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罢了。

早先宋仪与周兼的事情,叫她觉得宋仪与自己乃是同病相怜。可如今宋仪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她呢?

宋仙与陆二公子的事情早就是板上钉钉,一到夏末便要成亲了,哪里还有她宋倩什么事?

想着,宋倩心思不由更低迷了起来。

她不愿叫人看见自己这般不高兴的颜色,强笑道:“别看周公子现在只是彭大人的幕僚,可有彭大人在,约莫是不会拘了周公子的仕途。似周公子这般,即便成了吏胥,可本身于科举一途并未有过任何污点,依旧可以参与今年的秋闱。以周公子之才,日后定然平步青云的。”

周兼,前途无量呢。

宋仪也知道这一点,她淡淡笑了笑,看着宋倩,其实知道她心里想起往日的事情来,可也只能装作没看出来。

话说破了,便是戳着伤口了。

何必呢?

慢慢会好的。

她们都知道。

宋倩与宋仪坐在一块儿说话,聊的倒都是京中的一些事情了。

当然,其中卫锦的种种又成为重中之重。

对卫锦,宋倩真是半分也喜欢不起来:“前日去杨府,那杨巧慧又对着咱们冷嘲热讽,真不知这一位郡主要真喜欢跟你待在一起,又怎会处处压着你?当初在宋府时候,你与她已经有了争执,如今她装出一副亲密模样来,当真叫我作呕。”

毕竟当初卫起兄妹曾经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借住在宋府别院,宋仪与卫起之间还有过一段恩怨,更不要说卫锦与宋仪之间那些说不清的“大仇”了。

当初宋仪被推下楼这件事,不就是那嚣张跋扈的卫锦做的吗?

只是碍于当初是宋仪有错在先,还是涉及脸面的事情,卫锦又出身高贵,宋府最终还是忍气吞声,没有追究,更不能追究。

现在卫锦竟然跟宋仪好了起来,真真不可思议得很。

宋仪只道:“左不过我不去高攀她这等的人,也没什么事情求着她,顶多是郡主瞧我不顺眼罢了。可如今与周家的事情约莫也快定下来,我又有什么地方碍着她?”

没有事情碍着,没有冲突,昭华郡主为什么要针对她?

所以宋仪其实并没有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她说得有道理,宋倩听了也点点头:“只盼着真是这样。”

院前头,周家里提亲的人已经把事情给说好,小杨氏断断没有不答应的道理,近乎是满脸笑容地把人送了出去。

原本所有人都以为周宋两家怕是要闹掰,毕竟宋元启做的事情的确是不怎么厚道。

可谁想到,转眼之间周博宋元启一没事儿,两家的姻缘就牵了起来。

这事情虽还没完全定下来,可到底还是有风声透了出去。

王府之中,卫起手里正捏着鱼食儿朝着池子里扔。

陶德乐呵呵从外头进来,一脸压不住的笑容。

只一瞥,卫起便瞧了个正着,眼见着陶德要过去,他叫了一声:“外头听了什么消息了?这一脸的喜形于色。”

陶德赶紧停下来给行了个礼,嘿嘿笑:“回王爷的话,也不算是什么大事,就是听说周宋两家还有姻亲联络,想想觉得挺有意思的。”

“周宋?”

卫起抖鱼食儿的手忽然顿了顿,他回头来,又似乎回过神,随意拍掉手中残渣,接过丫鬟递上来的手帕擦手,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陶德也没觉出有什么异样来,道:“就是周博跟宋元启这两家,大家伙儿都以为这两家应该会闹崩,没想到不但没闹崩,现在两家后辈竟然还定了亲。那什么,就是周公子跟宋五姑娘……”

想当初,宋五姑娘可不还是倾心于自家王爷的吗?

如今一转眼,说要嫁人就要嫁人了。

卫起听着,表情淡淡,只道一句:“是吗……”

宋仪这人说来也是奇怪,当初嫌弃周兼没本事,死乞白赖地想要贴上卫起,如今周家虽然好了,可周兼已经是个胥吏,这当中可有很多吃亏的地方,可宋仪又偏偏要嫁过去了。

当真是个叫人看不懂的女人。

心思一动,卫起陡然又止住,他回眼一看,卫锦已经带着丫鬟们出来。

“兄长,今儿倒是有闲情逸致,宫里皇后娘娘生辰,今晚你可也要去的。”卫锦过来,便把此事提醒了卫起,生怕他忘记。

卫起想起宫中那些事便头疼无比,不过他本身并非惧怕这些算计的人,相反,在这方面他能做得比任何人都出色。

闻言,卫起道:“闻说你给皇后娘娘备了新奇的礼物,这是?”

眼前的卫锦,这是准备出门的行头。

提起这件事,她就笑了一声,道:“正是准备出门,给皇后娘娘的礼物,她定然喜欢的,兄长放心好了。”

天底下没有哪个女人不爱美,皇后身为后宫之主,只会更爱。

所以不管旁人怎么想,卫锦对自己的礼物实在太有自信,今夜也必定在宫中大出风头。

瞧着她这般兴高采烈模样,卫起也不很在意,只道:“路上当心着一些。若没个什么好礼物,也就跟寻常人一样送便是……”

以卫起如今的本事,送礼方面虽需要花费心思,可也不必太在意。

宫里,什么好东西没有?

他只提点着卫锦一句罢了,至于卫锦听不听……

对卫起而言,并不那么要紧。

卫锦只当他是重视着自己,于是甜甜一笑,道:“那我赶着时间,这便先去了,兄长万万不必担心的。”

说完,她转身就直接带着人离开。

芙蓉斋乃是卫锦所开,只是知道这件事的人很少。

到现在,卫锦也非常享受这种当幕后老板的感觉。

今天她就是要给皇后娘娘备上特殊的礼物,这一位后宫之主的权力可大着,若竭心尽力地巴结上,天知道以后有什么好事等着自己。

卫锦一把如意算盘敲得啪啪响,刚出府上了马车,她却忽然问身边丫鬟道:“方才咱们过去的时候,你走在前头,可听见陶德在跟兄长说什么?”

丫鬟道:“似乎是在说那周公子与宋五姑娘的亲事。”

“……你说谁?!”

卫锦原本没在意,只是觉得那时候卫起的表情有那么一点两点说不出的微妙,可没想到现在一问竟然是这个答案?

这未免也太快了吧?

丫鬟不知卫锦为何有这样大的反应,只愣愣道:“就是经常跟您玩到一起的宋五姑娘和周博大人的独子周兼啊。”

还真是他们?

哈……

卫锦心里这感觉真是说不出了,即便是她那般羞辱周兼,他竟然也还喜欢宋仪?如今周兼可长了本事,即便如今只是个胥吏,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这样一个厉害人,要娶宋仪……

卫锦心里不舒坦极了,只冷笑一声道:“以貌取人罢了,她这一张脸,着实叫人喜欢呢……”

身边伺候的丫鬟平白打了个寒战,也不知应该接什么话,只能深深埋下头去。

卫锦扫了她一眼,没有多言。

不急,现在还不急。

这周兼是个人物,也是个手段狠的,早年卫锦看不上他,可现在的周兼绝对有叫人高看一眼的资格和本事。

宋仪呢,看着软和,实则油盐不进。

她倒要看看,若是让周兼知道当初在账本上做手脚的人是“宋仪”,这亲事他到底还结不结了。

这念头有了很久了,可还没这样强烈过。

然而下一刻,卫锦便将这念头压了下去,她唇边绽开一个笑容,低声呢喃:“不急……不急,时机还未成熟……”

☆、第四十二章 再回济南

眼见着虽是好事要近,可日子终究没定下来。

宋仪这里也不急着出嫁,毕竟这段时间还有一件宋仙的事情。早先大爷宋钊在宋元启落难之前就已经提出了分家,在宋元启正倒霉的时候坚持了分家。

如今宋元启不仅毫发无伤地回来,甚至还升了官,调任到了京城。寻常人都会觉得宋钊纪薇两个人会后悔,指不定跟着他们的宋仙也会后悔。

可小杨氏在接到信的时候就说了:“没出事的时候他们就想着分家了,可见全然没想过再靠咱们。如今仙姐儿眼见着便要到成亲的好日子,他们这才写信来请咱们去,不见得是要靠回来。”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更何况是已经分家呢?

不管是不是待见纪薇这大儿媳,小杨氏也能很清楚地分辨,这一位大儿媳压根儿不是走回头路的那种人,除非她真是无路可走。

信,是最近刚收到的。

宋仙与陆无缺的亲事早就定了下来,那时候宋府一家人还在京城奔走,到现在宋元启才出来,那边的消息就来了。

如今虽是分了家,可孝道礼仪仍旧在。

宋仙成亲,宋元启与小杨氏若是不在,面子上未免也太看不过去,更会叫陆家人看轻。

由此一来,宋钊纪薇两个人这才写了信来。

宋倩埋着头坐在下面,抠弄着自己的手指,瞧着倒是没什么不正常的。

可小杨氏生她养她,哪里又不明白?

更何况,她当初为着宋仙与陆无缺成了事儿一事哭得泪人儿一样,现在小杨氏都还记得。她只瞧着宋倩道:“回头我与老爷说过此事,约莫就要准备着回南边一趟。此次乃是皇上降下来的恩德,往后咱们也在京城了,不过济南那边的事情也得处理妥当。趁着这一回回去,正正合适。”

众人闻言都点了点头。

现在宋家与以往可不一样了,京城风物气象毕竟不是济南能比,若是寻常人家乍一到了京城还没办法适应,可宋家好在有小杨氏这个当家的主母。

没出嫁之前,小杨氏就是京城人士,如今回到京城,于她而言便是如鱼得水,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

所以,宋家上上下下在她操持之下,即便是到了京城也没出过什么岔子,更不至于小家子气,丢脸。

这一位主母的手腕,经过这一次的事情,才算是真正展露在众人的眼前。

如今宋家几位姑娘之中,庶出的大姑娘宋佳早就嫁人,如今二姑娘宋仙婚期将近,五姑娘宋仪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一半。

于是,被卡在中间的三姑娘宋倩和四姑娘宋俪,就显得尴尬了起来。

宋倩在陆无缺那边栽过一回,现在倒是不在意自己的亲事了,嫁给谁都一样。不过宋俪便不一样了,听了宋仙那边的消息之后便沉了一张脸,又是忧心忡忡,又是不忿与嫉妒。

眼瞧着宋家几位姑娘各有各的态势,小杨氏却很平静。

“你们也各自下去准备着,咱们回一趟济南,约莫也就是小半个月的时间。待仙姐儿那边的事情一完,再将那边府上的事情收拾停当,便彻底搬到京城来。”

早先住在杨家别院里不那么方便,现在换了新的府邸,虽不如济南那边的宽敞,可好歹也是京城地界儿,该添置的东西添置着,该从济南带过来的东西也该带过来。

小杨氏心底有主意,大家伙儿也就有了主心骨。

说过了事情,她挥挥手便叫众人散了。

从小杨氏屋里出来,宋俪便斜了宋仪一眼,大步大步地转身就走了。

心情不大好的宋倩见了,开口便道:“还没轮到你甩脸子的时候呢,娘说话的时候便见你拉着一张脸,没得还叫谁以为谁亏待你了。没那个命,嫉妒旁人做什么?”

虽则宋倩以前也嫉妒宋仪,可如今已经改好了。

更何况,宋倩性子里本身就带着骄纵,平时宋俪在她面前夹紧尾巴做人也就罢了,现在竟然在她面前甩脸子了,正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如何能忍?

宋倩一是长,二四嫡,身份高了宋俪足足一个头,当下就把宋俪给叫住了。

宋俪不过是心里憋闷,被宋倩这么一喊,真是脸上青一阵红一阵,不舒坦极了。

终究还是宋仪出来拉了一下,劝宋俪道:“三姐姐心情不大好,你也莫往心里去。早些回去收拾东西吧。”

“谁稀罕你出来装什么好人?不也是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吗?”

宋俪见不得宋仪这老好人的样子,当初嚣张跋扈比宋倩可厉害多了,那时候的宋仪多招人厌恶?结果被昭华郡主推下楼之后竟然又改好了,现在竟然还能跟自己曾经的仇敌交好,这一份本事宋俪自认为是比不上的。

她知道宋倩与宋仪交好,现在半点也不想理会,再不管她们怎么想,委委屈屈地擦着眼泪就回去了。

同是庶出,宋俪这边就未免太小家子气。

丫鬟们见了这一幕,都是暗自摇头。

要说府里谁最识大体,把早先的仙姐儿抛开,竟然是这一位庶出的五姑娘了。

至于宋倩,年纪虽长,可到底骄纵了一些,不如宋仪沉静。

想来,现在除了仙姐儿之外,前程最好的就是仪姐儿,也不是没道理。

至于旁人是不是能想得明白,那就不是宋仪需要操心的了。

宋仪也不怎么在意宋俪,她上去揽着宋倩的肩膀,把人送回院子里了,才回来收拾自己的东西。

雪香只为宋仪打抱不平:“您何必上去招这仇恨?我看四姑娘真是猪油蒙心,您又碍不着她什么事。”

“我是不曾碍着旁人的事,可我碍着人家的眼了。”

人心这种事谁说得清?

也不是宋仪自信,她觉得自己少有碍着别人事儿的时候,但凡有谁找她麻烦,肯定都是碍着眼。

对宋俪,宋仪倒也不计较,她道:“赶紧收拾东西吧,回头父亲回来与母亲敲定,怕不久就要出发了。”

宋仪所料不错,小杨氏说是小半个月之后才走,可实际上宋元启回来之后,便说正好回去看看赵同知,于是提前了行程。

济南府赵同知在此案里头的作用可大得很,虽是事后举证,可勇气可嘉,功劳不小。

朝中已经传了消息,只等着下一轮刷卷之后,便把赵同知给拔上来。

宋元启难得遇到这样一个雪中送炭的,近乎在知道赵同知之举的时候,便已经将对方视作了挚友,二人原本就有一些书信往来,这时候便更加频繁了。

从京城到山东,又是好一阵的行船。

船到码头的时候,便有宋钊纪薇那边的人来接,码头上却站着一位叫宋元启没想到的人。

远远看去,那人穿着一身便服,瞧着与宋元启差不多的年纪,正是济南府赵同知。

宋仪人还在船上,正与宋倩一起下棋,原是没怎么在意岸上的事情,可外头丫鬟们很快便笑了起来。

“瞧,那不是赵同知吗?”

“是呀,这一回咱们老爷能出来可多亏了他。”

“没想到赵同知竟然亲自来接了,想来跟咱们老爷有不错的交情呢……”

“嗤……这话我倒还觉得有些不对。你们可不知道吧?来的还不知是福是祸呢。”

“此话怎讲?”

“都说你们平时是没长耳朵的。你们知道赵姑娘吗?”

“赵家淑姑娘,当初也是书院里挺灵秀的人,有她什么事儿啊?”

“当然有。”

“嗯?”

“这一位赵姑娘,可跟周公子有那么一星半点儿的瓜葛,跟咱们五姑娘……”

说到这里,这丫鬟便没显摆下去了。

因为宋仪掐着一枚棋子,已经抬了眼,看向外头,淡淡道:“偷偷摸摸说些什么呢?也说来叫我听听?”

☆、第四十三章 丫鬟

赵礼乃是赵同知独子,也是出了名的早慧,不过这小子生性顽劣,虽时有人将之与周兼并提,可真若论学识,周兼扔下他八条街。由此一来,赵礼实则是恨毒了周兼这等所谓的“才高八斗”之流,偏偏他姐姐对这一位周公子那叫一个“爱之深”。

现如今,他与自己父亲站在码头上,就等着如今已经是京官的宋元启过来。

赵同知原本与宋元启认识,倒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可赵礼就郁闷了:闻说今日回来的不仅有宋元启,还有宋元启那些个儿女,这里头必定免不了出现一个人……

那叫人心烦的宋五姑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