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承元帝同样气得不轻,看似都去针对阮成茂,其实说白了,这些人就是在针对他,那一句句骂阮成茂的话,其实就是在骂他昏庸无能。

承元帝一向专断独行,这还是第一次在自己的朝堂上,受这种气。他只感觉到一阵头晕目眩,心跳加速,耳鸣不止,就听到阮荣海凄厉大喊一声‘陛下——’,然后整个人就晕过去了。

此事震动了整个朝野。

天呐,一群大臣在太极殿吵架,竟然将陛下吵晕了过去。

朝臣们才不会承认承元帝是被气的,那不是摆明了说自己有罪吗?他们只会说阮仆射实在不成样子,你看陛下恼他都恼得生病了,足以证明陛下有多么不待见他。至于之前,众朝臣当朝撕掳开来的起因,全然让众人给忘了个彻彻底底。

承元帝被匆匆送回紫宸殿,并请来太医诊治且不提,成王收到消息后,乐得一击掌,说道一句活该。至于这活该说的是谁,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赵王,小心龟缩了好一段日子,哪知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在刘贵妃的提点下,他也渐渐恢复了以往的安然,甚至野心和胆子都比之前大了不少。

母妃说得确实没错,父皇他老了,失去了楚王这条狗,他就像是断了自己的爪牙,看似凶恶无比,实则却是色厉内荏。

兔子逼急了尚且还要咬人,更何况是狗呢?

楚王此人确实有些讨厌,唯一不让人讨厌的就是他爱妻如命,为了一个妇人,竟然昭然若揭的和父皇作起对来。不过此番甚好,兄弟三个打起来,总比头上压着一尊永远掀不翻的太岁更好。

萧九娘此女,甚佳!

*

承元帝幽幽的自混沌中醒来。

他刚强了一辈子,早年看似默默无闻,实则文武兼修,一身武艺不差任何武将。当年之所以能自血雨腥风中杀出来,夺了那帝位,除了计谋不弱于他人,也是因为他能亲自上阵领兵的缘故,手下也很是网罗了一些忠心的武将。

再诡诈的心思,在全然的武力之下,也会被摧毁殆尽。

几十年来,即使他已经是九五之尊,也从未落下过自己的武艺。身手且是其次,关键是习武能让他身强体壮。这么多年来,各种繁重的朝务,已经让承元帝意识到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多么重要了。可再是铁打的身体,也禁不住多年的呕心沥血与劳心劳力。

从外表来看,这些年来承元帝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头发白了些许,脸上多了些皱纹。可是去看他身体内里,就能看出其实他早已是强弩之末。

承元帝很不喜欢这种眩晕和虚弱的感觉,他挣扎了一下,却没有像往常那样当即就坐了起来,而是眼前一片又一片的黑斑闪过,胸口闷得生疼,泛起一阵阵作呕感来。

他听见阮荣海在哭,哭着让他注意龙体,他径自不依,好不容易在阮荣海的搀扶之下,自榻上坐了起来,靠在身后的软枕上。他心中一阵畅快,觉得自己战胜了什么,面上却是一片赤红,气喘吁吁。

一阵仓促而杂乱的脚步声响起,有人凄惶的喊着‘太子殿下来了’。承元帝好不容易才驱走眼前那片黑斑,压下心口的那股作呕感,便看见太子穿着厚厚的夹衣,坐在轮椅上,让人推着来了。

父子两人,一人面白若纸,一看就是久病未愈。一个面色赤红,虽是强撑着刚毅,却难掩病态之色。

太子不禁落下泪来,喊道一声‘父皇’。

承元帝拍了拍龙床,哑声道:“元章,你怎么来了?朕没事。”

嗓音的嘶哑让承元帝有些发怔,很快他便反应过来,扬声斥道:“你们是怎么侍候太子的,他身子不好,你们就由着他出来?!”

扑通扑通,跪了一地的宫人内侍,一旁守候已久的太医们也纷纷跪下了。

“父皇您别怪他们,是孩儿自己要来的,您都这样了,孩儿怎么忍心不来。”

“朕没事,都是这群庸医小题大做。”承元帝侧首望着那群太医,眼含厉光,“你们来对太子说,朕有事没有?”

一旁的太医们赶忙讪讪答道:“陛下无事,无事。”

太子怎么可能会相信呢,可他也不忍戳穿承元帝的谎言,只能佯装无事擦了擦眼泪,道:“父皇没事,孩儿就放心了,父皇万万要以龙体为重。”

承元帝点点头,敷衍了太子几句,便以太子身体不好,让人送他回东宫去了。

待太子离开后,寝殿中的气氛顿时降至了冰点。

承元帝冷冷的道:“以后再有这样的事发生,你们就都不要来见朕!阮荣海,你去看到底是谁胆子这么大,竟然用这事去惊扰太子!”

阮荣海面露苦涩,到底还是应喏了下来。这还用谁去惊扰,陛下当朝晕倒,不过一会儿功夫,便传遍了整个朝野内外,东宫那里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承元帝转头又去问太医自己的身体情况,经过这一会儿时间,他已经感觉到自己身体有些不对了。以往这眩晕之症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却是第一次这么来势汹汹,且他方才坐起来时,似乎感觉到自己的左臂有些不听使唤。

他不禁动了动自己胳膊,可当他发现左臂真的有些不听使唤时,顿时怒了。

匹夫一怒,血溅三尺,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当然并没有这么夸张,可这群太医中也被迁怒了两人,当即就在承元帝的大怒下,被拖了出去。至于拖出去干什么,熟悉承元帝秉性的都知道。

剩下的太医们,俱是跪在地上瑟瑟发抖,领头一个战战兢兢道:“陛下当不得再怒,若是仍旧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这……只不过是个开始……”

这人也是豁出去了,方才答话的两人都被拖出去了,如今他领头,也只能他来答。不说实话是欺君之罪,说了实话,可这实话,实在是不好听。

承元帝闭目许久,方才沉沉道:“你们的意思,朕明白了。该怎么治就怎么治吧,朕的这条胳膊可还能复原?”

领头太医摸了一把冷汗,答:“臣等人暂时还不敢确定,不过慢慢养着,复原的可能性应该很大,不过需要时间调理。”

承元帝放下心来,只要能够复原便好。

他并不知道,这领头太医还是有所隐瞒。承元帝此病症说白了就是卒中,这卒中之症又有轻和重之分。轻者就如同承元帝此时这样,头晕不适,恶心干呕,身体的某一部分技能会呈现出一种障碍。这种障碍是永久性的,想让其改善可以,但是想彻底复原却是不能。

而重者,‘卒然不省人事,全如死尸,但气不绝,脉动如故’,或是‘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并痰厥、气厥’,甚至还有暴毙的可能。古往今来,有许多人突然暴毙,其实便是这种病症。

只是领头太医是肯定不敢和承元帝说实话的,若是告诉其这条龙臂以后大抵都是这样了,以承元帝好面子的性格又怎能忍受,恐怕又会拖出去几人,以泄心头之怒。

太医们都退了出去,寝殿中恢复了静谧。

承元帝本还想起身活动活动,哪知却被阮荣海死死的拦住,再加上他的身体确实支撑不住,只能歇罢。

好不容易消停下来,阮荣海见承元帝的情绪还算稳定,小声对他禀道:“陛下,成王赵王齐王楚王几位殿下,还在偏殿里候着呢,说是想给您侍疾。”

承元帝浓眉一竖,本想发怒,想起太医们说的话,遂强制压下怒火,“让他们滚!”

阮荣海也不敢多劝,当下便出去传话了。

他传话自是不敢原话照搬,而是十分含蓄的说承元帝刚服了药,已经睡下了,让几位皇子殿下都先回去。

成王几个猜都能猜到承元帝会是个什么反应,自是不信的,不过他们此番前来本就是做戏,既然承元帝不待见,自然也不想在此浪费时间。

当然该敬的孝道,还是要敬的,承元帝愿不愿意见他们,与他们来不来可没有什么关系。如无意外的话,以后每日这些人都会再来求见一次。

几人鱼贯出了紫宸殿,待到了殿门外之时,便各自拱拱手散去了。

此后几日,成王几人果然天天来紫宸殿点卯,承元帝本不想见他们,但碍于颜面只得招了几人见面。

成王惯是个会做戏的,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要给承元帝侍疾,赵王不甘落于其后,也是如此,可俱都被承元帝拒了。

之后,承元帝好不容易将龙体养好了一些,便不顾太医的阻拦要去上朝。上朝所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尚书省右仆射阮成茂乞骸骨的上书。

阮成茂其实是被逼的。

作者有话要说:ps:别急,渣皇要慢慢虐,他这会儿死不得,还有用处呢。

O(∩_∩)O谢谢各位亲的雷,群么╭(╯3╰)╮

采維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6-04-17 23:07:30

☆、第166章 157.117.42.0

第164章

乞骸骨,顾名思义请求使骸骨归葬于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一般用于年老且并未犯错的官员,自请求去。

当然也有那种因在某些地方犯了皇帝的忌讳,生怕招来圣怒,给自己留有一丝颜面的自请求去。一般若是皇帝大度的话,大多都不会拒绝这种请求,毕竟在明面上,做皇帝的还是需要一个宽容大度的好名声。

可这一切都不符合阮成茂当下的情况,论年纪,他正值壮年,仕途再持续个一二十年,不是问题。论圣心,阮成茂是承元帝一手提拔起来的,说是承元帝的一条狗也不为过,自是承元帝指哪儿打哪儿,绝不会咬错人,又怎么可能会失去圣心。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阮成茂都到不了乞骸骨的地步,可他偏偏上书求去。

阮成茂自然不是心甘情愿的,说白了,他都是被逼的。

自打那次承元帝当朝昏厥之后,他便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状态。阖朝上下口径统一,俱是说因他的居心叵测,才会惹来承元帝震怒,致使其当朝昏厥。对于之前承元帝提议过继及立皇太孙之事却只字不提。

他心里清楚这些朝臣背后定有人指使,如今有人生怕这池子水不混,刚好借着由头混淆视听,顺便阻止给太子过继。同时阮成茂为官多年,在朝堂上也不是没有政敌的,此时不落井下石更待何时?

这是阮成茂为官多年以来,第一次面临如此大的危机,说是众矢之的也不为过。关键他无从辩驳,且失去了承元帝的支持,他更是举步维艰。

为官者都重官声,而如今随着事情越闹越大,及流言的大肆扩散,如今阮成茂别说官声了,名声都臭大街了。连长安城里一个小小的贩夫走卒都知晓有一个大官,仗着自家女儿在太子跟前受宠,挑唆着想过继楚王府的嫡长子给太子,待日后皇帝和太子皆不中了,他好挟天子以令诸侯。

别问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贩夫走卒,是否明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总而言之人人都在讨论这件事。

不仅如此,连阮成茂以前富贵之后抛弃糟糠之妻,另谋高枝,致使前妻郁郁而终的事都被人深挖出来了。

事情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阮成茂已经彻底成了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小人。往常与他来往丛密的一些朝臣,虽暂时还没有表现出来耻与他为伍,但俱是闭门不见,让阮成茂为洗清自己的奔走,频频受阻。

无奈之下,阮成茂只得求助自己的岳父,前尚书省右仆射徐免。

徐免如今已是古稀之年,退下来之后便将手里的人脉俱都交给了自己的女婿,一心在家含饴弄孙。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徐免在右仆射位置上坐了这么多年,虽远离朝堂许久,但其人脉和眼光都是不差的。

阮成茂出事后,徐氏不是没有回娘家求助过,但俱被徐免拒绝了。因为眼光老辣的徐免十分清楚,这是有人故意想拿阮成茂开刀。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打消有些人想给太子过继的心思,再说隐晦点也有告诫承元帝的意思。哪怕你是九五之尊,有些事情能做,但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说白了,就是打狗给主人看,而阮成茂就是那受了池鱼之殃的狗。

而这几个人惹不得碰不得,一个不慎,就是阖家颠覆的下场,徐免赌不起。

当初徐免便曾点拨过女婿,坐在他们这个位置,已经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何必再去贪那外戚之贵,可惜阮成茂却被富贵迷花了眼。他虽高居尚书省右仆射一位,可官职地位比他高的大臣并不是没有,首先那左仆射就压在他头上,更不用说还有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两位侍中。这几位老臣中,他资历最浅,年纪最轻,之所以会坐上这个位置,除了承元帝的破格提拔,也是沾了岳父的光。

人前他风光无限,其实内里酸甜只有他自己清楚,朝堂上的那些朝臣,表面上对他恭恭敬敬,其实个个都瞧不起他是靠裙带关系起来的,若不然这些年他也不会为了证明自己,一心只扑在政绩上。

阮成茂虽跟随承元帝多年,但也并不是没有自己的小心思,从龙之功他一直惦记着,天上突然降下一个大馅饼,他不伸手去接还真是对不起自己兢兢业业多年。

若是过继之事一旦成了,阮家这个在长安城内根基浅薄的新贵,便会一改早年劣势。皇太孙记名在自己女儿名下,以后皇太孙登基,自己女儿一个太后的位置是跑不了的。且主弱臣强,必然需要有力的臣子去辅佐幼帝。楚王作为亲父,以承元帝的秉性必然会防着他,最好的手段便是另立一人牵制与他,而这个人选除了他,没有别人。

所以阮成茂明知道此举极险,但还是照着承元帝的意思去做了,他依仗的自然是简在帝心。可惜这个‘帝’不中用,竟然因为此事当朝就垮下了,让自己落了一个孤军作战,被泼了一盆子污水在身上,洗都洗不清的下场。

徐免看着面容难掩憔悴之色的女婿,沉默良久,之后给出一计——

示弱以敌,以退为进。

阮成茂不愧是徐免最看重的女婿,当下就反应过来。离开徐府后,便开始闭门不再见客,一门心思的隐遁起来,连朝中政务都不再伸手去碰了。

外面人只当他痛定思痛,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家中反省。又追着打了一阵儿,到底势头慢慢消退下来。

就在这之际,久病多日的承元帝终于上朝了。

当日,阮成茂当朝上书乞骸骨。

朝野震惊,承元帝未准其所奏。

*

下了朝后,众朝臣纷纷都在议论此事。

看着这个不过几日头发便多了几缕银丝,紫色的官袍穿在其身上略显空旷,一下朝便直奔宫门,停都未停的阮成茂,众人目光复杂。

这些朝臣大多都是文人出生,素来秉持着君子之道,虽因各种原因纷纷对阮成茂出手,但到底还是有几分良知在,且同情弱者乃是人之常情。此时看着这个风光多年的尚书省右仆射沦落到这种地步,幸灾乐祸者有,怜悯者也有。

当然眼光老辣者更是很多,也差不多洞悉了阮成茂此番行举中的意思。

“左仆射大人,您说这阮容和他……”一名身着紫色官袍,腰系玉带的中年官员犹豫道。

他身前立着一名老者,此人就是屹立两朝不倒,官拜尚书省左仆射的洪庆洪老大人。

洪仆射现年六十多岁的样子,容长脸,发须花白,面容和善。如果只是看外表,其实也就是一个寻常的富家翁,可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此人老谋深算,乃是非常人。

洪庆笑呵呵地抚了抚花白的胡子,看了一眼远方那渐渐缩小的背影:“以阮容和的傲气,若是没有人指点,他可做不到这一步。”

“您老的意思是?”

洪庆只笑不答。

“好了,这事儿与咱们也没什么关系,咱们只用看戏就好。至于戏是如何演,往下看下去不就知道了?”

洪庆丢下这句话,便掸掸衣袖,慢慢悠悠的往宫门那处走去。

*

自打上书乞骸骨之后,阮成茂就自摘了官符闭门在家。

今日在府中开了几分地种菜,明日去钓钓鱼,日子过得极为悠闲。有人上门拜访了,他也会视以往交情见上一两人,整个一闲散富家翁的打扮,对别人的试探以及朝政大事却只字不提,俨然一副待承元帝下了诏书以后,便要解甲归田的模样。

而朝堂那边,承元帝也屡屡当着人面提起阮仆射,待不自觉叫出阮仆射的名字后,方才发现此时已物是人非,更是感叹阮成茂其人的勤勉忠义,一副唏嘘缅怀的模样。

这一君一臣做起戏来,旁人也只有旁观的份儿。

果不其然,承元帝没坚持多久,便传下口谕命阮成茂赶紧回来。

大体的意思就是如今朝廷离不开阮大人,承元帝也离不开阮大人,爱卿你赶紧回来吧,虽是你之前有诸多错误,但人生在世,谁能无错,瑕不掩瑜,朕愿意原谅你。

承元帝还是不改以往的做派,出了什么事是绝然不会说是自己的错的。那日朝堂之上因为过继及立皇太孙之事闹得那么大,甚至连阮成茂这个右仆射都被骂了个狗血淋头,承元帝久病归朝,回来第一件要面对的事,就是怎么将之前那事给解决了。

他素来注重颜面,怎么会允许这种‘错误’发生在自己身上,既然众朝臣已经善解人意的找出了罪魁祸首,他索性便忘了自己之前之举,将此事的起因完全归咎在阮成茂的身上。

阮成茂又背了一个黑锅且不提,面对承元帝派来传口谕的内侍,他哭得一派凄楚可怜,但还是叩谢了承元帝的厚爱。之后又上书一封乞骸骨,请求承元帝准许他告老隐退。

承元帝依旧不准。

这君臣两人不烦,那些看戏的都看烦了。到了如今这种地步,差不多所有人都看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其实阮成茂打得主意十分明显。

恰恰应了其岳父徐免所说的那句话,示敌以弱,以退为进。

先是闭门在家不出,那种情况下多说多错少说少错,反正已经分辨不清了,还不如由着他们去。人们都是同情弱者的,且就算痛打落水狗,大家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自然不会做得太过。

待风声淡去,自己的靠山归来,这一纸乞骸骨书就成了彻底搅动舆论的利器。

那么多人里总有一些是背后没人的,只要舆论偏向自己一方,那些别有心机者自然不敢追着自己打,且承元帝定然不会任自己离去,而所谓的乞骸骨就成了阮成茂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姿态。

甭管是欺骗自己,还是欺骗别人,总而言之此事必然会就此落幕,旁人也不会再度提起。

而如今他和承元帝这么一唱一和的演下去,不外乎是在摆姿态中又将自己拉高了一个层次。

你们看我是真无心官途,更对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感兴趣,如今连官都不想做了,足以证明我有多么的光风霁月。连当今的挽留,我都拒绝了,我是一个多么高洁的人,所以说你们之前的那些欲加之罪,都是错误滴。

对于阮成茂来说,里子有了,面子也有了,污水就算没洗清,差不多也没那么臭了,只要再坚持一阵子,洗白那是分分钟。而对于承元帝来说,没有损失一员大将,又将之前的事敷衍了过去,爱卿是替自己背了黑锅,自己帮着演一出戏,也不过几句话的功夫,他自是乐意。

打算都挺好,可会有人让他们如愿吗?

阮成茂本来打算是三请三辞,方显自身光风霁月,可是很快他就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头了。

如今外面几乎没什么人再诟病他,对他的言论也开始倾向正面,可未免也太正面了吧。

不知从何时起,外面关于阮成茂之前的一些诟病,一夕之间全部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全是夸赞阮仆射有多么的光风霁月,品行高洁的言辞。

且有理有据,一些上门拜访过阮成茂的人们纷纷证明,阮仆射确实品行高洁,清如冰壶,淡泊明志,怀真抱素,饮犊上流,那将阮成茂夸得那叫不是一个凡人,俨然一副淡泊名利,视功名利禄为无物的模样。

甚至不惜举例说明,说阮仆射为官多年,早已是积劳成疾,身体也不若以往了,又说阮仆射亲口说,这种闲云野鹤的日子才叫舒坦,还说阮仆射如今在家中开垦了一些地,想体验一下农人的生活,又说人生短短就是这几十年,前几十年他报效给了朝廷,剩下这些日子也该是留给自己,顺道也是给后辈们退位让贤……

这些话和事确实阮成茂曾经说过也做过没假,但人家那是客气,是客气也是做戏好吗?谁让你们俨然一副当真的模样!

可你能说,你能做,你还不允许别人当真吗?

外面这股势头刚盛行起来,徐免见势不妙,便赶紧招来女婿,说这背后定有高人指点,让其赶紧想办法,若不然只会有一个下场,骑虎难下。

可此时已经晚了,外面一片歌功颂德,只差将阮成茂夸成天上地下绝无仅有的好臣子。且如今就算想办法,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难道逢人便去说我其实没有你们所说的那么好,我就是个沽名钓誉的,我其实都是在演戏,那不是自己在打自己的嘴巴?

面对这一切,阮成茂面上带笑,心中却是苦涩非常。

前来阮府拜访的人更多了,甚至早先对其唾骂不已的人,也有许多上门对其致歉,还有则是仰慕阮仆射其高洁,前来瞻仰的。用白话一点的说,就是阮仆射是一个品行高洁的人,咱们多来沾沾光,自然也就高洁了。所谓物以群分,人以类聚嘛。

一时间,阮府门庭若市,而阮成茂心中的苦涩无人能知。

*

听楚王讲完最近他在外面干的一些事情,九娘不禁扑哧一笑。

她素来知晓楚王手段非常人,但还是第一次发现他竟如此捉狭,那阮成茂想必被他坑得不清。

楚王一副正经脸,似乎非常疑惑九娘在笑什么,也不为自己抢功劳,说道这其中也有赵王和成王的功劳。楚王这话并没有假,这世间历来没有永远的敌人,在当下这个时候,赵王成王楚王三人默契很好的一致对上,颇有一种要将天撕个窟窿的嫌疑。

“那这阮成茂还能翻身吗?”九娘问。

楚王笑得意味深长:“到了这种时候,他即使想翻身也没办法了,不光他自己不允许,父皇那边也不会允许。”

楚王确实说得没错,承元帝从来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陪着一个臣子演戏已经够让他掉面子了,若不是为了遮掩之前自己的‘昏庸’之举,他就算想保阮成茂,也不会做到如此地步。

而如今他泼着面子不要,去保对方,却没想到竟然会保成这种结果。承元帝并不傻,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他再看不出背后有人操纵,也白瞎了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

承元帝即是憋屈,又是恼怒,更是心疼。为了结束这场闹剧,他快刀斩乱麻的在阮成茂的乞骸骨书上,批下了一个血红的朱字,准。

批完这个字后,他脑中血液一阵翻腾,眼前一黑,又晕了过去。

*

承元帝的这次晕倒,又加重了自己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