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雪遥轻功高强,叶浮生也不能轻举妄动,只好将内力聚于耳目,努力去听他们的谈话。然而这两人都谨慎,将声音压得很低,兼之风声干扰,叫叶浮生也只能听见几个零碎的词,约莫是“秃驴”、“岗哨”之类的话。

两人在崖边谈了半盏茶的时间,玄素和叶浮生都一动不动,总算等到了他俩作别,恒远往来路返回,步雪遥则向另一处山道走去。

玄素倒也机灵,见这两人都走了,便也翻身落在叶浮生身边,轻声问他:“听到了什么?”

叶浮生把杂乱的只言片语拼凑了一下,道:“西佛还在渡厄洞里,恐怕已经被他们牵制住了。”

玄素眉头一皱:“他们是谁?”

叶浮生轻声道:“刚才那个黑衣服的,就是葬魂宫朱雀殿主,人称‘飞罗刹’的步雪遥。”

人的名树的影,哪怕玄素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该听过这些在江湖上红得发黑的名字。

玄素一点就透:“江湖传言‘飞罗刹’善轻功和错骨手,于用毒之道更是造诣颇深,那么无相寺饭菜里的药物会不会跟他有关?”

“八九不离十。” 叶浮生扬了扬下巴,“差不多了,我们先下渡厄洞。”

“不去追步雪遥?”

叶浮生一脸钦佩地看着他:“快入夜了,步雪遥应该是要去巡查岗哨,你想去跟这些暗客硬抗吗?壮士好胆,在下先怂为敬。”

玄素:“”

步雪遥的确是去巡查岗哨,也就代表他们有一段不长不短的时间可以活动。一念及此,两人走到崖边往下一看,发现崖边垂着三条铁链,还有条小路蜿蜒向下,狭窄如羊肠,几乎是依靠着断崖建造,落脚处摇摇欲坠。

步雪遥便是仗着高强轻功,又以锁链借力在这峭壁上来去纵横。

叶浮生看了玄素一眼,后者掂量了一下自己的能耐,诚恳道:“应是摔不下去,只怕拉扯铁链的时候发出声响惊动他人。”

叶浮生眯了眯眼睛,一手扯住玄素的胳膊纵身而下,只道了一声:“提起内息,其它不用管。”

他这一下来得突然,玄素只来得及把一口内息提在胸中,就觉得身体一轻,几乎以为自己要摔得粉身碎骨。然而叶浮生于跃下之时脚步一蹬,在带着一个大活人的情况下犹能在踏空之际生生扭转身体,于绝壁上连踏三步,然后又是身躯腾转,在山壁顺势一滑,稳稳落在了一个突出的平台上。

这番险行只在几息之间,玄素还没反应过来,一口内息就涨得胸口发疼,堪堪回过神来,抬眼只见叶浮生一拂衣角,拍去了微不足道的风尘。

他忍不住抬头去看山壁,却连一个脚印也没看到,每每都在落脚时扭转卸力,没留下蛛丝马迹。

渡厄洞地势险要,如叶浮生、步雪遥这般的轻功又是江湖少见,是故除却步雪遥,此地把守人员并不多。叶浮生和玄素趁隙而入,内力凝于耳目,每每都在被岗哨察觉之前悄然错开。

这里就像个盘丝洞,怎么走都是弯弯绕绕的大小洞门,两人一边躲避岗哨一边寻找西佛,禁不住有些头晕眼花。玄素正焦急再磨蹭下去怕是步雪遥就快回来了,正欲提醒一下叶浮生,却见对方正把耳朵贴在洞壁上仔细听着什么。

玄素没出声,环顾了一下身周,便也把耳朵贴上去,听到了琴声。

琴声只一墙之隔,但并不悠远高扬,轻缓舒淡,没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变化,仿佛一条溪水潺潺淌过林间山石,温柔得不可思议。

焦虑的心情不自觉被这琴声抚平。玄素紧锁的眉头松了松,突然又惊醒过来,移开耳朵,眼里已现骇然之色。

叶浮生见他这反应,轻声问道:“怎么了?”

玄素慢慢攥紧了拳:“这曲子是《问水》。”

有“东道”盛名的端涯道长纪清晏以剑法和内功之长独步天下,然而比起武功,他的琴技也名满江湖。端涯道长一生好琴,以琴入道,曾以‘上善若水’之意谱出琴曲,拟名《问水》,有平心静气、安抚躁意之效。

叶浮生本是听见这曲子颇觉玄妙,现在看到玄素的反应,心里的猜测估计是没错了。

端涯已死,据说他临终时色空禅师前往忘尘峰祭灵,亲焚经文,坐守三日,最后带走了端涯道长随身古琴“玄心”,从此回山闭关,五年不出。

玄心琴已年久,又经端涯道长多年修正,音色与普通瑶琴颇有不同,何况这首《问水》是他独创,虽无明显起伏,却入道于曲,指法却十分复杂,连他的同门师弟和弟子都未曾学到精髓,只有至交色空禅师勘破真谛。

那么这墙后之人,应是色空禅师无疑了。

墙后是一处大门洞,但洞口却有人把守,火光摇曳,稍不注意就会照出两人的影子。虽说他们能解决这几个守卫,却容易引来其他人,到时候恐怕功亏一篑。

叶浮生眯了眯眼,轻声道:“我引开他们,你趁机进去。”

第111章 西佛

在这片刻之间,叶浮生已想了很多——西佛能为出众,若使鬼蜮伎俩当致命为上,可现在看来对方还好好活着,然而除却死亡,其他手段恐怕也只能困他一时。

但是观这门口守卫却不过三两,除非步雪遥是个自视甚高心比天大的傻子,否则绝不敢如此懈怠。

步雪遥自然心思诡谲,那么这洞里恐怕另有玄机。

按理说在这种摸不清虚实的情况下,叶浮生不应放玄素一个人入内,但一来只有他轻功高强能把守卫引开、顺便探查洞里别处搜集线索,二来玄素不是谢离那样需要保护的孩子,需得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不可能一辈子被人带着。

相比于心思辗转的叶浮生,玄素性子纯得近乎乖巧,何况他在这种地方实在抓瞎,叶浮生说了这话,也就乖乖应了,毫无异议。

叶浮生对他点了点头,拾起一块石子,照着右侧一条甬道就扔了过去。

他这一手扔得极有技巧,由于角度特殊,石子一击之后并未落地,反而又借力往前多打了两发,听起来就像脚步声匆匆而过。

“谁!”

守卫大吃一惊,其中两个拔刀追了过去,附近岗哨也朝这边赶过来,场面顿时混乱不堪。

叶浮生对玄素比了个手势,身如暗影贴着墙从左侧甬道飞掠而去。如此一来,左右两边都出了问题,守卫不晓得虚实,唯有兵分两路追过去,转眼就带走了大半人。

趁此机会,玄素已踏着上方山壁,小心避开火光,如一只攀附的壁虎捉隙而入,藏在了洞口内上方死角,并不急着轻举妄动。

片刻之后,果然有守卫匆匆持着火把入内,警惕地扫视一圈,没有发现玄素,便转身出去守在了洞口。

玄素额头已经见汗,他这短短半日的惊险已超过曾经二十年的总和,一时间心下狂跳,手脚都有些发软。

他不敢落地,生怕发出声响惊动外面的人,便仗着轻功和臂力攀附上壁潜行,朝琴音传来的方向循声而去,可谓是举步维艰。好在玄素着力极稳,性子又沉着冷静,并没有因为情况紧急失却方寸,在最初的艰难之后就很快适应过来,加快了动作。

此处黑灯瞎火,《问水》琴曲成了唯一的引路者,玄素耳力过人,确定它是从前方门洞传来,便挪动身体,用双腿夹住一块尖锐长石,猛然翻身倒挂,双手落在了那扇石门上。

他在心里谨慎计算了自己行过的距离,石门开动的声响应不会惊动外面守卫,便横下心来,双手发力,将石门向两边推去。

灰尘落下扑腾了一脸,叫玄素好不难受,石门发出轻响,但不足以引人注意,玄素忍住了打喷嚏的冲动,再度加力,将石门缓缓推开,露出了足够自己翻进去的缝隙。

他就像个上蹿下跳的猴子,从门缝里挤了进去,刚一撤掌,石门就再度关闭。玄素落地,还未站稳,就觉劲风铺面,下意识地一侧头,就是一只发青的手擦过脸颊,重重打在了石门上,竟然出现了一道浅浅拳印。

玄素一惊,借着洞内昏暗灯火看向袭击自己的人。

这是个僧人,身穿灰色僧袍,只是血迹斑驳、褴褛破烂,脸色铁青,双眼空洞麻木,唯有在看到活人时有了些神光。

就像饿疯的野狼,看到了一只鲜活的猎物。

一股浓烈的腥臭味扑面而来,玄素有些恶心,长袖掩面,露出的一双眼褪去柔色,仿佛春水浮冰,凝起了料峭寒意。

这个洞窟很大,但里面塞了很多人,因此仍显得拥挤。

玄素粗略一看,约莫有四十来人,过半都是僧人,剩下的打扮各异,但无一例外都是江湖人士。

他看清了这些人的脸,瞳孔瞬间紧缩——

四十多个人,都身上染血、衣不蔽体,不少人还残缺了肢体,伤口处皮肉翻卷,甚至已经化脓。

可他们好像都不知道痛,只用眼睛直勾勾地看着玄素,然后从那枯井般空洞的眼里流露出了疯狂和恶意。

其中一些人对着玄素咧开嘴,像是在笑,但玄素只看到了他们带血的唇齿和没有舌头的口腔。

他们的舌头都被人连根拔掉,恐怕是为了不让哀嚎和惨叫透出这面山壁,引来外人注意。

佛曰地狱有六道,其中便有饥虚难耐、丑恶疯狂的饿鬼道。

玄素是年少出家的道士,因着佛道经义有殊,他对佛家的说法也大抵浮于表面,直到现在亲眼看到了“地狱”。

袖中双手慢慢紧握成拳,手背青筋毕露,他不受控制地吸入一口带着腥味的空气,落入肺腑的刹那,胸中也升起一把怒火。

“咯咯——”

袭击玄素的僧人喉间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响,他屈指成爪向玄素面门抓去,似乎是要活生生抓下一块肉来。

玄素不想对这些可怜人动粗,只得狼狈地避开这一抓,却觉得腿上一紧,有人死死抱住了他的左脚。

那是个女子,血迹斑驳的脸上还能依稀辨出清秀眉目,曾经该是个净水芙蓉般清丽的姑娘,现在却匍匐在地抱着他的腿不管不顾地啃咬,而她自己的双腿膝盖以下却已经溃烂了。

牙齿隔着裤腿撕咬皮肉,哪怕还没咬破,也让玄素惊出一身冷汗。他弯腰一指点在女子手上,施了巧力挣出自己的腿,但是这四十多个发疯的人都朝他涌过来,玄素反手握住腰间铜萧,手指逡巡片刻,到底是没有解下来。

玄素身负两套功法,一个是太上宫至高内功心法“无极功,”另一套外功却是他带艺入山所具。这套功法与他性子不同,走的是杀伐果断的狠绝之道,一旦动用就是杀招。因此他曾答应过师父,一生非罪者不杀,不对无辜之人动手。

眼下这些人虽状似癫狂、招招逼命,但也都是为人所害的不幸者,玄素之前在伽蓝街头对伤人罪者有多狠辣,现在面对他们就有多么犹豫不决。

他且挡且避,不动杀也不使重手,很快就捉襟见肘,步步后退,直到背后抵上石门,退无可退。

发疯的人们还或扑或爬地逼近,口里滴着涎水,指甲抠过洞壁和地面,发出刺耳的声音。

人间进退两难,有时候一味后退,就真能海阔天空吗?

玄素在这一刻大脑空白,眼里只剩下这些疯狂的人,自然也不知道自己的手再度搭上了腰间铜萧。

杀人或杀己,你选哪一个?

手指抽搐,紧了又松,玄素一把扯下铜萧,在掌中一转,顺势掷出,稳稳钉在了上方一处山石缝隙间。

与此同时,玄素在被人抓住胳膊的前一刻,抬手抓住一人用力抡出,迫出两尺空隙,人也趁机跃起,抓住了那支铜萧,险险吊在半空。

他不敢轻慢,双腿顺势后抬,勾住了悬在洞穴正上方的长明灯,用力一拽,长明灯砸向地面,火光熄灭,洞穴顿时陷入一片黑暗中。

就在此刻,《问水》琴曲突然高了一调,玄素正在犹疑,奈何眼下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他只能听出琴声是从这里传来,却找不到具体的位置。

琴声转入高调,铮然清鸣不绝于耳,忽然间,一道箫声突起,巧妙插入琴曲空隙。一叠三转,节节拔高,仿佛流水行至尽头飞瀑而下,湍急喧豗,恰似落石滚入深潭,乍然砸出巨大声响,水花四溅,激得人耳目心肝俱都震颤!

玄素猝不及防,差点一口血就吐了出来,赶紧提起内息压下喉间血流,却觉得下方突然寂静,那些疯狂的人竟然都不动了。

箫声一闪而逝,琴曲也渐渐终了,两者近乎完美地融为一道,若非心细如发,绝听不出这一次突起异响。

抚琴之人以掌止住琴弦余音,弄萧之人却仿佛从未存在,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像是完美与黑暗融为一体。

弹琴者自然是西佛,那么以箫声强摧神智的又是谁?

玄素心下犹疑,但思及引开岗哨的叶浮生,到底是没有拖延下去,而是向琴萧之声传来的方向低声道:“敢问是色空大师吗?”

黑暗里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轻淡如止水:“阿弥陀佛,老衲目不能视,故施主适才入内未能及时辨明。”

玄素一惊。

五年前端涯道长去世,色空禅师亲来悼唁,他自然认得对方的声音,但那个时候色空禅师年事虽高,双目却明亮如昔,怎么到现在就目不能视了?

端涯道长生前待他极好,平日里谈起色空禅师也多欣赏敬佩之意,玄素耳濡目染,自然也对其生出亲近。何况那一次端涯道长去世,端清和端衡忙于处理门派里的乱子,不可避免地忽略他的心情,直到色空禅师在端涯灵堂上一手抚上他受寒发热的额头,温言劝慰。

玄素对色空禅师亲近,眼下得知对方情况不妙,哪里还能稳住,然而他身子刚一动,就听见另一个声音传来,如断冰切雪,极是冷厉:“勿要轻举妄动,有话简而言之。”

这声音太冷,就像冬雪覆盖下的坚冰,冷硬到无懈可击,让玄素差点一个哆嗦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