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互别矛头的两种做法一出,双方先前还遮遮掩掩的矛盾,便开始明面化了。

巫教的教民最初还担心神蛇的死亡会给子民带来灾难,不料天没崩,地没裂,洪水没涨,火灾也没发生——除去勐大出现了一群以中了神蛇咒而没死的时生为首的叛教分子,以及巫教的威信大跌两事外,什么事都没有,一切都很平静。

巫教不敢解剖神蛇的尸体查看致死的原因,但却查到了给神蛇喂食的人有问题,极可能是白象王后派的,怒极问罪。白象王后此时已经能够驻杖而行,正在跟巫教在王庭的代理人滇王后角斗争权,哪肯客气?

王庭和巫教,其各自的内部,都因毒蟒的死亡而开始了大规模的势力洗牌,民间也起义不断。至此,南滇本来就因为承担着大量战争赔款而艰难的政局,越发糜烂不堪。

周平长袖善舞,在其中借力打力,纵横捭阖,兴风作浪,更使得滇国上下一团糟乱,许多部落在巫教和王庭的威严受损,而负担过重的情况下纷纷举旗造反。

第四十三章 瘟疫

二月末,朝廷传来消息:去年八月,匈奴和鲜卑南下,北疆大将军宋宁破敌于赤城、山阴,斩首十一万。南匈奴王日晖死,鲜卑回缩五百余里。正月,天子为犒慰北军,起驾巡边,亲往嘉奖,原东朝庶政,暂转回长乐宫西朝由太后领尚书台代理。

我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哪里有天子巡边的道理?”

“天子巡边,戎守江山是我朝惯例。太后娘娘监国,放陛下巡边,熟悉边疆将领,这是准备将军政也交给陛下主理了。”周平说着,脸上浮出十分喜悦的笑容,叹道:“太后与天子能母子同心,并无争权之事,政出一统,真乃我朝臣民之福,天下之幸。”

我想起南滇小国这里夫妻、母子、父子斗得难解难分的乱局,不禁点头。

南疆春早,三月就已经有了炎热之气,一场瘟疫从易门、玉溪漫延。南滇是潮热之地,几乎每年都有瘟疫,所以当地滇民索性以季节来给瘟疫命名。但这场春瘟,势头比往前要急,迅猛无比,竟在十天之内夺了近百人的性命,五名在那一带经营的汉商也染上了瘟病,急派奴仆来使领馆求救。

我在给本馆做足了防疫措施以后,立即和荆佩等人携药东去,幸亏时生逃离王城时留给我做报酬的大象阿弟十分熟悉东去的路程,在我的催促下竟用六天功夫就赶到了易门。几名汉商都是在外行商的积年老手,颇解疫病防治之道,在发现病势后采取了正确的措施,虽然病重,但还没有死人。

我先给几位汉商诊脉确定病情用药以后,立即外出查究当地瘟疫的实况。但这是巫教盛行的地方,大多数村寨都只信任教坛分坛的巫医和祭司,并不欢迎我进村寨治病,直到几名汉商病好,当地有跟他们做过买卖的山民才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抬着病人来找我救急。

我为了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易门治病,带的药都是这半年里在南滇研制出来的新药,药效要比煎煮的汤药强快,很快就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对这些病人我不要求诊金,却要求他们每人病愈后,都要对二十个亲友宣讲我说的治疫基本常识。

易门、玉溪一带本是滇国二百年前的王城所在之地。因为当地频频发生地震,王城才向西迁移,落在苍山之下。由于故王城在地震中沉入了澄水,神庙和王族宗庙也在水中,所以这一带的死者都奉行水葬,以示遵祖敬神之意。

水葬污染水源,却是瘟疫爆发的罪魁祸首。

我教的治疫防瘟的第一条就是禁食生水,亡者必须火化,这与巫教的教导和当地风俗背道而驰,一开始由于接触者少,又有治病见效之功,并没有多大反弹。但过得月余,随着治愈的病人的数量增加,治疫常识传播开来,却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

巫教分坛的祭司竟纠盲目教众打上门来,幸好有几个受过恩惠的村寨反应迅速,将我接到寨子里结寨自保,一场风波,便有惊无险的过了。

春瘟是民生大事,况又发生在开发程度较高的故王城所在之地,王庭和巫教本该及时派人防治,但此时两方正处在对峙争斗的时候,谁也没有遣使救治,只有当地山民惴惴不安的求神祭祀。

周平接了回报,得知我已跟当地部落进行了半官方性质的接触,试图与他们一起防疫治病,大喜过望。连忙召集境内汉商,调派药材,加派人手来听我调令,趁机市恩于民,收买人心。

我手下有了能干的文吏,便将染病治愈并愿意随我治疫救人的山民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编制,负责当地防治瘟疫,乱时治安,春季耕种等事务。

越是危乱,越容易造成权力真空,使六神无主的百姓重新承认统治者,这由防治瘟疫而衍生出来的临时安民组织,已经是我照搬了后世政府的几大基本职能捏合起来的。架构远比部落村寨式的自然权力组织合理,在危乱时各司其职,凝聚力和应变能力相对来强悍,短短一个多月,就已经收拢了临近六十多个部落和村寨,两万多人。

这已经相当于在其国内另行构建了一套绝不相同的行政系统,只要危机过后,再依情依理依利将之维持下去,这足以危及其政治根本。可惜如此大事,巫教与王庭竟没有丝毫警觉——其实当地督司和祭司都已经意识到了大权的旁落,可惜王庭和巫教上层正在进行权力争斗,连春瘟都不治了,谁还有空理会这瘟疫横行之地的小小变故?

周平和徐恪眼见易门事有可为,便鼎力支持,加派药材人手,务求将这临时安民组织的影响辐射出去。有人有药有组织,我所住的易门联寨瘟疫经一个多月治理,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到了四月末,玉溪以东的瘟疫形势越发恶化,开始有人弃家而逃,向我们所在的易门联寨奔来。

我预料会有这种情况,早派人在联寨之外的荒野里另结了许多临时的救急茅棚,派人防守联寨四周,阻止疫区流民直接入寨:“所有从疫区逃过来的人,一定要先隔离观察,剃去须发,剪去指甲,用石灰水泡过澡,全身洁净,确定无病,才能加入易门联寨。记得,不能心软,有敢不遵守禁令直接放人入寨的,赶出寨去!”

疫情严重,我也顾不得人情了。好在这个时代交通不便,相隔百里以上的村寨基本上就没有亲戚关系,又相对蒙昧,联寨的山民执行起禁令来倒也没有多少不好意思。这样一层一层的推行下去,联寨之外又起了新寨。

可即使新寨一座的扩建,联寨外的流民还是越来越多,流民带来了惊人消息。原来玉溪那边竟足有二十几个部落和村寨为瘟疫全灭,没死的人纷纷四散逃走。我头痛无比,叹道:“联寨能庇佑的人有限,我们如果守在这里,坐视瘟疫流毒,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荆佩吓了一跳,叫道:“云郎中,你不是要出去吧?王庭和巫教都不派人来救治治下子民,我们凭什么替他们收拾残局啊?”

“正因为王庭和巫教不出手,我们才要出去。你看这么几天功夫,新寨之外居然又起了三十座新寨,一千多人。外面该乱成什么样子?如果再没有人把疫区全部巡视一遍,安抚人心,只怕自南华以来的疫区,真会变成鬼域。”

虎贲卫队长谭吉自联寨成立以后,就和属下的卫士领着各部落村寨的青壮成立了联寨治安防疫队,负责一应的安全工作,闻言点头:“我也赞成外出,否则无助的疫区流民会将易门联寨视为最后的庇佑之所,纷纷跑到这里来。到时候易门联寨将会面临疫病、短粮、暴民冲击的威胁,垮掉的可能性相当大。”

主意既定,当下召集易门联寨所有的长老过来议事,此时的易门联寨已经扩张到了一百二十七个部落和村寨,其中也不泛具备一定草药知识的巫医。这些巫医经过这些天的防治瘟疫,也渐渐摒除祭祀治病为主的恶习,能派上用场了。

对于我提出的派医队外出巡视疫区,帮助各村各寨防治疫病的提议,不乏支持者,但持偏安一隅的想法的长老也不在少数,更多的人则在两者间摇摆不定,时东时西。

我初时还想晓之以理,和和气气的把事情办了,但利害关系一说再说,都还是七八个长老不愿意出人出力,我也不禁恼了,冷冷的道:“既然几位长老不肯出力,就请退出联寨,以后自己的部落和寨子里出现任何事故,都休想再向联寨求助!”

几名长老闻言大惊失色,纷纷抗议,我砰的一声将手里的漆杯往案上一放,目光逼视过去,等他们住口以后,才道:“肯帮助别人的人,才有资格获得别人的帮助;想抛弃同胞的人,就要做好被同胞抛弃的准备!我道理已经讲明,准备不出人力的部落和村寨,现在就走!”

“联寨是我们本地部落村寨结成的,你这个外人凭什么做主?”

大叫的这个部落长老好像是第三批结盟进来的,他的部落有四千多人,在易门联寨里是相当大的一个部落了,难怪他说这话底气如此之足。

我是以防疫首脑组建易门联寨的,因为最初结盟进来的侉长老他们的村寨都是直接受了我的恩惠,自然推我为首;第二批结盟的是些小部落村寨,自然以第一批为核心;如此推定才形成了我为联寨之首的默契,但默契毕竟没有明说。也难怪这些大部落的首领长老,在一看到联寨势大以后,会生出别样心思,想将我挤下来了。

有这心思的人,这里有多少?

我站了起来,走到那长老面前,对他张目戟指的怒容视如不见,审视着他,反问:“我是外人?我不能替联寨作主?这是你想的?”

那长老本来欺我年轻,以为大声喝斥能吓我,哪料我这人是不吃吓的,根本不将他放在眼,气势顿时弱了半截,声气小了一点:“不止是我想的,大家都这么想!”

侉长老气得暴跳如雷,骂道:“阿昌,云神医是联寨首领,这事我们从一开始结寨就已经定下了!你不就想排挤了云神医,然后仗着部落大欺压我们这些小部落吗?还在这里满嘴胡言,挑是生非,你已经被赶出联寨了,谁还跟你是‘大家’!”

我冲侉长老一点头,摆手示意他身后那批与我共患难时间久的一群长老安坐,转头向那些神色不自然的长老望去,淡淡的问:“不承认我是联寨首领的,还有哪几位?”

楼里一片寂静,竟是谁也没有说话。他们不想出面得罪我,我现在可没有耐心再等他们磨蹭,直接道:“那么,赞同我任联寨首领的,留下来接着议事,反对的,请离开!”

包括阿昌在内,没有谁离开,我再问:“谁走?谁留?”

还是没人动,阿昌气急败坏,破口大骂:“你们这群胆小鬼、大脓包!背后说人的时候个个嘴快,事情到了,都躲着不敢出来!”

他一怒而去,谭吉皱眉,轻声道:“这是个潜在威胁,放?”

“他舍不得走!”

果然,阿昌才一下楼,外面便传来一阵污言秽语,倚楼一看,却是阿昌的儿子领着一群部落里的青壮正在破口大骂,存心搅散联会。

谭吉脸色铁青,一声呼啸,楼下两名虎贲卫立即持刀冲了出去,挥刀就砍。因他们退出联寨的消息未定,两虎贲卫都是反转刀背来用,并没下杀手。

我点头赞道:“这样很好。”

话犹未落,突见阿昌的儿子跳出下面的战圈,反手从腰后抽出几柄短投矛,望准了楼上的我甩了过来。我左侧的荆佩轻哼一声,顺手从旁边操起一只青铜食鼎,举重若轻,往那矛来处一套,铛铛几声,几柄短矛都被食鼎捞了进去。

谭吉略带惊诧的望了荆佩一眼,怒斥一声,一跃下楼,身在半空已经拨出了环首刀,厉喝一声:“小子!你敢暗算首领!”

那壮汉也一身勇力,见他跃下,夷然不惧,举矛挡格。谭吉当头一刀,将他手中的两支短矛斩断。刀势一尽,转而横劈,顿时将那壮汉的头颅斩了下来。他染了一身血,更形凶悍,见阿昌想逃,一步窜上前去,挥刀就砍。

我不再外看,转身坐回原位,荆佩将那盛着短矛的食鼎往我身前重重一放,似笑非笑的环视了众长老一眼,虽不说话,但她这一手露出来,其中的威胁意味不言自明。

联寨众长老从没见过虎贲卫的凶狠,也想不到他们心中的大部落首领阿昌在谭吉眼里,会说都不说一声就杀了,心中震骇异常。再看荆佩看起来文文弱弱的一个女孩子,竟举鼎收矛,轻如舞蹈,一时俱沉默无言。

谭吉一身是血的回来,告知阿昌和他所附的叛逆都已被诛杀,问我后继事宜。我想了想道:“阿昌部既然没有长老和继任者,那就将它拆散了分到各部落去吧!”

此时的各小部落村寨虽然攻伐不大,但大部落却时常四处挑战,给本部落抢夺田地、奴隶、牲口。阿昌的部落强盛,在座就有不少小部落曾受他抢掠。此时听到要将阿昌部拆散分给各部,好几个长老便面露喜色,只是又有疑虑。

“谭令长,阿昌部传言强盛,你可能攻下?”

谭吉嘿的一笑,朗声道:“若全是由我本部卫士攻打部寨,有两百人就足够了;如果由我领联寨青壮攻寨,五百人就够了。”

我看了众长老一眼,沉吟片刻,问道:“我准备以谭令长为将,征集各部落村寨两千能战之士前去攻打阿昌部。事成以后,其部内子女、财帛、奴隶、牲口都按各部落在征讨时出力的程度分配,各位长老意下如何?”

这一步如果踏出去了,易门联寨便彻底完成了从民间自救组织向政治利益联盟的转换,从此以后,巫教和王庭想再插手进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阿昌部是易门最富裕的部落,平常又骄横,此时一众部落长老听到可以按照出力的大小分配他部内的财产子女,都不禁色变。反对者当然有,但还处于弱肉强食状态下自然分化成的各部落,其道德观还没有达到公正的高度,大多数人更愿意得到利益。

于是各部落村寨的长老,少的出五六人,多的出二三百人,都是各部落能战的精壮之士,随着谭吉前去攻寨,只用了一天时间,还没有组成有效抵抗的阿昌部便烟消云散。几名文吏统算了一下战后所得人口财帛,当天晚上就按出力的比例分割了下去。

经此一事,我再提及成立治疫队,从各部落调集人手药材,分成十二队派往疫区,竟没有谁出言反对,比往日商议事务的进程不知快了多少倍,一时片刻就已经分派停当。

民主?恩义?在这种时候,似乎都远不如独裁和利益行之有效,能最大程度的做出机动调度。

第四十三章 战事

“云郎中,去疫区安抚黎民,是件很危险的事,你如今是联寨首领,身份不比寻常,不要亲自去比较好。”

几名文吏的话让我噗哧笑出声来,问道:“我这联寨首领在政事起过什么实际作用没有?”

“你能凝聚人心,这作用就足够了。”

“在以恩义为名的时候,我这‘神医’的确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但现在联寨已经转成了利益共享的政治联盟,能凝聚人心的不是我,而是你们引领的行政系统。”

至于我么,还是擅长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必要为了名位去露拙藏善。

我将原来他们交到我手里的一应文书档案,统统分类派给他们,准备停当,引队北上防治瘟疫。

此时联寨以外西到云龙,东至呈贡,南到峨山方圆近千里都已经成为了疫区。照理论来说东面的瘟疫应该更严重,更需要我亲自坐镇。但我依然选择了北面,不是哪里的人命贵贱,而是因为北面最接近汉境,当我个人的力量不足的时候,便选择自己最想守护的方向。

北面秦藏黑井产盐,是滇国重要的财赋之地,巫教和王庭都着紧得很,虽然他们此时争斗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生死相拼的地步,但却谁也没想放弃这里。在上面没有派人来治理瘟疫,却下令要保住秦藏的时候,当地的督司和巫教分坛,不约而同的采取了相同的手段——他们治不了瘟疫,就将患者统统赶出关口之外,不许他们进入县镇。

一时之间,县镇之外缺食少药的病患四五千人,我领着的医疗队所带物资分配下来,竟连两天都支撑不到。

药物不足,我一面组织人手就地采取新药,一面写信催请越嶲郡和使领馆救济。然而使领馆位在王城,夹在王庭和巫教两方争斗中间,中间又隔着几大被戒严的重镇,想支援我除非插翅飞来;越嶲那边徐恪只派当地商人搭送了些药物过来,还有一封信,里面干巴巴的两个字:“等着”。

我接到这么封信,气得七窍生烟——我能等,这瘟疫还能等人不成?

徐恪一向主张对南滇恩威并重,抚征相并,如今滇国两大主政都弃民不顾,正是收拢人心的大好时机,为何他却不予支持?

外少援助,内缺粮草,我还是生平首次经历这等捉襟见肘的局面,急起来恨不得眉毛胡子一把抓。

求助无门,便只得组织人手狩猎、打渔、采取野菜野果,感觉上自己一下子便回到了洪荒年代。所幸南滇物种丰富,又是五月夏季,将这些人组织起来进行狩猎,也能维持一段时间。

捉襟见肘的苦撑十几天,混乱才开始理清,除了每日上报死亡数的噩耗以外,也能听到每日有几个人病愈的好消息。虽然亡者的数目之众,远非治愈者可敌,但这好消息也能起到激励人心的作用。

可如果没有官方的支持,仅是告野菜和渔猎来维持几千人的饮食,防治瘟疫,那实在不异于痴人说梦。一时有成效,不代表就有前途。

“荆佩,我们再试一次进秦藏关,去找王庭和巫教救人。”

我站在高坡上,看着因为供应几千人的药食而被过分采伐,后继无力的坡地,心里黯然。渔猎所获本就有限,如果再得不到支援,我们这群人是真的没有活路了。

使领馆那边阻碍重重,送不了救济物资;越嶲那边本来还时不时过来的汉商,这几天也绝踪了;当此时机,我们只有向王庭和巫教求救。

但秦藏外的诸部落村寨都已经奉令结寨不出,我们屡次请求当地督司和祭坛祭司传令开寨救济我们一些粮草药材,但都被拒绝了。

荆佩听到我再次提出求见祭司和督司,面色一寒,出言道:“与其求助他们,不如传令回易门联寨,将谭吉调来,将这些寨子踏平了!”

她这个的性格却也奇怪,说起这杀人夺寨来,毫无愧疚之意,仿佛天经地义。

“谭吉要坐镇易门联寨,才保得住联寨之势,哪能让他出来?再者,杀人夺寨劫掠地方,也不是长久之计。”

我再次外出求援,所有人都知道其中厉害关系,自发组成一队三百余人的队伍,要跟着我去求见督司和祭司,看样子是准备文若不成,就动武硬抢了。

不知是我们多次派人在督司府和祭坛外求恳,终于打动了主事者,还是这群带着饥色杀气腾腾的青壮威胁所至,这次求见,意外的得到了允许。

督司府拨出了二百石杂粮,当即任我带来的部落青壮挑走。与督司府的爽快相较,巫教祭坛的反应无疑就慢了许多。我们在山脚的祭坛外等了一下午,也没等到祭司的接待,只有一个祭坛侍者出来,让我们暂时住到祭坛附近的一个小寨去,明天再来求见。

“就是神庙的大祭司,对我们也不敢轻慢,这小小的祭坛,竟如此无礼。”

“正是因为这是小地方的祭坛,野性十足,才敢这样对我们啊。”

我也懒得闲话,倒头就睡。睡到半夜,突然听到荆佩正在问:“谁在外面,有什么事?”

原来楼外不知何时来了个人,那人躲在窗下阴影里不让荆佩看见他,也不说自己的身份,只道:“快逃,祭坛的阿合巫女准备烧死你们!”

那人的滇语地方口音很重,他显然也怕我们听不清他的话,连接重复了几次。荆佩反问道:“我们跟你素不相识,怎么相信你?”

“我妻子娘家的部落是你们救治的,我不会害你们,阿合巫女把你们哄到这小寨里夜宿,就是想烧死你们。你们快逃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这么说,这人的话倒有几分可信。我慌忙起身,这才发现室内本来还应该在的一个人不见了:“林环呢?”

“她领了青壮在外轮值,司警戒之职,她没传警讯,云郎中不必惊慌。”

我怔了怔,但荆佩和林环并不是纯粹的医生,极有可能是朝廷派来的间谍和刺客,她们会做什么事我都不会觉得惊奇,此时听说林环在外警戒,顿时放心,打了个呵欠,点头道:“既然她在外警戒,那我们就接着睡吧。谅来那巫女也只敢暗算,不会用强蛮来。”

荆佩噗哧一笑,道:“你倒睡得着。”

“夜半失眠,那是有闲的时候才能惯的臭毛病。”

我闭上眼,沾枕即睡,可这觉没睡多久,就听到外面一阵厮杀声,我心中惊骇:“难道巫教的人疯了,竟敢这样蛮来?”

荆佩也面色大变,飞快的着衣佩刀,冷声哼声:“这天下疯子多得很。”

我看她杀气腾腾的样子,心知自己帮不上忙,便问:“那我干什么?”

“你收拾东西,准备逃走。这祭坛的巫女虽然是疯子,但林环如果杀了她,我们也只能逃跑。”

我二话不说,立即收拾东西,往后面象厩走去。自我东出,大象阿弟就成了我的坐骑,一面背兜驮人,另一面装行李。

荆佩虽然提刀而行,却没去接应林环,反而跟在我身边,我大感讶异,问道:“荆佩,你不去帮林环组织人手迎战吗?”

“今夜是她轮值,不用我多手。”

说话间外面的形式似乎大变,火光冲天,厮杀声响彻云霄,离我们的居住的后院越来越近。我们这队人除去运粮走的青壮以外,还有一百余人。他们因是男子,小寨又没有那么房间,所以都在寨子楼前的晒谷坪上铺草露宿。

照理说巫教如此大肆进攻,他们即使由林环率领着迎敌,也应该有人往后院来通知我们,但事起至今,竟没有一个人来后院,这个讯号可太不祥了。

“云郎中,我们先走!”

“林环和队里的青壮呢?

“那疯子可能是暗算不成,就将所有听令的教民都纠集起来,倾巢而出。林环领兵打战的本领不高,可在这么复杂的地形里混战,她想活命却不难。至于那些来领粮的青壮……估计背叛者不在少数!”

荆佩一句话说完,将我推上象侧兜,在阿弟腿上甩了一鞭,飞身上马,领着我从后门狂奔而出。外面一片混乱,那情形绝不仅是我们这小队人和祭坛里的人厮杀能够造成的,我匆匆一眼掠过去,惊诧问道:“难道是祭坛和督司府正式撕破脸面,借此机会开战?”

“谁知道!”

前面人影闪动,有人大声呼喝,向我们这边迫了过来,荆佩更无二话,催马上前,拨刀便斩。喝斥者叫声犹末吐尽,就已嘎然而止,她一路带马过去,阻拦的七个人竟都只与她一个照面便被劈刀,再无声息,分明是刀到命绝。

我催象跟在她身后,胆寒的同时突然觉得她这手刀法似乎有些眼熟,仿佛见过。但这念头也是一闪而过,怎么也比不上逃命重要。

荆佩领着我不走大路,只往荒野里走,我暗暗皱眉,问道:“你记得方向?”

“不记得!”荆佩自杀人以后,身上的气息便完全冷了下来,若非这近一年的相处,我已经十分熟悉她的身影,我几乎要以为这是个陌生人了。

“不记得方向还乱走?”

“任何一个方向,都比战场安全。”荆佩说着,回过头来,我就着月光见她脸上尽是懊恼悔恨之色,顺着她的目光一看,远处火光影绰,显然有追兵过来了。

我心里微微一怔,荆佩唇线一抿,冷声道:“云郎中,你先走,我去平平路。”

我还没体味到这其中之意,她已经拨马调头,在阿弟臀后重抽了一鞭,赶得阿弟向前狂奔。阿弟跑出了里余路才停下来,我四顾无人,便跳下象背,取出行囊拍拍它的耳朵,叹道:“阿弟,你自逃命去吧!”

荒野之中本无难寻来路,却亏得阿弟体形庞大,生生的踩出一条路来。我沿着象道急走,听得远处的厮杀声依旧,只是离我们刚借住的小寨远,似乎向祭坛那厢掩过去了。

我编了树环伪装自己,也不敢出声,握紧带来防身用的手术刀,就着月光前行。路上一个敌人也没有,沿途零散倒着的尸体,细看都是一刀毙命,死得干脆利落,一看便是荆佩杀的。

这些人是荆佩杀的,但一路寻来,却不见她的身影,莫非她担心林环的安危,竟以一己之力闯进混战场中去了?正自揣测,突闻左侧似有厮杀声,我略一迟疑,从死者身上挑出一柄断了半截,没了锋刃的青铜剑,向厮杀之处掩行。

从林里的厮杀已经接近尾声,影影绰绰的看见荆佩背负一人且战且退。她的长处本在身手灵活,于游走中一击而中,飘身远退。但这时候她背上负人,身手就大打折扣,落于下风,只与我分离的这个余时辰,竟就已经一身是伤。

我在灌木从中蹑手蹑脚的穿行,在接近追杀荆佩的十人队的队尾时,才乘隙在稍微落后的一人脑后一记闷棍敲了下去。

这些人都已经被荆佩杀怕了,虽然此时她受了伤,又背着个人,但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个个全神贯注,步步为营的向前逼近,哪想队尾竟有人偷袭。且我熟知人体要害,受袭者没有出声就已经被我扶着无声倒地。直到连打了三记闷棍,才有人意识到身后不对劲,回身喊道:“还有敌人!”

队伍一乱,荆佩趁势前冲,刀锋所指,又杀了两人。剩下的五人一时没有认出身披伪装的我,又被荆佩杀得胆寒,见她有趁势掩杀之势,竟吓得哇哇惨叫,抱头便跑。

“是我!”我唯恐荆佩误会,一等那些人逃了,立即出声向她那边奔了过去,问道:“可是林环?”

“是!”

荆佩胸腹臂膀足有十几道伤口,经过一场剧烈的生死博杀,见我来了精神稍懈,几乎瘫软。我奔过去先草草给她包扎止血,再看林环身上,却尽是箭伤,若非她衣内衬了皮甲,滇人的箭头又多是兽骨和石头打制,她已成了刺猬。

“我们得快些离开,找个地方给林环治伤!”

这还是战场附近,若让刚才的溃兵领了人来,我们三个可都活不成了。林环已经昏迷,我只能匆匆下了几针,将背上的行囊往荆佩身上一抛:“我来背林环,你护着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