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的亭台阁馆早在永兴中周诩为乱时便被付之一炬,如今的亭台楼阁自然都是近年营造的。

俗话说“七分主人三分匠”,姜家能请得动的自然不是什么身怀绝技的匠作,不过姜老太太丝毫不受制于时俗,自有一套既天马行空又格外实用的原则,凉台燠馆,风亭月榭一应俱全,乍一看居然颇有几分大巧若拙的禅意。

出了院子往北,入了园子,循着青石小径走二十来步,经过一座曲桥,便来到了琅嬛阁。

琅嬛阁四面环水,是座两层的楼阁,上层藏书,下层便是秦夫子传道授业的所在。

钟荟到得很早,不过还有人比她更早,一走进屋子里,便看到一个身穿半旧雪青缎子夹袍的小小背影端坐在一张几案前,身旁站着个穿青布衣裳的小书僮。

钟荟正纳闷是谁来得比她还早,便见那人急急忙忙站起来,也不知是生得笨拙还是跪坐久了腿麻,起身时磕着了几案,搁在砚上的笔滚落下来,他下意识地去接,袍子下摆上便沾了几点墨迹。

“二…二妹妹见…见笑了。”那人好容易把笔重新搁回去,小心翼翼扶稳了,方才转过身来,未开口先红了脸,低着头声若蚊蚋地对钟荟道。

钟荟目力不错,只打量了面前这个清秀的少年一眼,便注意到他的袍子洗得有些发白了,下摆短了一截,肩上还开了线,露出里头的丝绵絮来。

府上管她叫妹妹的除了她一母同胞的嫡兄姜昙生,便是庶兄姜悔了。关于她嫡兄的丰功伟绩,钟荟最近陆续听了不少,一见这身着旧衣破衫,说话磕磕巴巴的少年,便知定然不是那人憎狗嫌的姜昙生。

“阿兄到得真早,”钟荟笑眯眯地行了个礼,“有些日子不见,阿兄近来可好?”

姜悔本以为这脾气古怪又冷傲的嫡妹会像往常一样对他视而不见,不成想一本正经地与他说起话来,紧张得手脚都不知该如何放了,憋了半天把脸憋红了,含含糊糊地“嗯”了一声,愣是没憋出一句像样的话来。

钟荟从没见过有人能被一句寒暄活活憋死,心里纳闷道:这是什么毛病?难道我看起来像会吃人的?

姜悔对旁人的目光尤为敏感,分辨出嫡妹眼中的一丝诧异来,挫败像潮水一般把他的心高高卷起,又重重抛下,少年一颗敏感多思的心像破陶碗一样碎成八瓣,侧耳能听到那哐啷当的一声响。

这是嫡妹第一回 朝他笑,他神仙座下仙童一般的妹妹,主动问他“近来可好”,他却连笑一笑,回一句:“很好”都做不到,更何况于情于理都该是他这做兄长的先关心下大病初愈的妹妹。

乳母说得没错,他生来就是讨债鬼,上不得台盘的,不但害得父亲孝期生子差点把官位都丢了,还连累姨母被发卖异乡。

垂头看到衣袍上的墨渍,一发自惭形秽起来。

钟荟感觉她若是再不说些什么,这羞愤欲绝的少年就要刨个坑把自己埋了,虽十分莫名其妙,也只好看在他生得修眉俊眼的份上解个围:“阿兄可用过早膳?阿杏你快把蒸饼取出来,我和阿兄一道吃。”

说罢也不待他回答,便自卖自夸起来:“这蒸饼是我院里独有的,阿兄在别处再吃不到的,外边看着寻常,内里却是藏了乾坤的呢。”

姜悔受宠若惊,想就蒸饼和其它糕饼发表点什么意见,好显得自己知情识趣又满腹经纶,无奈舌头似打了结一般。

钟荟一见他为难的脸色便知道又来撒了,心道这小孩子家家心事怎么能那么重呢?赶紧塞了一双包银的乌木筷子到他手中,催促道:“阿兄赶紧趁热尝尝。”

姜悔大约也意识到自己这样扭扭捏捏的徒惹人厌烦,便不做声了,默默地垂下眼,拈起筷子,夹起比铜钱稍大一圈的小蒸饼,小心翼翼送到嘴边,近乎虔诚地咬了一口。

姜悔后来享用过无数山珍海味,却都如过眼云烟,唯独这口包了桂花糖红豆馅的蒸饼的滋味,叫他不知不觉地记了一辈子。

咀嚼回味良久,抬头望见嫡妹期待的眼睛,他觉得身上陡然一轻,好像自出生以来压在他幼小的肩头,难以名状却又让他不堪重负的东西,都融化在那口又暖又甜的善意里了。

钟荟眼看着那郑重其事的架势,几乎要怀疑他吃的不是点心而是平地飞升的仙丹,刚想说点什么,便见那少年抬起脸来,眼睛里的神采令人忍俊不禁,又莫名有些动容。

“好吃,”他露出一个有些生疏的笑容,越发显得俊秀了,“三妹妹的蒸饼果然大有乾坤。”

说罢羞涩地抿抿嘴低下头,似乎仍不习惯一下子说那么多话,却也不像原先那样拘谨了。

钟荟心里偷乐起来,孩子就是孩子,就是得拿点心来哄,一哄一个准。

“阿兄喜欢便多吃几个。”她有些得意,便大方地把绿琉璃碟往姜悔跟前推了推。

姜悔其实不爱吃点心,这馅于他而言太甜了些。然而这孩子心性比常人坚定,因着嫡妹盛情难却,忍着恶心还是坚持不懈一个不剩地吃完了,直把自己齁得几欲呕吐,又不敢叫仆人倒水,以己度人,只怕伤了妹妹的心。

钟荟眼瞅着那瘦得竹竿似的少年一次又一次把筷子伸向她的早膳,感觉心头在滴血,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孩子是真的不通人情世故,把她的虚客套落到了实处。

正在懊恼间,有只纤瘦的手拢拢地覆在她头顶,手的主人发现她似乎并没有异议,便大着胆子压下来,在她头顶上来回摸了几下,末了还意犹未尽地捏了捏她的丫髻。

钟荟的懊恼瞬间化作悲愤,这小崽子非但吃光了她的饼,竟还趁她不备摸了她脑袋!她京城第一才女钟十一娘的脑袋是能随便摸的么?!

正要义正严辞地与他论论理,却听身后传来“刷”的一声响,有人摔帘而入。

“哟呵!我还道是谁呢!”只听一把破锣般的粗嘎嗓子道,“原来是爬床婢生下的小丧门星和我的草包妹妹!”

第11章 嫡兄

钟荟长那么大,被骂过猢狲、倔驴、懒骨头、黄毛怪、大狐狸生的小狐狸,却从没有人骂她草包,心道她这个嫡兄胆儿可真肥。

一回头,发现人更肥,小山似地盘踞在门口,生生叫屋里暗了许多。

这少年郎到了一定的年纪,吹了气似地抽条生发,不啻于一场博戏。

姜昙生与姜悔相差一年,年幼时颇为肖似,然而揭盅一瞧,一个抽成一株迎风伫立的青竹,另一个则吹成了一坨油光水滑的发面团。

钟荟觉着这个裹在层层锦绣里的嫡兄,被一左一右两名衣服鲜丽的美婢簇拥着,活像过年时插满花朵、彩树,撒了各色干果的酥山,想起乳香浓郁入口甜滑的油酥,竟然在这节骨眼上不争气地咽了口唾沫。

姜悔听到“爬床婢”几个字,耳边轰地一声,后面的话都听不见了,他的脸一下子变得煞白,方才吃下去的糖蜜豆馅在肚子里翻江倒海。

“哦?我是草包,阿兄想必是满腹经纶了,”钟荟轻轻一笑,也不见羞恼,“妹妹倒要讨教讨教,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阿兄是能吟诗作赋呢,还是能通涉经史?”

姜昙生从小猫嫌狗不待见,阿耶不管教,继母一味要星星不给月亮地溺爱,老太太倒是想管,拐杖还没挨上他身,这崽子就唉哟唉哟地鬼哭狼嚎,稍稍骂上几句吧,他不疼不痒,全当了过耳的微风,毕竟隔了辈,老太太怕管得狠了嫡长孙与自己生分,便也睁只眼闭只眼了。

他的确是既不能吟诗作赋又不能通涉经史,甚至连自己的大名都时常写错。但是那又怎么样?他阿耶当年大字不识,还不是做了官儿?

反正阿娘说了,他是姜家嫡长子,宫里的姑姑受宠,五皇子又得天子的青眼,无论如何都会照拂他,将来一个清贵的前程是没跑的,读书识字舞文弄墨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添头,酬酢周旋时能行几句旧令吟几首歪诗应景便罢了。且夫子也夸赞他天资卓绝,若是肯放些心思必然事半功倍。

钟荟今日见了嫡兄,方知她的后母当真是好手段。

原配夫人留下的三个孩子,长女被远远送到表亲家,这么多年不过年节时派个仆人去问一问,也不知长成什么样。

次女扔进锦绣堆里,固然是锦衣玉食供着,近旁服侍的奴婢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便是不晓事的孩童,养成了一副菟丝花般懦弱卑怯的性子。

对付承嗣的嫡长子的手段就更一目了然了,只捧杀二字,任你是千里骐骥、干将莫邪,也都变作驽马、凡铁,更何况姜明月看着这嫡兄也不像什么异质良材,若继续放任他这么无法无天下去,异日难保不闯出祸端来。

足见曾氏只知蝇营狗苟,在名利里陷得太深,器局着实狭小了些——也不看看姜家是什么光景,眼下固然是烈火烹油,但能守着姜婕妤一座宝矿挖一辈子么?不想着敦促一干子女读书上进,笃爱和睦,他日齐心协力地光耀门楣,却在这一亩三分地里倒转腾挪,争那仨瓜俩枣,实在是因小失大目光短浅。

姜昙生先头冷不丁见着他一母同胞的嫡妹“自甘堕落”地和那婢生子谈笑晏晏,心里膈应得很,便拿话刺他们一刺,刺完也就罢了,正歪着脑袋眯着对小眼睛对上下打量阿枣,不想她姜明月今日不知吃错了什么药,竟针尖对麦芒地顶撞起兄长来。

向来只有他怼人家没有人家怼他的道理,有生以来第一次被人用话堵住,姜昙生业务十分不熟练,直噎得嘴角抽搐,一张胖脸随之颤动,任谁都能看出他胸中汹涌奔腾的怒气。

会羞恼便是还知道廉耻,钟荟心说,还有得救,既占了姜明月的身躯,将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少不得在其位谋其政,想方设法地把嫡兄掰回正道上来。

姜昙生仿佛听见了她的心声,反其道而行之地上前两步,抄起姜悔案上的砚台,兜头将墨汁朝着庶弟泼去,泼完往地上一抛,石砚磕在砖石上,顿时断成了两截。

幸好姜悔及时闭眼,墨没溅到他眼中,却把他半张脸染黑了,他下意识地抬起袖子,却终是舍不得弄脏衣服,眨巴几下眼睛,任由墨迹像泪水一样顺着脸颊流下来,嘴唇哆嗦了几下,究竟没说什么,他的小书僮还算眼明手快,取了帕子替他擦拭。

“说不过就动手,阿兄当真好本事!”钟荟却是看不过姜昙生这嚣张跋扈的德性。有的事自己做得,见旁人做便分外碍眼,大凡嚣张的人都见不得别人比自己更嚣张,而终荟端方的外表下颇有几分桀骜不驯。

姜大郎将手上沾的墨抹在衣襟上,银白光明锦的缘边上留下几道触目惊心的指印,尤觉得不解气,顺势一脚踢翻了姜悔的书案,书卷文房落了一地倒也罢了,姜明月的漆画宫闱宴乐图食盒也惨遭池鱼之殃,摔了个死无全尸,琉璃碟子更是粉身碎骨——偏是她最喜欢的那一套中的一个,如今配不齐一套,剩下的几只都没用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都道钟十一娘好性子,其实人生在世谁没点脾气?皆因无人触她逆鳞罢了。眼下这有眼不识泰山的胖子不但触她逆鳞,简直要爬她头上掰下她的角,再在其上做个窝安家落户。

钟荟端起竟陵钟氏嫡女的架子,微微挑眉,带着十分的鄙夷,用眼角余光冷冷地扫他一眼,仿佛在看一堆渣滓:“妹妹前日读史,书上说帝武乙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心里很是疑惑,不信天下会有这等狂妄不知天高地厚之人,今日方知阿兄也有射天之才。昔者甘罗十二拜上卿,阿兄年方十三,便暴虐侈傲,欺侮手足至此,也不知为非作歹是否排资论辈,否则以阿兄天纵奇才,定然是强人堆里的甘罗、元嘉。”

姜昙生一听“书上说”三个字一个头就变两个大,后面一席话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待听见“强人”二字却也回过味来不是什么好话,他二妹似乎在拐着弯儿地骂他。

钟荟自诩口舌辨给,唇枪舌战不会输与任何人——料想他一个高高壮壮的半大少年郎总不会出息到对年幼妹妹动手罢。

不过她显然是高估了姜大郎的操守,低估了他的出息。

独具一格的姜大郎心无芥蒂地揪起二妹的衣襟往上一拽,钟荟就被拽得双脚离地,衣领卡着喉咙,一张难以置信的小脸因窒息而涨得通红。

姜昙生一手握拳,在她眼前挥了挥,咬牙切齿地威胁道:“别以为你是我妹妹我就不敢打你,再有下回本公子的拳头可不长眼。”说完把她往旁边一搡,松开了手。

钟荟踉跄着后退了几步,呛得一阵猛咳。

这一下不但钟荟猝不及防,连阿枣和阿杏也措手不及,他们心里十分不待见姜昙生,尤其是阿枣,被那壮硕的胖子拿油腻腻的眼风上下刮了几遍,既羞愤又恼怒,巴不得小娘子刻薄刻薄他解气。

阿杏一向比人慢半拍,阿枣却已经冲上前去,先把二娘子扶稳,一下一下地抚着她的背给她顺气,又检查她的脖颈,姜昙生那一下并未使出十成力气,然而孩童皮肤幼嫩,勒出的一道红痕便有点触目惊心。

阿枣出门时还拍着胸脯向蒲桃打包票,没想到出门就打嘴,还不知老太太和夫人知道了要怎么问责,满腹怨气全着落在姜昙生身上,当即柳眉倒竖地脆声对姜昙生道:“小郎君好大出息!连一母同胞的妹妹都欺负,您扪心自问,可对得起先夫人在天之灵?”

姜昙生早就留意二娘子身边有个婢子模样生得好,方才还觑了她半晌,觉着小美人发起火来也别有风情,心上像被小猫挠了挠,只在听到“先夫人”几个字的时候脸色微变,只一瞬便又登徒子似地涎皮赖脸起来。

正要占几句嘴上的便宜,冷不防被人当腰一撞,脚下不稳一个趔趄,又被跌在地上的食盒绊了一下,一个屁墩摔在了地上,胖子跌起跤来也分外隆重,弄出山崩地裂的动静,听着就挺疼,当下唉哟唉哟地干嚎起来。

却说姜悔几次三番受辱,每每隐忍不发,打落牙齿和血吞,因他们一个长一个幼,一个嫡一个庶,身份有如天渊之别——这是他想当然尔,要钟荟说,姜家的嫡子和庶子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一样拿不出手。

连好意请他吃蒸饼的嫡妹受欺负,他也不敢出头,只是袖手旁观,他知道那是可鄙的,然而面对嫡兄时的怯懦和服从却已根深蒂固了。直到看到阿枣上前与姜昙生对峙,他才发现自己连个奴婢都不如,愧疚之下,便有了方才那一出。

待姜昙生看清始作俑者是谁,也不唉哟了,脸倏地往下一沉,拿手点着姜悔道:“打!给我往死里打!”

第12章 霸王

可惜姜昙生没料到上个学如此凶险,来时只带了两个花容月貌的小婢子,红.袖添香素手研墨在行,做打手就有些勉强了,两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进退,竟然呆立着不动。

姜昙生只好自力更生,以双臂撑地,无奈身躯过于沉重,半天没能支棱起来,便恨声骂那两个美人:“你们瞎的么?还不扶本公子起来!”

俩人被骂已是十分委屈,瘪着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何曾做过如此粗重的活,又拉又拽好半天才把姜昙生从地上拉起来。

“没用的东西!”姜昙生过河拆桥把美人甲往旁边一推,又在美人乙膝窝里踹了一脚,捋起袖子便朝姜悔冲过去,揪着衣襟将他掀翻在地上,左一拳又一脚地踢打起来。

姜悔也不还手,只躬着身子护着头脸。

他破天荒地逞了一回英雄,早已耗尽了本就不多的勇气,他不后悔,甚至有几分快意,但快意完了却又后怕起来。

他和姜昙生不比寻常兄弟,姜昙生最多被数落几句,等待他的却不知是什么样的惩罚——板子笞杖他不怕,咬咬牙挺过去便是了,但他有个致命的软肋。

钟荟本就一脑门官司,偏偏姜悔还来添乱,差点没把她愁死。

钟大才女自问即便不能说算无遗策,至少也有些运筹帷幄的能耐,今日却是有些托大了,只想着下剂猛药激一激那不成器的嫡兄,谁知他的羞耻心藏得太深没激出来,却放出了一只逮人就咬的疯狗来。

钟荟从不知道十多岁的孩子能顽劣至此,这已经不能叫做顽劣了,该叫刻毒才是。

她和阿枣和阿杏上前拽住姜昙生,有他们冲在前头,姜悔的小书僮也大着胆子上前来搀扶自己的主人,姜悔嘴角破了个口子,右边脸颊肿起一块,青青紫紫和着没擦干净的墨,煞是精彩纷呈。

好在姜昙生看着肥硕,身子却有些虚,挣脱了几下挣不开,也就作罢了,破风箱般呼哧呼哧喘着气,脸上横肉一颤一颤:“今日暂且饶你一回。”

姜悔松了一口气,开始收拾起衣袍上沾的灰来。

“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姜昙生慢吞吞地道,“从明日开始,这琅嬛阁再不许你踏足一步。”

姜悔的软肋他太清楚了,姜昙生眯缝着小眼睛,欣赏了一会儿姜悔脸上的无助和恐惧。

“我话还没说完呢,”姜昙生脸上的神情让钟荟想起幼时养过的猫,那畜生也是带着这样漠然的恶意把逮到的耗子抓了放放了抓,“你跪下来给我磕三个响头,我便准你继续上学。”

钟荟挑了挑眉,刚要开口,便见一身狼狈的少年二话不说一撩袍摆麻溜地跪了下来,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咚咚咚”磕完了三个响头,抬起头时额上都红了一片。

姜昙生拊掌大笑,满身肥肉颤颤巍巍,音调一拔高便有破声,实在惨不忍闻:“哈哈哈,好一条乖顺的狗儿,可惜本公子又改主意了,这学啊……你还是上不成了。”

姜悔咬了咬下唇,旋即又松开,脸上有种诡异的宁静祥和,掩盖住他四肢百骸中正在酝酿的一场风暴,不过酝酿到一半就被二娘子打断了。

“你差不多行了,那么大个人,别说顶门立户,成天价地欺负兄弟姊妹,瞧这出息,我这做妹妹的都替你臊得慌。”钟荟总算意识到和嫡兄这种天生缺几根筋的人是不能绵里藏针泥中带刺的,骂他就得用大白话。

反正已经撕破脸了,她横竖占着个“年纪小”,索性闹大了撕掳到长辈面前也不吃亏。

“阿兄阿姊们今日到得真早。”身着月白织成夹襦,外罩天青色锦缎半袖的三娘子好似一盆凉水泼在姜昙生熊熊燃烧的怒火上。

放眼整个姜府,也就是正院那对母女,能叫姜昙生稍稍假以辞色了。

姜明淅原本该与年岁相当的四郎姜忱一拨,下晌由秦夫子另开一堂课讲《孝经》,因着入春以来四郎突然发起疹子来,也不知过不过人,便把课停了,三娘子不愿落下功课,曾氏便与夫子通融了,让她旁听兄姊们的课。

三娘子眼角微红,脸颊上还印着一道褶子,她方才已经觉察出屋子里的气氛有些古怪,不过并未放在心上,她这嫡兄三天两头地寻衅滋事,逮着机会就要为难姜悔那窝囊废,哪天没古怪才是真古怪呢。

叫她在意的是自己今天起晚了,以勤补拙的姜悔就罢了,竟然叫懒出了名的姜昙生和姜明月越过了自己去。

春困秋乏,姜明淅又是长身体的年纪,渴睡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曾氏在读书一事上从不因她是孩童而容情,日日严加督促,久而久之三娘子便将这些规矩都视作金科玉律,还举一反三地为自己另加了许多额外的桎梏,比如按时到不算按时,必得早于其他兄弟姊妹心里才过得去——只除了姜悔,那傻冒恨不能住在琅嬛阁,若和他比夜里就不用睡了。

“阿兄,”她老大不高兴地唤了姜昙生一声,顿了顿又想起什么来似地对一旁的钟荟道:“阿姊你也来啦。”

说罢带着两个小婢子快步走到自己的书案前,经过一身狼狈的姜悔身旁时连个眼风都吝于给他,直把庶兄当成了墙柱子。

别看姜昙生不待见一母同胞的姜明月和姜明霜,在继母所出的三妹姜明淅面前却有几分兄长的样子,当下收敛起悍气,向二娘子扔了一把“改日算账”的眼刀,走到三娘子身旁:“阿雁来啦,阿兄前日在金市西南角的文玩铺子里寻摸到一幅你上回说的那什么......卫什么的画儿,回头你替阿兄掌掌眼。”

三娘子却不稀罕这待遇,手里捧着个黄铜鎏金的小袖炉,不错眼地看着两个婢子训练有素地将毡席等物铺设在她案前,眼睛都没抬一下:“卫安期的画?怎么会大剌剌放在朝街的铺子里出售,阿兄别又像上回似的叫人骗了,花数万钱买回来把赝品汉剑。”

“再不会的,上次是萧家那。。那狗崽子勾着外人坑你阿兄,”姜昙生想起那萧九郎将自己当猴儿耍,气不打一处来,“哪日叫本公子逮着他,必揭了那小白脸的皮。”

姜明淅背着他翻了翻白眼,并不搭腔,心里腻味得很,这嫡兄长得像猪,其实比猪还蠢,成日里斗鸡走狗地混迹在市井之间,伸着他那颗冤大头任人宰割,叫她很是看不上。

而姜昙生眼高于顶,觉得阖府只有继母曾氏和三娘子两个明白人配和他说话。

只是他这三妹妹不怎么爱说话,只爱读书上进。姜明淅急不可耐地叫婢子将书本、文房取出来摆好,又催促他们速速研墨,自己则正襟危坐,翻开一本《论语》,嘴唇翕动,默声诵读起来。

姜昙生无趣地撇撇嘴,也屈尊纡贵地将巍峨的身躯挪动到自己的书案前,他的几案与众不同,比旁人的都要大一圈,且比寻常几案高,方便将两腿伸向前去。

两个美人终于不用勉为其难充当打手,得以重操旧业很是庆幸,动作比往常更利索上三分,行云流水地从紫竹笥中取出姜昙生的象牙簟和狐腋毡垫铺好,在案上加了翠蓝的绨锦,将一方纯银参带台砚置于其上。

几案旁还搁了个红泥小炭炉,美人甲整理完书卷纸笔等物,便旁若无人地煮起茶来——这是南人带过来的风尚,时下正风靡京都。

美人乙便拎着袖子翘着兰花指研起墨来,身姿十分赏心悦目。

阿杏和阿枣已收拢起食盒与琉璃碟的尸骸,将几案拾掇停当。钟荟便对姜悔道:“时辰尚早,阿兄回去换身衣裳吧。”

姜悔心里苦笑,这几日阴雨连绵,他只有三套换洗衣裳,两套尚在院子里廊下阴着,剩下一套此时就穿在身上,回去也没什么可换的,平白落乳母几个白眼罢了,然而其中困窘与尴尬不足为人道,便只是感激地笑了笑道:“有劳二妹妹关心,不妨事的。”

“也是,来来回回的也着实麻烦。”钟荟想他必然有什么难处,不便刨根问底,只命两个婢子将几案往姜悔那边挪近些。“阿兄的砚碎了,今日将就着用我的吧。”

姜悔低头看了看推到他跟前的砚台,下意识地就想推辞。

“一会儿夫子来了若是见阿兄没了砚台必定要问的。”钟荟知他面酸,压低声音劝道。

到时候保不齐姜昙生会添油加醋说些什么——这话钟荟没说出口,但是他们俩心照不宣。

“可是二妹妹你......”

“我大病初愈又是女孩子,夫子不会难为我,”钟荟摆摆手,挤挤眼睛轻描淡写地道,“再说我本就不耐烦写字,带着这些只是装装相的。”

最重要的是,她是曾夫人“千娇万宠”的二娘子,区区一个仰人鼻息的西席能奈她何?其中的道理姜悔显然是懂的,便也不再推辞了,想说些感激报答的话,又觉得己身微贱,言辞太轻,说出口风一吹便飘散得无影无踪,倒不如妥帖地收藏在心底。

***

过了不到一刻钟,秦老夫子便到了。

第13章 惩罚

夫子姓秦名守基,字子文,当年乃是前朝太学生,如今则是个皓首苍颜的老鳏夫。

姜家是靠女子发积的,真正鸿名重誉的名经宿儒断然不会自贬身价来当这种人家当西席。

这位秦老夫子的体面既值得怀疑,学问更是稀松,能够在诸般人选中脱颖而出实是托了年纪的福。

姜家从上到下略通文墨的也就是曾氏一个女流,遴选西席这样的重任自然不能让娘子出头露面,而姜景仁选人一不问德行,二不考学问,端看头上须发白不白,脸上褶子多不多。

因为后花园中住着他的一众爱妾美婢,免不了瓜田李下之嫌,再怎么严防死守也未必不会闹出事端——年高未必有德,至少在作案工具上先天不足,便相当于在源头上防患于未然了。

如此甄选出来的秦夫子好不好色不得而知,却另有一癖,乃是刘伶、杜康的知己,常常因此误事,前几任东家就是忍受不得才将其辞退的。

引荐之人被姜大郎缠得推脱不过,只好随便找个人来塞责,巴不得说成了好交差,如何会将这些缘故告知?

秦守基初来乍到也知道收敛,只在腹中酒虫闹得实在不像样时浅尝辄止,故而至今不曾闹出什么乱子来。姜家束脩给得大方,学生又寥寥无几,平日很是轻省,除了姜昙生这个镇日惹事的祸精有几分棘手,秦夫子对如今的日子很是满意。

他双手背在身后,肩背微微岣嵝,脖颈向前凸出,数不清有几层的眼皮盖着一双浑浊昏黄的老眼,许是在酒坛子里泡的时间长了,秦夫子的眼神实在不怎么灵便,经过姜悔身旁时没看见他案头别致的蕉叶青瓷四足砚,甚至没留意少年脸上的青肿痕迹。

“夫子!”钟荟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便听姜昙生唱曲般抑扬顿挫地道,“有人不孝不悌殴打兄长,你说该怎么罚他是好?”

好你个倒霉孩子姜昙生,钟荟忿忿地想,本想高抬贵手放你一马,竟还先下手为强告起刁状来了,那便怨不得我了,心念电转,转睫之间便定下一计来。

秦夫子一听那公鸭嗓子出声后背上立时起了一层白毛汗,恨不能抄起板子将那没事找事的胖子摁在地上揍开花。

不过主持中馈、手握束脩的曾夫人既然交代过切勿对姜昙生“严加苛责”,他也只能耐着性子作出诲人不倦的嘴脸,清了清嗓子明知故问道:“哦?这是何故?”

“姜悔竖子,对我这个嫡兄怀恨在心,不但口出恶言,还将我推倒在地!”姜昙生端的是唱作俱佳,倒像是曾氏的血脉,只不过精明城府未学得半分。

“噫!”秦夫子瞟了眼垂眸端坐的姜悔,心中略感意外,歪着头半眯缝着眼,作出侧耳倾听的模样,一边频频点头附和道,“竟有此事!岂有此理!”

“还远远不止!姜悔还教唆二妹妹顶撞兄长,离间我兄妹情谊,其心可诛!”姜昙生一边装模作样地一唱三叹,一边扭过头对着后面的二娘子挤眉弄眼。

钟荟若无其事地报以甜甜的微笑,她笑起来嘴角一边高一边低,两边酒窝一个深一个浅,微弯的杏眼里满是戏谑,为那张美得几乎有些乏味的脸平添了一分邪气,倒比往日灵动了不少。

姜昙生一时间有些晃神。

哼,他很快转过念来,今日先治一治那不识好歹的婢生子,且有你吃苦头的时候。

“姜悔,你果真如此悖逆?”秦夫子捋了捋乱糟糟的山羊胡道,“可有何要分辩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