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半真半假的自嘲,令元佑帝哈哈笑了起来:“朕的胆子比皇后想象中的大多了,皇后不必多虑。”

太子也未多想,笑着说道:“儿臣知道这个喜讯后,也十分高兴,这一夜只睡了两个时辰。”

王皇后和颜悦色地应道:“你膝下只有两子三女,如今又添两子,又是双生,委实是一桩大喜事。”

就在此刻,席公公进来禀报:“启禀皇上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太子妃娘娘携太孙太孙妃进宫报喜。”

王皇后心里一紧,面上却是半点不露,笑如春风拂面:“快些让他们进来。”

片刻后,太子妃太孙顾莞宁一起进了椒房殿。

见了礼之后,元佑帝赐了座:“都是一家人,都坐着说话,无需拘谨。”

太子妃早已得了顾莞宁提醒,此时一脸的喜气:“多谢父皇赐座。”不等元佑帝询问,便主动说起了昨天晚上的事。

“…郑氏不知如何动了胎气,竟然早产,又是难产,儿媳当时十分焦急。便领着莞宁一起进了产房坐镇。”

“后来情形危急,事急从权,便让徐沧进了产房为郑氏急救,好在老天有眼,郑氏的一条性命被徐沧从阎罗手中抢了回来。两个孩子也平安无事。”

“做得好。”元佑帝心情大悦,看太子妃也格外地顺眼几分:“孩子性命要紧,大夫进一回产房也无妨。”

“闵氏,这次应记你一功。”

王皇后立刻接过话茬:“皇上说的是,闵氏胸襟宽广,处事果决,堪为嫡母典范。一定要重赏才是。”

太子也看了过来,眼神是前所未有的温柔。

自嫁给太子后,太子妃处处被挑剔,时常被嫌弃。像此时这般同时被帝后盛赞的,从未有过。

太子妃一时间既惊又喜,忙自谦道:“这都是儿媳分内之事,岂敢居功。说来惭愧,让徐沧进产房救人,其实是莞宁和阿诩的主意。”

元佑帝笑道:“都有赏!”

顾莞宁和太孙对视一眼,忽地一起站了起来,齐声道:“孙媳(孙儿)还有一事禀报。”

元佑帝对最宠爱的孙子孙媳十分和气,半开玩笑地打趣:“有什么事只管张口说就是了,这般慎重,倒让朕有些紧张了。”

王皇后心中一紧,忽然有了不妙的预感。

顾莞宁从容悦耳的声音在椒房殿里响了起来:“昨天下午,孙媳和殿下一起在杜鹃树下闲话,偶遇了出来闲转的郑美人。殿下不喜被人扰了清净,当时便和孙媳一起离开了。没想到,到了晚上,就传来了郑美人早产的消息。”

“当时,孙媳心中既惊又怒。此事实在蹊跷,倒像是冲着孙媳和殿下来的。因此,孙媳和殿下和母妃商议一番后,便去了郑美人的院子。”

“万幸郑美人母子平安,总算能洗清孙媳和殿下的嫌疑了。否则,若有差池,孙媳和殿下也无颜进宫来见皇祖父皇祖母了。”

太孙也肃容道:“有句话孙儿不吐不快。齐嬷嬷王嬷嬷是皇祖母派去照顾郑氏的。郑氏忽然早产,和她们两个怕是不无关系。昨晚情况紧急,孙儿来不及禀报,便擅作主张,将她们两个先关押了起来。”

听到这儿,王皇后的面色未变,双手却悄然用力地握紧。

果然是他们夫妻两个捣鬼坏的事…

元佑帝的眉头也皱了起来,扫了王皇后一眼,然后沉声道:“你们怀疑齐嬷嬷王嬷嬷,可有凭证?”

顾莞宁坦然道:“没有,一切都只是我和殿下猜测。”

元佑帝:“…”

第四百九十六章 圣心

没等元佑帝发话,太子便沉了脸:“无凭无据的事,你们两个怎么敢仅凭猜测就定了两位嬷嬷的罪?真是放肆又荒唐!”

太孙抬起头,不卑不亢地应了回来:“儿臣敢问父王一声,在那等要紧的时候,到底是找证据重要,还是郑氏母子的性命重要?”

这还用问吗?

当然是先顾着郑环儿肚子里的孩子了。

太子没说话,脸上的表情却已表明了一切。

“就算是我们夫妻冤枉了两位嬷嬷,只要郑氏母子平安,这份罪责我们心甘情愿地担下了。”顾莞宁和太孙并肩而立,神情同样的诚恳。

王皇后恨得咬碎了一口银牙。

好一个狡猾的顾莞宁!

好一个腹黑的太孙!

他们两个这哪里是要担罪责!这是生生地扇她这个皇后的脸啊!

这番慷慨陈词,比什么证据都更能令人深信不疑。

元佑帝已经目光冷冷地看了过来。

王皇后不得不起身道:“阿诩夫妻两个既是生了疑心,总不会是无的放矢。不如将齐嬷嬷王嬷嬷审问一番,若真是她们两个胆大妄为,臣妾绝不会饶了她们。”

元佑帝看着王皇后,许久没说话。

在元佑帝冷然的目光下,王皇后也有些撑不住了,苦笑着叹道:“皇上莫非是疑心臣妾吗?”

“郑氏有孕,臣妾和皇上一样高兴,也一样期盼着两个皇孙出世。就算臣妾心肠再冷硬,也断然不会朝两个还在娘胎中的胎儿动手。夫妻多年,难道皇上连这点也信不过臣妾吗?”

说着,王皇后的眼中闪过一丝水光,声音也微微哽咽。

元佑帝龙目中闪过一丝唏嘘。

太子也没料到事情会急转直下,变成了这等光景,心中不由得暗暗激动雀跃起来。

如果能借着此事,狠狠地挫王皇后的锐气,甚至令王皇后彻底失了圣心…儿子儿媳果然是好样的!他想了许久都不敢做的事,他们两个竟然敢动手实施!

太子用期待的目光看向太孙顾莞宁。

继续说,千万别客气!

太孙果然张口了,可惜,说的内容和太子希冀的相差十万八千里:“皇祖父,孙儿虽然疑心齐嬷嬷和王嬷嬷暗中捣鬼。不过,孙儿敢肯定,此事一定和皇祖母无关。”

顾莞宁立刻接过话茬:“孙媳也相信,皇祖母绝不会做出谋害皇家子嗣这等恶毒的事情来。请皇祖父息怒。”

太子:“…”

他们两个这到底是要做什么?

太子简直怄得吐血的心都有了。

不过,论揣摩圣心,太子拍马都难及太孙夫妇。

两人说完之后,元佑帝的神色顿时大为缓和:“照你们两个说来,齐嬷嬷王嬷嬷为何要对郑氏动手,令郑氏早产?”

太孙坦然答道:“此事孙儿也百思不得其解。想来,必是有居心叵测之人,不愿见太子府子嗣兴盛。甚至意图令孙儿孙媳担上谋害胞弟的罪名。”

元佑帝眉头动了动,怒气又在迅速聚集。忽地点名问道:“闵氏,此事发生在太子府内宅。你既是太子府主母,就交由你处理。你觉得该如何处置齐王两人?”

好在太子妃之前早有心理准备,不至于被问懵,很快答道:“儿媳想彻查此事,查出幕后的主谋。”

元佑帝不置可否,又问顾莞宁:“莞宁,你意下如何?”

顾莞宁目光微闪,淡淡说道:“郑氏保住了性命,两位皇孙也平安无事,是天大的喜事。孙媳觉得,此事不必再追根究底了,免得众人在背地里议论纷纷,有损皇家体面。”

这话显然说中了元佑帝的心思,元佑帝略一稽首:“莞宁说的有理。”

事实上,顾莞宁说的这几句话确实十分巧妙。

有损皇家体面,言下之意就是背后主使之人必在皇室之中。

元佑帝不愿深究,显然也有庇护王皇后之意。

否则,若是齐嬷嬷王嬷嬷真的供出了王皇后来,又该如何处置?难道真要为了此事就废了中宫皇后不成?

顾莞宁微微一笑:“既然皇祖父也赞成,那孙媳就斗胆做主一回,回府之后便赐死两位嬷嬷。免得她们两个情急之下,胡乱攀咬。”

元佑帝毫不犹豫地说道:“好,此事朕就交给你处置。”

顾莞宁恭敬地应下了:“多谢皇祖父信任,孙媳领命。”

王皇后全身一片僵硬冰冷。

表面看来,元佑帝又护了她一回,她似乎毫发无伤。

只有她清楚,元佑帝对她是何等的失望。

无需任何证据,元佑帝已经在心中定了她的罪。她甚至无从辩驳,就已失了圣心。

好一招以退为进,好一记釜底抽薪!

太孙!顾莞宁!

他们两个这是窥准了元佑帝的性子,利用此事给她挖了一个深坑,她害人不成,反而掉进了坑底。

反应略有些迟钝的太子,到了此刻也会意过来,不由得暗暗心惊。

这对小夫妻,竟真的丝毫无惧王皇后,甚至主动出招对付王皇后!更可怕的是,他们居然成功了。

不费一兵一卒,只动了动嘴皮子,就做到了。

他的后背,一阵阵地冒着凉气。

日后,万一他们两个也这般对付自己,他能否抵挡得住?

太子正胡思乱想着,顾莞宁忽地瞄了过来。那双深幽不见底的眼眸,似笑非笑,异常明亮,仿佛窥破了他心底的惊疑和惧怕。

太子有些狼狈地移开目光。

太孙笑着打起了圆场:“今日我们进宫给皇祖父皇祖母报喜,千万别为了这等小事扰了大家的兴致。”

又对太子笑道:“父王一直没回府,还未见过两位弟弟。他们生的一般无二,十分可爱。”

太子打起精神笑道:“我今晚回府,就去看看。”

“郑氏难产,伤了元气。徐大夫说了,怕是要养上一年半载才能下榻。”太子妃张口道:“两个孩子总得有人照顾,臣妾便命人将他们抱到了雪梅院。此事臣妾还没来得及和殿下商议。”

太子妃身为嫡母,愿意抚育两个庶子,也是这对双生子的福气。

太子也没糊涂到家,立刻说道:“就放在雪梅院吧!”

第四百九十七章 失宠

太子毫不犹豫的表态,令太子妃的心情舒畅了不少。

嫡母抚养庶子,才是应有之义。只是,这些年来,她一直和于侧妃不对付,懒得将于侧妃所出的儿女养在眼前,衡阳郡主也由李侧妃抚育。

以太子妃的性子,这一对双生子,她根本无心教养。

是顾莞宁的一席话说服了她。

“儿媳知道母妃心中不痛快。可这对双生子,母妃还是养在雪梅院里为好。”

“郑氏身份太过低微,根本没资格养育皇孙。如果母妃不闻不问,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是便宜了李侧妃,要么就是便宜了郑氏。”

“李侧妃本来无子,若是养了一对双生子,焉知日后不会成为另一个于侧妃?”

“若郑氏亲自抚养两个孩子,父王看在两个儿子的份上,少不得要给郑氏一个正式的名分。到时候,府里就会多一个受宠的郑侧妃。”

“儿媳相信,这两者,母妃都不乐见。既是这样,倒不如将他们抱进雪梅院里养着。有乳母伺候着,母妃偶尔看一眼,便算尽了嫡母的心意。传出去,母妃多了贤良的名声。父王探望孩子,少不得要常来雪梅院。外面再无人敢嘲笑母妃不受宠。”

是啊!

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些年她为什么一直都没想通?

于侧妃母子在府中日渐风光,她这个堂堂太子妃却一日比一日式微落寞,说到底,不能全怪别人。也是她太过愚蠢的缘故。

她想了一夜,终于想通了。

庶子也是她的儿子,她要将这对双生子养在膝下。所有的风光和荣耀,也应该都归于她这个嫡母!

事实证明,这么做,对她确实好处极多。

不但太子满脸笑容,就连元佑帝也露出了赞许的笑意:“郑氏身份卑贱,又伤了元气,确实不宜抚养孩子。有闵氏细心照看着,确实是桩好事。”

顿了片刻,又道:“这一双孩子,并蒂双生,朕给他们赐名萧麒萧麟如何?”

麒麟!果然是好名字,寓意好,又好听。

太子喜上眉梢,立刻拱手谢了恩:“多谢父皇赐名。”

元佑帝舒展眉头笑道:“你这个做父亲的,到现在还没能亲眼看一眼孩子,心里一定惦记得很。朕准你一天的假,待会儿就领着闵氏他们回府,明日再进宫来当差。”

听听这温和的语气!

看看这和蔼的面色!

这双麒麟儿,果然是他的福星。

太子心情十分愉快地应下了。

元佑帝又对着太孙和顾莞宁笑道:“你们夫妻两个,此次应当记首功才对。想要什么赏赐,只管张口,朕绝不吝啬。”

太孙笑道:“孙儿和阿宁什么赏赐都不要。两位弟弟平安出生,我们太子府里子嗣兴旺,对孙儿来说,就是最好的赏赐了。”

这番话,既温暖又贴心。

元佑帝心中妥帖,开起了玩笑:“多了两个胞弟,你也不必惊慌。朕总是最疼你的。”

太孙深谙彩衣娱亲之道,立刻松了口气,摆出一脸庆幸的神色:“皇祖父这么说,孙儿就放心了。昨天夜里,孙儿愁的一夜都没睡好呢!”

元佑帝被逗得哈哈大笑。

太子妃太子见元佑帝如此开怀,也都随着笑了起来。

顾莞宁也笑着凑趣:“皇祖父只疼殿下,就不疼孙媳了么?”

元佑帝笑道:“你也只管放宽心。不管朕有多少皇孙媳,你都是朕眼中第一得意之人。”

顾莞宁一本正经地谢恩:“天子一言九鼎。皇祖父这么说了,孙媳晚上也能睡得安稳了。”

此言一出,众人又都笑了起来。

只有王皇后,神情僵硬,想挤都挤不出笑容来。

一直到众人告退,王皇后都未再说过话。

太子等人走了,椒房殿里只剩下元佑帝和王皇后。

元佑帝脸上的笑容很快退散,神色沉凝,目中闪着丝丝冷意。

王皇后只觉得嗓子阵阵干哑晦涩,口中满是苦意,挤出一丝笑容道:“皇上,臣妾…”

“你什么都不必说了。”元佑帝神色淡淡,声音不高不低,毫无起伏:“朕已经替你将此次的事情圆过去了。那两个嬷嬷会被处死,你身边和她们两个联系的人,你自己处置了。免得日后传出风声,于你颜面有损。”

王皇后一颗心顿时沉到了谷底,全身冰冷刺骨。

元佑帝果然已经认定了是她所为,她百口莫辩。

事实上,也确实是她暗中出的手。所以,她根本没有底气喊冤。

可是,若是一句都不辩解,又和承认无异。

王皇后勉强定定神,张口道:“皇上实在不信任臣妾,臣妾也无话可说。可臣妾确实对此事一无所知。”

元佑帝扫了王皇后一眼,目中冷意更盛:“皇后是不是觉得朕是傻瓜?几句话就能将朕糊弄过去?还是朕不顾皇后颜面,下令彻查,找出证据,皇后才肯承认?”

王皇后被噎得面色惨白。

做过的事,怎么可能没有半点蛛丝马迹?

别的不说,齐嬷嬷和王嬷嬷就是最大的破绽。

“朕不想再多说什么,今日之事,到此为止。朕也希望,皇后能知福惜福,不要将朕对皇后的敬重和情分都折腾完了。”

元佑帝扔下几句话,便沉着脸摆驾离开。

王皇后愣愣地坐在椅子上。

一步错,步步都是错。

现在后悔也已迟了。

元佑帝已经对她彻底失望,她也彻底失了圣眷…

一个失了圣心又无子的中宫皇后,以后该如何在宫中立足?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轻微的脚步声响起,耳畔响起了席公公熟悉的声音:“皇后娘娘,时候已经不早了,该传膳了。”

王皇后回过神来,脸上冰冰凉凉的。不知何时,她竟已泪流满面。

席公公垂着头,不敢多看。

王皇后声音沙哑:“本宫今日胃口不佳,不必传膳了。”

顿了顿又道:“太子府有两位皇孙出世,是桩大喜事。你去准备两份厚礼,立刻送到太子府去,就说是本宫赏给两位皇孙的。太孙妃救人有功,还有徐沧,一并厚赏。”

第四百九十八章 薄情

太子回府之后,立刻去了雪梅院。

两位刚出世的小皇孙,身边各有两个乳母并八个宫女伺候。一声令下,乳母们小心翼翼地抱着孩子出来了。

依旧是红通通皱巴巴的小脸,各自闭着眼睛睡得香甜。

太子略略打量一眼,满意地笑道:“和孤生得颇为相似。”

太子妃抽了抽嘴角,忍住吐槽的冲动。

刚出世的孩子,脸还没长开,哪里就看出长得像谁了?

不过,太子正在兴头上,太子妃也没泼冷水,笑着说道:“是啊,臣妾也觉得他们两个和殿下生得肖似。”

太子又笑道:“孤看着他们两个,就想起阿诩刚出世的时候来了。”

太子妃终于忍不住了:“阿诩一出生就白白胖胖格外可爱。”这两个孩子像小老鼠似的,哪里比得上她的儿子!

太子妃语气中虽有鄙夷之意,太子倒也不以为意,反而赞许地点了点头:“阿诩小时候确实生的俊俏可爱。”

这话听着还算顺耳。

太子妃的面色顿时好看了几分:“那是当然了。臣妾见过不少刚出生的孩子,比得上阿诩的还从没见过。”

顾莞宁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在亲娘的眼中,天底下再没人比得上自己的儿子。

太孙气度雍容出众,相貌也确实俊美。若说无人能及就有些夸张了。

太孙倒是半点都不脸红,笑着说道:“母妃只夸我出生时好看,莫非长大就不俊俏了?”

“当然不是。”太子妃想也不想地说道:“别人都说阿睿相貌胜过你,依我看,还是你更好看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