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奉劝郡主一句。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母亲遮掩了十几年,到底难逃身败名裂。今日之事,郡主当引以为戒才是。”

高阳郡主被气得脸孔煞白,全身簌簌发抖,猛地冲上前:“顾莞宁,我撕了你这张嘴!”

可惜,还未近顾莞宁身边,就被顾莞宁迅疾伸手捏住了手腕。

“诶哟!”

高阳郡主只觉得手腕一阵剧痛,疼痛难当,顿时惊恐地尖叫起来:“顾莞宁,你胆敢弄断我的手腕!皇祖母知道了,绝不会饶过你…”

尖锐刺耳的叫声,几乎要将众人的耳膜震破。

其他人都未吭声。

唯有王敏变了脸色,怒而张口道:“快些放开郡主!顾莞宁,你是戴罪之身,竟还这般嚣张。你就不怕触怒皇祖父皇祖母吗?”

顾莞宁哂然冷笑:“王敏,你对你长嫂倒是情深义重。若让你兄长知道了,心中不知会作何想。”

王敏脸孔骤然涨红。

想到日渐消瘦脸上几乎再无笑容的兄长王璋,王敏心里像被巨石堵住一般。

她当然心疼自己的兄长,也恨高阳郡主生**荡,让兄长成了众人眼中的笑柄。

可是…高阳郡主身后是王皇后,王家不能惹恼了王皇后。齐王府如今也和王皇后同一阵线。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得捧着高阳郡主。

高阳郡主还在放声尖叫。

顾莞宁猛地松了手。

高阳郡主踉跄一步,差点摔倒。站在一旁的内侍忙上前扶住高阳郡主。

高阳郡主满腔羞愤,狠狠地瞪着内侍:“滚!”

内侍哪里敢吭声,更不敢放手。

他不过是一个假充内侍的男宠。刚才顾莞宁说话的时候,他心虚至极,连头都不敢头。之前顾莞宁和高阳郡主动手,他就更不敢往前凑合了。

傅妍和林茹雪将这一幕看进眼底,心中愈发凛然。

到了这步田地,顾莞宁说话行事依旧强硬,分毫不让。跋扈的高阳郡主,在她面前没能讨得了半点好。

幸好她们两个没敢明着落井下石,否则,现在难堪的就是她们两个了。

顾莞宁没再看高阳郡主和王敏,将目光看向罗芷萱等人:“今日多谢你们来为我送行。时候不早,我该走了。今日一别,请诸位多多珍重,期望来日重逢。”

众人一一应了。

顾莞宁深呼吸口气,上了马车,沉声吩咐:“启程!”

第六百八十二章 抵达

马车缓缓向前行驶。

顾莞宁端坐在马车里,隐约还能听到罗芷萱姚若竹等人的哭泣声,心里也有些许酸意。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今日有这么多人真心来为她送行,令她心中格外宽慰。

其余丫鬟都坐在别的马车里,她的身边,只有陈月娘和琳琅玲珑三人。顾莞宁无心说话,她们三个也都十分安静。

直到马车行驶出一段距离,琳琅才轻声打破沉默:“小姐若是觉得倦了,就在奴婢的身上靠着休息一会。”

顾莞宁定定神,随意地笑了笑:“不用了。我能撑得住。”

此去静云庵,得两日路程。这才刚出发,哪里会撑不住。

玲珑笑着接过话茬:“琳琅,小姐一直练武,体力远胜过你。就是小姐撑不住了,也该靠着我休息。哪里轮得到你。”

陈月娘笑道:“琳琅若是累了,就靠着我好了。”

琳琅知道她们有意哄顾莞宁高兴,很配合地叹了口气:“早知如此,我也该学武才是。免得被你们取笑没用。”

顾莞宁唇角微微扬起。

说笑两句,马车里凝重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

前有太子亲兵开路,后有侍卫随行护送。再加上中间的七八辆马车,这副阵仗,不管走到哪儿,都极惹人注目。

沿路的百姓们,看不懂马车上的标记,却丝毫无碍闲话一番的兴致。

“这是哪一个府上的女眷?这出行的阵仗可真是不小。”

“是啊,前后侍卫加起来,得有两三百人吧…”

待到了城门处,排队出城的百姓更多了,对着马车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太子亲兵上前出示了腰牌,城门官不敢怠慢,忙喝令百姓让开。

马车很快出了城门。

就在此时,一列骏马快速追了上来。

顾莞宁听到嘚嘚的马蹄声,眉头微微一皱:“看看是谁。”

玲珑耳力目力俱佳,立刻应了一声,掀起车帘往外看了一眼,然后欢喜地转过头来:“小姐,是穆韬带着人来了。”

穆韬是太孙侍卫统领,也是太孙的心腹亲信。

太孙被元佑帝留在身边,无法分身,现在派穆韬前来,显然是要代自己来送行。

顾莞宁嗯了一声,目光稍稍柔和。

此事发生得太过仓促,她和太孙甚至没机会说几句体己话,便已面临分别。她不让自己多想他,免得心中难受。

以他的性子,此时一定十分自责没能护住她吧!

马车停了下来。

穆韬的声音在马车外响起:“小的穆韬,奉太孙殿下之命,一路护送太孙妃到静云庵。太孙殿下还命小的带了一封信给太孙妃。”

顾莞宁看了琳琅一眼。

琳琅点点头,下了马车,从穆韬的手中接了信。

马车再次启程。

顾莞宁拆了信,展开信纸,上面只有三个字。

等着我!

这三个字显然是一蹴而就,笔锋锐利,透出杀伐冷厉之气。

太孙那张俊美温和的脸孔,似浮现在眼前,轻声又坚定地对她说:“阿宁,你等着我。我一定会接你回来。”

顾莞宁伸出手,轻轻抚过这几个字。

萧诩,我会一直等着你。

出了京城后,一直走的是官路。

要走两日路程,第一日晚上,宿在驿馆里。到了第二天傍晚,才到了静云庵。这里有几座山,静云庵坐落在山的半腰处,杳无人烟,离皇陵约有三十里的路程。

山路难行,宽大的马车无法上山,只能骑马或是步行。

马车上行李众多,好在随行的侍卫也极多,日常用具由他们搬着。衣物之类,琳琅不愿让侍卫们沾手。只凭着几个丫鬟,却是搬不动这么多东西。

就在左右为难之际,穆韬的声音在耳畔响起:“琳琅,将这些箱子捆好,我让人用担子挑上山。”

这倒是个好主意。

琳琅舒展眉头,冲穆韬笑了一笑:“好,那就劳烦穆统领了。”

穆韬肤色黑,此时脸红,倒也不太明显:“这是我分内之事。”

玲珑忙里偷闲,冲琳琅眨眨眼。琳琅视若未见,招呼几个丫鬟过来忙碌。

顾莞宁无需过问这些琐事,骑上穆韬特意带来的雪白骏马,不疾不徐地先上了山路。陈月娘也骑马随行。

“这座山叫岭山,有荒山野岭之意。”顾莞宁随口说道:“静云庵建在这里,远离人烟。”

静云庵是前朝皇后命人修建,将宫中犯了错的嫔妃送到这里来度日。一直延续至今。

顾莞宁前世从未踏足过这里,没想到,今生倒是有幸来见识一番。

陈月娘见顾莞宁神色坦然,并无颓丧之色,心里暗暗松了口气,笑着说道:“这里的景致倒是不错。”

山路可容两骑并行,路旁有不少树木花草。此时正是冬季,花草枯败。好在有一些四季常青的树木,偶尔还能看见几株梅花。

骑马行了半个时辰,便到了静云庵。

静云庵里的人早已得了消息,倒也未曾怠慢,门早已开了,也有不少人在门口候着。

领头的一个,是一个四十余岁的女尼,容貌竟生得颇为秀丽,额角虽有皱纹,依然不掩风韵。

女尼双手合十,神色还算恭敬:“贫尼玉真,见过太孙妃。”

顾莞宁目光扫过玉真身后的几个女尼。一个个竟都生的姿容气质不俗,年龄多在三十岁以上。

这些人大多是随主子前来“修行”。眼看着无望出去,便剃度出家,做了真正的尼姑。

为首的女尼玉真,曾是大皇子妃王氏身边的女官。如今做了静云庵的主持。其余几个女尼,也大多是王氏带来的人。

如今的静云庵,早已成了王氏的地盘。

王皇后处心积虑将她送到这里来,想来早已派人来“关照”过了。

顾莞宁淡淡说道:“平身。皇伯母何在?领我前去拜会。”

女尼玉真暗暗一惊,下意识地看了顾莞宁一眼。

已是傍晚,山上的光线比别处更暗一些。可饶是如此,也无人能忽视顾莞宁的美丽和光华。目光一扫,便令人心悸。

这位太孙妃,果然如传闻中一般,极不好惹。

第六百八十三章 王氏

顾莞宁目光扫了过去。

玉真立刻回过神来,忙应道:“楚王妃娘娘正在做晚课,还请太孙妃先进去安置,待明日有了空闲,王妃娘娘自会召太孙妃相见。”

大皇子死得早,当时还未有封号。死了之后,被追封为楚王。

顾莞宁神色不变,声音却冷了几分:“我身为晚辈,若不拜会长辈自行安置。此事传出去,少不得要落一个行事跋扈目无长辈的名声。你在此推三阻四,莫非是成心为之,让我担上不敬长辈之名?”

玉真一惊,额上顿时冒了冷汗:“请太孙妃息怒。贫尼岂敢有这等险恶居心。只是,王妃娘娘每日早晚课,从不允人惊扰。贫尼这么说,也是为了太孙妃着想…”

“立刻带我前去。”顾莞宁冷冷地打断玉真:“皇伯母做晚课,我就等着。总有结束的时候。”

玉真还想说什么,一抬头看到顾莞宁冷肃威严的目光,不敢再吭声,低头应了一声是。

她曾是王氏身边女官,察言观色欺软怕硬早已成了本能。就算做了主持,说话行事依旧是昔日做派。

王氏妄图让这样的人给她来一个下马威,未免太过小瞧她了。

顾莞宁讥讽地扯了扯唇角。

玉真在前领路,顾莞宁不疾不徐地迈进门槛,陈月娘紧随其后,其余几个女尼也一同随行。

静云庵建在半山腰,委实不算小,粗略算一算走过的地方,也有数十亩。目光所及之处,也颇为精美整洁。

顾莞宁没有急着打量周围。既是要在这里住上一阵子,以后多的是时间熟悉环境。

到了一处颇为宽敞的院子外,玉真停了下来,陪笑道:“贫尼这就进去通传。请太孙妃稍候片刻。”

顾莞宁略一点头,淡淡地加了一句:“记得禀报一声,就说我会一直在这儿等着。”

玉真神色微微一僵。

言外之意很清楚。王氏今儿个不见人,这位太孙妃就不会在静云庵里安顿下来。

虽说顾莞宁是挨罚到了这里,明面上的理由却是冠冕堂皇。而且,顾莞宁身份摆在这儿,一日没被休弃,一日还是大秦太孙妃。

谁敢怠慢?

就是楚王妃王氏,也不能明着刁难。

玉真很快进了院子通传。

顾莞宁也不急,慢悠悠地站在院子外等着。

等了不到盏茶功夫,玉真便陪着笑出来了:“王妃娘娘听闻太孙妃来拜会,特意停了晚课,请太孙妃随贫尼进去。”

顾莞宁淡淡地嗯了一声。

进去之后,一路畅行无阻。

王氏在静云庵里,一住就是十几年。这处院子陈设精美,处处奢华,比起魏王府韩王府也未逊色几分。

如此喜好享受之人,怎么可能静心念佛?

这个王氏,为何要扔下高阳郡主不管,跑到静云庵来?

前世她和王氏并无交集,入主慈宁宫之后,也无暇过问一个半隐居的王妃。只知王氏寿命极长,她病逝的时候,王氏都还没死。

这一世,因缘巧合之下,倒是要和王氏打一回“交道”了。

王氏在正厅里见了顾莞宁。

两人打了一个照面,彼此都有些意外。

王氏意外于顾莞宁的光华夺目,顾莞宁同样惊讶于王氏的美貌。

王皇后生的相貌端庄,却算不上美人,王敏更是相貌平平。顾莞宁下意识地以为这个王氏也是容貌寻常。

没想到,年已四旬的王氏风韵犹存,颇为美艳。穿戴更是颇为精细考究,一眼看去,只如三旬妇人。

高阳郡主的容貌,承袭自王氏,却又不及王氏美艳动人。

“侄媳顾莞宁,见过皇伯母。”顾莞宁不疾不徐地上前,裣衽行了一礼。

王氏矜持地略一点头:“免礼,坐着说话吧!”

顾莞宁道了声谢,未坐在王氏下首,而是挑了一个颇远的位置坐下了。显然有不居人下的意思。

王氏神色暗了一暗,目中多了几分冷意。

很快,王氏的神色又缓和起来,张口道:“我这一把年纪,到了静云庵里来住着,图个清静自在。你为何也来了?”

明知故问!

分明是故意提起这一茬,令她难堪。

顾莞宁扯了扯唇角,淡淡应道:“皇祖母近几年来时常有恙,皇祖父的龙体也不如往日。我这个做孙媳的,自动请缨前来静云庵,吃斋抄经祈佛,希望皇祖父皇祖母身体康健,福寿延绵。”

王氏似笑非笑地哦了一声:“原来如此。我还以为是为了你生母沈氏的缘故,你无颜见人,不得不来此暂避风头。”

就是没有王皇后的吩咐,王氏也不会轻易放过顾莞宁。

她人住在庵里,京城里的动静却瞒不过她。女儿高阳郡主屡次和顾莞宁生出冲突,在顾莞宁手中吃了许多闷亏。昨日早晨,在太子府门口,高阳郡主更是连连受辱。

王氏心里早憋足了闷气。

如今正主就在眼前,她焉能轻易放过。

顾莞宁神色未变,声音冷了几分:“皇伯母住在静云庵,消息倒是颇为灵通。既是如此,想来皇伯母也知道高阳郡主在府中养男宠一事了。”

王氏:“…”

王氏的面色陡然一变。

顾莞宁无视王氏难看的面色,慢悠悠地说了下去:“我如今是皇家孙媳,娘家之事,于我虽有些困扰,到底是嫁出门的女儿。郡主是皇家长孙女,行事毫不顾及皇家颜面。无人提起此事便也罢了,若是在皇祖父皇祖母面前揭露此事。以皇祖母注重女子声名的性子,少不得要来个大义灭亲了。”

王氏面色愈发难看,口中犹自为女儿辩驳:“此事无凭无据,岂能捕风捉影,胡言乱语。”

“说来,这也不能全怪高阳郡主。”

顾莞宁定定地看着王氏,目中露出讥讽:“皇伯母扔下幼女,住进静云庵,只想图个清净自在。可怜高阳郡主,有亲娘也和没亲娘差不多。性子长歪了,也不稀奇。”

王氏霍然站起身来,脸上没了伪装的温和从容,竟有几分扭曲狰狞:“一派胡言!”

第六百八十四章 夜探

“是不是胡言,皇伯母心中最是清楚。”顾莞宁讥讽地扯了扯唇角,心里暗暗生出疑云。

之前未曾细想,现在想来,大皇子去世后,王氏本该留在楚王府里抚育高阳郡主。为何执意要到静云庵来?

莫非,这其中另有缘故?

王氏被戳中痛处,愤怒至极,怒目相视:“顾氏,你虽是太孙妃,在我面前只是晚辈。这般口出恶言,你就不怕落一个不敬长辈的名声吗?”

顾莞宁毫不动容地回击:“皇伯母先语出刻薄,我敬重长辈,才有学有样。而且,我说的句句都是实话,何来不敬长辈之说。”

王氏:“…”

早听闻顾莞宁口舌犀利性子难缠,今日总算是亲自领教了。

王氏气血阵阵翻涌,却硬是按捺下来。

来日方长!

今日暂且放过顾莞宁,以后总能找到机会…到那个时候,她定要让顾莞宁尝到后悔莫及的滋味。

王氏收敛怒容,淡淡说道:“你一路奔波辛苦,又骤然从京城到了这里,心气浮躁语气冲些也是难免。你先去安置,以后我们两个多的是说话闲谈的时候。”

最后一句,隐含讥讽之意。

你再厉害,还不是被撵到了静云庵来?

进来容易,想出去可就难了。

顾莞宁并未动气,淡淡一笑:“皇伯母说的是,那我明日再来请安。”

说完,起身行了晚辈礼,然后转身离开。

王氏身为长辈,无需起身送行。阴冷的目光直直地盯着顾莞宁的背影,直至顾莞宁的身影消失在门边。

待顾莞宁安顿下来,天已经完全黑了。

静云庵里修建的后院大大小小有十数个,王氏占去了最大最宽敞的一个,其他几个收拾得雅静的院子,也都有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