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晴,来,尝尝我的手艺。”胡秋悦善意地为她解围。

她连忙应“是”,接过胡秋悦用公筷夹来的菜,小尝后赞不绝口。

一道道菜品陆续传了上来,最后竟然是她最爱吃的冰镇芥蓝。

可能对他仍心存忌惮,她有点不敢再多言语,只乖乖地低头扒饭,他唇沿微弯,浮起几不可察的笑痕,取过新的方巾净了手,夹来芥蓝,细心撕去表皮,放进她碗里。

“吃吧。”

她面容再次透红,不敢抬头望向余人,声如蚊蚋:

“我自己来…”

他听而不闻,又给她连剥了几根,才起身净手。

胡秋悦面露异色,下意识地看向丈夫,发现寇戎飞也正朝她看过来,夫妇两人交换了一个奇特的眼神,仿佛有什么在年月里沉抑久远,如今终于如释重负,老怀得慰。

寇戎飞兴致大高,叫人取来藏酒,与寇中绎开怀酌饮。

胡秋悦对双晴更为殷勤,她品格高贵,席间侃侃而谈,绝口不问儿子女伴的家庭条件,体贴备至得让双晴受宠若惊,同时还暗暗钦敬。

世上有另一种父母,自家的家境至多小康,却急不可耐地要和全天下条件不如他们的人划清界线,对儿子带回来的女伴总是高度防备,盘根究底,诸多挑剔,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人高攀,和他们家的儿子谈一场恋爱,像是占了他们多大的便宜。

纵观寇氏夫妇,真正是超凡脱俗,他们本身生活在上层,除了少数亲戚朋友,日常与绝大部分人都存在距离,当高人一等成了习以为常,也就不再觉得高人一等,由此对方与自家的差距是五十步、百步还是一千步,对他们而言没有区别,待人都是一般谦逊。

双晴终于明白,寇丹炉火纯青的涵养,寇中绎举手投足的气度,原来自有出处。

转念又想到,虽然说是家风使然,但就连和寇中绎接触频繁的汪锦程,竟然也不知道他的背景,出面为他张罗买房,这似乎又有点低调得太过深藏不露。

尽管她心里充满好奇,却不想在这种场合表现失礼,也就只找安全的话题:

“走廊里那幅字,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是谁写的?”

寇戎飞和胡秋悦相视一笑,寇中绎的表情也是微讶:

“走廊里那么多字画,为什么偏偏问那一幅?”

“只有那幅字我看不出来,另外几幅画要是我没看错,应该是出自明末清初,一位装疯卖傻的画僧之手。”

“小姑娘眼光不错啊。”寇戎飞赞赏道。

“没有了,其实我不懂这些,是前几年我爸爸接到拍卖行寄来的画册,当中有一幅画的照片就印在上面,我无意中看过,所以有印象。”她记得当时曾有报道,那幅真迹拍出三千万港币的天价,落入神秘收藏家之手,没想到今天竟然在寇家看到。

“你爸爸做什么的?”寇戎飞随口一问。

“他做建筑的,叫顾天成。”她一言蔽之,顿了顿,微笑道,“我爸妈在我还小的时候就离婚了,我跟着爸爸长大。后来他再婚,前不久刚添了个弟弟。”

寇中绎微微皱眉,侧首看了她一眼,她低了低头,别人不问,不代表她想趁机隐瞒,自己家庭破裂,无论如何应该有所交代,对方作为他的父母,有了解乃至介意的权利。

“顾天成?好像在哪儿听过。”寇戎飞拧起浓眉思索,对她的后半段话不以为意。

“是做房地产的那位顾总吧?”胡秋悦轻声提示,“前几年,顾达有块地在打基础时发现了青铜器,文管所的人曾经拿到我们学校来请教过王老。”

“伯母做什么工作的?”双晴备感兴趣。

有一瞬间,寇中绎的睫底暗流隐没,随即代母亲笑应:

“我妈退休之前是博导,专门研究出土文献和古汉字。”

寇戎飞思忆了下,面现悟色,说道:

“怪不得我听着耳熟,原来是顾达,他们公司从老张手下走贷款。”

他话声中的闲淡口气令双晴吃惊,要知道房地产商和银行的资金往来,数亿以上论计,此刻从寇戎飞嘴里说来,却像是谈论天气不错似的寻常,她忍不住问:

“寇伯伯的工作和银行有关?”

胡秋悦笑了,“中绎没和你说吗?”

“他?怎么可能!伯母你不知道,他在外面喜欢扮成贫穷贵公子,什么都瞒得紧紧的。”她装作受伤地叹息一声,那嫌弃不满的淘气模样,惹得寇氏夫妇失笑出来。

只有寇中绎不为所动,定定地看着她,目光无声深沉。

“走廊里那幅字,是我爷爷亲笔写的。”他徐声道。

“啊!你爷爷的字写得真好!”

“我曾祖父写得更好,书房有他临摹的《兰亭序》,你喜欢可以去看看。”

双晴惊叹:“你曾祖父——他岂不是清朝人?”

“清末民初,我祖上家境算得上殷实,曾祖父是留洋归国,家里当时不但有纺织厂和贸易商行,还是民国初年银行同业公会的魁首。”

她一点就明,简而言之,寇家早在百年前就已非常富有。

“我以前看书里说,当年民间金融兴盛,维州有很多私人银行。”

“最高峰时有十多家,不过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国民政府用非常低劣的手段把私人银行都吞并了,我曾祖父不愿意和他们同流合污,就托病在家,拒绝了国民政府收编后委任给他的职位,后来我的几位叔公祖为了躲避战祸,先后去了美国及香港生活。”

她听得津津有味,睁大好奇双眼。

“就是传说中把一箱箱金条埋在茶叶里带走那样吗?”

寇氏夫妇失笑,这孩子诚心逗趣,甚会哄人欢喜,连寇中绎也是忍俊不禁,捏了捏她的脸蛋,眼底有若轻怜,这样刻意承欢,在她的潜意识里,到底有多渴望家庭温暖?

“对,他们把金条藏在随船的贸办货物里运出去。”在异乡重操寇家最擅长的祖业,华人一贯以勤劳和脑筋活络闻名于世,没多久便东山再起。

“最后国内只剩下我曾祖父和祖父这一脉,不管其他兄弟姐妹怎么劝,曾祖父始终坚持不肯走,以他的话说,寇家祖祖辈辈生于斯,死于斯,作为长子,他必须留下来,绝不能连根拔起都离了故土,曾祖父不肯走,我祖父当然也不走。”

再后来,他们开始利用在商界的影响力,暗中支助地下党人。

烽火连年,寇家始终鼎力支援,期间曾祖父不幸病逝。

“那时候通货膨胀非常厉害,银行金融的地位特殊,成为百废待兴最重要的基础。”可是那年头,在炮火里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帅不少,能担当经管统筹重任的寥寥无几,“新政府解放维州之后,几次三番登门,礼贤下士,力邀我祖父出面主持大局,老人家思前想后,最终应允了,在接受任命的前一晚,他亲笔写下明代于谦的那两句诗。”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受命上台后立即对银行进行规整,及时推出新的决策措施,在极短时间内稳定了全国金融局面,使连绵战祸下民不聊生的贫苦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双晴心中生出敬意,原来背后藏着这样曲折的故事。

在那个年代,不知多少无名英雄为国殒身,或壮志激烈,或默默无闻。

没有上一辈人的牺牲祭献,就不会有至今几代人的和平安稳。

“所以寇伯伯是子承父业吗?”双晴好奇地往下问。

“不完全是,到了我爸这一代,过去那种保守的传承,已经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变革,我爸纵横金融界半辈子,可以说亲眼见证了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

寇中绎端起酒杯,含笑向父亲隔空而敬。

“可是——”凭着年轻率真,她大胆追问,“伯父的薪水有那么高吗?”

如果收入来源仅仅只是一份月薪,就算再怎么优渥,无论如何也供不起一家人住这种顶级社区,更别提满屋随处可见的藏品,寇家财富分明深不见底。

寇戎飞朗声大笑,对她近似无礼的提问丝毫不以为忤。

“小姑娘够犀利的啊。”

胡秋悦笑着为她解惑:

“中绎的曾祖父过世后,时局愈来愈不稳定,祖父为了不被战乱波及,陆续将老祖宗传下来的家业转移出去,交给堂兄弟们帮忙打理,临到建国前他老人家把中绎的伯父们也送了出国,戎飞因为年纪小才留下来,伯父们在国外筹建了自家的公司,到现在发展得还不错,一直也挺惦记手足之情,每年不忘打点你寇伯伯,让他得闲养养老、种种花。”

养老种花?双晴哑然失笑:

“伯母真幽默。”

如她所料,寇家果然另有实业,且很早就高瞻远瞩,移资到了海外,寇中绎的祖父似乎还安排好了子女对家产的继承事宜,留下来的寇戎飞远隔重洋,应该并不参与海外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况且牵涉到他在国内的职务身份,可能连董事会都不挂名,每年只不声不响地收受股本分红,尽管如此,投资一向像滚雪球,几十年下来,想必积累也已庞大得惊人。

难怪寇家一个个格外低调,不但绝迹于权贵交游和名流酒会,而且寇氏中人也鲜少见之于海内外新闻媒体,想必是寇戎飞职位敏感,连带他坐拥的财富也变得敏感,寇氏严谨的门风,加上长久形成的默契,使得每个寇家人都不欲成为圈里圈外的焦点。

以免间接连累到寇戎飞,令他授人以柄。

单从寇中绎身上就可窥一斑,维州富家子弟多如过江之鲫,但任谁也不会像他这样,做一份朝九晚五的政府工,开辆三十万出头的欧洲车,买套巴掌大的公寓还正经贷款,除了举止和涵养透出不凡气度,他全身上下没有一丝外露的奢华气息。

贵气的是长期身在国外的寇丹。

“那寇丹阿姨呢?她是什么时候出国的?”她殷切地问。

寇戎飞一听显得意外,胡秋悦更是立即倾身。

“你认识阿丹?”她问的是双晴,目光却疑惑地望向寇中绎。

“我——”

“我陪姑姑去梅家珠宝展时,遇到双晴和她妈妈。”寇中绎代为应答。

双晴微愕而飞快地看了他一眼,他打断她说话是什么意思?不想她多谈这件事吗?还是…眼内映入寇氏夫妇面面相觑的情形,两人的反应有点离奇,她心里涌起莫名的怪异感…还是她无意之间说错了什么?

“原来是这样。”胡秋悦掩饰地笑笑,对她说道,“阿丹是后来才出生的,在家中排行最小,和中绎爸爸相差十多岁呢,她出国晚多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走。”

双晴应了句,不敢再出声,与寇中绎一样,安静地用餐。

场面一下子变得有点冷。

这时保姆撤下空盘,端来最后一道甜汤,原本有点反应不过来的胡秋悦已恢复如常,低声对保姆交代什么,而后笑容不改,亲自动手给双晴盛了碗甜汤:

“你尝尝这道桂花蜜酿珍珠丸子。”

双晴忙不迭接过,悄窥一眼表情无改的寇中绎,依然噤声进食。

保姆很快就走了回来,交给胡秋悦一个腊蓝缎面盒子,她笑盈盈地递给双晴:

“你第一次来,中绎这孩子临时临急才告诉我们,我来不及准备,想来想去只有这个比较合适,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难得的是从中绎的曾祖母手里传下来,算算也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希望你别嫌弃。”

双晴连忙起身道谢,打开一看是个精巧的金戒指,顶端镶嵌着一颗约莫两克拉大的鸽血红宝石,她仔细辨认,才看出戒面两边阔身的细腻回纹是古篆的“富贵”二字,戒面内侧一边刻着“天足赤金”,另一边刻着“巳方九雷”,老色沉静,意蕴古远。

这枚戒指的价值,已远远超越材质本身,更多的寓意是在几代的传承,她下意识看向寇中绎,只见他端着汤碗,垂首抿饮,对她投来的眸光恍若不觉。

她踌躇了一下,合上盒盖,轻轻摆回桌上。

“伯母,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这戒指是老式了些,我也知道时下年轻人不兴戴这个,你先收好,就当首饰盒里多添一件小玩意,放着也不碍事,下回我再给你选一款时尚点的。”胡秋悦温婉笑道。

“伯母你误会了,我不是这个意思。”她连忙摆手,慌得脱口而出,“而且寇丹阿姨已经送过我钻戒了——”

“阿丹送你钻戒?”胡秋悦失声。

她悔不能咬掉舌头,求救地在桌面下暗扯寇中绎的衣角,他放下汤碗,抬首迎上父母一同投来的惊疑目光,仿佛极无奈,最终只是笑了笑。

双晴有种触了暗礁却不知道船破在哪里的忐忑感。

为着挽回,她撇清般急切解释:

“就是在梅家的珠宝展上,我妈和寇丹阿姨原来是高中同学,两人很多年没见了,那天难得重逢,大家都很开心,正好当时边上就是永恒印记的展位,寇丹阿姨特别大方,买了枚戒指送给我当见面礼,就只是这样,没有别的意思。”

胡秋悦轻“啊”一声:

“阿丹是提过那天见到了老同学,不过她没说——”

“芳姐。”寇中绎忽地扬声,打断两人的对话,对快步上前的保姆交代道,“你去姑姑房间,找两套没穿过的便服,洗净烘干送到顾小姐住的客房。”

在同席三人的齐齐注视下,他拿起方巾,慢条斯理地净了唇手。

然后推椅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双晴。

“吃好了没有?好了就上楼洗澡去。”

她应声起立,动作太快撞到了膝盖,痛得呲着气说:

“伯父、伯母,你们慢用。”

胡秋悦的笑容陡然深了许多,带笑望定回避她视线的儿子。

“去吧,去吧。”

她还想再礼貌两句,不意被寇中绎一把抓住手臂,他转身时顺手抄走桌上的戒指盒子,她一脸僵笑,被他向后强行拖着走,出了餐厅,踏上楼梯,她压低声音辩解:

“你只交代不能提房子的事,没说不许提寇丹阿姨,可不能怪我。”

他斜睨她一眼,面容忍隐,仿佛看的不是人类,而是白痴。

她有点郁闷了。

“你别不高兴好不好?我又不是故意的!”

他一声不响,打开房门,长臂搂住她腰推入房内,把戒盒拍入她的手心。

“拿好别弄丢了,我没有不高兴。”

“明明就有,一整晚好像谁欠了你钱似的,别以为我没看出来。”

“厉害啊,只不过吃顿饭的时间,你就从聪明绝顶晋级到火眼金睛了?”他嗤笑出声,忽然扣住她双腕,将她压在关上的门板后,“今晚你很高兴?”

“是啊——”

微烫的掌心覆上她曾挨打的左颊,他温柔得残酷。

“真的?一点都不痛了?你全忘了?”

她整个人当场呆住,就像是微笑的面具被骤然揭开,原本遮得紧密的真实面孔暴露于人前,原来仍在惊惶流泪,她眼前雾气一片,灰蒙蒙中看着他说不成句。

“我…我只是想…”

“你只是想努力让自己高兴,也让我爸妈高兴?”

她拼命点头,被压制已久的积郁和委屈爆涌开来,眼泪如滚珠般掉落。

“知不知道我为什么带你回来?”

“看我可怜吧。”她低下头,泪水流得更凶。

他心头一跳,直觉想否认,然而却自知她的细腻敏感部分是对的,虽不尽然如此,如实承认吗?更万万不能,那些无法摊在阳光下的阴暗,他不确定她是否承受得了。

他有种一脚卡在悬崖峭壁,一脚陷在泥潭深渊的艰涩感,无论拔出哪条腿都是万难,除非海枯或山崩,他才有微弱一线完退的机会,除此之外,都必定会给两人留下累累伤痕。

这就是宿命吗?只不知这宿命是源于彼此立场,还是源于不应遇见。

“双晴。”他贴身上前,怜爱地轻唤她的名字,手掌沿颊抚入鬓底发间,附唇至她唇上寸许,慰藉她染泪轻颤的唇瓣,“我不想再见到你这样,你还年轻,将来的人生还很长,不是每件事每个人,都需要你小心谨慎成熟面对,我希望你做那个真实自然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