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蕴含着冰冷的凉意,九娘披着厚厚裘皮披风,一路踩着地面上的薄雪往国子监侧门而去。

她心中仍惦着书囊中的那份手稿,可是让她特意去寻王四郎,却是有些难为的。路过国子学院门前,她特意望了里面一眼,与以往一样入目之间并无她想找的那人,便只能放下心中的想法,继续往前走去。

这么耽误一会儿,等她到了侧门时,门前来接散学学生的马车已经不多了。九娘眺望了一下,发现来接她的马车今日竟然奇异的不在。

难道是有什么事耽误了?

想着此时是雪天,这会儿虽没有下雪,但路上也是有积雪的,九娘倒也没有多想,只当是路上耽误了。

寒风凛凛,九娘将头上的兜帽又往前拢了拢,站在原处等马车来接自己。

“九娘。”

一个男声在身后响起。

九娘扭头过去,便看到眼含惊喜往这处走来的王四郎,他也着了一身苍青色学生棉服,厚重的棉衣穿在他的身上却不显臃肿,更显玉树临风。外罩银灰色裘皮披风,披风只及膝盖处,上好的银狐皮水光油滑,泛着淡淡的银光,衬得他整个人更显得温润如玉。

好一个俊美的翩翩公子!

即使萧九娘心中对其有些隔阂,也不得不否认王四郎这身好皮囊。

与之相比,九娘的形象却有些糟糕了,本就个头不高,厚厚的学生棉服穿在其身上显得格外臃肿,因为怕冷,九娘的裘皮披风是从头包到脚的,整个人都缩在暖暖的裘皮披风中,只露出一张粉白莹润的小脸儿,也不知王四郎是怎么认出她来的。

“怎么还没有家去?可是接你的马车未来?”

言语间,王四郎已经走到九娘身边,眼含关切的望着她。

“大概是路上耽误了。”九娘又望了一眼街道,漫不经心道。

想着书囊里的那卷手稿,她伸手去斜挎在面前的书囊里去掏,掏出后便将手伸出披风递到王四郎面前。

“这是你的手稿,谢谢了,我已经抄录了一份,这份还你。”

王四郎低首望着润白小手中的那卷手稿,眼中略带了一丝受伤,“这本就是给你的,你又何必再费神抄录一份还我。”

九娘不由分说将手稿塞给他,将手收回披风中,仅这一会儿小手露在外面,便让她觉得寒冷刺骨,这该死的冬天!她本就惧寒,自几年前的那次落水,越加惧寒,若是能够选择,这种天气她宁愿呆在家中不出门。

王四郎从九娘急不可耐还自己手稿的动作,体会出对方一种急于想撇清的态度,对于九娘平日里躲着自己的行举,他本就微妙在心,此时这般,更是让他感觉到有一种受伤的感觉。

不该是这样,不该是这样……

可应该是怎么样,王四郎也不知晓!

面对这萧九娘,从一初始只是表妹的同砚,到有些留意到对方,再到对其上了心,眼睛总会不由自主往对方身上转悠,其实王四郎也不知为何会如此。本就是情难自禁,知晓对方想躲避自己的态度,更是让他觉得难以接受。

他并不擅长讨好小娘子,却总是不由自主想靠近对方,明知晓雯婧妹妹对自己感情不同寻常,按他之前的想法,在程雯婧入学后,他会借故避开她的,毕竟他一直以来将对方当做自己的亲妹妹,却因为眼前这个人的存在,不但没有避开,反而来往更加频繁了。

萧九娘为何会躲着自己,王四郎心中也约莫有些数,他很想告诉她,他对程雯婧只是兄妹之情,可是这种话他却是怎么也说不出口的。他有什么资格对她说这样的话,毕竟他们并不太熟悉,至少没熟悉到可以说出这样的言语。

可是此时他却非常非常想将这话诉之于口,只为了不再让对方躲着他……

“其实你不用躲着我,我对雯婧……我、我只是把她当做自己的妹妹看待……”

恍惚间,王四郎听自己将这番言语说出了口,他明明还未想好如何说,却这么莽撞的说了出来。说出后,他反而松了一口气,至少她应该能明白他的意思。

他目中含着一丝期待的望着对方。

哪知萧九娘却仿佛被烫了脚似的,猛地往后跳了一下。她并未敢去望对方眼睛,只是垂着头支吾道:“王大哥,你跟我说这个干嘛……”

王四郎急切伸出手想去拉九娘,“九娘,我、我你……”

一声马儿的嘶鸣在耳旁响起,紧接着而来的是一声低低的呛咳声。

九娘扭头便见不知何时每日接她的那辆马车到了,赶车的车夫竟然不是每日来接她的车夫大奎,而是常顺。而马车的车帘子已经掀开,露出坐在车中的楚王。

只见他眼神晦暗的望向这处,明明是一贯淡漠表情,却是让九娘感觉出几分冷意。

不知为何,心便有些慌了起来。

“还不上车。”楚王望了王四郎一眼,冷道。

九娘赶忙往车旁走去,常顺还未来得及将车凳放下,她便自己爬上了车去,动作敏捷得不可思议。

车帘放了下来,包裹住马车中一室的温暖。车厢中燃了炭盆,正散发着融融的温度,九娘顿时觉得从头到脚都暖了。

她没有敢去看楚王表情,将身上的披风脱了下来,放在一旁,之后才在楚王对面的位置上坐下。

“表哥——”

楚王没有说话,将案几上的一样东西推了过来,正是一只小巧精致的铜制手炉。九娘顺手便拿了过来,温暖了冰凉的小手。

“表哥怎么今日来国子监了?小翠和大奎呢?”

楚王瞥了她一眼,淡淡的道:“顺路。”

好伐,九娘已经明白楚王的意思了,因为他今日顺路,所以顺便来接了她,至于小翠和大奎肯定自有他们的去处。怪不得她说从不会晚到的马车今日怎会晚了,原来如此。

此时马车的轱辘已经转动,将目瞪口呆的王四郎留在了原地寒风中。

王四郎自是认出马车中的人,他的亲姐姐是太子妃,王家也算是顶尖世家之一。一袭紫衣金冠,俊美出尘,除了大名鼎鼎的楚王,还能是谁。

他本因九娘连声招呼都不打便走了,及之前想说却被打断的话,有些受伤还有些心绪纷乱,此时却完全没有了这些情绪,所有心神都放在了本不应该出现的楚王身上。

他知晓萧九娘与楚王有些渊源,算是名义上的表兄妹,不过楚王和萧家不合,他也是知晓的。

可见方才那情形,楚王和萧九娘明显不只是寻常关系,九娘为何会与他那般亲近,王四郎不免想了许多……

……

车厢中温暖而又静谧。

九娘却有些坐立不安。

无他,皆因楚王有些晦暗莫名的神色。

上一辈子,九娘便遭遇过这种情形,只是彼时她所有心神都放在王四郎身上,自是不会多想。她知晓上辈子楚王便不怎么待见王四郎,难道这辈子也是,还是两人之间有什么矛盾她并不知晓?

九娘想了半天都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期间偷眼瞄了楚王淡漠的俊脸几眼,她自是不知晓这行举,在楚王眼里是心虚的表现。

想着常顺之前所报上来的东西,楚王心绪有些复杂。

他本是一时兴起,才会有国子监之行,哪知竟然会看到这一幕。

有人心悦小人儿……

这项认知竟让楚王特别难以接受。

他望着眼前的九娘。

小小巧巧的,玲珑有致,明明还是个小丫头,几年了,个头也没见长多少,为何竟会有人心悦。

巴掌大的小脸儿,精致如画,一对莹润的大眼,虽略显还有些青涩,但已现女子应有的娇美……

不知何时,小丫头竟然已经长大了,有了爱慕者……

想着之前车外那少年眼中所蕴含的情绪,楚王莫名有些心堵。他哼了哼,突然道:“那王家的人,少打交道。”

九娘一愣,匆忙应道:“嗯。”

见九娘答应的并不勉强,楚王莫名心情有些好。想着之前的部署,这几日朝堂之上大概会有些乱,又想到去年得的那汤泉庄子,楚王瞥了九娘一眼,道:“明日你休沐?本王在城外有处汤泉庄子,明日同本王一起前去。”

明后两日九娘确实休沐,国子监的学生每月有六日的休沐时间,每旬两日,九娘没料到楚王竟知晓这种小事。

至于汤泉,九娘两辈子都只曾耳闻过,却不曾享受过。这大冬日里泡个汤泉定是十分舒爽,见此她也没有拒绝,而是听话的点了点头。

作者有话要说:ps:苦逼面下午才能坐车回家,一想到要回家了,感觉各种爽歪歪。~\(≧▽≦)/~

☆、第80章 42.0

第78章

次日,九娘一大早便起身了。

用过早膳,便去了安荣院请安。

平日里因着要上学,所以每日去给安国公夫人请安是免了的,今日休沐自是不能免。

待九娘到时,安荣院正堂上已经坐了不少人。崔氏郑氏马氏刘氏及一些小辈们等俱都到了,唯独少了一个朝霞郡主。

九娘对这种情形并不感到稀奇,自那日事后,朝霞郡主似乎就和萧家人闹崩了,虽表面上并没有生出什么大乱子,但朝霞郡主却极少露面。成日里除了呆在崇月阁,便是去王家她姐姐那处及公主府,当然宫里太子妃那里也没落下。

现如今朝霞郡主很明白自己仰仗的是什么,一改往日骄纵的做派,变得汲汲营营起来。当然九娘明白这是为了什么,不外乎是在向萧家人示威,只要昌平公主一日不倒,只要太子一日不死,萧家人就不敢拿朝霞郡主如何。即使内心不满,面上还是要捧着对方的。

据闻朝霞郡主这阵子忙着在捣腾什么生子秘方,不用说自然是为她的亲外甥女太子所弄的,萧家人明明暗里恨得牙痒痒,面上还要做无知状。九娘虽日里忙于国子监的学业,但安国公府这里的事可一直没漏下,散了学晚上在翠云阁听莲枝将府中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报上来,可没少暗中看这些人的笑话。

“九娘如今越发出众了,真是一天一个模样,看来去国子监念书也是有许多益处的。当年三娘也曾提过此事,我却是将她拒了,早知道当年也让三娘去国子监读两年。”郑氏拉着九娘的手,笑盈盈的说道。

“谢二伯母的夸奖。”九娘半垂眼脸,状似害羞。

“这怎么算是夸奖,二伯母说得是实话,阿家,您说是不是?”

看着伫立在下处的萧九娘,安国公夫人也是一脸笑意的点点头。

确实如郑氏所讲,九娘如今越发出众了,不光是容貌,也是仪态与气度。这撇除不了她如今正在长身子的功劳,也有她甚少出现在人前的原因,多日不见,忽一见自是觉得大变样。当然也与日渐增长的学识有关,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过如此。明明年纪还不大,与一众姐妹站在一处就是拔尖了出来,虽称不上鹤立鸡群,但一打眼看去第一眼就瞅到了她。

长辈们的这番夸奖,让萧六娘等人俱是红了眼。

萧三娘为长,素来在妹妹们面前都是一副长姐的做派,且为人温婉贤淑,尤其九娘比她小了不少,也犯不上去嫉妒一个妹妹。萧五娘从来是个和事佬的性子,不管内里如何,在长辈们面前素来一副柔顺的样子,一脸笑吟吟的看着,也不说话,反正从面上来看是不行于色。

至于萧十娘和萧十一娘,萧十娘自从韩云娘逝世后,便成了一副沉默寡言的样子,萧十一娘素来是个透明人,两人只是静静的瞅着,同样看不出有什么嫉妒之色。可萧四娘、萧六娘与萧七娘就没那么好了,这三人素来与萧九娘有隔阂,此番见了祖母和两位伯母俱是对萧九娘一副另眼相看的模样,脸上不禁露出了几分异样的神色来,只是碍于长辈们俱在场,也不敢诉之于口。到底是年岁有些浅了,心机也不够深,难免落于旁人眼。

一旁的崔氏微微的皱了下眉,她之所以会皱眉也是因为萧七娘。

毕竟不管怎么来说萧七娘也是大房中的人,大房的其他两个女儿俱是被她教养的不错,唯独这个萧七娘是怎么教都教不好。看得时间久了,她对萧七娘的那份心也淡了,她是世家名门出身,自是明白内里关键,就照萧七娘这种性子,日后就算有个什么大造化落于其身,她自己也把握不住。

萧七娘自是不知道嫡母这份心思,也不知晓因为自己的德行不好,会影响到自身日后的婚嫁。

当然仅凭这萧家的家世,她日后的婚嫁也是不差,只是好却是谈不上了,就如同崔氏所想,就算有什么大造化落在她的身上,就凭她这份心性也会将日子过得一团糟,机会自是让给了旁人。当然,这是后话。

“行了,二弟妹你就别夸九娘了,九娘出众是咱们家众所皆知之事,我看三娘也挺不错,走出去谁人不说咱们家三娘温婉贤淑?”崔氏笑盈盈的插言。

郑氏自然不会说个不字,所谓孩子是自家的好,萧九娘再好,也不是自己亲生的,在她心中自然比不过萧三娘。且她之前那话也不是说了没目的的,没见着一旁萧六娘的脸都气歪了。

郑氏和崔氏自来和朝霞郡主有隔阂,平日里没少给其暗里添堵,此番朝霞郡主不露面,自是冲萧六娘而去。萧六娘不是个能忍气吞声的,进了她耳里自然传到了朝霞郡主那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一番机锋,明白的自是明白了,不明的自是不明。被挡靶子立起来的九娘,心中也是苦笑不已,不光是萧六娘,还有萧四娘和萧七娘,那眼里的光芒恨不得将她吞了也似。至于暗里是不是还有其他人,她不想去关注,反正只要有人犯上来,她自是不会轻饶。

毕竟今非昔比,她也不是吴下阿蒙,有楚王这么个靠山在身后,这府里她还不惧任何人,当然这一切她自是不会张扬起来。

望着下面站着一众千姿百态的孙女,安国公夫人即觉得有些安慰,又觉得有些遗憾。

若不是时机不对,想必这会儿家中这些出众的孙女俱都有了人家,就算年纪不到,也能先定亲,是时萧家的势力也能凭空增添一大截,也好给成王和皇后添些助力。

可惜如今朝堂局势混乱,长安城里众人俱都隐忍不发,大多都是瞅着东宫那边的动静,也好筹谋日后该如何处世。萧家一众女儿,三娘四娘五娘年纪俱都不小了,却是婚配之事一直未抬到桌面上谈,俱是因为如此。

局势混乱,谁敢言谈婚嫁,别亲家没结成,反而结了个祸害。这长安城内众人心中俱有自己的算盘,自然不会等闲视之,也因此三娘几人都有些被耽误了。

不过安国公夫人也有自己的盘算,最大的三娘今年不过十八,再等一年也是能等起的,再不行还有一个成王。按安国公夫人的想法,她并不是太想将萧三娘许给成王,自产自销虽好,却是少了两条路子。

成王是皇子是亲王,成王妃定然不会是寻常人家,所谓的联姻,便是联合两家之势。萧皇后和安国公夫妇还打着给儿子(外孙)寻一家有势力的姻亲,好增添些许助力。

至于萧三娘,本身出自兰陵萧家,有个皇后姑母,又是个嫡出,日后婚嫁也不会差,日后嫁了人,夫家也是成王一系的好助力。

别看安国公夫人无视下面的这些机锋,因为她知晓这后宅之中俱是逃不过她的掌握。上下嘴唇还有打架的时候,只要无关紧要她大多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府中的事务也俱是交给崔氏,反正只要不影响大事就好。

想到了萧三娘,安国公夫人自是想起萧九娘,自然而然也就想到了楚王。

对于这个便宜外孙,安国公夫人是又恨又忌惮。恨得是他母家明明是萧家,却是胳膊肘往外拐,忌惮的是当今竟然对这么一个残废宠爱有加,连她外孙成王都要退避三舍。

日前,成王暗里的一些小动作,因着要通过萧家才能施展出来,安国公夫人自然知道一些。可不知陛下是老糊涂了,还是怎么了,竟然一概无视。那楚王门下明明猖獗,还牵扯到卖爵鬻官之事,陛下竟然重拿轻放下了,到最后楚王也只落了一个闭门思过的惩罚在身。

且闭门思过不到一月,便又被招进了宫,这几日楚王可是风头正盛,成王和萧家也只能按捺下不甘心,收起暗里的一些小动作。

按成王一系所想,对于楚王此人,自是拉拢为上。可是楚王素来不卖成王一系的帐,也因此成王萧皇后及萧家众人才会恼羞成怒,伙同赵王一系暗中对其使绊子,想借着机会瓜分楚王手下势力。绊子是使出来了,可惜楚王屁事没有,再加上此乃非常时期,大动作也不敢有,只得暂且老实下来。

面对这样一个滚刀肉,又沾着那么一层关系,真是让成王一系恨得牙痒痒,却又觉得弃之可惜。

无法,眼见打压不成,拉拢的心思又站了上风。

也因此安国公夫人将心思又放在了萧九娘身上,这也是为何今日郑氏和崔氏连同安国公夫人,为何会对萧九娘格外和善的主要原因。

前朝影响后宅,这话并没有假。

想着心中存着的事,安国公夫人便没心思和几个儿媳妇及一众小辈瞎耽误功夫了,挥退了众人,却是独独留下了九娘一人。

刚好九娘也想找个由头出府两日,正好想一并和安国公夫人讲了,当然她对安国公夫人为何留自己也是心有疑虑。

到底为何,接下来便能见分晓。

……

安荣院正堂中,因着屋中边角处燃了好几个炭盆,自是暖气融融的。

安国公夫人招手让九娘来到她所坐的牙床上坐下,这首位的牙床素来只是安国公夫人的专座,也就只有安国公及崔氏郑氏两个得脸的媳妇偶尔有资格落座。

这番另眼相看,着实让九娘有些受宠若惊。

安国公夫人拉着九娘的手,先是关切的询问了她的身子,而后又问了问她在国子监里的一些情况及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以示关怀。安国公夫人不愧是安国公夫人,说话非常有技巧,一点痕迹也没有露出,话音自然而然的绕到了楚王身上去。大体是问九娘自那日芙蓉园夜宴之后,可曾与楚王谋面。

幸好九娘从来不是个傻的,且一直有提防,见安国公夫人露了由头,她自然不会不打自招,而是默默地摇了摇头。

安国公夫人叹了一口气,道:“楚王这孩子,年纪大了,心思也越发深沉了,小时候还总上家里来看望我这外祖母,这已经许久未上家中来了。这孩子命苦,亲娘早早就没有了,你皇后姑母虽是他嫡母,但皇后乃后宫之主,后宫那么多繁琐的事务,她连成王都顾不上,更何况是他,也养得这孩子素来是个冷漠的性子……”

九娘也不知安国公夫人这是想唱哪出大戏,只能眉眼黯淡,陪着对方唉声叹气起来。

“……这长安城内人众多,他又处在那样一个地方,身边居心叵测的甚多。祖母见他似对家中有隔阂,就怕是有人在他耳里说了什么,让他与家中生了嫌隙。他生了那样一个性子,素来对人不亲近,祖母心想这家中也就你俩有几分小时候的情义,便想着让你多上门去探望探望他。他的腿脚不好,祖母也是非常担忧的,据皇后说,每逢到了阴雨和寒冷的天气,楚王的腿便会疼痛难忍。九娘,你今日刚好休沐,若不然祖母让人送了你去楚王府,你去代家中探望探望你表哥?”

话音落下,安国公夫人眼含期望的望着九娘,将一个担忧外孙的外祖母演绎的极好。

若不是九娘活了两世,且暗中一直和楚王有来往,恐怕真会上了这老妇人的当。可惜——

作者有话要说:ps:面面回来啦,可惜还要走娘家亲戚,等亲戚走完就恢复双更,莫怪啊,么么哒╭(╯3╰)╮

☆、第81章 42.0

第79章

不得不说,安国公夫人这算盘打得极好。

九娘懵懂不知事,又与楚王有着救命之恩,芙蓉园夜宴那次,就能看出楚王对萧九娘还是有几分另眼相看的,至少不若待萧家其他人那般冷漠。所以萧家其他人上门,会被楚王拒之门外,可安国公夫人有把握,楚王至少不会将萧九娘拒之门外。

且不说两人是表兄妹的关系,还有那层救命之恩在侧,若是将萧九娘拒之门外,传到承元帝耳里,承元帝会如何想,传到旁人耳里,旁人会如何想楚王?

倘若不将九娘拒之门外,安国公夫人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半。借着‘懵懂不知事’九娘的口,将自己这番话传进楚王耳里,楚王信,则是万事大吉,也算是消除隔阂的第一步,楚王不信,还有后手等着。

只要萧九娘入了楚王府的大门,因为这萧姓,不可避免便将双方扯到了一处去,萧家内里人知晓自家和楚王的暗里机锋,但外人不知晓,赵王也不知晓,这便是可利用之处。

且之前安国公夫妇怀疑兰陵之行楚王被袭一事,被承元帝亦或是楚王得知其中内情,但这毕竟只是猜测。因为这猜测,萧家人才会心虚,可萧家人也想明白了,不管知与不知,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刚好可以借此机会来试探楚王的态度,就算试探不出,能将萧家和楚王扯到一处去,对萧家及成王一系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百利而无一害的行为,萧家人自是乐见其成。

而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这萧九娘。

可九娘会让他们如愿吗?

这一会儿时间,九娘已经将其中的玄机分析了大半出来。按她所想,她自然不能给楚王增添麻烦,这楚王府的门万万不能登。

可安国公夫人又哪里会给她拒绝的机会,所谓姜是老的辣,这句话并没有说错。不待九娘的拒绝出口,她便招手唤来了胡大娘,让她去安排九娘出府一事。并殷切的吩咐其他婢女和仆妇,去准备各种珍贵药材以做上门之礼,一副着实忙碌且十分上心的模样,倒是将九娘丢在一旁,更不用说让她说出什么拒绝之言了。

这是赶鸭子上架!

这确实是赶鸭子上架,可安国公夫人有这个资格,但凡九娘敢说个不字,她便会成为众矢之的。

这种情形,九娘也不能说出拒绝之言,‘不’字是好讲出,可接下来她又该如何将话圆过去呢?难道说自己活了两辈子,所以知晓萧家人没打什么好主意,或者自己早就和楚王‘暗通款曲’了?

不管是哪一项,都是万万不能与外人言的。

胡大娘的速度极快,很快便准备好一切来请九娘了。

见此,九娘只能压着满腔的憋屈,曲膝和安国公夫人告退,随胡大娘出去。

她来请安本是带了莲枝,胡大娘话里话外都说婢女只有一个,出门有些不好看。九娘本是想从翠云阁再叫来一个,却被一脸笑的胡大娘拦住了,从安荣院里随意指了一个婢女随同。

不用想,这个自然是来监视九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