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万帝开了口,声音僵硬得好像冻过:“……明德。”

“是。”

“你只能求一样。”

明德抬起脸来看他,目光里有一点脆弱的哀求。乾万帝强迫自己盯着他,慢慢的、一字一顿的说:“你自己外放和容十八外放,你只能选择一样……”

“苏杭和云南,你只能选择一样……”

“谁走,谁留下,你只能做出一个选择……”

明德看他的目光,就好像一只掉到陷阱里的小兽,眼睁睁的看着猎人拿着刀,一步一步的向自己走来一样。

有怨恨,但是不仅仅是怨恨,更多的是惊恐和疼痛。

乾万帝阖上眼,半晌之后,听到膝盖跪到地毯上的声音,那个应该被九五之尊放到手心里去娇惯去纵容的、最心疼最宝贝的小东西,连说话的声音都这么虚弱发抖,充满了将要哭出来的哽咽,好像任谁都可以毫无顾忌的欺负伤害一样。

“求皇上……赐容十八……云南镇南将军……”

乾万帝猛地站起身来,一步冲下去,跪倒在明德面前,把他紧紧的按在自己怀里。

他清楚的听见怀里细碎的、小猫一样的哭泣声,连哽咽的声音都压抑得小小的,尽量的藏起来,不敢被发现。泪水不可避免的滴落到帝王明黄色的龙袍上,就好像一簇簇小火苗在烧一样,炙热入骨。

“以后要是南巡,我一定带你去江南……”乾万帝颤抖着亲吻明德湿漉漉的细碎的头发,喃喃着道:“……一定带你去,带你去西湖,你想去哪里都可以,整个天下都是你的,全部都是你的……”

但是那不一样,明德心里一个小小的、绝望的声音,固执的说着。

那不一样……根本就……是两码事……

暮色沉沉的压了下来,窗外最后一点夕阳的余晖也散尽了,倦鸟归巢,声声呢喃。

风起树梢,窸窸窣窣的沙沙声淹没了那微弱而绝望的哭泣,渐渐的一点都听不见了。

翌日,皇帝下旨,原暗卫队长容十八护驾有功,赐一品镇南将军、授盐铁大权,即日可启程云南上任。

朝堂轰动,人人大惊。容十八已经双腿皆废,且出身来历不明,如何当得起这堂堂的一品大员、封疆大吏?

镇南将军等于云南的土皇帝,割地一方,税收全拿,不说一辈子,几辈子都能吃喝不愁挥金如土了。几个老臣痛哭流涕着求皇上再三斟酌,但是圣旨下去了就没有收回来的道理,乾万帝态度异常的坚决,把所有人都挡在了御书房之外。

半个月后,容十八伤势稍好,即刻启程。

城门外往远处望去,一队车马影影绰绰,已经渐渐的消失在了地平线上。风越来越猛烈,明德往厚厚的大氅里缩了缩,乾万帝抱着他,低声问:“冷了?”

明德眨眨眼,泪珠滚落下来,一下子就洇进了衣角里。

乾万帝一把抱起他来往回走。就在这个时候,远处一人一骑狂奔而来,到了近处一勒马缰,一个侍卫连滚带爬的跌下来,大呼:“皇上!不好了!”

乾万帝猛地向他一望,那个侍卫几乎神色扭曲语不成句:“皇上!西宛国……西宛国立了新王!卓国师亲自带兵三十万!向边疆大举进犯!皇上,敌军已经全线压境了!”

第35章 断章一深宫之梦

即位的当天,侍女偷偷的笑着,躲在身后看我,羡慕的称我为最幸运的公主。

是的,我的确很幸运。

我只是个王妃生下的小公主而已,头上有即位的王兄,有身为长公主的姐姐。长公主很漂亮,也很强硬,她好像干什么都比我强,很小的时候父王就欢喜的抱着她,宣布要给她挑选西宛国最好最英俊的少年来当驸马。

而我,一向都是乖巧而安静的,沉默的呆着,听从王兄的命令嫁给哪一小国的贵族或和亲,就是我以后所有的命运了。

我总是沉默的呆在宫殿绣满精致花纹的窗帘下,偷偷的看着外边。运气好的话,可以看见那个人穿着一身黑袍,在很多人毕恭毕敬的簇拥下急匆匆的往大殿那边走去。那个时候要是能远远的看他一眼,整整一天都能让我沉浸在幸福之中。

那个人,是王兄气恨不已却也惧怕不已的卓国师。

卓玉。

很多宫人隐晦的告诉我,是他操纵了朝政,是他控制了兵权,是他挟天子而令诸侯,他是个十足十的坏人。然而也有人不这么认为。我的姐姐,西宛国尊贵的长公主骄傲的在我面前,居高临下的看着我,冷笑着问:“你躲在这里偷偷的看他一千次一万次又有什么用?喜欢一个人就要去争取!就要让他知道!”

我只是沉默而懦弱的低下头。我没有姐姐长的好看,也没有她勇敢。她有着天下最漂亮的蜜色的皮肤,她的眼睛明亮而嘴唇鲜红,就像新鲜的草莓的颜色一样。

也许只有她那样的人,才能勇敢而毫无保留的显露出她对于卓国师的爱吧。

一切都在那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发生了转机。我的房门被猛地撞开,当时我正坐在大大的躺椅里看书,巨大的撞击声让我差点跳了起来。闯进来的是两个年轻的红衣少女,我认出来那是卓玉十三铁卫中的两个,她们平时都是低下头去看人的,现在却低低的俯在地上,喝道:“请小公主前去正殿!”

侍女们吓得哭了起来,我很茫然:“去正殿……可是……为什么呢?……”

“国王殿下已经在天朝遇刺身亡了,长公主殿下也遇刺了,”她们的声音不容置疑,“——现在西宛国的嫡传血脉只剩下您一个了!请您快去即位吧!”

王兄和长公主都……死了?

王兄怎么会去天朝?姐姐不是和卓玉一起去觐见那个天朝皇帝了吗?她临走前不是还来到这里狠狠的嘲笑了我一番吗?

我至今记得她那时说的话,她哈哈的笑着,指着我说:“像你这样的小白兔出生在我们王室,真是血统上出现了问题呢!你连说一句话都要脸红!”

其实我并不是说一句话都会脸红的,只是那天卓玉在经过我身边的时候,突然停下身,史无前例的对我说了一句话:“公主在这里做什么?”

我的脸顿时红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幸亏他没有纠结于这个问题,只是淡淡的点头,命人:“夜深露重,送公主回宫。”

就这样一句话,让长公主整整记了好几年。卓玉很少主动跟她说话,他甚至很少对女人说什么。

我的王兄,我的姐姐,他们怎么会突然死了?他们永远的留在了天朝吗?

那卓玉呢?卓玉她……他还活着吗?

我猛地跳起来,跑出了门。我记不得自己有没有穿鞋,当我跑到正殿的时候,只看见卓玉倚在宽大而华贵的榻上,一袭黑衣松松的裹住他的身体,他的脸色苍白,正抬手捂着嘴唇,一口一口的吐出黑血。

“路九辰……”他好像在对别人吩咐着什么,突而抬眼看见我,立刻住了口。

我手足无措的站在门口。大殿里都挤满了重臣和将军,十三铁卫围在卓玉身边,人人都屏声静气,人人都面色严肃,人人都诧异的看着我,好像我冒冒失失的打断了什么重要的会议一样。

我踉踉跄跄的想逃走,突而卓玉说:“来人。”

“是。”

“扶公主上座。”

一个铁卫中级别很高的首领走来,毕恭毕敬的把我“扶”到了大殿最高的、只有王兄才能坐的位置上。我茫然的看着底下的大臣,他们也一样茫然的看着我。卓玉勉强站起身,走到我面前,轻轻地问:“国王和长公主遇刺了,你知道么?”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的看着他。

我点点头。

“你愿意成为新王吗?”

我想说,我愿意,不管为你做什么我都是愿意的。但是我太激动了,也许姐姐说的对,我根本不应该出生在这个王室里,也不应该成为这个国家的公主。

卓玉许久的看着我,大概过了一个世纪,他终于不耐烦等下去了。

他转过身,指指自己的铁卫:“你们五个,伺候好她。”他吩咐完了那五个少女,又转向其余八个年轻人:“你们负责保护她,一直到登基大典。”

我本来是要嫁到一个很远的邻国去给一个年过半百的国王当继后的,但是有一天,突然我被推到了舞台的正中,面对着同样不知所措的观众,扮演一个国家的君主。

多么滑稽的戏剧,所有的一切都是提线木偶,真正的观众只有坐在观众席最后一排的卓国师。只要有他看着,这一切我都甘之如饴。

那一段时间是我一生中最纷乱的时光。大家都忙碌着,重臣不断的进出,军队不断的派遣,侍卫如临大敌。只有我一个人没什么事做,只要按时出现在登基大典上戴上王冠就可以了。

直到有一天,这井然有序的一切都被一个消息打破。

他们告诉我,路九辰回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卓玉正和我坐在御花园里讨论登基大典的事。其实那不叫讨论,只是他吩咐,我照着做而已。

卓玉刹那间的表情,有点震惊的意味,但是很快又恢复了一点淡淡的平静和微微的厌恶:“他回来干什么?”

铁卫摇摇头:“不知道,守城的人说,他只说:开门。”

卓玉脸上的表情一点没变。只要是面对路九辰或提起他的名字的时候,他脸上都是那个表情,淡淡的,有点厌恶,有点挪揄。

在这之前他一直把路九辰关在西宛国深宫的一个秘密地方,关了多长时间没人知道,据说从他举兵叛乱攻入皇宫、操纵朝政的那一天开始起,他就一直软禁了路九辰。路九辰对他来说就是个赤裸裸的威胁,那个名震天下的路总管是唯一一个让卓国师忌惮的人,这一点整个王宫都知道。

据说他带着长公主、率领使团出使天朝的那一天,路九辰逃出去了,逃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其实那不叫逃,以路总管的武功来说,没有什么监牢是可以困住他的,他只是一直呆在那里不想走而已。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天他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出去走走了,然后他就不见了。

但是为什么他回来了?

卓玉想了很久很久,之后他说:“……给他开门。”

又一个铁卫飞奔而来,跪俯在地上:“大人,不用了……路总管已经进来了。”

卓玉刹那间的表情很奇怪:“……那派人跟着他,看他往哪里去。”

大概过了一盏茶工夫,先前领命而去的铁卫回来了,不知道为什么声音战战兢兢的:“大人……路总管他……他又回到了您关押他的沐帿殿,坐下就不动了……”

我很久以后都能记起来卓玉当时的表情,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卓玉脸上出现过那样的表情,就像是听到了什么难以置信的事一样,好像路九辰不是个脑子正常的人。

……路总管的脑子,大概的确不大正常吧……

谁都知道卓玉是打算把他关到老死的,一日简单三餐,一方小小天地……任谁逃出去了,都不会想再回来吧……

卓玉慢慢的垂下了眼睫,慢慢的饮尽了杯中的残酒,突而起身大步离去了。

他走得这样急,连再见都没有和我说一声。

关于路总管,其实我很小的时候,见过他一面。

他是个“袖手刀”中人,父王曾经语带敬畏的说起他。路九辰这个男人,任是天塌下来都不会改变一下神色,真正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

他很威严,总是沉默,不到真正应该出手的时候,就像一把没有锋刃的刀。他朴素而平淡,即使是声震寰宇,那也是一种慢慢的积累在人心里的威压和影响。

卓玉比他进宫晚。那一年卓玉领兵进宫、威胁王兄交出大印的时候,有的朝臣其实是向着王室这一边的。他对于异己者从来都是先拉拢,实在不行了再除掉,但是对于当时最有势力的路总管,他连拉拢的行为都没有,直接一道强令逼迫他关在了深宫里。

那其实是很奇怪的。不论是拉拢了路九辰还是杀掉路九辰,卓玉今天都不会这么如鲠在喉。但是卓玉既没有把握和勇气去拉拢他,也没有那个决心去杀掉他。他把路九辰关着,好像在强迫自己渐渐的忘掉这个人的存在一样。

曾经有人偷偷的语带轻蔑的说:卓玉算什么天下第一高手?路九辰武功比他高多了。

据说他们一共交手过三次。第一次卓玉微弱获胜,第二次打平,第三次卓玉大败。

据说卓玉不敢再比下去了,直接一道关押令,冠冕堂皇,不动声色。

登基那天大宴,美酒和歌姬就像流水一般铺满了王宫的地面。卓玉喝醉了,他踉踉跄跄的站起身,说:“殿下,臣惶恐……臣先行告退了……”

铁卫中一对少年男女立刻上前去扶住他。他们都是很英俊和很漂亮的人,就算不是顶尖高手的实力,放到人群中也是很扎眼的,就像能发光一样。他们都对卓玉忠心耿耿,他们是卓玉心腹中的心腹,最珍贵最心爱的手下。

也许是狂热的气氛或酒精给了我勇气,我站起身,高傲的命令:“你们都退下吧,本宫亲自送国师回去休息。”

那一对少年男女看我一眼,并不言语。我恼火了,尖锐地问:“怎么,听不见我这个新王说的话吗?”

他们顿了顿,欠了欠身,退下了。我过去想扶起卓玉,但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到一个男人,实在不知道怎么下手。我想了想,模仿着刚才那个红衣少女的动作用力想扶起他,结果竟然一扶就扶起来了,几乎没什么过分的重量。

卓玉低着头,不堪酒力的样子,只有我能看见他低着头,纯黑的头发搭在眼前,眼睛明亮的看着我。

“去寝宫。”

我突而意识到他并没有醉,只是不想再喝了而已。

刚才那两个铁卫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退下的真正原因其实并不是因为我的命令,而是卓玉的……默许。

他的默许,其实比我的命令要惯用的多吧。

我笑了起来,酒意反而让我的笑意更加明媚:“国师,你怕过什么人吗?”

我们走到远离笙箫的官道上,卓玉哦了一声,笑了笑:“公主怎么想起来这个问题?”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想起这个问题,我强撑着一个少女所有的不甘心:“我就是想知道!”

卓玉看了看我,转过头。我们走了很长时间,就快要到达夜色中寂静的宫殿的时候,他突而淡淡的道:“……有的。”

“……顺着这个方向往下走,你会看到终年静寂的沐帿宫……沐帿宫里的那个男人,我曾经很惧怕他……”

那个时候我以为他回答我是因为我的坚持,后来才知道那其实是他喜欢看我没有底气、却只能强撑着装出一副很厉害的样子。

这个样子,就像是这么多年以来的,他自己。

我们走上宫殿的九重玉阶,我忍不住问:“可是国师,你这么厉害,为什么不杀掉路……杀掉他?”

卓玉摇摇头:“杀不了的。”

“那你为什么不拉拢他?”

“拉拢不了的……”

卓玉的声音听起来有种很特别的意味。我把他放在榻上,黑衣从他的身体上覆盖下去,月光下我们都仿佛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他好像完全不在乎我的存在,躺在榻上,非常疲惫的皱了皱眉,好像就要睡过去一般。

我忍不住小声地问:“……是不是你一直想拉拢他,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愿意?”

卓玉翻了个身,笑了起来:“公主,你怎么对这些事这么感兴趣?如果你想打听我对于路九辰的态度,那么我告诉你,他是个英雄。如果你想以此推断我对于保王党的态度,那么我告诉你,路九辰是英雄并不代表保王党里的所有人都是英雄。好了,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我的脸一定又红了,但是这并不是因为害羞的原因。我只是想多呆一段时间而已,我不知道这时候走出去适合不适合,我只是想和这个男人交谈。过于窘迫的情绪导致我口不择言,一个疯狂的念头突而闪现了出来,我冒冒失失地问:“路九辰就这么重要?没有他就无法完成你的大业吗?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拉拢他吗?”

卓玉不置可否:“差不多吧。”

“不管他要什么都可以,哪怕你自己的身体也可以?”

卓玉愣了愣,竟然哈哈大笑起来:“……仅仅是这个?那当然可以了!”

很久以来我从来都没有看过卓玉碰过任何一个美丽的男女,他总是生活得很静寂,没有人靠近,也不会主动去靠近别人。他不爱财,不爱美色,没有娱乐。如果不是他操纵了王权,也许他会是个圣人也说不定。

我被这一切的对比惊呆在原地,很久很久都没有任何动作。卓玉抬起眼皮看了看我,问:“公主,你还要再呆下去吗?”

我不知所措的看着他。

他盯着我,平淡的陈述:“——我以前已经成过亲了。”

我慌慌张张的跳起来,跑出了大殿。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往什么地方跑,只知道风声从耳边呼啸而过。锣鼓喧嚣的声音从远处遥遥的传来,就像一个遥远的梦境一般。所有人都沉浸在愉快之中,没有人能看到我,他们的新王,躲在一个花丛的阴影里,睁大眼睛,眼眶干干的,连一点眼泪也没有。

半个月后,西宛国紧急调军,集结三十万,向天朝边境沉沉压去。

随着那个黎明的第一缕曙光,战争终于打响了第一声号角。

西宛国国师卓玉亲自领兵挂帅,所到之处大军挥斥,一夜之间,战线吞进三百里,几座城池相继失陷,天朝边境岌岌可危。

第36章 传承凤印

战线在一夜之间全部集中,西宛国的精兵从最危险的山剑关里突破出来,仿佛一支尖锐的箭,插进了北疆的腹地。

西宛国虽然地广人稀,但是人民凶悍尚武,和已经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了几十年的天朝相比,就像是一头尚未苏醒的狮子和一匹孤狠强悍的狼王。卓玉在没有入宫之前也是战场出身的人,据说手下从无败绩,并且每到一个地方就必定屠城,久而久之,天朝北疆孩童夜啼,只要父母吓唬一句卓玉来了,那孩子一定恐惧阻塞不敢言语。

这次他没有屠城,而是每到一个地方必定传播瘟疫。西宛国邪术繁杂阴险,卓玉本人又是个邪术高手,大军每过一城,必定瘟疫横行,很多城池都因此被损毁。没过一段时间很多戍边军官在听闻西宛国大军即将来临的时候都会弃城逃走,因此战线推进很快,天朝的北疆腹地俨然已经岌岌可危了。

贾儒斟是先帝最尊敬的老人家之一。乾万帝真正当上太子,其实多亏了这个老真人的一张嘴皮子。

嘉真人会算,会观星象,会演算八卦。先帝相信他可以预见未来,当李骥还是作为一个庶出皇子在战场上厮杀打天下的时候,有一次返京,贾真人指着他,对先帝道:“此真龙也!”

这句话是先帝下决心不立东阳王晋源而立李骥的真正原因。因为这句话,李骥在即位后的十几年里一直待贾真人为帝师,尊于内宫观星殿,居一品大员。可以说,整个朝廷上最受重用的是丁家夏家那些人,但是最受信任的,却是那个十几年不问世事的贾真人。

眼下,贾儒斟静静的看着眼前的明黄帛卷,上边几个大字墨迹未干,在夜色下的观星殿里散发着清淡的墨香。

——邪龙出世,当以真龙对之。

这是乾万帝暗中交代下来的。其实乾万帝未必真信那些神神鬼鬼的事,尤其是战场搏杀,真刀真枪的对决,关鬼神什么事呢?前朝因为迷信算卦而灭国的事还算少吗?

但是有些时候,这些鬼神可以当作一些事的借口,让人就算不相信,也不得不相信。

那个送来这卷明黄帛绢的正印大太监张公公低垂着眉眼,满脸堆笑的道:“皇上的意思很明显了,太子如此懦弱下去,不是一件好事……虽说立了清河公主肚子里的皇孙,但是万一太子监国呢,万一皇孙若是也不争气呢……如此看来,还是把太子送上战场去历练几年方好……不是皇上不顾忌父子之情啊,皇上也是打天下出身的,眼下把太子送到战场上去,不是害他,其实是爱他啊……”

——如果太子回来,那当然是个经过历练的合格太子,那即位也就即位吧。

如果太子不幸殉国了,那几个庶出的皇子们,值得好好培养的也多着去了……

贾儒斟知道自己这个卦,其实是一种工具。但是谁不是工具呢?他还有别的选择吗?一个深居深宫十几年的老人,他能有别的选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