶一年前就出嫁了,嫁的是内阁侍读成家的二公子成文康,也就是今日迎亲队伍中成文言的弟弟。

连瑶突然发现,步家与成家好似有什么渊源一样。本来两家姻亲刚解除,其实照理说在这个时代,步一群是该在亡妻娘家即成家宗祠中另选一女娶做填房。

这也是最常见的做法。

本也并不是必须这么做,只是如今弃成氏女改连氏女,对成家未出阁的女儿声誉或多或少总有些负影响。

再者,成氏本就留有一子步嘉尘,如继室为自家姐妹,成家的人也才能放心。

今天步一群另娶他家女儿,成家的人居然还高高兴兴过来祝贺,甚至成文言还帮着迎亲。

这其中太奇怪了…

两家如今关系没有一丝间隙,反倒是更加牢固了。现步家又将女儿嫁进成家以结秦晋之好,果真只是世交的原因吗?

晃晃头,从脑海中赞先抛去这些想法。抬眼看向步一灵,十三四岁的年龄,正是说嫁时期。

一双好动水灵的眼睛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喜房,略带点女儿家般的娇羞站在旁边,连瑶似是都能够想象出刚刚自己身上的凤冠霞帔在她身上时的模样。

至于那位五小姐,连瑶就知之甚少了。方才在人群中好似见过她一面,站在众人身后,低调地很不起眼。

由于方才宾客太多,连瑶根本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她身上。只是现在想来,却发现有一点不妥的:她梳的竟还是少女发髻。

看她的年纪,也比家中的四姐姐连玥年纪小不了一两岁,该有十七、八岁了吧。

难道竟还是待字闺中?

正想着,香灵便领了紫苏与春肜二人进来。

不过才几个小时未见,连瑶却觉得像是过了几个世纪一般。望着无比贴心亲切的她们,心里涌进阵阵暖意。

二人一脸激动地上前,在连瑶床前两三步处停下福身唤道:“小姐。”

连瑶身子方动了下,看着面前的二人应后忙问道:“你们可还好,用过晚饭没?”

紫苏上前连连道:“吃过了,后院里的妈妈亲端端了饭菜给我们,又领了奴婢们去西边的屋子里安置了东西。”

连瑶方点了点头,接着觉得似是有些不妥,想了一会忙又道:“咦,紫烟呢?”

“回小姐,紫烟,她有些晕马车,奴婢便让她在新置的屋子里歇着了,可是要唤她过来?”

“不用,不用。”连瑶忙摆手道。

今天是第一天进侯府,心里担心她们会出什么事才问了几句。知道她们都没事,如此连瑶便放下了心。

旁边传来女子低笑声,只听步一灵道:“今后可不能再喊小姐了。”

连瑶立马引了紫苏二人道:“这是九小姐。”

两人忙乖巧地一上前,行礼道:“奴婢春肜、紫苏见过九小姐,谢九小姐教诲。”

而后又转身对着连瑶福了声,齐声唤道:“三少奶奶。”

仅一句称呼,仅过了几个小时,身份就不同了。

时不时地看向门口,听到外面的脚步声,连瑶的心顿时紧张起来,盯着门外的帘子看过去。

大红的喜服露出一角,修长的手指撩开门口的幔帐,步一群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

身旁的步一灵立马上前笑着唤道:“三哥。”

后者望着她微微一点头,而后看向正床上坐着的连瑶道:“宫里来人了。”

连瑶听后心里微微一楞。

不敢有丝毫怠慢,连瑶忙跟着步一群走了出去。

身后的步一灵等人自是也紧接着往前而去。

重影阁的里里外外此时都挂满了各色的灯笼,灯火辉煌,花团锦簇。

连瑶随着步一群一直往西,走了大约一刻钟的功夫,才到了一个大院子里。

院子灯影重重,乾梓侯正一身官袍对着一个穿内侍服的公公说着话。

老太君、卫氏、步一腾夫妇、二姐夫妇连带着楚韶华等人都在,看见步一群和连瑶,众人不禁都缓了下紧张的脸色。

隐约间耳边听得卫氏对着连瑾放低了嗓音轻问道:“我们全家都在这,前堂来贺礼的诸位夫人可都安排好了?”

“母亲放心,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连瑾握着卫氏的手笑着回道。

后者听后这才放了心,而后拍了拍握住的连瑾的手回道:“可千万别出了什么差错,失了礼。”

眼神却早已移向一边正与宫人谈话的步天那。

院子里站满了步家人,连瑶跟着步一群站在步一跃夫妇之后。

那公公见所有人都恭敬地站在一旁,才倨傲地道:“皇后娘娘赏玉如意一对、东海夜明珠两颗。”

步家人都跪下来,内侍的眼睛重看了一眼步参领新婚妻子连氏。只见她面上无惊无喜,礼数周到。往后一招手,让下面人将玉如意和夜明珠呈上来,步一群立马恭敬地举手过头接了过去,而后才转身交给身后站着的小厮。

内侍这才请众人起身,然后微微一笑上前对着步天言道:“皇后娘娘让咱家恭贺侯爷府里新添淑德儿媳,也祝贺步参领与娇妻百年好合。”

连瑶只见步天一摞胡子,而后恭敬地拱手作揖道:“臣代犬子谢皇后娘娘恩典。”

内侍摆手一笑,而后竟是走近到步一群身旁,笑着又道:“步参领,皇后娘娘特地让奴才转一件东西给您夫人。”

连瑶听后心道不解,抬眼惶恐地看了看内侍,又瞧瞧身旁的步一群,只见他脸上面肃不改。

不过一瞬,在众人的目光中,只见后方小公公端上前的镶金木托里,赫然摆着的是一柄铜尺。

连瑶跪下谢恩后大大方方接过,心中却是满心疑惑。

余光瞄向旁边的步一群,只见他脸上的表情淡淡的,不卑不亢没有半分谄媚的意思。

一旁的老太君望着连瑶小小年纪,举手投足间却不见丝毫慌乱,当下满意地点点头。

送走了皇后娘娘的内侍,贵妃娘娘的赏赐就来了。

这次的场面比方才和气多了,多数是给她的。碧玉瓒凤钗一对、玉浮雕荷花鳜鱼玉佩一对、彩缎两匹,大红牡丹蜀锦两匹。

然而,贵妃娘娘的人前脚刚走,宫里又陆续送来了二皇子宫的贺礼与五皇子宫的贺礼。

连瑶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心道这是演的哪出?

不过是一个侯府庶子娶继室,怎么这么大面子,要宫里那些有地位的一个个都送礼来了?

步家人一一谢过恩送走来人后,院子里的气氛才为之一松。

微微一深想,连瑶心里却是彷徨了起来,原是不明白皇后娘娘为什么会突然赐柄铜尺给自己,想着是否是训自己要“以尺为戒”的理?

然现在却是想明了,她当着这么多人送铜尺给自己的真正意思是要人知进退,懂分寸。

可是,想要表达、针对的对象却不是自己。

心底微微叹了句无奈,自然而然地望向了正与卫氏交谈的乾梓侯步天和身旁若有所思的步一群。

嫡女花第一百五十五章 红烛夜(上)(正文)

第一百五十六章 红烛夜(下)

宫里的人一走,步家的男人便都陆续往前堂去了。 一下子,整个院子里就只剩了些妇孺女人。

连瑶望着在场的人,有熟悉的、有陌生的,一时将目光投到了穿着喜上眉梢牡丹褙子的连瑾身上。

此时的情景,心底觉得还是二姐较为亲切。

“三弟妹,别光看着了,快上前给老太君行礼。”连瑾亲切地上前挽着连瑶的胳膊提醒道,一个瞬间便又转头笑盈盈地望着众人。

大家本是没觉得怎样,如此听连瑾一出声,倒像是有些刻意提醒呆傻的连瑶做规矩,显得有些不识大体了。

连瑶听了之后心中也是一慌,不过并没有多想,只觉得二姐是在提点自己大意。对她一点头而后走到老太君身前福了一礼唤道:“见过祖母。”

姬氏一听望着身边的人乐呵呵一笑,而后上前拉着连瑶的手,嘴上说着“好孩子,可让我给盼着了,一群终于把你给娶进来了。”

此话一出,在场的各人望着连瑶的目光俱是一变。

而其中,属楚韶华反应最为大。

只见她努努嘴,而后踱着步子,走到连瑶的身边阴阳怪调道:“可不是嘛,三弟妹,你可算是进了咱们步家的门了。”

这话虽是与方才姬氏的意思差不多,可语气是天壤之别。一时间其他人都不敢再东张西望,只是均低头站在那不做声。

“好了,你既是还怀着孩子,便早先回房去,别冲了你弟妹的喜气。”姬氏对于楚韶华好似不是很喜欢,连正眼也没给一个,只随口打发道。

连瑶脸上不动声色,瞧瞧看着一旁的二姐招呼下人准备将楚韶华送出院子。心里这才明白,为何方才在喜房没有见到楚韶华,原来她竟是怀上了。

目光很自然地落在她的小腹上,不知道是衣衫宽大还是月份不足的缘故,竟一点也看不出来。

楚韶华见了,带着骄傲意味的挑衅般一笑,而后临走前经过连瑶身边的时候脚步一停,热络道:“三弟妹怕是还瞧不出来,我也是最近才发觉的,原来已经有两个月了呢。”说完竟睨了一眼身后的连瑾。

连瑶只得客气地道了声“恭喜”,而后再次看向连瑾,只见后者强颜欢笑的脸上带着几分忧愁与失落。

当初,楚韶华的话又在耳旁响起,连瑶心道她这是开始出击了吗?

默默为连瑾叹息,这个节骨眼上,其他女人先怀上二姐夫、不,二哥的孩子。对她来说,不得不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紧接着,连瑶又依次上前一一给卫氏、林氏与连瑾等人简单行了礼,也算是简单照了面。

林氏的身旁站着一个梳着两个双环的精致女孩,此时正一脸好奇地看着自己。连瑶的目光射过去,只见她有些怯懦的往林氏身后一缩。

“敏儿,快去见过你三婶婶。”林氏低头柔声对着女孩招呼道。

原来这便是长房步一腾屋里的闺女,步嘉敏。瞧着这年龄与模样,一眼便让连瑶想起了家中的十二妹妹连珂。

思忖间,小女孩已然小步着上前,对着自己拘谨地行了礼唤道:“三婶。”

连瑶微微一笑,而后自怀里取出一个红包递了过去。只见她乖巧地接过后再次谢了,方才回到林氏身边。

“三少奶奶。”同时,乔娘领着已经四岁的步嘉尘也上前行礼见面道。

步嘉尘今日穿了身大红色得虎纹棉袄,一张白嫩嫩的小脸在寒冷的冬夜下微微有些泛红。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站在连瑶身前,扭捏着却是不肯开口。

旁边站着的人都有些急了,暗示明示地让步嘉尘开口唤连瑶“母亲”。她却是用那双陌生的眼睛盯着连瑶,小人儿就是无动于衷,一动也不动,让众人见了都没法子。

老太君见了,给带着步嘉尘的乔娘一个眼神。只见后者机智地对着连瑶歉意一笑,福了身又道:“三少奶奶,近日天气转凉,尘哥儿他身子有些不适,奴婢代他给您请安。”

在场的谁不知道这是托词,连瑶自是也明白的,可是心中又无可奈何。

想起第一次见他被揪头发的画面,当时就觉得他有些排斥自己。相处不是一朝一夕的,急不来的,此时也只得无碍笑笑,而后望着步嘉尘同样递了个红包到乔娘的手里。

心里却是琢磨着,这个儿子,还真是个难办的事。

气氛渐渐冷了下来,卫氏便上前携了连瑶的手,在众人面前关心道:“折腾了一天,累了吧?先回新房去,过会儿一群敬完酒就回去。”

连瑶正想回不累,却不防卫氏已转向了一旁的步一灵开口道:“灵儿,陪你三嫂回屋去。”

本是心猜想着步一群或许还可能回这个院子里,想先跟着留下来。

可如今卫氏都这般说了,步一灵也上前象征性地扶了自己的胳膊。便只能应下,胡乱给大家福了福,忙由丫鬟打了灯笼随着步一灵原路返回了新房。

新房里此时只有步家请来的全福夫人和云尔、浅尔、春肜与紫苏几个人。

重新坐回炕上,此时连瑶觉得腹中空空的,很是饥饿。其实这么一天下来,虽不像卫氏方才说的那般劳累,胃却是饿得有些难受。

要知道,从昨夜的宵夜到现在,除了刚刚全福夫人喂的几个小汤圆,下肚的就只有那杯合欢酒了。

步一灵本是规规矩矩站着的,可时间一长,到底是个受不了安静的。望着灯火通明的外院,心想前堂酒席此时定还有一会,于是就将目光转向了身边的新嫂。

犹豫了会,终是先开口说道:“嫂嫂可是饿了,需小妹吩咐厨房盛晚汤来?”

说完便望着连瑶的脸色,这是自己第一次在新房做“陪房小姑”,先前母亲交代了一大堆,要自己不要乱说话。

连瑶听后不经在心里嘀咕着自己表现得有这么明显吗?

可见屋里还有喜娘、丫鬟她们,自己第一天进门,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连瑶便感激地望着步一灵,强忍着饿意摇头道:“谢谢你,不必了。”

步一灵遭拒绝,自是不敢再多言。瞧着一副谨慎的连瑶,心里却是纳闷,上次被楚二嫂冤枉的时候,她表现出来的魄力与不屈却不是现在的这个模样。

等天色晚了,大堂里的宾客渐渐也都散去了,步一群才慢悠悠地走回新房里。

刚进院门就有新房外的丫鬟往里通传道:“爷回来了。”

坐在床上的连瑶心中一紧,反之旁边的步一灵面上一松,露出一抹解放的表情。

云尔立马走出去亲自给步一群打了帘子,而浅尔则对着外面的人说道:“让厨房送了席面上来。”

步一群进到内室,只见床上本坐着的连瑶立马站起来朝自己迎了过来。

而步一灵唤了声“三哥”,便离了新房。

走到屋外,长长地松了口气,步一灵心道今日的任务可算是完成了。

不过一会,厨房的席面就送了上来,不过都是些挑了成双显喜取了吉祥名的鸡鸭鱼肉。

闻着香喷嚏的菜香,连瑶本是胃口大开。可步一群不知是因为规矩还是已经在前面酒席上食饱的缘故,他只象征性地每道菜尝了下。

新郎吃得少,作为喜娘的连瑶自是也不敢多吃,仅是也每道菜小尝了一口。心里却暗暗抱怨了下没有米饭,吃的几口菜根本就不顶饿。

也不知是谁定的规矩,指明出嫁当日新娘忌吃夫家的饭,还俗云“食郎饭,打郎声”,意喻以后在婆家受委屈只能忍气吞声,言听计从,为避免,所以当日只须吃菜而不吃饭。

步一群很快放下筷子,连瑶虽不情愿,却也只能跟着放下筷子。一顿无话,丫鬟们麻利地将饭菜撤下去,然后众人端盆伺候二人梳洗。

喜娘们在身后铺着床铺,又撒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品,而后得了红包悄悄退离了新房。

连瑶净了面犹豫了一会上前,在步一群身前停下。手指微微颤抖,主动伸向他帮着解扣子。

男子陌生的气息在上方的空气中流动,连瑶心里越是紧张,手指便更是哆嗦。再加上自己从未接触过古代男子的衣裳,因此折腾了好半天,才解开了步一群的领口的一个纽扣。

低头望着只到自己胸前的连瑶,红烛摇曳的光下,一张已经洗去胭脂的素颜小脸上带着女儿家的娇羞。特有的少女芬香传入鼻中,也不知是不是酒劲上来,步一群一时竟有些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