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要六月,天气越来越热,卫善的胃口才刚涨了些,又被热意给催没了,一碰红肉便觉得上火气, 典膳便日日换着法儿的送些洁净小菜素汤上来, 小荷叶小莲蓬汤,拌的银苗菜,烧菱角, 每日都进一碗枣子粥。

到午间才有一口玫瑰蜜卤汁儿喝,里头搁上三四个冰珠儿,肚里的孩子吃口随了爹娘, 两个都爱吃甜的,这个孩子也爱吃甜的,卫善只要喝点儿玫瑰蜜卤调的水,它在肚子里头便很高兴,若有一日晚上些,就闷闷的不弹,夜里对着肚子唠叨,它竟听得懂,缓缓的动弹一下。

卫善的肚子好像只圆水盂,这孩子就是肚里的一条小金鲤,慢慢悠悠的甩着尾巴,她一门心思想着要把这事儿告诉给秦昭知道,等他回来,让他把手掌放在肚子上。

一听说他回来便要出去迎,沉香却报说王爷去了书房,先洗漱过后,再进院里来看她,卫善却管不得这许多,急巴巴出去。

“公主且等等罢,外间日头这样毒,走一圈儿着了暑气,不如就等着王爷进来。”沉香苦劝不住,只得使个眼色,七八个丫头跟着,她替卫善撑起蓝绸伞,落琼几个拿着扇子,一行人往书房去。

书房里有一间净室,是知道卫善怀孕之后,特意预备的,秦昭每每回来,便在屋里洗漱一番,换身干净衣裳再去见她。

秦昭人才刚泡进水里,就听见门边响动,轻笑一声回头,就见卫善罩了一件浅绿撒花的外衫,里头一件薄纱的抹胸,头发全挽起来,脖子里什么也不挂,走了这一程,面上微红,被屋里水气一熏,朦朦胧胧不见,冲她摇一摇头:“这么一来一回的,热着怎么办,你最受不得热了。”

除了卫善写信给他,秦昭还吩咐肖管事写信来,袁含之投奔的事儿,他立时接着了信,这些日子,袁含之在兰院里干了什么,他都知道。

永宁卫的事的一时丢不开手,才刚办起来不能立时就回来,看见信上说连日暑热,王妃不思饮食,人都清减了些,手上的事稍安稳些,立时赶了回来。

秦昭淋浴,外人不能进来,卫善坐在椅子上,两只眼睛乌溜溜盯着他看,手里拿了一把象牙小扇,不住扇着风。

秦昭人不在王府,卫善干的那些威风事儿却一件都没落下,全听肖管事王长史两个禀报了,看着信便不由自主笑起来,善儿只要有人给鼓劲,这睦事都不在话下。

一是常家商队顺利出了晋地,二是潘家几回在卫善的面前都没能讨着好。

余下正在观望的,便知道潘家这可是倒了霉,急巴巴的要送女儿,这下可摸了老虎屁股,谁不知道晋王妃是只胭脂虎,见过的都说她相貌极美,人却是极威严的。

秦昭知道自己的头上戴了顶怕老婆的帽子,却不急着摘了,撩起水泼到身上,短巾在胳臂前胸擦拭,卫善越是看越是眼热心热,搁下小扇,走到水桶边:“我给你擦擦背捏捏肩罢。”

一面说一面拿手指头去戳他的背,看着水珠滑下去,浴桶里毛绒绒的一丛,手指头才刚一碰,秦昭就叹息一声,越是离得远,越是思念,原来在清江时,也没有这会儿更想她。

握了她的手在掌间摩挲,巾子沉到浴桶里,卫善的指节细细的,走的时候替她染的红指甲已经有些褪色了,想着那天夜里被这么一双手握住,抬眼看着她,把她的手缓缓往水里按。

卫善听见他一叹,从耳朵一直痒到手指头,知道他想要什么,面上又红,又想着他急赶回来,只能呆一天,就又要往永宁去,低声道:“这么深我够不着。”

水房里只能听见水声,小福子沉香在外头候着,半天也没等到里头叫人,好容易让人进了,满地都是水,连卫善身上也溅得些,看她微微出汗,面上红晕更盛,替两人上一盏玫瑰蜜汁。

卫善才刚喝了一口,肚里的孩子就动起来,她捧着水晶碗不敢动,怕把汤翻在身上,又怕惊了肚里的孩子,才刚那样它都不动,一口蜜汤下肚,立时动了。

冲秦昭不住使眼色,秦昭立时伸手过来,指尖碰着,觉得手掌心被缓缓刮过,他一时怔住,眼睛盯着卫善的脸,就见她喜气盈盈的在看自己的手:“酸儿辣女,可它却爱吃甜的,这算什么?”

白天姑姑也说不明白,这本来便不准,爱吃酸生女儿的也多,晋地人人都喝酸汤,可也不是个个都生儿子。

秦昭从后头搂住她,两只手搭在她腹上,只盼着肚子里这个能再动一下,却偏偏没动静了,卫善告诉他:“它一天里就动几回,这个点儿不该喝甜汤的。”

两人挨在一处,自有许多话说,譬如永宁卫所的事儿办得顺不顺,设边军军户,兵部那些人同不同意,奏折是送上去了,迟迟都没有回音,秦昭虽然已经着手在办这件事,可上头没有旨意,总是踩着线,拿自己的钱养兵,正戳中了正元帝怕他拥兵自重的心思。

“真是天下掉下来个袁含之。”卫善笑眯眯伸出手:“护送他的两个人是魏家人。”魏宽在兵部可是一言九鼎,当初秦昭在清江屯田,是有秦显作保,这样的主意一出口,正元帝都赞一声好。

虽是古已有之,却代代改制,到了大夏屯田法早已经被废,秦昭从和林文镜的信里想到了这个办法,年年征粮不如自己种粮。

“你怎么知道是魏家人?”

“若是袁家人,见公子受难还不鞍前马后,既是魏家人,就只看着他不饿死不受伤就成,狼狈便狼狈些,他才到王府,那两个扭头就走,若是袁家的下人怎么也得守着,万一他来了又离开呢?”卫善一条条的说给秦昭听,最要紧的一件,是她写信给了魏人秀。

袁含之那话说得不明不白,几个丫头听了都当魏人秀和袁含之两个有些什么,卫善知道跟这个呆子也扯不明白了,遇家国大事便慷慨激昂,遇儿女□□又含含混混,虽知道他后来那样坚忍不拔,可眼前也依旧想啐他一脸唾沫星子,这话若是被别人听见,魏人秀还怎么作人。

改编军制这样的大事,魏宽也不会因为这么点小把柄就点头答应,卫善特意送了信给魏人秀,送了她一对儿金环,又送了魏家那个小儿子一套小弓箭。

余下谁也没得着什么,偏偏他得了,魏宽若是当真养着贺明达的儿子,就不能不多思量思量,这是于国有用的大事,耽于猜忌,岂不可惜。

魏宽从来一心为着大业,若不然上辈子也不会轮到贺明达出头的,卫善这才敢送信去,秦昭上呈兵部的奏折,兵部原来在议,魏宽本就觉得此事可行,在清江建屯田之初就已经想到了要往边关推广,只是秦昭又走在最前面。

正元帝的态度不明,魏宽把曾经说过的话,又说上一回,正元帝思量再三,点头应下,再有两日,旨意就该到了。

先是军户,接着是开胡汉商市,养活一批马贩子,从边关贩来战马,胡人的马身长脚力长,也更能负重,大业起兵之初一直都未有良驹,还是打赢了李从仪,收缴上来的战马里有胡马,李从仪那一批马便是从胡人的手里买来的。

把关口守住,让胡人拿马来换盐和布,潘家见机倒是快,见一知二,知道生意做不长了,求到秦昭的面前来,也不管边关百姓是死是活,本来就是两边越乱,潘家的东西才越值钱,秦昭抚着卫善的背:“倒也不必事事回绝,潘家要是肯老老实实的做生意便罢了,若是还想把生意做到突厥的牙帐里,那刀也不是白磨的。”

说完了吻了卫善一下:“我在外头,知道你在家里事事妥当,就安心得多。”可夜里还是想,土城城楼上一站,满面都是风沙,军户越是多,练兵越是严,就离他那个泛舟湖上的愿望更近也似乎更远。

卫善心里却无比的安定,手里握着越来越多的东西,害怕就离得她越来越远,重回丹凤宫的那一天,她发着抖的害怕,连灯火都不敢看,再不曾想过,还有今天。

秦昭磨着她的耳朵叫她的名字,卫善哼哼着答应,两只胳膊环住她的脖子,眉目间春意未消,两人一挨得近了,秦昭便移唇过来,含着她一双软唇吸吮。

才刚分明已经纾解过一回,这么搂着就又想起来,手伸进她衣裳里揉搓,上下夹击,正吻得难分难解,抱着她要往书房内室的榻上去,卫善一双眼睛水汪汪的望着他。

偏偏此时外头响起了袁含之的:“逸之,你可回来了,我苦等你半月,赶紧摆席,咱们吃酒。”声音越来越近:“这回说好了,你甚时候走,我也跟你去边关。”

作者有话要说:不知道是不是抽了

我更新啦,我去玩手帐啦嘿

第241章 弄鬼(捉)

秦昭在家留了两日, 光是这两天里上门的人就有无数, 整个王府前院又一次热闹起来,门前车马一直排巷子口去, 门房没有一刻歇下的,拜帖一匣子一匣子的往书房里送。

想要求见秦昭的人就等在马车里, 防着里头叫请,就能立时进门去, 一日都不知道要费去多少柴伙烧水煮茶。

这便是拿到正元帝旨意的好处了,这些人两只眼孔都能感觉到风往哪边吹,秦昭上了奏折改边关军制,正元帝没多久就下了旨意,可见圣眷正隆,这些人便比秦昭刚来的时候还更殷勤。

这些人走秦昭的门路走不通, 便加紧着巴结起了卫善来,秦昭只停留两日就又去了永宁县, 边陲小县有许多荒废田地, 有些自大夏便已经荒着无人耕种,要收拾出这些田地便已经不易,还要外迁军户,把收拾好的田地分给军户, 让他们耕种

土地也不可能一年里便肥沃起来,要论收成总得是两年之的事了,这其中收拾田地征的民夫,耕种田地的要用的农具种子, 还未有收成之前,这些军户也要吃粮住屋,这可是一大批的钱,依赖不上永宁县地方的财政,便得拿刘刺史开刀。

朝中是该要拨发款项的,兵部点头,户部却未点头,这算帐怎么算都紧了些,春耕刚过,还不是国库最充裕的时候,又要防着旱灾涝灾,秦昭的奏折六司廷议,户部只能给出一部分来。

秦昭在奏折里写得明明白白,朝中能帮补便帮补,不能就从晋地的支出里用,刘刺史怎么也没这个胆子压下秦昭的奏折,可这份奏折送上去,朝里只要答应了,出血的就是他。

都说晋王有能为,刘刺史吃了一个下马威,还当就此两人能平平安安互不相干,这奏折一送上,廷议过后,户部便报了个数出来。

秦昭早就已经想好了,不论户部给个什么数字,他都点头答应,余下的就拿出旨意来问刘刺史讨要,开口就先要了百万贯,要清荒田,要建军屋,还得养活这批人没钱可不成。

刘刺史这下可算是看出秦昭的厉害来,先接手军权,跟着再改编军制,看着全无干系,眼睛盯住的还是晋地的财政粮食,偏偏每一步都是理所当然的。

刘刺史在家里捂心口,朝里的旨意也下来了,户部的崔尚书说可行,刘刺史便不能说不行,他还想着釜底抽薪,身边的幕僚道:“晋王来了晋地不过三月。”

百日还未过,他们便步步后退,自秦昭来了,他就没顺当过,连年的上交的钱粮虽不少,可其中也不是不能做手脚,譬如各地的粮库自大夏以来一直都有存粮济灾的旧习,这些米粮用不上的就都折卖了去,折卖都已经算是好的,还有拿陈米充新米当军粮俸禄的。

陈米一个价,新米又是一个价,他不敢在粮库存粮数目上做手脚,但里头的东西还是敢动一动的,不有拿小米充白米,数量重量一样,库里放的什么,难道晋王来了还要一间间开仓给查验不成。

如今知道晋王是个狠角色,也不知道他下一步要拨动盘算上的哪颗珠,拨动哪颗刘刺史都头疼,仿佛挨了一记铁弹子,幕僚看他心焦,替他出主意:“咱们可不能就这么束手看着。”

吃进去的东西,哪有吐出来的道理,既然晋王打这个主意,便想法子让他改编军户不成,有钱有地有什么用?哪有人肯去边关当军户。

刘刺史一听,腆着肚皮问:“你有法子?”

幕僚道:“大人治下,乡民俱安,不过是缴些赋税征些徭役,古往今来都在征,如今的日子难道不比前朝好过?也没哪一年说征不出来了,大人只要说去岁有灾,今岁减征粮食,百姓有活路,怎么也不会去当军户。”

刘刺史算帐极快,心里算盘一打,亏是亏了些,今年那以陈充新的事儿便不能干了,可总比摸出百万贯来养军户要好,这还是头一年的,第二年又是百万贯,这些个军户且不知道得用不得用,若是守不住攻势,损屋毁田,百万贯可就打了水漂。

打听着秦昭要在几个穷困县中征召民夫,他还直摸胡子,一想就明白过来,这些人征走了,便回不来了,着人传出一波风声去,就在这几个县中放话,说征的不是民夫,说是去清荒田的,只要人去了就得留下来当兵了。

先一波去的,再有些日子就要把老婆孩子都一起领过去,不独自己当兵,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要当兵,朝廷的旨意都下来了,一日给个二三十个铜板,就要落军籍!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拿二三十个铜板就要落入军籍,何人能肯,本还想趁着农闲时节去打个短工,倒成了个要命的活计。

四邻八舍一传十,十传百,等到秦昭拿到了地,又支出了头一笔钱,征招民夫的幡挑出去,竟无人来应,打着锣在乡间绕着喊上几回,也依旧无人来。

秦昭说好一旬日回来一次,过了一旬还未归来,信倒是不曾断过,卫善便让小福子跑一趟,带些干净的衣裳,再带些干粮肉脯腊鸡腊鸭,这些东西能放得更久些。

“你去了永宁,可知道要做什么?”卫善一问。

小福子打了个激灵:“奴才就是王妃的眼睛,王妃的耳朵,王妃的嘴,看见的听见的都回来禀报王妃,王妃要说的都传达给王爷。”

卫善火气跟着肚子一起大,除了见秦昭时还有往日的温柔模样,伸手收拾起人来半点顾忌也没有,小福子眼看着王妃手段越来越辣,听她一问,赶紧缩了脖子。

谁知道小福子回来便把消息传到了卫善的耳朵里,卫善扶着肚子站起来,一叠声的叫来了唐九:“你去打听打听,是谁在背后给王爷使绊子。”心里差不多有数,叫唐九去查实。

她俏脸一沉,两道眉毛挑起,唐九赶紧应了声,想也想得到是谁,建军户这事儿谁受损最多,就是谁的主意。

唐九才来了晋地没多少,张嘴就是一口晋地话,外头走一圈,谁也没拿他当外乡人看,学舌的功夫是个个不及他,这些话平日里王府里可听不着,书场茶楼里晃一圈,回来便禀报卫善。

把外头能打听着的都说给卫善听,刘刺史的浑名叫作油耗子,刘刺史惯会搜刮,上面打点的妥妥当当的,底下便玩这些把戏,苍蝇再小也是肉,他连条苍蝇腿儿都不放过,只要是能挤出来的油,通通都得喝进自己肚皮里。

这只喝饱了油的耗子,怎么还肯把油吐出来,卫善知道是他干的,唐九还特意跑了一趟清平县平乐县几个最先征召的地方,这流言是如何起来的,又是如何散播出去的,通通问来报给卫善。

秦昭自也在设法,可这本来也不全是谣言,若是这些民夫到了地方,看见建起来的屋子,清完的园子田地,一年里总有四五个月要轮兵役的,若是当了兵,不过就是换个地方种地,加起来的战事也还是那四五个月。

从此便可免去一半的赋税,也不必再征徭役,年年还吃军饷,看见了好处,自然而然就肯了,可如今这些人还没能看见好处,就已经被刘刺史传出去风声给唬着了。

守边关,那是什么地方,十去九不回,村里还有这许多老人,个个都能说一说北狄突厥那些人是如何凶悍的,说起来仿佛他们都生吃人肉。

卫善听说这些,知道流言越是耸动便越是传得广,就算心里不信的,只要家里人信了,也必得拖着不许去当征夫。

卫善想了半日,刘刺史这法子还当真是不费吹灰之力,谣言越传越凶,相信的人就越来越多,只凭一张嘴就把人给哄住了,只要乡民不肯,秦昭征不到人,边军落军户的事便做不成了。

无人清理田地,赶不上农闲的时候建房盖屋,又误了下半年的耕种,事情无法推进,卫善眼见如此,去找林先生拿主意:“可有什么法子,把流言平去。”

林先生摇一摇头:“没有法子。”

乡人愚钝,无人亲去永宁县看一看,张嘴便信了别人说的,刘刺史此时再减轻赋税,这些人就更不肯走了,只要家乡还能过活,谁也不肯远离故土。

卫善怔住了:“这可怎么办。”

作者有话要说:累,眼睛疼

休息休息

第242章 耗子

农闲的时候村间地头聚满了人, 拿了茶缸子, 或蹲或坐,商量着年末的时候家家凑些钱, 好请个歌戏班子来,在村里搭起草台, 热闹个两日。

去岁遭了雪灾,地里秧苗只活了一半, 本来人人心焦,怎么算秋日里要交的粮都凑不出来,打的粮食大半全要缴上去,再留下第二年的稻种,一个冬天又要如何过活。

正发愁的时候,便有流言传开, 说是刘大人体恤百姓,今年的粮食比去年缴的减去三成。一成都已经是虎口夺食, 三成倒能过一个丰年了。

本来人人都不信, 等越传越真,村中人托了亲戚一层一层去问,百姓不信那贴在村口大树下的黄白纸,拐着弯儿问到七亲八眷那儿, 从县里的皂役口里问来了准信儿,确是少收三年。

十来个人都问一个穿短衫的老头:“你女婿当真这样说?”

老头子见人不信,嘴里啧啧:“怎么不是,我女婿可是跟着县太爷进出的, 一听说就赶紧来告诉我。”伸出三根手指头,指缝又黑又黄,脸上却笑意:“三成呢。”

余下的便围拢了笑起来,又想着今岁可总算能吃上猪肉过年了,整个村里杀一只,在大锅里炖得稀烂,有什么放什么,人人能满满吃上一碗,那就是个丰年了。

二三十个人围着村口这棵老树扯闲篇,听见叮叮当当声响不住,远远看见个货郞摇着鼓进了村,是个年轻漂亮的后生,一笑起来脸上还有个梨涡,有了年纪的妇人一看着他便欢喜,同他搭话:“后生姓甚?头一回走咱们村?”

年年这时节都有货郎挑着担子进村里来换收旧物件,这一个可算是来得早了,倒是原来没见过的生面孔,担子上针线布头绒花手绢都有,还有一罐头饴糖,这鼓声一响,村里的孩子就飞奔回去,把家里不用的东西都拿来换糖吃。

货郎笑眯眯的,一看就是个好性儿,果然有娃娃拿不堪用的东西跟他换,他刮刮那孩子的鼻子,东西收下,拿竹签子挑了一小角饴糖搁在娃娃手里:“去问问你娘有甚不要的,再来换大角的糖吃。”

换完了才转过身来施礼:“姓唐。”说着搓搓手,脸上有点可怜相:“头一回走,才刚置办的家当,要是有家里不要的,我都收,常来常往嘛。”

换了几件布丁旧衣鸡毛罐头的功夫,村里几个妇人便把他多少年纪,从哪儿来的,家里有没有婚配,全都摸明白了。

“你这个相貌口齿,怎么当货郎,该进城里去,怎么也能当个学徒不是。”七嘴八舌,没一会儿连年轻姑娘也转了过来,拿自己做的荷包绢子跟货郎换彩线,不住去看他抖出来的几件粗布花衣。

“当学徒挨板子,我姐夫当兵去了,姐姐拿钱给我置的担子,这一串走完了我就去永宁看姐姐。”唐货郎依旧笑眯眯的,问起来才十五六,跟着姐姐姐夫过活,姐夫有力气,姐姐又贤惠,把他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打眼看过去就讨人喜欢。

一听去永宁,那就是落了军户,比原来围他还围得紧,唐货郎手嘴都不停,一换给小娃挑糖一面拿着秤,手势生得很,可嘴甜人好看,家家都愿意拿些旧东西来折给他。

“我姐夫原来是去做工的,在码头扛包也是做工,一天累死累活赚点钱,又没房又没田,比你们不如。”这话倒说在乡里人心坎上,城里屋子好些吃的多些,赶集的时候也眼热,可没田没屋,到底不易活。

“后来永宁招人,我姐夫就去了,盖了大屋,又清了荒田,当兵的人人都能分着,姐姐姐夫一合计,就想投军,去了五十来个人,做完工能留下的只有十来个,得是能干有力气的,赶着人少,我姐夫进去就是十夫长。”唐九抖开巾子抹把脸,满面骄傲。

原来可不是这么听说的,只说去了就要留下当兵,越传越骇人,一听货郎说的,个个不信,货郎也不恼,指指自己的担子,一付行头都是新的:“还发安家费,我倒想投军呢,人家不要我。”

这后生看着确是生得细皮嫩肉,城里养大的,比乡间地头上瞎跑的孩子不同,又细问他得了多少钱子,一天给多少钱,吃得如何,屋子和田果然都是白给的不成。

听说农户不要,得留在乡中耕田,农户流失这一片田地的收成就少了,得是像唐货郎家里这样,本就无田的才能去。

村子里难得见着个能说会道的外乡人,人越聚越多,不论问什么,这货郎张嘴就能答,收了一担子的旧东西,绒花手绢都换空了,十几个大姑娘就挨在边上看他。

唐九假扮货郎走村,效果确是有的,有那胆儿大的,当真动心,一样是耕田,种别人的不如种自己的,难道那头不雇佣工人不成。

可大多数人抵不住刘刺史那交缴三成谷子的实惠,林先生点了一条路,州中监狱里抓着的那些犯人,秦昭捉着的那二十来个流匪,本来就一多半都是平民,要说大恶,实称不上,可既是匪类,又不能亲易放过,就把这些犯人押到永宁,譬如徭役,做得好了,就能免轻罪责。

这些犯人带着刑具,五人为一队,五人中有一个逃跑,便五人同罪,这个法子一出,解了燃眉之急,让犯人服劳役本就是自古有的,潘家的采石场里就用着这样的犯人,一天就管两顿饭食,比用个工人省钱得多了。

这些犯人到了地眼看见屋子盖起来,田地也越清理越多,军营里当兵的,要说身家多清白的也没有多少,容纳这些人也不是难事。边军人手不够,这些人中罪责轻的,完工之后便留在军里服役。

刘刺史偷鸡不成,可秦昭却没打算就此放过他,这一回放过了他,就会有下一次,他在晋地要办的事还多得很。

刘刺史那个幕僚,在夜里无声无息的死了,第二日刘刺史久等他不来,还想着要等他拿主意,如今这事儿一过,白白少收这么多的米粮,边军已经挨过最缺劳力的时候,眼看着军屋可都盖起来了。

下人去催幕僚起身,拍了半日门都没人应,一把推开,屋里全是烧炭的味道,七月的天儿,门窗紧闭,打开了屋门才知道不对,那幕僚直挺挺的躺在床上,人都已经僵了。

哪有人七月天里烧炭,刘刺史拿帕子掩了口来看,唬得脸色煞白,胡子一抖一抖的,府中这许多卫兵,幕僚的院子虽在外头,可这一圈都有兵丁巡视,人竟悄没声的死了。

刘刺史正自心惊,还道这事并没露形迹,却越想越怕,越怕越抖,被下人扶住,连叫了两声老爷,刘刺史这才稳住了心神。

接着下人便是一声轻叫,把刘刺史肚子上的肉都吓得抖了一抖,乍着胆子要骂,就见下人指着房梁打颤,刘刺史一抬头,就见屋里梁上悬了一只水老鼠。

头朝下脚上朝,青砖地上湿了一小圈儿,刘刺史着人把这老鼠从房梁上解下来,这才发现这只老鼠不是滴水,是在滴油,它是被油给浸死的。

刘刺史脚下一滑,被下人给扶了出去,他浑名既叫油耗子,便是贪婪至极,又胆小至极,哪里想得到晋王甚也没说,直接杀人。

抚着心口半天都没缓过神来,下人还来问:“那尸身…”

“埋了埋了。”刘刺史连连摆手,那幕僚的尸首一口薄棺抬出刺史府,刘刺史因着心慌,给了厚厚的葬仪。

他倒是想闹,可他又没这个胆子,左思右想还是不敢,夜里都睡不着觉,也不往小妾那儿去了,天天都跟刘夫人呆在一个屋里,门口派了侍卫把守。

刘夫人也唬白了脸儿,这算是个什么死法,人都能摸进府来,封住屋子烧炭,那要是下毒落水落马,也都是寻常,自己吓自己,连着几夜都睡不着,眼睛底下一片青灰。

刘刺史府中死了个幕僚的事,外头并不知道,只知道刘刺史称病,几日都没去府衙办事,刘家上上下下把这件事压得死死的。

刘夫人接连推了几回宴饮,可总有推不掉的时候,七月七是晋王妃的生辰,晋王特意从永宁县赶回来给她庆生,那一天是怎么也不能不赴宴的。

刘夫人哪里敢,这会儿再看卫善,仿佛看着催命罗刹,在她面前一声儿不出,那些富户自打听知道卫善七月七的生辰,便说要办一个盛大的七夕乞巧结,让整个晋城张灯结彩,城楼上挂起紫幛彩缎,放烟火来给卫善贺寿。

几个夫人凑在一处陪着卫善摸花牌,她这会儿已经五个月的身子,懒洋洋不愿意动弹,冰的东西倒是能吃了,专让人做了冰酪,落琼一勺子一勺子喂到她嘴边,她手里摸着花牌,面前一堆金戒指金簪子,手气旺得很,一家吃三家。

曹夫人打出一张,抬眼看看刘夫人,知道她一向最好打花牌,今日却安安静静一声不出,倒有些古怪。卫善又赢了两只金戒指,觉着没意思,把牌一推,侧脸问道:“刘夫人怎么今儿一句话也没说过?”

刘夫人身子一动,堆起笑来:“这两日我们老爷身子不适,夜里又要茶又要水,折腾得我几夜不曾好睡,这才精神不济。”

卫善一面把赢来的东西都推出去,她们赌这些只是为了玩儿,从来也没有收东西的,听见刘夫人这么说,轻笑了一声:“刺史大人必是为了百姓心忧,我可听说外头都夸赞刘大人呢,虽是为了百姓,也不能不顾身子,沉香去取一枝山参来,给刺史大人补补身子。”

免去三成谷子的事,确是让刘刺史的官声好了起来,底下人可不会问是为了什么少交粮食,只知道自个儿日子好过,刘刺史明里暗里搜刮这许多年,谁也不会因着这一桩事就赞他是个清如水明如镜的好官,夸却还是要夸的。

刘夫人手上一抖,怎么也不敢受,汗珠都沁了出来:“不敢不敢,怎么敢当。”

卫善是当真不知道刘家幕僚身死的事,秦昭派王七去办,办完了不许让王妃知道,她待人走了,伸手摸一摸脸,让沉香拿镜子来,也知道自己的脾气越来越盛,照了一会儿问道:“我果然凶相了不成?她怎么这样怕我?”

沉香轻笑一声:“公主这是有威仪,怎么能说是凶相了。”

作者有话要说:推荐《丧病大学》好看哒,不过是BL

我文下除了强行广告

书友推文全部OK(就不用去别的地方推我了,万一别人不愿意啥的)

二更可能会很晚

我要去给闺密送温暖

她的两个娃一起病了

互相传染

第243章 扬名

不论是威仪还是凶相, 卫善的名声在晋地无人不知, 她越是有别于那些吃斋念佛, 无事便要捐香油开善堂的诰命夫人们,晋地的豪富之家就越是想叩开晋王府的大门,能在晋王妃的宴席有一度之地,说出去便越有面子。

卫善生辰将至,七月初京城的赏赐就送到了晋王府,卫善一看送来的贺礼,不必看信便知道姑姑的日子十分好过,除了各样金银首饰彩缎织锦之外,各色花样的玉带十二条, 白玉花瓶一对, 宝石盆景一对,金银的食器酒器若干, 象牙小屏六扇, 还有些象牙小棋, 水晶杯子, 零零总总写了一长串。

寻常事物让沉香几个收点,大件的东西便要卫善亲自看过, 这几件东西一抬进来,卫善便认出其中一株三尺来高的珊瑚树原来是赵太后的,她笃信佛教,首饰多是佛家七宝打造的,库里有十好几株珊瑚, 正元帝只要见好的,便往赵太后宫中送去。

这一株珊瑚色泽深红,枝干挺秀,虽不是最高的,可不论颜色形状都是上品,赵太后是个风性子,得了这样的东西,总要把人都叫去显摆,宫妃都夸过一回,她再把东西收起来,可她只爱最高最大的,这一株当作那二三等的东西,随手就塞进了库房里。

赵太后除了修佛寺之外,再没对谁大方过,除了当年秦显娶太子妃时候出过一回血,赵太后觉着是出血了,别人看来,她不过是洒了点水,库里这许多好东西藏着,赏给孙媳妇却只有一对如意,皇后宫妃还不能越过她的规格给赏赐。

赵太后走的时候,话都已经说不出来了,她的东西也指定留给谁,如今姑姑能取出来赏人,就是正元帝已经把赵太后的东西南都交给了皇后。

卫善看珊瑚倒不稀奇,稀奇的是正元帝肯把处置权交由姑姑,预备着办生辰宴的时候把这株珊瑚搬出来,让诰命夫人们赏玩,也有显摆的意思在,朝中有人撑腰,叫这些人还是老老实实配合办事的好。

她哪里知道刘夫人已经吓坏了,刘刺史自从看了那只油浸耗子,在家里整夜睡不着觉,连荤腥都不敢碰,成日里吃素食,肚子都小了一圈,出门恨不得带上十七八个护卫。

卫善听说刘刺史乖乖把钱送了过去,再有些日子,荒田就能全部清出来,吴三升了将军,天天分批练练兵盖屋,还有袁含之,他旁的不会,写诗却是得心应手。

小福子跑了两回,回回见着袁含之,他都在城楼上,要么看着远处黄沙摇扇子,要么就听着兵丁操练的声音摇头晃脑,随手带着笔,兴致一来就要作诗。

跑进永宁县,抬头只要看看土城墙,一见那从头包到脚黄衣裳读书人,必定就是袁含之了,为甚是黄衣,原来倒是白的,在那城上站半天,白的也变黄的了。

卫善一听就乐了,对小福子道:“下回你再去,把他的诗作都要些来,就说是我觉得他诗写得好,要过来看看。”

袁相儿子的诗作,打出名头去总能叫得响,何况袁含之确是有诗才,能有一首两首传扬天下,秦昭的名声就能传得更远了,当年袁礼贤可不就是这么做的。

卫善越想越觉得有理,小福子当真跑了去要,袁含之却不肯给了,他涨红了一张脸,说话都结巴起来:“王妃要看我写的诗?”接着便觉得得意之作句句都能挑出毛病来,这个用典不对,那一处用字不考究,原来张口就能得二句的,如今一整日一句诗都想不出来。

小福子没了法子,一边是王妃交待的,一边又是个拿不出诗作的呆子,小福子识得几个字,看着满篇都是诗,却没东西去交差。

秦昭见他常往袁含之屋子里跑,便把他叫过来,问明白是卫善想要看袁含之的诗作,好半晌都没说话,小福子连头都不敢抬,谁也不知道王妃打的是什么主意。

袁含之是总算把诗拿出来了,他自觉是自己诗作中的精品,原在清江的时候写了这许多,都没在这边陲小县里写的好。

总共挑了五首出来,三首是写永宁的,二首是写清江大营的,小福子抱着这五张纸送到卫善的手里,卫善挑出来一看,果然写得好。

袁含之自己挑剔出来的精品,有气象有文辞,可这几首里有三首是写境的,只有两首提到秦昭建军,把这两首挑出来,让小福子去看看袁含之可有新作。

永宁县文人少,能写诗又写得好的,就只有一个袁含之,要不然卫善也不至于盯着他一头肥羊剪羊毛,小福子再去时,秦昭把他叫进屋中,问他王妃这一向如何。

小福子实话实话,王妃这些日子正找人要茶楼书场里念袁含之的诗,袁含之诗写得很不错,传扬得很广,州学之中都有人流传,把永宁的景色写得有种孤直的美感,学生们都三五成群,要趁着假过来永宁看一看。

秦昭一听,明白过来,不由失笑,原来善儿打了这个主意,自己一心扑在练兵上,倒没想到这上头,抬起手来咳嗽一声,这才对小福子道:“去罢,也别逼得太急,袁二眼睛都熬红了。”一面说一面把自己那一卷塞进了袖子里。

袁含之有才情又有举人功名,还是袁相的儿子,传两日,他的身价便水涨船高,还有人往永宁县去跟袁含之求诗作的。

接着卫善便想把这些收拢来的诗印个册子,像林先生写《大业英雄志》那样,由文人的嘴把秦昭的美名传出去,古来名将贤臣都有人写诗称颂,轮到秦昭自然也行。

卫善一露出这个意思,自有聪明会看风向的人替她宣扬,原来夸赞袁相公子的诗作是假,借他的口传扬晋王的名声是真。

卫善也不在意被人看破,刘刺史这样的人都能钻典籍的空子去拍正元帝的马屁,歌功颂德的文章袁礼贤也不是没写过,她办的还更巧妙些。

一本诗集百来首诗,除了袁含之的,还有晋地各位长子的,谁不想还未科举之前就名扬天下,人人写诗,个个作文。

一百首里总有九十首是写景写情喻事喻理的,余下十首,才是颂扬晋王的,有这十首也已经足够了,卫善把叫人雕版印送,自己出钱,一印就是千余本,跟着商队船队,和四下游历的文人传诵出去。

这些个年轻才子的才名传出晋地,远播天下,秦昭的美名也夹在字里行间一同流传,只要这些诗写得足够好,一句一行都能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