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有些惊讶:“楚国夫人怎么不可信了?她一直勇武善战,爱护民众,协助四方,有她在,地方的卫道都安心,她做事一直都很可靠的啊。”

崔征道:“此妇人,声名不好。”

皇帝吓了一跳:“怎么会?楚国夫人深厚爱戴,神仙般人物.....”

崔征道:“神仙般人物是夸大其词了,花钱买来的好声名不过是有所图,功成名就后,就露出本性了。”

楚国夫人施粥赈民不假,但那些粥粮是从富户世家手中要来的。

“要米粮还要钱,各种名义各种名目随心所欲,但凡不给钱就要被赶出楚国夫人治下。”崔征看着皇帝,“不止是拒绝的人被赶出去,一家不论老小病弱。”

皇帝神情震惊,不相信世间有这等恶事,又手足无措,似乎做这等恶事的人是自己。

恶事还没有说完。

“陛下把淮南道交给她管理,官府卫军一切由她做主,她就卖官。”崔征道,伸出手指,“多少不等,多给钱的给大官,少给钱的给小吏,甚至给钱更多的,原先投了叛军,还能继续为官。”

这话就严重了,皇帝摆手道:“不可能,不可能,武都督的妻子不会是这样的人!”

崔征淡然道:“陛下和我们都跟武都督打过交道,武都督这个人骄横,但还是有底线的,武都督不是这样的人,但不能保证武都督的妻子也是这样的人,陛下,我们对这位武少夫人丝毫不了解。”

皇帝道:“这是谣言吧,叛军们诋毁什么的,朕都知道的,如果武少夫人果真如此,怎么不见当地官员上报?”

“惹怒了她,穿着官袍要在大街上被马鞭鞭打,跪在她门外。”崔征冷笑:“她兵马在手,夫君又是陛下信重之人,在淮南道一手遮天,下杀世族,上打官员,不听她的都是死路一条,谁敢上告?至于四周.....”

他说到这里停下,似乎说完了。

皇帝处于震惊中顺口问:“四周怎么了?”

崔征道:“楚国夫人与韩旭交好。”

皇帝不解:“跟韩大人交好不是很好吗?韩大人是先皇都倚重的。”说道韩旭他高兴起来,“现在他坐镇山南,一人影响剑南山南江南三道,比一个武将还厉害呢。”

崔征看着皇帝与先帝相似但年轻很多的脸,道:“韩旭的事,是当年一桩旧公案,陛下没有见过韩大人。”

皇帝惭愧又遗憾的说声是啊。

“韩大人长的很美。”崔征接着道。

皇帝愣了下,说才华呢,转到相貌来......更何况韩旭不是女子,他也没有龙阳之好.....

“韩旭很受女子们喜欢,但凡见过他的都倾慕与他。”崔征道,“楚国夫人当时救韩旭与危难之中,韩旭这个人吧,民生官事政务的才华横溢,但有些方面又有些蠢,那楚国夫人救过他的命,他对楚国夫人必然要想报恩,所以,就算楚国夫人举止不妥,他也不叱骂。”

一向说话清明的相爷絮絮叨叨像个老太婆,皇帝听的稀里糊涂,似乎听懂了又似乎没听懂。

“总之,楚国夫人此人,断不相信。”崔征一言概之,手一挥,“张安王林说的这么头头是道,知道的这么清楚,一看就是别人教他们说的,真有功绩为什么不上报?分明是心虚,只在外吹名。”

皇帝哦了声,道:“那这么说,宣武道的事,其实还没怎么.....”

崔征道:“宣武道的事,肯定是项南在做,而且必然做的扎扎实实。”

皇帝松口气,道:“那就好那就好,不用急不用急,这种事就要慢慢来稳稳扎扎。”说罢离开舆图走向坐案,“相爷,劳累半日了,你快些歇息一下吧,也不用回去.....”说着喊来人,“将这边铺设好。”

太监们应声是,崔征制止了太监,道:“臣不用歇息,臣还不累,还有件事要商议一下。”

他还不知道皇帝的性子?遇到不想办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事就扔开装作没发生。

皇帝果然几分不安,喃喃:“相爷,太辛劳了。”

崔征道:“陛下,把楚国夫人召来麟州吧。”

皇帝啊了声:“这,淮南道刚安稳,怎能把她请来麟州?”

崔征道:“正是为了淮南道安稳,也为了武都督安稳,必须把楚国夫人召来麟州,陛下赐宅邸再加爵位,如果还想领兵,麟州这里的兵马可以给她。”

皇帝踱步:“这不行吧,这怎么能行,武都督怎么会安稳?她回来了,淮南道谁领兵?”

对!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皇帝理直气壮恢复沉稳,道:“相爷,现在谁能领淮南道兵马?谁能安稳淮南道?”

崔征道:“项云。”

......

......

太监在禁卫的拥簇下疾驰出了城门,来到军营,马蹄荡起一阵阵黄土,然后被拦在军营外。

就算是太监来口中说陛下召见,项都督治军严明,也要验证身份才能放进去。

太监没有因此生气,高高兴兴的冲进项云所在的营帐,蒋友已经接到消息,迎过来。

二人接近,蒋友施礼:“公公辛苦了。”

太监伸出手搀扶:“蒋先生客气了,快请项都督进宫,莫让陛下久候。”

二人靠近,太监感觉袖子里一沉,滑落一物。

蒋友先侧让:“都督已经从军中过来了,正在更衣,公公请进稍等。”

太监应声是跟着进去了,禁卫们在外等候,与营地的兵卫们互相打招呼,如今的禁卫大多数都是从兵营里挑出来的。

营帐内项云果然在换官袍,看到太监进来问了声好。

太监没有寒暄压低声道:“是好消息,崔相爷和陛下商议要都督接手淮南道。”

项云穿衣的手一顿,神情惊讶,蒋友亦是惊讶。

“这可真是....”他看向项云,“重任啊!”

项云稳稳手系上腰带,问:“怎么说起这个了?那楚国夫人,是要去跟武都督团聚吗?”

太监向外看了看,有些犹豫,陛下和相爷的私谈可不能随便说啊......

蒋友将一个钱袋递过来低声道:“几片金叶子,公公拿着玩。”

太监在手里捏了捏,感受长长方方的触感,神情有几分怅然,这金叶子打的不算太完美,想当初在京城皇宫里,他藏着的比这个好得多,只是如今都已经进了安康山的手里了吧,或者不知道让哪个人摸去了......

他能怎么办,他只能重新攒啊,有了钱,相爷和陛下说的话早晚也要告诉大家,随便吧。

“楚国夫人的名声....”他压低声音,示意项云蒋友近前,“....跟韩旭勾勾搭搭的事传开了,陛下怕武都督闹起来,就把楚国夫人先请回麟州安置.....”

竟然是这样吗?项云和蒋友神情依旧意外。

这种事是很匪夷所思吧,太监嘻嘻一笑站开了。

这种事倒不是匪夷所思,项云和蒋友对视一眼,关于楚国夫人和韩旭的事是他们让人散布的,目的是为了消磨韩旭在崔征和陛下眼里的分量。

崔征和陛下眼里还是只看到他最好,他明明在眼前,难道还不如一个远处的文臣?

没想到韩旭暂且没如何,楚国夫人要被拿下了,这个结果真是......意外之喜!比取代韩旭都好。

如果能拿到淮南道,等同于拿到剑南道了!

蒋友挺直脊背肃重神情:“都督,您将如何给陛下进言?”

项云明白他问的意思,将穿戴好的官袍最后整了整,道:“我将告诉陛下,如果宣武道能收整,拿下京城不用两年,今年,最迟明年就可以动手了。”

皇帝最想要什么最期盼的什么最难耐的什么,站在皇帝跟前,才能一目了然,才能忠君之事,才能成为不可或缺之人。

他项云必然要成为皇帝不可或缺之人,名震大夏。

第一百三十二章 如愿又非所愿

项云来到鲁王府时并没有直接见到皇帝。

崔征在值殿见他,除此之外还有几个重臣在座。

“陛下召集商议关于京城的事。”崔征对项云解释,“但陛下从昨日就没有好好歇息,今晚还不知道熬到什么时候,我让皇后劝陛下歇息一个时辰。”

他看了看一旁的滴漏。

“再有一刻就到时间了。”

项云应声是:“陛下和相爷都辛苦了。”

一个官员招手:“项都督,来,坐坐,你也辛苦了。”

项云含笑应声是坐过去,旁边的官员给他递上一杯茶:“项都督,没想到这么多年咱们在麟州见了。”

项云看着这个头发花白的老官员,从中寻找出熟悉的痕迹,道:“是啊,当年见老大人的时候,我还没入职呢。”

老官员便指着项云对其他人道:“当年项爷带着这个小子来见我,他一脸稚气呢。”

大家都笑起来看项云,项云被大家看,恍若还有些当年的拘束。

“一转眼,坐在一起的还是我们这些人。”一个官员感叹,伸手拍了拍项云的胳膊,“还是我们这些人可靠,才是自己人。”

项云虽然是武将,但项氏诗礼之家,跟现在坐在这里的文臣从根上论是一体的。

大家询问着如今的战事,项云一一作答,回答的简单明了清晰,殿内气氛愉悦。

崔征闭目养神不参与也不制止他们说话,等估摸时间差不多了睁开眼,道:“我们过去吧。”

他的话音落,门外就蹭的有太监跳进来。

“相爷,陛下已经醒了,你们可以过去了。”

看着这个装作刚进来的太监,崔征有些无语:“陛下是不是早就醒了?”

早就醒了,或者根本就没有休息,但又不敢不听崔征的话......这个太监早就在这里等着,一等时间到就传召大臣们。

太监低着头含糊讪讪不说是也不说不是。

其他大臣一副了然的神情,这个皇帝啊,在大家面前就像个刚进学堂的学生......嗯,鲁王本就是个连学堂都没进就当皇帝的学生。

“相爷,陛下既然醒了,我们就快过去吧。”

“不要让陛下久等啦。”

其他的大臣们打圆场,怎么也是皇帝,被叛军吓的战战兢兢,还要在臣子面前战战兢兢,怪可怜的......

崔征便也不问了向外走去,太监忙退到一边,其他的大臣们也跟着走出来,他们官袍轻摆,身姿端庄,在鲁王府内走动,恍若一座巍峨的山。

这山撑着皇帝,撑起麟州,撑起大夏啊。

项云走在山的最后边,他的神情没有得意也没有谦逊,一如往日平静沉稳。

他终于走到山中间,而不是以前那样望着那座山的背影,安静的站在一旁。

他会走到这座山最前边的。

......

......

蒋友是个门客,没有进天子宫殿的资格,也望不到这些高山。

但这并不妨碍他高高在上的俯瞰观察这些高山。

“这些人根本就等不及。”蒋友站在舆图前,“武都督说两年,还要在这里熬两年。”

一旁的副将端详着舆图:“其实武都督的安排也不错,对战已经这么久了,叛军没有先前的锐气,我们卫军没有先前的慌乱,但叛军也扎稳了脚跟,要想一阵狂风吹倒大树是不可能的。”

蒋友点点头:“我懂他的意思,京城的叛军或许能一击而溃,但京城的叛军击溃,四下逃窜,残兵穷寇必然冲击四周卫道,如果四周卫道根基不稳,局面会更加混乱,所以现在四周稳扎稳打,到时候就能铜墙铁壁挡住洪水猛兽。”

说到这里他笑了笑。

“但是,他,和你。”

他指了指副将。

“你们不懂,四周卫道如何,大夏的叛军能不能全部被剿灭,对于皇帝和大人们来说,并不重要。”

“对他们来说,夺回京城,重回皇宫大殿,就可以说是平叛胜利了。”

副将抓了抓头,好像是有点不懂,但他懂蒋友的意思是说项云的提议会被皇帝和大臣们接受。

“那都督的建议可行吗?”他更关心另一件事。

就算只围攻京城的叛军,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不然武鸦儿盘踞相州这么也没有拿下。

“一个人当然做不到。”蒋友笑道,“现在武都督不是一个人了,有我们都督相助了嘛。”

他伸手点了点舆图。

“淮南道归了都督,宣武道有南公子,背可靠东南齐都督......至于山南,剑南道....”

蒋友的手收回袖子轻轻一甩,就算没有剑南道,也无关紧要了。

“蒋先生,都督回来了。”有亲兵跑进来喊。

蒋友理了理衣衫稳步走出去迎接,项云已经到了门口下马。

“你去调配些兵马。”项云将马鞭递给亲兵,对迎来的副将道,“先安排一支先锋军吧。”

副将应声是转身风风火火而去。

蒋友待项云到了身边再跟着他迈步向内走,道:“兵马不用带很多,我有个冒险的建议,虽然那些名号是振武军,但实则都是淮南道本地征召的兵马,因为楚国夫人在所以叫振武军,楚国夫人如果走了,他们也能改叫其他的军.....”

项云走到了营帐前,停下脚看蒋友:“不用带兵马,那边本是自己人。”

蒋友愣了下,项都督如此胸有成竹.....虽然他相信项云收复楚国夫人兵马的能力,但目前还是要快速稳妥,带着兵马融合其中更便利。

没等他劝说,项云道:“陛下让我去的不是淮南道,是宣武道。”

宣武道?!蒋友愕然,震惊。

怎么变成了宣武道了?

......

......

“让项南来麟州,让项云去宣武道?”

“这是为什么?不是说好了吗?怎么又变了?”

崔征的值房内,听到这个结果的官员们亦是震惊。

有人猜测:“是不是项都督说了什么不对?”让陛下改变了主意。

崔征坐回椅子上,神情沉沉:“项都督说的没有差错,是陛下自己突然改变了主意。”

他也是当殿跟项云以及其他大臣一起听到的。

皇帝事先没有跟他说,这还是头一次。

当然皇帝事后给他解释了。

“项都督说的是很好,但朕在上面听着听着,他说此事必须与武都督配合合作才能成。”皇帝急急道,“那这个时候不能让武都督后宅出事啊!朕突然把楚国夫人召回来,楚国夫人要是不高兴,跟武都督闹起来,可就糟了,武都督要是不高兴,朕也就糟了。”

崔征看着皇帝躲闪的眼神,问:“陛下让人打听楚国夫人的事了吗?”

这个皇帝是能力不怎么样,但也不是傻子,而且还很多疑,他信他们,又不信他们,只不过不信他们也没有办法。

听了崔征说楚国夫人名声的事,皇帝肯定会让人去打听的,在外边打听的可没有他说的这么含蓄了。

皇帝道:“朕不是不信相爷.....”

崔征不用皇帝解释,道:“既然陛下打听了,就应该知道,把楚国夫人召回来才是让武都督高兴的事,纵容她在外边无人管,武都督才不放心。”

皇帝急道:“相爷,那楚国夫人回来,朕是管还是不管啊?”

楚国夫人性子恶劣,楚国夫人喜欢美男子,楚国夫人喜欢掌权。

到时候皇帝是要纵容她还是管她?不管她,她在天子眼皮下追逐收拢美男子,武都督知道了第一个会怪谁?

“怪朕啊!”皇帝指着自己的鼻子。

要想遏制楚国夫人召美男,那就要限制她的权利,把她关在家宅里,楚国夫人肯吗?楚国夫人要是不肯,闹起来怎么办?她可是动辄杀世族打官员的人呐。

最关键是她可不是普通的内宅夫人,说关起来就关起来了,她可是亲自养了一批兵马的。

至少目前,她的声名还是一呼百应的,她做事又随心所欲,到时候把兵马闹乱了,怎么办?

“相爷。”皇帝拉着崔征的胳膊,“如今叛军未定,民心未安,真乱起来,朕担不起啊。”

崔征按住额头,闭上眼缓缓气。

“淮南道初定,浙西那边安德忠坚固依旧,宣武道还未收整,万一楚国夫人离开淮南道,君心民心不稳,安康上和安德忠父子联手的话,淮南道宣武道都将危险。”他对室内的官员解释,“所以先让项都督去宣武道,一来收整安稳宣武道,二来慢慢的以进攻京城为目标接手淮南道。”

官员们点点头释然:”这样也好。”“求稳嘛。”“项南公子虽然年轻,但来麟州也不一定压不住阵。”“看到只要有能力,年纪轻轻也能加官进爵,大家必然更加奋进。”

气氛变的轻松,便也有人摇头调侃:“真是没想到,楚国夫人的恶名,把陛下都吓到了。”

......

......

早起的晨会,中午的殿论,下午的朝议,在夕阳收起最后一丝光辉后,忙碌一天的皇帝终于能歇息一下......坐下来吃饭。

自从皇帝登基后,皇后专心打理后宫兢兢业业,无暇亲自伺候皇帝。

皇帝也一心励精图治,从不踏足后宫。

崔相爷不在,殿内便只有皇帝一人坐在案前,太监们摆好简单的一块饼,一碟菜,一碗汤就退在门口,直到听到殿内有怪声传来。

一个太监大着胆子探头看,见坐在案前的皇帝捧着碗,将头埋在碗里,肩头耸动,发出似哭似笑的声音。

陛下这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啊?太监们对视一眼,互相摇头,看不透。

皇帝低头看着碗里的清汤寡水,他能清晰的看到自己的脸,脸上满是笑意,大笑。

楚国夫人这般恶名,崔相爷真是傻,怎么能把她叫回来,这种人必须要放纵在外作恶啊。

别人自己作恶,就不用他做恶人了。

真好啊!多好啊!他真开心啊!

第一百三十三章 登高向下望

胡阿七一点也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