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吧。”

“你要请最好的大夫为我娘诊治,若是有一天她有什么不测,我发誓决不会放过你。”杞流着眼泪说。

“好,我答应你为你娘请好大夫病,但我可不答应保证她的生死,要是有一天她自己不想活了,你也算在我头上,那我不是很怨吗?”大夫人讥笑的说,脸上写着她死活与我何干。

杞子回头怒意冲冲的看着大夫人吼道:“滚,都给我滚。”

“哼。”大夫人气气的哼了一声离开,梁筱青一个劲的说:“娘,别生气了,以后离这屋远点,别占上晦气。”

第八节 别离的伤感

第八节 别离的伤感

此时的杞子来不急思考自己的问题,一心想把杨氏的情绪稳定下来,看着杨氏眼角的泪痕,杞子心痛得像针扎了一样。

“娘,您别担心了,现在好好的把自己身子养好,您是我的支柱,可千万别出事儿啊,你也不想我为你担心的对不对?”

杨氏咳嗽的速度渐渐的慢了下来,唐妈正好把大夫请来了。一阵望、闻、问、切之后,开了些止咳药,安神茶之类的药品就走了。

唐妈拿药去煎好,杞子一勺一勺的喂着杨氏喝下,杨氏慢慢的睡着了,杞子才松了一口气。

“二小姐。”唐妈流着眼泪叫道。

“唐妈,你别哭,明天我走了之后,娘就麻烦你多操心了。”

“小姐,放心,我会的。”她哭着说。

“唐妈。”杞子亲切的叫喊着,扑到她怀里轻轻的抽泣起来。

“可怜的二小姐,放心走吧,二夫人我会小心照看的。”

这一夜,杞子是睁着眼睛过来的,她躺在床上看着帐顶,想着这些天来所发生的事情。忽然想到她之前和柳仲文的一翻对话,现在那些话都应验了。她不辞而别,突然失踪,而柳仲文说会等她,想到这里,杞子还是在百忧之中寻到一丝安慰,进宫之后也许能找到机会逃出来,到时候带着娘离开这个让人生厌的地方,而且还能和柳仲文重会。尽管他们此生也许会错过,但至少现在还有彼此的承诺。

当鸡第五声鸣叫时,杞子惊得一身冷汗。鸡叫了,天亮了,那恐惧的一刻终于又近了一步。她不寒而栗,掀开被子起身到窗前,迎接着属于她的最后一缕朝阳。

府中的下人早已开始忙碌起来,当天大明之后,管家梁春送来了皇帝赏赐的宫服,还有些金银手饰,看着那些手饰,杞子心想:“要是我拿去当铺当掉的话,以后好些年内的生活都不用担忧了。”

上午她一直待在杨氏的房里,和母亲说着话,杨氏了解自己的女儿,生怕她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来。杞子倒了一杯水递到母亲手里说:“娘,喝杯水吧。”

“杞子,娘对不起你。”

“娘,你怎么又在说这个了。”杞子有些生气的说。

“孩子啊,你这一进宫,仲文怎么办啊?”杨氏的话问到了她,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杨氏又说:“你们俩已算青梅竹马,仲文也是个好孩子,娘不忍心这么就把你们给拆开了,要不你不要管我了,去找仲文,然后远走高飞吧。”

杞子愣了一下,没有想到杨氏会说出这翻话来,说:“娘,也许这一切都是命,可是我相信自己能改变命运。”

“杞子,你要做什么?”听到杞子的话,杨氏紧张的问,总的来说她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杞子决不是一个坐着等待命运安排的人。

杞子笑笑,温柔的说:“娘,我向你保证,有一天我一定带着你离开这里。”

杨氏摸索着拉着她的手急急的说:“杞子,你可不要做傻事啊,娘就你这么一个女儿,你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让娘怎么活啊。”

“娘,我会好好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到任何伤害,一切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吧。”杞子看着窗外几棵翠绿的万年青,坚定的说。

申时一刻,管家进来说:“二小姐,时辰差不多了,该沐浴更衣了。”

听到管家催促,杨氏握紧了杞子的手。

“我知道了,你安排人准备一下吧。”杞子看着管家幽幽的说。

“是。”管家离去,杨氏突然哭着说道:“杞子,我的女儿要出嫁了,可怜嫁妆都没有给你准备。”

“娘,你答应我一件事情好不好?”杞子掩饰住自己正颤抖的声音说。

杨氏点点头。

“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我一定会想办法回来看你的,在我回来看你之前,你一定要好好的,不要让我遗憾终生。”终于忍不住泪水决堤了。

“娘答应你,娘答应你,不过你也要答应娘,不要做傻事啊。”杨氏摸着她的脸温和的说。

“嗯,娘,我走了,我会让唐妈好好照顾你的。”

说到唐妈,正好进来说:“二小姐,宫里已经来人了,老爷吩咐我说让你快点准备。”

“我知道了,唐妈,好好照顾我娘。”

“放心吧,我会的。”唐妈失声的说道。

“娘,我走了。”杞子起身哭着说。

杨氏不说话,哭着点点头。杞子含泪离开了,不曾想这是她与杨氏的最后一次谈话。

自己的房里,她沐浴之后,任由宫里来的宫女侍候着更衣、着妆。大夫人之前来看过一眼,还是满脸的不屑,她在想,一个将死之人能穿上这身好衣服,就算死了也算是有福气了。折腾将近二个时辰,终于一切就绪了。

第九节 似曾相识

第九节 似曾相识

正堂之上,梁思忠正坐在上坐上喝着茶,客椅上宫里的大总管德福也端着茶杯。梁思忠一脸有话要说的表情,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德福明白他的表情问道:“候爷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吩咐奴才啊?”

“不敢,只是老夫明白,怎么御前侍卫将军蓝子辉会在这儿出现,他不是皇上的贴身侍卫吗?”

“候爷有所不知,这可是皇恩浩荡啊,你见过那个王候将相府女子进宫由皇上亲自安排的?”德福笑着说。

“什么?这是皇上亲自安排的?”他有点不敢相信,站起来问道。

“是啊,所以足见蝶妃娘娘在皇上心目中的分量啊,候爷您就等着当国舅爷吧。”德福看着梁思忠说完,不想他居然狠狠的落坐在椅子上。

“候爷,您没事吧。”德福上前问道,当然不知道梁思忠是被吓的。

“没没事儿。”梁思忠口中说没事儿,肚子里的心早就提起来了,他想:让杞子进宫,看来是失策啊,以杞子的脾气,莫说让他当国舅爷,恐怕就像她说的满门抄斩都有可能,为了让筱青不身处险地,恐怕自己就要性命堪忧啊,这可要怎么办啊?想到这里不禁手心中直冒冷汗。

此时大夫人和梁筱青此时从门口走了进来,轻轻的施一礼说:“德公公。”

德福起身也礼道:“梁夫人。”又看到梁筱青说:“这位是?”

“这是小女筱青。”大夫人笑着说道。

“哦。”德福笑着拉长音调说:“奴才德福见过蝶妃娘娘,娘娘怎么还不去更衣呢。”

梁筱青有些害怕的躲到大夫人的身后,大夫人见状说:“公公弄错了,小女并非入宫之人。”

“什么?”德福吃惊的望着梁思忠,见他笑着点头,更是惊道:“梁候爷,府中就一位千金,她若不进宫,难道候爷想欺君不成。”

“德公公误会了,老夫府中有两女一子,你现在看到的是我的大女儿青儿,进宫的正是次女杞子。”梁思忠解释道。

“不对啊,皇上明明对老奴说,府中只有一位小姐啊?这到底怎么回事?”

“公公,府中却实是二女一子,兴是皇上弄错了吧。”

德福挤出一抹笑容看着大夫人说:“哦,也许吧,那请问青儿小姐是否婚配?”

“小女不曾婚配。”大夫人如实回答,没料到这是德福的陷阱。

“哦,既然大女儿不曾婚配,怎么要二女儿进宫呢?”德福严肃的看着梁思忠。

“这。”梁思忠说不出话来了。

德福继续说道:“按照本朝规矩,那有姐未出阁妹先嫁的道理。”

大夫人吸了口凉气说:“公公有所不知,小女自幼身子不好,所以至今未出阁,如今蒙皇上不嫌,赐福候府,我们怎么能让小女以病患之身入宫呢,那不是给皇家找晦气吗?二小姐杞子天资聪颖、又知书达礼,是侍候皇上的好人选,所以我们才决定让二小姐进宫。”

听完她的话,德福正想开口说什么,却被人抢先了。

“我还以为大夫人冷嘲热讽的本事不错,想不到夸人的本事也一流啊,今天算是领教了。”杞子从旁门走了出来,身后跟着几个宫里的宫人。

众人齐望去,身着宫服的杞子,一脸冷漠的看着在地的每个人,但那张冷漠的脸美得让在场的人都惊讶,就像天山上盛开的雪莲花。

梁思忠缓缓的走近她,目不转睛,没错,他看到了年轻时的杨氏,依稀记得她嫁入府中的那天,身着一件红色的嫁衣,杞子的出现让他开启了对杨氏的回忆之门。大夫人看着杞子,手中的锦绢被来回的揉捏着,一双眼睛狠狠的盯着杞子,恨不然她现在就死掉的表情让一旁的梁筱青觉得母亲好可怕。她也没有想到打扮后的杞子是这么个美人,不过细想,她只不过是进宫去送死,再有姿色又能怎么样,传闻皇帝好色,宫中这妃那妃的人多了去了,沈丽然不就一大美女吗?当皇后呢还不照样命短,不到三个月就死了。

德福看着杞子,越看越眼熟,总觉得在那里见过,忽然想起来前几天皇帝出巡,他和蓝子辉奉命去办差的途中撞到的那个姑娘,他惊喜的叫道:“原来是你。”

杞子早就忘记了那天的事情,眼前的人她没有一点印象,一双秀目盯着他,德福注意到自己失态说:“娘娘恕罪,奴才失礼了。”

“你是。”杞子问道。

“这位是宫中大总管德福德公公。”梁思忠介绍道,杞子勉强笑着向他点点头。

“奴才德福,是皇上派来接娘娘的。”这个声音怎么有些耳熟啊,却怎么也想不起在哪儿听过。

杞子正想说什么,外面跑进来一个小太监说:“公公,时辰到了,蓝将军有请娘娘移驾。”

“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

“娘娘,一切都安排好了,请娘娘移驾。”德福满脸笑意的说,可杞子却笑不出来,她艰难的起步,身后的梁思忠等人突然跪下叫道:“臣等恭送蝶妃娘娘。”

杞子愣了一下,转身冷冷的说道:“大夫人,请不要忘了答应我的事情。”

虽不是很情愿,但表面形势还是要做的,听她温柔的说:“娘娘,请放心,臣妇一定会信守诺言的。”

“娘娘,走吧。”德福催道,杞子看着西院的方向,一滴泪流了出来,她收拾了情绪朝门口走去。

第十节 一路思忆

第十节 一路思忆

门口的两条通道早已清街了,除了迎接的队伍之外,空无一人。蓝子辉下马等着德福的到来,不想迎上来的是一脸熟悉的脸,杞子看到他的一瞬间停下了脚步,认定自己是不是看错了,是他,那天撞到她的人,再转头看着德福,她想起在哪儿见过了。蓝子辉有些怀疑的看着德福,但在德福点头的瞬间证实了他没有看错。

“娘娘,请上马车。”德福叫道。

杞子的目光从蓝子辉处收了回来,走上了马车。德福放下车帘坐在了前面,“蓝将军可以走了。”

蓝子辉没有说话上了马,手一举,大声命令道:“出发。”一行人浩荡的向皇宫出发了。

杞子在马车移动的瞬间,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心里默默的祈祷:娘,你一定要等我回来;仲文哥,记住我们的约定,我不会也不想失约。

回想着去年这个时节,杞子、柳仲文、柳夫子还有袁苡秋带着一群学童去城郊春游。还记得那天的城郊杨柳依依,春风宜人,处处鸟语花香,景色怡人。柳夫子野外授教,杞子和袁苡秋采着野花,柳仲文坐着闲钓,傍晚才回到城里,那份记忆直到现在还回味无穷。

可现在那种日子再也不会有了,想到这里,杞子突然后悔起来,自己做这样的决定是对的吗?为什么当时要去找那两个人,没有带着杨氏离开荣候府,若是离开,此时自己也不会坐在这马车之内独自伤心流泪了。

一路的颠簸之后,终于在酉时马车停了下来。传来德福的声音:“娘娘,请下车。”

杞子拭了拭眼泪掀开车帘下车,看到一道红通通的大门,德福说道:“娘娘,这是景华门,嫔妃主子都是从这里走进宫。”

杞子没有说话,只是点了一下头就由德福领着走了进去。她静静的跟在德福身后,直直的看着路,目不斜视,头不偏移,俨然就是一位受过管教的大家闰秀。宫中的回廊和门实在太多了,杞子走得都有些没有耐心了。当她路过一个行宫时,余光看到不少身着白衣的秀美女子扶着廊椅正注视着她,她放慢的脚步看着那些女子说:“德公公,她们是谁?”

“回娘娘的话,那些都是上个月才进宫的秀女。”德福毫不保留的说着,却不知道心中本不悦的杞子更加厌恶皇帝了。

“为什么我不是秀女?”

“皇恩浩荡,娘娘深得皇上眷顾,自然不必和秀女混为一谈。”德福说完,杞子不再说话了,因为她已经气得无话可说了,却听到有些秀女开口说:“好羡慕啊,进宫就是皇妃娘娘了。”

“是啊,我要是有那么好命就好了。”

“都进宫这么久了,我连皇上什么样都没有见过。”其中一个声稍大点说。

“她不也是刚进宫吗?难道她见过皇上?”

“这太不公平了。”

“嘘,你小声点儿。”

声声入耳,杞子觉得很可笑,这些女人注定一生只等这一个男人,难道全天下的男人都死光了吗?为什么要这么执着、那么向往。三宫六院同分一个皇帝,是要把他切成碎片吗?从她和皇帝接触来看,认为他决不是一个好夫君,不仅好色而且生性古怪,这些女人一定是疯了。杞子想得入神,没注意到前面的德福已经停下了脚步,他刚转身,杞子就撞了上去。

“娘娘。”德福叫道。

“啊,对不起。”杞子说道。

“您没事儿吧。”德福关心的问。

杞子摇摇头说:“我没事儿。”

“那就好,娘娘到了。”

“嗯。”杞子愣了一下抬起头一眼就看到宫门,上方用隶书刻着芷兰苑三个大字。

“娘娘,从现在起这座芷兰苑就是娘娘起居的地方了,里面奴才早已命人收拾妥当,您可安心入住。”德福笑着说道:“请。”

第十一节 翠依

第十一节 翠依

这是一座很别致的园子,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十分干净,且院内的布局十分精细,假山绿树层次分明,连院角的石桌都小巧美观。客堂门大开着,里面四个太监、四个宫女分两列站开,杞子走进屋里,众人马下跪下叫道:“参见蝶妃娘娘。”

杞子虽不喜欢这样的见面仪式,但她明白这就是宫里的规矩,更何况在荣国府也见得多了,那个丫头家仆见了梁思忠和大夫人不行礼的,何况这里是皇宫内院。她淡淡的说:“都起来吧。”

“谢娘娘。”众人起身答道。

“你们都听着,从今日起,蝶妃娘娘就是这芷兰苑的主子,你们要好生侍候着,不得有任何闪失。”德福拉下脸来训道。

“是。”

见众人应声,德福转向杞子面带微笑说:“娘娘,奴才要去向皇上复命,所以先告辞了。”

“公公请自便吧。”

“那奴才告退。”德福恭敬的退下了,杞子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他的脸变得那么快。

太监宫女都低着头,不敢言语。杞子也无不发话,边走边看着屋子,屋子布置得十分喜气,有一点办喜事的派头,可在杞子看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可笑。

许久她才发话说:“你们就这样站着,都不累吗?”

可没人敢应她,眼看天逐渐的黑了,桌子上的烛台还静静的立在那里,是该发挥它作用的时候了,杞子去到桌前,想拿起烛台脚下的火折子点燃蜡烛。她刚拿起来,就有一个离她最近的宫女走过来怯怯的说:“娘娘,让奴婢来吧。”

她接过火折子点燃了蜡烛,杞子轻轻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宫女摇灭了火源低着头说:“回娘娘,奴婢贱名翠依。”

“抬起头来,你低着头,我怎么能看得清楚你。”杞子静静的说。

“是,娘娘。”翠依慢慢的抬起头,她是一个乖巧的女孩,模样一点儿也不比今天看到的秀女差。

“以后你们都不要在我面前低着头,你们又不欠我的,没有必要低声下气的做人。”杞子大声说道。

也许没有听到过会这样讲话的主子,都不解的抬起头看着杞子,杞子微微一笑说:“都下去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娘娘,是该传膳的时辰了。”翠依轻轻的说道。

“不用了,我没胃口,不想吃。”

“这。”翠依有些担心的看着她。

“都下去吧。”

“是,娘娘。”众人退下了,却并没有离去,只是站到了门外面,杞子也无力的再让他们做什么了,想着随你们便吧。

第十二节 拒之门外

第十二节 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