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辰当时也是第一次见到了那些令胡虏闻风丧胆,永远只活在传说中的祁家军。怎么说呢,虽然只有一两百人,但军容整齐,步履一致,若不是因为他们队伍前面有几排正在疯狂滴血的尸体的话,潘辰都要为他们的军容点赞了。

柳氏想挡住潘辰的视线,用手去捂,潘辰却自己扒开了她的手,往街面上看,动人心魄的画面冲击感太强烈,不过潘辰从前看多了恐怖片,对这种视觉冲击倒是没那么震惊,只有脑子里想起这些被挂在木头桩子上不断滴血的都是尸体时,才会觉得害怕。

可是越害怕就越是想看,热闹的长安街上的气氛,现在就跟冰窖似的,除了整齐的脚步,载满尸体的车轱辘声,马蹄踢踏和铠甲刀鞘相碰的声音之外,居然没有丝毫人的声音发出,大家都给这个画面给震惊到了,仿佛青天白日里看到了猛鬼游街。

潘辰当时一眼就注意到了队伍中段的几个骑马大汉簇拥着一个人,那人身材高健,四肢柔韧修长,年纪应该不大,气势却很惊人,穿的不是铠甲,而是一身玄色暗纹的窄袖劲装,胸前有银制软甲,很特别,头戴斗笠,因为赶路而遮掩了口鼻,让人看不到脸,和队伍的其他人一样,风尘仆仆,却又气势凛然,背上背着随时作战的弓,羽箭挂在腿边伸手可及处,腰间还配着一把古朴粗犷的青铜剑,剑鞘上没什么纹饰,霸道浑然天成,隔着剑鞘似乎都能让人感受到其浓烈的杀气。

柳氏意识到潘辰在偷看,赶忙又要去捂,可潘辰不想给她盖住眼睛,往旁边挣扎了一下,柳氏一急,在她屁股上就啪啪打了两下,潘辰好像没什么感觉似的,巴着柳氏的手继续看,也许是柳氏在静谧的街道上打孩子的声音比较突兀,那为首的人便径直将目光递来,潘辰与之四目相对,只觉得斗笠阴暗里,那双眼睛冷的仿佛从地狱里爬出来的魔,那感觉,就像是哈利波特里会吸走人快乐的摄魂怪…

最后的结果就是,潘辰没有被那么多的淌血尸体吓到,却被那一双眼睛给吓到了。

后来潘辰才知道,这次押解刺客来建康的不是旁人,正是承恩公祁正阳的长子祁墨州,那个屡立战功,素有杀神之称的男人。

他奉祁正阳之命,将这些刺客押入城内,矗立宫门前,文广帝自知惹了灾祸,不敢派兵镇压,因为山海关内祁家几十万大军已然陈兵列阵,祁墨州所带三千死士皆在城外候命。祁墨州提出要让文广帝亲自出宫,可文广帝既害怕,又不想失了颜面,所以一直拖着。

祁墨州不仅杀了人,还让人将代表着宁国的明黄旗帜上用狗血写下了‘泣血叹’,是以祁正阳承恩公的名义所写,大抵意思就是想让天下人知道,他祁氏当初是如何忠君爱国,镇守边关,如何如何不容易,而宁氏又是如何如何对待世代保家卫国的肱骨老臣的。

建康城内的官员,一辈子可能都没瞧见过那种如阿鼻地狱般的场景,建康城内各大世家纷纷指责祁氏此举嚣张血腥,野蛮至极,让人心寒云云,可却没有一家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

尸体一直在皇城外高高挂起,把宫里宫外的娇客们吓得日日不敢出门,闻祁变色。

文广帝虽然后悔,但自己选择的玻璃碴子路,就算跪着也要走完啊。奈何,意志是坚定的,环境是恶劣的,都好几天过去了,总不能让尸体一直挂在皇城外吧,臣子们日日劝谏,宫里人心惶惶,没办法,文广帝只好暂时抛开宝宝的骄傲,在禁军簇拥之下,亲自出来永定门前求和,彻底卸下了君王的架子,对祁墨州低下了高贵的头,祁墨州才勉强同意让人把尸体放下来。

大家以为事情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可祁墨州接下来的举动又让所有人震惊不已。将一封文书亲自递给了文广帝,是一封请战书,当场把文广帝吓得三魂不复七魄。

战书落地,对祁墨州咆哮:老子都道歉了,你还想怎样!

然后祁墨州照例也回了他一句:道歉有用,要警察干嘛…

总之就是没谈拢,祁墨州把承恩公亲笔写的请战书给了文广帝,那就等于对天下宣布,从今日开始,祁氏就要正式造反啦!

这下文广帝就懵了。他是真没想到,那样忠君爱国了近百年的祁家,仅仅凭着一次没有成功的刺杀就突然造反,他以为…他以为…祁家不敢来的?然而,现实给了文广帝一记响亮又震惊的耳光。直到这个时候,文广帝才意识到,自己似乎捅到了不该捅的马蜂窝,祁氏有多大能耐,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吗?

祁氏要反,宁氏药丸啊!

只可惜,这个道理他明白的太晚,并且,立刻马上就要自食恶果了。

其实,大部分人都能看出来,祁氏早就存了不臣之心,只是碍于祁家世代忠良的名声,才克己自重,但文广帝的一招拙劣的刺杀,等同于公然藐视了祁氏的智商,不整你整谁啊?

祁墨州下了战书,那文广帝自然不能让他离开建康了,当即派了禁军将祁墨州包围,潘坛作为丞相,被迫承担了谈判专家的职责:“祁墨州,祁正阳让你来建康,只怕就没打算让你活着回去吧?他这样对你,根本就是没把你当做亲生儿子看待,你还替他卖命?”

潘坛这人比较阴险,攻人软肋,直接对祁墨州言明,你不被你老爹重视,所以你老爹才会派你来做这件注定有来无回的事情。若是其他人,听到这些话,多少都要有点动摇的,但祁墨州心性坚定,一眼看穿潘坛的意图,冷静对应:“既然来了,我也没打算活着回去!你们无需赘言,直接动手便是,我倒要看看,这建康城,能不能困得住我!”

若不是敌我对立,潘坛都要给这小子临危不乱的气势点赞了,奈何祁墨州说完那句话之后,就不再和他多言,他身后之人一个传讯口哨吹出,所有人腰间拔出响箭,对着半空同时拉响,一支支穿云箭破响而出,一场实力悬殊的剿灭战就此开展。

祁氏要反,那么文广帝说什么也不能放祁墨州回去了,他身边只有一百近卫,关上城门围剿,纵那祁墨州有翻天之能,也不可能与城中几千禁军对敌,就算使用车轮战也能将其剿灭,城外驻扎的祁家军自有西山大营的精锐对应,自顾不暇,根本无法攻城救人,八千禁军自城内涌出,势要将祁墨州擒住,一时间建康城内喊杀震天,百姓们纷纷躲入家中,不敢出门,生怕遭受波及。

所有人都以为,祁墨州这回必亡,可谁知这建康城中硬生生的给他杀出了一条血路,他与身后诸将满身是血,癫狂成魔,无愧战场杀神之名,杀到最后,满城禁军皆为他气场所逼不敢靠近,周围尽皆尸体,犹如炼狱,使人心惊胆寒。

苦战一个时辰之后,城外援军终于杀入城中接应,城外禁军没有上过战场,被祁墨州带来的精兵打的落花流水,一个时辰就成功破门支援,祁墨州在众将保护之下,居然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杀出建康城,逃出生天了。

所有人都明白,祁墨州这一去,不异于纵虎归山。祁家定会倾尽全力颠覆宁国。

祁氏造反的终极序曲终于拉开了帷幕,文广帝得知八千禁军抓不住一个祁墨州,还被他给逃脱了,直气得文广帝把太和殿的狮子都给踢了,只是脚没有狮子硬,狮子没事儿,脚折了。

自文广帝这么一踢一瘸,祁氏与宁氏内战就此开始了。

祁氏对宁国军事力量分布本就了如指掌,祁氏虽然意欲推翻宁氏,对宁国百姓却是不伤分毫,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以迅猛之势,一路攻破了山海关,占领了潼关,及黄河流域尽数收归,一路南下,直逼长江,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文广帝自知国运不济,干脆破罐破摔,不再听闻奏报,不去商讨任何对策,依旧在宫内夜夜笙歌,此情此景,忠良退,奸佞生,三年内滋生了一个官职,那就是只要在文广帝面前说祁氏必亡之类的话,就能晋升为一等宫人,若是有官员附从,那便连升三级,朝中内外皆被奸臣占领,有人献策文广帝,借由祁氏不伤百姓的理由,让文广帝将建康百姓集结城头,充当稻草,抵抗祁氏;又有人提议让死士扮演百姓,佯作出城逃命,混入祁氏军中;一时间,各种小人行径纷至沓来,将宁国最后一点声威消磨殆尽。

潘坛等一干老臣已经不去上朝了,因为战火,使得建康城的GDP直线下降,百姓叫苦连天,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家户迁走,店铺关张,官府无所作为,城内乱作一片,已经习惯了安逸的人们都不得不遭受时局的困苦,有能力的人家都继续南迁,只求一个平安所在。

第5章

潘家不能走,走了就是叛国的逃兵,百年声誉将毁于一旦。可留下,潘坛也担心一旦破城,这百年世家就要连根拔起,宁氏先祖那时候,潘家逃过一劫,这一次遇上了祁氏,潘家的前路如何,还真是没法估量的。

朝廷日复一日的征粮征钱,不少富贾都被官府榨干,城内各大勋贵世家亦不能幸免,文广帝昏庸,只管一心享乐,不管其他,底下的奸佞拿着鸡毛令箭,敲诈勒索,无所不用其极。用极端的法子筹去了钱粮,一大半都是中饱私囊,只有一小半会送上前线,误国误民。

建康城内正经历一场巨变,谁都想插了翅膀离开这混乱的世道,可战乱时代,哪里有什么世外桃源,潘家虽说家底丰厚,但在这样的时局里,也只能夹着尾巴,低调做人。

府里的仆从由原来的三百人,一下子削减到了六十人,每个院子,最多也就留一两个贴身伺候的嬷嬷丫鬟,其他杂事都是各院分着来做。

潘辰每天都去门房听小六说街上的事,府里的姑娘们日日哭泣,总觉得变天之后,她们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如花般的年纪,却生逢乱世,若是城破,潘家上下老小前途未卜,若是就此倾倒,她们将从此风雨飘摇,不知花落何处,故日日感伤。

只有潘辰不那么觉得。

所谓不破不立,与其跟着气数已尽的宁氏走祸国殃民的路子,还不如另立新君,就算新君不喜欢潘家,凭着潘坛的家底,总不会令妻妾儿女受苦才对,大不了就是收拾包袱卷儿去乡下过日子嘛,只要有银子和声望,还怕换个地方没饭吃吗?就像是大夫人的娘家衡阳孙氏,前朝的名门望族,虽未被宁氏所用,由建康迁出去了衡阳,不是照样声名显赫,门第高亮嘛。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祁氏打进建康,会不会把潘家拉过去竖典型给灭了,但根据潘辰的分析,祁氏既然一路攻城略地过来,都没有伤百姓分毫,那么打进建康之后,只要潘家不做出头鸟,那应该是没什么危险的,撑死了也就是给发配出建康的下场吧。

战报一日比一日频繁,潘坛也是发愁,镇国公请他出面组织老臣入宫劝谏皇上离开,祁家已经占领了皖江,南徐州,逼近句容,宁国气数已尽,周围再无军事力量,祁氏势如破竹的架势显然着不需要多久,就能直接挺进建康,皇上继续留在建康绝对是危险重重。

镇国公请潘坛入宫劝谏皇帝弃都逃命,潘坛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决定不参与这件事情,镇国公觉得潘坛脑子进水了。

“丞相可别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祁氏已非从前的祁氏,破城之后,定不会饶恕皇上与城内诸家,他要立威啊,咱们又何苦走到那一步呢,皇上只要说了离开,那咱们就能都跟着再往南去。”

“国公不必多言,我潘家就没出过弃城而逃之人。”

不得不说,潘坛在这方面貌似还是有点骨气的。可晚上跟大夫人孙氏一说,孙氏就不乐意了:“夫君糊涂啊!国公与你也算知交好友,他这般建议,是不想潘家为祁氏所害,你纵然不顾自身生死,我亦能随夫君,可孩子们怎么办?夫君是要这些如花似玉的孩子们,今后陪着咱们受苦吗?”

潘坛两边为难,历经一夜之后,夫妻俩终于商量好,将所有妾侍和孩子都送去锡城潘家支脉中去,由潘莨潘勤护送,潘坛和孙氏留在建康,守着潘家祖宅,也算是对潘家历代祖先有个交代。

潘辰和其他孩子全都被送走,潘辰和柳氏坐在最后一辆寻常潘家下人出行用的青篷马车里,只有两个位置,其他地方全都放满了行礼,由一匹瘦马拉着,跟着前面的豪华马车后头,颠儿颠儿的出城,潘辰趴在马车窗户边上看着周围全都是或背着包袱,或坐牛车,马车出城的人们,店铺十有八九都已经关张,曾经繁华的长安街,虽然还没有遭受战火,屋舍林立,却是再无从前的繁华热闹了,人心惶惶,逃家避难,说的就是这样的情景了,一种时代的无奈感油然而生。

马上要到城门口,柳氏把潘辰给拉回了车里,经过城门守卫的时候,她们听说,今日是城门开的最后一日,从明天开始,城门关闭,禁止进出,怪不得今日出城的百姓空前的多,原来因为今天是最后一个出城的机会了。

一路南去,官道上的人很多,大多都是由北向南逃命来的,官兵队伍时常出现,马蹄奔疾,呼声赫赫,每当遇见策马的队伍,人们就自动退到两边,潘辰心中暗叹一口气,她穿过来的时候,就知道宁国气数要尽,可是真没想到,他气数尽的会这样快!

潘辰她们在锡城一住就是两年,建康终于传来了破城的消息。至此天下初定。

祁正阳率领部众,由南定门进入,不过几天的时间,就彻底占领了建康内外,大祁的旗帜插遍了城内大街小巷。文广帝被擒,为不被杀害,主动写诏书禅位,宁国正式宣布灭亡!历经五年两个月的时间,另立新朝——大祁。

祁正阳登基为帝,国号定元,册封其四个儿子为王,长子祁墨州为太子。

潘辰等一干孩子是在定元元年八月里给统一接回安置,大祁成立之后,祁正阳倒是没有为难主动投降禅位的宁氏,将宁韬封做宁王,以大祁元帝之身份,赐宁王宅邸和封号,宁氏一族迁出皇宫,入住东城玄武街,而建康城内一应官员皆不受连累,留职待核查,等待内阁审批。

潘坛也不例外,卸去了宁国丞相之职,失业在家,种花,养鱼,教孩子,自得其乐。潘辰再见他时已经是个十五岁的姑娘,潘筱十八,潘瑜十七,潘秀也十三了。潘坛和孙氏都略微清减一些,反倒是她们在锡城住的人圆润了不少。

一家团聚,少不了温言感触,几个姨娘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讨好潘坛,让素了两年的潘坛忽然开荤,连着几日在妾侍房中流连忘返,走路的时候,腿都是软的。

宁国的众多大臣,定元帝不怎么敢用,但对潘坛似乎还挺礼遇,宫内稳定之后,定元帝就主动请潘坛入宫会面。潘坛从前见过祁正阳,也打过几回交到,说实在的,潘坛是个文化人,对于马背上出身的祁家有些看不起,觉得祁家没有底蕴,祖祖辈辈皆为粗鄙之人,也就只配守守边关,打打仗什么的,若论起家风底蕴,治国文化,潘坛还真瞧不上祁氏。

奈何人手上有兵,乱世里,有兵力就是有权利,文人纵然心中不忿,却也没法和杀人的军队对垒较真,必须臣服。

祁正阳比起从前见面的时候要老一些,瘦一些,看着精神还不错,说话声如洪钟,花白的络腮胡显示着他英雄未迟暮的霸道,举手投足皆是北方的大碴子味儿,与宁氏帝王故作风雅的架势完全不同,说话直接又豪迈:“吾有一太子,年方二十有四,至今未娶,据闻卿之爱女秀丽端庄,知书达理,年岁相当,吾欲替太子求之,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潘坛对祁正阳的要求感到了惊讶,哪有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提亲的?幸好百年世家的风骨支撑着潘坛的脊梁,没让他做出有辱门楣的失态状,冷静应对:“启禀皇上,草民已不是丞相,愧不敢当,只是皇上所言之爱女,不知说的是…”潘坛心中有答案,却不死心要问个明白。祁正阳这是看中了他的筱儿啊。

果然,听祁正阳不客气道:“自然是你与夫人的嫡出之女,丞相有几个嫡女呀?”

潘坛沉默了,没有当即回答祁正阳的话,沉吟片刻后,才说道:“这…恐怕不妥吧。草民之女,虽略有才名,但性情娇惯,只怕是配不上太子高洁品貌,还请陛下替太子另择贤妃。”

言下之意就是不同意了。说的好听叫配不上太子,其实祁正阳哪里会听不出来,他根本就是觉得太子配不上他家的宝贝闺女啊。

祁正阳从龙椅上走下,负手在潘坛周围缓缓走了两圈,近看龙颜之上带着倦容,黑面之下似乎没什么血色,潘坛只敢看了一眼,就飞快垂下眼睑,做鼻眼观心状。

“丞相可能是误会了。吾替太子求的不是妃,只是侧妃。”

潘坛:…

接下来的话,潘坛真的希望自己没听到,被一个从前连自己都嫌弃作风的粗人用极其粗劣的口吻,提亲潘家最受重视的女儿,并且给的还不是太子正妃的位置,只是一个侧妃。

潘坛真的不想答应这门婚事,可是天下已然改姓,他潘家纵然文臣众多,可在这乱世中,文臣又有多少说话的权利呢。更何况,祁正阳也明明白白的和他说了,只要答应这门亲事,潘家地位不减当初,他也可以重新坐上大祁丞相的位置。

这样的权衡利弊,潘坛并本不擅长,只想着回府之后与孙氏商量。

第6章

潘坛回家后将祁正阳的想法告诉了孙氏,孙氏也瞧不起祁氏粗鄙,当即就提出反对:“太子…不就是当年在建康城杀人的那个吗?那样凶残手毒的莽夫,如何配得上我的筱姐儿,祁正…皇上也太过分了。”

说完这句话之后,孙氏就掩着帕子坐到床沿,转身哭泣,她可以陪夫君守着祖宅,不惧生死,这是她的本分,可是要她亲手把自己培育出来的天香国色送到一头蛮牛那里,她是真做不到。

潘坛也是愁苦,在玉石插屏外的太师椅上坐下,单手扶着额头,头疼不已。

孙氏哭完了,冷静一会儿后,便恢复了理智,痴痴的看着床框上的卷耳雕花一阵失神,又看看插屏外那个愁眉苦脸的丈夫,一起生活了这么久,她哪里会不知道丈夫是个闲不住的人,他也不甘心潘家就此没落,不甘心就这样退出建康这个权利中心,如今有一个机会摆在面前,新帝说了,只要让筱姐儿嫁给太子,潘坛就能恢复丞相之位,其实天下已定,大局已定,祁家已然登顶为王,就算出身粗鄙,那也是个粗鄙的王,可以决定任何人的生死,孙氏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也是因为不甘心罢了。

她的女儿是天姿国色,是九天玄女,从小到大都是娇养而成的,若是宁国还在,凭着潘家长女的名望,就是做皇后也使得,若祁正阳让筱姐儿做太子妃,孙氏还能勉强释怀,偏偏是个太子侧妃。

尽管心中不愿,但孙氏知道,这是潘家翻身的机会,就好像百年前的先祖,当时宁国初立,潘家也是出了一个女儿给宁国皇帝做妃子,这才保住了潘家的百年峥嵘,如今不过是历史重演罢了。

走出插屏,坐在潘坛身旁,柔声说道:

“就算只是侧妃,老爷答应我,断不能在嫁妆上再委屈了筱姐儿。”她这么说,就是已经做好了选择。

潘坛泪眼婆娑的看着孙氏,感叹一声:“婉儿真乃贤妻也。”孙婉是孙氏的闺名。

就这样,潘坛夫妻俩一番商谈后,决定答应祁正阳的要求,将潘家嫡长女潘筱嫁给太子祁墨州做侧妃。在潘坛答应的第二天,他官复原职的圣旨就传到了潘家门前,至此,潘家又成为了丞相之家。

梨香院已经打扫了四五天,可柳氏总觉得还有地方没扫干净,这几天不仅让张妈妈和宝鹃忙里忙外,就连潘辰都给抓壮丁分派了些在院子里捡落叶的任务,潘辰已经十五岁,出落得大姑娘似的,跟小时候的长相没有太大的差别,一双眼睛黑亮黑亮的,颇为英气的眉,瓜子脸,翘鼻子,双唇丰润,柳氏说潘辰长得太忠厚了,看着就没有其他姑娘聪明,穿越前从没有被人说过不聪明的潘辰对此不予置评。

“快些打扫干净了,大姑娘过段日子就要出门了,府里上上下下的总要扫干净了才成啊。”

柳氏把自己当成潘家的卫生部主任,极其负责的领导大伙儿干活儿。

潘辰捡了好一会儿落叶,发现这个时节的落叶根本捡不干净,干脆坐到园子里的一块突石上休息,柳氏从屋里出来,就看见潘辰没出息的在对着天发呆,无奈的叹了口气,院门口忽然出现了两个衣着鲜亮的姑娘,潘瑜和潘秀,柳氏放下手里的花干篮子,迎了上去,笑得牙花乱灿。

“哎哟,什么风把两位娘子给吹来了,稀客稀客啊。快请进来。”

柳氏对潘家的其他姑娘都比对自家姑娘亲,潘辰听见柳氏的声音,就从突石上站了起来,潘瑜和潘秀来到潘辰面前,看了一眼潘辰裙摆上沾着的落叶,潘秀掩唇笑了笑,潘瑜倒是指了指潘辰的裙子,提醒她,潘辰将落叶捡掉之后,潘瑜才开口说话,声音绵软,听起来有气无力,这也是跟潘筱学的,潘筱则是跟宁氏公主们学的,宁氏崇尚风雅,说话总捏着三分气。

“长姐要出嫁了,咱们作为姐妹也该有点表示,我和绣姐儿打算送一套东珠头面给长姐,你要和我们一起吗?”

和她们一起的意思就是凑份子,潘辰没有经济自主权,看了一眼拿着扫帚在她们身后不远处佯装扫地的柳氏,柳氏见她看向自己,舔了舔嘴唇,硬着头皮上前说道:“一起,当然一起。难得你们姐妹们齐心,说什么也是要一起的。”

得了柳氏这句话,潘瑜和潘秀甚至都不用问潘辰,就走到柳氏面前跟柳氏说了个数,柳氏表面笑呵呵的,可她手掌紧紧捏着扫帚柄,暗示着她此刻内心的不平静。

潘瑜和潘秀走了之后,柳氏才对着她们离开的背影丢下了扫帚,然后转身看着无辜的潘辰,冷声说道:“跟我进来。”

潘辰觉得自己真是无妄之灾,一个人透明到了极点,那就根本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啊。潘瑜潘秀来找她,不过就是想凑个份子,哪里是真心要和她讲什么姐妹情分,柳氏好面子答应了,可一下子让她出那么多钱,她又觉得肉疼,潘辰夹在中间,甚至什么话都还没说,就遭受了无妄之灾。

潘辰期期艾艾的跟着柳氏进了她的内房,柳氏从一只古朴的柜子里拿出一只小匣子,这个小匣子是柳氏的命根子,里面是她所有的家产。

提起家产这一条,潘辰觉得有必要科普一下,这个没动乱之前,柳氏和她每个月都有例银,柳氏二两,她三两,加起来一个月就是五两,一年就是六十两,以前潘辰看过一个文献,里面将古代的银子换算了下,一两银子大概七八百块的样子,这么算下来,柳氏和潘辰一个月加起来只有四五千的薪水,顶多算个包吃包住的白领阶层,等到后来世道乱了,她们给送去了锡城,工资发放都不及时,别说存钱了,能把每日生活混下来就不错了,所以,当潘瑜她们说出那么大额数字的时候,柳氏怎么可能不肉疼呢。

潘辰在桌边坐下,往柳氏的宝匣子里看了一眼,就给柳氏轻轻敲了个栗子,捂着头眼泪汪汪的,柳氏恨铁不成钢的同时也心疼,要是这孩子有五娘一半的精明,九娘一半的聪慧,她也就不担心了,可偏偏这孩子心眼儿实,到哪儿都一副没心没肺,天塌不下来的傻样儿,她做娘的不给她多操点心怎么行啊。

潘辰见柳氏对自己递来嫌弃又心疼的目光,就知道她娘肯定又在心里埋怨她没别人聪明了,只当不知道,潘辰将下巴搁在桌面上,下巴受到挤压,她的一对唇瓣就显得更加上翘了,柳氏无奈的叹了口气,对自家孩子一天到晚卖蠢的行为很是无奈。

潘瑜一开口就是三百两银子,如果她只是送珍珠头面也就算了,一套普通的珍珠头面,市场价大概在二百两银子左右,可一套东珠的头面就是价格三连跳了,少说也得八九百两,这样三个姑娘平摊下来,一人也得三百两。潘瑜的钱,自然是安姨娘出,安姨娘是小金领,这点钱对她来说不算什么;潘秀那儿就算余姨娘拿不出来,她也可以刷脸,从潘坛那里撒娇得到,所以,说到底,尴尬的也就只有潘辰这边罢了。

柳氏既然同意了出钱,那就断没有自己打脸的,拿了银子就封好了,和潘辰一起给潘瑜送了过去,可母女俩去了之后,潘瑜说是在会客,连面都没露,让个贴身婢女过来收了钱就进去了,可把柳氏给气得不行,回去后说了不少潘瑜的话,潘辰也不敢搭腔,因为过往经验告诉她,只要一搭腔,柳氏必定会调转枪头唠叨她。

东珠头面的确很漂亮,潘瑜也不是骗钱,收了银子以后第二天就把东西给买了回来,请了潘辰和潘秀一起去把东西送给潘筱去,潘筱的院子自然是潘家最漂亮的院子了,潘坛和孙氏对潘筱那是宠到骨子里,将府里一切好的东西全都堆在潘筱的院子里,潘辰没来过几回,柳氏生怕潘辰没见识,给她打扮好了之后,还特意叮嘱潘辰不要东张西望,不要见了好吃的好看的就失了礼数云云。

出门的时候,潘辰觉得柳氏真是太小看她了,难不成在柳氏心里,她潘辰就是个傻帽吗?东西好看,东西好吃,可也得分情况,有些东西吃了看了,对自己没好处,她才不会想不开呢。

潘筱似乎有些不开心,尽管她常年不怎么开心,好好的秀美少女,眉头紧锁,明明是风华正茂,却总顾影自怜,叫看见她的人都觉得心情不好起来。

对潘瑜,潘辰和潘秀送的东西,潘筱也只是瞥了一眼就让一旁伺候的两个奶娘给收了起来,潘瑜脸上有些尴尬,却依旧能保持微笑,对潘筱逢迎道:“长姐马上就要嫁给太子了,将来便是皇妃娘娘,妹妹们还要姐姐多扶持才行。”

不愧是安姨娘的闺女,就是会说话。

潘筱不动声色的扯了扯嘴角,用比林黛玉还林黛玉的声音,捏着三分气冷哼了一声:“没什么可羡慕的,一介莽夫罢了。”

第7章

潘筱的话让潘瑜也不知道该如何往下接了,只好转换了个话题,说起了她们所送东珠头面的事情,潘瑜将自己如何如何托人买到了这个旷世其宝,潘筱意兴阑珊的听着,手里总拿着一本诗经翻看,并不怎么感兴趣的样子,饶是潘瑜,都有些脸上挂不住,接不下去话了。

潘秀还偶尔出声问两句话找找存在感,潘辰就一点都插不上话了,而她自己本身也不太想插嘴,因为潘筱根本就没把她们放在眼里,没有天生的高冷,只不过暖的不是你罢了,所以,潘辰一点都不想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博得潘筱一笑。

送礼送的不是很开心,潘瑜和潘秀一出了潘筱的院子就各分东西,再没有一起进院子时的期待和高兴,潘辰回到梨香院,柳氏就将她拉入了室内问情况,在说到潘筱不太高兴的时候,柳氏一撇嘴:“嫁给太子都不高兴,她还想嫁皇上啊?”

潘辰觉得柳氏话糙理不糙,可不就是嫌弃位分太低嘛,要是皇上许诺的是太子妃之位,潘筱也许就会高兴一点了。人嘛,都是现实的,只不过有些人的现实被道德和高尚包装,让人看不出来罢了。

潘筱出嫁和潘辰的关系不大,只知道她出嫁那天,孙氏哭的死去活来,太子府来迎接的阵仗也没有很大,一来大祁崇尚节俭,不好奢华,二来潘筱是侧妃,侧妃的礼仪阵仗再大也大不过正妃去。不过太子府的阵仗小些也就算了,潘家阵仗大些也能互补一下,可最让潘家觉得难堪和不能接受的是,太子一天之内同时纳了三个侧妃,潘筱只是其中之一,与她一同入门的,还有她的好朋友加闺蜜,前宁国公主,今宁王郡主宁月如,另外还有一个是镇国公府嫡长女沈芸,二十三岁的高龄,与潘筱和宁月如一起入了太子府做侧妃。

孙氏知道这件事之后,关起门来骂皇帝,要不是潘坛按着,她说不定都能提刀去宫里替潘筱找皇帝说理去,要恶心人也不是这么恶心的吧,本来孙氏让潘筱做侧妃已经是很委屈了,偏偏还不是唯一的侧妃,这让孩奴孙氏如何接受的了哇。

潘辰在梨香院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距离潘筱嫁入太子府已经有两三日了,潘辰的第一反应就是:“那晚上他们四个一起过的?”

柳氏:…

毋庸置疑的被柳氏给按在大腿上打了好几个屁股,潘辰眼泪汪汪的哭鼻子,哭的柳氏心烦才没继续下毒手。

潘辰被打了一顿,却也换来了这件事的答案,柳氏这个人虽然有点胆小怕事,但对孩子的教育却并不刻板,没那么多规矩,潘辰只要对症下药,纠缠一会儿,柳氏也就拿她没辙了,把自己知道的全都告诉了潘辰。

据悉成婚当晚,太子一直在宫里待着,连拜堂都没回来,三个侧妃纳进门,他连面都没露过,就把三个小老婆给塞进了后院里,一直到三天回门日,他也没出现过,不过,本来都是侧妃,回门什么的那是正妃的待遇。

太子在宫里待了足足半个月之后,才回到太子府,想起来后院还有三个美娇娘等着他。

潘筱是一个月以后回到的潘家,潘家上下举家欢迎,各房姨娘皆列队迎接,给足了孙氏面子。潘辰站在潘秀前面,看着一身华服的潘筱从华丽的马车中走下,长裙曳地,光华贵气,精致的妇人妆容比她做姑娘的时候更成熟风韵了,就是脸色似乎比做姑娘的时候还要阴沉了些。

潘辰判定,潘筱一定过的不痛快,这脸色阴沉的似乎都能滴出水来,孙氏心疼极了,娇惯的语气让不苟言笑的潘筱一下子就哭了出来,潘筱这一哭,孙氏就乱了,安姨娘和宋姨娘是先锋队员,赶忙上去一个擦眼泪,一个送温暖。

“哎哟,这是怎么了,好端端的哭什么呢。”安姨娘最厉害的就是能做到把别人的女儿当自己的女儿,潘筱哭了,她表面上看起来比孙氏还心疼。

潘筱不说话,只是低着头哭泣,梅姨娘和王姨娘对视一眼,好奇又不敢上前,余氏和柳氏更加没位置,潘瑜也早就上前安慰去了,潘秀则机灵的给潘筱递手帕,潘辰双手拢袖,啥也不干,偶尔瞥见了柳氏的暗示目光,她也只当没看见,继续作壁上观。

柳氏对这个孩子是彻底无语了,她以为自己是块木头,可没想到生出来的女儿简直是木头中的石头,木头一踢也就滚了,可石头不仅不滚,说不定还会把你踢的脚给咯着…

潘筱哭的不寻常,孙氏也看出来了,当然不愿意让潘筱把秘密在府里这些姨娘面前说出来,便拉着她往内间走去,勉强带了个已经嫁过一回女儿的宋姨娘进去安慰,其他人就继续留在厅里,连安姨娘都没有机会旁听,郁闷的坐在一边。

孙氏有心替潘筱隐瞒情况,可是她混乱之下选错了人去旁听,她只想到宋姨娘嫁过女儿,这方面有经验,却忽略了宋姨娘是个传播型选手,基本上让宋姨娘知道了,那就等于整个后院都知道了。

托宋姨娘院子里扫地大娘的二侄女的老公的姐姐的福,梨香院里也知道了这个消息,柳氏原本是想瞒着潘辰的,可奈何这件事情的传播能力太快,柳氏想瞒都瞒不住,潘辰知道之后,也明白了柳氏为什么想瞒她,因为这个话题,怎么说呢,有点…十八禁?

为什么呢?呃,主要是因为,潘筱回来反映的问题是两性话题,就是房中事,潘辰是个没出阁的小姑娘,这种事情柳氏当然不希望她知道了。

但结果显而易见,潘辰不仅知道了,还知道的挺详细。

潘筱回来跟孙氏哭诉,说那个太子在房里粗鲁、下流、一点都不知道怜香惜玉,完全没有花前月下,怜惜佳人的意思…等等和谐话题。

“哎哟,四娘子也真是可怜,那么娇滴滴的个人儿,怎么受得了啊。”

姨娘们都在安姨娘的院子里搞聚会,柳氏带着潘辰也去了,坐在一边旁听宋姨娘说话,这已经说不清楚是宋姨娘传播的第几个回合了,反正潘筱走了之后,关于她的传说就一直在府里流传着,这全都拜宋姨娘这个大喇叭所赐。

梅姨娘轻轻哼了一声,没说什么,倒是心直口快的王姨娘接了话头:“梅姐姐你哼什么呀?我觉得四娘子在这方面就得看开些,哪个爷们儿在房里会温柔呀,说句…那个的话,巴不得他越来劲儿越好呢,我说呀,就是大夫人太娇惯四娘子了,让她都忘了做女人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