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欢喜的应下,这才叫人摆饭,又把女儿被国公府接回来的事说了,赵玉尉到没有多说,毕竟那时候太子训斥父亲的事还没有传出来,国公府的态度此时是什么样不用想也知道了。

三房那边三老爷赵玉舒是个不爱说话的,简单的几句话就把事情说了,高氏吓了一跳,“怎么偏偏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明日与易府的亲事能不能成?”

赵玉舒擦过了手,坐到饭桌前,拿起筷子先吃了起来,“不成只能说明易府也是个攀龙附凤的,这样的人家要也罢。”

高氏却舍不得这门亲事,可也知道现在不是她舍不得就没有用的,默默的坐在一旁吃饭,赵元晴是后进来的,高氏这才想起来没有叫女儿吃饭。

“看看,到把你给忘记了。”高氏忙让丫头摆碗筷。

赵元晴坐下之后,高氏才问起儿子来,“你大哥还没有回来?”

赵元晴摇摇头,“许是跟同窗出去了。”

高氏没有再多问,儿子向来省心,学业上也不用操心,也不相信他会做什么出格的事情,特别是从来没有夜不归宿的时候,更没有去过那些乱七八遭的地方。

赵玉舒却有些不高兴,“昨儿个在老太太那他吃饭就没有赶回来,这一天天比我们都忙,他当上几品了?超过了老子了不成?让人去在门口守着,人回来让他来见我。”

高氏不敢有异议,叫了抱痕去门口等着,还不忘记给抱痕使了个眼色,抱痕心领神会,悄声退了出去,赵元晴看到父亲今日这般反常,有些差异,饭后派了身边的月静去打听消息。

当时高氏与赵元舒在一起说话,没有消退身边的小丫头,赵元晴很快就知道了怎么回来,整个人也坐在那里沉默起来,万没有料到家里会突然落迫了。

ps:

今天更的晚了啊,知道说多了全是借口,在网上被骗了二百块钱,一直骂人了,哈哈,感谢坤坤的打赏,八八接着写去啊。

第六十章:几家愁(一)

次日,丞相爷被太子训斥而闲赋在家的事情就在府里传开,府里的气氛明显变了,下人们也小心翼翼的,二老爷赵玉舒昨晚没有与妻子说什么,可次日府里都传开了,冯氏不用打听也知道了,坐在屋里良久才叹了口气。

一边站起身来,“咱们也去老太太那吧,易府今日还有人过来呢。”

月阁院里,绿竹正把从厨房那里听来的消息禀报给元喜,一脸的震惊,“姑娘,老太爷是不是以后就不是丞相了?”

元喜看到事情来的这么快,而且与上世明显有些不同,也是一惊,“绿竹,你去把房妈妈叫来。”

绿竹这几天也发现姑娘是个有算计的,不多问应下之后就出去叫人,回来的时候房妈妈一同跟了进来,绿竹还直接把门带上了,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元喜看了不由得点头,到底这几天还是学了些东西。

“姑娘,可是出了事?”房妈妈昨晚知道姑娘在外面受的委屈,老太太又不帮着出头,心里就有气,这一晚也没有睡好,此时脸色惨白惨白的,“姑娘放心,等过些日子夫人来了,自然会为姑娘出头。”

元喜见房妈妈此时还在宽慰自己,心里暖暖的,拉着她在榻上坐下,“妈妈怕是还不知道吧,祖父被太子训斥如今闲赋在家,这丞相之位过不了多久就要换人了,府里又怎么会为我的事去得罪皇后的娘家和庄府?庄府可是太子那边的人。”

房妈妈一个婆子哪里懂得这些,一时之间没了主意,“那怎么办?难不成就让姑娘受了这个委屈?”

元喜淡淡一笑,“委屈吗?到说不上,这日子长着呢,谁知道以后怎么样呢,妈妈就先别担心这个了,咱们还有多少银子?”

等太子登基,京城里就要乱了。什么勋贵世家,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臣能不能坐得住还是一回事呢,不过这到让她想起一件事情来。太子登基的时候天下起了蝗灾,蝗虫遍地都是,所到之处把庄稼都啃光了,蝗灾一起,传太子不是正君越发的厉害,这才有蕃王起议。

当年她嫁入庄府只呆在内宅,也没有多打听外面的事,到是府里的饭食不好,才知道外面在闹蝗灾,庄府毕竟是新皇宠臣。虽有蝗灾却也没有受太大的影响。

这一世既然想起来了,还是早些做准备好。

“姑娘要用银子?来的时候夫人交给奴婢一千两,到京城之后姑娘买首饰之类的东西,花去六百多两,如今只剩下三百多两。”房妈妈生怕姑娘觉得银子少。“如果姑娘觉得不够用,来的时候夫人还交代过,可以到帐房那里支,记在大房的名下。”

六百多两买了首饰?

想想她还真是不会过啊,这六百多两够这京城里一般的官宦人家一年的开销了。

见姑娘不吱声,房妈妈以为是怕梧桐院那边会说,“姑娘放心。这府里的进项都是五房平分的,咱们大房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回来,银子也是存在帐房那里,姑娘要是支也是咱们自己的钱,老太太那里也说不到。”

元喜见她误会,也没有多解释。“绿竹,去把我的首饰盒子拿来。”

绿竹几步就到了梳妆台前捧了盒子过来,放到软榻上的方桌上,元喜打开往里面扫了一眼,太耀眼。明晃晃的,真不合适她这个年岁戴。

从里面捡出几个简单看着干净的钗,其他的都没有动,“妈妈,你拿了这些去当铺,看看能当多少钱,都当了。”

“什么?”房妈妈一惊,人都跳了起来,“姑娘,这可使不得,姑娘要用银子,那奴婢去帐房支,这些首饰当了可惜了。”

“妈妈,你听我的,你也知道我这阵子是乱来的人吗?你就信我一次,再说我年岁小戴这些也压不住。”元喜也觉得可惜。

可是等蝗灾一来,再加上内乱,到处是盗贼,若要逃荒,这些东西就凭她们几个人哪里能保得住。

“姑娘…”房妈妈看着这一盒子的首饰,实在不忍心当掉。

可看着姑娘是下了狠心,又知道劝也没有用。

绿竹到是觉得姑娘的话很有道理,“妈妈就去当了吧,换了银子再添些姑娘喜欢的样式也不错,左右也差不过百两的银子。”

房妈妈一想也是,这才捧着过盒子。

元喜又叫住她,“妈妈,你把首饰当了就用这些钱在外面租个一进的小院子,买些粮食米面放在里面,这次可要注意了,莫让人看到了。”

“姑娘?”就连绿竹都不知道姑娘这是要做什么。

“我心里有数,你只管做去吧。”元喜哪能告诉她们要有蝗灾。

说了怕她们还以为她是中了邪呢。

“姑娘现在越来越让人看不透了,罢了,那奴婢现在就去办。”房妈妈到底还是宠着元喜。

元喜笑着捥过她的胳膊,“就知道嬷嬷最心疼我,谁让我是吃你的奶长大的呢,奶兄都说嬷嬷偏疼着我呢。”

房妈妈笑的合不拢嘴,“好好好,就由你胡闹去。”

绿竹找了布出来把盒子包起来才重新递给房妈妈,房妈妈拿着盒子走了,绿竹才问,“姑娘,咱们是不是还要偷走回西北?”

“到时再说吧。”元喜也希望自己今日做的多此一举,可想想府中长辈的薄凉,又觉得这样准备不多余。

梧桐院那边,难得五房的人都聚到了赵老太太这里,赵老太太逗着怀里的鼎哥,一边夸着,“看看这小子才三岁,就像个小大人是的,什么都懂。”

包氏在一旁抿嘴笑,“还不是老太太疼他,知道在老太太这里怎么来都行,他可精着呢,谁对他好他可知道。”

赵老太太听了这话高兴,抱起曾孙又亲了一口,才递给一旁的奶娘,“这孩子知道对我笑,看来阎王还不急着招我去。”

“母亲身子好,可不得说这些个话。”包氏不知道哪里做错了,让老太太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忙站了起来。

赵老太太心中郁闷不是因她,摆摆手,“坐吧,你们都是好孩子,知道让我省心。”

不是他们,那就是另有其人了。

包氏昨晚也听说是因为府内的事老太爷才被斥责在家,府内这阵子的事除了二丫头,也没有别的,只是包氏也有自己的打算,娘家是太子那边的人,丞相府真倒了,靠着娘家他们的日子也不会难过,眼下重要的是给五爷寻个差事当着才是,不然真等丞相府散了,各房分了家,五爷这样整日里呆着也不是回事,所以今日包氏才到了老太太这里来。

这还没有等开口,老太太就不悦上了,弄的包氏也不敢把话说出来了。

外面有小丫头挑着帘子,冯氏走了进来,看到包氏在,心下差异,面上却不动声色,笑着打招呼,“五弟妹也在啊。”

“二嫂。”包氏站起来见礼。

冯氏笑了笑,才跟上面的赵老太太见礼,在左边下首的位置坐下,才开口,“今儿易府二房带着姑娘过来,鹤哥的八字我已经让三弟妹备好了,一会儿三弟妹拿过来直接放到母亲这里,等到时交换八字就由母亲来做主吧。”

赵老太太点点头,脸上没有多少的高兴之色,“席面可备好了?即使你父亲不是丞相了,也不能冷落了对方。”

“母亲放心,这些昨儿个就备好了。”冯氏就把菜色简单的说了一下,“让庄子上现杀了只羊,早就烤上了,还备了青菜包着吃,京城现在可流行这个吃法了。”

赵老太太点点头,她这辈子就不愿输人,如今丞相府遇了这事,更不能低头,这时听到外面有小丫头说三夫人来了,就见帘子一动,高氏带着赵元晴走了进来。

见过礼,高氏才把八字拿出来递过去,赵老太太不愿看她这副畏畏缩缩的样,“以前怎么样我也不说,到义是在一起过日子,可如今府里是个什么情况你们也看到了,日后这个家早晚是要分的,你这副样子怎么做好当家主母?就是娶了儿媳妇也会让儿媳妇笑话。高府也算是大世家,怎么把你养成这副样子。”

当着晚辈的面,赵老太太毫不留情面的直接给高氏没脸子,这可还是头一次,众人心知老太太这是心里不舒服,高氏正好撞了上来。

高氏站在那里坐也不是站着也不是,低着头,眼睛红红的,也不说话。

赵元晴也小心翼翼的站在那,母女俩个这副样子,赵老太太看了筋骨气得生痛,“行了行了,一副受了多大委屈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我给了你们母女俩个受多大的气呢,暗下里回去指不定怎么骂我是个老不死的呢。”

这话说的,让冯氏和包氏在一旁听得都觉得没有脸。

“三弟妹,厨房里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你带着元晴过去看看吧。”冯氏给高氏找了台阶下。

高氏连忙应下,转过身走的时候一边掏帕子擦了擦眼角的泪。

ps:

感谢右翼恶魔的打赏,丫头们,有票投票啊,八八很努力的在写啊。

第六十一章:几家愁(二)

赵老太太看着就有气。

包氏一看情况不妙,这才寻了借口回去,“鼎哥早上还没有吃米糊,母亲我就先带着他回去了。”

“回去吧,天凉了,一早一晚给鼎哥多加件衣裳。”到底是最疼小儿子,赵老太太到没有给包氏脸色看。

包氏带着奶娘和孩子走了。

偏厅里除了采清和采荷,只有冯氏,冯氏才开口,“姑母,左右都这些年了,三弟妹就是那副样子,你又何必当这么多人的面给她没脸。”

“她要真是那副样子我还不说什么了,你看看她算计二丫头的事,要不是她起了那心思,二丫头的名声能这样?你父亲也不会受牵连,要不是给老三面子,我说的可 就不是这几句了,到底老三这些年在府里过的不如意,也没有争过什么,我这才睁只眼闭只眼。”赵老太太由着采清捂着胸口,身子靠在软枕上,“说我偏心我也承认,让二丫头回来也是你父亲的主意,现在又闹出这么些事,看着吧,等你大嫂回来还指不定说什么呢?月阁院那边有什么动静?”

赵老太太想了一晚,越发的心虚,这才早上找了高氏发了一顿脾气,让她落下脸去主动低头,赵老太太又做不到,偏又遇到老爷下课,更没有心思了。

“姑母放心,二丫头在院子里很安份,到也没有什么事,只是今儿早上听说身边的婆子带着包裹出府了。”冯氏原本让人盯着,可那房婆子似乎知道有人跟着,绕了几圈之后,就把跟着的小厮给甩掉了。

赵老太太双眉微蹙,“不是又要弄什么事吧?可让人盯着了?罢了,左右府里现在已经这样,她要闹腾随她去吧。”

不用担责任,冯氏自是高兴,“我配得了。”

正当这时。外面有小丫头进来禀报王家夫人来了。

赵老太太还疑惑一声,冯氏先抿嘴笑了起来,让丫头去迎人,一边给赵老太太解释。“是我那个姨妈来了,这到真没想到,今儿众人都躲着咱们府上,我这姨妈到是迎头来了。”

被冯氏这么一说,赵老太太也没有多想,等王氏带着女儿桂姐进来的时候,脸上的笑也大大的,招呼着人坐下又命人上茶,雪中送炭总是让人高兴。

王氏没有料到赵老太太这么热情,也受宠惹 惊。接到冯氏安抚的眼神,一颗心才平静下来,佟佳桂静静的坐在那,赵老太太看着就喜欢。

“年岁小却有这份稳妥劲,真是难得。你把姑娘养的很好。”

王氏笑道,“你可别夸她,她啊最不经夸。”

嘴上不承认,可王氏的心里美滋滋的。

虽然自己家门槛低,可女儿管家那可是把好手,琴棋书画虽不精却也都拿得出手,性子稳妥又心性稳。就凭这个也不信找不到一门好的亲事。

至于被夸的佟佳桂则含羞的低下头,她长的并不算出挑,一张脸团团圆圆的,可一般老人都喜欢这样的,身子也不胖却也不瘦,看着就结实。许多人家都喜欢娶这样的当儿媳妇,觉得好生养,看着也是生儿子的身子。

蓝色对襟的过膝长褙子,里面配着一条白色的儒裙,简单又不失庄重。发髻上只带了一只金镶玉粘红宝石的簪子,耳朵上是蓝色猫耳石的坠子 。

赵老太太越看越喜欢,再想到三房要说的是易家的姑娘,心微微一沉,吩咐冯氏,“让人带着桂姐去…二丫头的院子玩吧,坐在这里陪咱们也怪无趣的。”

原本赵老太太要让人去四丫头那里,待想到今日易府要过来送贴子,去了反而让人多想,五丫头在禁足,只有二丫头那能招待客人。

冯氏笑道,“也好,我现在让人送她过去。”

就叫了身边的安兰带着桂姐去了月阁院。

元喜正坐在屋里闭目养神,就听院子里有说话声,从榻上坐起来往窗外望,就看到安兰带了个姑娘进来,待看到人之后,微微一惊,虽然现在看着还年轻,可仍旧让人一眼就能认得出来,上一世这人不是嫁给包府的大少爷包桧了吗?

还没有想到人怎么到这来,就见帘子一挑,安兰带着人进来了。

“二姑娘,这是我们夫人姨妈家的姑娘,到府里做客。”安兰见了礼,一边介绍。

元喜下了软榻,跟佟佳桂见礼,“见过姐姐。”

佟佳桂回礼,“妹妹。”

安兰抿嘴笑道,“夫人那边还有事,佟姑娘就麻烦二姑娘招待了。”

元喜欢快的应下,拉着佟佳桂坐下,一边让绿竹去送安兰,又有小丫头上了茶,两人才说起话来,“听说妹妹回了京城,只是府里母亲生子不妥,也一直不得空过来探望,今儿可算是见到妹妹了。”

佟佳桂说话的时候语气不快,说出来的话带着一股憨厚劲,哪怕明明是客气的话,听着就是让人觉得是发自心里的,元喜看着这样一个好姑娘,最后嫁给包桧而看着一个个姨娘被抬回来,可见日子过的并不好。

“能见到姐姐我也高兴,到底我在京城也没有几个认识的人,整日里一个人在这院子里,今儿难得有姐姐来一起说话。”元喜并不擅长与人攀谈。

书写画画元喜上辈嫁到庄府后学了很多,也算过得去,只是此时却不想表现出来,毕竟在外人眼里她是个什么也不懂的,最拿手的该说是做针线活,元喜有时还挺感谢庄启源的,让她这辈子活起来轻松多了。

两人在这里说话,不多时安兰又来了,这次送来的却是易家的姑娘,院子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同来的还有三房的赵元晴。

见到元喜这里还有位姑娘,赵元晴微微差异,快速的打量了佟佳桂一眼,元晴做为主人,就给大家介绍,至于易揽寒也算是见过,不过却从来没有接触过。

听到佟佳桂之后,赵元晴就仔细的打量了她一眼,她自然是知道二伯母那边曾要把这位定给大哥,不过却改成了今天的易府二房的易揽寒。

两人都在,这样一相比,易揽寒的小家碧玉就与佟佳桂的端庄比起来,到显得略色了一些。

佟佳桂到把大姐姐的形像做的很好,四个人当中,到是她一直在引导没有让气氛冷下来,等梧桐院那边叫着吃饭的时候,正好房妈妈回来,元喜让众人先过去,又说自己身子这阵子不妥便没有过去用饭。

等没有了外人,元喜才叫了房妈妈进屋里说话,“妈妈,事情可办妥了?”

“办妥了,奴婢出去的时候看到有人跟着,就绕了几围把人甩了之后才去办的,那一盒子的首饰当了七百两,租了个房子一个月三两银子,又按姑娘交代的买了粮食米面放到里面备着。这还有六百五十五两,加上之前的三百多两,姑娘一并收起来吧。”房妈妈把银票递过去。

元喜没有接,又推回去,“妈妈收着吧,我自己收着万一落在哪里就白瞎了。”

房妈妈想想也是,这才收起银子,“姑娘,奴婢在外面看着京城里好像有些不对,多了许多的将士在巡逻,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元喜一惊,“妈妈可看清楚了,真有很多的将士在街道上走动?”

房妈妈不懂,却一点点头。

元喜紧张的手不自觉得握成拳,“没事了,妈妈也下去歇着吧。”

压下心底里的震惊,元喜才扯出一抹笑。

房妈妈不知道姑娘怎么了,知道问也没有用,这才退了出去,元喜独坐在榻上发呆,上一世就是皇上驾崩,太子隐瞒实情,又调了京外大营的人进了京,然后才出皇上驾崩的事情,又让大营的人守在皇宫和京城进出口处,要说太子登基原本是正常的事,偏太子登基的时候出了蝗灾,弄得天怒人怨,原本就不支持太子的人就蠢蠢欲动起来,太子又以刺客之名而每个大臣府都查,最后到真查出一些事情来,就是没有罪的大臣也多被陷害,加上蝗灾,各世家出逃的很多。

那时庄府是太子堂的人,自然不用出逃,她又是出自丞相府,祖父已不是丞相,各房又夹着尾巴做人,到也算是安稳,直到父亲战死母亲出事,她的惨死,一生才算是做罢。

如今皇上是*不离十是驾崩了,眼看着京城也要有一场动乱,与上一世比较,这一世太子早早的对丞相府下了手,不知道等皇上的消息传出来后,丞相府又会受到什么样的波及。

梧桐院那边,赵易两府交换了八字,只等着找人合了,就把亲事订下来,这也算是订下来了,用过饭之后,赵老太太的脸才沉下来。

“这也是没有外人,不然让人怎么看?她身子不舒服能招待客人一上午?”这根本是在打自己的脸。

各主心都在,除了被禁足的赵元婉和元喜。

就连赵丞相也回来了,坐在首坐上眯着眼睛,细细的品着茶。

“我看不如把人送回西北去。”赵玉樊不以为意,“父亲被斥责还不是她闹腾的?就是大哥大嫂把她宠坏了。”

ps:

今天仍旧是三更啊,接着写去。

第六十二章:交替(一)

赵玉舒微皱起眉头,内宅之事,哪有男人插嘴的份,何况老五自己还糊里糊涂的,却去说别人,到底出在说出这番话差强人意。

不但二老爷赵玉舒这样想,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如此想,除了上面偏向老来子的赵老太太。

包氏看了暗暗着急,眼下丞相府败落,大房独占鳌头,想巴结还来不急,他到是好还在这里欺负上人家的女儿了。

赵玉樊见开口没有人说话,自任为说的对了,不勉扬扬得意,“母亲,正好这几日我有朋友要去西北,不如让二丫头跟着回去,有他们照顾也放心。”

冯氏低头不语,有父亲在,她是从来不多嘴的。

至于三房一家,是根本什么事都不掺和,四房经了元婉一事,如今也老实了,眼下只剩下五老爷赵玉樊在那自顾的说着。

不等赵老太太应承,赵丞相手里的茶杯一摔,“你整日里写诗作画,学的就是这些?一点做人的道理也不懂,我看你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以后把那些诗会都推掉,把学业捡起来,你看看你几个兄长,你在看看你,等我们老的一天你靠谁去?”

“小五也是心中有气,你说他做什么?在说他做诗还不是与人探讨学时,哪里是玩。”

“你也不用帮他说话。”赵丞相一脸的阴沉,“你今日这样不是爱他是害他,只盼有一日你不后悔便罢。天色也不早了,都散了吧。”

各房的人走了,赵丞相才说起元喜的事,“二丫头的事你打算瞒我多久?”

赵老太太的脸就是一僵,国公府的事赵老太太并没有跟自家的老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