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楚王相识以来,楚王待自己的不同,九娘十分清楚。尤其两人大婚以来,夫妻极为恩爱,这让她更是忽视了楚王的本性。

而这件事的发生,就宛若一盆冷水浇在了九娘的头上,她突然发现楚王不光是自己的丈夫,他还是一个潜藏在暗里的猎人,他的目标是那个位置,谋得是大业。他对那皇位的执念有多么深,再也没有比活了两辈子的九娘更为清楚,为此牺牲自己的儿子,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以抉择之事。

更何况,这并不算是牺牲,甚至是双赢。

有人会拒绝这种好事吗?大抵不会有吧。

尤其——

楚王并不喜欢木木。

是的,楚王并不喜欢木木。儿子长了这么大,甭说抱了,连个笑脸都难得给予。只要他踏入正房,木木就得为其让道,他并不待见九娘总是抱着儿子不丢的行径,甚至为此阴过好几次脸。

九娘不想惹他生气,所以极少在他面前抱儿子,更不用说是喂奶了。发展到了如今,九娘甚至掐着楚王回来的点儿,就让奶娘将儿子抱下去,生怕儿子又碍了他的眼。

九娘也曾疑惑过楚王为何如此,可是想了半天都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归咎于楚王性格太独,再加上时下奉行抱孙不抱子的理念,且她溺爱儿子自己是清楚的,有个严父也利于以后儿子的教导。

可当发生了这件事后,所有往事加在一起,九娘甚至还回忆起当日他曾说‘他如此折腾你,这孩子不要也罢’的事。这一切都宛如割断最后那根救命稻草绳的致命镰刀,一夕之间将九娘所有理智与智慧都摧毁殆尽。

楚王的脸色随着九娘的话语,越来越冷肃,眼神也冰冷了起来。

“分析的很好,你就是如此想本王的?!”

九娘红着眼圈,还想说什么,却被一声轰然巨响打断了。

竟是楚王一怒之下,掀翻了整个书案,常顺在外面说了什么,可是屋里的两个人注意力都没在此处。

九娘被吓得不轻,她还是第一次见到楚王恼怒成这副模样,潜藏在骨子里仅剩的那丝惧怕冒出了头,同时一阵遏制不住的委屈也泛上了心口。

她呜的一声哭了出来,提起裙摆便往门外跑去。

正好和站在门口的常顺撞了个正着,常顺大急,叫了声王妃,又探头去看屋里。

“滚!都给本王滚出去!”

一个东西迎面砸了过来,常顺险险避过,赶忙将书房的门又给掩上了。

*

王妃和殿下吵架了,这个消息几乎只是片刻便传遍了整个楚王府。

一时间,王府里风声鹤唳,平日里爱嬉闹的小宫人们也不敢嬉闹了,上上下下都缩紧了脖子,恨不得把自己当成隐形人。

整个外书房周遭都是安静无声的状态,所有来求见禀事议事的幕僚门客属官俱都被挡了回去,甚至天黑了,都没人敢前去给书房里掌灯。

一片的黑暗寂静,只有廊庑下的六角宫灯散发出昏暗的光芒。

常顺站在门外,望着天上的弦月,沉沉的叹了一口气。

屋中,楚王依旧保持着端坐在轮椅上的姿势,他已经维持这个姿势许久了。

他承认自己让下面人把这个消息瞒住,是他不对,可万万没想到她竟会怀疑是他做的?!

那一刻,楚王真有一种想要捏死她的冲动。

一瞬间,自己曾经为她所做的一切,一幕幕在他眼前滑过。楚王从来不是一个喜欢标榜自己的人,他也从来不会自诩自己对谁用情至深。他只是觉得自己应该如此做,便如此做了,却万万没想到做了那么多,换来的依旧是她的不信任。

她不信任他?

再也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他心冷的了,所以他发了怒,掀了桌案,砸了东西。看着她红着眼圈哭着跑出去的那一瞬间,楚王是后悔的。

后悔之后,是全然的愤怒。可随着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后悔又占据了上风……

她肯定又哭得不轻,说不定一边抱着儿子,一边抹眼泪。

他吓着了她,若不然想来狡诈如狐的她,断然不会做出如此失态之举。她定会一边舔着脸,一边小心翼翼的靠近自己,然后两人和好如初,宛如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

人人都说楚王极为看重楚王妃,楚王也觉得自己待她极好,却突然发现每当有什么事的时候,从来是她小心翼翼的哄着他……

于是,后悔的心情更加浓烈了。

*

正院那里,此时也是一片安静无声。

王妃从前院里回来以后,便将所有人都赶了出来,一个人呆在屋里。莲枝莲芳几个,想劝不敢劝,只能守在屋外焦急地来回踱步着。

前院那里发生了什么,她们并不知道,当时莲枝倒是跟着的,却并没有进屋里,只知晓殿下发了怒,砸了什么东西,王妃哭着跑了出来。

眼见天已经黑了下来,已经过了用完膳的时间很久了,里面还是没有什么动静,莲枝有些坐不住了,轻手轻脚的走了进去,将墙角的灯点燃。

“王妃,该用膳了。”

屏风后,传来九娘嘶哑的声音,“我不饿,你下去吧,让我静一会儿。”

莲枝几不可闻的叹了一口气,只能又退了出去。

出去后,莲芳焦急的拉着她,小声问道:“怎么样了?王妃可是好了一些?要不要用膳,我这便命人去准备。”

莲枝拉住她,轻轻的摇了摇头。

莲芳露出如丧考批的表情来,又打起精神道:“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若不然我们去抱了小主子来?有小主子在,王妃定然顾不得伤心了。”

几个侍女互相对了一个眼神,觉得此法可行,莲芳露出一个笑容来,“我这边去抱小主子来。”

说完,便急匆匆出去了。

……

木木的房间离正房这里并不远,也就在东厢,平日里由两个奶娘、一个管事嬷嬷和两个大侍女照顾着,不过白天大多数时候还是九娘带着他,只有忙碌的时候或是到了晚上才会让奶娘抱回去。

莲芳踏进房门,正想说什么,突然看见两个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人,一个是坐在轮椅上的楚王,还有一个是常顺。

她吓得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缩着脖子也没敢说话。

楚王淡淡的瞥了她一眼,从常顺手里接过儿子,便让常顺推着他出去了。

莲芳心中大急,难道殿下和王妃吵架,严重到要将小主子抱离正院?

她慌慌忙忙赶忙站了起来,跟在后面追了出去,就着廊庑下的灯光才看见,殿下是朝正房那处去的,不禁心里松了一口气。

……

九娘感觉有人走了进来,烦躁斥道:“出去!”

却没想到对方并没有出去,反而越过屏风走了进来,九娘抬眼就看见手抱着儿子走进来的楚王。

她脸皮一紧,扭过脸去,不去看楚王,也不去看对她‘噢噢噢’的儿子。

楚王走到软榻前坐下,清了清喉咙:“儿子饿了。”

九娘看了儿子一眼,又扭过脸去:“有奶娘。”

“奶娘哄不住他,我去的时候他正哭着。”

九娘赶忙扭头来看儿子,果然见小木木的眼圈有些红,不禁心疼的将儿子抱过来亲了亲。

楚王见此,眼神一沉,到底还是没有说什么。

九娘将儿子抱过来后,才发现自己竟然跟他说话了,不禁心中一窘,又有些恼,便抱着儿子下了贵妃榻,去了床榻那处的帘幔后。

她坐下后,刚解开衣裳,小木木就迫不及待的拱了过来,似乎也知道这里有好吃的,他轻车熟路的便叼了上去,用力地吸了起来。

九娘感觉有些疼,又似乎松缓了些许,一下午没喂儿子奶,其实早就开始涨奶了,胸前的衣衫被晕湿一片。

楚王跟了过来,坐在榻沿九娘对面的位置。

“不管你相不相信,那事不是本王做的。”

九娘有些吃惊,吃惊楚王对自己的解释。

难道真是她冤枉他了?

“若是查的结果没错,应该是成王和赵王合谋。”

“他们为何……”

楚王冷笑:“觉得说不通是吗?其实本王方一开始也没怀疑他们,反倒怀疑上了太子,可事实证明就是他们干的。”

作者有话要说:ps:别鄙视九娘啊,九娘是关心则乱,另外也是因为上辈子记忆的影响。

若是换成一般人,不会将楚王想的那么坏,恰恰是因为九娘有上辈子的记忆,且在上辈子里楚王对她而言是个好主子,却并不是个好人。再加上赵王和成王却是太有心机,反倒其行,一个计谋坑了好几个人,至于具体后面会说。

☆、第153章 117.42.0

第151章

当初事发之时,楚王就感觉事情有些不太对劲。

甫一开始,他首先怀疑的便是太子,因为不管从什么地方来看,太子都有这个嫌疑。连着几番示好,那么处心积虑在承元帝跟前为自己儿子做脸。楚王是个现实的人,他考虑问题时首先想的便是对方为何如此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人之本性。可他的理智却告诉他,太子应该不是这样的人。恰恰就是因为这点犹豫,他并没有当下便做下定论,命人又查了下去。

查着查着,就查出了许多端倪来,无数的苗头都指向了赵王和成王。当然整件事里少不了些小鱼小虾兴风作浪,但那都是不值得一提的。

楚王将所有事情放在一起思考,差不多也就将整个事情串联了起来。

大抵是太子这连着几次的异样表现,惹起了赵王成王两人的猜忌。就如同他之前所想,在这皇宫里没人会无缘无故对人好,定然是有所图谋。那么太子图谋的是什么呢?首先太子没有儿子,自己的身体也一天天衰弱下去,如今除了承元帝,大抵没有人还会认为太子能诞下子嗣,那么太子就面临了一个巨大的问题,绝后。

若是普通人没有子嗣传承,没有也就没有了,反正入了皇家宗庙,少不了有香火供奉。可太子不是寻常人,他是大齐未来的储君,承元帝有多执拗,众人皆知,于是理所应当的成王和赵王便认为太子起了想过继的想法。

那么成王和赵王便面临了一个问题,太子一旦过继,还有他们的什么戏唱呢?所以他们急了,两人联手布了这个局。

就如同九娘所想一样,按常理来说成王和赵王不会如此做的,他们只会极力去避免这件事的发生,更不用说如此大张旗鼓的宣扬出来,因为承元帝一旦真的动了这个心思,就再没有转圜的余地。

可这两人大抵也是知道的,有些事情不是想能避免就能避免的,于是他们反倒其行了,先下手为强将此事宣扬了出来,将太子楚王架在了火上烤。

当然他们也是在赌,赌承元帝在太子事上的执拗,也在赌承元帝的猜忌心。

九娘作为一个枕边人都能想到的事情,承元帝又怎么可能会想不到,他当然不会认为这件事是太子主导的。楚王因救太子而失了一双腿,众人皆知,若是楚王动了什么心思,特意在太子耳边说了什么,说不准太子真会心软的如他所愿。

于是,楚王便成了一个居心叵测、意图迷惑太子之人,以承元帝对太子的重视,又怎么会坐视不管?!

所以这个局首先便将楚王给坑了,且坑得不轻。

当然还不止如此,不管太子有没有过继的想法,这事情还没怎么着,就被宣扬的人尽皆知,哪怕太子为人再怎么平和,也不免会多想。难道他就不会想整件事是由楚王所谋划,为的目的就是让他骑虎难下,将楚王府的嫡长子过继过来?

离间计,手段虽然老套,但只要管用就好。

一旦太子和楚王两人之间产生了隔阂,过继之事自然不了了之,就算仍有波澜,但也给了赵王成王很多回转的余地。

可谓是一举数得。

楚王和赵王成王斗智斗勇多年,还是第一次吃了这样的闷亏,被泼了一大盆子脏水在身上,且有冤无处诉。

前日承元帝将楚王叫进宫,找了个由头斥责了他一顿,看似是为了其他事,实则楚王十分明白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两日他正和属下忙着尽力想将这次的危机化去,却没想到九娘听说了流言,又闹腾了这么一出。

听完楚王的分析和讲诉,九娘满脸羞愧。

“我之所以让下面人将这件事瞒着你,不过是怕你会多想,想等事情罢了再与你说,哪知你还是知道了。而你,居然不信任本王。”楚王指控道。

九娘早就心虚的不得了,觉得自己居然会那么愚蠢,竟然中了别人的计,可让她开口与楚王道歉,她又觉得心里有一口气顺不下来。

实在不能怨她,若不是他瞒着自己,自己又怎么会胡思乱想?!还有若不是他对儿子不待见,自己怎么会以为他想将儿子过继出去。

说白了,都是他的不对。

大抵也是楚王将九娘惯的,此时九娘虽觉得有些理不直气不壮,但还是拉不下脸来向楚王道歉。以前那个小心翼翼的九娘,早已不翼而飞,似乎觉得儿子生了,腰杆也硬了,甚至还有一种理所应当的胡搅蛮缠。

“你那么不待见咱们儿子,我、我会有这种想法,也不能怨我的。”九娘嘟着红唇反驳。

楚王面色一僵:“我没有不待见咱们儿子。”

“你有。”

“本王没有。”

“你明明就有,你每次看我抱儿子,都阴着一张脸。人家哪个做爹的,看着这么个大胖小子,会是你这种表情?”九娘越说越觉得自己理直气壮。

小木木偎在娘的怀里,乌油油泛着婴儿蓝的眼睛,懵懂地瞅着对面那个男人,与之有着同样举动的,还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这让楚王看来就像是控诉,他脸上不禁闪过一丝狼狈。

他能告诉她,他其实是吃了儿子的味?

肯定是不能的,所以打死也不能认。

“你肯定是看错了。”楚王十分镇定的道。

顿了顿,他又说:“俗话说慈母严父,本王初为人父,还不懂如何和孩子相处。且本王若是在儿子面前太软,以后如何教导于他?”

好吧,这确实是个理由,若不然九娘之前也不会以此为借口为楚王开脱。

“但——”九娘翕张了下嘴唇。

“但什么?”楚王挑眉。

九娘小心翼翼的偷眼瞄了下他的表情,才弱弱地道:“就算是严父,你也不能总这样,木木会以为你不疼他的。”

楚王咳了一声,继续肃着脸:“以后本王会注意的。”

九娘点点头,便低头去抓了木木小手玩,又是给他整整衣裳,又是摸摸他小屁股下的尿布,一副十分忙碌的模样。

楚王眸色闪了闪,冷着脸道:“你就没有什么话想对本王说?”

九娘抬起头来,满脸茫然:“说什么啊?”

楚王狭长的双眸微微一眯,九娘似乎突然想起来什么,问道:“那这件事可如何是好?想着法子解决了吗?”十分着急的模样。

楚王瞥了她一眼,“本王也想过了,在这风头浪尖之上,多说多错,少说少错,反正咱们没有那种心思,暂且由着他,不急。”

“可父皇那里——”

确实,承元帝那里可是个大问题,让楚王头疼的地方也就在此。去解释,承元帝会认为他做贼心虚,不解释,还不知道承元帝接下来会干出什么。

所以说楚王这次的闷亏吃得有点大,里外不是人不说,夫妻二人还闹了一场别扭。若不是九娘和楚王的感情不同一般,如今还真不知是个怎样的乱法。

“能不能去找太子解释解释?”九娘犹豫道。

楚王一顿:“若他没有这种想法,本王去解释,他会如何想?若是他真有这种想法,本王去挑明了说……”

下面的话,楚王未说,九娘也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说白了,楚王还是不信任太子,人心隔肚皮,尤其这种情况,真不是所谓的交情能抹平的。九娘不禁深恨赵王成王,这两个人手段实在太下作了。

“这可怎么办才好,又不能找太子说,又不能找父皇解释,难道这个闷亏就这么吃定了?”

话音还未落下,突然响起一阵腹鸣声。

九娘顿时脸色一红,楚王瞥了她一眼,扬声道:“来人。”

很快,莲枝和常顺从外面便走了进来,两人都是一脸忐忑的模样,似乎生怕两人又闹了起来。

“传膳。”

楚王和九娘两人都未用晚膳,便一同用了些。之后用罢膳,沐了浴,两人便歇下了。

汗津津滚烫而结实的肌理,紧紧抵着着细腻馥软的娇躯,楚王俯首啃上下方温软的红唇,九娘被堵得喘不过来气来,只能用鼻音发出抗议声……

楚王一个翻身,将人抱在身上,抚了一下对方同样汗津津的脊背,将披散在上面的长发拨到一片去。

九娘爬在楚王怀里,好半天才缓过劲儿来,两人贴得那么紧密,以往不是没有这种情况过,却是第一次让她感觉到一种无间的亲密。

她伸出纤指无意识的在楚王胸前画着圈,小声道:“夫君,对不起。”

“嗯?”

“我不应该不信任你,以后再也不会了。”

“嗯。”

“不过以后你也要对儿子好些,有了什么事不要瞒我,若不然我会多想的,还有……”

“聒噪。”

楚王一个翻身,又压了上去。

屋外,莲枝和小翠对视一眼。

“这算是和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