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暗惊,西厢房?爷不大往后头院里头去,平常起卧都在书房院,能进来伺候的都没几个,陶二妮倒好,直接住到了西厢来。

洪承实在不明白爷是怎么打算的,却不敢违拗忙去安排。

陶陶真不是矫情,是心虚,刚洗澡的时候颇费了些功夫,主要这丫头实在太脏,之前都不知几年没洗过澡了,自己穿过来之后,虽然想洗,奈何没有条件,只能凑合着擦擦,如今好容易有了机会,自然要好好洗一下。

王府的洗澡设备可不是陶家能比的,虽说距陶陶心里想的沐浴设备还有些距离,但陶陶也知道这里是古代,不能要求太高,木桶浴已经是极奢华的享受了,更何况,水面上还飘满了花瓣儿,花香四溢的。

头发也不用自己弯着腰洗,自己只需泡在热水里,把头仰在木桶边儿上,就有人帮自己洗头发,洗的相当细致,连头皮都帮她按摩了,舒服的她差点儿睡着了,不是伺候的婆子叫她,估摸她能一直睡到明儿早上。

洗好澡换了衣裳,就坐在炕边儿上,一边儿由着婆子帮她擦头发,一边儿打量这里,屋子里收拾的极干净,仔细闻,有股子淡淡的香味儿,陶陶盯着对面案头的香炉看了一会儿,刚瞧见婆子往里头加了什么东西,估摸是熏香,美男还真大方,自己这个奶娘的妹子都能住这样的屋子…

陶陶打量一圈,琢磨这屋子之前是什么人住的?东西摆设看上去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猛然想起什么,蹭的从炕上跳了下去,指了指里外问几个婆子:“这里之前是谁住的?”

几个婆子以为她觉得这里好呢,笑道:“这是秋岚姑娘以前住的屋子,秋岚姑娘没了之后,爷便吩咐锁了,前些日子才叫收拾出来,我们私下里还纳闷呢,今儿才知道,是给二姑娘收拾的,可见爷念着秋岚姑娘的情份,对二姑娘才这般上心,姑娘您可是有福之人,往后就剩下享福了。”

她越说陶陶越瘆得慌,刚才还不觉得,这会儿知道是陶大妮的屋子,便觉这里阴沉沉的,仿佛角落里有双幽怨的眼睛盯着自己,看的她寒毛直竖,开口道:“这屋里有鬼,我不住这里。”说着就要往外跑。

几个婆子吓了一跳,急忙七手八脚的拦住她:“二姑娘,二姑娘,您这是去哪儿啊?头发还没干透呢,着了风可了不得,再说,青天白日哪来的鬼啊…”

好说歹说的也没劝住,只得叫人去回了大管家,把陶陶挪到了书房的西厢房里。

陶陶也没想到美男王爷会把自己挪到他跟前儿来,不是知道自己实在没什么姿色,差点儿误会美男对自己有意思了,可对着镜子左照右照的照了半天,实在找不出顺眼的地儿才消了这个荒唐的念头。

这丫头长得不能算难看,但也绝称不上好看,长期营养不良,这丫头的小脸蜡黄蜡黄的,身材更是矮小瘦弱,外加一脑袋枯黄的头发,皮肤还黑黢黢的,简直一无是处。

陶陶有时候实在想不出,就凭这丫头的样子,姐姐能美到哪儿去,难道是基因突变,虽是亲姐俩,姿色却一天一地,若真如此,老天爷也太偏心了点儿。

见婆子正试图把自己狼牙狗啃的头发梳一个好看的发式,却屡次不成功,也不好再为难她,开口道:“不用太复杂,随便扎上就好。”说着接过来拢了拢,三两下扎了马尾辫:“这样就成了。”

婆子摇摇头:“哪有姑娘家梳这样的发式,像道观里的道士,况且,这样梳可都没法儿带花了,姑娘瞧这是大管家刚叫人送过来的,都是宫制的纱堆出来的花,这只芍药戴在姑娘头上指定好看。”

陶陶看了眼婆子指的盒子,是挺好看的,假花能做到这种水准,绝对称得上巧夺天工了,只是这么大一朵粉色的芍药花,戴在自己脑袋上,怎么想怎么恶俗,小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我才不戴呢。”

婆子没辙,只得道:“不是老奴说,姑娘家的头发金贵着呢,可不能剪,剪了不就成姑子了,姑娘往后可别这般冒失了…”

陶陶怕她唠叨个没完,打了个哈气:“我困了。”说着三两下跳到床上躺了。婆子只得拉了被子给她盖上。

陶陶本来是想装睡,省的这婆子唠叨,不想一躺下就真的困了,没一会儿就睡了过去。

这一觉睡了不知多久,直到婆子叫她方才醒过来,陶陶揉了揉眼坐了起来,习惯的问了句:“几点了?”婆子愣了愣方才明白过来:“近晌午了。”

陶陶一听,不瞒的道:“早呢,让我再睡会儿。”说着就要躺下接着睡。

婆子忙道:“可不能睡了,爷吩咐下叫姑娘过去花厅一起用饭。”

陶陶摆摆手:“你就说我不饿,让他自己吃吧。”撂下话,眼睛就闭上了。

婆子哪想这位如此放肆,忙推她:“姑娘,可不能睡了,爷既吩咐了叫姑娘一起吃饭,哪能不去,爷怪罪下来可怎么好。”

说着拉她起来,又是套衣裳,又是洗脸梳头的,折腾了半天,陶陶也醒盹了。不情不愿的出了屋,就见洪承在廊下候着。

一见她出来,洪承便道:“二姑娘这边儿走。”引着她从侧面的腰子门出去,过穿廊进了一个颇雅致的花厅。

中间一张八仙桌,上首一个穿着酱紫色袍服的男人,瞧年纪比美男大一些,也是金冠玉带,眉眼间儿跟美男王爷颇有几分相似,虽不如美男王爷叫人惊艳,却也生的俊美不凡。嘴角微微上翘,瞧着比美男和气一些。

只不过这和气大概只是表面,那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凌厉非常,充满了审视,这人是谁?美男王爷的哥哥还是兄弟?若自己猜的不错,这位也是皇上的儿子了。

万法缘生

他们兄弟吃饭聊天,夹着自己算怎么回事儿?再说,陶陶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自己能站在这儿靠的就是死了的陶大妮,而陶大妮即便跟晋王有一腿可没过明路,不是什么正经侍妾,便是正经的侍妾,也是奴才,更何况自己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妹子呢,晋王把自己叫过来莫非想让自己执壶倒酒伺候他们吃饭?

正想着,晋王冲她招了招手:“在哪儿站着做什么,过来。”陶陶只得小步挪到桌子跟前儿,低着头不吭声,不知道这位想干什么的前提下,还是静观其变的好。

晋王显然有些不满:“平常你这张小嘴不是挺能说的,怎么这会儿哑巴了,叫人。”

陶陶迅速抬头看了他一眼,他这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把自己当他家小孩子了啊,而,且叫人?叫什么人?自己知道这人是谁啊?

洪承倒聪明,小声提点了她一句:“这是五爷,魏王殿下。”

陶陶眨眨眼,让她跪下磕头真做不到,别的礼儿根本不会,索性含糊的鞠了躬:“陶陶给五爷请安。”

魏王眉头皱了皱:“这是哪儿的规矩?”晋王接过话头:“她今儿刚进府。”

魏王瞧了他一眼:“老七你怎么也糊涂了,难道不明白,早些学了规矩,知道上下尊卑,之于她是好事儿,既然进了王府就是你门下的人,若连规矩都不懂,以后只怕要给你惹麻烦,你这个心就是太软了,再有,秋岚当日…”

魏王话刚说到此,晋王脸色一变看了陶陶一眼:“五哥,别说了。”

魏王叹了口气:“你真是…”说着看向陶陶:“老七念着你姐伺候了他一场,不忍心见你丢了小命,才把你接进府里来,你也该知道,你犯的案子有多大?”

魏王刚说到这儿,晋王□□来:“五哥,她年纪小呢。”

魏王冷哼了一声:“年纪小,做下的事儿可不小。”

晋王有些恼起来,脸色沉了下来:“五哥若不能帮,我也不怨,何必责难于她。”

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魏王哪会不知自己这个弟弟的脾性,何曾见他这么维护过谁 ,未免有些吃惊,不免又底细打量了打量眼前的丫头,不是知道,真想不到是秋岚的妹子,哪儿哪儿都瞧不出一点儿姐妹的样儿来,秋岚哪是多柔情似水的一个女人,既聪明又懂事儿,说话轻声细语,虽说只在老七府里待了一年,上下尊卑规矩礼法儿,何曾有过半分差池,处处妥帖,也正因如此,老七心里才放不下,人死了,连妹子都弄到跟前儿来,当宝贝护着。

可这丫头哪值得老七如此对待,又黑又瘦不说,长得也不济,不懂规矩吧脾气倒不小,便她没吭声,难道自己就瞧不出吗。

自己在兄弟中算是性子随和宽泛的了,府里也容不下这样没规矩的奴才,若有这样的,早一顿板子打死了,哪还轮的到在主子跟前儿梗脖子,这丫头可今儿真让自己开眼了。

有心教训她几句,可见老七这护犊子的架势,只得作罢,真惹恼了老七,可不管自己是不是他哥,得了,瞧在他难得开口求自己一次的份上,就帮他这次吧,只不过这丫头的事儿也得说清楚了。

想到此开口道:“你们主子怎么护着你,想必你也瞧见了,本王也不想难为你,可这个案子事关重大,有些事儿说清楚了,本王才好开脱与你,本王问你几句,你需据实回话儿,那些举子作弊的陶像可是出自你之手?”

这个罪名自己可不能担,陶陶抬起头来:“我只是把陶像卖给了货郎,货郎再转卖给何人?并不知晓,故此也不知王爷说的那些举子手里的陶像是不是我卖出去的?”

魏王倒是愣了愣,刚还说这丫头是个欠教训的,这会儿听她回话而,明明白白,真有些意外,且这丫头还真聪明,只说她的陶像卖给了货郎,却不知货郎卖给了谁,这样一来,即便举子手里的陶像是从陶家卖出去的,罪过也隔了一层。

看了身边儿的小太监一眼,那太监立马出去叫人抬了个箱子进来,打开。

魏王:“你瞧瞧这些陶像可是从你家出去的?”

陶陶探头一看,箱子里装了有十几尊陶像,她弯着腰把箱子里的陶像,挨个拿起来看了一遍儿,挑出一个孔圣人的陶像:“这个陶像是我家的,其他的不是。”

魏王接过来看了看:“你挑出的这个陶像跟其他的几乎一模一样,你怎么能分辨的出?”

陶陶:“这个容易,举凡陶记的陶像,底座上都有我亲手落下的款儿,就在这里。”说着指了指陶像底座下的空口。

魏王仔细看了看,果然,底座的空口里有个刻章似的款儿,像字又像花儿,瞧了一会儿:“这是陶字,不像隶属,也不像行书,这是什么体儿?怎不曾见过?”

陶陶:“这是陶体儿,我自己发明的。”

魏王有些哭笑不得,这丫头脸皮真够厚的,多少造诣深厚的书法家都不能自成一体,她才多大,念过几本书,写过几个字儿,就敢大言不惭的说什么陶体儿。

陶陶这会儿倒不关心他怎么笑话自己,而是看了看箱子里的陶像:“这些都是作弊的陶像?不说朝廷大考极严苛吗,进考场之前都要脱了衣裳搜身的,这么大的陶像怎么可能搜不出,再有,哪个举子这么傻,便想作弊,衣裳夹层,鞋髁儿,头发,再不济咯吱窝,腿掖子,哪里不能夹带,弄这么大个家伙什儿,不是擎等着倒霉吗。”

晋王咳嗽了一声:“胡说什么。”

陶陶:“我可没胡说,这是常识,除非那个举子脑袋有问题,是个半傻,不然,怎会想到这个作弊的法子。”

魏王跟晋王互相看了一眼,脸色有些凝重。

晋王拉了陶陶过去,低声问:“你怎么知道的?是听谁跟你说了什么?”

陶陶愕然:“真是傻子啊,我只是随口说的,不对,听说能参加朝廷大考的都是各地州府中了乡试的举人,怎么会是傻子?”

晋王刚要跟她说,魏王拦过话头儿:“这个说来话长了,回头让老七慢慢跟你说,先吃饭吧,时候不早了。”语气较之刚才和缓了许多。

晋王挥挥手,洪承急忙叫人进来摆饭,陶陶这会儿也明白过来,美男王爷请他哥来,是为了自己的案子,就算再不乐意伺候人,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也得有些眼色。

既然是求人,便的有点儿求人的诚意,陶陶从洪承手里接过酒壶站在一边儿,一没酒了就上前满上,也算相当尽职尽责。

一顿饭下来,魏王的脸色越发和善,一时饭毕,上了香茶,魏王接在手里,状似无意的问了句:“听说你陶记的烧制的陶像,一两银子一尊还有价无市,因一共就烧了一百尊,既然如此好卖怎不多做些?”

陶陶:“多了便卖出不一两银子的高价儿了啊。”

魏王挑眉:“是何道理本王倒不明白了?”

陶陶:“想必王爷常卖古董,这是一个理。”

魏王恍然,暗道,可不嘛,这买古董都知道越是孤品绝品越值钱,若是满大街有的是,也就不稀罕了,这丫头别看年纪不大,倒真有些本事,喝了口茶又问:“你又不缺吃喝使费,怎么想起做买卖了?”

陶陶低下头,半天方道:“以前是不缺,可我姐去了,我爹娘也走了,我若不想谋生的法子,以后岂不要饿死。”

魏王待要再问,晋王却挥挥手:“回屋去吧。”

陶陶巴不得呢,谁乐意伺候人啊,把手里的茶盘子塞给洪承,转身跑了。

等她出了花厅,魏王不满的道:“我也没问什么,何至于如此?”

晋王:“她虽年纪小,到底知道事儿了,她爹娘先虽说死的早,好歹还有个姐姐,偏她姐也去了,如今剩下她一个人,在这世上无亲无故的,便嘴上不说,也只是强撑着罢了,五哥提这些,心里哪有不难过。”

魏王瞧了他一会儿:“老七,先头你把秋岚搁在身边儿,我瞧着也不像多稀罕,就算秋岚死的有些冤,你心里放不下,把秋岚好生葬了,让秋岚的妹子进王府来,也算尽足了情份,如今这般护着,我倒越发想不明白了,要说这丫头跟她姐似的,也还罢了,偏是这么个没长大的小丫头,你放到身边儿,倒是怎么个想头?”

晋王沉默了一会儿方道:“佛曰,万法缘生,皆系缘分,五哥,若你非问我为什么把她放到身边儿来,我自己也不知呢,若硬要说的话,便是缘了,这丫头投了我的缘,那天我去陶家的小院的时候,本是看在秋岚的情分上,问问她,若果真不想进王府,就由她去,大不了找两个婆子照顾她也没什么,可一见她,就不一样了。”

“怎么个不一样?你把她搁在身边儿养着护着,是想让她当你的丫头还是女人,不管哪一样,你既想让她在你身边儿,就得让她知道规矩,懂得轻重,不然,往后惹出祸事来,她的小命保不保得住可难说,秋岚就是前车之鉴,便你再护的严实,也不能时时把她带在身边儿…”

山楂糕!

陶陶一回屋就见炕桌上已摆好了饭,四菜一汤,色香味俱全,光瞧着都勾馋虫。陶陶早就饿了,早上吃的那几个包子,这会儿消化的渣渣都不剩,刚才在花厅看着那一桌子菜,都恨不能扑过去,若不是知道陶像的案子干系自己的小命,分了神,今儿这脸肯定丢了。

陶陶风卷残云的吃了个精光,连汤都没剩,看的边儿上的婆子直瞪眼,心说爷倒是从哪儿弄来个饿死鬼啊,这有别看个头不大,饭量可真不小,瘦的跟柴火棍似的,也不知那些饭都吃哪儿去了?

陶陶坐在炕上摸着鼓囊囊的肚子,觉得自己好像吃多了,见婆子端了茶上来,忙摆手:“没地儿盛了,先放桌上吧,等我消会儿食再说。”

陶陶一句话,窗外跟着爷回来的洪承正好听见,半边脸抽了抽,暗道这位可真够有出息的,偷瞄了爷一眼,还以为爷得进屋呢,不想只在窗外站了站便去书房了。

洪承见爷往书案后去了,知道要写字,便叫人进来伺候笔墨,自己刚要出去瞧瞧前头有什么事儿,就听爷吩咐了一声:“昨儿娘娘哪儿赐的山楂糕送些过去。”

洪承愣了一下,才会意爷说的是送去西厢,估摸是听见那丫头吃多了,让她消食,心说,爷这心都操碎了,连吃多了都管。

陶陶虽说吃多了些,却也没到积食这么严重,可见了桌子上的山楂糕,心里却开始琢磨,美男叫洪承巴巴的送这个来,莫不是旁敲侧击的嫌弃自己吃的太多了?

越想越觉得是这个意思,撇了撇嘴,真小气,这么大的王府,自己一个小丫头还能把他吃穷了不成,又拿了一片山楂糕塞到嘴里嚼了嚼,不过,这山楂糕做的真好吃,不是一味的酸,酸中带着甜,吃下去果然觉得肚子不那么饱涨,舒服了许多。

婆子见一碟子山楂糕眼瞅就见了底忙道:“这东西虽好,却不能多吃,姑娘喝口茶吧。”说着把茶盏递了过来。

“我不渴。”陶陶摇摇头,凑到窗户边儿上,隔着窗子上糊的窗纱往外瞧了瞧,那边儿书房的窗户上影绰绰映出个挺秀的影儿,像是写字呢,美男还真是美男,连影子都如此养眼,要是不隔着窗户就好了。

正想着就听婆子道:“姑娘别怨老奴多话,老奴在府里也有些年了,还没见爷对谁这般呢,姑娘是有福的,可也得惜福才行…”

婆子正说着抬眼见陶陶从炕上跳了下来,套上鞋就往外跑,吓了一跳:“这晌午头上日头大,刚吃了饭,姑娘不在屋里歇着出去做什么?”

陶陶:“你不让我惜福吗,现在就去。”说着已经跑了出去。

那婆子追出去的时候,陶陶已经进了书房,爷的书房她们可不敢进,只得在廊下跟洪承讨饶认错。

洪承往里头瞧了一眼,挥挥手:“不妨事,下去吧。”那婆子道:“姑娘擅闯书房坏了规矩,爷只怕要责罚。”

洪承:“你们这么大年纪怎么连眼色都不会瞧了,规矩是死的,人可是活的,若是别人自要重罚,这位就不必了。”心说这些婆子也不动动脑子,自己巴巴在外头守着呢,若不是自己睁只眼闭只眼,这丫头哪进得去,且进去这么半天,也没见出来,可见爷并未恼怒,只是爷跟个小丫头有什么话说,便是洪承都有些好奇。

想着微微靠近窗子支起耳朵听了听,一开始没听见有人说话儿,过了会儿听见小丫头说了句:“我来谢谢你的山楂糕。”

洪承不免好笑,到底是个小丫头,连话都不会说,却也知道些好歹了。

晋王头都没抬,仍是悬着腕子在桌子上写字,嘴里倒是说了句:“凡事过犹不及,吃饭也一样,过饱脾胃不受用,积在心里许就成了症候。”

陶陶:“我以为是你抠门,怕我把你吃穷了呢。”

晋王手里的笔顿了顿,笔端的墨点了下去浸在纸上,这一撇的起笔太粗了,这丫头是有意过来捣乱的吗,微微叹了口气放下笔,抬头看了她一眼:“我在你眼里就这般小气吗?”

陶陶嘟嘟嘴:“以前我没见过你,哪知道你大方还是小气,而且,上次你去我家的时候,脸色那么难看,活像十年八年也不想再搭理我一样,再有,我还闯了这么大的祸,跑到你家来避风头,白吃白喝的,你小气些也应该,不过,你放心,在你家的这些日子吃住的费用,以后我会还给你的,真的。”

晋王脸色沉了沉冷声道:“你跑过来就是想跟我说这个吗?”

陶陶摇摇头:“不是,我是来谢你的,还有…”陶陶刚要再说,却见他的脸色越发冷了下来,给这样冷冷的目光盯着,陶陶到了嘴边儿的话终究没敢说出来,这男人便不说话也自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势。

更何况,陶陶感觉的到,自己再说下去,这男人就要怒了,想到自己还要指望他平事儿,真惹恼了,这男人真丢开手不管,自己没了靠山,牵连进科举舞弊这样的大案之中,小命也就玩完了,故此,把嘴边儿的话生咽了回去。

也知道自己说这些他不爱听,便想着缓和缓和气氛,别搞得太僵了,毕竟,还得在他家住些日子呢,想到此,便只当没瞧见他冷冷的脸色,舔着脸探头瞧了瞧书案道:“你写的字真漂亮,有句话叫颜筋柳骨,你这字可是深得两家真髓。”

便是晋王刚给她气了一下,听了这个也忍不住好笑:“你还知道颜筋柳骨?”

陶陶一拍胸脯:“你可别小瞧了我。”

晋王唇角弯了弯,把手里的笔递给她:“你写个我瞧。”

陶陶哪能露怯啊,忙摆手:“我会看,写就算了,算了…”见美男王爷仍看着自己,一副自己不写不行的神情。

陶陶挠挠头:“真写啊,其实我的字写得不大好看。”

晋王眼里闪过笑意,指了指自己写了一半的地方,那意思让陶陶接着他的写。

陶陶有些后悔自己胡乱卖弄,她哪懂书法啊,就知道个颜筋柳骨,刚才为了缓和气氛,拍美男的马屁情急之下随口诌出来的,不想倒把自己逼到了墙角儿。

话都扔出去了,今儿这脸是丢定了,末了一咬牙,丢脸就丢吧,自己就是个小丫头,又不考状元,字写不好有什么要紧。

做好了心理建设,接过笔,在墨池里润了润,刷刷写了一个花体的陶,这是她的名字,还算熟练,只是不大适应毛笔,笔画有粗有细,不如硬笔顺手。

写完了侧头,一双大眼颇有几分期待,像个急待表扬的小孩子。

晋王忍不住笑了一声:“五哥说的是,这样的字体不曾见过,虽少些筋骨却也不难看,你再写个别的我瞧。”

陶陶眨眨眼:“其实,我只会写陶字。”晋王看了她一会儿:“你姐没教过你吗?”

陶陶哪知道啊,对于陶家的姐妹的事儿,她都是从柳大娘嘴里听来的,而柳大娘一提起陶家的事儿就没完没了的叹气,便也没说太多。

她只知道,陶家是南边发水逃到京里来的,陶家二老早早病死了,大妮前头嫁过人,男人死了,未满月的孩子也没了,因缘巧合进了晋王府当奶娘,被晋王瞧上得了体面,才有了陶陶住的那个小院,对于陶家之前是什么来历,陶陶一无所知。

如今听晋王的话头,她姐莫非念过书?据刑部那个叫耿泰的差官的反应来看,这里女子念书识字的并不多,便是那些富裕人家也多不会给女儿请先生,如此看来,陶家的来历只怕并不简单,不然,晋王也不会认为陶大妮该教自己写字。

只是,这些事儿自己也稀里糊涂的,怎么回答他,说教过,可自己写的这两笔狗爬一样的字,实在拿不出手,说没教过吧,自己却又识字会写,这个是瞒不住的。

且,刚的魏王跟这个晋王仿佛都对自己识字的事儿并不太惊讶,可见觉得陶家的女儿就该如此,所以,这个问题怎么答都容易露馅儿。

想起这丫头之前的状态,陶陶有了对策:“前些日子我病了好些天,好了以后,之前有些事儿便有些记不得了,柳大娘说是病闹得,请了大夫来瞧了,说以后慢慢就能想起来。”

晋王眉头皱了皱:“外头的郎中大都是庸医,明儿叫洪承拿着我的帖字去请太医院的许长生来给你瞧瞧,他的脉科极好。”

陶陶忽挺理解陶大妮的,别看这男人冷的跟块北极寒冰似的,心真不坏,只不过,这男人瞧上真不像个饥不择食的色鬼啊,怎么会打奶娘的主意,难道是人可不貌相,不可能,陶陶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这个清风朗月一般的男人会是那样的猥琐之人。

可是陶大妮的事儿自己真是不想知道,陶陶潜意识觉得陶大妮的死一定不简单,这件事儿所涉及的人,事,绝不是自己一个小丫头能碰的。

既知不能碰,最好就永远都不知道,这样可以隔绝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险。

更何况,自己也不想跟这些人打太多交道,等这个案子过了,自己还是回庙儿胡同过她的小日子去吧,她一个小老百姓跟这些权贵裹在一块儿,可没什么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