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瑕听后不解道:“为何却是买山,不是买地?”说完,照例去蘸梅子酱。

以前她总看小说什么的,不是主人公发达了之后总是大肆购买田地么?怎么到了她这儿就要买山?

却说这旋炙猪皮肉就是带皮猪肉放到炭火上慢烤而成,叫油脂从内而外缓缓渗出,最后只见满目金黄,浓香扑鼻,外酥里嫩,肥而不腻,端的费工夫。

送上桌时这菜却是切好了的,又有配套的蘸料,根据时节、喜好分为大蒜白醋汁儿或是梅子酱,还有个别店家特质的招牌浓酱汁儿,都很可口。

因时下大力推崇羊肉,只以彘为贱,是以这满满一大碟费功夫的好菜竟才不过十八个钱上下,若是同等羊肉,怕不得二、三十文!

原本王氏是想买羊肉的,怎奈这个女儿天生跟旁人不同,只说羊肉有味儿,非要猪肉。自己见她每回都爱用这个蘸足了酸甜可口的梅子酱,倒能吃下去小半碟,着实香甜,也就依她。

王氏又将梅子酱往她跟前推了下,道:“你到底是小孩儿家家,哪里知道这许多道理?且不说你爹日日在外做活,就是我素日里与邻里往来,也知道不少事情。咱们这一带多山少地,土地不甚肥沃,且很费功夫,入账亦有限。那等肥田有限不说,也被诸多大户占下,我等平头百姓焉能插手?倒不如买山,种些个瓜果李桃,不打眼又实在,还好侍弄。你不知道咱们县城周边产的瓜果极好,格外甘甜,年年都有外商过来大批采买呢!”

杜瑕听后恍然大悟,原来竟是自己糊涂了。

因她十分聪慧,年纪虽小却很有主意,渐渐地王氏也拿她当个大人对待,且日后少不得要自己当家,合该打小练起来,有什么事也喜欢同她商量。

一时饭毕,王氏去简单收拾了饭桌碗筷,只搁在外头等酒楼伙计过来回收,又跟女儿道:“前儿我又见牛嫂子了,听说你大婶婶着实不大好,我预备明日回去瞧瞧,你去不去?”

杜瑕慌忙摇头,避之不迭,心道这小身板儿就是死在那里的,再回去干吗?再次找死么?她可还没活够呢!

王氏也不勉强,只摸着她的脑袋道:“也罢,不然他们见你如今唇红齿白,娇花般好模样,难免眼热,保不齐又要横生事端,倒不如避开的好。”

杜河和王氏长得都不错,因此一对儿女也是好相貌。以前面黄肌瘦、心情抑郁看不大出来,现下日子过得舒心了,一家人都精神焕发,瞧着与以往真真儿判若两人。何况女儿竟还读书,自有一股娴静气质,竟不似一般人家的姑娘。

杜瑕给她夸得不好意思,只歪在她怀里笑,娘儿俩说了好一会儿知心话。

稍后王氏却又拿了一套新衣裳进来在她身上比量,不住点头,道:“到底是你,竟也压得住这颜色,只是终究太素淡了些。”

杜瑕听后万般无奈,什么叫压得住这颜色,听着好像是小孩儿就不能穿似的。

里面的月白小褂和同色百褶腰裙倒罢了,外面的对襟及膝长褙子也不过是浅黄带着同色暗花纹的主料,周边都滚了一圈儿约莫一指宽的淡灰邹光压牙儿,说不清的雅致。

王氏什么都好,就是这个颜色审美,还是与时下最广大妇女紧紧团结在一起,一致坚定不移的认为小孩儿,尤其是女孩儿就都合该大红大绿的打扮……

见杜瑕还是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王氏到底不甘心,又道:“如今天儿也冷了,转眼就要过年,太寡淡了也实在不美,不如我再给你扯几块鲜亮颜色的料子,好好做两套棉服,也沾沾喜气儿。”

杜瑕刚要开口,就见她笑道:“放心,颜色必然叫你亲自掌眼,只是你好歹也听娘说几句,哪有小姑娘家家的天天这般如此的?就是街头那家见天鼻孔对天,生个女儿狗尾巴草似的吴家的,竟也见天家花红柳绿,好不热闹!可怜你生的这般好相貌,又有这样的手艺,难不成偏偏不如她?好歹是年根儿底下,你且……”

论及讲理,杜瑕断然不怵,可要说起用亲情攻势唠叨,她还真就不是个儿!

眼见着王氏大有说到天黑的架势,她自己先就举手投降,也不必再三催促,直笑道:“好好好,娘说得有理,赶明儿咱们就去挑布,我只拣那些个鹅黄、银红、胭脂等新鲜色往身上比划也就是了,您可饶了我吧。”

王氏听后果然欢喜,这才心满意足的去了。

次日王氏拾掇好家里,就跟着再次进城的牛嫂子一同家去,不过下半晌就回来,瞧着表情很是唏嘘。

却说她回去之后,见周氏虽比二房走之前那样起不来床略强一点儿,可也实在好不到哪儿去,脸儿蜡黄蜡黄的,也瘦的厉害。

见王氏回来,周氏又拉着她哭了一回,又倾诉自己对四丫的思念之情,还说道外面总有人风言风语,只说他们夫妻苛待女儿,结果闹得最后女儿都受不了,宁肯自轻自贱也不肯继续待在爹娘身边,只把杜江和周氏气个半死,连着婆婆于氏也跳出去在街上破口大骂了几回。

原本于氏也是想怂恿卖四丫的,但那会儿她打的算盘是将四丫的卖/身银子捞到自己口袋里,谁承想经过中间那么一闹腾,不光银子没到手,她还间接地背上了糟践孙女的罪名,哪里能不气死!

于氏倒罢了,毕竟最后她是真的动摇了,如今担了这样的名声也不算亏,可周氏才是货真价实的冤枉。

天地良心,他们家虽不富裕,也难免随大流的有些重男轻女,可真真儿的从没起过要卖女儿的心思!饶是周氏身子骨这么差,平日还拼命做活是为了什么,还不就是想豁出去这把骨头给两个女儿攒点嫁妆?

可经过四丫这么一闹腾,他们夫妻二人登时就成了十里八乡的一个大笑话,谁不在背后取笑?

骨肉之情,人类本性,三岁孩子都知道疼了饿了要回家找爹娘,四丫都那般大了,怎能不知道给人当奴才的艰难风险?可饶是这么着她竟还是主动去了,又公然寻死觅活,外人简直不必猜都会得出同一个结论:

那孩子必然是在家里受尽了苦难折磨,实在走投无路了,这才出此下策,免得绝了生机……

这可真是几辈子的老脸都丢尽了,断断没法儿做人,若不是还惦记着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周氏早就把自己挂到房梁上吊死了!

偏三房也不是好货,到了这般田地越加奚落,刘氏隔三差五必闹一场,又酷爱站到院子里指桑骂槐,只把周氏生生气昏过去好几次。

而最叫周氏寒心的莫过于原以为会是自己一辈子指望的儿子杜宝。

他分明知道姐姐、母亲被人欺负,从头至尾竟不发一言,还是有一次周氏着实被气得很了,问到他脸上,他反倒恼了:

“都云天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我是读圣贤书的,你们女人吵架,我岂可参与?若是叫人知道,赶明儿还考不考科举了?真是可笑!”

圣人极力推崇仁孝,断没有这么狗屁不通的说法,又怎么可能会放任读书人为了什么胡搅蛮缠的道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人受辱而无动于衷!

打那之后,周氏差不多就绝了最后一点念想,整个人都呆了,如同行尸走肉,只是木讷的熬日子。

王氏见后不忍,含泪安慰几句,可看周氏到底伤透了心,只是左耳听右耳冒,谁说都不管用。再见大伯子杜江眼下对周氏不冷不热,不复从前耐心恩爱的样子,王氏也觉得扎心。

可巧刘氏又在外面叫骂,她忍不住出门说了几句,见对方还是不以为意,也有些气着了,便道:“你且消停些吧,难不成还以为这是什么好事儿不成?真逼死了大嫂莫非你还能得了实惠?”

见刘氏脸上竟真有这么点儿意思,王氏竟给她气笑了,只觉得三房真是一家子都猪狗不如,为了这么丁点儿的财产竟也闹到了谋害人命的地步,当即冷笑道:

“别做梦了!大伯子年富力强,又有手艺在身,现下不必再支援你们,还不能攒下钱养护一个病人?退一万步说,若是大嫂真的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他必然是要再娶的。你一味欺负大嫂软弱可欺,只拿捏她,可你敢说新来的也是这般?若是个泼妇,大伯子又图新鲜,他们更是大房,且分了家,你又能如何?说不得就要把你们撵出去!”

现在三房已经分了家,早该走了,也就是杜平和于氏偏心,杜江和周氏自顾不暇,这才能继续赖着。可要是周氏真的一撒手走了,杜江反倒能没了顾忌,新仇加旧恨,少不得要发狠……

刘氏听到前半截还羞臊难当,可等王氏说完后略一琢磨,倒也真有些踟蹰,一只手捻着她近来频频炫耀的,杜海从县城里捎回来的新鲜玉兔结子,也想的出了神,日后果然收敛不少。

回去把这事与杜江说时,王氏还笑:“真是卖油的娘子水梳头,那些结子分明是我们娘儿俩点灯熬油打出来的,偏我们自己平日里倒不怎么戴,她竟到我跟前炫耀起来!”

又过了几天,王氏带着女儿新做好的三只羊毛毡猫儿去原先的店里送货,与老板娘好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两人你争我夺好不热闹,最后如愿将这种成年男子巴掌大小的玩意儿定价一两半银子一只。

这是她们卖给店铺的价格,至于店铺往外卖,却要高到一两七钱。

羊毛毡玩偶看着不小,可用料却不多,一斤上等羊毛也不过几百个钱,再算上颜料等,平均一只成本着实有限,可谓暴利。

一两七钱确实不便宜,如今一个成年县民壮劳力在外忙活一整日也未必能得一百个钱,再加上家中女眷做些零活,运气特别好的话倒也能有个一百五十文上下,而这些分摊给一家人衣食住行往来应酬等方面之后,几乎分文不剩。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县城居民饶是精打细算也免不了当“月光族”,而像杜瑕家这般家中有一个男孩儿读书,月月还能攒几两银子剩下的人家着实不大多。

当然,这主要得益于他们家两个大小女人挣得比男人还多……

对这样的群体而言,想叫他们拿出几十个钱买结子都难得很,更别提动辄一两多,根本没指望。

所以不管是杜瑕还老板娘,打从一开始就都把消费群体定位到了有钱人身上。

世界从来就是这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管多么小多么偏远的地方,都少不了有钱人。

于穷苦人家而言,二两银子咬牙省省或许就能支撑一个月,可对富户而言,没准儿还不够给姑娘太太们做条手帕子的。

头一回做这样大宗的买卖,王氏本人也十分忐忑,日日往店铺里跑,结果第二天就得知那三只猫儿直接被方家的婆子一道买走了!

李氏的铺子里东西多而不杂,品质有保障,时常有新鲜玩意儿出来,县内好些个有身份地位的女眷都爱打发人往这边买东西,偶尔兴致来了,亲自上门的也不少,方家就是其中之一。

方家家大业大,并不差钱,如今又只有一位嫡女,自然珍重非常,日日都有婆子出来搜罗,看又出了什么新鲜好玩的玩意儿,好带回去给自家姑娘解闷儿。打从杜瑕开始在这家铺子里贩卖新式结子开始,方家的婆子就一次没落下过,每每都是头一批尝鲜的,这回自然也不例外,临走前还说若是有了新的,定要替他们留着云云。

有了这样的结果,杜瑕和王氏都齐齐松了口气,然后一个做羊毛毡玩偶,一个继续编结子,两头开工,什么都不耽搁,进账也越发多起来。

杜瑕想着,只做闭着眼睛的玩偶终究不是办法,可想找到后世那种合成材质的动物眼珠也绝对是痴人说梦。

她拼命想了几天,就去集市订了好些被打磨得圆溜溜十分光滑的黑色石头珠子来,然后又用防水的颜料把眼睛一一画好,这才好了。

杜瑕的本职工作就是漫画师,对于光影运用也很娴熟,画出来的眼睛自然是现在没有的立体写实,效果非常。

却说那猫儿做的活灵活现,又是从前没有过的手法,方家姑娘方媛果然无比喜爱,隔了几日就穿一身火红玫瑰袄儿,葱黄棉裙,带着翠玉的镯子出来逛,怀里正抱着那猫儿,十分得意。只是得知铺子里还没上新货,不免有些失望。

谁不爱炫耀?方媛又去几家交好的手帕交家中做客,或邀请她们来自己家玩,大大方方的抱着猫儿亮相。

乍一开始还有人嘀咕,说这猫儿怎得如此乖巧,一动不动,方媛便笑着给她们瞧,结果震惊当场。众人只急急地问是哪里手艺。

于是不过短短几日,整个陈安县城上下的女眷们就都知道方大小姐得了谁都没有的好玩意儿,分明是假的,可颇有灵性,简直跟真的别无二致。况且那玩偶又轻巧,就是小女孩儿抱着也不会累,更不会闯祸,还不必担忧生了动物身上的虱子……

方家本就是陈安县内首富,方老爷原先是与同村同姓的妻子一同替人押送货物起家,后来攒钱开了镖局,光是结拜兄弟就有两个,还有一帮手下,都是过命的交情,据说有几年在西北一代颇有名气。

后来方老爷等人年纪渐大,走镖又是个脑袋别裤腰的玩命活儿,便都起了金盆洗手的心,又带着一帮兄弟回来老家,做起买卖。

方老爷为人仗义豪爽,身手胆识过人,有一群兄弟帮忙,又有历年积攒下来的金钱和人脉,不过几年就起来了,财力十分雄厚,就是省府官员对他也很客气。

之前众人向往不已的赵大户家竟丝毫不敢与之比肩,且不说赵老爷是个奸商,不得人心,就是财力也无法相提并论,众人自然还是以方家为首。

于是方家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大受关注,女眷们的吃穿用度不免也就暗中引导潮流,赵大户之流每每都要学了去。现如今方小姐玩儿了这一手,但凡手头不大紧吧的大小女孩儿,谁不羡慕,谁不想要?

杜瑕初一听说这个还愣了半晌,直道别看小小陈安县,还真是藏龙卧虎!

年底十分忙碌,个人都忙的脚不沾地,不觉时光飞逝,待到开春时分,杜家着实发了一笔。

因今年是狗年,杜瑕从去年十一月份就开始打了好多小狗的花样结子,又做了两百多个小狗的羊毛毡玩偶,有睡觉的、抱着球的,还有穿着小衣服、抱喜字的,几只凑在一起打闹的,都非常可爱。

她把这些东西放到年前去卖,不过半月就销售一空,听说因着之前羊毛毡小猫的缘故,竟也有几个外县的人找来!

足足做了三个月,一发卖出去,仅仅过年这一锤子买卖,除去成本,杜瑕本人所做羊毛毡玩偶就有将近两百五十两银子的进账!就是那些小狗的结子也有十多两,更别提还有王氏打的各色吉祥结子,三个月下来,也有个二十几两。

平均下来,娘儿俩一个月竟能得八、九十两!当真叫人惊骇不已。

不光她自己吃惊,就是杜河和王氏也唬了一跳-,这可是他们家从未见过的巨款。

怪道之前商人地位低下还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果然是暴利!他们这些小打小闹的“初级奢侈品批发加工”一旦窥到门径上了套,竟也能一口气挣出寻常庄户人家几年见不到的银钱,何况大宗交易!

一家人紧急商议一番,也大了胆子,把计划大大提前。

杜河在酒楼干活,认识不少贵人,就是方老爷和他那两位兄弟也见过几回,便抽空托人买了城外一座不小的空山头,加上打点人、过户等也才花了七十几两。

那山上已经有了几百天然生长的林木,只是并非果树,杜河还预备请人买些个核桃、枣、桃、梨、石榴等物的树苗载上,再请一户山民照料看管。待几年过后,果树能够结果了,不过三年五载便能回本,且自己也不必花钱去外面采买,亦可拿来送礼、走人情,十分合算。

因着杜瑕一再坚持,这回便全用的她的银子,杜河回家后便直接将地契和官府开具的书信文档等物都交与她自己保管,便是日后当嫁妆也使得。

这事儿也没瞒着杜文,夫妻两个原先还怕儿子吃味,欲要解释,哪知杜文却先笑了:“这值得什么?原就是妹妹自己挣得,难不成我这个最兄长的便这般没脸没皮,反倒去抢不成?合该叫她自己收着,便是日后出嫁,少不得我也要努力赚钱,为她弄些嫁妆,好风光出门子呢!”

现如今他的功课都赶的差不多,也隔三差五的抄写书赚钱。因他抄的又快又好,往往三五日便能赚的几百文,时常还能将书铺给他抄写的笔墨剩下不少,这些却都是不必交回的。所以除了束脩之外,一应上学的笔墨纸砚等开支他竟都能能自己应付,不必再动用家中钱财不说,时不时还会从外面给家人捎点零嘴儿什么的。

杜河听后不由得老怀大慰,兴奋地脸膛通红,只拍着儿子的肩膀说好,又夸他有出息。

王氏也欢喜无限道:“听说那山着实风光秀丽,下头不远处还有小河,吃水、浇树都好使,等过两年树苗都长起来了,咱们再叫人盖几间屋子,得空也去做耍。”

眼下一家四口不论男女老幼竟都能赚钱,而支出却有限,且又有了将来可源源不断生钱的山头,日子越发有了奔头。

转眼翻过年去,杜文已是十岁,杜瑕也已八岁,一家人齐心协力,生意越发好了。买的那座山也载满果树,又有西瓜,另外起了几排房子,平时有一户忠厚老实的山民照看,很是妥帖,整治地很像样子。

因为好多果树栽下去之后需要三年五载才能开花结果,是以买山种树这种营生,周期原就比开田种地长些,急是急不来的。再者中间时刻都有额外的花费,买苗、栽树、浇水、施肥、除虫,请人修剪,虽然不算多,可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字,家底略薄一点都未必花得起。

从买山过户到后面买苗种树,又盖房子,前后一年多时光加起来,花了足足一百多两,却还需再等至少两年,结出来的果子才匀称好看,不然市面上也卖不出好价钱。只这些耗费,等闲寒门小户如何耗得起?

杜瑕并不着急,听说果树长势极好,且西瓜一项今年且能试着上市,也就由它去了。

这一年半来,他们一家辛勤劳作,手里攒了足足几百的银子,着实宽裕了,也添置了不少家当,于是地方越发腾挪不开。

况且一双儿女日渐长大,日后少不得要与人交际,杜河又开始暗中找更加宽敞的新住处,眼下已经是有眉目了。

杜瑕他们现在住的房子还有两个月到期,正好可以先请人将新房子收拾一番,慢慢搬动,等这边到期了,天气也暖和了便挪过去。

杜瑕也跟着去看过,弄明白地理位置之后又笑父亲果然是重视教育,新家位置距离东城区又近了两条街,出了门走上几百米,转过头去就有一家书肆。且因着房子位置好,空间也开阔,房租竟也翻了三倍有余。好在现如今他家每月进项颇多,也不大在意。

新住处是个简单的两进小院,面积差不多是现在住的两倍还多,推开头一扇大门是第一进小院,刚进门右手边尽头也有一口灰石条儿砌成的水井,井边两株粗大柳树。

对面却是一处颇为敞阔的屋子,高门大窗,日后可以做接待外客、游戏之所,既不失礼,又不会冲撞女眷。

第二进小院也很是宽敞,足足三大间正房左右有东西厢房,两边还有小小耳房,都是好门好窗,收拾的十分齐整。

墙根儿底下一片菜园是上一任房主开好了的,还有两株石榴树,到时再将原先他们那几颗一并挪过来,也就绿影成阴,很像一回事了。

一家人都去看过之后,两个孩子先就无限欢喜。

因为旧房子比较狭小,厢房紧吧,且只有一处,一家四口都挤在小小几间正房内,隔音也差,偶尔有什么事也很不方便。如今两边厢房都敞亮开阔,杜瑕和杜文一人一间,甚至里面还能隔开一处卧房,一处读书写字、与人说话的外间,不由的万分满足。

王氏去看过三五回之后便日日念叨:“可巧猪仔也长大了,气味儿也不好,回头就叫你爹牵去集上卖了,只留下鸡鸭吃蛋宰肉。那边又有两间耳房,一个可放东西或做客房,另一处便做厨房,偶然得空了,自己想整治些什么方便。”

说罢又对杜瑕笑:“你与你哥哥都是个书口袋,人不大,书竟也抄了这般多,得空了也得打个架子好好放着。倒底事关文曲老爷,断断不敢马虎了。”

时下重文,便是那些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土财主也爱专门修出一大间上等书房来,偏用那好木头打了满满的架子,务必抹的油光发亮,又大肆采买书籍填装,摆在显眼处叫人看了去,是为一时风气。

普通百姓家自然做不来这个,可要是谁家中有几本书,外人听了也都打心眼儿里高看几眼,更别提这对兄妹是真读书,王氏自然欢喜。

杜瑕听了也开心,兼之新房子甚为宽敞,原先的家具便有些不够使,必然要再添,这几天她跟杜文便时常凑在一起商议,兴致来了还自己画图纸。

她现在所住的小屋也不过八平米上下,除了炕和一张小桌之外几乎再放不下其他的,平时做手工的羊毛、彩绳、珠子、针线等物都统统塞在唯一一口木头箱子里,每天都要收放、翻找几次,一个不小心还会纠缠在一起,很是不便。

地方小了就难受,站都没处站,导致她每次看书、做活都要窝在炕上,林林总总一大堆东西摆满地,活像个乱糟糟的作坊铺子……

可等到搬了新家,她就能得一整套的书桌、椅子,再加上专门的衣柜、箱子,还有放书、手工材料的架子,真是想想就美得很。

搬家总是大事,尤其是从小家到大家,需要添置的东西不少,最近王氏便频频出门,杜瑕也时常跟着。

转眼已是三月末,天气渐暖,隐约有了点春意,杜瑕也脱了厚重的冬日棉袄,换成略利索些的春日新夹袄。

现下家里条件好了,便激发了王氏满腔的母爱,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弥补一双儿女前面遭罪的几年,而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就是各种做新衣裳,且衣料也不再局限于便宜的棉布,尤其是两个孩子身上,竟也时常会出现相对昂贵的精细织花棉布和单色的绫罗绸缎等高档织物。

尤其是杜瑕,在这家人看来就是鬼门关上抢回来的孩子,偏她还这样懂事,大家便都偏疼一些,每每旁人做一套衣裳,她却能得两套乃至三套。

今天杜瑕穿的是银红斜襟夹绸袄,用黄绸布滚牙儿,略绣几枝黄梅花,下面配着浅葱黄棉裙,非常俏丽,俨然已经有了女儿家的娇美。

王氏绣活儿虽不大好,可盘的一手好盘扣,缝到衣服上登时便增色不少,不比那些配饰差。杜瑕今天这件小袄上头缝的就是王氏盘的一对银红双色琵琶造型盘扣,不仅色彩正对衣裳,且造型精巧灵动,端的亮眼。

经过将近一年工夫的休养,杜瑕不光把气血养了回来,也长高了好些,头发也重新变得乌黑浓密,这会儿已经能稳稳的梳双平髻了。她尚且年幼,倒不必用太多首饰,只需在两边略点两朵鲜嫩花卉便已经十分好看,更衬得脸儿红扑扑的,满是朝气。

今日王氏正要去铺子里送货,正好杜瑕的纸也用光了,就跟着一同出门。

娘儿俩刚一进门,就见珠帘后面的里间已经坐了一位挺富贵的姑娘,滑腻腻的吉祥富贵牡丹绣纹缎子长袄,骆驼色四副棉裙,俱都镶着雪白的皮毛边,头上也是插金带银,身边还跟着一个丫头、一个婆子,正吃茶。

杜瑕只是略扫一眼,兼之珠帘密密麻麻,也瞧不见面容,倒也不往心里去。

她俩刚一进来,老板娘李氏竟就笑开了花,接了东西后麻利的算清银钱,期间里间的姑娘似乎叫了那婆子往身边说话,还往这边不住的瞧。

王氏和杜瑕都没在意,结了账就走了,然后又去买了些东西,这才往书肆去。

王氏不怎么识字,往往见了书本就头昏脑涨,也敬畏这些,便不大敢往里头去,只叫杜瑕自己进去慢慢挑选,自己在隔壁的茶铺吃茶等着。

这书肆是老字号了,掌柜的和伙计都十分厚道,且王氏自己也面对门口坐着,眼珠子时刻不离,并不会有差池。

自打搬到镇上之后,杜瑕就时常往书肆里来,或买笔墨,或买纸,手头宽裕了之后还会一个月买上一两本书,这种行为放在百姓人家的小女孩儿身上着实罕见,是以掌柜的和伙计就都认熟了她。

这会儿见她进来,平时没什么表情的掌柜的也难免露出点笑模样:“又来了?”

杜瑕跟他行了礼,又问好,这才去后头翻书。

因着杜文爱书成痴,不仅有肖秀才和牧清寒两个藏书大户鼎力支持,他自己也拼命抄书,陈安县城市面上常见的书籍竟也读了个差不离,连带着杜瑕也跟着狂看,所以大部分竟不用买!她虽不能像兄长那样记住全部,可次数多了总能记个七七/八八,自觉整个人都渐渐充实起来。

可饶是这么着,那些动辄要价几十两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乃至律法、人物传记等平时还是见不着,对杜瑕而言也有些可望而不可即,因此她便趁着每次过来买东西的时候小心翼翼的看上十几页,既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又不至于弄脏弄坏了书。

而掌柜自己家就有女孩儿,并不反对女孩儿读书,很是佩服她小小年纪这般上进,不光对她这种蹭书看的行为不反感,还会主动提供小板凳,着实叫杜瑕感念不已,因此从头到尾自己用的笔墨纸砚都从这边购买。

看了几个月后,杜瑕差不多就拼凑起了对这个世界的大体认知:

这是个架空的朝代,号大禄,风土人情、经济风物酷似盛宋,行政科举却又类似明朝,它刚从战乱中诞生不过十多载,却因为执/政者的特殊出身而早早进入了经济的高速恢复和发展期,各地虽然还时有天灾**发生,可总体却是一片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杜瑕用随身携带的手帕仔细擦干净手,去书架边取出前次看的那本律法书慢慢啃。

专业书籍一般都十分晦涩难懂,可杜瑕却不敢不看,不仅要看,还要努力记住,这是她上辈子结结实实得出来的教训。

哪怕就是用不上呢,好歹心里有个谱,不至于什么时候稀里糊涂的就把自己给挖个坑埋了。

按理说这种书籍十分有用,况且轻易不会更改,蹭书看终归不大好,杜瑕原本也打算咬咬牙买下来的。哪知细细问过掌柜的之后才知道,大禄朝律法规定极其详细严格,一整套律法书足足有八个大类九十多本,几十斤重,要价二百三十多两!

杜瑕听后几乎要呕出血来,她虽然赚的多些,可花的也多,旁的不说,就是日日读书练字便是好大一笔开销。如今她用的文房四宝也都渐渐换了好的,开销更巨,几乎能养活一户农家。

且光是练字一天便要写满十张纸,再加上画图更甚,一刀纸用不满六天,光纸一个月就要一二两银子;墨条也常买,中间还零零散散的买了几十本书;还有针线彩绳羊毛、首饰匣子、珠花等零七碎八,花的时候不觉得多,回头一算也有几十两出入;去年又买了一座山……私房竟有些不够。

她原不爱开口跟家人要钱,只要强忍,预备下个节日再大赚一笔再说。

如今,暂且继续蹭着吧。

刚看完两页,她就听到又进来几个人,原也没在意的,可就听那人随手翻了几本书之后竟对掌柜的抱怨起来:“这都两个月了,怎得竟还没有新的?都是这些陈词滥调,翻来覆去说烂了的。”

掌柜的还是那副不咸不淡的样子,道:“话本也不是好写的,外面传什么咱们就刻印什么,去年到这会儿的都在这里了。”

这年头却不讲究什么独家出版,只要外面流传的,书铺或是印刷铺子都可以自己刻了来卖,只要注明原作者是谁就可以。

话本?!

杜瑕的耳朵不免竖起来,而且她对“竟然有小女孩儿公然跑到这里来买话本,还嫌弃更新太慢”这一现实十分震惊,本能的往那边看去,然后就愣住了:

这不是方才铺子里的那位小姐么。

虽然那会儿没看到模样,可衣裳打扮是一样的,且身边确实也跟着一老一少两个服侍的。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入V,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留言前二十名者有红包,大家拿这个红包买章节就不用额外充钱了,么么哒

☆、第二十四章

杜瑕在书肆深处, 旁人不大容易瞧见她,她却能很方便的看清来人, 因此便借着书架的遮挡飞快的打量了几眼。

就见那姑娘不光打扮出众,容貌也是极美的,她怀里抱着一只叫杜瑕极度眼熟的雪白羊毛滚绣球小狗,一张苹果脸儿上面正杏眼圆睁,柳眉也竖起来,显然对掌柜的回答十分不满。

她轻哼一声, 抬手轻轻摸了摸怀中小狗, 隐晦的翻了个小白眼,傲气道:“谁稀罕看这些!合着是把我们女儿家当傻子耍,打量谁不知道似的。左不过是什么才子佳人,偏那才子还要手无缚鸡之力,又穷的叮当响, 家中只一个老娘都要饿死了,他不说先赚钱养家糊口, 竟还能安心读书,又把老子娘一个人撇在家里等死,自己一人上京赶考。

这还不算完呢, 也不知怎得, 那些个高门大户的大家闺秀都齐齐瞎了眼, 只恨不得都爱他, 各个情愿伏低做小, 上赶着给人当妾, 那书生竟也就都应了。最可恨可气可笑的是,那些闺秀的爹爹们也都是商场、官场征战过的,按说最精明不过,竟都不反对?!

可巧他又高中什么进士榜眼状元的,越发的好了,这回连公主此等金枝玉叶也都了不得,非他不嫁,嫁不成便要寻死觅活……”

这姑娘瞧着也不过十岁出头,身量高挑,梳了个利利索索的双螺髻,长得就是一副明媚娇艳的模样,一张嘴也是珍珠落玉盘一般清脆爽利,眨眼工夫就是这么一大车篓子的话。

那个她带来的婆子、丫头,以及掌柜的大约是对她的做派太熟悉,听了这些话连表情都不带变的,可杜瑕却已经好几年没能听到这样气派的言语,且又是在古代,不由得痴了。

偏生她言辞十分犀利,又天生带着黑色幽默,杜瑕忍不住噗嗤笑出声。

这边刚一笑,那边就都齐刷刷扭过头来,那姑娘也紧走几步,似乎打量了她几眼,歪着脑袋问:“有甚好笑的?”

杜瑕忍住笑意,上前一步与她见礼,正色道:“我笑却是因为姐姐一番话掷地有声,发人深省。且我也是这般想的,全因好容易碰到姐姐这般对脾气的,实在高兴。”

那姑娘听了这话脸色才好了些,也跟着勾了勾嘴角,眼睛亮闪闪的,点头道:“我才刚在那家铺子里见过你,可巧又在这儿碰上了,你倒说说,怎么个一般想的?”

她家在陈安县城地位特殊,平日里难免有各色大小女孩儿拼命巴结,自然没那么容易被糊弄过去。

杜瑕倒不怯,大大方方道:“且不说旁的,妻妾地位何止天壤之别?不说那些个话本中深宅大院的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就是寻常穷苦人家的女孩儿也自有傲骨,绝不肯轻易为人妾室。再说那书生,进士在咱们看来或许贵不可言,但落到天家眼中却未必,须知一场春闱下来便足一百进士,若加开恩科便更多了,而公主却少说有十年慢慢挑选的余地,便是状元榜眼在她们看来也未必稀罕,又怎么会那般?”

她年纪虽幼,可口齿清楚,说的有理有据,无懈可击,不光那姑娘和丫头婆子,就是书肆的掌柜伙计和另外两个来买书的人也都听住了,一时竟寂静无声。

话本小说通俗易懂,又暗合一众社会底层**丝们逆袭的心理,从古到今销量都不错,只是大多经不起推敲,今儿被这两个小姑娘一前一后这么一说,便破绽百出。

旁人倒罢了,那姑娘回神后先就抚掌大笑起来,又拉着杜瑕的手道:“这话说得正对我胃口,好妹妹,你是哪家的姑娘?我怎的没见过?走,咱们去外头吃茶,慢慢说。”

说完,竟就要拉着杜瑕往外走。

掌柜的在后头一发苦笑,她身边的婆子也忍不住出声提醒道:“姑娘,临出门前太太千叮咛万嘱咐,叫您早些个回家吃晌饭呢!”

那姑娘却浑不在意的摆摆手,又指着外头斜着的太阳道:“急什么,这才多早晚时辰?素日里那些姑娘都蚊子哼哼似的娇气,喜欢什么却又偏要装的,哼,我才不爱搭理,今儿好不容易碰见个有见识的,必要好好结交,你们谁都不许劝!”

说完就什么都不管,拉着杜瑕径直出门,边走边说,喜不自胜。

却见外头王氏正等着呢,冷不丁见自家女儿被人连拖带拽呼啦啦的出来,登时唬了一跳,连茶钱都顾不上付就冲过来,急问道是怎么了。

杜瑕这会儿才知道原来那语出惊人的姑娘竟然就是方家的大小姐方媛,见状忙笑道:“娘,这是方家姐姐。”

王氏不禁骇然,忙与方媛相互叉手见礼,又疑惑道:“你们这是?”

方媛敬她是长辈,不敢受全了,忙侧身避开。

杜瑕还没开口,方媛已经快人快语道:“我俩一见如故,不忍就此分离,正打算一同吃茶谈天呢,不知可否?”

她出身武家,言行虽比一般女儿家大咧,可也知道礼数,刚才是欢喜疯了才直接拖了人就走,这回回过神来,见对方长辈在,自然要问问的。

王氏真是做梦都没想到自家女儿竟然能得了方家大小姐的青睐,惶恐之余就是排山倒海一般的骄傲。且方家名声一贯好的很,她又一直忧心自家女儿几乎没有同性友人,如今好容易冒出一个来,她断然没有不肯的道理。

方媛也知道自己跟杜瑕乃是初次见面,对方还年幼,固然不能独自出行,便邀请王氏一同去了她惯去的酒楼包间,又叫了麻团、栗粉糕、枣圈、林檎旋几样果子,一壶茉莉茶汤,与杜瑕边吃边聊。

王氏自然插不上话,初期紧张过后也就慢慢放松下来,一边欣赏生平头一次进来的包间,一边又透过窗户去看远处的景儿,也是自得其乐。

那婆子原先见这对母女打扮的虽好,却也不算出众,就不大将她们放在心里。可见这会儿她们一个跟自家姑娘你来我往说的起劲,非但不刻意奉承,竟还丝毫不落下风,嘴里时不时还迸出几句诗句文章来,显然平时也是读书的;那当娘的竟也很坐得住,便不由得高看她们几眼,暗中合计回头必然要禀告太太,少不得也得打听下这到底是哪户人家……

方媛是真高兴,而杜瑕也绝对不是假开心!

不光方媛惊喜有人跟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杜瑕却更是万万想不到在这还是男人为天的封建时代,还是个小小县城内,竟就有了这样先进的思想,她一下子就有了无比的亲近感,迫不及待的跟对方交流。

整整一个时辰,王氏和那个婆子丫头就只听着两个姑娘叽叽呱呱的说些个在她们看来十分大胆不羁的言辞,且越谈越起劲,光是茶水就续了两壶……

眼见着时候实在不早,那婆子终究忍不住再三提醒,方媛也不得不停住话头。

只是憋了这许多年,难得碰上一位知己,短短一个时辰怎么够!

她十分依依不舍的拉住杜瑕的手,无限难舍难分道:“好妹妹,你家在哪里?得空了我去找你玩。”

杜瑕并不为自己的家境感到不好意思,大方道:“我家前年才刚搬来,寒门小户,且过不几日又要搬,实在没脸招呼你。”

方媛却不在意这些,又要说什么,旁边的婆子再次出声道:“姑娘且别为难杜姑娘,想凑在一处也有的是法子,不论是如今日这般一同约着出来逛街、吃茶,亦或是您下帖子请杜姑娘上门,怎么不好?”

听了这话方媛也觉得有理,自己出门少说也有两个人跟着,若是对方家里真的小,说不定就挪腾不开,反倒给人家添乱。

想明白之后,她干脆一拍巴掌,笑道:“那好,你住在哪里?回头我就叫人去下帖子,咱们再好好聊。”

杜瑕深知能遇上这么一个三观超前的姑娘殊为不易,也想尽可能将这段天外之喜一样的友谊维持下去,当即答应。

分别之际,方媛才看到杜瑕腰间挂着的那个毛团似的白兔捧胡萝卜的挂饰,何等憨态可掬又讨喜,瞬间爱上,惊道:“我怎的没见过这个?这个实在好看的紧!是你自己做的?”

因为之前她就跟杜瑕在铺子里意外见过一面,虽没看真切,可再次见面也知道是对方,方媛也就明白市面上买的这些新鲜花样结子、摆设都是她家出来的,故而有此一问。

却说之前杜瑕一直忙着挣钱,做的也都是面向市场的利润大的玩意儿,这种不过婴儿拳头大小的女孩儿挂饰也是前两天用剩下的边角料随手戳的,市面上自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