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宋攸心里犯了痒痒,凑到宋仪的身边来,瞥了前面小杨氏一眼,低声问道:“五姐姐,你没回来我可想你了……那个,我可不可以问一下……”

“恩?”

宋仪有些奇怪,侧过眼看着宋攸。

宋攸两手手指绞着帕子,有些忐忑:“那个……五姐姐你跟昭华郡主,到底哪个厉害?”

昭华……

郡主?

宋仪怔然片刻,才反应过来,这说的是卫锦。

没来由地,宋仪笑了一声,饶有兴趣地看着小丫头宋攸:“你想知道?”

☆、第七十二章 花灯庙会

“雪竹,到哪儿了?”

迷迷糊糊之间,宋仪掀开了眼皮,外面天光还没亮开,只有隐约的微芒透了进来,落进宋仪的眼底。

雪竹听见声音,披衣起来,到了宋仪榻边,勾起两旁锦帐,轻声道:“姑娘,咱们已经回府了,如今不在路上。”

回府了……

宋仪这才缓缓把眼睛张开了,她撑着身下软软暖暖的褥子,终于起了身,扫眼一看,果真是在自己昔日闺房之中。只是毕竟她已经有两年多不曾住在这里,看着屋内崭新的一切,她只觉得陌生。

醒的时间有些早,不过也恰好合适。

宋仪坐在床榻上,却半晌没动。

雪竹也不上去伺候,只站在一旁,等着宋仪渐渐回神。

她眼神底下含着几分心疼,只因为这两年,宋仪实在是外面风光,里头辛苦。有时候她们这些做下人的想想,上面这些个光鲜亮丽的人活着,也实在很累。

旁人只道宋仪这两年来才名甚高,跟着陈子棠先生又是如何的风云,更是何等的厉害,只知道说宋仪救济他人,菩萨心肠,甚至说宋仪走遍名山大川,见识广博……

可她们的宋五姑娘,原本说到底也不过是个年纪不大的闺阁姑娘罢了。

长期的奔波,南来北往的走动,风霜雨雪,人情世故,该见的全都见识完了,该受过的折磨一点也不少。

便像是如今,宋仪睁开眼,头一句话,必定是问雪竹到哪里了。

不为别的,只是大多数时候都在赶路罢了。

想着,雪竹暗暗叹息了一声。

宋仪这时候却已经醒过了神,她一扫,闻着香帐里好歹还算是熟悉的味道,抬手起来揉了揉自己太阳穴,笑一声道:“是我昏了头了。”

她起了身,接过锦帕来擦脸,接着洗漱。

从头到尾都很少说话,只是瞧着淡淡模样,并没有什么异常。

在给她梳头的时候,雪香脸上的笑容还是忍不住透了出来:“今日外头可有花灯庙会,听说京中达官贵人们,公子小姐们,三教九流,该去的都会去。姑娘今日可也是要去的……”

“就你一直念叨着,我可还没忘呢。”

宋仪失笑摇头,知道雪香就这压不住的脾气。

她又叹气道:“即便是你不提,一会儿也有人来提醒我,生怕我忘记了。”

于是,雪香“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是奴婢忘记了,六姑娘可挂心着您呢。”

虽然,雪香并不明白,宋仪为什么要答应宋攸。原本宋攸与宋仪的关系并不很亲近,只是这姑娘可能有些得宋仪的好感,不过为了这一星半点的好感,便要答应那样的要求,实在是有些不合宋仪如今行事的原则,更不大对劲。

可宋仪偏偏就答应了。

天光渐渐明了,宋仪看着镜中自己一张容颜,真真要戳瞎人眼,于是她古怪地笑了一声。

外头脚步声传来,还有丫鬟们的惊呼:“六姑娘,您慢着点!”

“要你们多嘴,别吵,万一五姐姐还没起来呢?”宋攸有些着恼,压低了声音训斥那些跟着她的丫鬟,同时很快走近了,一过来便愣住了,“五姐姐,你已经起来了?”

都这时候了,难不成还躺着?

宋仪着实有些无语,可同时又觉得宋攸这天真活泼的性子蛮好。

她笑道:“这不是记着同你之间的约定吗?要带你一起去花灯庙会,哪儿敢不起来?”

一团红晕出现在宋攸的脸上,显然是有些不好意思:“是我太急……”

宋仪倒没觉得有什么。

前日她回来的时候,宋攸初见面,便问了卫锦之事,宋仪戏谑一般,问了一句,“你想知道?”

于是,宋攸点了点头。

宋仪便说:可我也不知。

再于是,宋攸傻了眼:那怎么办?

怎么办?

宋仪当然有宋仪的办法了。

她想起当时的场面来,脸上便不由得带了笑容,拉着宋攸的手,道:“可还没去给母亲请安吧?先给请过安,再走才是。”

宋攸点了点头,与宋仪一起去了。

此刻,天已经大亮。

朝阳初升,洒在宋府外头的街道上,颜色漂亮的一片,远远顺着东面一直走,很快就热闹了起来。

来来往往,熙熙攘攘,人声喧嚣。

灯市口那一条街上,早已经布置妥当,不少漂亮花灯挂在两旁,走街窜巷的商贩们则停在路边,等着人热闹起来。

今天便是花灯庙会,原本是这一带青楼女子们喜欢的玩意儿,可后来来看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渐渐成为了大家都要参与的活动。

姑娘们往往会猜灯谜,相互之间攀比穿着首饰,当然也有更特殊的一项:同伴。

这一项活动原本从青楼女子之中来,实则带着几分轻浮的味道,年轻女子们可以邀请一位男子与自己一起来,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体面。即便是这一项活动渐渐发展开来,这一点奇怪的规矩也留了下来。

所以,花灯庙会也成了年轻男女们喜欢的活动。

京城书院里的姑娘们,早已经在茶楼下头下棋,彼此谈笑。

“眼看着便要结业,今年必定又是郡主拔得头筹了。”有人兴叹了一声。

“这话还用得着你来说吗?”

“只是叹上一两句罢了,反正最不甘心的又不是我。”

“你什么意思?”

“杨巧慧,你横什么横?我说谁,你自个儿心里清楚。”

……

坐在人堆里的杨巧慧,脸上实在是有点挂不住。在卫锦来之前,她才是书院里的第一,现在两年多过去,哪里又能越过卫锦?

一下扔了手中的棋子,杨巧慧冷笑了一声:“这话,你们怎么不敢当着郡主的面儿说?”

“我有什么不敢的?”一个圆脸的姑娘站了起来,对杨巧慧是颇为瞧不起,“昭华郡主又怎样?昭华郡主了不得那是郡主了不得,你又算是什么东西敢在我面前这样说话?”

说到底,杨巧慧的出身并不是很好,至少不能与这圆脸姑娘相比。

她险些气得摔了手边的茶盏,恨不能一杯水泼到对方脸上去。

这两年以来,她杨巧慧做的不就是狗腿子的事情么?

圆脸姑娘也冷笑:“你这样给人当牛做马,怎么也没见别人给你什么好处?昭华郡主可也没把你放——”

“我怎么?”

突兀的一声笑,忽然从门口传来。

这声音里,带着一种轻蔑和鄙夷,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不屑一顾,甚至还有一种蛮横。

所有人一下愣住,回过头去的时候,便看见卫锦一身明艳的红衣,身后跟着浩浩荡荡一群人,已经走了进来。

她脸上带着嘲讽的神情,眼神如刀一般从所有人的脸上扫过去。

所有接触到她目光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即便是有谁不服,一想到她背后的卫起,想到如今卫锦在宫中都能横行霸道的本事,也都打了退堂鼓。

被截话的圆脸姑娘,也没了话说。

方才被气急的杨巧慧,这才趾高气昂地哼了一声,然后她转身走到了卫锦的身前来,笑着道:“郡主怎么这么早过来了?似这般污秽的话,万不该进您的耳朵的。”

圆脸姑娘面色一边,咬牙切齿。

然而她越是这样,杨巧慧越是得意。

卫锦将这一切看在眼底,却是一笑,道:“钱琳,有一句话你该听过,叫祸从口出。这话,本郡主,送你了。”

说完,她轻轻一拂袖,朝着杨巧慧打了个手势,两个人便已经直接坐在了旁边去。

当然,杨巧慧只能坐下下手,仿佛是卫锦的一个奴才。

卫锦心下则是暗恨,书院之中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她,她却不知道这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最后只能说是女人与女人是不存在朋友这种关系的。只因为她卫锦样貌上佳,才学冠天下,更有别人羡慕不来的出身。光是“昭华郡主”四个字放出来,怕都有不少人要羡慕得眼红。

杨巧慧暗暗打量着卫锦这一身,她裁衣服的这一匹红绸,怕还是宫里娘娘们赏的贡品,手腕上戴的,头上插的,无一不是有价钱的。光是这一身上下,怕不下两三万两,可见其身份何等贵重。

“这一次,郡主来得的确是很早。听说,江东才子方淮西也来了京城,还……”

说着,杨巧慧故意截住了话头,去看卫锦。

有的人要邀请上男子与自己一起逛庙会,自然也有男子愿意贴上来,传闻之中江东才子方淮西,也是英俊潇洒倜傥风流,更有才华无算。这人前日也来了京城,听说有意于卫锦。

卫锦一听见这名字,眼底便闪现几分得意之色,只是她没有明说,明里暗里还端着架子,只隐晦道:“别瞎打听了,你会见到的。”

这话相当于已经把事情给说出来了,杨巧慧也不知道自己心里到底是羡慕还是嫉妒,或者什么也没有。

她笑了起来,只道卫锦厉害,连方淮西这样的大才子都拜倒在卫锦石榴裙下云云。

卫锦自然听得舒坦,脸上笑容都多了起来。

外头已经是人生鼎沸,车水马龙地过。

宋府的车也在其中,不过前面堵得是水泄不通,叫人心里焦急。

宋攸就在宋仪的车上,时不时拉开帘子朝外面看上一眼:“前面怎么不走啊?”

她急得不行,就差下去跺脚了,看了外面半天,实在是等不急,回头来想让宋仪想想办法,可没想到,这一回头,立刻就看见宋仪已经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了。

一时之间,这小姑娘有些沮丧,也不好打扰宋仪,只能老气横秋地叹了一口气,目光一低,就看见了压在几案上的几本书。

上头是几本游记,还有一本陈子棠的诗集,只是压在最下面的,竟然是……

“咦?”

宋攸忽然怔住了,她将这一本书抽了出来,封皮上赫然写着:昭华郡主鉴!

“五姐姐,你竟然也看昭华郡主写的东西不成?”

今日醒得太早,宋仪有些没精神,听见这一句,她抬了眼帘,发现宋攸已经翻出了她压在下头的那本诗集,于是眸光忽然深暗了下来。

她没表现出任何异样来,只淡淡笑道:“随手翻翻罢了。”

“哦……”

宋攸也不知自己心里是什么感觉,不过随后就安慰自己:五姐姐一定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她又把那一本诗集放回了原位,接着又想起马车还堵在半路上的事,嘀咕道:“外头到底什么情况?”

马车外面,聚着一群人,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巴不得冲上前去的样子,嘴里还喊着什么。

“方公子,给我画上一幅吧!”

“方公子,这里!”

“啊啊啊方公子,这一把扇子……”

“竟然是方公子……”

……

宋攸听着,不由道:“京城里可没听说过哪号人物叫方公子啊。”

雪竹也在旁边,看了一眼不动声色的宋仪之后,便探出头去,瞅了几眼,脸色却有些变化。缩回来,她压低了声音,对着宋仪道:“姑娘,是方淮西。”

听着,宋仪终于挑了一下精致的细眉:“他?”

☆、第七十三章 方淮西

他?

这一个字,似乎有些玄机。

宋攸的目光在宋仪与雪竹之间来回逡巡,颇有些好奇,只问方才说话的雪竹道:“方淮西是什么人?”

雪竹闻言,则看了宋仪一眼,见宋仪眼帘微微垂了一下,这才笑着回答宋攸:“回六姑娘的话,这方淮西在文人士子之中可是大大地有名。他年纪轻轻,玉树临风,长得是一表人才。可除此之外,还有才学惊人,在江东一带可谓是败尽无数才子全无敌手……”

宋攸“咦”了一声:“这跟京城里原来的周大人一样……”

话没说完,她立刻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连忙顿住,小心地偷眼去看宋仪。

宋仪听见这名字,动也没动一下,似乎漠然得厉害。

她自然知道宋攸说的是周留非,而方淮西与周兼的确差不多,只是两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而已。

想着,宋仪抬手,轻轻按住了自己的太阳穴。

见状,雪竹雪香却是对望了一眼,眼底都有几分又无奈又好笑的意思。只是这些事情,都不会告诉宋攸。

雪竹只把有关于方淮西的事情跟宋攸说。

“听说,当初在醉归亭,这一位方大才子以文会友……”

马车里,宋攸已经听得入了神。

那边茶楼门口,董惜惜也有些怔然:“这么说,这方淮西还真是才高于世……”

沿途不少人都侧过眼眸来看着董惜惜,只因为这是京城第一的美人,多看一眼都是饱了眼福。更何况,现在的董惜惜格外动人?

她整个人仿佛由内而外地散发着光芒,吸引住人的目光,脸上则略带几分羞赧意思,与寻常那含着愁态的模样截然不同。

而这一切的改变,其实不过都是因为她身边跟着站在一起的周兼罢了。

“早听闻,这董惜惜乃是周大人的红颜知己,我只当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从没当过真,可没想到,竟然真的看见了。”

“我也是有些没想到啊……”

“不过今儿惜惜姑娘看起来真是好看啊。”

“嘿嘿,怕不知多少人想撕了这一位美人呢……”

周兼这两年都没有娶妻,难免叫还在闺阁之中的姑娘们心存幻想,结果今日周兼竟然与一青楼女子一起出现在花灯庙会上,这意思还不明白吗?天知道有多少姑娘这会儿正暗恨咬牙。

种种的目光落在两个人的身上,可周兼不甚在意。

他一身石青色长袍,手里松松捏了一把扇子,如今已经有了三分威重之感,看上去沉凝无比。

此刻的周兼,正与董惜惜说着话。

说的,还是那一位江东才子方淮西。

“这人的声名我早有耳闻,不过一直无缘得见,没想到他竟然不辞千里,一路来了京城,还出现在此花灯庙会上。今日若有机会,约莫还是要见上一见的。”

周兼也是有名的才子,遇到跟自己差不多的人,甚至才名可能远超他的人,多少都有结交之意。董惜惜是这样想的,所以她并不认为周兼说这话有什么奇怪。

听着周兼将这方淮西种种事迹道来,董惜惜点着头,却并不怎么在意。

她心里想的,是另外一件事罢了。

“原来如此,这人来得倒是合适,听说就在附近了,不过被天下仰慕他名声的人给堵住了。”董惜惜一笑,话锋却忽然一转,又道,“不过坊间传闻还不止如此,有人曾说,宋五姑娘也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