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手点着宋仪鼻尖,孟姨娘柔和地笑了。

这场面透着几分温馨,叫人不忍去打扰。

宋仪忽然想着,自己着实是个幸运无比的人,一觉睡醒,虽丢了两年,少了寻常人两年的见识阅历,可她终究回来了,又见到自己的亲人,这些或好或坏,或真或假的人。

只要她如今双眼还能看见,双耳还能听见,她的所见所闻所感都是自己的,没有离开或者瞬间消失……

抬手摸着那一串绿蜜蜡手串,宋仪的心思却浑然不在这上面,她只是陡然生出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镜中的人,乌发如瀑,挽着单螺髻,耳上垂着绿玉耳珰,明眸善睐,顾盼生辉,檀口樱唇,自有满身的风流姿态,如今身子虽还没完全长成,却也能见绰约风姿。

穿的是简单的浅雪青色半臂,袖上的缠枝莲纹一圈绕着一圈,精致而细巧。

衣裳是小杨氏那边送来的,宋仪约略地猜到这里面的意思,因为周兼也会去赏兰盛会。

想想也是有意思,她以为与这人缘分已经尽了,所以没有再奢想过更多。然而在彭府门口的一次重逢,虽然没有一句话,可两个人之间得距离似乎瞬间就近了。

明明……

即便是在以前,她跟周兼也不过是数面之缘,对这个人的大多数印象来源于旁人的传扬,多半都是周兼对她有所谓的“一见钟情”,可还不全然都因为这样的相貌?

而她也太早被划定了人生的界限,所以没有想过别人,对周兼既然满意,那自然满心满眼都是他了。

只是现在……

周兼真的是她良配吗?

两个人不是没有重新回到轨迹上的可能。

现在的周兼表现给小杨氏的一切都是善意的,他甚至摒弃了旧日的恩仇,也忘掉了宋元启曾经的见死不救和忘恩负义,现在他愿意跟他们联手起来,一起解救宋元启与周博。

不可谓不完美了。

宋仪还能奢求什么呢?

她自己也不知道了。

梳妆打扮好,时辰也差不多了。

赏兰盛会一般都要开上三天,大多在傍晚的时候开始,期间来自各地的兰花都会被汇聚到朱雀街旁侧的小街里,正是达官贵人们经常经过的地方。

因为今年来赏兰盛会名声在外,这一条原本没有什么名气的街,也成为了京城大名鼎鼎的“兰街”。

宋仪等人是与杨府一道去兰街的,每到这个时候,青年男女们总是打扮好了,各自把自己最漂亮的一面展示出来,因为谁也不知道,是不是能在这里邂逅一场新的姻缘。

至少,宋倩今儿是用心打扮出来的,虽比不得宋仪,却也差不了太多。

姐妹两个人一路到了兰街,下车来站到一块儿仔细一瞧,竟也是相得益彰。

杨府那边老太太身子不好没来,还是大太太带着人一起来的,见了小杨氏,脸上便没有多看好,至于在看见她身后那容颜妖孽得不像人的宋仪的时候,更是眼角抽搐,似乎下一刻就要承受不住这般的打击。

还记得,第一次去杨府时候的宋仪,打扮得异常素净,好看是好看,可沁人心脾,到底不扎眼。

那时候,小杨氏也没有要叫宋仪出风头的心思,又是在别人家,压不住地头蛇,宋仪更不说一句话,自然没引起太多人注意。

可今日这场合……

杨府大太太许氏真是有些不是滋味,今儿杨巧慧也是盛装打扮来的,可是在宋仪出现那一刹那,其余人都成了陪衬。

杨巧慧本没准备今日大出风头,可至少也不能弱了人去,偏偏许氏竟然能叫了宋家一群人来,如今可不是打了自己的脸?

许氏扫了宋仪一眼,脸色不大好:“这丫头倒是长得好看,可惜一个庶出的姑娘,这般打扮未免也太过了吧?”

她以为,自己这样直白地说出来,半点也不转弯抹角,最能给人难堪,也像是为了小杨氏着想。

岂料,今日之事本来就是小杨氏的主意,她半点也不畏惧,不紧不慢回道:“大伯母,如今女儿家便要打扮得娇艳一些,越是漂亮的姑娘越是该好生对待,不能负了老天爷对她的美意。仪姐儿虽是个庶出,可她姨娘也是咱们家里出去的,这么多年以来帮着我,即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仪姐儿自己又素来善体人意,少有违逆我的时候,比我亲生的还省心了不少。我待她,便像是待我亲生的一般。”

一番话说得是义正词严,严丝合缝。

她这话一出来,楼上坐着的人全都面色古怪,不管是可怜还是鄙夷,不管是厌恶还是妒忌,全都表现了出来。

许氏险些气得摔了手底下的茶盏,她怀里搂着的杨巧慧也是皱了鼻子,有些厌恶地看着小杨氏。

没有姑娘喜欢比自己漂亮的人,杨巧慧也不能免俗。

好在还是二太太孙氏懂得体谅自己亲生女儿,竟然笑着出来打圆场:“也不是什么要紧事,她们这样年纪的姑娘是该打扮漂亮一些。依我看,仪姐儿这孩子看着还素净了一些,正该更艳一点才好呢。须知往后年纪大了,不一定还有机会穿这样颜色鲜艳的衣裳了。现在看见仪姐儿,我就想起我年轻时候了……唉……”

假模假样地叹了一声,孙氏又摇摇头,道:“都是一家子人,你们也别站着了,赶紧过来坐吧。”

几句话轻描淡写把事情给敷衍过,被大太太许氏压着打了这么多年,二太太孙氏心底的怨气也不小的。

虽然她自己也觉得今日的宋仪太过扎眼,可这明显就是小杨氏的主意,作为小杨氏的生身母亲,孙氏断断没有胳膊肘朝着外面拐的道理。

她对许氏的怨气更大,对方一开口就针对宋仪来说,摆明了是要针对小杨氏。

当初小杨氏成了宋元启的填房,本来就让孙氏心里不舒坦。

那宋钊宋仙还是白眼狼,自家女儿好生地待了他们这几年,到头来竟然连个好结果都换不了。大杨氏的嫁妆都给了他们拿走,还要什么脸皮?

如今小杨氏落难回来,反倒是激起了孙氏心里那几分不满,如今看见宋仪这一张脸扎疼了大房那边,孙氏就舒坦了。

原本最厌恶庶出的她,再次看见宋仪的时候,竟然觉得顺眼了起来,觉得这孩子有福气,又灵秀,不由得更加和颜悦色。

宋仪这边却心里发苦,面上做出诚惶诚恐的样子,巴不得自己已经钻进了泥里。

周围的目光都如针一样扎在她身上,叫她浑身都不自在。

虽然早已经习惯了众人目光的环伺,可今天这一遭……

实在是有些过头了。

她也没想到,刚刚来赏兰盛会,就能遇到许氏这样辛辣的讽刺。

不过虱子多了不痒,宋仪仔细想了想,反正避也避不过,索性由得他们去说,她又不少一块肉。

这样一想,她就安定了下来,刚刚紧绷着的身子也随着放松下来,整个人也一下舒展开,像是一朵带露的芙蓉,眉眼轻轻开阖,便给人一种微醺的沉醉感。

越是自然,越是流畅,越是优美。

宋倩在旁边眼看着宋仪这般细微的变化,也猜到了几分,便笑着悄悄在桌面下头拉了拉她袖子,压低声音道:“我瞧着你方才那样可辛苦,现在好多了吧?”

现在是好多了。

宋仪点了点头,道:“我今儿这样,其实……”

“你不说我也知道。”宋倩轻哼了一声,“早我就知道你是个不爱掐尖冒头的性子,走错过一回路,在那什么卫起的身上栽过之后,你就又收敛了回去。如果不是我娘给你这一身衣裳,叫你这样打扮,你必定把自己弄得平平庸庸走出来。可凭什么呀?”

“啊?”

宋仪有些不解,什么凭什么?

宋倩一见她神情,就想拿手中的茶盏砸她。

这傻妹妹……

也不知为什么,明明没有比宋仪大多少,宋倩却忽然生出了一种长辈的情怀。

她叹气,摇了摇头,忽然起身道:“外祖母,母亲,倩儿看下面似乎已经开始掌灯了,四面也把兰花挂了起来,想熬下去瞧瞧,长长见识。”

四面华灯初上,沿街柳树下头也站着不少的人,才子佳人,颇有几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感觉。

许氏等人早没了当年的那些逛街的劲头,也知道他们年纪小的孩子们闲不住,于是吩咐了身边的丫鬟,远远跟着她们免得出差错,又道:“慧姐儿可也跟着去吧,一起下去看着有个照应。”

杨巧慧一听,嘴撅得老高。

她其实是不愿意去的,只因为有个宋仪在中间碍眼,谁站在她身边都觉得膈应,可她又想要下去看,终究忍不住,还是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于是,丫鬟们陪着几位姑娘一起下去,宋仪宋倩走在一起,宋府这边的丫鬟牵着小姑娘宋攸的手,也下了来。

至于杨巧慧,脸色难看归难看,可脚刚离开楼梯,踏在街面上,整个人也都高兴了起来。

赏兰盛会虽然只是第四年,可在京城乃至于周边地区,其声誉都是日渐高涨。

不知多少文人雅士仰闻其名而来,只为看看这千盆兰花,繁华盛世之景。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周遭一片灿烂景象,兰街两旁都高高挂着各色的灯笼,沿街两旁摆着不少的兰花,有的只是山野之间随处可见的野兰,有的却是精心栽养的金贵东西。

有想要搏个好名头的达官贵人们,往往在今天送出几盆兰花,摆在街边最显眼的高台上,再在盆上刻自家的名字,便算是也凑了一回雅趣儿。

不过在一些真正高雅的人看来,赏兰盛会本身已经落了下乘,以兰博名这等行径,更是下作。

宋仪一路看过来,虽不觉得自己是个什么高雅的人,可依旧不觉得眼下这些兰花有多好看。

如此浮躁的兰街上,虽有兰花香,也早被人声人气给冲散一空,再闻不见半分。

更何况,人的心,跟着这一场盛会浮起来,哪里还能真正静下心去赏兰呢?

至少,宋仪是做不到的。

若有人能做到,也必定是高雅沉静之士了。

脑子里转着的念头七七八八,宋仪感觉身边宋倩已经跟了上来,再抬眼一看,杨巧慧根本不想跟她走在一起,自己一个人带着丫鬟已经逛到了前面去,与她们两个相隔足足有五六丈。

对方不想接触她们,宋倩也不是感觉不到。

只是她对这杨巧慧也着实不喜欢,见人一走,就朝着宋仪道:“可知我刚才想跟你说什么?”

“这却还不知。”

刚才就是宋仪问了,宋倩没说,反而找了个借口说要出来赏兰,于是宋仪便知道,话怕不好当着大家的面儿说。

事实上,宋仪也猜得不错,话还真不能当着人的面儿讲。

宋倩道:“寻常姑娘家求也求不来你这样的好容颜,你却把它遮盖起来,岂不是令明珠蒙尘?人无罪,怀璧其罪,你却是抱着块和氏璧,也只当自己是抱着一块石头的。刚才外祖母就说得很好,该打扮自己的时候就好生打扮自己,姑娘家漂亮一些又怎么了?这是你该的。”

该的……

宋仪倒是头一回听见这样新奇的说法。

孟姨娘以前一直对她说,以色侍人不是好事。

她生怕宋仪的容颜成为灾祸,虽不曾压制,可早已经把“藏拙”二字刻进了她骨子里,叫她习惯了低调,习惯了隐藏,不喜欢掐尖冒头……

可如今,他们竟然齐齐改口,告诉她:姑娘家就该往漂亮了打扮自己。

一时之间,宋仪有些不能适应。

可仔细想想,她又明白如今的关窍在哪里了。

昔日,她与周兼的事情基本已经是板上钉钉,不出差错就跑不了,可如今……

宋家做了对不起周家的事情,而周兼失踪这许多日又终于出现,甚至成为了解开如今困局的关键人物,他是彭林的幕僚,更有超越寻常人的智计,来筹谋解决此事。

此刻情况已然倒转,原本是周兼求着他们,现在是他们求着周兼。

虽则周兼表现出一副不计前嫌的样子,可不管是小杨氏还是宋仪,都不敢这样相信,或者说,他们没有周兼这样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于是,他们需要做出别的事情,来弥补他们曾经的过失和愧疚。

这个关键的点,就在宋仪身上。

周兼喜欢宋五姑娘,又不是什么秘密,甚至还是用情很深,也不知怎么就栽在了这还没长开的小姑娘身上。当初宋仪也伤过他,现在弥补,似乎还算是来得及……

宋倩想着,又觉得宋仪实在是可怜。

她拉着宋仪的手,低声道:“不管怎么说,我见你为了周公子的事情也是忧心忡忡,你们俩虽不算是破镜重圆,至少也是金童玉女挺登对。我看周兼是个前途无量的,你若能抓住了,未必不能奔个好前程。好生打扮起来,也好叫他们睁大了眼睛看看,咱们仪姐儿是个多漂亮的姑娘……”

宋仪无言。

宋倩又道:“若非你书院那一次忽然出了差错,现在便是要才有才,要貌有貌,谁敢轻视了你去?说起这个我就生气……”

她朝着已经走到了最前面杨巧慧望了一眼,不大高兴,显然是想起头一日见面时候,杨巧慧用宋仙讽刺宋仪的事。

都是些无所谓的口舌争端,宋仪自己也没放在心上。

她拉着宋倩的手,慢慢地跟了上去,回头就看见小姑娘宋攸跟在后面也慢慢地走着,一时莞尔,笑了起来,也拉着她走。

宋攸对宋仪的印象很好,虽然她只是个孩子,可现在见了宋仪就觉得待在她身边舒坦,忍不住要往她这边蹭。

“五姐姐抱,五姐姐抱……”

又娇又甜的声音,真是听得人心都软了。

宋仪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再多烦心事都飞到九霄云外去,她身手把小姑娘抱了起来,一起朝着前面走。

一路上,人来人往,身边经过的可能是达官贵人,也可能只是布衣百姓,不过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在这已经完全暗下来又亮起来的兰街上,处处都流动着一种叫人安心的感觉。

可宋仪不能安心。

她一颗心都无法安定。

虽然她的脚步很稳,脸上的笑容很漂亮,但凡是路过的人都要回头多看她好几眼,更有那夸张登徒子频频朝着这边法投来眼神,只巴望着这美人儿多瞧自己一眼。

可惜,宋仪的目光都给了宋攸,旁人再分不去更多。

杨巧慧在前面一个人走,身边只有丫鬟陪着,难免觉得心里不舒坦,越走越是堵心,又放不下面子走回去。

更何况,跟宋仪走在一起,真是怎么想怎么让人不舒服。

“姑娘,咱们走太快了,要不等等宋家几位姑娘吧?若被回去被太太知道了,脸面上难免过不去。”跟出来的丫鬟,倒是很知道杨巧慧的心思,看她一个人走着实在是郁闷,就笑了一声,建议一句。

杨巧慧冷哼:“谁稀罕?!”

她也就是嘴硬,实际上脚下已经慢了下来。

不过,这个时候前面一座高楼上,忽然下来了几个人,其中一个穿着大红撒花裙的姑娘更是让杨巧慧眼熟。

她一下像是看见了救星一样,整个人眼神都亮了起来。

强行压制住自己内心的欢喜,杨巧慧假作无事,只加快了脚步,很快便到了卫锦的面前,笑道:“见过郡主,郡主大安。”

“巧慧?”

卫锦刚刚才陪着卫起下来,她还是头一次来赏兰盛会,只觉得这里处处都是惊奇,叫人目不暇接,所以也拉了卫起下来看看。

没想到,刚刚下来就看见了杨巧慧。

这二人在书院便是认识的,卫锦没来之前,杨巧慧乃是书院里人人称赞的第一,可卫锦一来,她这头名的交椅也就只能拱手相让了。

卫锦的才华,着实太让人惊讶了。

在本朝各省各大书院之中,京城的女子书院自然是一等一的,书院中的先生们才学出众,学生们也都是达官显贵家庭出来的贵女,甚至还有如卫锦一般的郡主。

可即便是在这样人才济济的地方,卫锦也能迅速冒头,除了懒怠一些,不爱写字作画之外,倒也没什么缺点。

毕竟,卫锦之前喜欢骑射功夫,诗词文章即便有天赋也只限于读,少有动笔的时候,更没人逼她,在这一点上略弱于别的学生。可她在诗词文章方面的天才,已经足够将这一切的缺点弥补。

书院里的先生们甚至还有已经拜了卫锦为女先生的,可谓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真叫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了许久。

如此光鲜亮丽的卫锦,叫人不得不仰视。

杨巧慧一开始也不是不嫉妒,可久而久之,也就发现这样的嫉妒毫无意义。

卫锦身份比她高,才学比她好,容貌虽不如宋仪那么逆天,可多少也比她强,这样一算,实在是没有负隅顽抗的必要。于是,杨巧慧成为了卫锦所有朋友里最亲密的一个。

现在两个人见了面,也不知是真情还是假意,各自寒暄起来都跟闺中密友一般了。

卫锦微微一笑:“你怎的一个人?”

杨巧慧回头一看,暗道一声晦气。

原来在她跟卫锦寒暄打招呼的时候,后头宋仪宋倩等人已经跟了上来,此刻就在几步远的地方……

心念一转,杨巧慧也瞧瞧瞥了一眼还站在旁边没说话的卫起一眼。

这一位嗣祁王可是当朝红人,至今还未婚娶,听说是个清心寡欲的,连侍妾也没听闻一个。不知多少姑娘心里幻想过嫁给他,翩翩君子,温润如玉,说不定还只专心待自己一人……

杨巧慧年纪也不小了,有这些女儿家的想法也很正常。

只是,她不愿叫他们看见了宋仪。

于是,杨巧慧若无其事地开口:“只是出来走走散散心,没想到就碰见了郡主与王爷……”

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目光又若有若地在卫起身边转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