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庶女到后妃:妃子不善上一章:第 120 章
  • 从庶女到后妃:妃子不善下一章:第 122 章

他咬着牙:“母后如何能告诉你!”

“皇上。”我拥住他的身子,浅声道,“太后是对的,我不要你一人去承受这些事,我想陪伴在你的身边啊。”

“阿梓…”他低低地叫着我的名字,去瞧见,他的眉心已经狠狠地蹙起。

勉强一笑,将他拉至塌边,推他坐下,说道:“皇上累了一天了,先休息一会儿,我在这里陪着你。”

他却是摇头:“朕睡不着。”

我知道,这个时候他定是睡不着的。只是,不休息好,哪里有精力去处理其他的事情呢?过不了多久,还会有更加棘手的事情出现,不是么?

推着他躺下去,伏在他的身边道:“皇上睡不着,便闭上眼睛躺着,可好?”

“阿梓。”他望着我,缓缓抬手,抚上我的脸颊,见他赫然闭了眼睛,沉声道.“朕对不起你。”

他的话,说得我一个心惊。好端端的,为何如此跟我说?

继而,又想起早上的时候,太后对我说的话来。她说,照夏侯子衿的意思,是要给我进位的。难道这个时候了,他还以为我会为了这个去责怪他么?

心头一暖,可是却仿佛哽咽起来,摇头笑道:“皇上说的什么话?如今这个时候的形势,我明白。不会,怪你。”

他却忽然起了身,我吃了一惊,他却将我拉至龙床边,抱着我躺下去,低语着:“朕抱着你休息一下。”

大手放在我的腰际,却不再是炙热的感觉,他的掌心,好冷啊。

我不说话,任由他抱着。侧脸的时候,见他已经闭上了眼睛。抬手,轻轻拂开散落在他额前的碎发,指腹掠过他的面颊,只感觉出了消瘦之意。

他忽然开了口:“阿梓,千万别怪朕。”

我摇着头,将脸靠在他的胸口,小声说着:“不会,皇上不要胡思乱想。”

我不知道他是故意的,还是如何,他只是只字不提瑶妃的事情。那么,我也尽量不去提。说实话,每次想到瑶妃的死,耳畔仿佛又浮现出太后的话来。

太可怕太可怕了。

我不知道他当时瞧见那样的场面,究竟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二人躺了一会儿,便听他突然低低地呻吟了一声。我吃了一惊,见他猛地睁开了眼睛。才知,原来方才,他是睡着了。

他还说,睡不着,其实是真累了,才这么短的时间,便睡着了。是梦到了什么吗?不然何以突然惊醒了?

低头看了我一眼,他的脸色有些难看,启唇道:“朕有些难受。”

我明白啊,怎么能不难受。抬手碰触了他的额角,他却摇头:“不是…”

话音才落,便放开抱住我的手,翻身起来。

我忙跟着起来,小声道:“皇上再睡会儿,我就在你身边。”

他不躺下,沉默了良久,才突然道:“下午的时候,朕去看了昨夜的刺客。”

心下一惊,却也不插嘴。他又道:“不是外人,是自己人。”他说这话的时候,脸色微微沉了下去。

这个,我也猜到了,只是,听他的语气,他似乎已经找到了证据。

“如今皇都守将是蔡恒,昨夜出了那么大的事,他贵无旁贷。只是如今的形势,朕准他戴罪立功。今日,他便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他看我一眼,继续道,“那些刺客,是御林军中的人。”

我大吃一惊,撑大了眸子看着他,是御林军!

怪不得,宫中羽林军却不认识,想来,那蔡恒一眼便瞧了出来。这也便能解释了,他们这么容易就进了皇宫,还对宫中的地形这么熟悉。连将羽林军引至天胤宫而伺机杀瑶妃的事情都可以算计得这么准。

心下震惊着,御林军原来是统领是姚振元,是否,那些便是姚振元的人?可,姚振元已死,难道说,幕后黑手,是姚行年?

我才想着,他却已经否定了我的想法,开口道:“不可能是姚行年的人,他是只老狐狸,若是真的要做这样的事情,也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地调人。”

的确,这么说的话,说过不去。

吸了口气,开口道:“那蔡恒…”我没有忘记,他一开始,可也是姚行年的人啊。

他略微一笑,开口道:“此人不必担忧,他如今只为朕做事。”

我虽不知道顾卿恒用了什么法子让蔡恒归顺,不过他既然如此说,那我便不必操心了。

他又道:“朕已经下旨彻查御林军,昨日,不是第一次了,朕以为,那当中,还有着浑水摸鱼之人!”眸子里慢慢敛起犀利的光,看来,南山那一次的事情,他也是联系起来了。

谁能想到,那些刺客居然混在御林军里。

御林军是从各地召集的精锐之师,要盘查,也的确困难重重啊。可是,要说全部换血,那也不可能。只希望此事,蔡恒能办得尽心尽力。

叹了口气道:“这段日子,皇上晚上还是在天胤宫歇息。”这里是整个皇宫守卫最安全的地方,纵然再有刺客来袭,也是伤不了他的。

虽然,我也知道,不会再有刺客闯进来了。只因,对方要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就等着北齐帝收到消息,然后出兵了。

他点了头,开口道:“朕已经下旨,要姚行年派兵去天朝与南诏的边界处。”

我吃了一惊,脱口道:“那么北齐那边呢?”

他开口:“沧州离那边近,南诏也是要防范的。北齐那边,会先让显王过去,他的封地近。”

显王?不知为何,对于他的印象,远远没有晋王来的好。微微吸了口气道:“皇上以为显王会尽力以赴么?”

明显瞧见他的眸子中闪过一抹精光,却是沉默不语。果然,他也是担心着。

缓缓低下头,晋王的封地太远,要过去,也不是那么容易。再者说,踏过显王的封地,明显便是夏侯子衿不信任他。那时候,还想要他忠心,便更加是难上加难。

这一层关系,他不得不考虑到。

良久良久,才听他又道:“兵权大部分都在姚行年手里,若是真的开战,朕若是下旨要他派一部分人去对付北齐,他该是没有理由拒绝。只是,这部分人,不能交给显王。”

我点头,的确不能交给显王,免得就算这场仗胜了,到时候显王来个拥兵自重。他和姚行年不一样,他的身上流淌着夏侯家子孙的血。

“那皇上是想…”

或许,他想的什么,我已经猜中七八分了。

瞧见他的眉心微微皱起,沉声吐字:“朕要御驾亲征。”

“皇上!”听他说出来,心里还是忍不住惊讶。不自觉地握紧住他的手,原本想到了晋王。可,兵权不能交给显王,那么与不能给晋王,便是同一个道理。

他回握住我的手,浅声道:“别紧张,如今不过是防范,战事还没有起。”

可是一定会起了,不是么?望着面前的男子,颤声道:“我担心你,一边是姚行年的人,一边是显王的人。”那么他呢,战场上,如果一面倒戈,他纵然是皇帝,又能怎样?

伸手将我揽入怀中,听他深吸了口气,道:“你别忘了,姚行年不过是掌握了大半的兵力,朕的手上,也还有人马。届时,过去,自然是朕的手上人马最多。南诏那边,不会出全力攻打的,如果他想坐收渔翁之利的话。”

紧紧地抱住他的身子,虽然他说的是对的,可不管怎么样,我都觉得心悸。

而我,突然想起太后说的话,忙问:“训练刺客混入御林军的人在皇都是么?”否则,何以那训练地能安排得这么近?

他怔了下,终是点头:“这些你便不要管了。”

“可…”动了唇,终是缄口。

两人都沉默了会儿,才听李公公在外头道:“皇上,该用膳了。”

我才发现,外头的天色已经渐渐地暗了下去。

他吸了口气,放开我,起身道:“拿进来。”

门被打开了,宫婢们轻声进来,将膳食搁在桌上,才恭敬地退下去。他回头朝我道:“来吃点东西。”

我点了头上前。

李公公忙着帮我们摆着碗筷,又要布菜,却听夏侯子衿道:“行了,下去吧。 ”

李公公讶异地看了他一眼,忙道:“是,那奴才先退下了。”

吃了些,才又想起一件事。迟疑了下,终是开口:“皇上,我的药水不多了,想让朝晨帮我出宫去取瓶新的。”说话的时候,心里还忐忑地想着,他若是此刻问起药水的出处.我又该如何回答?

犹记得那时候,他说,他那一刻不问的。

他仿佛是略微一震,半晌,才抬眸道:“此刻要朝晨去不合适,明日你和刘福说.让刘福出去。”

我倒是诧异了,他居然都不问我去哪里取。微微咬唇,或者,他可以等刘福回来了,自己问刘福。这样想着,心里反倒是舒畅了些许。

点头应了声。

晚膳过后,他又去了趟熙宁宫,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李公公伺候他沐浴更衣,待他再进来的时候,已经过了辰时了。我不问他和太后谈了什么话,伸手为他宽衣,他低声道:“怎么还不睡?晚了,便不必等朕回来。”

将龙袍递给一旁的宫婢,扶了他上床道:“皇上,玉婕妤去了。”

他的脸色微微一变,继而开口:“朕知道。”他似是叹息一声,便不再说话。

我本来有很多话要说,此刻见他的样子,居然一句都说不出来了。当年玉婕妤流产的事情,当事人二死,一疯。剩下太后,却是不愿将此事的真相说出来。

或许,太后是对的,这件事,我也不该说。

瑶妃都死了,还死得那般惨,如今说出来,无疑是往他的伤口上撒盐。而此时,再让他知道,当年是冤枉了裕太妃,又不知他该情何以堪?

他不提瑶妃的事,是因为伤心,还有不忍,这些我都明白。其实,他万分不

愿的,便是这场战事,居然要因为瑶妃,拉开序幕。

坐了下来,见他一手扶额,轻皱了眉头,我小声唤他:“皇上…”

却见他缓缓摇头。

这时,外头刘福进来道:“皇上,外头浅儿姑娘来,说太后让她送了一碗安神茶来。”

“朕…”

他才开了口,我便抢先道:“刘公公拿进来吧。”他的语气,定是说不想喝,可是,我想让他喝。

他有些诧异地看了我一眼,倒是也没有再说什么。刘福小心地端了进来,我伸手接过,开口道:“这里有本宫,你们都下去吧。”

“是。”众人告退。

转身将碗递至他面前,开口道:“皇上快喝了,不要辜负了太后的一番心意。”

他略微一笑,说道:“朕不需要这些。”虽然这样说着,却还是将碗接了过去。

我知道他不需要,什么时候他都想保持着万分的清醒。只是,现在是非常时刻,他越是这样,消耗也越是大,怕到时候便承受不住了。太后也是顾及这个,所以才连夜命浅儿送这碗安神茶过来。

看着他喝下去,才接了碗,搁在一旁。

扶他躺下,不过隔了一会儿,他的呼吸便已经很均匀了。果然啊,太后的这碗安神茶里,还掺了别的什么东西。抬手,轻轻抚平他紧皱的眉头,在他的身边躺下。

也不知什么时候,隐约听见李公公的声音。

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见李公公跪在床边小声叫着他:“皇上,皇上…”

我才想起,咋夜他喝了太后叫人送来的安神茶。略微撑起身子,在他耳畔道:“皇上,该起了。”

他哼了一声,缓缓睁开眼睛,怔了下,猛地坐起身,回头问道:“什么时辰了?”

李公公被他吓了一跳,半晌,才反应过来。忙道:“皇上,还早着,您别急。”他说着,又回头道,“进来伺候皇上更衣。”

外头的宫婢走了进来,小心地扶他起床。

待他出去,我还依旧睡在床上。瞧着那身影消失于眼帘,不知怎的,心里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起了身的时候,唤了刘福进来。

他低声道:“娘娘只管吩咐老奴,皇上方才赐了出宫的令牌给老奴,就等着给娘娘办事用的。”

心头一暖,他真是想得周到。

便将地址与他说了一遍,刘福应着声,便下去了。

不必给太后请安,整个早上都无聊得很。站在天胤宫外头的栏杆边,远眺着望向远处。今日的天色真好,只是风吹上来,很是燥热的感觉。

晴禾在一旁替我搧着扇子,她见我不说话,也识趣得没有说话。

这两日发生了太多的事,仅仅只是几日的时光,倒像是过了千年万年一样。

千绯还在庆荣宫坐月子,我才想起,小皇子恐怕还没有赐名呢。我自是知道,不是夏侯子衿忘了此事,而是今日事情实在太多。

原本,给小皇子赐名该是高兴的事情,却要挤在这么多事的当口上。

喟叹一声,抬步朝下面走去。

“娘娘。”晴禾追下来,扶住我道,“娘娘此刻去哪里?一会儿您还得换药呢。”

我低头看了眼手臂上的伤,低声道:“不碍事,本宫就随便走走。”

闻言,晴禾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安静地走在我的身侧。

二人走了会儿,我随口便道:“其实你在上林苑带着也挺好的,本宫觉得,那边与宫中比起来,可安静多了。”

她笑:“是啊,那边安静。有时候,太安静了,主子们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次。宫里头事情多,却也有多的好处。奴婢不是每日,还能与娘娘说说话么?”

我浅笑不语。

晴禾又道:“还记得奴婢第一次见娘娘,便是在上林苑。那也是奴婢自淑妃娘娘过上林苑之后,头一次,见皇上亲视操练羽林军,还带了嫔妃的。”

侧脸瞧着她,她低笑着:“奴婢还以为,这一次,也会与上次淑妃娘娘去的那一次一样呢。却不想,娘娘叫奴婢吃惊了。”

我微微皱眉:“哦?本宫有何惊人之举么?”

她摇头道:“正是因为娘娘什么都没做啊。那时候淑妃娘娘,仗着自己也是出身将门,便要跟着皇上去视察羽林军的操练,她以为,那是帮皇上分忧。却不知道,皇上根本不喜欢那样。”

缄默了,原来那时候的姚淑妃,那么会粘人啊。

呵,晴禾不说,我倒是还真的瞧不出来。是否,那次她得了教训,所以日后,也不再敢了?只可惜啊,夏侯子衿却再不给她第二次机会。

想到此,忍不住低笑一声。

“檀妃。”这时,听闻身后有人叫我的声音。

回眸,见姚淑妃扶了眷儿的手站在不远处。心下微微一惊,还真是说曹操曹操便到了。

朝她行礼道:“嫔妾给淑妃娘娘请安。”

“奴婢参见淑妃娘娘。”晴禾也朝她行礼。

眷儿也忙朝我行礼。

姚淑妃走上前来,开口道:“还真是巧啊,本宫还以为,不去熙宁宫给太后请安了,便见不到你檀妃了。”

起了身,我开口道:“娘娘这不见着了。”

“是啊,见着了。”她放开眷儿的手,突然上前扼住我的下颚,低声道,“本宫看来看去,如今还是檀妃你活得最是风生水起啊。这后宫多少嫔妃,那可都及不上你半分!”

“娘娘…”晴禾惊呼出生,她的脸上露出慌意,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我吃痛地皱起眉头,挥手示意她退下,抬手用力推开姚淑妃的手,咬着牙道:“娘娘如今还嫌宫里不够乱么?”

她微微一怔,收了手,浅声叹道:“是啊,回头看看,都死了多少人了。”

握紧了双拳,死了多少人了。

舒贵嫔、陈静嫔、阮婕妤、瑶妃和玉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