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看到马车上挂着的灯笼上写的字时,脸上的神情可不只是收敛,更有惊骇之色。

她忙小跑过去,对着那马车福身行礼,“卓府奴婢,给侯府的姑娘请安。”

那些四下里的下人,自然垂头站在一旁。

良久,车内才传来柔弱的声音,“妈妈有礼了,回吧。”

王妈妈规矩的应声,倒退几步后才慢慢转过身子,神情相比之前放松了一些,眼里却明显布满了笑意。

元娘和卓惜玉也暗暗惊讶,不想昨晚侯府的姑娘也住在客栈里,难怪上等房都被包了,而且还有侍卫守着。

原以为马车会走,不想昨日兰梅在厨房有过一面之缘的小丫头跳下马车,迈着步子,在众人的注目中,走到元娘面前。

“这是我家小姐送给姑娘的,谢谢姑娘的油炒面。”

元娘伸手接过来,那丫头都走远了,触到王妈妈的目光,才想起失了规矩竟然忘记了道谢。

侯府的马车走后,王妈妈才到了元娘身前,盯着她手里用帕子包着的东西,“二姑娘原来竟见过侯府的姑娘了。”

元娘眼角扫了一眼卓惜玉,一边解释道,“妈妈误会了,只是昨晚兰梅正好在厨房,见到厨娘一脸的为难,哪里知道是给侯府的姑娘弄吃的,若是知道了,元娘也没有这个胆子,毕竟吃食上可不能太过随意了,而且那侯府的姑娘长什么样子元娘都没有见过。”

说到最后,一副害羞的样子,到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见她不邀功,不扬扬自得,王妈妈满意的点点头。

而且也看到那帕子里裹着的是一只杈,到也没有特别的,才转身招呼众人上车。

元娘在看到卓惜玉并没有不高兴,才松了口气。

这时才低头看到帕子里的东西,暗想以后再也不做什么好事了,省着弄的自己提心吊胆的。

第二十四章

外面下着雨,又是泥路,马车很晃,走的也很慢。

坐在马车里,身上披着条毯子,还感不到热乎,可见在南方呆久了,这北方的天气还有些不习惯。

“二小姐,那侯府的姑娘送你的是什么?”语妍年岁小,见主子眯着眼睛,才小声问。

元娘把东西拿出来,打开帕子,只见上面躺着一只兰花样式的钗,简单又不失大方,看着也不是太贵重的东西,不过对于从小到大只有几只银钗的元娘来说,确实是件好东西。

语妍见只是只普通的钗,不免有些失落,“那么大的侯府怎么送这点东西,真小气。”

原本眯着眼睛小憩的卓惜玉猛的睁开眼睛,“休得胡说,不管是送的什么,也不能背后议论。”

语妍忙心虚的低下头。

“妹妹也要谨记才是”见王妈妈并没有坐在马车里,卓惜玉也松了口气。

暗想找时间得好好说说语妍,以后可不得乱说话。

元娘认真的点点头,“妹妹醒得了。”

卓惜玉才扫了那帕子里的钗一眼,心下暗笑果然是个普通的货物,看来侯府也并没有把元娘放在心里,这样竟上她莫名的松了口气。

元娘将钗收了起来,递给乱逛眼珠的兰梅,兰梅接过来收到了身产社的包裹里。

这事算是掀了过去。

坐在前面马车里的王妈妈则笑意的扬着唇角,夏日见了也好奇。

“妈妈可是在高兴侯府送二小姐钗的事情?”

王妈妈收了笑容,身子坐直,“早知道与侯府的姑娘在同一个客栈里,早该过去才是,不过二姑娘虽然是无心之举,怎么说也是得了侯府送的钗,回去得好好和太夫人说一声,就凭咱们府的名声和在朝中的地位,要是与侯府结亲也能匹配上。”

夏日提醒到,“若真论起亲事来,也该是咱们府的大小姐才是,两位姑娘不过是同枝罢了。”

听了这话,王妈妈也觉得有道理,想到府里的大姑娘,脸上不免扬扬得意起来,他们府上的大姑娘,在京城里也算是出了名的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做出的诗那也是无人能比的过的,老爷在朝中是正一品大员,与侯府配亲,那可是真正的门当户对。

“不过奴婢听闻侯府的世子一直身子不好,长什么样谁也见过,就连大小姐与侯府的姑娘交好,去侯府多次也没有看到过世子。”这可是京城里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情,如此一来更加加定了重人对那从未露过面世子的好奇。

王妈妈听了似觉得在夸府上的姑爷一般,“那是,世子是什么身份,岂是谁都能看到的,又不是平常人,侯府夫人喜欢咱们大姑娘,我看这离办喜事不远了。”

能与侯府结亲,自然是好事,夏日听了也抿嘴笑了起来。

终于在天黑前,众人到了京城,夜色下雨越下越大,街上也寻不到几个人影,街道两边的店铺也都关了门,只有酒楼还开着,却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第二十五章 入府

卓府门前是两只石狮子,要大雨中越发显的威武。

挂在两边的灯笼在雨着摇晃着身子。

不过马车并没有在大门前停下,而是绕到了后面,停在了后门处。

有小厮撑着伞跑过去敲门,不多时就听到吱的一声门开了。

语妍激动的拉着兰梅,“从外面就看的出来府里很大,兰姐姐你怕不怕?”

兰梅也有些紧张,点点头。

马车门被打开,夏日撑着伞站在外面,“两位姑娘下来吧,咱们到家了。”

语妍和兰梅先跳下马车,撑了伞站在外面,卓惜玉才动身,长幼有继,元娘最后一个下来,雨天很冷,风一吹,让原本有些睡意的元娘也精神了。

院子里有丫头提着灯笼迎了出来,显然是已得了信。

王妈妈是太夫人身边的大丫头,“妈妈一路辛苦了。”

王妈妈只笑着说不辛苦,一边引了卓惜玉姐妹进了院子,那些丫头忙福了身子问安,卓惜玉和元娘也微福身子回礼。

雨还在下,纵人没耽搁,快步到了抄手走廊才收了伞,也恢复了热闹,“夏日姐姐,你去了两次江南,那边可好玩?”

“听说江南现在荷花还开着,真的吗?”

另一个丫头也接过话,“哪像咱们这,眼看着就要到秋天了。”

叽叽叽喳喳的好不热闹,让到元娘觉得有几分凄凉来,偷偷看了一眼旁边的卓惜玉,脸上也闪过寞落的神情,也有兔死狐悲的感觉吧。

毕竟小小年岁就没有了父母,就要寄托到旁人的身下。

过了垂花门,撑着伞走过了花园,过了两个抄手走廊,才到了正院,过拱形门廊时,元娘借着身旁灯笼上的光抬头看了一眼,只见上面写着《清芷轩》三个字。

虽是雨天,整个院子里亮堂的。

有几个小丫头站在抄手走廊下面聊天,见有人过来,才探头问,“是谁?”

王妈妈笑骂道,“你们几个小踢子,不好好当值到聊起天来了。”

一听是王妈妈,几个人也顾不得撑伞就迎了出来,小心翼翼的站成一排,“王妈妈。”

平日里太夫人身边有两个婆子,都是太夫人的当年的陪嫁丫头,其中一个是王妈妈,另一个是刘妈妈,跑脚忙外的事情都由王妈妈来做,也难怪这次是王妈妈去江南接人。

身边的四大丫头是夏日、秋雨、冬雪、春花,其中夏日性子直,又能说会道,多得太夫人喜欢,冬雪性子最稳,秋雨沉默寡言,两个人一同管着太夫人的物品,春花手巧,平日里都是服侍太夫人洗漱梳头。

王妈妈的话一落,就有人挑起门帘走了出来,粉色的褙子白色的底裙,长相清秀,正是冬雪。

“妈妈回来了,两位姑娘一路上辛苦了”还没有见到人,就已迎了出来。

王妈妈严肃的脸在看到冬雪后,就笑了,“太夫人可歇下了?”

冬雪柔柔一笑,“知道这几日两位姑娘就要到了,所以每天歇下的时候都比较晚。”

说完话,人已转到元娘和卓惜玉面前,行了礼,“冬雪见过两位姑娘。”

元娘和卓惜玉还没有回礼,门帘一挑,探出半个身子来,“冬雪,快让两位姑娘进屋吧,太夫人说了,雨大,莫淋了身子。”

第二十六章 惜雪阁

太夫人坐在软榻上,身后靠着一个青色蓝印花的大迎枕。

下首站着的依次是刘妈妈,秋雨、春花三人,冬雪则站在内门口指挥着小丫头小心把帘子挑开又不要很高,减少了冷风吹进来。

随在王妈妈身后,卓惜玉和元娘进了屋,语妍和兰梅则被夏日领着到一旁的偏房侯着去了。

“惜玉见过伯袓母。”

“元娘见过伯祖母”

两人在小丫头拿过垫子之后,跪拜到垫子上面问安。

“一路上辛苦了,快起来吧”窦氏打量着眼前的两个人。

她的话音一落,春花和秋雨才走过去,将跪在地上的卓惜玉和元娘扶了起来。

被扶着坐在椅子上后,元娘才微微的抬起头来,她知道上面坐着的太夫人正在打量着她们,眼角扫到身旁的卓惜玉也微垂着头,元娘的唇角几不可欲的动了一下。

在江南的时候,可从来没有看到过卓惜玉这般模样过。

眼睛只在两个人身上扫了一眼,窦氏就已猜出谁来了,看两人穿着,那棉布衣裙的该是用庶女变成嫡女的元娘吧?

窦氏换了个姿势,“你们母亲也不懂事,家里变成这般怎么不让人送个信来?还好我让人去看了,不然只剩下你们孤儿寡母的可怎么是好。”

语罢,掏出帕子擦了擦眼角。

元娘最怕来这一幕,不得已也跟着掏出帕子擦着眼角,一旁的卓惜玉到是真的伤心哽咽出声,“伯祖母身子重要,莫伤心劳累了身子。”

不过都是在做戏罢了。

窦氏吸了下鼻子,“如今到了府里,只当成是自己家,有你们姐姐用的,就有你们的,你们大伯母也是个好脾气的,有什么事只管当她是你们母亲开口便行。”

元娘和卓惜玉忙收了帕子,站起来应声。

本就天色不早了,过来打招呼也是礼节的事,窦氏让刘妈带着两人去早就备好的院子。

沿着抄手走廊,过了几个垂花门后,前面拿灯引路的丫头才停下来,轻手拍了拍那木门。

“大晚上的,谁啊?”里有小丫头问。

“是江南的两位姑娘到了。”那丫头回道。

话音刚落,就听到有落锁的声音,吱的一声,门开了,只见两个丫头和一个婆子打着伞迎了出来。

“是老姐姐过来了”赵婆子笑着迎出来,一边笑看向卓惜玉和元娘福身子,“奴婢是大小姐院里的管事婆子,见过两位姑娘。”

原来这惜雪阁正是卓府大小姐卓文君的院子。

卓惜玉和元娘也回礼,“赵妈妈”

刘妈妈见认识过了,才笑着开口,“大小姐歇下了吧?”

“这几天本就下着雨,所以大小姐歇下的都早。”赵妈妈笑着迎着几个人进院,“给两位姑娘备的屋子每日都让人收拾着呢,两位姑娘这边请。”

卓惜玉一边接过话,“到是我们,劳累妈妈了。”

见两位姑娘如此客气,赵妈妈脸上的笑又多了几分,“姑娘客气了,这本就是奴婢该做的。”

刘妈妈淡笑不语,暗下却将两位姑娘打量了一番,大姑娘显然是能说会道的,至于二姑娘,给太夫人问过安后,便再没有开过口。

想着王妈妈第一次回来说大姑娘是不错的,她到觉得这位二姑娘不错,在这府里,最不缺的便是能说会道的。

惜雪阁是二进的院子,前面的正房住着大小姐卓文君,沿着抄手走廊左右两边各一个垂花门,便进了偏房,而卓惜玉和元娘就被安排在了这左右的偏房里,到也是各自一个院子。

何况虽是偏大房,却是姑娘家的院子,自然就不似那些偏房而觉得委屈了卓惜玉和元娘。

住处安排好了,刘妈妈也笑着说还要回去回话,太夫人等着呢。

赵妈妈一路送到门外,见人走远了,才让丫头把院门又落了锁,一边吩咐小丫头,“我看两位表姑娘身边只各带了一个丫头,又是刚住进来,一会儿端些热水和茶送过去,莫让人家先开了口,到时就是咱们的疏忽了。”

小丫头应了一声是,就转身抄办去了,赵妈妈则撑着伞快步往正房走,正是大小姐卓文君的住处。

第二十七章 谈话

赵妈妈进了屋,就有一身青色衣裙的丫头将她迎到内屋。

“姑娘。”赵妈妈微福身子。

软榻上,只见一年芳十四五的少女,简单的穿着一身白色亵衣亵腿,靠在大迎枕上,手里拿着本四五书经,正在认真的看着。

可人拿了个锦轧放在赵妈妈身边,“妈妈坐下回话吧。”

这正是刚刚引赵妈妈进来的的丫头,卓文君身边的大丫头之一,另一个绣云正在铺被子。

“两位姑娘分别住在了左右厢房,按左右分,表大姑娘住在左边的厢房,表二姑娘住在右边的厢房,说起来模样好看的还是表大姑娘,能说会道人也客气,到没有那些小家子气的模样,到不像是从江南小地方来的。”

榻上的卓文君到没有开口,一旁端茶倒水的可人笑着接过话,“妈妈这说可说错了,江南鱼米之香,哪里是小地方呢。”

赵妈妈忙说是。

看的出来,对大姑娘身边的两个丫头,赵妈妈很是客气,还有着一丝丝的惧怕之意。

可人倒了杯茶递放到软榻上的方桌上,“小姐,这样不起来迎一下,明白夫人不会说什么吧?”

卓文君放下手里的书,坐起身子,端茶抿了一口,才开口,“这么晚又,又下着雨,她们又不是什么贵客,不过是些落寞的族人到家里来寄养罢了。”

她声音轻柔,似春风一抹,再难听的话在她的嗓音说出来,也让人不觉得难听了。

赵妈妈也奉承道,“姑娘说的对,再说姑娘让出院子让她们住已是给了她们面子,哪有还不知足的。”‘

卓文君抬头扫了她一眼,声音淡淡,“妈妈这话却也说错了,本就是一家,哪里说到给不给面子上面,妈妈日后说话可谨慎些,如今这院里可又住进新人了,人多口杂,最后这样的事情了。”

赵妈妈忙站起来应声,态度也比之前拘谨起分了,她在这惜雪阁也几年了,在外人眼里大姑娘是个性子柔和的,又从来不对下人打骂,可是她看的出来,每次大姑娘不高兴时,眼角都会微微向上挑起,若眼角高挑不落,那说明她已怒到了极点。

就像当年那个被打了板子而死的丫头,大姑娘挑起的眉角不落也只有那么一次。

那边绣云已铺好了床,卓文君也放下手里的茶,“行了,不早了,你也回去歇着吧,那两边平日里妈妈也细心些,别缺了少了什么,一切就按母亲吩咐的,吃穿用度和我的一样吧。”

赵妈妈小声的就应是,倒退到门槛,才转身退了出去。

可人送了人回来,脸上挂着笑,话却不好听,“姑娘,奴婢看赵妈妈不怎么隐妥,您早该和夫人提一提把她换了。”

卓文君不愿多说,“我自己有考虑”

便又拿起书看了起来。

绣云已暖好了被子,对可人使了个眼神,一边将灯芯又提了提,屋内瞬间又亮了起来。

其实两个丫头中,最了解主子的还属绣云,人也最为稳重,她明白赵妈妈好控制,这也是姑娘留下赵妈妈的原因,若真让夫人换了人,以后姑娘想办什么事情也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所以说凡事都有利有弊,就是这个原因吧。

第二十六章 心思

一路奔波到了地方,躺在床上,元娘却也睡不着。

床榻下的兰梅翻了个身子,眼睛在黑暗里瞪的大大的,“小姐,真不知道府里的大姑娘长的什么样子。”

人也是睡不着。

元娘听了不勉一叹了口气,终还是个孩子,“明日就能看到了。”

兰梅嗯了一声,再也没有声音。

正当元娘以为她睡着时,听到她又喃喃道,“太夫人都没有睡,大姑娘也一定醒着吧?”

一个丫头都看的出来,何况旁人。

元娘讥讽的扯了扯嘴角,语气淡淡,“这大雨的天,大姑娘睡着也是应当的。”

不过是来依靠,哪里会直正当成客人接待呢,这样的情形,早在元娘的预料之内。

寂静的夜里,传来兰梅的鼻憨声,这一次显然是真的睡着了。

元娘连翻了几个身子,耳边听着雨声,睡意才一点点侵袭而来,不知不觉中眼皮一沉,便睡了过去。

至于卓惜玉那边,人却并没有睡下。

语妍见主子沉默不语的坐在床边,也不敢出声打扰,乖巧的站在一旁。

卓惜玉是在气,伯祖母都没有睡,可与她同辈的表姐竟然给来了个下巴威,心下又是一阵苦涩,虽是父母子健在,岂会沦落到这般境地。

夜越来越深,见主子还在发呆,语妍才小心翼翼的劝道,“小姐,天色不早了,睡吧。”

卓惜玉点点头,任语妍服侍着退了身上的衣袍才躺到床上,明明累的不行了,却是怎么也睡不着,到是语妍,身子一着到褥子上,便沉沉的睡了过去。

那一边刘妈妈也快步的回到了清芷轩,窦氏已散了发髻正靠在床头等着她回话。

四个大丫头退了出去,刘妈妈才把详细说了一下,窦氏摆摆手,“这到不碍得,大雨寒天的,文君不出来也不算是失礼。”

刘妈妈见太夫人心里偏向这边,自然也顺着接过话,“可不是,何况这么晚了,哪有不歇下的,也就太夫人还乏着身子候着。”

窦氏打了个哈欠,“不早了,你也下去歇了吧。”

刘妈妈笑盈盈的福身退了出去。

第二十九章 见面

下了一夜的雨仍旧没有停,有越下越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