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博远斩钉截铁地说道:“没有,我记得很清楚,就在你六岁的时候。”

六岁?

苏明珠看向苏博远,他们是同天出生的,她六岁的时候,苏博远不也六岁吗?也真难为苏博远这件事记得了这么多年了。

苏博远说道:“你这样不好,以后不要这样了。”

苏明珠:“……”

苏博远觉得自己教训了妹妹,腰板都挺直了:“不过你那时候年少无知……”

话还没说完,就看见苏明珠慢条细理地挽起了袖子。

苏博远咽了下口水,果断承认错误:“是我记错了。”

苏明珠挑眉看着苏博远:“确定?”

苏博远点头:“对,是我记错了!”

苏明珠笑得温柔:“没关系,我和厨房说这几日给哥哥炖一些补脑的膳食。”

苏博远格外憋屈:“好。”

等苏政齐离开了,两兄妹这才亲亲热热的回去,屋中的茶水点心已经重新收拾过了,苏明珠端着自己喜欢的蜜水喝了口问道:“母亲,怎么样?”

武平侯夫人倒是没有回答,而是问道:“那首诗有什么问题?”

苏博远下意识地看向了苏明珠,他怕父母知道白芷然的事情,心中有芥蒂。

苏明珠神色不变,说道:“因为我们在旁的地方见过这首诗。”

武平侯夫人也不是傻子,这几日苏博远和苏明珠只出府了一次就是送白芷然回家,而且若是旁的地方见到了,这样的好诗他们早就回来提了:“难不成有人送了这首诗给芷然?”

苏博远赶紧说道:“芷然不知情的,提前被丫环发现交给了白伯父。”

武平侯夫人看着儿子的傻样:“我也是看着芷然长大的,最知道她的性情了,难不成你觉得我会误会她?”

苏博远赶紧说道:“没有、没有。”

苏明珠不紧不慢地接口道:“并非不信任母亲才不告知的,而是这样的事情,入了我们的耳朵就该不从我们这里说出去。”

武平侯夫人被逗笑了:“行了,就你会说。”

苏明珠根本不怕:“我说的是实话。”

武平侯看着妻子和一对儿女,眼神温柔了许多:“别逗他们了。”

武平侯夫人这才捏了把儿子的脸:“人家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我们家连儿子都嫁出去了。”

苏博远根本不敢躲,一张俊脸被捏的都变了样。

等闹了一番,武平侯夫人这才问道:“具体事情与我说说。”

苏博远这才把事情大致说了一遍,武平侯夫人皱眉:“怕是他们两人不知道从哪里看来的。”

武平侯也觉得奇怪,却没说什么。

苏明珠正在剥蜜桔:“不过这两人都有些太天真了,而且这位柳姑娘真的是官员的嫡女吗?”

武平侯其实也怀疑,这些做派就连烟花女子都不如。

武平侯夫人看向武平侯,武平侯点了下头:“我让人去查查。”

苏明珠问道:“母亲,伯父还说了什么吗?”

武平侯夫人犹豫了下没有说。

苏明珠见此也不再多问:“也不知道这首诗到底是何人写的。”

苏博远也说道:“我也是不懂,他们为什么都选这么一首诗,而且他们不怕被人发现是盗用的吗?”

苏明珠沉思了一下谈了口气:“自然是不怕的,做出这样诗的人怕是已经不在或者有什么原因根本不会出现,只是……白府管事的儿子和柳姑娘两个不相干的人为什么会都知道这首诗?而且……瞧着他们好像都以为只有自己知道,很奇怪啊。”

作者有话要说:

苏明珠:我哥哥记性不好。

苏博远敢怒不敢言:当年……

苏明珠:嗯?

苏博远:当年我妹妹特别乖巧……

苏明珠:六岁的事情记到现在,好不容易找机会拿出来说,你也真可以的。

苏博远:我等很久了!!!

第17章 田螺姑娘

武平侯让人去查了柳姑娘,那位柳姑娘一家刚刚入京不足一个月,能打听出来的东西有限。

不过却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柳姑娘和苏政齐相遇并不是偶然。

在到京城的第二日,家中都还没有安置好,柳姑娘就已经女扮男装去了那家酒馆,她倒是没有进去,而是在离酒馆不远处的茶馆,每次都还要临窗的位置。

而和苏政齐见面的那一次,是柳姑娘第一次进酒馆买酒。

苏政齐倒是没有说谎,柳姑娘还真是官宦人家的姑娘,她父亲是正经科举出身,只是家世清贫又没有门路,进京述职到如今也没有后续安排,一直在租的院子中等候消息。

为了补贴家用,柳姑娘的母亲和妹妹时常做些绣品偷偷卖了换钱,柳姑娘的弟弟还在念书,家中的活计也都是柳姑娘的母亲领着妹妹做的。

而柳姑娘很得父亲的喜欢,却和母亲妹妹关系一般,从柳姑娘妹妹那里倒是打听到了不少事情。

就比如苏明珠就知道柳姑娘在十二岁的时候落过水情况很凶险,醒来后性格就变了许多。

本来柳姑娘最怕的就是父亲,和母亲妹妹关系极好,特别疼爱自己的妹妹,可是自从她醒来后,却正好相反,也不知道她怎么哄了柳父,让柳父同意她进出书房,甚至可以用家中的笔墨纸砚来习字。

苏明珠虽然是侯府娇养长大,却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笔墨纸砚这些东西对于侯府来说自然不算什么,可是对于柳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特别是柳家还有在读书的儿子。

如果柳家只有一儿一女倒也好说,可是柳姑娘还有妹妹,等于家中的活计都压在了柳母和她妹妹身上,一日两日倒还好说,日子久了怕是心中就要有怨言了。

苏明珠叹了口气:“柳姑娘到底图什么?”

武平侯夫人说道:“你父亲已经让人去柳姑娘的家乡和她父亲任职的地方打听了。”

能在短短一日内就打听出来这么些东西,也是柳家家风不严,稍微打听一下就能知道了。

苏明珠:“其实柳姑娘想要读书习字倒也不错,只是她怎么偏偏找上了伯父?”

苏政齐是长辈,苏明珠不好说什么,可是她伯父真的不是良配,虽然武平侯府上的事情流传不出去,可是架不住苏政齐在外面置办宅子,不少事情都传的大街小巷都知道。

武平侯夫人端着茶抿了一口,并没有说话,她会把这些告诉女儿,也是想让女儿自己去思考。

苏明珠捏了块山楂糕慢慢吃着:“按理说她是第一次来京城,是怎么确定伯父会去那家酒馆的?还早早就开始等着了。”

那家酒馆并不大,位置也挺偏的,可是酒很香价钱也不便宜,按照柳家的情况,怕是一小壶酒就要花掉他们半个月的家用了,柳姑娘哪里来的银子。

苏明珠越想越觉得奇怪:“还有一点,她这样的谎话很容易被拆穿的,但她还是说了,是因为她知道伯父会信,她对伯父是特意了解过的,起码知道伯父的性情和喜好,甚至知道那个时候伯父一定会上钩。”

武平侯夫人说道:“她不是知道你伯父会信,而是知道他不会深究,苏政齐这样的人是不会拒绝送上门的漂亮姑娘的。”

苏明珠愣了愣:“其实伯父也知道柳姑娘是特意结识他的?”

武平侯夫人勾了下唇角,笑容里带着几许讥讽:“那柳姑娘以为自己能瞒天过海,却不知是男人顺水推舟罢了。”

苏明珠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武平侯夫人看着女儿的样子,忍不住摸了摸她白嫩的小脸:“苏政齐别的本事没有,可是是故意勾引还是真的巧遇是能分得请出的。”

苏明珠这才明白过来。

武平侯夫人叮嘱道:“永远不要小瞧任何一个人。”

苏明珠乖乖应了下来,其实从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她觉得是柳姑娘、管事的儿子还有已经死了的杨姑娘,他们都有些自视甚高了。

武平侯夫人看着女儿思考的模样,柔声说道:“你是不是觉得柳姑娘找上你伯父有些傻?”

苏明珠点头,在母亲面前她并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

武平侯夫人说道:“你在侯府长大,眼界自然不一样,可有些人不一样,柳姑娘的父亲至今闲置不过是因为没门路也没有钱往上打点。”

“若是柳姑娘真的能嫁给你伯父当了继室,她父亲的差事怕是很快就有着落了,不仅如此,在京城之中虽算不得什么,可是在外面说起来旁人也要给几分面子。”

苏明珠明白了母亲的意思:“而且伯父没有嫡子,若是她真的能生下嫡子,位置也足够稳了。”

武平侯夫人点了下头。

苏明珠:“她这般也算是一步登天了吧。”

武平侯夫人笑了下:“倒是没有这么夸张。”

苏明珠抿唇一乐:“那首诗……”

武平侯夫人神色平静:“查不出来。”

苏明珠忽然说道:“母亲,如果柳姑娘从哪里知道了这样的好诗词为什么不偷偷给她父亲?若是她父亲有了才名引了关注,想来吏部那边的人也不会一直不给他安排差事。”

武平侯还没想过这点,此时略微沉思:“怕是有两种可能,一是柳姑娘怕被拆穿影响了她父亲,二是柳姑娘想要留着自己用。”

苏明珠闻言说道:“也是。”

武平侯夫人叮嘱道:“这件事到此为止,剩下的交给你父亲处理就是了。”

苏明珠说道:“我知道了,要不要和白姐姐打个招呼?“

武平侯夫人嗯了一声:“你私下和她说一声,芷然告诉白尚书比较好。”

苏明珠记了下来。

武平侯夫人说道:“明年你就要及笄了,转眼间……”

脚步声打断了武平侯夫人未说完的话,没等丫环来掀帘,就见苏博远一脸喜色跑了进来:“母亲,快准备聘礼!”

武平侯夫人看着儿子满脸是汗,说道:“先坐下。”

苏明珠倒是反应过来:“恭喜哥哥,白伯父答应了吗?”

苏博远坐了下来,接过苏明珠递来的茶杯仰头饮尽,一连喝了三杯:“对,我今日去白府,就试探了一下白伯父能不能把亲事提前,没曾想白伯父就答应了。”

武平侯夫人也是满脸喜色:“这太好了,聘礼这些都是提前备好的,我先去找官媒上门提亲,然后再选了好日子,不过……”

“母亲。”苏明珠见母亲和哥哥就要出门的样子,赶紧开口说道:“不如明日母亲先去白府与白夫人谈谈?”

虽然白伯父答应了,可是提亲这样的事情,并不是说找了官媒就行的。

武平侯夫人也意识到了,拍了儿子胳膊两下:“都是博远这样急慌慌的样子弄得我也着急了。”

苏博远呵呵一笑:“我没想到白伯父会松口,他当初一直让我过了十四再说提亲的事情。”

武平侯夫人此时满心的喜悦,看着女儿脸红扑扑的眼睛水润,忍不住说道:“明珠要不要见见姜举人?”

苏明珠看向母亲:“不是才见过吗?”

武平侯夫人:“你哥哥还不是见天往白府跑。”

苏明珠鼓了鼓腮帮子:“这不一样。”

可是那里不一样,她也说不出来。

苏博远都是问道:“他不是给妹妹回了一封信吗?信里写了什么?”

苏明珠趴在桌子上,漂亮的脸上满是郁闷:“他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就连武平侯夫人都没忍住笑出声来。

苏博远挺直了腰板:“我就说吧,你……”看到苏明珠的眼神,他默默地把剩下的话给憋了回去。

武平侯夫人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谁还不能有点喜好呢?”

苏明珠点头,笑嘻嘻地说道:“就是。”

武平侯夫人也不去想什么柳姑娘的事情了,看向苏博远说道:“我去与你父亲商量明日去白府的事情,你要一起吗?”

苏博远立马抛弃了苏明珠,还很谄媚的扶着武平侯夫人的手:“母亲,我送你过去。”

苏明珠哼了一声,倒是没有去凑热闹。

等出了院子,苏博远才想起来自己在去白府之前特意去给妹妹买了几本话本:“知书你去把那些小玩意拿过来送给明珠。”

知书应了下来。

苏明珠倒是重新把姜启晟的信翻出来:“墨一般,内容不属实,不过字挺好看的。”

看了一会,苏明珠亲手把信放好收拾了起来:“山楂,收拾一箱子笔墨纸砚出来给他送去。”

其实苏明珠也是今天因为柳姑娘的事情才想起来这些的,姜启晟家境一般,虽不缺笔墨纸砚,却也只用一些普通的。

山楂问道:“可是要上等的?”

苏明珠想了下:“都备一些。”

山楂应了下来去收拾了。

知书很快就把苏博远特意买的话本送了过来,苏明珠正巧没事,就随手拿了本翻看了起来:“咦,这个故事……”

樱桃端了茶点来,问道:“姑娘这个故事有意思吗?”

苏明珠已经大致翻了一下:“有点意思,文笔不错通俗易懂的,不过……我怎么觉得像是《搜神后记》中《田螺姑娘》的故事改的呢?”

第18章 到底是谁狐狸

苏明珠仔细看了一遍,说是一样却又不一样。

这书中写的是一名大家姑娘,因为偶然见到一名男子心生爱慕。

那男子家境贫穷但是自己很知上进,姑娘表白被拒绝了,却没有放弃,她心中明白,男子不是对她没感情,只是觉得配不上她,所以她想要行动来表现自己的决心。

姑娘每天天不亮就偷偷去了男子的家中,为他洗手作梗帮他收拾家务,最终打动了男子。

等男子金榜题名的时候求娶了姑娘,姑娘家十里红妆两人婚后也恩爱有加,很快姑娘怀孕生了一对双生子,一年后又生了龙凤胎……

苏明珠看到第三胎生了三胞胎后,实在忍不住了:“这姑娘难道嫁人后,就想着要生孩子奶孩子吗?”

樱桃在一旁问道:“姑娘,这话本怎么了?又是那些大家小姐爱上穷书生、穷侠客非君不嫁的故事?”

苏明珠大致说了一遍。

樱桃简直目瞪口呆:“她这样……就算这能连着生双胞胎三胞胎,身体也撑不住啊,怀胎十月生双胞胎还要做双月子,也就是她刚做完月子就怀孕了?这也……要不我问问青枣吧,她知道的比较多。”

苏明珠看着樱桃认真的样子,捏了一块松子糖塞进她的嘴里:“这还用问?怀双胎本就更伤身体,母亲当年生我与哥哥的时候,也是格外小心,早早请了大夫在家中,就算如此生了我与哥哥后足足养了半年呢。”

母亲曾偷偷与她说过,女子太早有孕并不好,因为年龄小其实身子骨还没长开,所以她就算成亲也不要那么早就怀孕,更不要觉得多子多福,一直连着生个不停。

苏明珠随手把话本扔到了一旁:“怕是个酸书生写的。”

樱桃也是这般想的。

苏明珠又翻了别的来看,倒也发现了几本有趣的,津津有味看了起来。

山楂收拾了一箱子笔墨纸砚给苏明珠过目后,就让知书给姜启晟送去,知书早就得了苏博远的吩咐,让他帮着姑娘给姜启晟送东西。

姜启晟终于得了安静,生活起居又有人照看,他这几日只觉得神清气爽,很多以前不够了解的知识也都茅塞顿开了,短短几日他的气色就好了许多。

知书送东西过来的时候,姜启晟正坐在院子里看武平侯特意让人送来的历年科举试题,知书行礼后笑道:“姑娘特意让人备了一箱子东西让小的送来。”

姜启晟听到是苏明珠送的,神色有些奇怪,难不成又是什么护肤的东西?

知书让人帮着把箱子抬到了院子里问道:“公子不看看吗?”

姜启晟笑了下,起身走过去直接打开了箱子看见里面的东西倒是有些惊讶:“姑娘有心了。”

知书觉得姜启晟的神色很有意思:“公子以为姑娘送的是什么?”

姜启晟抿唇一笑,倒是没有回答。

知书也不再打趣:“那小的让人把这些都抬进书房?”

姜启晟这才开口道:“辛苦各位了。”

知书连说不辛苦,想到出来之前侯夫人的话,特意提醒道:“公子若是有什么信,小的可以帮着一并带回去交给姑娘。”

姜启晟想了下说道:“好,厨房特意炖了野鸡汤,让张妈给你们下完鸡汤面吃了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