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间已经被陆续叫进去了三名小娘子,其中有萧蓉萧玉两人,还有一个是外八房的小娘子。

除了萧玉得到了一枚玉如意,那个外八房的小娘子并没有得到。这会儿萧蓉已经进去了,也不知是否能得偿所愿。

被淘汰下来的那两名小娘子俱是伤心的低声哽咽着,声音细小却充满了压抑,尤其配着这般炎热的天气,更是让众人心中多了一股烦躁感。

已经得到如意的萧茵和萧玉已经去廊下的阴凉处站着了,神态格外轻松。对应着站在下处的众人,凭空多了一分高高在上感。

终究是不一样了,此番两人一跃飞上了枝头,和其他人已是云泥之别。

突然,自萧蓉进去后便禁闭的大门从里面被打了开,众人的眼神俱都凝聚到那处。

只见萧蓉脸上挂着得意的笑走了出来,手里拿了一枚光耀夺目的玉如意。

“真好。”

萧倩上前几步,紧紧的捏住萧蓉的手,脸上写满了激动,萧蓉能得到如意,作为一母同胞的萧倩是由衷为其高兴的。

“阿姐,你也一定能行!”

话虽如此说,形势却越来越紧张,五个名额已去三,还剩两个。

此时除了得到如意的萧茵萧蓉萧玉三人,以及被淘汰掉的那两人,还剩下四人。分别是大囡、萧倩,以及另外两名外八房的小娘子。

也就是说是剩下的四人要争夺最后两个名额,每人只有一半胜利的机会,且还是要看谁先被叫名。要知道早一分被叫名,便多了一分的优势。若不然,前面人都把如意得了,剩下的人不用比过便要被淘汰。

事情发展到此时这个地步,即使镇定如萧九娘也不免将心提了起来。

……

大囡将眼神投注在那两个外八房的小娘子身上。

这两人一个叫萧莹,一个叫萧甜。两人俱是十岁左右,一个文静而内秀,擅书。一个外貌娇俏可人,擅舞。而这两人也恰恰是萧玉之前所提防,却一直看不出深浅的两人。

这期间,萧甜被叫名了。

她面露一丝喜色,脚步轻快的步上台阶。

只是大囡却并没有去看她一眼,因为她知道此人不会得偿所愿。果不其然,不多时,堂中的丝竹声歇,过了一会儿,萧甜从大门内走出来,虽脸上还是挂着甜美的笑,却是隐现苍白。

她手里并没有如意。

“萧莹——”

台阶上又有人叫名了。

大囡一直平静无波的眼,直到此时才现了一丝波澜。

萧莹,萧十二娘,上辈子萧家有名的才女,一手书法让人叹为观止,自创一种新颖的字体,名为莹体,连许多书法大家都对其颇为赞赏,上辈子没少为萧家挣得光彩。

其实大囡还知晓,不光是萧莹一定会得到一个名额,还有一个是萧倩的。这些来自于上辈子的记忆,萧茵、萧玉、萧蓉、萧莹,如今尽皆回归本位,那么剩下一个名额会是萧倩的吗?

她若想得到剩下那个名额,便只能和萧倩抢了……

重活一世,命运会得到改变吗?还是不管如何仍旧会回归本位?

不!

她不信命,她向来笃信人定胜天,人的命运也许神奇莫测,但一定会因为外力而得到改变。就好像上辈子此时她还在伶院挣扎,而此番已经来到了这里……

对,一定是。

*

果然不出大囡所料,萧莹得到了一枚如意。

即使是如此应该高兴之时,萧莹依旧是一派沉静,不卑不亢的走到廊下阴凉处。萧茵等人对她道喜,她也是浅笑着微微颔首,神情淡然。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聚集在剩下两人的身上。

大囡和萧倩。

叫着大囡名字的声音,在台阶之上响起。

萧蓉慌张的望了台阶上一眼,又转回头来,面现一丝厉色,瞪着大囡道:“就你这副样子,一定不会胜过我阿姐。”

她身边的萧倩一脸苍白,却摇头制止妹妹如此说。

大囡掀唇欲反讥,却心中突然升起一丝奇异的羡慕。萧蓉虽已得到如意,却未去萧茵等人那处,而是一直站在萧倩身边,握着她的手,默默的鼓励着她。

她淡淡的瞟了萧蓉一眼,越过对方迈上台阶。

雕刻着精美纹路的大门在她面前缓缓开启,从大囡的角度暂且还看不清内里的情形。

她深吸一口气,迈过门褴,步了进去。

……

这处堂舍极为宽大,即使是大白日里堂中两侧也燃了无数连枝灯,照的整个厅堂如若白昼。朱红的柱子,鸦青色的帘幔低垂,自有一番富贵而又肃穆的气息。

大囡被婢女引着往里走着,左拐之后,在一处厅堂停了下来。迎面正前方的位置被一挂珠帘挡住,可以看到珠帘之后似乎坐了不少人,却看不清内里究竟。

大囡半垂着头颅,屏息静气上前两步,以肃拜为礼,方才直立起身来。起身后,束手垂首站在原地。

“不错。”

珠帘后,一个苍老的男声响起,却是萧氏一族的族长萧珩抚着胡子赞道。

这萧珩为人僵硬古板,最重礼仪。此番挑选族中女儿,他从头看到尾,这些小辈样貌技艺都不错,却是没有一个让他看得上眼的。

不为其他,皆因礼仪太差。

萧家素来自诩名门世家,什么是名门世家?可不光是其家族地位及财富,也是其底蕴。所谓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这些名门世家最瞧不起的便是那些乍然而贵的家族了,皆因其底蕴不足。而所谓的底蕴,分为很多种,不光是家族累积的财富人脉地位等等,也是族人的教养礼仪以及学识涵养。

而一名女子之所以能让人为之赞道,不光是其外貌,以及所具备的技艺,还有其品格、德行与教养。而体现德行与教养的最好方式,便是各种礼仪了。

毋庸置疑,大囡从进入众人眼底之始的行为举止,与方才那一番肃拜大礼,俱是合乎礼仪的,且行礼之时动作极为流畅,动作合乎规范,令人赏心悦目,一看便不是一朝一夕可得。也因此才会让一直沉着脸的萧珩,稍露展颜之色。

方才之前萧珩便与弟妹安国公夫人抱怨过,这些小辈的礼仪太差了。

其实也是可以想得到的,这些少女们出身俱不高,年纪又小,从小未被正经教养过。懂得些礼仪的被这么多长辈看着,难免会慌张失当,要么就是足够镇定的,却碍于出身不够,虽照葫芦画瓢学了一些仪礼,但行举僵硬,一看就让人摇头不已。还有的则是进来后就只会傻站在,一直到身旁婢女提醒才知晓要干什么。自然不能与上辈子苦练许久,即使走出萧家,在礼仪方面也从未被旁人挑过刺的萧九娘相比了。

这些大囡心知肚明,且她还知晓萧珩今日一定会到场,这也是她为自己所谋算的另一项胜算加分。至于能不能得偿所愿,这一点还不够,不过大囡胸有成竹。

见萧珩如此说,安国公夫人自然凑趣道:“这孩子是不错。”

两位长辈都这么说了,旁人自然也是点头表示赞同,只有朝霞郡主不屑的轻哼了一声,眼睛仿佛淬了毒似的紧紧地盯着珠帘外的那名少女。

听了这声冷哼,萧珩皱起花白的眉头,不满的看向朝霞郡主。这已经是今日朝霞郡主第二次在长辈跟前失仪了,也因此萧珩对她极为不满。可是想着昌平公主,以及昌平公主身后的承元帝,萧珩还是压下了满腔的怒火,只是紧绷的老脸才能显示出其内心的情绪。

这一切自然落入安国公夫人眼底,她的眉头也是紧紧皱着的,刚准备开口说什么,一旁的崔氏开口了。

“时候也不早了,阿家和伯父、叔叔也坐了这么久,定是早就疲乏。既然大伯父和阿家都说这孩子不错,不如就她了?”崔氏笑盈盈的,似无意的说道:“儿觉得这孩子也不错,小小年纪仪态如此之好,实属难得。”

此言一出,众人反应不同。

有那些眼中闪过一抹深意的,也有满面喜色的,自然也有怒气腾腾的。

郑氏掩嘴笑了下,插言道:“小叔的女儿自然不错,也难怪阿家和大伯父都出口夸赞。”

这个小叔自然指的是萧杭了,也是点明了大囡的身份。对于大囡的身份,在座的人俱都知晓,但萧珩和萧孟平日里并不久留长安,此番也是因事前来,自然不知。

面露急色的朝霞郡主正想出言,哪知萧珩已率先点了点头,拍板道:“就她,我看这小丫头不错,不提其他,光这一身仪范便足够担当我萧家的女儿。弟妹,你觉得呢?”

“能让大兄看中,自然是好的。”安国公夫人笑着道。

萧珩抚着胡子,呵呵的笑了两声,“原来是五郎的女儿,怪不得不同寻常。五郎啊,你也该操心操心子嗣问题了,也是近而立之年,连个儿子都没有,说出去会让人笑话的。就算没有嫡子——”说到这里,他不着痕迹的扫了朝霞郡主一眼,“生一两个庶子也是可行的。据说你现在连个正经妾室都没有?这怎么能行!大丈夫三妻四妾乃属人伦,我即是你大伯父,又是萧氏的族长,这事我可得管管,你可别怨我这个做伯父的多管闲事。”

萧杭垂头,连连拱手执礼,“儿怎敢埋怨伯父多管闲事。”

“如此甚好。”萧珩点了点头,对安国公夫人道:“弟妹,也算是我这个做大兄的厚着脸皮多管闲事,绵延子嗣乃是族中大事,五郎又是嫡出。这事我就交给你了,若是明年此时五郎的子嗣还不见动静,我可就要问你的错了。”

安国公夫人连连称是,道都是自己的疏忽,一定抓紧时间将此事办了。

……

这一番高/潮迭起让人目不暇接,即使聪慧如萧九娘,也未曾想到是如今这副状况。

就这么成了?

大囡有些愣愣的,心中却压抑不住满腔的欣喜。

这时,一名婢女步了上来,其手中所持的托盘中放的便是那最后一枚的玉如意。大囡将那枚如意持起,借着半垂的眼角余光看了一眼那珠帘之后,便跟着另一名婢女下去了。

大门缓缓打开,大囡越过门褴迈了出去,其手中所持的如意在太阳下耀眼生辉。

萧倩的脸在一瞬间白了,萧蓉也是。

“怎么是你?怎么能是你!”

萧蓉压抑不住咆哮起来,白着脸的萧倩将她紧紧抱住,又伸手去掩她的嘴。经过这一番,萧蓉也意识到此地不是其他处,恢复了镇定,只是望着大囡的眼充满了狠戾与怨毒。

“我就是知道,恭喜你了。”

萧玉走了过来,满脸笑盈盈的恭喜着。

“侥幸而已。”

珠帘后的动静自然没瞒过站在外面的大囡,她原本想着朝霞郡主在场,必然会横生事端。却未曾想连锁效应,竟然让众人当场便挤兑起那朝霞郡主起来,连她所准备的杀手锏都没用上。

也不知道那朝霞郡主会不会气得半死?

其实大囡并不意外是这种结果,包括上辈子,她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可不光是因着样貌及舞艺都出众,还有朝霞郡主的原因在内。朝霞郡主太跋扈了,萧家看她不顺眼的人太多,明明知道‘大囡’是朝霞郡主心中的一根刺,自然不遗余力的给其添堵。

所以,真是侥幸,不过大囡并没有漏算人心。

*

朝霞郡主怒气腾腾的往回走着,身边一众婢女俱是屏息静气。

待回到崇月阁,刚入房舍大门,朝霞郡主便拿起东西砸了起来。一路走过,满目疮痍,被瓷器碎片迸溅到的众婢女们连躲都不敢躲,跟随在其后,等到了内室,有好几个粉面上都被溅得斑斑血迹。

“都给我滚下去!”

听了此言,众人才纷纷垂首后退而出,心中俱是松了一口气。松过气后,又是苦笑,郡主如今越来越难侍候了,可众人皆是奴婢,即使是苦也得受着。

还有一名年迈的仆妇并未退去,此人正是朝霞郡主的奶娘,李氏。

李氏身着一身酱红色襦裙,圆盘大脸,皮肤白净,眼角都是密密麻麻的细纹,看上去极为和善亲切。可熟悉她秉性的人却知晓不是如此,这李氏乃是朝霞郡主身边一等一的心腹,历来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且极有谋略,深得朝霞郡主信赖。

刚才便是李氏拦住了朝霞郡主,若不然她当场便会发作起来。

“奶娘,你为何刚才拦我!”

李氏叹了一口气,走上前来,“唉,我的郡主,方才那样一副情形,您若是出声便是不敬,便是目无尊长,你终归是萧家的媳妇儿,哪能在长辈跟前忤逆。”

“难道你看不出这一群人是合着伙挤兑我吗?”

李氏自然看出来了,可是看出来又怎样,长者为大,且不说那萧氏的族长,光是安国公夫人那婆母的身份,便足够压死朝霞郡主了。

李氏从小照顾朝霞郡主,待其长成后,又随同一起出嫁。这些年朝霞郡主的经历,李氏也是看在眼里的。自然是心疼、焦急、无奈,办法也想了许多,劝也劝过了,可这些俱没有用,因为朝霞郡主素来独断独行,根本听不进人劝。不光是朝霞郡主,其实昌平郡主何尝不也是如此。高高在上惯了,就觉得自己可以永远俯视他人。

可是风水轮流转,今非昔比啊。

以前萧家人之所以忍着朝霞郡主不发作,不过是看在昌平公主的面上,如今皇后的位置越坐越稳,三皇子封了成王,五皇子也封了楚王。萧家的根基越来越深,自然不同以往,昌平公主就算想翻脸也得掂量掂量。

最近这两年,朝霞郡主在萧家的地位明显不同以往,暗里针对她的机锋也越来越多,就好比今日,李氏并不意外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之前朝霞郡主去找萧杭闹腾,李氏便劝过她了,只是朝霞郡主不听。还有今日,李氏也劝过朝霞郡主要忍着,忍过这一遭后,再图谋其他,可朝霞郡主还是不听,以至于落了一个自己下不了台。

李氏耐着性子,将之间的厉害关系给朝霞郡主讲了一遍,可还没说到两句,便被她打断了。

“行了行了,你光跟我说这些有什么用,让人备车,我要回公主府!”

李氏叹了一口气,满心疲累,默默的下去安排了。

*

“呵,你瞧她气得那副样子,她也有今天!还是大嫂你厉害,一下子便戳中其死穴了。”

听了郑氏的话,崔氏抿嘴笑了笑道:“人心所向,我不过是多了句嘴罢了。”

确实如此,这崔氏做了多年的萧家长媳,自然是有其独到之处。且不说安国公夫人种种举动背后的含义,光是朝霞郡主今日敢当着几位长辈的面,如此罔顾长幼尊卑,崔氏就知晓其下场不会好,递把梯子过去也是可以想象的。

郡主又如何,有个公主娘又如何?可别忘了自己是冠了夫姓的,身为萧家的儿媳,日里张扬跋扈,不将人放在眼里,婆母嫂子弟妹夫君一家子都得罪光了,人心所背,会被人落井下石并不让人意外。

当然也有萧杭一直没有男嗣的原因在里头,这朝霞郡主素来跋扈,拦着不让萧杭纳妾,估计安国公夫人也是忍到了极限。

这个下马威只是开始,以后的事还多着呢。

“行了,你日里也别惹她,咱们且行且看。”

“这我自然知道。”

*

那日之后大囡还是回到了静园。

与她不同的是,其他人都离开静园各归本位了。拿到名额的,自是喜气连连,没有拿到的,垂头丧气伤心不止自是不必说。

大囡以前住在伶院,没有其他住处,只能暂住静园等待接下来的安排。

安置下来的很快,大囡被安排到了翠云阁,与萧玉等人毗邻而居。萧家的小娘子们的住处都在一处,各房嫡出的小娘子们住处自是要靠前靠中间一些,且其占地面积乃至精致度以及内里的布置都是要高上一等。但大囡等人的也不差,只不过要比正儿八经的嫡出要差上一等,且偏远一点。

安置下来后,大囡便带着莲枝搬到了翠云阁。

到了地处,大囡顿时便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翠云阁临着一个小湖,湖畔景色别致,杨柳依依。入了院门便是曲折游廊,有一方不大不小的庭院,院中种了杏花两棵。树下有一方石桌,并两方石凳。上得三阶台阶,迎面便是房舍三间,一明两暗,甚是高大宽阔。

正门上悬着一副竹帘,掀起迈入,屋内是一水的木质地面,平整而光洁。堂中帘幔高卷,珠帘低垂,并设有坐榻与案几,乃是待客之处。靠右手边有一架六扇山水屏风,绕过屏风是书房。书房极为敞亮,临着墙有书架,墙上挂有几幅装饰用的字画,并有一张极大的高足案几,上面摆放这笔墨纸砚等物。临着大窗的位置,则有一张软榻,此时窗扇大敞,迎面便是杏花树下。

从正堂往左走乃是卧房,卧房摆设极为简单,檀木所制的箱式大床,床柱子上悬着淡绿色的纱帘,并设有妆台,妆台前摆放着一个矮矮的无足圈椅,临着墙则摆放着几个箱柜与一个四足刻了兽首的三彩柜。再靠里端一些的位置则用帘幔隔开,大抵是用来沐浴更衣之地。

这翠云阁看似不大,实则五脏俱全,从庭院回廊可以通往后院,后院还有一排三间较矮的屋舍,乃是婢女所居之地。并有灶房一间,不过这间灶房平日里只是烧热水之用。

在大囡和莲枝到来之时,便有三名婢女等候在此处。此乃府上所安排侍候大囡的婢女,年纪都不大,也不过十二三岁之年。

大囡住下后,次日便有府上的仆妇上门了,给大囡送来一应用度以及月饷。大囡的月饷是一月三贯钱,这是这辈子的大囡第一次拿到这么多的钱,感觉有些微妙。

头三日用以安顿,所以翠云阁极为安静,也无人来打扰。

大囡的日子过得极为悠闲,上面没有发话,她便闭门不出。她私底下性子有些孤僻,并不爱与人打交道,那三名婢女除了头一日见了一面,其他时候她是不用的,只让莲枝贴身服侍,院中的琐事也交予了莲枝打理。

又过了一日,有府中仆妇前来通知,让大囡次日前去安荣院拜见老夫人及各房主母。

*

次日一大早,大囡便起身了。

洗漱后,些许吃了些东西,便由着莲枝与她梳妆打扮。

莲枝给大囡梳了反绾髻,并在双髻上一边别了一个带流苏的珠花,然后服侍她穿上杏黄色的高腰绫裙和浅绯色的薄衫半臂。

因为是夏日,半臂的纱极薄,隐约可以见到少女特有的白皙肌肤与浓纤合度的筋骨,平添了一股娇怯感,嫩生生的,就好像是初春刚绽放的柳芽。

发下的分例中是有一应胭脂水粉的,莲枝本想拿了香粉与大囡着妆,却被她制住。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大囡额上贴了一朵绯色杏花状的花细。对着妆台上的铜镜照了一下,又多了一分属于少女的娇美神态。

待两人出了翠云阁的大门,天色已经大亮了。

大囡非常熟悉去安荣院的这段路程,上辈子她虽不是住的翠云阁,但也是住在附近,所以知晓从此地到安国公夫人的院子,大抵是需要一刻钟时间的。按着此时这个时间点,只会早不会晚。

一路上仆从来来去去,见到大囡后都是屏息静气退至一旁,待其走过后,方才各自离开。这种待遇大囡以往是没有经历过的,但萧九娘非常熟稔,所以神情很是淡定。

路途中,遇见萧茵和萧蓉两人结伴而行,这两人态度亲密,一看就知晓两人交情极好。

萧茵见到大囡浅笑颔首,萧蓉就没有如此镇定了,看到眼前焕然一新的大囡,想到被落下的亲姐姐萧倩,萧蓉心中恨意沸腾。

如今萧倩是彻底没有翻身的余地了,依旧还是跟着其亲娘住在一块,而萧蓉却是独门独户自己一个院子。萧家规矩严谨,等级分明,几乎只是一夕之间,姐妹之间便隔了一道逾越不过去的沟壑。日后萧蓉可以出入贵女圈子,接受属于嫡女的教养,日后亲事自然也不差。可萧倩却是什么都没有,待其成年后,能嫁给世家庶子是好的,差点的很可能也就是个媵妾。也因此萧蓉看到眼前如此得意的大囡,尤其红眼。

她正想启唇讥两句,后方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

“怎么几位姐姐都是站在此处?再耽搁下去,恐怕时间会迟了。”

却是萧玉往这边走了过去,今日萧玉打扮的也极为亮眼,一身粉色的高腰襦裙,月白色的薄衫半臂,看起来娇美可人。

听闻此言,几人也顾不得之间彼此的矛盾,赶忙往安荣院行去。

其实今日不光大囡萧玉打扮的光鲜靓丽,萧蓉和萧雪两人也是。萧茵身穿月白色高腰襦裙和浅绿色薄衫半臂,细条身材,显得格外的柔美娴静。萧蓉一身嫣红色的襦裙,多了一分与几人不同的艳色。

一路到了安荣院,萧莹已经在那处等着了,几人便与她站在一处,等待里面的通传。

这期间,有不少萧家各房的女眷纷纷而至,她们并不像大囡几人,久候在外面无人理会,经过通报后接二连三进入堂内。堂中的欢声笑语一片,在廊下隐隐可以听见,萧茵等人不禁露出几分钦羡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