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问:“你应该知道我不会有别的意思,我觉得对你已经有所了解,才会放心找你说话……”

欣宜脸色微变:“你了解我什么?”

秦淮仿佛没看见欣宜慌张的神色,伸出食指,蘸了点红酒,在桌上写了一竖一横,一个字母L,用几不可闻的声音说:“你来这里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温韵是个什么类型的酒吧,你不会不知道。”

欣宜点头:“当然知道,才会来。”

“失恋了?”秦淮赤裸裸的表白方式果然名不虚传。

“关你什么事?”欣宜皱眉,将杯中酒喝下一半,心里在苦笑,她不但失恋了,而且永远失去了恋人,恋人的生命已化为冰雪。“既然你说了解我,肯定应该知道:我就算需要抚慰,也不会找你。”

秦淮丝毫没有被冒犯的样子,反带了歉仄说:“我果然没看错,你是个快人快语的爽气人。所以我挺自责的:前几次在这里见到你们,我一直在犹豫是不是要提醒你,和你交往的那个女孩,虽然很酷,但不是很认真的那种——你肯定来广州不久吧,那女孩口碑一直有些问题,只有新来的会上当。”

“你一个大男人,还挺鸡婆的。”欣宜眉皱得更紧。

温韵酒吧的确是个极不公开的同性酒吧,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男女兼容并蓄,因为不设K厅,不放舞曲,来这里都是找情调的。欣宜过去几次到这里来,特意找了位“口碑有些问题”的靓女,这是特殊的设计,秦淮果然入彀。

秦淮说:“我当初犹豫,就是怕你认为我太八卦。现在告诉你,显然又太晚了,总算明白什么叫两难。”

“你不会以为,我落单了,你就有什么机会了吧?嗯……你好像真的从来只是一个人来呢,是不是专门来钓我这样的,失恋痛苦中,情绪不稳定中的……”

秦淮又点了杯“酒”,欣宜早注意到,秦淮其实滴酒不沾,他的“酒”,不过是果汁或可乐:“我如果想要声色犬马,就不会到温韵这样的地方来,到这里来,就是想避开男女之事……但钓鱼的说法并没有错……”秦淮长长叹了一声,面色一片阴晴纷杂。他在想什么?是不是想到江京昭阳湖的那个古老传说,蓑衣人钓命,钓去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钓走了他终生的幸福?“我是来钓你……你这类人的。我觉得你……就像多年前的那首歌唱的,你是个很有故事的人。”

欣宜在心里继续苦笑,我当然是有故事的人,过去这一年半载,苦情、凶杀、逃亡,太多令人心碎的故事、震撼的故事,一定比你在写字间里凭空编造的精彩。她故作惊讶:“你……你怎么知道?你到底是谁?我认识你吗?”

秦淮柔声道:“你不用担心,我不认识你。”

“是不是我现在有些过敏了,被你这么一吓,真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你。”欣宜用无形的手拉着秦淮进入角色。

秦淮说:“我是个写小说的,三流的那种,没什么灵感,自己的故事都写完了,所以希望听别人的故事。如果你不介意分享,我感激不尽。”

很好的借口。欣宜知道秦淮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无论如何,她的设计成功了,她引起了秦淮的主意,让他产生了和自己交流的欲望,接下来,就看自己如何掌控局面了。她带着掩不住的愤怒说:“你要用我的隐私为你赚钱?您老的道德底线还真是深不可测!”

“我只是很诚实,提前告诉你,我们之后的交谈内容有可能启发出小说。你急切希望找人倾诉,我愿意聆听,不问你收费,已经算是很公益了。更何况……”他将刚端来的可乐一口饮尽,“我也有一肚子的酸楚要找人倾诉,早该说出来了,但我一直憋着、忍着,直到今天终于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就没机会说了。所以,咱们说好,一醉方休,彼此都交心,你看怎么样?”

“我看你这个人不但有病,而且病得不轻。”欣宜摇头叹道。“我虽然喝了酒,还没有糊涂到跟陌生人交心谈隐私的地步。而你这个口口声声一醉方休的人,却在喝可乐,你当我真那么二啊?”

秦淮说:“我对酒精过敏,一口就醉,你要不信,我可以给你看病历。你要不和我聊,没关系,我这就走开,走之前我只问你一句话:那些心里说不完道不尽偏偏又难以启齿的话,是讲给熟人、亲人、爱人听好呢,还是讲给陌生人听好呢?”

欣宜沉默了,呷着半酸不甜的红酒,细细咀嚼着秦淮的话。一对绝美的女子相拥而至,在他们相邻的桌边坐下,红烛下深情对望,侃侃而谈,声音轻柔如小燕呢喃。欣宜投去艳羡目光,二女回望过来,似乎在问:这对男女是怎么回事?走错门了吧。知道这儿是什么地方吗?

“请问这位陌生人,”欣宜终于被说服了,问秦淮,“我们应该在哪儿谈呢?”

秦淮的公寓里,千言万语的废话已经结束,到了关键的时刻。欣宜看着床上面红耳赤的秦淮,莞尔一笑,开始轻解罗衫。她本来设计了多种放倒秦淮的办法,蒙汗药、麻醉药、春药,现在看来都没“必药”了。两个陌生人交心谈过往的伤心事,谈到最后,几乎成了莫逆。欣宜前世做药品销售的业绩辉煌并非偶然,她可以在任何场合和任何人立刻成为挚友深交,这点连那兰都领教过。适才,欣宜“醉醺醺”说:“既然我们都翻出心底了,就喝一杯吧,不是要一醉方休吗?喝完这杯,你醉你的,我本来就醉得不行了,但还可以出门打的,你就不用送了。”秦淮初时还有些犹豫,但想到欣宜一个刚失恋的拉拉,还能怎样,就说:“好吧,喝了我就醉了,你要觉得太晚不方便,就在隔壁房间里睡吧,那是我妹妹的房间,她在一个特殊的医院里接受治疗,有时候会回来住。”

然后他就喝了,醉了。

床头柜上的笔记本电脑亮着,刚才秦淮还用它做笔记记录欣宜的“故事”,此刻电脑上带的摄像头打开,欣宜调整了角度,冲着镜头微笑,效果完美。

她拾起电脑边秦淮的手机,找到了那兰的号码。她准备发给那兰一条短信,让那兰上QQ找秦淮,接通视频,她会为那兰直播自己和秦淮的激情实况,到最后高潮时,她会将枕头蒙住秦淮的头脸,直到他再无生机。

她在雪山小屋没有做成功的事,终会有一次新的机会。她会确保秦淮不再醒来,确保那兰伤心一世。

这才是终极的报复。

为了试验秦淮是否已经完全进入任人摆布的状态,欣宜骑在他身上,将他的两条胳膊向上朝床头翻去,做出强暴的架势。那兰妹妹,欣赏一下吧!

秦淮果然已烂醉如泥,胳膊被欣宜扳过去,敲在枕边的硬物上,却毫无反应。枕边的硬物是一本《图解华严经》,穆欣宜略带好奇地拿起来翻看,冷笑想:“佛教初级入门读物。难怪整天往基友的店里跑,原来是真的要放弃男欢女爱了。我成全你。”她翻到书中夹着的一个公函信封,“广州花都法云寺”,“秦淮居士收”。

她忍不住抽出信笺,打印的寥寥数行,读罢,她大惊。

这是一份通知,法云寺已经正式接收秦淮为佛门弟子,定于3月27日剃度,就在两日之后。

难怪秦淮忍不住要将俗世尘缘的辛酸故事倒给陌生人听,因为两日后,他就与这些故事无关了!

于是,欣宜有了另一个想法,“奸杀”秦淮的时间可以推迟,对那兰的报复将继续慢性地进行,钝刀子割肉,不亦乐乎。

她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和满足,急欲与人分享,于是拨通了那兰的手机,听见了那兰颤巍巍楚楚可怜的一声“喂”,心几乎要化了,但她微笑着,一语不发。

9.奇才断案

巴渝生看着那兰双眼下的黑圈,歉声说:“昨晚没睡好?因为米治文那个字?”从米治文提起那兰的名字起,他就觉得将那兰卷入这旧案的调查极为不妥,偏偏又别无选择。

那兰摇头:“不是,完全不是。”她很想说,我收到了秦淮的电话。如果巴渝生再关切地问一句,她真的会讲出来。但这时另一位叫王彤的警官走进巴渝生的办公室,回手带上了门,讲述烦恼实情的机会稍纵即逝。

“我们局的技术人员也暂时拿那个字没什么办法,”巴渝生很快进入正题,“我们去请教了国内几位古文字专家,想法理论倒有不少,但莫衷一是,也看不出和断指案是否相关,今后几天里我们会有针对性地探索一下。”

那兰说:“我也只好让米大师失望了,我除了可以进一步确定他精神病症状很严重,也没有想出来那个字怎么可以带我们找到断指案的第一位受害者。”不知为什么,提到精神病症状,她又想起了秦淮的那个无言电话。他想干什么?有精神异常吗?还是想把我折磨成神经衰弱?

王彤将一个文件夹交给了巴渝生,说:“资料都在这里了,我又仔细检查过一遍,没有任何问题。”

巴渝生正欲开口,却发现了那兰目光中的茫然,等了一小会儿,他轻轻叫了声:“那兰。”那兰怔了怔,知道自己在走神,咬着嘴唇嘟囔说:“抱歉,我神游回来了。”

“我想请你拿着米治文写的那个字,去见一个人。至于他是谁,我先给你讲个真实的案例吧。记不记得‘五尸案’结束后,我报告都没写完,又投入一个轰动的大案里?”

那兰想了片刻:“那时候我回老家休息了两周……想起来了,‘万筑集团’的一位高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割腕自杀。”

“死者的太太一口咬定他不是自杀,但又没有别的证据;乍一看,这位夫人的可信度并不高,信息量也成问题。”

那兰完全想起来了:“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老公包养了至少三位小三……四、五……无穷尽也。”

“现场没有任何搏斗挣扎的迹象,但有一封短短的绝命书,说自己盗用公司款项炒房炒地用力过猛,欠资过多,已到了无法周转的境地,愧对集团老总和员工云云。信是手写亲笔信,笔迹专家验对无误,信尾甚至盖了他的印章。这印章一直锁在他家中保险柜里,连死者的太太也没办法拿到,这更证实了自杀的真实性。”

那兰想了想说:“无论是正确的笔迹,还是独一无二的印章,都不能完全说明自杀。死者可能是在高压逼迫下做了这些违心的事。”

“不能排除,但也无法往谋杀上立案。我也正是存着这份怀疑,迟迟没有将这个案子作为自杀来定论。”

那兰又想起了一些细节:“听说,你因此受到不少压力——万筑集团手眼通天,他们希望尽快以自杀结案,减少负面影响和更多的牵连。”

巴渝生不置可否,看一眼那兰,目光仿佛在问:“这又是听了谁的闲言碎语?”嘴上说:“大家都知道我的臭毛病,不会轻易让一件存有疑问的案子草草了结,所以局里上下也奈何我不得。长话短说吧,就在案件线索逐渐稀少的时候,我突然收到了一封信,不是email,不是短信,而是一封手写的信件。发信人说,他是位爱钻研的人,一直敬重江京警方的出色工作,从媒体上听说万筑老总自杀谜案和笔迹、印章有关,愿为破案贡献一些技术力量。”

“我带着那封遗书,找到了神秘的志愿者。他对这封信做了两个小时的分析后,我就信心十足地将此案作为谋杀案来重点处理,同时有了嫌疑犯的目标。后来的事你应该都知道了。”

那兰点头称奇:“你们揪出了一家利用万筑集团和这位老总洗钱的非法集资公司,好像是叫……旺江置业的,对不对?他们将所有资金撤离江京、逃亡新西兰前,将这位老总灭口。信是在胁迫下写的——老总有一个太太、两个孩子、三个情妇,需要以自己生命担待的太多,只好照做了。你揭秘吧,绝命书里有什么样的线索?”

巴渝生微笑说:“先让我夸一句,这个人的确是奇才。”

“认识你这么久,头一次听你夸人奇才,那人一定是奇才。”那兰不得不承认,此刻自己的好奇心膨胀。

“他拿过那封绝命书,说,可能要把你晾一阵子了,然后低头一字一字地读。当然,这样的细读,我们局里的技术人员也做了,只是没发现任何蹊跷。然后他把那张纸竖起来、上下翻转过来反着读,最后,又拿出一根木尺,横的、竖的、斜向的,遮住一部分的字来读。过了很久,他终于抬起头说:‘你手里是一桩谋杀命案,嫌疑犯也有了。’他用铅笔,在绝命信的第一行里圈了一个‘我’字,然后在第二行,‘我’字的斜下方,圈了一个‘被’字;第三行,在那个‘被’字的斜下方,圈出一个‘害’字。”巴渝生抬眼看那兰。

“‘我被害!’”那兰轻叫。“这位老总居然能在被迫写的绝命书里留下密码,算是很聪明了。”

巴渝生笑说:“事后诸葛亮一下,那位老总清华毕业,三十五岁不到就做到万筑集团的最高层,据说业余还写写诗、开发个小游戏软件什么的,智商应该不低。”

那兰微微一惊:“莫非,那位读信的奇才,是‘事前诸葛亮’,坚信死者在信中留下密码?”

“所以说是‘奇才’!他和我联系之前,就研究了死者的背景,甚至研究了死者的诗作和小游戏软件的设定,得出两条重要结论:第一条,和死者夫人坚持的一样,从个性看,自杀的可能性极小。死者是那种喜欢风险激流的人,在二十八岁和三十一岁的时候,两次都是千金散尽地惨败,有一次也差点儿被公诉,但他两次都败而不倒,东山再起。第二条,死者是那种超高智商型的人,知道自己死路一条的时候,不会轻易就范,不会让凶手舒服,所以绝命书里埋藏信息的可能性极大。”

那兰说:“你继续说吧,‘我被害’后面还有什么内容?”

“接下来圈出的两个字,一个是‘王’字,一个是‘江’字。”

“‘王江’?‘旺江’?!用谐音也很妙,如果直接写出‘旺’字,一定会被凶手看出来……不过,再想想,绝命书里带‘王’字的可能性也不大呢,除非提到某某姓王的人。”

巴渝生又现微笑:“这就是死者的高智商之处,也是奇才的奇才之处!你说得对,其实这封信通篇并没有‘王’字。我给你提示一下,圈出‘王’字的那句话是这样的:‘到现在我已经走投无路。’”

那兰略一思量:“‘现’字拆开后的王字旁!”

“在那位‘奇才’面前,千万不要这么说,应该是‘玉字旁’。”

那兰翻了翻白眼:“做这样的手脚,他怎么想得出来!”

“更绝的是,那位志愿者怎么看得出来!”巴渝生微微摇头,仿佛至今不敢相信,“其实仔细看,死者的字迹通篇都很工整秀气,唯独这个‘现’字,左边的‘王’和右边的‘见’,分得有那么一点点开。奇才说,这个可疑的‘王’字,其实是他的真正切入点,读出了斜向分布的‘我被害王江’五个字。”

“然后你们仔细查了和被害人及万筑集团相关的‘王江’,除了要排除一堆叫‘王江’的市民,还有那个匆匆转移资产到海外的‘旺江置业’,从旺江置业入手,破了案?”那兰觉得自己说起来轻松,其实破案过程只怕没那么一帆风顺。

果然,巴渝生说:“其实还远没有那么简单,如果不是奇才帮我们找到了另一个重要线索,我们很可能慢了一步,让旺江置业这条鳄鱼漏网。”那兰发现,今天巴渝生说话有意吞吞吐吐,大概是老师瘾又犯了。

“我成全你一回吧,巴老师,”那兰微笑道,“另一个线索,你刚才提过,又没有再说到的,是那方印章。”

巴渝生说:“不敢不敢,你再这样说,我可要禁止你叫我老师了。猜测倒是对的,线索是那方印章。我将印章拿给奇才高人,他在纸上盖了一章,用来和绝命书上的印章核对。”

那兰被一个突发的念头触动:“这么一说,真的好像是有些蹊跷呢。印章是锁在死者家中保险柜里,而死者是在办公室里割腕……这好像只能说明是事先安排好的自杀,死者在家中写了遗书,盖了章,再到办公室里自杀,以免豪宅成凶宅。”

“这是为什么最初刑侦人员将这个案子定为自杀,很顺理成章。”巴渝生说,“那位奇才显然不苟同,他让我们收集了死者其他文件上的印章原本,自己又在不同的纸上盖了足有十几个印,逐一和遗书上的对比,甚至用上了放大镜,猜猜他最后说什么?”

那兰微笑着装糊涂:“‘果然有蹊跷!’”

“‘果然一模一样!’”

那兰微微一愣,旋即明白:“他是说,果然,看上去一模一样?”

巴渝生点头:“我们局的技术人员得出同样结论,遗书上的就是保险柜里的印章。但奇才说,这图章看上去一模一样,但不是同一个印章印出来的!一般来说,鉴别两个图章的区别,我们会去仔细看印章上的每个字,笔画、刀工,是否一致。那位老兄却研究了字外的学问。话说那枚章,因为是死者的私家印章,用的是相对少见的阴刻。”

“你是说,印出来后,字是白色,背景是红色的那种?”

“对,那位高人指着绝命书上印章红色的背景说,你看看这儿,再看看原版图章的背景部分。我看了看,没区别呀,只是一片红。他取过放大镜,说你再看。我挤眉弄眼看了半天,才发现绝命书上的印章的红色背景上有一处颜色略浅,也就是两三个毫米见方的大小,不仔细看,绝对很难看出。而正版印章敲出的图章上,红色却很均匀。高人说:你看绝命书上的印章,别的地方颜色都很匀实,说明盖章者用力是均匀的,但为什么会有这处不易察觉的失色呢?说明用来刻章的石料不纯,有杂质,杂质的硬度和石料本身有区别,蘸上印泥后,印出的效果、颜色深浅就会有不同。他举着死者的印章说,这是如假包换的高档寿山石——田黄,石质非常纯,只要盖章用力均匀,绝不会出现颜色的落失。所以结论就出来了,有人仿制了一枚死者的印章,盖在绝命书上。作为只用一次的仿制品,当然没有必要耗费珍品石材,所以用来做假印章的石质不纯,才会留下这个线索。”

那兰想了想,说:“逼杀死者的人显然将一切策划在老总的办公室里,为了速战速决,为了用印章加强绝命书的真实性,他们事先仿制了一枚印章,省去到死者家中开启保险柜的麻烦。谁知却画蛇添足。”

“话说回来,如果没有那位志愿者,我们至今还蒙在鼓里。所以也还不得不佩服犯罪分子的狡诈。”巴渝生总是那么实事求是。

“接下来的事,我猜猜。”那兰说,“能将那印章仿制得惟妙惟肖的,扳着手指头应该也能数出来,志愿者给了你们几个候选人,你们逐一突破,查出了‘旺江集团’和相应的凶手。”

巴渝生点头道:“差不多是这样。那位志愿者说,篆刻手艺到这等高明程度的人往往清高守法,不会擅自答应仿制私家印章。所以真正他认为可能品行猥琐贪财的,也就是两三个候选人。我们很快找到了仿制者,那家伙先是努力抵赖,后来架不住我们的审讯攻势,招认了,并说客户是通过他小舅子辗转介绍来的。我们顺藤摸瓜,抓出了‘旺江集团’尚未来得及逃出境的主谋。”

那兰无语,在心里又感叹一阵。巴渝生静静等了一会儿,那兰终于说:“这样的高人,怎么能不见!可是我不是搞刑侦的,你为什么要我跟着一起去?”

巴渝生说:“我没有请你一起去,我说的是你一个人去。”

那兰一愣,回忆一下,巴渝生刚才的确是这么说的。“我一个人去?为什么?为什么是我?”她立刻想起米治文那句“只有你能解这个谜”的诡话。于是她改口问:“我可以去,但为什么你不能去?为什么他不能到你们局里来一趟?”那兰又想起来,刚才巴渝生也是说,上回他是登门求助的。

“这位高人有一个特殊的……情况。他不能出门,也不能见众多外人……准确说,一次只能见一个人。这是他的规矩。”

“不能出门?又不能见外人?哪有这样的事……”那兰随口说出,但立刻知道,这世界、和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远非如此简单的逻辑。

巴渝生笑而不言,脸上一丝“我还以为你是专家”的揶揄。那兰索性道破:“我研究生才读了两年不到,可谈不上是什么专家!莫非……莫非他有‘广场恐惧症’?”

“高明的诊断!”巴渝生赞许。

“得到了很多提示的猜测而已。你差点儿都将谜底告诉我了!不过,真要确诊‘广场恐惧症’,我这样的江湖郎中可没发言权。”那兰说。

“游书亮这样的郎中算不算有发言权?”游书亮是江京精神病学首屈一指的专家。

“游书亮?哇,那是一锤定音了。”那兰又一怔,“你看来刨过这位奇才高人的老底?”

巴渝生正色说:“不挖老底,怎么敢去请教他如此机密、和案情如此密切相关的问题?他本人背景很干净,家庭情况也很简单……”

“你一定要我一个人去?”那兰再问。

“如果你不愿意,我可以去。但或者你、或者我,只能一个人去。”

那兰踌躇片刻,说:“好,就听米大师的话一次,我去,去解这个只有我能解开的字谜。”

10.顾庐多谜

巴渝生提到的那位奇人名叫楚怀山,住在文园区音乐学院附中家属区的一座两层小楼里。那兰下了出租车,走在细雨梳洗下绿意盎然的小区,感叹这真是大都市里闹中取静的无上地段,揣测这位高人要不就是音乐学院附中资深的教工,要不就是有万金家财,才能住在这等佳境。

85号,这是巴渝生给她的门牌号码。小楼那比较罕见的鲜亮橙色外墙似乎粉刷过不久,但从台阶的磨砖和檐角一处新漆未能遮掩住的斑驳,那兰猜这是那种老式洋楼,并非寻常的旧公房。她再揣测一下,能住这样的独户小楼,如果楚怀山和音乐学院有渊源,那也是高层的关联。

揿响门铃,门内脚步声响起,是下楼梯的鞋声。

脚步停在门后,猫眼观人。

那兰微笑,耐心地等。

门开了,却只开了一缝。

那兰继续等了一阵,等着开门人的询问或者致欢迎辞,但足足一分钟过去,门没有大开,也没有人现身。

“楚老师!”那兰提声呼叫。

没有回答。

那兰又静静等了一阵,终于,等到了她的极限,她叫了声:“楚老师,我进来了!”在门垫上仔仔细细将鞋底水蹭净,推门而入。

门后是空的门廊,唯一接待她的,是门廊两侧墙上挂着的吊兰。

刚才分明听见脚步声,到门廊后,就消失了。仿佛脚步声的主人,突然散在淡淡的兰花香氛中。

“楚老师!”那兰又叫了一声。

当然还是没有回答。

向右有间屋子,从门廊站立处,那兰可窥一角,入眼是一台红木的茶具柜,精致的陶瓷错落。从地砖看,像是厨房。

向前三五步,就是楼梯口。最底层的梯阶下,摆放着两双绣花布拖鞋,看大小花样,一双是男式,一双是女式。男式鞋是青布面,上绣水墨峻岭,山下有江,水中渔船一叶;女式鞋是淡紫色,上绣水墨兰花。

那兰略略一怔,在门廊口脱下皮鞋,走上前,穿入那女式的拖鞋。温软的感觉,如踏在云端。

轻轻走在楼梯上,脚下是细细的吱呀响,仿佛在告诉她,这楼梯也到了古稀之年,朱褐色的楼梯扶手写满陈迹,着手却光滑而无磨砺感。

越往上走,早先在门廊里就洋溢的兰花香气也越来越明显——兰花的芬芳,不是越多就越浓重,而是越多就有更馥郁的清新之气,越令人心神俱宁的恬淡愉悦。那兰忽然觉得,刚才初至陌生之地的一点点紧张,已经化尽。

楼上有三间屋子,但只有一间开着门。那兰在半开的门上轻敲,无人应,放纵自己向屋中探视:第一个印象,这明显是间书房……或者画室……或者琴房。居中一张长桌,摆放着一个笔架,架上垂着大小不一的七八支毛笔。笔架边是一方砚台和一摞宣纸。桌子的另一侧立着几块印石,一只木盒开着,让三根粗细不同的篆刻刀斜倚着。书桌的不远处,坐落着两盆看上去尚未完成的根雕。一边墙角摆放着一个琴架,一把古琴横着,边上竖立的置琴架上固定着一把大提琴,琴边靠着一把圆号。琴架上方的墙上,挂着一根洞箫,一根黑管。

书房的一壁是连到天花板的书柜,放满了各色书籍。那兰目光所至,《陕西民间剪纸大全》、《线性代数》、《江京海洋生物研究所年鉴》、《多情剑客无情剑》、《Data Mining, Inference,and Predictions》,大概是天下最杂的书籍收藏。

然后那兰看见了她。

那是一幅画。走近看,是一幅油画,占了书柜的一格。画上倾国倾城的女子,天然的惊艳,没有一丝粉饰,雪白宽边的太阳帽,洋红色的连衣裙,看样式,是上个世纪的,70、80年代?

将那兰的目光如磁石般牢牢钉在画布上的,是那女子眼中的淡淡忧伤。

“她是我妈妈。”

那兰被身后的声音一惊,回首。一位瘦高的男子,一双和画中女子同样带着淡淡忧伤的双眼。

“我照着,我妈妈以前,一张照片,画的,见笑了。”他说。

“抱歉,我并不是想偷看……不管怎么样,我很不礼貌……”那兰不知该怎么解说。

“应该抱歉的,是我,是我不礼貌,在先,没有迎接客人,招呼客人。”那人走上前几步。微卷的黑发,苍白的脸,俊秀清瘦。那兰心头一动。

记得那年初见秦淮,也曾那样心头一动,一个几乎致命的错误。

在这个当儿突然想到秦淮,那兰觉得自己很无辜:短暂的恋情无疾而终,秦淮远走岭南,疗治枪伤和心伤,但将近两年过去,除了一些第三方传来的道听途说,再无音信。她发去的几封问候电子邮件,像是投入了垃圾信箱。她有足够的自尊,不去“人肉”秦淮的去踪,只知道这段时间里,除了《锁命湖》按时出版,这位高产作家长久没有新作面世。

直到昨晚那突然来的无声电话。

她更无辜地想到了谷伊扬,那段感情在雪山间的艰险中几乎失而复得,但他终究为保护自己丧身。这是不是已经成了一种趋势,和自己相恋过的人都会以各种姿态离开?

留下我注定孤独。

“你是那兰?”苍白的青年轻声问。他的声音柔和低沉,也带一点点忧伤,像大提琴轻咽。

那兰发现自己走神,脸微热,点头说:“是我……我是来找楚老师。”

“巴队长,早上给我,留言,说你、或者他,会来找我。”那人指着书桌前唯一的一把椅子,“请坐。”

那兰微惊:“您就是楚老师!”又觉得自己傻傻的。据巴渝生说,楚怀山有“广场恐惧症”,一次只能接待一个客人,当然不会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这个人不是楚怀山,又会是谁?她不曾向巴渝生打听楚怀山的年龄相貌,只是在下意识里,想象他是个蓄着一柳山羊胡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没想到会这么年轻。

楚怀山显然看出了那兰的心思,微笑道:“我的名字,老气横秋,蒙蔽大家了。上回有人找我,见面说:‘我想见你的楚老师。’”

那兰也笑:“不好意思,是我的先入为主在作怪,更不好意思,没有等您招呼,就穿了拖鞋上来。很冒昧……希望我至少穿对了拖鞋。”那兰注意到,楚怀山脚上的拖鞋,青布面,上面是一只麻雀样的小鸟。

这是什么寓意?

她的目光显然没有逃脱奇才的审视,楚怀山问:“在猜,为什么,是只小鸟?”

那兰注意到楚怀山说话,句子都很短。她说:“明人面前不撒谎,我的确是在琢磨这个来着……不知道您这儿有多少双布鞋,显然,放在楼梯口的两双,是特地为我和巴渝生准备的。因为您知道巴队长稍后可能也会来拜访……男式的布鞋面儿上,山水一色,巴山渝水,大概是暗指巴渝生的名字;女式的鞋面儿上,是兰花,我自作多情一下,是呼应我名字中的‘兰’字吧……”她还有一句话,想说,却没说出来。

楚怀山微笑:“巴队长夸你,极具洞察力,一点不夸张。”

“要我转达巴队长是怎么盛赞您的吗?”那兰也微笑,忽然觉得和这位奇才对话,其实很放松,一点没有在某些自命的高人面前的逼仄感——她研究生读了快两年,学术界里的自命高人俯仰皆是。

楚怀山摆手:“免了,免了。您字也免吧。”

“所以我猜布鞋上的小鸟,也有意味。”那兰回归“正题”。

“你的猜测是……”

那兰犹豫了一下:“没有什么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