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拉住江氏,对小丫头说:“起来吧。收拾好了,我和二奶奶还要去给老爷和太太问早安。”

两个小丫头连忙侍候他们梳洗,见江氏穿的是昨天晚上的旧衣服,一个小丫头就要替江氏换新衣服,还要重新帮她梳头。

江氏慌得手脚都没处放了,她只在出嫁的时候让人梳过头涂过胭脂。

李华倒喜欢这样,他也想让江氏享受享受,还想要不要等到回家时再买个会梳头会侍候的小丫头给江氏带回去?专门侍候她,让她也享一享福。

他坐下来等江氏梳妆,另一个小丫头见他穿的也是旧衣,就想给他换上。他摆手道:“衣服不合身,先穿这个也行。”

小丫头慌的赶紧去找赵氏,刚好在门口碰上。

赵氏是特地来给江氏送首饰的。昨天她一见到江氏就知道她不可能带首饰来,所以就想今天一早过来,把她的首饰送给江氏几件先戴着。平常她也不会把江氏这样的妇人看在眼里,但如今她是二弟的媳妇,而且还能一口气连生三个儿子。赵氏觉得江氏肯定是个有福气的,多跟她亲近不会是坏事。

衣服的事赵氏也没想到。毕竟是小叔子的衣服尺寸,她没办法明着打听清楚,只能先按照李克的准备。以前想的是等李华来了,再交给裁缝改尺寸就行。可是没想到李华夫妻两个这么寒酸,身上的衣服只能说是没有补丁,连家里下人的都比不上。只好匆匆把做好的衣服送过来了。

赵氏正在着急,良缘送衣服过来了。

昨天张宪薇看到李华时就知道衣服肯定是不合身了,当时就让良缘去找外面的成衣铺子现买了几身对付一下,裁缝婆子上午吃过早饭就来量身。

良缘送来的衣服正好,她昨天看到江氏和李华,跟成衣铺子的裁缝说了一下,成衣的尺寸只要稍做修改就行。

衣服、鞋和首饰,良缘把东西放下了,又亲自看着两人穿好,然后就把他们领过去了。赵氏还要侍候李克吃早饭出门,心情复杂的送他们出了院子又回来。

她觉得张宪薇周到,又暗悔她自己没想到这些。既对李华夫妻被这么厚待感到不安,又生气李克不争气。

回到屋里,丫头香儿小声告诉她:“起来了,听到那边的动静又躺下了,说要接着睡,早饭也不吃了。”

赵氏沉着脸,不敢让丫头看出她在为什么生气。她温和的说:“盛一碗粥,把菜盛到小盘子里,再拿两个馒头,我给送进去。”

香儿面带忧愁的给她准备好,看着她端着托盘进里屋。屋里屋外的丫头和下人都心惊胆战看着,奶娘得到消息也赶紧过来了。见香儿站在外面就小声问她:“奶奶进去了?”

香儿紧张的点点头,小声道:“心情不好呢。”

奶娘抿抿头发,鼓起勇气进去侍候了。香儿把小丫头都赶走,自己守在外面。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

33

33、第33章...

张宪薇天天让良缘把李华夫妻领过来,叫过几次后他们不用良缘去喊自己就过来了。一大早没吃早饭就过来,陪着她和贞儿、南儿一起吃早饭。

他们起得早,总能碰上李显。

李显跟李华两父子坐在一起,总显得不像父子,更像是两个关系不近的亲戚。模样相似,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

李华结实、憨厚、贫穷,就算穿上和李显一样打扮的长褂长衫,盘髻簪钗,那也不一样。

他从骨子里透出乡下人的淳朴味,跟李显身上的假仁假义是两回事。

果然相由心生。

李显待李华看着挺亲热,就像李华这几年一直在家,哪里都没去。但是张宪薇看在眼里总觉得不对,慢慢的她品出味来了。

他跟李华说话,就好像那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大人。他问李华地种得怎么样,孩子怎么样,过得怎么样,问完了就完了,要么就是一句‘有什么困难就跟家里说’。

这话太虚了。

跟他对李克不一样。他跟李克说完话后总会交待他几件事办,或者问他最近办了什么事。总之,他用得着李克。可他对李华就根本不提这个,说完那些浮于表面的话后,他就该办什么就办什么去,把李华丢下不管。

他不跟李华说家里的事,不说外面的事,什么都不说。

李华看着也没什么反应。吃完了早饭,江氏陪着贞儿在屋里说话,他就带着李南和虎儿在外面玩,他的手巧,扎个风筝编个蝈蝈笼子都是手到擒来。张宪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个大男人天天把他关在家里无所事事,是个人都要憋出毛病来。

她就想办法让他出去,这边找点事那边找点事的把他派出去。一会儿说快要过年了,家里有些东西让他带人去买,一会儿说田庄那里粮食都该入库了,让他去盯着点。

反正不让他闲着。

江氏见李华来了没几天就忙得滴溜乱转,每天都是天黑了才刚进家门,早上去见过太太后,一定又有各种小差事等着他。

晚上,她侍候他洗脚解乏,一边小声说:“太太怎么总使你啊?你这么几年没回来,出了门连路都认不清,这样比在家还累呢。”

李华笑了,“太太这是向着我呢。再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动动还能散了架?路是都快认不得了,以前在家时也很少出门。可这路走一走不就熟了?你能天天陪着太太说话,我还能跟你一样天天陪着太太说话不成?”

江氏一愣,恍然大悟:“这么说,太太是有意这么做的?”她端着盆也不走了,就这么问他。

李华冲她一笑,她赶紧去把水泼在院子里再回来,关了门上来问他:“太太真是向着你的?”

“太太就是这样的人。”李华吹了灯,拉她躺下道:“时候长了你就知道了。家里事事都要合规矩,要是不规矩就不行。”比如他是男人就不能像女人一样窝在家里,比如女人不能天天往外跑。

以前他五岁时该开蒙了,李显说给李克开蒙的先生回乡探亲了,等先生回来再说。结果张宪薇就每天把他叫到身边,从《三字经》、《百家姓》开始教他识字,一点时间都没耽误。每天还要让他写十张大字,背一段书。

两年后先生探亲回来,把他送过去时已经连《千字文》、《声律启蒙》、《论语》都背完了,一笔大字写得似模似样。先生收下他时先试了试,然后就直接从《声律启蒙》开始讲起,通讲过一遍后就开始讲《论语》,比起来连学堂里同年的男孩都没他学得快。

李华回忆起过去,突然觉得不太对。

这些天李克都没出门,一直在家里待着,而张宪薇从未过问!而赵氏管家也从不来请示太太,张宪薇也从来不问!

李华也不睡了,来来回回的想,最后猛得坐起来!的确不对啊!

他想,如果是以前的太太,看到李克故意懒在家里不出门,不管是因为什么,都会把他叫过来劝一劝的。如果是因为他和江氏回来的缘故,太太一定会让他友爱兄弟,可能还会要他亲自过来陪不是,或者找机会让他们兄弟两个一起出门。还会让赵氏和江氏常在一起说话做事,不会像现在这样不给她们妯娌两个熟悉的机会。

而且太太还在,赵氏就算管家也应该只管小事,太太不可能把整个家里的大事都一手交给她。比如朱氏的事她就不会让赵氏管,还会刻意把朱氏跟赵氏隔开,免得她们两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反生事端。

但现在是李克闲在家里,太太没有问过一句。江氏刚回来,太太也没有让赵氏跟她多接触。

马上就要过年,就算家里要守孝,但礼不可废,该拜访的都要先去拜访,这样等到过年的时候家里才能安心关上门不见客人。

太太……可是一句都没有提过,家里也不见有人准备这样的事。

李华糊涂了。太太这是改性子了?可她还是把他给派出去了啊,还让江氏天天过去跟她说话,这明摆着就是替江氏撑腰,免得她刚回来被家里的下人怠慢。

这明明就是太太以前的习惯。可要说她没改性子,那怎么不管李克,也不管过年的事,就这么让赵氏闭着眼睛胡来?

李华百思不解。第二天早上过去,他和江氏一进门就看到张宪薇已经起来了,贞儿和李南都是刚刚起来的样子。

“你爹他出门了,今天就咱们几个。”张宪薇笑着道,“坐下吧,这也省得开两桌了。”公公和儿媳妇不能坐在一个桌上,要是李显在,她都是让江氏到里屋和两个孩子一起吃。

李华昨天夜里想得脑袋疼,今天看什么都觉得古怪,人就显得有点木呆呆的。他慢了一步才坐下来,李南和贞儿跟他打招呼也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老二这是怎么了?着凉了?”张宪薇看到了,问他。

“没有。”李华赶紧站起来肃着手答,瞬间背上出了一层汗。从小张宪薇待他并不冷淡,但是他一到她跟前就紧张,根本不敢有一点放肆。逢到他心里有事的时候就更明显了,他的姨娘小时候起就教他不能在太太面前撒谎,所以他有事不想说的时候都不吭声,结果就显得呆头呆脑的。

张宪薇扫了他一眼,看得他连额头都冒汗了。“行了,坐下吧。良缘给他盛热粥来,再切点姜丝,拿醋腌了端上来给他下粥。”

良缘出去给他拿了一小碗切得细细的姜丝,拿老陈醋和香油调得香喷喷的。一顿早饭李华乖乖的把那一小碗姜丝配着粥和馒头吃得干干净净,出了一身的热汗。

江氏抬头看他,觉得他的举止和旁边的李南、贞儿两个孩子一模一样,连坐姿、拿筷子的姿势、碗放的位置和吃东西时的嘴巴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她想起在家里时,姑姑吃饭也是这样。她家里的人都是随便蹲在地上端着大碗就开始吃了,随吃随地吐。但姑姑却永远穿的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吃饭时端端正正的坐在桌子前,一点声音都没有。饭粒不会掉,动作特别好看。

她的两个儿子在外面疯跑疯玩,但是回家吃饭时却都是让姑姑带到身边一起吃的,结果去赶集时,她爹就说一圈人都是蹲在地上吃的,就她的大儿子和小儿子是一本正经的坐在凳子上吃的。

“穷讲究!”她爹说,不过跟着又说,“你四姑教的好。”

原来都是太太教的。

江氏抿着嘴笑,不留神笑出声了。她来了几天了,这是第一次在外面当着外人的面笑出声。顿时一桌子的人都看她。她紧张了,全身都僵了。结果贞儿对着她嘻嘻的笑了,旁边的李南也笑了,她一扭头,太太看着她也是嘴角微翘,温声道:“这包子不错,再吃一个。”

江氏喃喃的嗯了一声,又拿了一个包子,低着头吃,可脸上的笑一直没下去。好像第一次笑了,再往下笑起来就容易了。一顿饭吃下来,对面的贞儿似乎找到跟她玩的办法了,就一直对着她嘻嘻笑。她大着胆子给贞儿挟了一筷子酸菜炒肉丝,贞儿高高兴兴的吃了,一点都不嫌弃她。

真好。

江氏高兴了。看到她放开了,李华也高兴了。

吃完了早饭,他问张宪薇今天有没有事吩咐?没有的话他还想去外面看一看。

“今天你就别出去了,在家里歇歇。有什么事过两天再办也来得及。”张宪薇说。

也没让他再回去,就在旁边的小屋里铺好了床,让他去那里躺着。

李华明白这是因为太太怕他生病了,才想让他在家里歇着。这么看太太还是没变啊。他听话去小屋躺着,李南一会儿就拿着书进来跟他请教。以前先生教过的东西他也没忘,简单讲一讲还是行的。

他和李南在屋里,听到隔着一道墙的地方江氏在和贞儿玩,她们两个一边笑一边说话,比前几天只听到贞儿一个人说话好多了。

太太还是这么替人着想,这么周到。

那她为什么不管李克,也不管赵氏?

赵氏还好说,李家在外失了礼可是大事,太太怎么连这个都不管了呢?

李华总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他不知道也不敢想的事发生了,一走就是将近十年,李家他已经陌生了。

算了,跟他无关,最好还是别管。

太太人没变,就是行事变变,也没什么。就是有什么,难不成他还要为李克去找太太的麻烦?又不是吃撑了没事干。

李华拿着书,仔细的跟李南讲,把刚才想的那些全都扔到脑后了。

几天过去,李华和江氏回来也有一段时间了,在家里也不那么拘束了。

张宪薇调|教了江氏几天,总算让她看起来体面点了。刚来的时候就算换了衣服看起来也是畏缩胆小的样子。现在下人侍候她也不紧张了,坐在那里也不像屁股下面有针扎了,走路、进门、出门时也不总是躲着人了。

因为她多少有点口音,虽然这几年跟着李华改了一些,但还是偶尔还能带出来一点,所以她都是尽量不说话的。

习惯了涂胭脂,戴首饰,走路不急不慌,说话、看人不躲不避,张宪薇觉得可以带着江氏出去见人走亲戚了。

至少张家一定要去。这个二儿媳妇从进门起就没见过亲戚朋友,连她这个当婆婆的都是第一次见。说到底这是失礼的事,既然他们今年回来了就要赶紧补起来。

她也没让人事先告诉江氏,省得吓着她了。这天吃完早饭,良缘去准备车,她对李华和江氏说:“跟我去张家看看,你们这么多年不回来,也该去磕个头了。”

江氏一听眼睛就瞪大了,教了几天才学得没那么木呆,现在又变成一根木头了,眼神都是木的,然后就慌了,屁股下面又有针坐不住了,先看张宪薇,可能明白找她求情没用,转头又看李华。

结果李华也呆了,他把这个忘了!

以前小时候太太就常常带他和李克去张家,后来大了就不常去了,但是逢年过节,或者遇上喜事大事也会带他们去张家转转。这次他带着江氏回来,那是肯定要去的!他再看旁边的李南和贞儿都挺自然的,两人已经在说到了张家的事了。

李南道:“我要跟太姥爷去写字。”

贞儿嘟着小嘴说,“就知道你一去姥姥家就不理我了。”

李南拉着她的手说:“你帮我把点心留着,写完字我就去找你。”

看来这两个孩子也是常去张家的。李华看到他们这样突然不紧张了,张家是太太的娘家,他小时候也是常去的,太太什么时候也没把他丢下让他去出丑。他安慰江氏,“没事,到了太姥爷家你就跟着太太就行。”

江氏吓得浑身冒汗,他说:“太太不会让你第一次就见很多人的,肯定只是咱们家的那些人。”他扳着指着给江氏说肯定有梁氏,那是太太的娘,还有高氏,那是太太的大伯母。再有就是太太的大表弟,张宪明。

想起这个舅舅,李华有点胆怯。张宪明以前想把他过继给张宪薇,后来他不愿意,结果好几年见了张宪明就躲,怕让这个舅舅抓住打一顿。张宪薇的厉害都在嘴上,很少动手教训人,但张宪明不是这样,从小李华和李克都怕他,就是因为觉得他要真想打他们,那是真动手的。

他很清楚,张宪明不喜欢他们。其实张家的人都不喜欢他们。张家也就是梁氏和张宪薇一样,对他们不算特别喜欢,但也不会特别讨厌。

李华想了想,还是交待江氏,“见着大舅舅时,能不说话就别说话了。”

直到车在张家门前停下,江氏下车时都很紧张,就像她刚到李家时一样。

张宪薇先带着这一群人去见张家老太爷,李南是见惯老太爷的,一点也不认生。李华和江氏进门也只说了一句话‘来给老太爷磕头’,然后跪下磕了三个头就起来了。

张宪薇的爷爷对李华这个不是他的孙女生的没兴趣,连带着对江氏也没兴趣,把李南留下后,摆摆手说:“见你娘去吧。”

李华是习惯了的,江氏从进门起就不敢抬头,只看自己的脚面。听了说让他们走,赶紧退出来了,出来后倒松了一口气。

张家老太爷气势不小,一般的小辈在他面前都有点犯怯。

一行人再往内院去。李华是外男,所以良缘先一步去送信,免得冲撞了哪位张家的姑娘或媳妇。

他们进去时,屋里坐着三个人。梁氏和高氏坐在左右,下首第一个是张宪明。

他翘着腿,端着茶,看他们进来就呵呵笑。

李华的腿肚子开始转筋了。

贞儿对这个舅舅一点都不怕,张宪明

33、第33章...

对她比对自己的孙子还好呢。她扑过去喊舅舅,张宪明一把将她抱起来,“贞儿,舅舅给你准备了好多好玩的。我让他们领你去看啊?”

贞儿甜蜜蜜的说:“谢谢舅舅,我要陪姥姥说话。”

“乖。”张宪明牵着她送到梁氏那边。

这一堆人是把李华和江氏忽略了。

张宪薇暗叹一声,领着他们说:“娘,大伯母,这是我们家的老二和他媳妇。”说着推了他们一把,“去磕头。”

张宪明冷眼瞧着他们磕头,等他们站起来,突然蹦出来一句:“就这么来了?怎么没把孩子一起带来?你娘从你们生第一个孩子起就盼着见一面,你们没来就准备了一堆东西给小孩子,结果你们就这么甩着空手来了?”他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还懂不懂什么是孝顺啊?!”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

我最近没有在有话说中复制章节,好像也有姑娘说过这样浪费流量(大概是这个意思)?就是拖下来后面还有一段看着很费劲。

想问一下大家习惯不习惯用图片看?不习惯我就接着复制。因为可能还是有姑娘看不到图片,特别是在晋江抽的时候。

这样的姑娘多吗?还是费流量更多?

34

34、第34章...

张宪明发难后,高氏只管抱着贞儿不理,梁氏倒是担心的看了一眼李华,怕张宪薇吃亏。现在庶子都长大了,她日后不管怎么说也只能靠这些别的女人生的儿子。

屋里一时变得特别安静,连贞儿都觉得气氛不对,不敢笑了,扭头看着张宪薇和李华。高氏叫丫头来领她去找家里的女孩子玩,省得在这里吓着了。

“行了,宪薇过来陪你娘坐着。”高氏笑眯眯的说。

张宪薇倒是想打个岔,她一向不太喜欢当着娘家人的面说李家人的不是。她觉得丢脸。可张宪明是弟弟,她能教训,高氏是大伯母,她发了话她不能不听。只好慢慢的过去坐在梁氏旁边。

“娘,最近还好吗?小六那边怎么样?”她想跟梁氏把话题引到别处去,就扯上了她的亲弟弟小六。

“他那里没什么,你怎么样?我怎么听说上次你那里半夜找大夫?”梁氏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大女儿。小时候大女儿护着她,护着弟弟妹妹。她本来就担心她的个性太强,嫁了人会吃亏。结果别的倒都还行,就是孩子来得及晚了,还是个女孩。

“我挺好的,是相公夜里不舒服了。”张宪薇一边说一边不时的看着那边。

李华站在张宪明面前,江氏缩在他后面,夫妻两个都没敢出声。

“说说看,三个孩子怎么一个都没带来给你娘瞧瞧?还是这些年她亏待你们了?我怎么记得每年的衣服和银子都好好的送过去了呢?难不成你的三个儿子不认她这个太太?”张宪薇笑眯眯的,就是话很不客气。

“……没,不敢的。三个孩子都记着太太呢。老大和老二都知道太太,老三刚学会说话,也会叫太太了。”李华额头都是汗。

不带儿子来这个是他的姨娘和他商量之后决定的。

每年两边都会通信,要是李家有什么事他们也都知道。他的姨娘就说:“要是你大哥他有儿子了,那是肯定会告诉咱们的。这种喜事没必要瞒着。”

他都有三个儿子了,李克却一个都没有,都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有家有小,不能不多想一想。要是真带过来了,他那个爹一发话,留下来一个怎么办?就算等李克生了他们再把儿子还给他也晚了啊?

他的姨娘和他都不敢赌李显能替他们想上一分。

“就是太太……只怕最后还是会顺着老爷的。”他的姨娘道。

这话来之前李华也是这么想的,可现在他倒不敢肯定了。

江氏想把小儿子带来,李华不让,越小的孩子越不会记得爹娘,人家过继收养都是挑小的。“那就带老大?”江氏是想一个不带不好,总该带一个让孩子的爷爷奶奶看看。

“老大也不行。老大都八岁了,在家里也能顶半个人用。”李华觉得老大也不放心,万一李显觉得他的大儿子正是懂事的时候留下了呢。就连老二他也舍不得,在他眼里,他的三个儿子个个都是最好的,带回李家都会让人惦记。

结果两夫妻就一个都没带的来了。

李华早就想好了,要是李家的人不问,那就说明人家没惦记他儿子,那是最好的。要是李家的人问了,就推过去,拼着挨骂也不能把儿子送过来。要是李家人生气了,撵了他们也没关系。他这些年攒了不少钱,没有李家的银子也能过得下去,越过越好也不是问题。

他自己本来就心虚,这事办的也理亏,张宪明问的正当,他是一点推脱的理由都没有。结巴半天憋出来一句:“……孩子们在乡下养得粗,上不得大台面,不敢带出来丢人现眼。”

张宪明冷笑,“养得粗不怕,带过来让你娘教养,保准不粗了!”

李华不敢说话了,只能低着头不停冒冷汗。事到如今,他就是让李家赶出去也不能把孩子送过来。

江氏脸色煞白,她再怎么样也看出面前这个‘舅舅’是找事的。她心疼李华,一冲动就说:“就听舅舅的!回去我就请人带个信,把我家的老大和老二带过来!老三还小,怕路上出事,过几年再让他来给长辈们磕头!”

她是觉得既然要舍出一个儿子,那就不能再让李华求人了。儿子是心头肉不假,可没了丈夫一家都要毁了。

“还是外甥媳妇会说话。”张宪明笑,“既然这样也不必你再回去找人,正好让我家的人跑一趟。”

说着他就要喊人进来。

眼见这事再无转圜,张宪薇赶紧道:“不必这么急,先让他们两口子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