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抬脚就想踢过去,却被成王拦住了。

成王笑着道:“二哥,别太过了,今日怎么说也是本王外祖母过寿,何必与这小畜生一般见识。”

别看成王方才一直没做声,只是一副看戏的模样,那是因为也就是一只小畜生。可如今闹得如此惨烈,先不提那萧九娘是自己名义上的表妹,这又是在萧家,赵王若是在这里闹起来,可就是不给萧家也是不给他成王的面子。

赵王到底是有所顾忌,看着眼前笑吟吟的成王,又看向瞥着自己的楚王,一拂衣袖,恼怒地哼了一声。

孟昌浩也笑着打圆场,“好了好了,都赶紧走吧,如今曦儿也找着了,咱们该贺寿便去贺寿去,何必在此处耽误时间。”

听闻此言,赵王扭头便走了,行走之前,仍有怒气。孟昌浩随后而去,成王望了一眼萧三娘,也随后跟了过去,一同的自然还有孟嫦曦以及被常顺推着的楚王。

小酒儿还想追过去,那边九娘已经从地上坐了起来,唤了它一声,它犹豫的望了九娘一眼,便奔了过来。

九娘眼神幽暗的望着那几人的背影,也不知在想什么,这时萧十娘等人才围了过去。

“九娘,你没事吧?”

九娘用一只手抚着钻进自己怀里,不安地拱着她的小酒儿,一面摇了摇头。

“无事。”

虽是如是说,在说话的时候,她忍不住面上露出一分痛苦之色。

“哎呀,见血了……”

*

九娘的伤势很严重,虽表面只是擦伤,但因着是半边身子着地,所以摔伤了臂膀。

倒也没有骨折,就是右边肩膀和胳膊整个都抬不起来了,也不能动,且一碰触就疼,更不用说擦伤的胳膊和膝盖。

翠云阁所有人都没有料到,只是出门一趟,且还是在自己家里,九娘子竟然会受如此重的伤。

九娘被送回翠云阁的时候,莲枝的眼睛都哭红了。因着前面在大摆筵席,又是安国公夫人喜庆的日子,也不敢大肆声张,只是悄悄命人去请了大夫过来瞧瞧。

大夫是经常帮萧家人看诊的周大夫,九娘见过一次,就是之前曾经为萧雪看过诊的那一个,医术倒是挺不错的。

因着是皮肉伤,周大夫也未给九娘开内服的汤药什么的,主要还是擦伤口的药,以及治疗跌打损伤的药酒,讲了几句养伤期间所禁忌的话,周大夫便离开了。

“好了,别哭了。”

九娘以极其怪异的姿势斜歪在软榻上,对一边给她擦药一面小声啜泣的莲枝说道。痛肯定是很痛,尤其这几年九娘被养娇了,这辈子第一次受这么大的伤,自是疼得恨不得将那赵王咬几块儿肉下来。

可她也明白自己的实力,现如今的自己和赵王那座大山相比,就像是一颗小树苗那般卑微弱小。本以为楚王会看着救命之恩帮自己说几句话,可惜那个没良心的,用过就丢,竟然说不记得小酒儿了,且看都不看自己一眼,就宛如是个陌生人。

比起赵王的恶劣行径,与那孟嫦曦的卑劣虚伪,九娘此时更加痛恨的是楚王的冷漠淡然与无动于衷。

那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就好像被亲近之人背叛了一般,让她心里有点堵堵的。

亏她之前在他身上下了那么多功夫,小命都差点搭了进去,这个白眼狼没心没肺没肚没肠的!

九娘并不知晓,此时被她狠狠咒骂白眼狼的那个人,只是在寿宴上露了下面,在奉上寿礼之后,便出言告辞了。让赵王一众人尽皆愕然,不过楚王素来不喜人多,众人倒也都是知晓的。

上了马车后,楚王端坐在车厢内,似在思虑什么,久久不发一言。常顺似乎感觉到什么机锋,老实的坐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

突然,几声指节轻叩桌面的声音响起。

“殿下。”

“将那些东西整理整理,整理三分之一吧,派人送去赵王府。限期三日,五十万贯。”

常顺被噎了一下,“呃,殿下,就是咱们查到的那些东西?”

楚王的眼神移了过来,看了常顺一会儿,之后缓缓点了点头。

常顺被看得汗毛都竖起来了,赶忙点了点头。

五十万贯对赵王府来说,不算太多,但也绝对不少,若是加把劲儿凑凑,估计也是能凑到的,但三日时间却是太紧,赵王定会又气又急且心肝脾肺肾都是疼的。且那种东西被递上门,估计是个人都会有想疯的感觉,猜疑、大怒种种情绪是必然的,还要日夜提防着下次还会再有人送这种东西上门。

毕竟没人愿意有些不好的把柄,被其他人捏在手上。这种把柄其实认真说来,无伤大雅,左不过就是些与官员勾结,收受贿赂等事,就算爆出来也不会要了赵王的命。但以承元帝的秉性,也不会让赵王好受,所以花钱消灾是必然的。

常顺知晓楚王为何突然会如此决定,他只是奇怪既然并不若表现的那般冷漠,何不当时就出言制止,也不至于让九娘子受那一遭。他从小伴着楚王长大,之间的情分是可以想象出来的,所以并不若寻常之人在楚王面前那般拘谨,也因此他并没有掩饰自己目光中的疑惑。

楚王自然看出来了,却没有理会,一直半阖着目,似在养精蓄锐,又似在思考其他别的什么。

常顺见楚王懒得搭理自己,倒也没有多做纠结,想不通便不想吧,随着主子的年纪日益增长,威仪更甚不说,心思也越是难以猜透。

☆、第53章

第51章

楚王自然看出了常顺的想法,却并没有想说什么意思,无他,不过是时机不成熟罢了。

从萧九娘甫一回到长安,楚王便接到了消息,却是一直未有任何动作,便是暂时不想将九娘牵扯进来。

他如今看着势大,却是建立在承元帝某种意味不明的心思上,根基不稳,一切皆如镜花水月。终归究底,三年时间太短,若是再给他两载,他大可不必像今日这般瞻前顾后。

就好比今日,本是无事,却因和自己有所牵连,置萧九娘为水深火热之中,楚王不是不了解萧家的境况,可在他眼里,萧家内里的那些机锋不过是小事,外在的许多才是重中之重,一不小心,牵连性命也是可能的,所谓的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大抵不过是如此。

想着九娘今日所受的伤,楚王不禁抿了抿唇,突然觉得那五十万贯似乎有些少了。

常顺将楚王送回书房,本是准备下去办差,却是被楚王突然叫住。

“殿下?”常顺的眼神略显有些疑惑。

楚王面容一紧,最终还是挥了挥手,“下去办吧。”

常顺点点头,退下。

其实这样才是最好,楚王的理智也是这么告诉自己。赵王那里不宜打草惊蛇,最好留着他与成王一系互斗。父皇如今看似对他另眼相看,恩宠非常,其实楚王非常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这一切。

他不过是在帮太子做着,本应是太子来做,但太子却做不了的事,父皇还未对太子的身体死心。

若是太子有朝一日身子能好起来,楚王几乎不用想就知晓自己的下场,若是甘心放弃一切,大小能当个逍遥王,若是不能,等待他的就是万劫不复。可是这些就是楚王想要的吗?分明不是,若不然他大可不必在几年前替太子挡那一箭。

所以他此时不能对赵王出手,若不然便会引来承元帝猜忌,也所以这般如此最好,既能让赵王肉疼一番,也不会引起太大的风波。

楚王在心中又分析了一遍,搁在书案上的手指弹动了两下,才以做终结。

他并没有发现自己这种行为很反常,平日里楚王做任何决定做任何事,都是从来不会犹豫的,他只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切,哪怕这一切会有所牺牲。

就仿佛当年他不过十四稚龄,便能以命去搏命给自己换了一个崛起的机会,这一次也一样,他依旧选择了最有利的局面。

只是心中的那些不舒服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呢?

楚王下意识的便忽略了。

*

楚王在寿宴上只露了个面,便离开了。

赵王等人虽没有离开,到底觉得有些无趣。更不用说孟嫦曦了,虽是赵王和成王都对她和颜悦色,甚至有些殷勤,却让她觉得甚是乏味,皆因那个人离开了。

想起之前所发生的事,孟嫦曦既觉得得意,又有些烦躁,尤其楚王的离开更是让她心中隐隐有些不舒服的感觉,便不想再在这里继续呆下去。

她佯装有些不舒服的模样,对二哥说想回去。孟昌浩到底是关爱这个小妹的,便向赵王成王两人告辞,带着孟嫦曦离开了。

孟家两兄妹一离开,成王和赵王也不想再呆在此处了,便出言告辞。

园子里所发生的事,早在之前便传到了安国公夫人的耳里,此番见赵王几位皇子尽皆离去了,更是让其眼中闪过了一丝不悦。

当然,作为今日的寿星的安国公夫人,自然不能让人看出不悦之色,到底因着事情牵连甚多,让其对萧九娘心中产生了不满。

尤其今日楚王的态度,更是让安国公夫人不满,不禁在心中埋怨九娘:不争气的东西,亏她之前对其寄予厚望,好事没办成,倒是得罪了孟家和赵王。

与此同时,朝霞郡主自是将这一切收入眼底,她当然也知晓之前园子那处所发生之事。所以此时的她笑得格外明媚,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朝霞郡主身上发生了什么好事。

按下不提。

外面所发生的一切,九娘自是不知晓的。

莲枝帮她擦了药后,她便姿势僵硬的躺在榻上,想着自己的心事。

她当然知晓今日所发生的事,看似风淡云轻已经过去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

真是狼狈啊,不光自己受了伤,还失去了披在身上的虎皮。

九娘不禁自嘲的笑了笑。

可是如今想这些已经晚了,事情该发生已经发生了,多想也无益,她如今该想的是怎么面对接下来的那些狂风暴雨……

心绪纷乱的想着各种事情,不自觉中九娘便睡着了。

等她再次醒来,外面天色已黑,屋中的一角点了一盏晕黄色的灯。

她轻轻的低唤了一声‘莲枝’,莲枝听到屋中的动静,撩了帘子进来。

“娘子,您醒了,该用晚饭了。周大夫说您这两日不宜吃太油腻的东西,奴婢便命人熬了些鸡丝粥。”莲枝一边说着,一边将三彩柜上的灯盏点燃,屋中顿时明亮起来。

“端进来吧。”

现在,九娘想动一下,对她而言就是一场折磨。不动的时候,隐隐作痛,但是只要稍微动一下,一个不小心扯动某根不知名的筋,便会扯得右边臂膀痛苦不堪。

莲枝小心翼翼的将九娘撑了起来,让她斜靠在软枕上。之后,她接过莲芳手中的粥碗,用汤匙一勺一勺的喂着九娘。

“酒酒呢?”九娘分神问道。

九娘奇异的发现似乎没见到那只顽皮的小东西,要知道小酒儿素来很黏她的,她睡觉的时候,不是在她榻上,就是爬在她的榻前。只要她在屋里,它便总是跟前跟后的。

“奴婢怕它碰到您的伤口,便拘着没让它进来,且它似乎觉得自己犯了错,从回来以后就蔫蔫的,爬在外屋的墙角处,奴婢喂它吃东西也不吃。”

九娘不禁一笑。

因为她不用看,便知晓小酒儿蔫头耷脑是什么样子,绝对是尾巴也不摇了,蔫蔫的耷拉下来,自己一个人去墙角那里,谁都不搭理。这种情形差不多会持续一两个时辰的样子,若是有人去逗它,或者她亲自出马,它便会又恢复活泼的样子。

不过莲枝说得也是实话,狗虽通人性,但毕竟不懂事,小酒儿太过黏她,绝对会碰到她的伤口,而她现在可经不起碰撞,所以九娘倒也没有反对莲枝拘着不让小酒儿进屋之举。

用了一碗粥,九娘便吃不下了。莲枝和莲芳两人端来水盆帕子,为她净了手拭了脸。现如今动弹不得,想沐浴更衣都是一种奢望,也只能忍着。

弄罢,莲枝便让九娘继续歇着,九娘倒也没有反对,便又躺了回去。刚在榻上躺好,莲芳突然走进来,附在莲枝耳边说了几句什么。

莲枝面色犹豫的看了九娘一眼,也未说什么,便急冲冲的出去了。

其实不用莲枝说,九娘便知晓发生了什么事,这翠云阁并不大,也就这么三间房,外屋有什么动静,声音稍微大一点,里面便能听到。

莲芳脸色犹豫的听着外屋的动静,并时不时偷偷去看九娘的表情。

九娘很平静。

“……奴婢是替老夫人来传话的,莲枝你也是个奴婢,好像没有资格拦着老婆子吧……”

“奴婢自是不敢拦着王大娘,只是九娘子刚用了晚饭才歇下。九娘子受了伤,伤口疼痛难忍,好不容易才睡着……”

这在外屋与莲枝说话的人姓王,人称王大娘,乃是安荣院的人。与胡大娘相同的是,王大娘也算是安国公夫人心腹之一。不过这王大娘格外与众不同,天生了一副刻薄的面相,且说话也极为难听刻薄。

若不是仗着自己是安国公夫人的陪嫁,大抵在安国公府早就待不下去了。可就是因为如此,安国公夫人偏偏喜欢用她,所以王大娘管着府中所有婢女仆妇一概责罚之事。

且九娘还知道一点,安国公夫人此人素来一副和善慈祥的面孔,平日里就算有些恼怒之类的情绪,也是不形于外。当然怒气这种东西是不能埋藏在心的,于身体康健有碍,这时候王大娘便会出马了。

以替老夫人传话之名,行训责之实,因王大娘此人言语刻薄,以达羞辱与告诫之目的。这算是安国公夫人的一些小癖好吧,当然也是看人的,例如崔氏等儿媳妇之类的,才会有这种待遇,上辈子九娘也见识过不少次。

当然也可以换一种方式解释,这是说明安国公夫人看重你,所以才会如此恨铁不成钢,若是不看重或者下人之类的人,大抵只是一个眼神便解决了。

莲枝自是知晓这王大娘不好对付,才会一听是王大娘来便变了颜色。出去一看果然来势不善,才会谎称九娘已经歇下了。

九娘知晓对方不达到目的不会罢休,她望了莲芳一眼,“让她进来吧。”

莲芳一愣,便赶忙出去了。

之后王大娘被带了进来,见九娘躺在塌上,先是恭敬的行了个礼,然后便用她那尖锐且难听的声音,开始所谓‘训话’。

九娘看着对方那两片薄薄的嘴唇,上下不停开合,就那么看着,渐渐竟生了一种好笑的心态。

无他,实在每次看到这王大娘的嘴都让她想起一种鸟的嘴,那就是母鸡,咯咯咯的似乎一点都不嫌烦。

王大娘很快便说完要说的话,她抬头望了九娘一眼,“九娘子,奴婢的话说完了。”

这一望,让她微微有些愣住了,因为九娘脸上并没有类似羞愤之类的情绪,而是微笑。

九娘点了点头,“谢祖母她老人家的教诲,莲芳你送王大娘出去。”

面容与言语极为平和,似乎方才王大娘那些训斥之言根本不存在。可要说不存在,似乎也并不是如此,王大娘分明看出一旁这两个婢女尽皆一副羞愤想哭的模样,旁人都如此了,正主儿岂会没有感觉?

王大娘这种活儿干多了,自然明白其应有反应,哪怕是当年大房主母崔氏,第一次面临这样的情况也做不到如此淡然。王大娘眼中闪过一抹复杂,也不及多想,便随着莲芳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待莲芳将王大娘送走回来,莲枝才询问出口。

“娘子,您为何不生气?那王大娘实在是……”

九娘轻笑了下,“生气什么?难道我生气,她便会停下训斥?训斥好啊,说明人家对你依旧寄予厚望……”

九娘的笑声中,有许多意味不明的东西,可惜莲枝一时之间并不能听懂。

但九娘懂,上辈子与安国公夫人打过太多次交道,她自然明白对方的一些心思。说白了,对于孙女这种小辈,在安国公夫人心目中只分了两种,有用或者没用。没有嫡庶之分,也没有其他区别,只要你有用,她会将你捧得高高的。当然,你若是失去了你的作用,无视便是唯一的态度。

同理,她能派人过来训斥于你,说明还对你抱有希望,而识趣的小辈自然要顺着她的意思来,才是正当。

这才是九娘笑的原因,她懂了安国公夫人的意思。

这一切道理九娘都懂,却充满了一种厌倦的心态,她知道这种心态不对,她应该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可能是因为今日发生的事情太多,也可能是其他,她竟然有一种意兴阑珊的感觉。毕竟上辈子她本就是因为厌倦才离开的,这种情绪她祛除不掉,只能任其若隐若现在心中偶尔乍现。

另一边,王大娘回到安荣院,便对安国公夫人禀告了来翠云阁后的形象。

听完萧九娘的反应,安国公夫人反倒露出一抹笑容。

“倒是个机敏的小辈,希望她能明白我的苦心。”

“九娘子定然会明白老夫人的苦心的。”胡大娘在一旁道。

*

莲枝想了好一会儿,都没能明白九娘话中之意。

最后只能不做他想,给九娘调整了下姿势,服侍她又躺了下来。

这时,莲芳又走了进来,对九娘禀道:“有一个婢女求见,是咱们院子里的。”她的神情有些怪异,似乎有些想不明白一个杂役的婢女为何会求见萧九娘。

九娘回到长安城后,以前留在翠云阁看家的婢女又换了一拨,当然换不换,对于她而言都是不会用的,所以也就做无视状态。

平日里自己起居饮食从来不经外人之手,只用自己从兰陵带回来的那几名婢女,她知晓这院中有别人的人,安荣院那里自是跑不掉,崇月阁那里自然也有,至于其他地方有没有,九娘就不知道了。

此时有婢女求见,别说莲芳了,连九娘都有些讶然。

“叫她进来吧。”

很快,莲芳便领进来一名婢女,年纪大约有十五六岁的模样,皮肤微黑,但看得出来和平常的婢女有些许不一样。

其实不一样也是正常,莲枝她们日日里在主子身边跟着,说是锦衣玉食也不为过,皮肤也养得娇嫩白皙,走出去比个一般富户的小娘子也是不差,而这些做杂役的婢女却是没有这种待遇,干得都是粗活,没有力气可是不行,也因此显得健壮有力一些。

这是九娘对婢女三六九等的印象,可这名婢女给她的感觉还是与常人不一样,到底是哪里不一样,她一时也想不出来。

“你有何事?”

那名叫小翠的婢女并没有说话,而是眼睛望了望莲枝和莲芳两人。

“有什么事你可以直说,这两人不用避讳。”

听闻此言,小翠才从怀里取出了一只锦盒,“主人那边命人送来这个,让奴婢交给娘子。”

主子那边?

九娘眼中闪过了一抹奇异的光芒,根据她两辈子的经验,会出现这种情形只有一种情况……

她使了个眼色给莲枝,让莲枝将那个锦盒拿过来递给她。

小翠似乎也知晓自己的突然出现有些诡异,她顿了顿,又道:“这盒子里是伤药,对跌打损伤有奇效,盒子中有一封信,是主子给娘子的。”

小翠说话的同时,九娘已经打开了那只锦盒,她有一只手臂不能动,所以是莲枝打开后递给她的。

不大的锦盒中,里面有一只圆墩墩的小瓷罐,下面压着一张纸。九娘让莲枝将那瓷罐拿出来,又将那纸拿出递给她。

说是信,其实就是一张不大的纸条,上面只写了几个字,静待三日。

没有头款,也没有署名,可是这字却是让九娘熟悉无比。

这笔迹是楚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