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派亲妈的锦鲤日常上一章:第 8 章
  • 反派亲妈的锦鲤日常下一章:第 10 章

“我当然相信你。”

下午,锦西又跑去广城的图书馆逛了一圈,她不是为自己买书,而是给孩子挑点早教的书,再买点英语分级教材,前世锦西帮闺蜜买过书,也经常看闺蜜在朋友圈分享,那时候有很多知名的分级教材,比如Raz、红袋鼠、培生、海尼曼等,广城这边货物流通快,又靠近港城,英文教育方面的书应该比内地要多一些,但让锦西失望的是,她没有找到合心意的书,可能是眼下国内对幼儿英语还不够重视,并没有针对幼儿早教英语的绘本,锦西找了很久,才勉强找到几本关于动物、颜色、形状这类简单英语的书籍,倒是勉强能用。

回去时,锦西和祁静买了夜里的车,如此到了火车上就可以睡觉,会比之前好很多,不过长途火车旅行依旧累得够呛,回到申城时,锦西和祁静都接近虚脱状态,缓了很久才好一些。

回去时货已经到了,看着仓库里堆放着的本色马海毛,锦西没有丝毫慌乱,反而前所未有的安心,原本看不清的前路似乎渐渐有了方向,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做一个下流的批发商只能任人拿捏,也发不了大财,只有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让她掘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眼下锦西已经连付仓库的钱都没有了,好在祁静知道她的窘境,帮她垫付了租金,锦西又找人做了货架,货架需要一段时间的制作,等制作完再付钱,锦西也因此有时间得以喘息,她刚到申城,连家都没有回,便跑去郊区找印染工厂。

这年头信息不发达,想知道什么必须自己去跑,锦西找祁静借了辆自行车,便一家家跑工厂去了,好在祁静向杨月华请教,杨月华告诉锦西几个地点让她去找,有人指路锦西找起来快多了,当天下午就找到一家规模中等的印染厂。

锦西推门进去,让她意外的是,这家工厂里并没有机器运行的声音,更没有工人忙碌的声音,整间工厂静悄悄的,院子里看起来也十分破落,就连门口的几颗冬青看起来也不太精神。

锦西敲了敲门,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过来,打量她一眼,道:“你找谁?”

“询问印染的事。”

“印染?我是老板骆一海,有什么事跟我说。”

骆一海显然没有把锦西放在心上,态度漫不经心,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锦西笑笑,也没说话,默不作声地把整个工厂参观了一下。

这家印厂规模不算大,可这家印染厂有个优点,印染机器很是先进,锦西参观对比过后,认为这家厂虽然不如大厂有优势,可胜在规模小没什么生意,加上印染机器比大厂还好,收费还低,可以说完全符合锦西的需求。

只是老板这消极怠工的样子,可真不讨人喜欢。

锦西笑笑:“小单子我自然也不会找老板你了。”

骆一海怔了怔,态度认真了些:“您想染什么?”

“毛线。”

“毛线?哎呦!方小姐,您真是找对人了。”骆一海拿出几捆毛线对锦西说:“您看看,咱们这什么颜色都染得出来,更重要的是技术先进,从日本那边引进的这机器,要不是生意不好……”

言外之意,如果生意好的话,也不会落得今天这个局面,可骆一海打通不了合作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机器再先进,工艺再好,没有单子上门,生意依旧做不起来。

锦西看着他们厂的毛线,忍不住摸了手感,手感跟市面上的差别不大,毕竟底子都是一样的,要说差别,也只能说这家工厂的颜色比其他工厂要亮一些。

锦西很喜欢这种颜色,颜色丰富的毛线更适合春天。

“这种造价多少?”

骆一海报了价格,价格低到令人无法想象,分担到毛线里的话,真的近乎没有,也就是说,印染根本没有为毛线增加太多成本,想来也是,本色马海毛一斤也不过17块钱,印染费用绝对不可能超过底料,那又能有多贵?

可眼下还有个问题,锦西必须预防一些事情,比如她能想到这个主意,别人能不能想到?万一别人也想到了,也去广城进本色马海毛来染色,那她的毛线凭什么能脱颖而出?

她总要有一些别人没有的优点才行。

“颜色可以自己调制吗?”

“这个的话也不是不行。”骆一海沉吟道:“但您至少得给我样板,我根据您的颜色,试着去调色,您也知道,这调色是门技术活,深了浅了都会有色差,尿素比例也得控制着,总之这个还得咱们再琢磨,最后定下一个配方。”

“行,回头我拿给你!”

“好嘞!”

骆一海把锦西送出门,才又探听道:“我忘了问您,您打算染多少斤毛线?”

可别百来斤,那他还不够开机器的费用,这机器一开一关都是有成本的,调色的老师傅工资都不低,要是太少,真不值得动手。

“一个月几万斤能染得过来吗?”

“几万?”骆一海的诧异写在脸上,随即他不仅没有高看锦西,反而笑得莫名:“那行,等你颜色拿上来,咱们再谈吧!”

锦西瞥了他一眼,没说话走了。

-

当晚,锦西把从广城买的书拿出来给芝麻团子看,芝麻团虽然小,可俩人对英语都很感兴趣,或许是因为这个年代可以玩的东西实在是太少,哪怕是一本破旧的书对他们来说都十足珍贵,因此当锦西掏出这几本书,俩人都高兴地在床上跳来跳去。

“妈妈我要看书!”

“我要学英语!”

“我的英语学的比哥哥好!”

“你在做梦吗?明明哥哥更好!”

俩人争论不休,把锦西听笑了,这点毛孩子,还知道做梦一词,也不知道是谁教的。

锦西教他们学了一会英语,因为他们学过闪卡,眼下再学简单巨型,总的来说要轻松的多,比如说动物园这本书,里面都是跟动物相关的词句,有“I--seeXXX”这种简单巨型,俩个孩子活学活用,完全可以快速代入他们学过的动物,没有丝毫违和感。

他们学习的速度比锦西快多了,锦西这一代人在上初中以后才开始学英语,那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中文思维,看什么英语第一时间都要在脑子里翻译成中文,因此学起来难度很大,可两岁多的孩子还没有形成中文思维,在这个时候学习其他语言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很多人认为孩子小学语言不好,其实是错误的。

就拿龙凤胎来说,他们现在会的词汇比很多十来岁的孩子都多,学语言真的跟年纪无关。

孩子看完书便睡觉了,丝毫不需要锦西哄着,特别省心,简直是俩个小天使。

锦西看着他们被养得肉嘟嘟的小脸,不禁笑了。

“姐,你累了吧?赶紧休息吧!”方锦北说道。

方锦北上高三,个子差不多178左右,虽然不如方锦南长得精致,可他的气质更爷们一点,再过几年也是吸引女人喜欢的类型,方锦北跟哥哥姐姐感情都不错,对锦西这个唯一的姐姐更是照顾,以前他小时候就经常把自己不吃的东西收起来,留给锦西吃。

锦西笑笑:“这几天累坏了吧?”

“哪有!我有什么可累的!”

“怎么不累?带俩个娃,还得照顾二哥,就是我也得累得不轻。”

“你累是因为你是女的,我是男的体力好。”

锦西没有拆穿他,带孩子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所以锦西一直认为,这天下最伟大的就是那些全职妈妈,她们在做一些男人忍都忍不了的事,而且一做就做了好几年。

“你辛苦了,不过下面你还得辛苦一段时间。”

方锦北好奇地问:“姐,你是不是出远门了?你去干什么了?这几天我打电话回去,都没敢告诉妈,二哥也很担心你。”

俩人说着来到方锦南的房间,方锦南撑着坐起来,锦西笑问:“二哥,腿怎么样了?”

“我没事,倒是你,锦北的问题我也想知道答案。”

锦西沉吟片刻,把事情经过讲给他们听,听锦西说小芝麻替她赚了八万块钱时,俩人都怔了许久,方锦南又问:“钱呢?”

“花了。”锦西很快讲完整个经过。

“你是说你把八万块钱都买了本色马海毛?准备拿到申城来染色?”

锦西点头。

“妹妹!你真是……万一卖不出去呢?”方锦南着急道。

“卖不出去就当芝麻没有中过奖呗,我也不贪心,能赚点养家糊口的钱就行。”

“可……”俩人都是朴实的农村小伙子,刚来城市,没见过太多钱,方锦南一直觉得自己手头有个一千多块钱都算巨款了,他虽然也想有钱也想赚钱,可奈何他的眼界放在那,眼下听锦西说她进货进了八万,方锦南忽然有种跟不上这个妹妹的感觉。“实在太多了!你应该保守点!”

“哥,这个你不用担心,本地马海毛长期供不应求,而我这批货的颜色应该会更经典一些。”

“哦?”

锦西把买来的颜料拿出来,这是绘画用的颜料,专门买了色号多的一盘,说起来这年头的马海毛虽然很流行,可锦西观察到,市面上的颜色就那几种,哪怕进货渠道不同,可马海毛的颜色却都很相近,还有一些锦西难以想象的颜色,就那种类似于军绿色的那种,织毛衣并不好看,可却符合现在人的流行审美,还有紫色、红色、黑色,总之大部分都是常见色,也容易染色。

锦西怕自己的马海毛没有优点,想在颜色上做文章。

她试着调了几次颜色,没有系统学习过美术的她对颜色知之甚少,只知道简单的那些调色,什么红加黄等于橙这种,只知道三原色是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运用。

“你到底要调什么?”

“很难说,我想调一种暖色系,就是……马卡龙色!”

“马卡龙色?没听说过。”

“就是一些比较清新的颜色,色调看起来很舒服,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锦西简单解释着,她继续试着调色,过了一会,她虽然没有调出让人满意的颜色,却已经找到感觉,很快就调出接近的颜色了。

“你们看这种颜色怎么样?”

方锦南凑过来,“颜色给人感觉很舒服,但好像没人穿过这种颜色的衣服,人家会接受吗?”

如果在乡下或者县城,锦西自然要考虑受众品味的问题,可眼下是申城,申城女人赶时髦,必须是走在全国流行一线的,她们也愿意去尝试,锦西就不信,这些女人都愿意买那种灰扑扑的颜色,如果有更好的的颜色,她们会不去买?

再来,眼下衣服的款式实在太少了,毛衣织来织去就那几种,如果颜色亮丽一点,只靠颜色就可以取胜,试想一个小姑娘穿着灰扑扑的毛衣和穿着时髦的马卡龙色毛衣,哪个更容易受到关注?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锦西熬夜调了好几种颜色,她在纸上写写画画,最终决定马卡龙色和大众色一半对一半,也就是说一半是年轻人的颜色,一半是常见色,如此一来,年龄覆盖层次就比较广了,不过,哪怕是常见色,锦西都认真调色,力求跟市场上流通的那些不同。

她调好色,次日就去找了骆一海,骆一海一看这颜色,两眼放光,他是开印染厂的,遇到好看的颜色自然会激动,锦西给的颜色市面上没有,可却格外暖人,试想一下,这样的颜色要是印染成功,被织成毛线衣,穿在人身上,那该多漂亮!

“我没做过这颜色,得让师傅看看配方怎么调。”

“需要多久?”

“两天吧!”

“一天!我只给你一天时间!”

骆一海噎了一下,忍不住笑了,锦西知道他到现在还没把她放在眼里,似乎是认为她在诓他,认为她不可能一个月染几万斤毛线,毕竟几万斤是什么概念?按照市场价来说,几万斤的毛线可就意味着几十万的成本和几百万的利润,锦西才多大?一个年轻姑娘,就她能有那么多钱?是以,骆一海一直认为锦西不可能真有那么多货染。

锦西没说别的,直接把货拖来了,骆一海看了堆成山的货,忍不住咽了口水。

“骆老板,一天时间可不可以?”

骆一海这才从货物的震惊中回神,也随即以全新的眼神重新扫视了锦西,他这才弯着腰,客气地说:“您放心!我一定按时出色出货!”

锦西勾了勾唇:“希望你认真做好!”

“您放心!我们工厂所有人都会好好做您这单子!也希望之前有什么不周的地方,您……”

锦西摆手,做了制止的手势。“没必要说那些虚的,帮我把货染好就行,记得保证质量,绝对不可能脱色掉色。”

“这您放心,绝不可能发生那样的事!”

次日,骆一海给出样板,虽然没有后世的马卡龙色那么正宗,可在当下看来,已经非常好了,那种暖桔色,新绿色,马卡龙粉色,都非常好看,锦西看到样品才真正放下心来。

就这样,所有本色的马海毛进入印染阶段。

-

次日,锦西刚出门准备去菜场,就见秦宴从楼梯上下来,她顿了片刻,才问:“你也住这?”

秦宴应了声,这是他的临时住处,这里离他公司近,他偶尔在这边休息,只是上次锦西没问,他也没提。

“去买菜?”

“嗯。”锦西没想到事情这么巧,她竟然一再碰到这个未来大佬,不过,离大佬近点总之没坏处,至少大佬绝对是能掌握先机的那群人。

“巧了,一起。”

作者有话要说:发红包发红包!重要的事多说几次!

谢谢

☆、第 16 章

在锦西的喂养下, 芝麻团已经比之前胖了很多,小脸蛋肥嘟嘟的,人一胖就显白,水灵灵的, 锦西最近没空照顾他们,便想着趁有空做点有营养的食物给他们补补。

俩人结伴走进菜场, 锦西直奔鱼虾区, 这个小区菜场的东西比其他小区要贵许多,但好在新鲜, 东西的质量好品种丰富, 锦西很喜欢来这边。

“你要买什么?”

“你呢?”秦宴问。

锦西看着水缸里的鱼虾,沉吟道:“鲈鱼还有虾, ,再买点西蓝花什么的就差不多了, 你要买什么?”

说实话, 秦宴也不知道, 他今天推掉工作在家休息,原本并没打算买菜做饭, 只不知道要做什么, 便随锦西一起来了, 眼下见锦西买鱼虾, 他想着要不要也跟着买一些,思来想去,他买了跟锦西一样的虾和鱼。

锦西又买了点时令蔬菜, 这时候菜的品种不如后世丰富,但该有的都有,比如说西蓝花,锦西之前买过,西蓝花的口感比后世更爽口,孩子喜欢吃,锦西就经常买,总觉得能买到这种无污染的西蓝花,简直是感动到让人流泪的一件事。

买好菜,俩人聊了一路,聊得很愉快,可以说双方都没有想到,能和对方有共同话题。

锦西有意无意问了秦宴股票的事,果然听他说起最近的行情,隐隐透露要进行庄股大战的事。

锦西难免热血沸腾,她在后世见过类似的案例,庄股大战的经典案例中,双方博弈,以股票为媒介,把控整个国家的股市,让整个股市为之震荡,能玩好庄股大战,又及时抽身从中盈利的人,都不是凡人。

锦西不得不佩服秦宴的眼光和勇气,把全部身家投入股市,让有形资产变为无形资产,承受一无所有的风险,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做好了变为经典案例,做不好血本无归,而秦宴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每一次都能理智地退出,从未失手。

不知不觉,二人回到锦西公寓楼门口,锦西这才发现,秦宴的住处就在她租的房子楼上,开门时,芝麻团从屋里跑出来,见了秦宴,都是一愣,随即俩人蹬蹬蹬跑来,俩人齐齐抱着秦宴的大腿,亲昵地蹭蹭。

“亲蜀黍!”

“什么亲蜀黍!是秦蜀黍!哥哥你普通话太不标准了!”小芝麻责怪。

小团子被说得一脸郁闷,他嘟囔着想辩驳,奈何他的词汇量就是没有妹妹多,经常被妹妹压制,还总被瞧不起,奇怪哦,他为什么就没有妹妹那么聪明,懂得那么多词汇呢?

“亲蜀黍!!”小团子哼哼。

小芝麻嘴噘得能挂酱油瓶了。

“哥哥你每次说话都说不清楚,不是我嗦你,你真的要好好学习咯!”

小团子无缘无故又被妹妹教训一顿,郁闷地找锦西告状。“妈妈,妹妹欺负我!”

锦西微笑脸,孩子,记住了!你是未来大佬!撒娇告状什么的,不符合你反派的人设哦。

小芝麻见了秦宴,搂着他不让他走,说要跟秦叔叔玩。

“秦叔叔跟我们一起吃饭饭!”

“我也要和秦叔叔一起吃饭!”

锦西愣了愣,这才想起来,人家秦宴帮了她一次,可她还没来得及感谢他呢,眼下孩子都说出口了,锦西连忙补救:“我做饭,来我们家一起吃吧!”

她以为秦宴会客气几声,谁知等她反应过来,人家都抱着孩子进门了。

好吧……

秦宴把菜递给她,“一起做了!”

随即陪着孩子看书去了,锦西在厨房做饭时,听到门外传来秦宴读英语的声音,他的英语发音真不错,至少在九十年代,这样的英语发音算是很难得了,孩子跟他互动的很好,玩到高兴时候还往他怀里钻,气氛一度很融洽。

陪好孩子,秦宴去屋里跟方锦南打了招呼,方锦北连忙站起来说:

“哥,这位是秦大哥,你记得吗?就上次在咱家停车场……”

方锦南自然记得他,要说女人对优秀的男人有天然的向往,那么男人也是如此,男人都是慕强的,方锦南第一次见到秦宴,就觉得这男人不简单,无论谈吐还是气质都让人忍不住亲近,很难说得清这种感觉,秦宴这人虽然看起来冷淡些,可为人处世很周到,脑子也灵活,跟他相处说话时,他虽然话不多,却把场面顾得很好,聊完后,对方往往才会发觉,自己一直按照秦宴的步调走。

能让别人觉得舒服的人不算多,秦宴算一个,再加上他开着奥迪,拿着大哥大,一看就是成功商人,这样的男人简直是男人奋斗的模板,方锦南上次就跟他聊得很愉快,此时更是高兴。

“秦总?您怎么来了?”

“凑巧,我就住楼上,你腿好点了?”

“还行,就是打石膏有点痒痒,但医生说应该能走路,问题不大。”

“那就行。”

俩人聊了几句,方锦北一直很激动地看秦宴,秦宴聊得每个话题都是他不曾听过的,那些他闻所未闻的领域让他有天生的向往,股市、房产、两岸关系、美金汇率……秦宴都能说的很明白,却又不让人觉得显摆,话里话外很顾及对方的感受,方锦北听到最后,崇拜得五体投地,差点要给秦宴拎包了,如果他带包的话。

“秦大哥,你坐这边。”方锦北让他坐在锦西边上。

秦宴移到锦西身边,小芝麻见状,默不作声地挤到俩人中间,看看秦宴,又看向锦西,随即咧嘴:“嘿嘿!我要隔开你们!”

锦西忍不住咳了咳:“你隔开我们干什么?本来我们就没坐一起。”

“就是要隔开!我怕蜀黍和妈妈牵手手!”

这话一出,锦西顿住了,小芝麻哪懂这种话?肯定是她不在时,方锦北让她看电视剧了,这丫头就是小话痨,记东西又快,看过的电视剧动画片,台词记得一清二楚。

锦西瞪了方锦北一眼,方锦北立刻摊手:“不关我的事!冤枉啊!”

“舅舅冤枉!”

锦西咳了咳,把团子也拉到中间来,有团子压着,小芝麻一般不敢太放肆,谁知道等团子坐下,小芝麻却伸出小手指开始数数:

“owo!three!four!麻麻,一家四口,蜀黍好像爸爸哦!”

团子眨眨眼,盯着秦宴,嘟囔:“亲蜀黍不是爸爸!”

“是爸爸!像爸爸!”小芝麻掐着腰,点了下团子的鼻子,哼道:“你懂什么?我说是就是!”

童言无忌,锦西也顾不上尴尬,只夹了菜放进小芝麻嘴里,吩咐道:

“赶紧吃!吃饭都堵不上你的嘴!”

小芝麻嚼了嚼,眨眼道:“妈妈笨哦!吃饭怎么能堵上嘴呢?你看……”说完嚼了几下,意思是看吧!果然堵不上嘴吧!

锦西扶额,头疼得厉害,为什么她觉得小芝麻越来越难缠了?

“快吃饭!再不吃秦叔叔要被你吓跑了。”

小芝麻看向秦宴:“会吗?”

秦宴摇头,眼里有些许笑意,“蜀黍是见过世面的人。”

“哦!妈妈!蜀黍说了,我吓不跑她!”

锦西头更疼了。

-

新年刚过,处处贴着没有撕下的春联,寒意未过,路边的花草却有了绿意。

锦西骑着自行车穿过密集的人群,往郊区的染色工厂奔去,骆一海的工厂已经开始染色了,锦西每天都要去盯着进度,生怕颜色出差错,好在骆一海找的老师傅手艺很好,调配的颜色比锦西预期的还要好,出来的成品也不错,就拿果绿色来说,鲜艳亮眼,这种颜色虽然对于后世来说很普遍,可在九十年代中期,这种颜色十分少见,更别提其他的暖色调了。

锦西很满意,工厂出货的速度也很快,每周都能染几千斤毛线,锦西送来的第一批货,只用了十天左右就染成了,交货那天,骆一海看着毛线道:

“怎么样?我这做的颜色不错吧?”

锦西心狂跳不止,虽然从颜色到底料都是她一手包办的,可看到大规模成品出来,才真的有种不真实感,这样的毛线颜色鲜亮,质地柔软,织成毛衣后亮眼衬肤色,可想而知,爱漂亮的申城女人定然不会放弃这样的毛线。

锦西摸着各种颜色的毛线,爱不释手。

“真的很好!”

“脱色方面我也做过试验,你放心,所有的一切都符合你的要求!”

“那就好!”锦西感慨着,又道:“对了,我下批货出了点问题,要过两天才到,你这边可能要等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