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公园就到了。三分钟。很安全。”

辛斯基朝布吕德点点头,然后回头对SRS小组说,“呆在车上。尽可能靠近建筑物。布吕德特工将很快与你们联系。”

话刚一说完,辛斯基、布吕德和兰登就下车来到了街上,向公园对面走去。

三个人沿着树冠相连的小道匆匆而行,苏丹艾哈迈德公园内的阔叶树林给他们抵挡越来越糟糕的天气提供了一些遮蔽。小道两边随处能见到指示牌,将游客引向这座公园内的各个不同景点——来自埃及卢克索的一个方尖碑、来自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蛇形石柱,以及起点柱——它曾是拜占庭帝国的“零起点”,所有距离都从它这里开始测量。

他们终于在公园中央走出了树林,这里有一个圆形倒影池。兰登走进空地,抬头向东面望去。

圣索菲亚大教堂。

与其说是一座建筑,还不如说是一座小山。

圣索菲亚大教堂在雨中熠熠生辉,巨大的身影本身就像一座城市。中央圆屋顶宽阔得无以复加,上面有银灰色的隔栅,看似坐落在四周其他圆屋顶建筑堆砌而成的聚集物上。四座高耸的宣礼塔在大教堂的四角拔地而起,每一座都有一个阳台和银灰色的尖顶,而且与中央圆屋顶相距较远,人们几乎很难确定它们会是整个建筑的一部分。

辛斯基和布吕德一直步履匆匆,此刻突然一起停下脚步,抬头向上望去…向上…在心中默默估量着眼前这座建筑的高度与宽度。“我的上帝啊。”布吕德轻轻呻吟了一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要搜查…它?”

88

我被扣留了。教务长在C-130运输机内来回踱步,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原本同意去伊斯坦布尔,是要帮助辛斯基赶在这场危机完全失控之前化险为夷。

当然,他还有一点私心。由于无意间卷入到了这场危机当中,他很可能逃脱不了干系。选择与辛斯基合作或许有助于减轻他将受到的惩罚。可辛斯基现在将我拘禁了起来。

飞机在阿塔图尔克机场的政府机库刚一停稳,辛斯基和她的小组就下了飞机。世界卫生组织的负责人命令教务长和他的几位“财团”员工留在飞机上。

教务长想走到机舱外呼吸一点新鲜空气,却被那几位冷若冰霜的飞行员挡住了去路。他们提醒他,辛斯基博士要求每个人都呆在飞机上。情况不妙,教务长心想。他坐了下来,第一次真正感到自己前途未卜。

教务长多年来早就习惯了做木偶的操纵者、拉紧那根细绳的人,可突然间他所有的力量全部被剥夺了。

佐布里斯特,西恩娜,辛斯基。

他们都鄙视他…甚至在利用他。

如今他被困在世界卫生组织这架运输机怪异的隔间里,连个窗户都没有。他开始琢磨自己的运气是否已经用完…眼下的局面是不是对他一辈子欺骗行径的因果报应。

我靠骗人为生。

我向人们提供各种虚假信息。

尽管教务长不是世界上唯一兜售谎言的人,他却是这一行中的龙头老大。那些小打小闹的人与他不可同日而语,而他甚至都不屑于与他们为伍。

如今网上到处可以找到“托辞”公司和“托辞”网络公司这样的机构,它们在世界各地赚钱的手段都是向那些花心的人提供欺骗配偶的方法,并且确保他们不被人揭穿。这些机构许诺让时间“短暂停止”,让它们的客户从丈夫、妻子或孩子身边溜走。它们是制造假象的大师——编造商务会议和医生约诊,甚至虚假的婚礼。所有这些都包括伪造的邀请函、宣传手册、飞机票、宾馆预订确认单,甚至还有特别联系电话号码,电话另一头是“托辞”公司总机,那里有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假扮这场骗局所需要的宾馆接待员或其他联系人。

但是,教务长从来没有把时间浪费在这种小儿科把戏上。他只安排大型骗局,与那些为了得到最佳服务而愿意支付数百万美元的人交易。

政府。

大公司。

偶尔也有超级富翁。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些客户可以充分利用“财团”的资源、人员、经验和创造力。尤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得到无迹可循的承诺——也就是说,无论为他们的骗局编造出什么样的假象,这些假象都永远不会被追查到他们身上。

不管是试图支撑股市、为战争辩护、赢得一场选举还是引诱一个恐怖分子露面,世界上的许多权力掮客都依赖大型做假信息方案来帮助他们左右公众认知。

向来如此。

六十年代,苏联人创建了一个完整的虚假间谍网,多年内故意泄露假情报,让英国人截获。一九四七年,美国空军精心编造了一场飞碟骗局,以转移公众对一架机密飞机在新墨西哥州罗斯维尔坠毁事件的关注。不久前,全世界都被误导,相信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教务长曾多次帮助权倾一时的人保护、保留并扩大他们的权力。尽管在接活时慎之又慎,他却一直担心自己总有一天会承接某个不该接的活。

这一天现在终于来临。

他相信,每一个重大失误都可以归咎于某个时刻——一次偶遇、一个错误决定、一个轻率的眼神。

他意识到,就目前这件事而言,那个时刻发生在几乎十多年前。他当时同意聘用一位医学院的年轻学生,因为她想挣点外快。这个女人聪明过人,语言技能出众,而且善于随机应变,因而立刻就在“财团”脱颖而出。

西恩娜·布鲁克斯天生就是干这一行的料。

西恩娜立刻明白了他干的是哪一行,而教务长也意识到这位年轻姑娘对于保守秘密并不陌生。西恩娜在他这里工作了近两年,挣到了一大笔钱,帮助她支付医学院的学费。然后,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她突然宣布自己不干了。她想拯救世界,她告诉他,她在他这里办不到。

教务长怎么也没有料到西恩娜·布鲁克斯在消失了近十年后再次露面,并且给他带来了一个礼物——一位极其富有的潜在客户。

贝特朗·佐布里斯特。

教务长想到这里有些恼怒。

这是西恩娜的错。

她一直是佐布里斯特的同党。

旁边就是C-130上的临时会议桌,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们正在那里打电话,相互争论,情绪激动。

“西恩娜·布鲁克斯?”其中一人冲着电话喊道。“你能肯定吗?”

这位官员听了片刻,皱起了眉头。“好吧,把详情告诉我。我不挂电话。”

他捂住听筒,转身对他的同事说,“好像西恩娜·布鲁克斯在我们动身后不久便离开了意大利。”

会议桌旁的每个人都惊呆了。

“怎么可能?”一位女雇员问。“我们在机场、桥梁和火车站都设了监控…”

“内切利机场,”他说,“在丽都岛上。”

“不可能,”女雇员摇摇头,“内切利岛很小,没有离岛航班。那里只有当地的一些直升机旅游项目,以及——”

“西恩娜·布鲁克斯设法弄到了停在尼切利岛上的一架私人飞机。他们正在调查此事。”他重新将听筒放到嘴边。“是的,我在听呢。你有什么消息?”他听着最新情况汇报,肩膀越垂越低,最后只得坐下来。“我明白了,谢谢你。”他挂上了电话。

他的同事们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

“西恩娜的飞行目的地是土耳其。”他说着揉了揉眼睛。

“那就给欧洲航空运输指令中心打电话呀!”有人大声说。“让他们命令那架飞机返航。”

“我做不到。”他说。“飞机十二分钟前降落在了赫扎尔芬私人机场,离这里只有十五英里。西恩娜·布鲁克斯消失了。”

89

雨点噼噼啪啪地打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古老的圆屋顶上。

在近一千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即便是现在,人们也很难想象有哪座教堂比它更大。此时再见到它,兰登想起查士丁尼皇帝(查士丁尼(483-565),拜占庭皇帝,曾主持编撰《查士丁尼法典》,征战波斯,征服北非及意大利等地。)在圣索菲亚大教堂落成后,曾后退几步,骄傲地宣布,“所罗门,我超过了你!”

辛斯基和布吕德越来越确定地大步朝这座宏伟的建筑走去,而它也在他们的脚步声中显得越来越庞大。

这里的人行道两旁排列着一些古代炮弹,是当年征服者穆罕默德的士兵们使用的。这一装饰在提醒着人们,这座建筑的历史充满了暴力,它一次次被征服,一次次被改变用途,以满足不同获胜权贵的精神需求。

三个人慢慢走近大教堂南面的外墙,兰登瞥了一眼右边三个圆屋顶、地窖式的辅助建筑物凸出在大教堂之外。这些便是历代苏丹之陵,其中一位苏丹——穆拉德三世——据说有一百多个孩子。

手机铃声划破了夜空,布吕德掏出手机,查看了对方号码,简短地问了一声,“什么事?”

他听着对方的报告,难以置信地摇了摇头。“这怎么可能?”他又听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好吧,随时向我汇报。我们正准备进去。”他挂了电话。

“什么事?”辛斯基问。

“睁大眼睛,”布吕德扫视着四周,“我们可能有客人。”他将目光转回到辛斯基身上。“似乎西恩娜·布鲁克斯来到了伊斯坦布尔。”

兰登瞪大了眼睛望着布吕德,不敢相信西恩娜居然有办法来土耳其,更不敢相信她在逃离威尼斯后居然还敢冒着被抓以及可能送命的风险,确保贝特朗·佐布里斯特的计划能够成功。

辛斯基同样震惊。她深吸一口气,似乎想再问一问布吕德,但又忍住了。她扭头问兰登:“朝哪边走?”

兰登指着他们左边,也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西南角。“那里就是沐浴泉。”他说。

他们与博物馆联系人的碰头地点是一个泉眼,上面有一个华丽的网格结构,曾经是穆斯林祈祷前沐浴的地方。

“兰登教授!”他们走近时听到一个男人在招呼。

一个土耳其男子笑容可掬地从遮蔽泉水水源的八角形凉亭中走了出来,正兴奋地冲着他们挥手。“教授,在这里!”

兰登他们赶紧走了过去。

“你好,我叫米尔沙特,”他说,带有口音的英语透着热情。他身材瘦小,有些谢顶,戴着学究气很浓的眼镜,穿了一件灰色上衣。“我感到十分荣幸。”

“应该是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兰登握着米尔沙特的手说,“谢谢你在这么仓促的情况下接待我们。”

“是啊,是啊!”

“我叫伊丽莎白·辛斯基,”辛斯基博士与米尔沙特握手后又指着布吕德说,“这位是克里斯多夫·布吕德。我们来这里协助兰登教授。很抱歉,我们的飞机晚点了。你能接待我们真是太好了。”

“别客气!这没有什么!”米尔沙特滔滔不绝地说道。“为了兰登教授,我随时愿意单独带你们参观。他那本《穆斯林世界里的基督教符号》在我们博物馆的礼品店里很畅销。”

真的吗?兰登心想。现在我终于知道有一个地方卖这本书了。

“咱们走吧?”米尔沙特示意他们跟在他身后。

大家快步走过一块小空地,经过普通游客入口,继续向前,来到大教堂原先的正门口。这里有三个凹陷的拱道,下方是雄伟的青铜大门。两名武装保安在那里等着迎接他们。他们看到米尔沙特后,打开其中一扇门上的锁,将它推开。

“萨奇奥伦,”米尔沙特说。这是兰登熟悉的几个土耳其语短语之一,“谢谢你”的一种极为客气的表述。

他们进去后,保安关上了沉重的大门,重重的响声在石室回荡。

兰登和其他人正站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前廊中,这也是基督教教堂里常见的狭窄前厅,从建筑结构上充当圣俗之间的缓冲。

兰登常常称之为精神壕沟。

他们穿过前廊后向另一组门走去,米尔沙特拉开其中一扇门。兰登发现,里面不是他以为会见到的圣殿,而是另一个前廊,比第一个前廊略大。

内门厅,兰登意识到。他忘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圣殿享有将其与外面世界隔绝开来的两层保护。

仿佛要让参观者为即将见到的一切做好准备,内门厅的装饰比前廊华丽许多,墙壁采用的是抛光过的石头,在典雅的枝形吊灯照耀下熠熠生辉。这个肃静场所的另一边有四扇门,门的上方有精美的镶嵌画。兰登正目不转睛地欣赏着。

米尔沙特走到其中一扇最大的门前。这扇门体积巨大,上面裹着青铜。“皇帝之门,”米尔沙特小声说,他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在拜占庭时期,这扇门只有皇帝可以使用。游客们通常不能走这道门,不过今晚很特别。”

米尔沙特伸手去推门,却又停了下来。他小声问:“在我们进去之前,我先问你们一声。里面你们有没有特别想看的东西?”

兰登、辛斯基和布吕德互相看了一眼。

“有,”兰登说,“当然,要看的东西很多,但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想先从恩里科·丹多洛的墓开始。”

米尔沙特头一歪,仿佛没有听明白。“你说什么?你想看…丹多洛的墓?”

“对。”

米尔沙特显得有些垂头丧气。“可是,先生…丹多洛的墓太一般了,没有任何符号,根本不是我们最好的文物。”

“我意识到了,”兰登礼貌地说,“不管怎样,请你带我们去看看吧。”

米尔沙特盯着兰登看了一会儿,然后将目光转向大门正上方的镶嵌画,也就是兰登刚刚欣赏过的马赛克。那是公元九世纪制作的万能的主的圣像,画中的耶稣左手握着《新约》,右手在向人们赐福。

这时,仿佛灵光乍现,他们的向导突然明白了。米尔沙特嘴角往上一翘,心领神会地笑了。他竖起一根手指,摇晃起来。“聪明人!非常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