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素眉头紧皱;“既然如此,我们当将此事尽快昭告武林同道,防备葬魂宫的陷阱!”

端衡摇摇头:“三教九流,五湖四海,要在短时间内通知他们谈何容易?一个不小心打草惊蛇,恐怕会使恶兽发狂,后果更不堪设想。”

“现在已经有许多门派弟子进了问禅山,我们现在跑路虽来得及,但要想把他们捞出来就免不得装一回傻深入虎穴,伺机联络各门派管事,暗中清查暗桩,还要设法与色见方丈、色空禅师相见谋划。”叶浮生掀起眼,“不过似这般黑手,都喜欢双管而下才保险比如设瓮在前,再断后路。”

武林大会召开,各门派精锐半数已出,正是内虚之时。

玄素脸色大变,端衡冷下眼神,道:“我会动用暗渠把情报和此人带回太上宫,请端清师兄设法暗通各门派留守者当心山门,准备后路。”

叶浮生轻轻松了口气。

端衡身为长老,自然不可离开客栈太久,提起这假和尚就向来处赶去,想来是要趁夜做下安排了。

徒剩玄素留在叶浮生身边,年轻道长目光低垂,脸上神色淡淡,看着就有些郁郁寡欢。

左右睡不着,叶浮生一边带着他往回走,一边问道:“听到这等阴私算计,觉得不爽利?”

玄素点了点头:“下山之前,端清师叔曾对我言‘红尘十万八千里,一步一伤是江湖’,让我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可枉动理念那时候我就觉得,江湖是个危险之地。”

“刀光剑影,爱恨情仇,自然是危险的。”叶浮生一笑,“然而昙花开于暮夜,绝唱起于末路,世间多少传说都在九死一生里谱就。美人如花,江山如画;恩仇一笑,浊酒一壶江湖之险在于人心,江湖之美在于人情。”

玄素看着他:“可再美的江湖,于腥风血雨里走过之后,就不会厌倦吗?”

“当然会厌倦,但人生何处不江湖?”叶浮生的手摩挲着刀柄,“曾经我师也封刀退隐、结庐为家,可最终也死在江湖。”

玄素皱了皱眉。

“都说江湖是一个三丈红台,唱着一折折悲欢离合的戏,等曲终人散就罢了。”叶浮生看向他,“可我觉得,江湖就是一条路,曲直起伏,风雨同行。”

这条路回环曲折,遍生鲜花与荆棘,有齐头并进的大道,也有踽踽独行的小径,间或高山流水生出豪情,亦或深涧低谷徘徊不定。很多人都没能走到结局,要么半途而废,要么误入歧途,或者永远留在了某个山隘转弯处。

各人自有心情缘法,进与退无可指摘,但人还活着一天,就得走下去。

“背负这么多东西走江湖路,不累吗?”玄素听懂了他话中隐意,不禁问道。

“当然累啊。”叶浮生笑了笑,“可真当我把背上的东西放下,又觉得自己轻若无物,还是得背上这些继续走下去,免得被一阵风吹去天涯海角,再也无根无着。”

无所谓厌倦与喜恶,人生于天地,就当负重远行。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恩仇对错,有大义小情。

诸般种种之于外人众口纷纭,只有自己了然于心,愿意背着它踏过千山万水,披荆斩棘。

都说我心安处为故乡,实则脚踏实地走过的每一步,已是归途。

叶浮生双手枕在脑后,嘴里叼着一根草茎,在夜路里边行边哼唱一首小曲——

“红尘路迢迢,浮沉逐浪涛,少年方惜英雄老,又叹红颜遗晚照;壮志欲凌霄,三千愁丝绕,不问恩仇知多少,侠骨柔肠两肩挑。酒正好,风逍遥,翻覆云雨皆谈笑;情字浇,义气啸,肝胆付于一剑扫!一曲罢了,万仞远道,谁人与我生死交,任他风雨任潇潇”

第107章 无相

两日之后,叶浮生一行终于赶到了问禅山。

那假和尚已经被端衡安排了弟子秘密送回太上宫,在外人面前只道那两人水土不服暂且留下休憩,便催促着赶路莫要误了大会日程。

恒远对此不曾置喙,就连性格桀骜些的恒明也没有去插手太上宫内部的事情。等到一行人上路之后,端衡状似寻常地与这二人谈起武林大会的诸般安排,间或询问几句色见方丈和色空禅师的近况聊表关怀,让身后的叶浮生颇觉这老头有几分情报探子的天赋。

无论演戏还是真心,两人对端衡的问题都回答得滴水不漏,尤其是看似温和的恒远,总能在不经意间引开重要话题,一番谈话下来,以叶浮生的耳力也没从中抓出什么明显的破绽来。

他一路走马观花,目光偶尔在恒远身上打个转,又在那年轻僧人转头之前别开视线,去看过路边草木土石。

越往问禅山走,沿途的人就越多。除了因武林大会蜂拥而至的三教九流,还有周遭村镇的百姓也在路边摆了茶摊饭食,从这些过路的江湖人手里赚个三瓜两枣,为一家人的生计增添点进项。

山下多是看热闹的小帮派,真正要参会的人要么已入山门,要么就是正在前往无相寺的山路上。

恒明、恒远带着太上宫一行人从正门入,门口站着数名知客僧,有条不紊地接待着前来的各门派人士向内走,见到他们来了,便有个老僧迎上来,合掌行礼,先向端衡问了好,才对恒明二人道:“两位师兄,方丈有言,让你二人回寺之后速去见他。”

恒明点了头,恒远合掌笑道:“那就请师弟替我们招待好贵客。”

他和恒明虽然年轻,却比之早入山门,老僧便道:“是我等分内之事,师兄且去吧。”

两人走后,老僧又合掌念了句佛号,道:“请端衡长老带众道友随我先到左厢房安顿吧。”

此番武林大会声势浩大,寺内说是人满为患也不为过,无相寺里除却高僧禅院、藏经阁和清净塔林,便是连云水堂也暂改了居处。叶浮生他们一路从前殿走向后院,不知多少武林人士行走其间,途径大广场时还听见了喧闹之声,放眼一看,却是有人动武开斗。

老僧见怪不怪,旁边的人也都司空见惯,端衡皱了皱眉未曾开口,倒是玄素问道:“大会未开便先行斗武,这恐失妥当吧?”

老僧念了句“阿弥陀佛”,解释道:“方丈有言‘是非恩仇各有缘法,我等皆是方外人,无权置喙’,何况武林大会本不禁打斗,只不伤性命、不涉阴私,无相寺皆不干涉。”

叶浮生一手不动声色地按住了玄素,一手抓紧了谢离的手,笑道:“说起来,还要向大师打听个事不知道断水山庄的薛姑娘,可曾来参加这次大会?”

谢离的手一僵,随即也抬起眼去看老僧,一双眼里满满都是希冀。

老僧低下头,注意到了这个小孩子,问道:“这位是”

“我是谢离,家父断水庄主谢无衣。”这次没有让叶浮生代口,谢离亲自答了话。

断水山庄一夕倾覆的事情不过两月余罢了,对于那一场焚尽谷阳半边天的烈火,江湖上不少人都记忆犹新,谢珉那惊世一刀更刻在当时所有目睹之人的心里,至今不能忘却。

猛虎虽死,余威犹在。不管是震慑于谢无衣遗名,还是碍于江湖情义的脸面,武林白道都得给断水遗孤几分厚待,才能彰显自己的仁德。

老僧闻言,顿时起敬,合掌道:“原来是谢少庄主,薛施主三日前就已入了山门,因身是女客,便安置在露华院中。少庄主若欲相见,贫僧这便安排人带路。”

谢离眼眶微红,却是先看了叶浮生一眼,哪怕一个字也没说,叶浮生也知他已归心似箭。

叶浮生挑起这个话头,本就是借故脱队好去别处看看情况,现在哪有拒绝的道理,与端衡交换了一个眼色,便道:“那就麻烦大师了。”

老僧唤来一个年纪跟谢离差不多大的小沙弥,让他带着叶浮生二人往露华院去,自己继续领太上宫一行人前往左厢。玄素临走之前看了叶浮生一眼,却只得到一个颔首,是让他静观其变的意思。

小沙弥年纪小,比起其他和尚也就多出几分活泼气来,叶浮生给了一颗桂花糖,圆圆的小脸也就笑开了花。

叶浮生一边牵着谢离跟在他后面,一边问道:“小师父,这寺里现在来了多少人啊?”

小沙弥仔细想了想,又掰着手指来回熟了几遍,道:“算上太上宫,八大门派的人已都到了,并其他帮派的施主们约莫两千余人。”

谢离倒吸一口冷气,他小小的年纪还未见过什么大世面,上次断水山庄夺锋会也不过近千人,在他眼里便以为是多大盛况了。

叶浮生眯了眯眼睛,看得出这小沙弥童心未泯,还没被那些个经文戒律束缚得规规矩矩,便存了心套话,笑道:“许久不曾涉足江湖,没想到此番是如此盛会,倒是要好生长一番见识不过人多是非也多,我又带着个小孩子,可得当心点,免叫开眼变成开颅,到时候可就给师父们添麻烦了。”

此时正好路过一条幽径,四下无闲人。小沙弥闻言,看在那颗桂花糖的面子上,双手合十,道:“施主,前后两个大院和演武广场都人多眼杂,平日若有需要,只吩咐下来就是了。”

他的话说得隐晦,谢离却从中嗅到了一丝危险的味道,后背立刻挺了起来,像只小兽察觉到了陷阱,下意识地绷起筋骨。

叶浮生微凉的手盖在他脑袋上揉了揉,看向一本正经的小沙弥,道:“多谢小师父指点。说起来,家师曾与色空禅师有过交情,此番托我给禅师问声好,不知该如何拜见?”

小沙弥道:“小僧入门晚,只知道色空师叔祖自五年前俢闭口禅,后迁入渡厄洞闭关悟禅,并没见过面。施主若要见他,最好是先与方丈说起。”

叶浮生心里把这番话转了转,便适可而止,不再开口了。

小沙弥带着他们到了露华院门口,因着里面是女客,就不再入内,只托了在门口打扫的姑子进去通报,不多时就见薛蝉衣出来。

过了这段时日不见,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姑娘清减了不少,她去掉了赘余钗环首饰,也是一身素服打扮,满头乌丝拿青绸绑了长辫子垂在脑后,全身上下除了赤雪练再无艳色,看着干练素净,也多出几分成熟来。

她该是得到消息就匆匆出来,腰间的赤雪练都绑得有些凌乱,打眼一见叶浮生和谢离,脚在门槛上一顿,然后快步迈了过来。

“阿离!”薛蝉衣走到他们面前,目光紧盯着谢离,一只手颤抖着摸了摸他的脸颊,声音微颤,“你瘦了。”

顿了顿,她又看向叶浮生,语气还是恶狠狠的,眼眶却红了:“你怎么照看阿离的?瞧瞧你这鬼样子,活像要短命似的!”

薛蝉衣话说得难听,却也是瞅见叶浮生脸色着实不好,担忧他是出了什么事情。叶浮生自然也明白她是好意提醒,然而念头一转想起“幽梦”,心里就跟被刺扎了下似的,没接这个话题,只把谢离推到面前,故作讨饶:“大小姐,我可是把你阿弟囫囵个带来了,可不能赏功之前先问罪啊!”

薛蝉衣哪听不出他避而不谈的敷衍,眼睛一瞪就要追问,架不住谢离牵着她的袖子摇了摇,道:“薛姐姐,我想你了。”

这句话出口,薛蝉衣再怎么也不好发作。露华院并不是适合说话的地方,三人别了小沙弥和姑子,就往旁边幽静的竹林走去,且行且谈。

叶浮生对薛蝉衣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初古阳城的时候。同样是大小姐,薛蝉衣却比秦兰裳要成熟太多,年纪轻轻就打理着当时风雨飘摇的断水山庄部分事务,是个粗中有细、刚柔并济的姑娘,很有些管事的能为,哪怕性格泼辣了些,到底也是稳重知事,只是为人处世还多青涩,需得时光和风雨去雕琢。

古阳城一战后,昔日有“天下第一刀”盛名的断水山庄只余残垣断壁,只剩下薛蝉衣和谢离两个人,一个还是半大稚儿,一个也不过是豆蔻年华的姑娘。

谢无衣死了,断水山庄的脊梁虽断犹存,薛蝉衣回到明州打点谢家残余的基业,还要应付武林中人或帮扶或试探的来往,再多的棱角也都渐渐圆滑,收敛了那盛气凌人的桀骜,无师自通了怎么人前谦卑、人后起势。

这一次武林大会,薛蝉衣本可以安居明州不蹚浑水,但她还得为谢离打算。

若是此番不来整个头脸,江湖怕都当断水山庄都死绝了,剩两个孩子不足为意,那么后续的冷淡无视几乎可以注定,谢离将来的江湖路也多少将受人指摘。

正因如此,薛蝉衣将身上诸般事情暂时交托了心腹,带了些好手来到问禅山,无意去夺个名堂,只要证明断水山庄还有人在。

也幸亏她来了,才知所谓人走茶凉,不外如是。

三日来,薛蝉衣暴露在三教九流的各色注视下,耳闻着虚情假意的安慰和真心实意的赞誉,一面挡着落井下石的挑衅,一面提防绵里藏针的试探,心如水火煎熬,却也诸般忍了,可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谢离。

“你们不该来的。”薛蝉衣确定了周围无人,拧着眉看向叶浮生,“我知你武功好,现在又不瞎不瘸,但如今的无相寺并不是什么双拳四手就可保太平的地方。”

叶浮生一挑眉:“从何说起?”

薛蝉衣眯了眯眼睛,道:“这寺里,有‘鬼’。”

第108章 引蛇

薛蝉衣说的“鬼”,是指两天前的夜里发生了一件事。

她来到无相寺已经三天了,因为武林大会日期将近,各路江湖人士不说衣冠满座,也来了十之七八,将好好的佛门清净地变成了一潭龙蛇混杂的浑水。

这些人来路各不相同,心思也各异。得知寺内不禁武斗,又连见了几番纠纷,薛蝉衣掂量了一下己方势微,便不去掺和这些麻烦,安置了手下后就静居露华院,等着大会开始。

然而两天前,她却遇到了麻烦。

露华院里虽居女客,但女子之间同居屋檐下,到底也会生出摩擦,更何况跟她同住一个院子的还有倾波门的弟子。

倾波门只收女徒,走的虽是正统武道,早年也曾辉煌过,但如今江河日下,门派才能凋敝,于是渐渐走上了歪路,开始用联姻之法勾缠其他门派世家,靠外力假充门楣如昔。

都道“以色侍人非长久也”,何况薛姑娘性子刚强,无论谢无衣还是谢珉,都是傲骨铮铮之人,宁折也不肯对人谄媚,谢珉更是连虚伪客套都懒得装相。耳濡目染之下,薛蝉衣也对这借风扶摇之事深恶痛绝,见了面也就不咸不淡地应付两句,不愿深交。

可倾波门里的小师妹乃门主独女,性子娇蛮,就是连此行带队的大师姐都劝不住,对薛蝉衣的冷待又怎么会不恼火?

三番两次故意找麻烦,薛蝉衣也到底不是任人揉捏的面团,当那小师妹装作脚滑将一杯热茶泼过来时,她就转身错步,让对方结结实实摔在地上,门牙都磕掉一颗。

这些事,旁观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倾波门的大弟子顾及着门派声誉,强压了小师妹不准动手,而是出言讥讽了薛蝉衣:“家师曾道谢庄主君子如玉、温润端方,我等心向往之,未料得今日一见薛姑娘,方知不如闻名。”

她话里藏着密密麻麻的毒针,一是指责薛蝉衣不识大体、以大欺小,二是在说谢无衣教徒无方,见面不如闻名。

薛蝉衣怒极,一手摩挲在赤雪练上,口中道:“家师尸骨未寒,阁下张口闭口就辱及断水,也不晓得是哪来的教养?你师妹怎般作为,招子未废的都一清二楚,你强要颠倒黑白也无用,倒不如划下道来与我做过,也好叫各位看看倾波门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