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此事,王家的承恩公爵位,会成为昨日黄花。皇后娘娘的凤位怕是也不保了。”

说到这儿,孙贤妃的眼睛亮了起来,语气也透出几分难以抑制的激动:“不出几个月,皇上便会废了她的皇后之位。”

后位空悬,她这个太子生母,当然有资格坐上凤椅…也只有她才有这个资格!

孙贤妃的眼中闪出热切兴奋的光芒。

顾莞宁眸光微闪,淡淡说道:“娘娘特意请我过来,就是为了说这些?此事和我并无太大关系。”

孙贤妃收敛笑容,正色道:“皇后之位,关系重大,和你怎么会无关。你一日是太孙妃,一日就离不开皇室权力争斗。”

“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我也不兜圈子。”

“后位我志在必得!”

“只要你肯助我坐上凤位,日后我定会为你撑腰,也会照拂定北侯府。”

孙贤妃从不会小觑任何人。顾莞宁人在静云庵,依然有翻云覆雨的本事。太孙一颗心都在她身上,将她拉拢过来,对自己当然十分有利。

可惜,顾莞宁并未因这个允诺动容,唇角浮起熟悉的嘲弄讥讽:“娘娘太过高看我了。我如今为皇祖父厌弃,哪里还有左右局势的本事。”

顿了片刻,又淡淡说道:“就算有,我也没有站在娘娘这一边的打算。”

孙贤妃:“…”

孙贤妃的脸孔忽红忽白,既难堪又愤怒,咬牙切齿地低声道:“顾莞宁!王家人要杀你灭口,王皇后当日也想置你于死地。你和她再无和解的可能。既是如此,你为何不肯站在我这一边?”

顾莞宁扯了扯唇角:“我和皇祖母之间虽有恩怨。可这绝不代表我就要和娘娘沆瀣一气。”101

孙贤妃气得头顶都快冒烟了。

好一个顾莞宁!

都到这等时候了,还要嘴硬!

如果不是因为太孙对她百依百顺,自己何须向一个晚辈低头示好?又何须受这样的羞辱?

顾莞宁看着气得发抖的孙贤妃,慢悠悠地说了句:“希望娘娘有心想事成的一日。”

“顾莞宁!”孙贤妃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迟早有一天,你会后悔今日说过的话。”

“我顾莞宁从不因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后悔。”顾莞宁目光扫过孙贤妃难看至极的脸:“想来娘娘也不愿再见我,我这便离开。”

第七百二十六章 访客(一)

孙贤妃眼睁睁地看着顾莞宁转身离开,气得七窍生烟。

顾莞宁头也没回,不疾不徐地走出了正殿。

太孙没有多问,只笑道:“时候不早了,我们先回家。”

顾莞宁笑着嗯了一声。

夫妻两人领着孩子回了太子府。

太子妃坐立难安地等着,见他们平安归来,忐忑不安的心才算落回原位,忙问起两人进宫的情形。

顾莞宁不欲太子妃担心,轻描淡写地说了一遍:“…皇祖父让我在府中好好照顾孩子,等闲无事,不必进宫请安。”

太子妃听了此话,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顾莞宁素来是个骄傲的性子,往日又格外受元佑帝的青睐偏爱。如今遭了冷遇,心里一定很难过。

太子妃低声安慰道:“莞宁,你皇祖父还没消气。等过上一段时日,一定会召你进宫。”

顾莞宁倒是颇为坦然,反过来笑着安抚太子妃:“我早有心理准备。眼下的情形,已经比我预想中的好多了。母妃不必介怀。”

太子妃仔细打量顾莞宁一眼,见她神色平静安然,这才放了心:“你别灰心丧气就好。日子是要慢慢过的。你还年轻,有些坎坷波折都不要紧。熬过去就会否极泰来。”

顾莞宁微微一笑:“母妃说的是。我以后正好专心照顾阿娇阿奕。”

太子妃欣然点头,很快又道:“对了,顾侍郎今日一大早便让人来投了拜帖,说要登门探望拜会。我留了拜帖,让他明日到府中来。”101

顾莞宁笑着嗯了一声,又道:“不止是三叔,接下来几日,一定会有许多人登门来看我。”

关心她的亲眷好友,不亲眼来看她放心不下。有心看热闹的人,想来看看骄傲的太孙妃经过这一劫之后是否还能维持往日的高傲。心怀恶意的,更少不了冷嘲热讽奚落讥讽。

总之,一定会很热闹就是了。

太子妃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思忖片刻道:“你见一见亲眷好友,其余的人,便由我出面打发。”

免得顾莞宁落入尴尬的境地。

顾莞宁却道:“这倒不用了。登门想见我的,便由我出面打发。”

“可是…”太子妃欲言又止,目光将担忧表露无遗。

太孙张口,替顾莞宁说道:“阿宁躲着不见人,会惹来更多的闲言碎语。倒不如大大方方地出来见人。”

顾莞宁笑着看了夫婿一眼,接过话茬:“殿下说得有理。我也是这么想的。母妃只管放心,敢当面刁难奚落我的人还没出世呢!”

太子妃哑然失笑:“罢了!你既是自己能应付,便由你好了。”

闲话数句后,顾莞宁忽地意味深长地说道:“出了这等事,王家败落已成定局。皇祖母说不定也会搬出椒房殿。”

太子妃一惊,霍然看向顾莞宁:“这种话,可万万不能乱说。”

后位废立,关乎朝堂国运,绝不是小事。

顾莞宁目光闪动,压低了声音:“母妃只当不知。最好是劝着父王一些,千万不能掺和此事。免得为皇祖父忌惮。”

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今日贤妃娘娘请我们去了景秀宫。”

话中之意,已经十分清楚。

太子妃的神色顿时凝重起来。

孙贤妃是太子生母,这些年来,太子对孙贤妃十分信任敬重。如果有扶持孙贤妃登上后位的机会,以太子的性子,必会出力。

“我已经拒绝贤妃娘娘。”顾莞宁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后位之事,我们绝不宜插手。而且,以皇祖父的性子,未必会再立新后。贤妃娘娘的如意算盘,只怕要落空。”

顾莞宁说得十分笃定。

太子妃听得半信半疑:“后宫总得有人主持宫务,没了皇后,再立新后是理所当然之事吧!”

太孙眸光一闪,张口道:“阿宁也只是猜测,皇祖父到底会怎么做,谁也不知道。我们静观其变就是了。”

太子妃对儿子的话素来信服,闻言点了点头。

顾莞宁所料半点不错。

这一日,太子府收到了厚厚的一摞拜帖,粗略一数,至少有四五十个。

顾莞宁当然不是人人都见。先剔除家世不够不自量力的,又挑出几个没什么交情的放在一旁,其余的全部亲自回了拜帖,约定了登门拜会的时间。

连着半个月,府中的访客就未断过。

最先登门的,是定北侯府众人。

太夫人身体不佳,未能亲自前来,吴氏也一直卧榻养病。顾海和方氏夫妻两人领着所有晚辈一起来了。

人一多,梧桐居显得格外热闹。

见了家人,顾莞宁格外愉悦,笑着一一喊了过去。

顾海打量顾莞宁一眼,笑道:“莞敏莞琪回来之后,一直说你在静云庵里过得悠闲自在。今日一看,果然养得不错。”

面色红润,气定神闲,没有半点憔悴失落。

顾莞宁在顾海面前,也有了几分淘气狡黠,笑着回敬:“定北侯府遭此劫难,三叔不也照样风流倜傥么?”

任凭风雨如晦,我自岿然不动。

这才是顾家人的风骨和傲骨。

顾海故意叹了口气:“你三婶年岁渐长,如今心眼越发小了。我哪里还敢风流倜傥,如今连画舫都不敢去了。免得被撵去书房。”

方氏笑着白了顾海一眼:“分明是你自己老了,没了沾花惹草的心情,亏你有脸都怪到我身上来。”

众人都被逗得哄堂大笑。

顾莞宁也笑得开怀。

和家人重聚,实在是世上最愉快的事。

说笑一番后,顾海打发小辈们出去玩耍,只留下顾谨行和崔珺瑶夫妻两人,显然是有要紧的事说。

在这样的场合,方氏素来是不出声的,安静地坐在一旁。

“莞宁,你打算如何安置沈谨言?”顾海收敛笑容,直截了当地问道:“该不是想将他一直留在梧桐居里吧!”

顾莞宁似早料到顾海有此一问:“有何不可?”

顾海皱了皱眉,声音沉凝:“这场风波,皆因沈青岚和他而起。你将沈谨言留在身边,就不怕落人话柄为人诟病吗?”

第七百二十七章 访客(二)

顾海从未对顾莞宁这般声色俱厉地说过话。

虽是叔侄,到底身份不同往日。以顾莞宁的骄傲,万一心中不快,岂不是要闹得亲人失和?

方氏听得心惊肉跳,下意识地抬头看了顾莞宁一眼。101

顾莞宁眼底的笑意也悄然隐没,神色肃然:“众人皆知沈谨言是我同母的胞弟,他如今无父无母无依无靠,我这个姐姐照顾他是理所应当之事。何来落人话柄为人诟病之说?三叔多虑了。”

“我并未多虑。”顾海沉着脸道:“当日我就曾劝过你,斩草要除根。奈何你不肯听我劝说,执意要留下他的性命。结果惹来这一场祸端!”

顾莞宁抬头看了过来:“照三叔这么说来,要想将一切祸事消弭于无形,便要痛下杀手,将一切可能造成恶果的人都杀了才是。这般行事,未免太过冷血无情。”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感情有牵挂也有弱点。”

“稚子无辜,父母之错,不该延续到孩子身上。阿言虽不是顾家血脉,却是我顾莞宁的弟弟。只要他安分守己,喊我一声姐姐。我就要护他一世平安。”

顾海紧紧地盯着顾莞宁平静的脸孔:“日后若有人恶意借着他的身份来攻讦你这个太孙妃,你又待如何?”

顾莞宁淡淡道:“我身为姐姐,照顾自己的胞弟,有何不对?”

“你确定自己不会后悔?”顾海步步紧逼。

“是,”顾莞宁面不改色:“我从不为做过的决定后悔。”

哪怕前路仍有坎坷,我依然一往无前。

顾海终于沉默了。

顾谨行直到此刻才张口:“三叔是出于一片好意。不过,此事我也赞成二妹的做法。父母之过,不该让阿言承担。”

“这几年,他一直安分地待在普济寺里,没出过普济寺半步。当日沈青岚将他接到府中,他不想连累二妹,欲自尽寻死。是殿下将他救了回来。”

“由此可见,他命不该绝。”

顾海瞪了顾谨行一眼:“你说得倒是轻巧。顾家因为他们母子被连累至此,现在还要将他养在梧桐居里,日后再招来祸事怎么办?”

顾谨行历练几年,颇有长进,不慌不忙地应道:“阿言的身世已经大白于天下,还能惹什么祸?”

顾海:“…”

顾海被噎了一回,忍不住笑骂:“混账小子!现在竟敢顶撞我了!”

顾谨行憨厚一笑:“我哪里敢顶撞三叔,这都是三叔教我的。遇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哪怕想法是错的,也要有张口的勇气。”

顾海彻底无话可说了。

顾谨行迅速冲顾莞宁眨眨眼,咧嘴一笑。

顾莞宁抿唇一笑,心里暖融融的。

不知不觉中,顾谨行也已长大了。昔日那个青涩稚嫩的少年,如今坚毅沉稳,行事有度,足以成为定北侯府的继承人。

玲珑忽地走了进来,在顾莞宁耳边低语一句。

顾莞宁眉头微微一动,抬头看向顾海:“三叔,阿言想来见见你们。”

顾海一愣,很快反应过来,面色冷然:“不用了…”

“让阿言来吧!”顾谨行大着胆子打断顾海:“一别几年,我也想见见他。”

这小子,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

顾海又瞪了顾谨行一眼。

方氏轻声道:“让他进来吧!大人犯的错,和他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孩子罢了。”

顾海轻哼一声,没再吭声。

顾莞宁冲玲珑使了个眼色。

玲珑退出去,很快,一个俊秀清瘦的少年出现在众人面前。

几年不见,沈谨言已经长成了少年郎。眉眼长开了一些,十分俊秀。

顾谨行下意识地喊了一声“四弟”,话一出口,便知不妥,迅速改口:“阿言,几年没见,你长高了不少。”

沈谨言冲顾谨行笑了一笑:“大哥…顾大少爷也成熟了许多。”

听到这一声大少爷,顾谨行莫名的有些心酸。

往日沈谨言是侯府嫡孙,他虽年长,却得处处谦让。如今风水轮流转,他成了侯府继承人。沈谨言站在他面前,卑微地喊他顾大少爷…

方氏最是心软,见沈谨言这般模样,忍不住站起身来,走到他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阿言,有些事不能怪你,你不必一直耿耿于怀。往日你叫我三婶,今日还可以叫我三婶。”

沈谨言眼中闪出了水光,哽咽着喊了声“三婶”。

方氏也有些哽咽,伸出手,摸了摸沈谨言的头。

崔珺瑶一直没出声,神色间也有些松动。

顾海却毫不动容,目光冷然地扫过沈谨言的脸孔,冷不丁地冒出一句:“你可知自己留下,会连累莞宁?”

这话连方氏听着都觉得刺耳。

方氏嗔怪地看了顾海一眼。

顾莞宁神色倒是没什么变化。

沈谨言鼓起勇气,走到顾海面前,然后跪了下来:“顾侍郎,我今日来见你,就是想将心意禀明。”

“姐姐心疼我,执意将我留下。我也舍不得姐姐,更不愿成为姐姐的累赘。我会安分守己地待在梧桐居里,绝不给姐姐惹祸。”

“我答应过姐姐,不管遇到什么困境,都不能轻生,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所以,他日若因我再连累姐姐,我立刻隐姓埋名,远走他乡,永不再回京城。”

最后几句后,说得铿锵有力,异常决绝。

顾海神色未变,眼底的冷意悄然褪去:“你能这么想就好。也不枉顾家养你一场,更不枉母亲疼你这么多年。”

提起太夫人,沈谨言的泪水立刻夺眶而出。脑海中又浮现出太夫人慈爱温和的脸孔。

祖母!

此生我最大的愿望,便是跪在你面前,再喊你一声祖母。

沈谨言肩膀不停耸动,哭得不能自已。

顾海纵是铁石心肠,此时也忍不住暗暗叹口气。

造化弄人!

这么好的孩子,偏偏不是顾家血脉。

顾莞宁走上前,搀扶起沈谨言,轻声哄道:“阿言,男儿流血不流泪。你这爱哭的毛病可得改一改。”

沈谨言哽咽着嗯了一声,胡乱擦了眼泪。

第七百二十八章 好友

傍晚,顾海等人回了定北侯府。

“老三,”太夫人急切地问道:“宁姐儿现在如何?”

顾海笑道:“莞宁身体养的很好,精神也不错。还说等过了这几日,就回来看望母亲。”

太夫人舒展眉头,口是心非地笑道:“我这把老骨头有什么可看的。”

顾海也不揭穿太夫人,顺着太夫人的话音笑道:“我当时劝过莞宁,让她以孩子为重,不必回府。不过,她坚持要回府小住几日,我也奈何不得她。”

太夫人心中受用,面上满是笑意。

顾海看在眼里,也颇觉欣慰。

自沈氏事发,太夫人几乎从未展颜。顾莞宁从静云庵归来,太夫人的心情终于好了起来。

顾海略一犹豫,又低声道:“母亲,今日我见到沈谨言了。”

太夫人神色复杂,半晌才问道:“他现在还好吗?”

“我劝莞宁将他早日送走,不过,她不肯听我的。”顾海一脸不赞成:“莞宁坚持要将他留在梧桐居,亲自照顾他的衣食起居。”

“好在他还算头脑清醒,知道自己是莞宁的弱点。对我保证过,绝不连累莞宁。日后若有变故,立刻就离开,永不回京城。”

太夫人沉默了许久,才道:“事已至此,他走或留都无所谓了。反正沈氏之事,已经人尽皆知,随他留下吧!”

顾海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你和莞宁都太心软了。”

看着刚硬,实则外刚内柔,最易心软。

太夫人不无自嘲地扯了扯唇角:“妇人之仁,让你见笑了。”

顾海立刻正色道:“儿子随口说笑,母亲千万别放在心上。”

如果太夫人心狠手辣,他这个庶子也不会有今日光景。有这么一个仁厚心软的嫡母,是他的福气。

太夫人忍不住笑了起来:“你这张嘴,上骗八十老妪,下哄三岁稚女。”

顾海厚颜一笑:“多谢母亲夸赞。”

哄得太夫人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隔日,梧桐居又有了访客。

“顾妹妹,”顾莞宁还未看清来人的脸孔,便已被一把抱住:“顾妹妹,这些日子,我可想死你了。”

话没说完,便呜呜地哭了起来。

来人当然是罗芷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