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颇觉讽刺:他恨自己,不也该感谢自己么?

念头一转上来,他的脚步立刻就停住了。

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大逆不道的想法……

刘陵说:你变心了。

张汤一向觉得自己是个无情无爱的人,也一直以为会一直这样无情无爱下去,然而没有一日像如今一样迷惘。

变心?

他扪心自问,真的对刘陵动过心吗?

不知道。

至于变心之说,他还不能理解。

自嘲一笑,脸上的冰冷却没有化去,陈阿娇啊——

脚步忽然停住,他忽然知道那个贵客是谁了。

陈阿娇不来,那才是真的不合理。

那跟着张汤的仆役见到自家老爷那臭脸色就知道他是遇到事儿了,根本不敢提醒,也不敢再说这一两句,看到张汤回过头来,竟然怔住了。

张汤却只是简短的一句:“回府。”

陈阿娇正在厅中坐着,与陶氏说些有的没的。

陶氏陪坐着,却叹了口气:“夫君他固然为国劳心劳力,妾身未尝不理解,只是这家,他是顾不了的……”

听到这话,陈阿娇只能沉默,张汤的确像是这样的人,他是个酷吏,能够研究出那么多的刑罚,心思只歹毒狠辣可见一斑,自小就能够设刑堂审鼠,后来更是精通汉律,谁人问到都是倒背如流。

这样天生性子比较冷薄的人,会顾家才是奇怪了。

她只能安慰道:“我看张大人还是很关心自己的孩子的,毕竟为人之父,再冷硬的人看到骨肉血亲,也无法不动容……”

正在说着,外面却忽然传来哭声,“呜哇……”

陶氏一下就站起来,“阿世!”

陈阿娇吃了一惊,也扶着漆案起身,却见在屋前的台阶处,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一跤叠在了地上,一下就哭了出来,看那年龄,也就四五岁,陈阿娇忽然想起这孩子的名字来——张安世,大汉十大名臣之一。

这一瞬间,陈阿娇觉得自己复杂极了。

陶氏连忙将孩子抱起来,又进来给他整理衣服,还连声安慰着:“阿世,摔倒哪儿了?快告诉娘,别哭别哭……不痛不痛……”

陶氏一向温婉贤淑,相夫教子,也陪着张汤从贫苦到显贵,此刻的脸上却是一片慈母的光辉,陈阿娇忽然觉得这才是正常的母亲。

她来到这里之后,馆陶公主只管跟自己的男宠厮混,陈阿娇是乳母带着的,不过乳母染病去世,后面的人也没什么感情了。

她的手掌,不自觉地移到了自己的腹部,那里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

张安世年纪还小,这个时候鼻涕眼泪糊了一脸,鼻子眼睛哭得红红的,看上去很狼狈,一张嘴,那洪亮又委屈的哭声就传到了整个院落里,听上去竟然有几分好笑。

陶氏哄不住他,他也不知道是摔到了那里,竟然一直哭个不停,陈阿娇走上来一步,想要看看,谁想到那张安世一看到陈阿娇,那哭声就小了,睁大了那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她,逐渐地停下了哭泣。

陶氏惊奇,回头看陈阿娇,却也看到陈阿娇的表情很奇怪。

陈阿娇却是一直看着张安世,这眉眼和张汤的确是很肖似,不过大约是有了陶氏的温婉中和,倒是能够看出日后的儒雅来,他的表字,乃是子儒,天生就有一股雅致的文人气。

她看着这孩子,倒觉得喜欢。

未想张安世竟然忽然问道:“我怎么没有看到过你?”

陶氏怔然,愣神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回头跟陈阿娇道歉:“夫人见笑了,孩子不懂事爱哭,不过不曾想一见您便不哭了。”

然后她回头,戳着张安世红红的小鼻子,温颜道:“这位是你父亲的旧识,来找他的。”

张安世眼神里还是带着好奇,那眼睛湿漉漉的,脸上还挂着泪痕,眼珠转了转,有些不明白,歪着脑袋想了好一会儿,才忽然想起自己还疼着,于是嘴巴一张立刻又哭了起来。

天,这孩子。

陈阿娇完全怔住了,刚刚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又哭了?

陶氏手忙脚乱,弯身蹲下来,安抚着他:“刚才不是不哭了吗?怎么又哭了?”

张安世抽抽搭搭地说道:“我忘记我手疼了……呜哇……”

于是陈阿娇站在那里,忽然就掩唇笑了起来,眼底是一片难得平和的光芒,张汤这个日子却比他有趣多了,小孩子的天真童趣啊……

她忽然就没有什么迷茫的了,她腹中的孩子,上天赋予了他来到这个世上的权力,她无法阻止,也许这个孩子的到来,会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意义也不一定。

就像是此刻的陶氏,她从来没觉得一个女人能够美到这个地步——在她慈和地安慰自己的孩子的时候。

唇边带着微笑的陈阿娇,依旧是端庄地站在那里,长久的染在身上的冷肃和萧杀冰消雪融一般褪去,只留下属于她自己本心的平和,眸子里是温柔的神采,又像是带着渺远的念想,就那样静静地站着,像是一丛木香,简单细碎的花瓣,重重叠叠,小小的,清香浅淡,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就染在了人的身上心间,却让人毫无知觉。

木香。

张汤又产生幻觉了。

他站在门外的台阶上就看到这一幕,却没有进去。

直到陈阿娇看到他,两个人中间,陶氏在安慰又哭起来的张安世,母子二人如在画中,可是张汤和陈阿娇——是画外人。

她的目光,在转向他的时候还是温和的,只是一转眼便已经藏尽了,恢复到淡漠,陈阿娇喊了一声:“张大人。”

张汤略略地一点头,陶氏听到声音也抬起头来,张安世的哭声忽然就停住了,并且努力地用袖子擦自己的脸,看那样子就像是洗脸的猫一样,不过猫是慵懒的,看着张安世的样子,却像是在害怕什么一样。

陶氏站起来,看到了他,张汤却在她说话之前问道:“阿世又怎么了?”

张安世埋下头,咬住嘴唇,背对着张汤摇头。

陶氏略带着几分局促和尴尬,“孩子方才摔在了台阶上,所以……”

陈阿娇却看出了几分端倪,她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张汤的表情,发现这人在提到孩子摔倒的时候,眼底有几分情绪滑过去,却很快,她来不及捕捉。

只听张汤道:“我与夫人有事要谈,你先带他下去吧。”

张安世的目光又看向陈阿娇,黑溜溜的眼珠,宝石一样,他似乎是想要说什么,可是最后又什么都没说。

陶氏俯身称是,然后牵着张安世准备出去,她忽然知道之前齐鉴来这里谈的是谁的事情了。

陈皇后没死,这又是一件不知道是福是祸的事情了。

出去之后,陶氏沉默地给小安世整理衣衫,张安世也不哭了,他跟自己的母亲一样沉默。

“娘,那位夫人是谁?”他问了一句。

陶氏道:“你父亲的朋友。”

“她长得很好看。”张安世又这样说了一句,“不过还是我娘最好看。”

陶氏终于禁不住他这样说,笑了出来,一按他额头:“鬼灵精,你爹他怕是听见你哭了,不过夫人在,他大约也不敢训斥你。”

张安世一下瞪大了眼睛,好像很惊讶:“那位夫人这么厉害?”

陶氏还是笑,摸了摸他的脸:“那位夫人是很厉害的人,是你爹的……”

什么呢?

朋友吗?

可是她知道——昨日,张汤彻夜未眠,书房里的灯亮了一夜,早上什么东西没吃便去上朝了。

陶氏想着,还是给做点东西端进去吧,上朝之后迟迟未回,现在才回来,估计是饿着的,朝中事忙也不能亏待自己的身体。

于是她牵着张安世到仆人那里去,对他道:“你去看书,一会儿我给你带吃的来,你爹他难得回来一次,你可不能淘气啊。”

张安世用力点头,却在陶氏走的时候问道:“要是爹以后也每天回来就好了。”

陶氏忽然觉得心中酸涩,却强忍了这感觉,去下了厨。

厅中,陈阿娇与张汤隔着一张漆案坐着,看到张汤那沉沉的表情,陈阿娇大抵也猜到刘彻是要干什么事情的。

刘彻小时候淘气得很,当了皇帝不能任性胡为,怕也拘束得很。

不过一开始就谈那么沉重的话题似乎不是很合适,陈阿娇很自然地说起了张安世,“我看着张安世好像很怕你,你这做父亲的,便冷面严心到了这地步了吗?”

陈阿娇不说还好,一说,张汤眼底就结了一层冰,他心里不舒坦,可是陈阿娇是不知道的。

他冷淡道:“男孩子不能惯着养。”

“话也不是这么说,他都不敢怎么跟你说话了,小孩子哭哭也是很正常的事儿,想来是不需要多在意的。”尤其是张安世,这孩子以后可是名臣啊!

她想到这一茬儿,就感叹极了,张安世他老子才应该是名臣的典范,只可惜……

袖中揣着一封竹简,陈阿娇终究还是准备谈正事儿。

张汤也这样想,他不想跟陈阿娇谈自己的家事,这让他觉得浑身不自在,就像是有一张网将自己困锁住了一般。

“夫人此来——”

陈阿娇接上,道:“有要事。”

隔着一张漆案,两个人都是正襟危坐,张汤从一旁的水壶之中为陈阿娇倒了一杯水,陈阿娇忽然说道:“我那边有好茶,改日也叫人给你送些来吧。”

这话是前后不搭调的,可是张汤没有任何的反应,他眼皮也不抬一下,整个人还是那种刻板乃至刻薄的模样,没有人能够看到,他眼底那一闪而逝的妖戾。

酷吏也好,奸诈也罢,忠君,直臣,狠辣……

都通通与他无关,他只是怎么想就怎么做了,与别人相比,他不过是多了个冰冷的壳子,让别人不能一眼看出他内心的欲望和狡诈来而已。

“如此,多谢夫人。”

陈阿娇看他那表情波澜不惊,接过了他端来的水杯,却没有放下,而是握着那水杯,嘴唇一勾:“他怎么处理的?”

张汤继续给自己倒水,在宣室殿说了那么多,早就口干舌燥,一杯水正好合适,他早知道陈阿娇要来问讯此事,只是摇头了一下头,却转过眼看她,眼神淡淡:“夫人来这里,已经错了。”

“他要除你,现在你已身首异处。”

言下之意即是,现在陈阿娇来找他,就算是被刘彻的眼线知道,也根本无所谓。

他还是冷酷的帝王,时刻要为帝王霸业着想,什么人该死,什么人不该死,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更何况——张汤是救了自己,要下诏诛杀或者迫害一个救了自己的人,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

张汤又是他左膀右臂,自断臂膀之事,在这个时候是绝对不可能的。

刘彻也许会秋后算账。

“夫人来此何事?”

张汤又问了一遍,现在他很不希望看到陈阿娇,也许她走了,自己就能够想出所有事情的解决方法了。

她一坐在自己的面前,什么都乱了。

陈阿娇端起水来,沾了一口,然后将水杯放到一边,将袖中的竹简取出来,竖着放在了桌案上,一头对着张汤,一头对着自己。

“你是他股肱之臣,万不该因此事受累,前途既然无量,便不要放开,不管是对君王,或者是……”

因为那些私情。

张汤本该自慎,不过刘陵一事到了到了什么程度,谁也不知道,她有一种奇怪的惜才之心,每一个人在她的眼里都像是一件有感情的器物,她看自己也是这样。

张汤不是一块玉,他是一块石,顽石。

陈阿娇为自己的想法笑了一下,接着却不说话了。

张汤抬眼看了她许久,而她淡然回视。

最终,他还是伸手拿起了漆案上的竹简,手很稳,慢慢地展开了那竹简,眼熟的字迹,却让他的表情很心情都阴沉了下来。

那一刻的张汤是可怕的,他勾起唇,再也不掩饰眼底的那几分杀伐的妖戾,原本冷峻的面庞却变得多了几分人情味儿,只是冷极了,这表情,原是让人一见就心惊胆寒!

“夫人此物,从何而来?”

☆、第四十二章 拉钩【二更】

陈阿娇离开的时候,陶氏正端着东西进来,一看陈阿娇脸上带着那似有似无的笑,眼神里却是冷的,一下怔住,“夫人,”

脚步停下,就在外面的台阶上站住,陈阿娇回身一礼,“无事再留,谢陶夫人之前热情款待,乔姝先行告辞。”

这语气,怎么听怎么冷淡。

陶氏不明,隐约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端着东西站在外面,还没想清楚,就听到里头张汤忽然之间摔了什么东西,她吃了一惊,走进去,看到整个漆案上面一片狼藉,一张竹简竟然已经被水渍浸染,那墨迹散了些,这竹简却是已经看不怎么清了。

只是张汤方才摔的不是这东西,他摔的是水杯而已。

这东西在陈阿娇走之前就已经毁掉了。

陶氏讷讷地不敢再上前,试探着问了一句:“夫君?”

张汤按住了自己的额头,太阳穴突突地跳动着,他头疼极了,半闭着眼站起来,却背对着陶氏挥了挥手,“无妨。”

哪里像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出?

陈皇后的心思陶氏看不明白,可是也能瞧出她出来的时候那一身冰霜般的冷意,陈皇后没有死,这本身就是一件很让人惊奇的事情,甚至说是骇人听闻了,可是现在张汤跟陈皇后之间似乎还有一些奇怪的、不能见人的关系——

张汤的事情自己不能问,那些都涉及到机密。

她放下了食盘,正伸手要将这漆案上已经面目全非的竹简抽走,却不想张汤忽然转头,“不必管它,留下吧。”

张汤的声音沉极了,却已经没有之前跟陈阿娇相谈时候那种掩不住的杀机和锐气了。

他以为自己已经修炼到家,不想在陈阿娇面前却屡屡有种被看破的狼狈。

陶氏皱眉:“陈皇后——”

张汤目光锐利,一下扎了过来,“陈皇后已经殁了。”

“可是她——”她忽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因为张汤俯了身,将那已经毁了的竹简从水渍之中捡起来,然后看向她,她一下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也不该多管。

张汤叹了口气,对着自己的发妻,终究还是解释道:“她名乔姝,陈皇后已经葬入了灞陵,你莫要惹是生非。这世上巧合虽少,但容貌极其相似之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的,不过是一个与陈皇后长得很相似的人罢了。”

陶氏沉默,半晌才道:“我看着乔夫人不像是简单的人,她既然已经离宫,又为什么还待在长安?”

这不是给张汤惹麻烦吗?而且要走就走个干净利落,留在长安恐生祸患。

陶氏的担心未必没有道理,这也是张汤一开始的担心,他看着这满竹简的狼藉,水滴落下去,打在漆案上,有轻响的声音。他想着,只可惜自己一开始就已经踏进了这条路,在他当初被陈阿娇的侍女旦白请去的时候,他就知道,一切似乎已经是注定了。

他当初将陈阿娇拖下了水,利用着陈阿娇和馆陶公主的关系,要帮刘彻解决在长安的困难,陈阿娇被废于长门的时候,她也拉了自己犯了欺君之罪,到底是谁拖谁下水,如今已经说不清了。

张汤闭了闭眼,“阿世哪儿去了?”

不想再谈陈阿娇的事情,张汤手里一堆的事情都没有头绪,现在需要想些别的事情。

诏狱里还有那么多人等着审,谁知道会出什么事情呢?

陶氏想起已经去了书房看书的张安世,心里掠过几分柔软,放缓可声音:“他去看书了。”

“我去看看他吧。”

骨肉至亲么?

只是他走到了书房,里面却没有人,陶氏也讶异:“人呢?”

张汤沉了脸,陶氏连忙道:“阿世这些天很听话,他大概——”

一旁的下人跪下来,“夫人,二公子是去外面了,有人陪着的。”

张安世的确去了外面,他迈着自己那小短腿竟然追到了门外,直接拉住了要走的陈阿娇的裙裾,陈阿娇心下对张汤恨得厉害,表面上看去平静,心中却冒着杀气,恨不能将此人千刀万剐,才能消她心头之恨!

这个时候的陈阿娇只觉得张汤怎么看怎么该死,好心当作驴肝肺,她真是瞎了眼了才会觉得张汤也许会接受自己的好意!

一见到那是东方朔的推恩令,瞧瞧那人的表情多扭曲?人传张汤嫉贤妒能,不见得有几分真,可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张汤若真是没有半分嫉贤妒能的心思,便不会处处遭人诟病了!

“活该这死人脸一直是毁誉参半!”

她暗暗咬牙,正想着直接回乔宅,冷不防被人抓住了裙裾,一回头却看到张安世,满腔的怒意本来是想直接发泄出去的,但是一看到是这么可爱的一个小孩子,她那怒气又硬生生地憋了回去。

张安世小手拉住了她外面的衣袍袍角,将一片云纹拽在手中,仰着小脸看着陈阿娇。

陈阿娇奇道:“什么事?”

“夫人以后还来我家吗?”张安世牙还没长全,只有白白的几颗露在外面,说话的时候声音也不甚清晰,不过这样软软的声音,一听竟然就让人消怒了,孩童的天真,最容易让人卸下防备心。

她脸上的表情逐渐地回暖了几分,虽则眼底深处还是那一片寒潭的冰意,但表面上已经很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