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新后似乎并不按牌理出牌,哪朝哪代的皇后不是独居一宫,可这位新后却偏偏仗着楚帝的宠爱,与陛下同宫而居。朝中言官屡屡进言,她也没有把这事当成回事。

按理说,皇后住在哪儿,与她们这些女官并没有什么关系,可偏偏新后是迁来和陛下同住。

甘露殿是什么地方?那是皇帝的地头!俗话说到哪山头唱哪山歌,既然是圣上的地头,自然有其自己的一套班底所在。一般皇帝身边侍候,大多是以内侍为主,宫人为辅。而皇后身边恰恰就相反,而是以女官宫人为主,内侍为辅。

这就有些矛盾了,一个地方总要有一个领头的,若是在皇后自己的宫中,陈女史怎么也能占个大头,可在这甘露殿中,她也只能做小伏低。如今这甘露殿的大头可是内侍省的内侍监常顺,让她跟常总管争,除非她不想要这条小命了。

所以陈女史极为憋屈。

这也就罢了,新后从东宫迁来,自然身边也有一套自己的班底,以贺嬷嬷和莲枝等人为首。虽因这段时间忙碌,新后还没来得及将六局那边接掌过来,但作为九娘的心腹,贺嬷嬷和莲枝等人自然是要严守九娘身边的一应事务。这些事情不用别人去教,她们就会做了,也因此就和陈女史形成了对持的状态。

陈女史不甘被□□,可她根本没办法反抗,且她发现新后身边的这些人,和新帝身边人的关系特别好,夹在两者中间,虽没有人明晃晃的去为难她、排挤她,但也让她在甘露殿里寸步难行。

直到这时陈女史才发现,这哪里是什么好差事,明明就是六局中的那些人特意派她来顶缸的。

可她既然坐了这个位置,自然不想灰溜溜的回到六局去,也因此才会有眼前的这一幕。

听了陈女史的这番话,贺嬷嬷淡然一笑,眉眼未动:“奴婢也是听从皇后娘娘的懿旨行事,就不劳陈女史操心了。”

那也用不着这么狠吧?封后大典刚举行,皇后就敢在甘露殿当众杖毙一个宫人。宫人是小,可她背后的事不小啊,前朝那边刚有言官请奏请陛下广纳天下之女,充盈后宫,这边皇后就因一个宫人勾引陛下,当众将其杖毙,她不要名声了?!

陈女史被堵得面红耳赤,刚想说什么,就见贺嬷嬷身边那个叫莲芳的宫人站出来,脆生生冲下面斥着:“这等不规矩的奴婢,打死也就打死了。你们都可给我看好了,这就是不规矩的下场。”

说着,她俏目环视当场。

看其面容,年纪也不算大,但满身狐假虎威的气质倒是挺足。

没有人敢质疑。

‘啪啪啪’的闷响声,还在持续着。

按理说,要想将此人杖毙,几杖下去也就足了,可偏偏打了几十杖不止,人还没见断气。有经验的宫人内侍们都知道,这是故意不想立马将人打死呢,这是在杀鸡儆猴。

一时间,下面伫立的众人噤若寒蝉。

贺嬷嬷等人也是十分恼怒。

这些日子太忙,她们这些皇后身边的人也跟着忙得晕头转向的,再加上初来乍到,对一切事务都还不是很熟悉,难免让人乘虚而入。方才汤池那处发生的事,经由莲枝的口传入她们耳中,大家都是又惊又怒。惊得是辜负了皇后的信任,怒得是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内贼。

是的,内贼。

几乎是听完事情来龙去脉的同时,贺嬷嬷便知道这定是内贼所为。若这宫人背后没人帮着,她不可能会那么凑巧就闯了进去。

她们自己的人绝对无人敢做出此事,常顺那边也不可能,那么不用说就是这陈女史了。

贺嬷嬷很清楚刘女史的处境,对于六局那边的小动作也心知肚明。新后初掌宫权,她们不免要试探一二,这陈女史说白了也就是别人顶出来的椽子。

当然,这些都是小事,待新后有所行动,六局那边自然也就服服帖帖了。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这陈女史竟然敢做出这样的事来。借着封后大典刚举行,新后顾忌名声,便使了个小蚂蚁出来。

若是得逞,陛下的新宠,自然万众瞩目,陈女史也算给自己找了一条新的路。就是没成,事情也牵扯不到她身上来。她既然敢做,自然留了后路,这是后宫这些女人们惯有的计量,贺嬷嬷在宫中呆了这么多年,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关窍。

打算都很好,可惜陈女史唯一估错的就是新后的秉性,贺嬷嬷侍候九娘多年,自然明白她平和面孔下的狠辣。她从不是一个忍气吞声之人,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那就是非死即伤。

陈女史计划被打乱,可该做的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她撑起一脸笑,往贺嬷嬷身边靠了靠,道:“皇后娘娘年纪还小,贺嬷嬷您作为老人也应该要劝导一番,这封后大典刚行,就闹出这种事来,于皇后娘娘的名声可是有碍啊。”说得那叫一个苦口婆心。

这是在暗示了?

贺嬷嬷老眼看着她,脸上表情似笑非笑:“奴婢自然是听皇后娘娘的,刘女史真是费心了,你的一片苦心我自会帮你向皇后娘娘传达。”

这话,这表情,这眼神,就宛若一个巴掌狠狠地扇在刘女史的脸上,让她面色顿时又紫又红了起来。可她敢去质疑吗?自然不敢。

所谓的杀鸡儆猴,杀的是下面那只鸡,儆得是这里里外外整个后宫中不安分的猴,而此时打得却是她的脸。

经此一事,恐怕她手下的那点人更加不会如往常那般服帖了。

可刘女史这会儿还不能走,她还得继续看着,哪怕是强撑着。

随着一声声的闷响,刑凳上的人渐渐止住了挣扎,又是十几杖下去,执刑的宫人上前触了触她的鼻息后,禀道:“人已经没气了。”

贺嬷嬷点点头,环视当场一眼,沉声道:“拖下去吧。”

然后便领着人走了。

这期间除了莲芳那两句示威之语,她几乎是什么也没说,只是做给别人看。就是如此,才显得格外强势。

看来这新后也是个不好惹的。

……

此事并未在宫中引起太大的波澜。

当然,这也是表面上的,实则此事迅速在整个宫中传遍,大家都知晓这新后不是个善茬。

联系到新后之前做楚王妃那会儿的做派和名声,再联系到新后明晃晃打死一个胆敢勾引陛下的宫人,而陛下未多做一词,依旧和新后日日宿在一起,感情更甚以往。还有什么可想的呢?该投靠投靠,该示好示好,只要陛下身边一天不添新人,她们就没什么可蹦跶的,左不过就是人家夫妻二人的家事。

宫斗、宫斗,如今宫里就这么一家独大,还有什么可斗的呢,她们这些做奴婢的趁早歇歇吧。

*

直到一切尘埃落定,穆元章才将女儿安安领到承元帝面前。

承元帝自是惊怒不已,发了好大一通火,好不容易养好点的身子,再次病倒了。幸好没有什么大碍,若不然穆元章会一生自责。

待承元帝再次醒来,倒也没斥责穆元章,只是颓然地道罢了罢了,事已至此。

他心里依旧憋着一团火,但穆元章每日都领着安安去看他,他倒也没有当着这个可爱的孙女再发脾气。

众人这才知晓,原来惠王并不是不能生,只是子嗣极为艰难,努力多年也就得了这么一个女儿。如今新皇已然登基,再说其他也是徒劳,还不如让有些事情就这么的随风散去吧。

待承元帝身子好了一些,穆元章便提出接太上皇去蓬莱山同住,太上皇并未拒绝,迁出紫宸殿,搬入蓬莱山长生殿。

自此含饴弄孙,闲暇时钓钓鱼,下下棋,日子倒也过得舒顺和乐。就这么的过了一段时间,太上皇的身子竟一日日好了起来,虽还有半边身子不能动,到底不若之前的垂死之相。而惠王也是如此,常年苍白的脸色,羸弱的身子骨,只能以轮椅代步,如今也能自己走几步了。

见到这一切,放下一切的太上皇心生欣慰,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也是挺不错的。

……

与蓬莱山上的轻松自在不同,穆谨亭那里最近可是一直没消停过。

无他,作为一个皇帝,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旱了,那里涝了,这边出了贪官污吏,那边又有人结党营私。总而言之,事情不断。不过既然作为一个皇帝,这些都是要必须面对且要处理的,穆谨亭从来不是一个容易为人左右之人,他具备一个为君者该有的一切心性,处理这一切自然不在话下,只是难免烦扰。

他隔些日子便会来蓬莱山向太上皇请安,太上皇如今自己过得轻松惬意,不免有些看这个儿子的笑话。嘴里虽没有明说,但那眼神表情无不在幸灾乐祸,只差明说这个皇帝不好当吧,如今老子退下来了,临你小子发愁了吧。

穆谨亭非常无语。

可他能说什么呢,路是自己选的,总要继续走下去。只是在看到儿子木木时,不免心中生了些想法。才不过四岁的木木,如今已经要日日跟着太子太傅念书了,将他折腾的苦不堪言,关键当娘的还不能说什么。

是的,木木已经被封太子了。

作为太子,未来的储君,他得到了许多,自然也要失去许多。九娘明白这个道理,自然不能对穆谨亭培养儿子多做质疑。

同时,朝中关于穆谨亭后宫空置之事的纷争,也一直没消停过。

在朝为官者,谁人不想更进一步,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前后两朝结合。外戚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别看皇后如今得宠,可楚帝年纪尚轻,谁敢说以后是如何呢?至于太子,能安然从太子做上皇帝的可没几个。

所以很多人都盯上了穆谨亭空虚的后宫,后宫不得干政,专宠易生弊端,皇后应该贤惠之类这些话题,被人拿出来说了无数遍,可穆谨亭确实依旧置若罔闻。

不光是他,连身为皇后的九娘也仿若没听见似的。你们都说后宫不得干政了,作为后宫女眷的怎么可能知道前朝发生之事,就算知道了,也不能说什么啊,不是后宫不得干政吗?

众朝臣被这夫妻俩都弄得没有脾气了。

太上皇那边自然也没漏过这件事,一次与惠王闲谈之时,他神色复杂的说了一句:“这小子倒是坚持。”

话说了半头,但惠王却是听出了意思,太上皇这是联想到自己当年那会儿呢。

不过事关太上皇的私事,惠王也不好说什么。

之后,太上皇命人拒了一些老臣的求见,什么也没说,就说既然自己已经禅位了,就不再管世事,更不用说皇帝的私事了。

这是有的大臣见说服不了楚帝,又不敢强行逼迫,便将心思动到了太上皇身上,打算借着太上皇的身份去压制楚帝,让其同意广纳天下之女,充盈后宫。

不过太上皇根本不接他们的茬,这出戏自然是没法唱了。

消息传到九娘耳里,她不禁在心中松了一口气。

*

又是一年春天,正是草长莺飞之时。

蓬莱山上的‘畅馨园’,九娘和阮灵儿坐在一处凉亭中,两人正在闲话。而凉亭之外的草地上,有三个小儿正在愉快的玩耍。

一个是太子穆晟,他今年已经五岁了,生得粉雕玉琢,越来越像小号的穆谨亭。另一个是二皇子穆璋,他今年两岁,还是个小肉团子,生得雪白可爱,与面相不符的是他的性格,全然是一个调皮捣蛋的混世小魔王。还有一个小女娃,是惠王的独女安喜郡主,她比二皇子嘟嘟大半岁,今年三岁,生得活泼可爱,看面相以后定然是个美人胚子。

这会儿,嘟嘟正在逗弄安安,安安性格可没有她娘那般柔顺,受了欺负自然要欺负回去,便追着嘟嘟跑要欺负回去。

而木木则在一旁做和事佬。

不过只是捏了一把脸而已,至于这样吗?

如今木木自诩已经是大人了,自然对这一弟一妹之间的有些幼稚行为不敢苟同。不过他即是做哥哥的,自然要以身作则,便也迈起小短腿跟在一旁劝架,生怕两人打起来。

是的,嘟嘟是个脾气霸道的,安安也不是个柔顺的,两人不止一次打起来。不过小儿打架,能打成什么样,左不过就是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过几日又和好了,大人们也就浑当乐子看了。

“你这又快生了吧,提前恭喜你了。”阮灵儿轻声道。

九娘抚了抚自己的肚子,望了亭外一眼,含笑道:“还得两个月呢。”

“这次希望你能得偿所愿。”

九娘不止一次羡慕阮灵儿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也不止一次当着她说自己也想生个女儿。这次怀孕后,她便心心念念的想着这件事,平日里给肚子里的孩子准备出生后的衣裳,也大多都是女娃的,如今就看老天赏不赏脸了。

“我巴不得如此,我家陛下也想要个女儿。人家不都是说女儿是娘的小棉袄,看你有个这么活泼可爱的小棉袄,我也想要一个,免得都是些臭小子,日里将人烦都烦死了。”

阮灵儿失笑:“好了,你就别说些酸话了,人家都是寄望一举得男,越多越好,你倒是厌上了。这要是让嘟嘟知道,该找你哭了。”她掩着嘴笑着。

嘟嘟确实太皮了,九娘觉得自己一直算是一个比较沉稳的人,碰到这么皮的儿子,也实在没法。训斥、打屁股都没用,再多九娘也舍不得了,只能看着这臭小子一日皮过一日。

若说嘟嘟怕谁?他最怕的就是穆谨亭,一个眼神扫过去,他保准老实得跟鹌鹑一样。

“我如今是管不住了,幸好有他爹管着。”

阮灵儿羡慕道:“你和陛下感情真好。”

九娘嗔她一眼:“你和惠王难道不是?”

语罢,两人对视而笑,又将目光放在了外面草地上。

这时,莲芳疾步走了进来,禀道:“娘娘,陛下来了。”

九娘一愣,心想他难道不处理朝务了,怎么这时候来了?

倒是阮灵儿窥破了玄机,笑着道:“好了,我就不留你了,难道陛下忙里偷闲,快赶紧回去吧。”

阮灵儿笑得捉狭,九娘忍不住脸红了一下,到底也没再推辞,便匆匆和阮灵儿道别,往外面去了。

视线的尽头,高大修长的身影伫立在一处花圃前,他双手负于身后,一身明黄色的龙袍,威仪不凡。

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来,就见一张俊面如玉,狭长的眸子幽暗,若柳长眉入鬓,端得是俊美无俦、器宇轩昂。

“陛下怎么来了?”九娘走到穆谨亭身边,问道。

他牵起她的手,“刚看完折子,听常顺说你来蓬莱山了,便来接你回去。”

两人相携,缓缓地往前走着。一个大腹便便,一个健硕修长,可从背后去看却是那么的和谐。

“她今日有没有顽皮?”

“还好,倒是没有踢疼我。木木和嘟嘟还在那边玩呢,要不要叫他们一起回去?”

“不管他们,今日天气甚好,我陪你散散。”

“嗯。”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ps:正文到此算是完了,还会有几个番外,让面面好好想下该怎么写。

☆、第181章 157.117.42.0

隆盛二年,冬。皇后于甘露殿诞下长公主,帝悦。

长公主乐乐自打生下来就是集千娇万宠为一生,还不过是个成日里只知晓呼呼大睡的奶娃儿,便已经有了正式的封号。

长乐公主,那是太子及二皇子当年都不能比的。

太子木木很喜欢这个妹妹,每日和太傅念完书后,第一件事便是来甘露殿里看妹妹。他一直记得当年娘说要给他生个小妹妹,陪他一起玩耍,哪知生了一个猫嫌狗厌的调皮弟弟。退货是不可能了,怎么来说他也是一个爱护幼弟的兄长,如今母后果然信守承诺的生下一个小妹妹,木木很高兴。

同时高兴的还有嘟嘟,虽然他也很喜欢皇伯伯家的安安姐姐,但那是姐姐,还是一个总欺负他的姐姐。在嘟嘟幼小的心灵里,爹训他,娘训他,哥哥训他,安安也老是欺负他,如今有个妹妹了,他终于有一个可以训且可以欺负的人了。

耶,好开森!︿( ̄︶ ̄)︿

对比两个儿子,楚帝的欣悦就没有那么明显了,极为隐晦。但有眼睛的都能看得出来,楚帝对这个女儿有多么的疼爱,说是比为眼珠子都不为过,连专宠多年的皇后都要退一射之地。

九娘不可否认自己有些吃味了,此时她终于能明白楚帝当年为何会对两个儿子不亲近的原因。性格是其一,另外大抵与她此时的心情差不多。

当然,九娘肯定是不可能和自己女儿吃醋的,楚帝会如此疼爱女儿,其实也有她的原因所在,她依旧还记得他一直念叨说,想要一个和她一样的女儿。

只是女儿到底会不会长得像她呢?若是像他可怎么办?

闲暇之余,九娘每每看着襁褓中还看不清长得像谁的女儿,总会忍不住的这么想着。

乐乐的五官长得很清秀,不过九娘和穆谨亭都不是丑人,这个时候的奶娃儿还有着惯有的婴儿肥,眉毛淡淡的,鼻子嘴巴小小的,唯一看得清轮廓的眼睛,倒是有几分形似九娘。也让九娘松了一口气,最起码有一双眼睛像。

乐乐出生赶得有些不是时候,正是年关将近之时。九娘刚坐完月子,就要操持着宫里新年的一应事务,忙得只差将自己劈成了八瓣使。幸好之前她也不是没有办过,倒也驾熟就轻,只是难免疏忽刚诞下的女儿。

亲自喂养是不用想了,九娘不过在月子里喂了大半个月,自打出了月子后,便将女儿交给了奶娘。幸好这些奶娘都是精挑万选出来的,倒也能肩负这个重任。只是在小心眼的楚帝眼里,就成了九娘疏忽女儿,待其不公。

男人的小心眼是隐晦的,尤其九娘当时忙着,更是没看出来。也是到了乐乐快三个月的时候,九娘忙完手边要忙的事,才发现男人的这点小心思,真是让她即是无语又是无奈。

也是到了此时,九娘才发现楚帝对这个女儿有多么的与众不同。

呃,楚帝会给孩子换尿布了。

换得有模有样的,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学会的,即使是带大两个儿子的九娘都不如他熟稔。他能在安安熟睡的时候,给其换尿布而不让其醒,不得不说功夫极深。

楚帝还会抱孩子了。其实楚帝一直会,只是在九娘眼里,他抱得次数太少,而对于二皇子嘟嘟,楚帝大多的动作都是拎起衣领子,丢出去,所以九娘一直以为楚帝是不会抱孩子的,至少不会抱得那么熟稔,还能将其哄睡。

楚帝还会在忙碌朝政之余,努力抽空去看女儿,日日都不拉下,几乎当成了一门功课做。乐乐吃了几顿,拉了几次,他都要过问。对比起来,九娘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变成了一个后娘。

吃味是多少有点的,更多的却是一种高兴与喜悦。有这么多人的疼爱,女儿定会如同她的封号一般——

长乐,长久喜乐。

……

长乐公主八岁的时候,九娘又诞下三皇子,也是她所生养的最后一个孩子。

对比起一些贫民农妇,九娘生得算是少的,但若是在一些豪门大族世家名门里,算得上是很有福气的了,更何况是在皇家。

三子一女,如今谁人不说皇后有福气,做女人当做萧皇后,不光能抓住男人的心,于子嗣上也是顺顺遂遂。如今,朝堂上几乎已经没有人再会去提楚帝的家事了,提了也白提,没人搭理啊。

八岁的长乐公主生得雪白可爱,已显小女儿家的娇俏。她与今年十四岁的太子大哥穆晟,十岁的二皇子穆璋,与十一岁的堂姐安喜郡主,一同围在小床前去看那个躺在襁褓里的小婴孩。

“他可长得真丑。”乐乐嘟着小嘴,有些嫌弃道。

安安笑着说:“我听阿娘说,小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这样的。”

“红彤彤的,一点都不像我和大哥二哥。”乐乐继续抱怨,他们兄妹三人可都是白皮子,就这个刚生下来的弟弟是红色的,怎么看怎么都不像自家人。

二皇子穆璋在一旁插嘴:“你当年生下来就是这样的。”

“你骗人!”乐乐瞠大眼睛,不敢置信。

“不信你问大哥。”

其实乐乐生出来时,那会儿穆璋还小,又怎么可能记得呢,他也是小时候有次听穆晟说的。

乐乐将眼睛移到太子大哥身上。

如今已经十四的太子穆晟已显俊秀之姿,几乎宛如和少年时期的楚帝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面如冠玉,长眉若柳,目若朗星,直垂挺直的鼻梁下是一张润泽呈淡粉色的薄唇。此时他一身规制的太子常服,头束金冠,虽面容仍稍显有些稚嫩,但眉宇间已显沉稳之色,满身矜持尊贵的气势,甚是不俗。

见妹妹望向自己,穆晟轻轻的勾了勾唇角:“小妹当初生下来时,确实是这样的。”他顿了顿,又道:“二弟也是。”

随着穆晟话音的落下,穆璋发出一声不敢置信的惊呼声,跳脚不已:“大哥,你骗人!”

乐乐这会儿可顾不得追究自己当年生下来是什么样的了,依偎到穆晟身边,抱着他的胳膊,小鼻子扬得高高的,对穆璋嘘道:“大哥怎么可能骗人,说你是,你定然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