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玉听他简短地说过几次话,虽然他声音嘶哑难辨,但估计这人的年纪不会很大,于是,她道:“在下君玉,这位大哥,可否告知姓名?”

那人依旧不言不语地走在她身边,像充耳不闻一般。

君玉见几番追问,他都不肯告知姓名,也不便继续追问,只是抬头看了看远方的一片漆黑,心里也一片茫然。她既不知道此人会带自己到哪里去,也不知道此刻究竟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还是黎明已经来临,对自己来说,今后就永远是这样漆黑的一片天地了吧,无论日出日落,花开花谢,自己是永远也看不到了。

她记起怀里的花儿,心里不由得一阵心酸。走在身边的人似乎察觉到她的沉默和悲哀,抬起头,默默地看着她。

君玉好一会儿才感觉到了自己的失常,茫然抬头四周看了看,此刻,东方的天空,已经露出了第一缕霞光。

马行了一日,到得黄昏才停了下来。

君玉听得一声清脆的鸟鸣,还有缓缓的流水,周围,似乎有绿荫芳草的气息,她立刻明白,这是来到了一座湖边。

她下马,那人又伸手轻扶她一下,只是,立刻就缩回了手。然后大步走了开去,也不知干啥去了。

君玉瞧不见,问他估计他也不会回答,便不问他,自己随意走了几步。

第225章:三天(1)

脚下青草的气息扑鼻而来,君玉蹲下身子摸了摸这片草地,柔软而又青葱,她笑笑,慢慢坐了下去。

坐了一会儿,忽然感觉到有人走近。她抬起头,往感觉中的方向看去,只听得那个嘶哑的声音响起:“你洗洗脸。”

触手,一个不知是什么器皿的东西里竟然是温热的水。君玉浇了水洒在脸上,她在大漠亡命奔波快两天,早已满头满脸的尘土,此刻,水洒在脸上,只觉得从未有过的舒畅淋漓。

刚洗了脸,那人递过来一块干粮,君玉咬了一口,虽然又冷又硬,却也有些香甜之意。

她慢慢抬起头来,“看”着那个声音的方向,微笑道:“我该怎么称呼您呢?”

那嘶哑的声音道:“山野之人,无名无姓,你想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

君玉见他始终不肯透露姓名,也不以为意,又深行一礼:“大恩不敢言谢。”

那人淡淡道:“你不必谢我。我是恰巧路过,为你指路也只是举手之劳。”

君玉微笑道:“若不是阁下相救,君某这次必定命丧大漠。”

那人盯着她的眼睛,好一会儿才道:“看样子,你的眼睛才失明不久,你如此本事,怎会被人害成这样?”

“这次在客栈碰到一位朋友,喝下他的毒酒,我运功不及,虽保住了功力,却将毒素全部逼到了眼睛里。”君玉抬起头,看着远方的天空,双眼蒙蒙一片,也不知道那是最后的一缕夕阳了,她长叹一声,“今后,君某就是毫无用处的瞎子了!”

那人浑身一震,伸出手来,似乎想摸摸那双充满悲伤之意的失明的双眼,却终究还是缩了回去,过了好一会儿才道:“真是人心叵测,你那位朋友为何要如此毒害于你?”

君玉摇了摇头:“他并不想害我的,他也是被逼的。”

那人喃喃低语道:“你都到这等地步了,还肯替他人着想!”

君玉沉默了一下,又道:“请问,这是哪里?”

“这是一座湖。”

“是青海湖吗?”

“不是,只是一座无名的小湖。”

她失望地四处“看看”,“请问,这里距离西宁府还有多远?”

“不太远,快马不过五天的路程。”

她想了想,自己只身离开是不可能的。目前唯一之计只得等弄影先生的消息。她和弄影先生原本约定了相见的地点,便道:“君某有个不情之请,可否劳烦阁下去一个地方替君某送一封信?”

那人沉默了一下才道:“也不用送信这么麻烦了,我可以送你去那个地方。不过,我还有点事情,要三天后才能动身,不会耽误你吧?”

“没有没有,多谢多谢”君玉笑了起来,“这三天里,就要多叨扰阁下了,也不知阁下方不方便。”

“方便!”那人神色激动,声音几乎有些颤抖,不过他声音嘶哑之极,君玉也听不出来。

第226章:三天(2)

惊心动魄的亡命两天早已让君玉困倦不堪。那人带她进了一间小小的屋子,然后退了出去。

君玉阖上眼睛,也不知躺了多久,忽然睁开眼睛坐起了身子,倒不是因为那铺在地上的木板太过冷硬,以前,就是躺在岩石上她也能睡着。但是,今夜心里却十分慌乱,根本无法安然入睡。

君玉慢慢从那小屋子里走了出来。她看不见这湖边简陋小屋的全貌,也许也只是一座简陋的棚子而已。这简陋的小木屋是只得一间还是两间?而营救了自己的陌生人,此刻,他又在哪里歇息?君玉站在原地,仔细聆听,除了微微的风的声音和一些虫子的喃啾,再无其他声音。

月亮已经渐渐沉了下去,平静的湖面还有些波光粼粼。君玉想象着记忆中那种粼粼的波光和那样的月色,茫然地转了转身,也不知道此刻自己是正对着那湖泊还是背对着湖泊。

她蹲下身子,摸索了一下身边的草地,草地上有些露水的痕迹,她慢慢坐了下来,仔细地盯着什么也看不见的四周,耳边,风的声音,花开的声音,都那么清晰可闻。

她摸出那只小小的玉盒,自从和陌生人上路后,这一整日,她还没有看那红色的花儿。她的手一触摸到盒子,几乎立刻就发现那股陌生而奇异的淡淡香味一丝也没有了。

她心里越发惊异,打开盒子,取出花儿,不由得惊呼出声,这朵永不凋零的花儿不知什么时候竟然枯萎了。

即便是寻常的盲人,手所触摸处,花儿是鲜艳还是枯萎,也是完全能分辨出来的,何况君玉这一年来随身携带着这花儿,不知看过几千几万次了,她刚失明不久,又怎会连花儿的鲜艳与枯萎都分辨不出来?

第227章:三天(3)

一颗心像坠入了最寒冷的深渊之中,胸口的热气似乎在一点一点慢慢散去,她捏着那枯萎的花儿,惨然失声:“拓桑,你可是嫌弃我变成了毫无用处的瞎子?竟然连最后这一朵花儿都不肯再留下来陪伴我?”

一个人手里提了个临时编织的简陋的篮子,篮子里装着各种各样连夜寻来的草药,正无声无息地往小屋的方向走来。他在不远处停下,清楚地听得她这声惨笑,身子几乎晃了晃,好一会儿才走了过来,飞快地看了一眼她手里的花儿,低声道:“你怎么没有休息?”

君玉没有回答,紧紧地捏着那朵枯萎的花儿,眼中不由得滴下一滴泪来。那人立刻察觉了她的泪水,默默地看着她,微微叹息了一声。

君玉一下惊醒过来,“凤城飞帅”居然会情不自禁地在一个陌生人面前落泪!这真是生平都不敢想象的事情。她悄然将那枯萎的花儿放入了怀中,强笑道:“阁下如此深夜也还没休息?”

那人看了看东方的天空:“已经不是深夜了,天快亮了!”

“哦”君玉低了头,勉强笑笑,无言可答。

那人看着她满头的露水,轻声道:“草地上湿气很重,你身上还有伤,还是回屋去吧。”

君玉点点头,站起身,向他行了一礼,径直往小屋的方向而去。

那人晚上带她走过一次,现在见她居然能够自己并无偏差地走回去,尽管路程很短,也不由得暗暗佩服她的记忆力。

君玉摸索着,又躺在了那冷硬的木板上。她原本伤心那花儿的枯萎,可是此刻一阵倦意袭来,心里不知怎么竟然奇异的宁静下来,很快便睡着了。

她再次睁开眼睛时,外面已是艳阳高照,一股草药的香味在空气里飘荡。

她起身走了出去,那人道:“正好,药已经煎好,可以喝了。”

一碗温热适中的药递了过来,显然,这是早就熬好了的,而那火炉上还在熬着的又是另外一种药了。

“这是?”

“在下粗通医理,你的眼睛失明不久,如果治疗得当,有很大的把握可以复原。”

君玉心里一喜:“真的么?”

那人点了点头,忽然想起她是看不见的,又加了一句:“你别太担心,可以复原的,只是需要几味很特别的药材,这药材要大山里才有。”

君玉想起正在昆仑山寻药草的弄影先生,喜道:“我的亲人正在寻找一种草药,也许,他已经找到了。”

“哦,那正好。我只在湖边顺路采集了几种简单的草药,一些是治疗你的伤口,一些是稳住你的眼睛,不致太过恶化,不过,总的来说,并没有多大用处。”

第228章:君玉,你可喜欢(1)

“多谢!”君玉“看”着这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如此多的草药,自然不会是“顺路采集”的。她心里百感交集,好半晌,只道得一句简单的“多谢”。

那人淡淡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我马上要外出一趟,清水和干粮都放在你坐过的那片草地上……”

君玉微笑起来:“好的,你放心吧。我已经熟悉了这里,自己会找到的。”

那人深深看了她一眼,盛了煎好的药放在地上,又转身进了屋子,似乎是在拿什么东西准备出门了。

君玉站在原地,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从怀里摸出一些东西来。然后,她听得那人走了过来,便微笑着叫住他,将手里的东西递了过去:“烦劳阁下替我买一套衣服回来。”

那是两串金叶子和一些散碎的银子,这是君玉身上所带的盘缠。

那人并不伸手去接,只淡淡道:“一套衣服需要这么多钱?”

君玉笑道:“阁下大恩无以为报,区区之物,于我也已经没有什么用处,阁下请勿嫌弃,买几坛好酒,我们一醉方休也是好的。”

那人见她语气坚决,也不推辞,只道:“你好好呆着吧,我走了。”

君玉点点头,“目送”他离去。

虽然已是盛夏,湖边却依旧凉爽宜人,君玉坐在草地上,任由温暖的阳光洒在自己身上,渴了,就喝点水,饿了,就啃一口冷硬的干粮。这些东西,就放在自己身边,触手可及,却似乎又远在天边。

那陌生人怕她不方便,将一切都安排好了,君玉心里一片茫然,一会儿,这种茫然又变成了深深的恐惧:今后的日子,自己的生活起居,都需要别人如此照顾么?

她想起那陌生人的话,自己的眼睛还有治疗的希望。她苦笑了起来,弄影先生离开时,还只是担心自己的眼睛几年后会废了,没想到还没到几个月,眼睛干脆先瞎了。

阳光的温度越来越弱,君玉知道,这已经是夕阳下山的时候了。她又静坐良久,一阵凉风吹来,她知道,又到黄昏了。

一阵马蹄声响起,她站起身,静静地“看”着马蹄声的方向,很快,马蹄声停止,那个人的嘶哑的声音响起:“你饿了么?”

君玉摇摇头,微笑道:“没有呢,干粮还没有吃完。”

那人看她好几眼,才转身从马背上取下许多零零碎碎的东西,大到褥子衣服锅碗瓢盆,小到梳子洗脸的帕子几乎应有尽有。君玉看不见这些东西,只听得他一阵蟋蟋嗦嗦的忙碌。末了,他拿了个东西走向君玉,伸出手去,道:“君玉,这个东西,你可喜欢?”

君玉接过,闻得那气味正是一只大大的梨子,想象着梨子黄橙橙的颜色,不由得笑了起来:“这是梨子吧。”

那人还没回答,君玉忽然觉出一种极端奇怪的感觉,那个声音一遍又一遍在耳边回响:“君玉,这个东西,你可喜欢?”

这种熟悉的语调,虽然是从那陌生而嘶哑的喉咙里说出,却似乎是听惯了一般的。

“君玉,你可喜欢?”

“君玉,你看可好?”

“君玉……”

这是拓桑最惯用的语调,君玉脑海里瞬间一片空白,好一会儿才伸出手去,欣喜若狂地大声道:“拓桑,是你吗?拓桑,你在哪里?”

她虽然看不见,凭感觉却飞速地抓住了一只已经缩回去的手,那是一只十分陌生的手,决不是拓桑的手。

而回答她的依旧是那嘶哑之极的声音:“你怎么了?拓桑是谁?”

她茫然大声道:“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那人十分意外地道:“你不是多次告诉过我你的名字吗?我不能叫你”君玉“么?”

君玉清醒过来,颓然后退两步低声道:“对不起,请不要介意。”

她亲眼看见拓桑被火化,又还怎么能活得回来?自己末路之中,产生幻觉,竟然将一个陌生之人最最寻常的一句招呼都当作了拓桑。而如果真是拓桑,又怎会不立刻和自己相认?!

此刻,她真想睁开眼睛看看眼前之人,可是,大睁着的眼睛始终是漆黑一团。她低声道:“哎,我这瞎子,什么也看不见,对不起……”

她默默地转身,一个人又走到了那片草地边坐下。

第229章:君玉,你可喜欢(2)

感觉中,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去。君玉静静地坐在草地上,脑海中许多情绪涌上心头,却偏偏又什么头绪都理不清楚。

就这样默默地坐了一会儿,忽听得一个声音道:“坐这里吧……”

她转过头,感觉中,那人似乎是将一块什么东西放到了草地上,她伸手一摸,似乎是一块木桩,弄成了粗糙的小凳子的模样。她微笑着坐了上去,身边又变得无声无息,那人似乎已经离开了。

君玉也不去管他,这两天相处下来,她察觉这人除了沉默寡言外,脾气温和又十分细心,她猜测他是忙碌去了,自己反正也帮不上什么忙,就不去打扰他。

又过得一会儿,她感觉到不远处有一阵火光,那人似乎生了火在煮什么东西。然后,那人又蟋蟋嗦嗦地忙了好一阵,直到鼻子里闻得一股糊味,君玉才站了起来,缓缓走了过去。

那人手忙脚乱地将架在火上的一个瓦罐端下来,里面熬的粥已变成了一团黑糊糊的东西。

君玉闻着那股米香的糊味,不禁道:“你在煮饭吗?”

那人赧然一笑,庆幸好在君玉看不见他满头满脸的烟灰,低声道:“不好意思,这点小事我也做不好。”

君玉知道这大漠边境的很多人根本不会煮饭,猜测他过去可能从来没有煮过饭,便道:“你怎么想到煮饭?买点干粮不就可以了吗?”

“你受了伤,光吃干粮怎么行?”

君玉微笑道:“煮饭不是这样的……”

她随便说了几句,那人的动作飞快,几乎她每说完一句,他就做完一个步骤,到她简单交代完毕,那个瓦罐已经稳稳地架在火上又开始煮起粥来。

做完这一切,那人才道:“你如此本事本已不易,居然还会煮饭,更是让人想不到。”

“我小时候跟我母亲学的,不过,已经十几年没有动过手了。”

“你母亲煮得很好么?”

君玉笑了起来:“我母亲煮得可难吃了,我和我父亲都吃不下去,所以就不要她煮饭了,不过,我父亲的手艺十分出色。”

那人听得津津有味,接口道:“估计你煮得也很难吃。”

君玉大笑:“正是如此。”

月色将这平静无波的湖面照得如一面明镜。

那顿并不十分鲜美的饭菜已经吃完。虽然饭菜并不鲜美,却让君玉仿佛回到了幼时在家乡的感觉。而它的主人也似乎十分满意这顿并不鲜美的饭菜,笑道:“我终于学会一样东西了。我以后一定会做得更好的。”

君玉听出他嘶哑的声音里,犹如孩子般的喜悦,自己心里也十分高兴。

那人还在收拾一些零碎的东西,君玉独自坐在草地上,抬起头,想象着此时的月色。她的身上已经换上了一件绵软簇新的袍子,身边的草地上铺着一张软软的羊皮,尽管什么也看不见,心里却慢慢地变得非常宁静。

也许,眼睛看不见了,在沉思中才更容易静下心来吧?

第230章:君玉,你可喜欢(3)

也不知过了多久,那人在她旁边不远处坐下,拿了片叶子,随口吹起了一支当地的山曲。曲子十分欢快短促,反复地吹来,听的人心里也有些欢快起来。

一阵倦意袭来,君玉看看天空,失明的这些天里,只能凭想象回忆天上的月色,此时,这月色又是什么模样?以后,那回忆中的色彩,会不会黯淡而去,从此,变成一片陌生?

那人道:“困了么?去歇着吧。”

君玉点点头,道:“原来,这般日出而起,日暮而歇的寻常日子也很不错。”说完,慢慢地往小屋的方向而去。

那人见她双目初盲,还能保持如此的心态,不由得也点了点头。

君玉走进那小屋,闻得一阵淡淡的花香。那是湖边生长的一种粉色的小花,有驱逐蚊虫的功效。这湖边的夜晚很有些蚊虫飞来飞去,那人显然是担心蚊虫扰了她的安睡,所以采集了这些花儿放在屋子里。

她轻轻拿起一朵小小的花儿,惊异于那个陌生人细心到这等程度,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替自己想好安排好了。心里忽然觉出一种满满的温暖和幸福之意,竟然连这漆黑的世界也变得并不是那么不可忍受的事情了。她轻轻躺在木板上,这一晚,睡得特别的香甜和安然。自拓桑死后,她从来没有如此轻松愉快地熟睡过一整晚了。

东方的天空,朝阳初升。

一个人远远地停下脚步,看着湖边舞剑的蓝袍少年。湖边的风吹来青草的气息,初升的阳光洒在她的脸上,头上的天空那么红艳,她的没有视线的目光如此精神,仿佛跃起就能抓住一朵美丽的云彩。

命运的莫测和多厄,那些惨淡而无情的往事,在这样的清晨,在她的舞动的剑气里,似乎所有曾经经历的苦难和不幸,都会慢慢地终结、慢慢地消散,而留下的,是头顶云彩一般的希望和芬芳。

他不由自主地微笑着走了过去:“你真是勤奋。”

“习惯而已!”君玉收了剑,依稀感到东方那种红艳艳的光芒,但那同时也是一种飘渺的感觉。

君玉笑了起来:“我想去湖边走走。”

“好的,我陪你。”

君玉站在原地,凝视着他。

对面的人忽然有种错觉:这簇新蓝袍的少年,目光是如此明亮,一直要看到人的内心深处,似乎从来不曾失明一般。

他的心跳动得很快,也很狼狈,就像被人窥破了秘密的孩子,而这辛辛苦苦隐藏的秘密又期待和别人尤其是和她的分享,一时之间,竟然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是逃避还是喜悦。

“不用了,我就在附近转转,你忙你的吧。”

如一瓢水浇在头上,他忽然冷静下来,看着她慢慢地往前走去。待她走出好几步了,自己才默然跟了上去。

这片湖边的草地十分宽阔,君玉慢慢地往前走,脚步却绝不踉跄。有时,她又会停下,听听湖边鱼儿跳动的声音,一些水鸟飞过的低鸣,以及微风掠过时,那些野花簌簌摇曳的轻轻的声音。

一尾红色的鱼儿在水里嬉戏游过,溅起阵阵的水花。君玉的脚步越来越靠近水边,几乎能感觉到溅在身上的水珠了。她弯下腰,长长的手臂伸了出去,手指几乎触摸到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鱼,那鱼儿飞快地游了开去。君玉笑了笑,拂乱了那阵水花,粼粼地倒映出她的蓝色的身影。

默默地走在她身边的人,看着那粼粼的倒影,看着越来越多的鱼儿成群结队地游到那个倒影里。清澈的湖水如一面荡漾的镜子,闪烁着她比朝霞更灿烂的微笑,比百花更翩然的丰姿,这原本平淡无奇的小湖忽然变得如此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