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侧太妃心中忿忿,面上挤出若无其事的笑容来陪着闵太后闲话。暗暗希冀着闵太后心软之下,别将这笔账算到自己身上来。

衡阳公主心疼李侧太妃,忙打起精神一起奉承讨好闵太后。

顾莞宁将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嘴角微微扬了一扬。

果然是一场好戏!

萧诩略略转头,和顾莞宁对视,目中同样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不中用的蠢货!”

安平王强行压抑的怒火,在私下无人之际爆发出来,面孔铁青,目中满是怒意:“连敬茶也不会吗?成亲前难道没人教过你?”

可怜的安平王妃,被骂得面色惨白泪水涟涟。

于家家道大不如前,她虽是嫡女,在家中也未受到太多重视。这些宫中礼仪,是在接到赐婚的凤旨后才开始练习。本就不算熟练,今日又格外紧张忐忑,没想到竟当众出了丑…

安平王妃的哭泣,并未换来新婚夫婿的怜惜。

安平王怒目而视,咬牙切齿地低语:“再有半点差错,我饶不了你!”

安平王妃全身簌簌发抖,泪如雨下。

就在此时,丹阳公主的声音在门外响起:“二哥,二嫂,是我。”

安平王冷哼一声,去开了门。

丹阳公主蹙着眉头,迅速看了哭泣不休的安平王妃一眼,轻声道:“二嫂,母后皇兄皇嫂都在等着你敬茶,你先别哭了,快些去换身干净的衣服吧!”

安平王妃哽咽着应了一声,胡乱擦了眼泪,到内室去换衣服。

安平王满面阴郁,瞥了丹阳公主一眼:“你来做什么?快些回去,这里不用你操心。”

丹阳公主平平板板地说道:“你是我嫡亲的兄长,你的事,我不想管便能不管吗?”

安平王讥削地扯了扯嘴角:“你自顾尚且不暇,倒有心情来过问我的闲事了。可惜我没能耐替你做主。顾谨礼已经成亲了,你趁早歇了所有心思!”

丹阳公主:“…”

第九百九十七章 出丑(二)

这几句话,如尖锐的细刺一般深深地刺进丹阳公主的胸膛。

丹阳公主霍然抬头,目中露出愤怒:“二哥,你胡说什么?”

这件事,知晓的人寥寥无几。萧启平日从不进宫,他是怎么知道的?

安平王冷冷地扯起嘴角:“你自以为将心思隐藏得极好,谁都不知道。却不知,这世上聪明人多的是。你稍微一个举动不慎,便会被人看出端倪。”

“顾谨礼夫妻进宫请安的那一天,你贸贸然地跑到椒房殿。焉能不惹人疑心?”

“不妨告诉你。昨日萧凛萧烈陪我迎亲的时候,有意无意都提了你擅闯椒房殿的事。显然都猜到是怎么回事了。你以后言行举止要谨慎仔细些。闯了祸,出丑丢人,谁都没能耐护着你!”

丹阳公主的小脸陡然涨得通红,身子也颤抖个不停。

安平王漠然说了下去:“那个李侧太妃,不过是奉命看管着你。你可别傻乎乎地真对她掏心掏肺,不然,她一转头就会将你卖得干干净净…”

“够了!”

丹阳公主骤然出声,目中闪出怒意:“你什么都别说了!我不是几岁的孩童,我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倒是你自己,已经二十多岁的人了,整日一副怨天尤人的模样,在人前就让二嫂难堪。”

“她出丑,丢的也是你的人。你好歹也护着她几分,有怨气不满,等过了今日再说。”

安平王怒火高涨,瞪了过去:“我如何行事,自有主张,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你先给我回去。”

丹阳公主用力咬了咬嘴唇,想说什么,终于闭上嘴,转身离开。

重进慈宁宫正殿,安平王已将怒气压了下去,不过,无论如何也挤不出笑容就是了。

至于安平王妃,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顶着一双哭过的眼,挤着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敬了茶。

闵太后懒得出言刁难安平王妃,顾莞宁也未多言。待新妇敬了茶,各自赏了见面礼,连午饭也未留,便打发安平王夫妇出了宫。

李侧太妃很有眼色地领着衡阳公主丹阳公主告退。

碍眼的人都走了,闵太后这才有了笑脸:“难得皇上今日未临朝,阿娇他们姐弟也没去书房读书,今日中午都留在慈宁宫用午膳。”

顾莞宁萧诩一起笑着应了下来。

当着孩子们的面,闵太后没有多说什么。用了午膳后,孩子们结伴去玩耍,闵太后才对儿子儿媳说道:“看来,于家对教养女儿不太上心。连基本的宫廷礼仪也没教好。”

顾莞宁目光微闪,张口道:“身为王妃,当众失仪,确实不妥。没出阁之前的事,我们不便多管。不过,她现在既是嫁入天家,做了萧家妇,我这个做长嫂的,也该指点她一二才是。”

“过几日,我便派两个管教嬷嬷去安平王府,让于氏学一学宫中规矩。”

闵太后欣然点头。

闵太后和顾莞宁闲话之时,李侧太妃母女两人也在说着悄悄话。

“这个丹阳,实在是可气可恼。”李侧太妃一脸愤愤地说道:“枉我平日对她这么好,在她心里,到底还是安平王更重要些。”

衡阳公主不以为然地说道:“我以前就劝过母妃,对丹阳别太好了。她的亲娘兄长什么样子,母妃又不是不清楚。”

“丹阳以前还小,现在渐渐大了,真实的性情脾气也慢慢露出来。母妃一定要对她严加看管,万万不能再让她惹祸了,免得日后牵连到自己身上。”

李侧太妃长呼出一口气,点点头应下了。

母女两个又说起了安平王妃。

“…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衡阳公主撇撇嘴,话语略有些刻薄:“不过,配二弟也算合适。反正二弟整日待在府里,于氏以后也没多少出头露脸见人的机会。”

李侧太妃笑了起来:“反正这和我们没什么关系。我在宫里住着,你在自己的公主府里,关起门来过日子。少管这些闲事。”

衡阳公主应了一声。

李侧太妃压低了声音问道:“你和驸马这些日子还好吧!李尚书可曾对你心生埋怨?”

李尚书竞争尚书之位失败,心中自然懊恼不快,少不得要迁怒于衡阳公主——也最多是心里不满罢了,想找茬挑刺,也得看李家人有没有这个胆子。

衡阳公主挑了挑眉,傲然说道:“我是大秦公主,皇兄是天子,中宫皇后是我皇嫂。这天底下谁敢让我受气?”

反正李家人是不敢的。

李侧太妃听了这话,也没觉得衡阳公主倨傲,反而欣慰地笑了一笑:“这么想就对了。你一定要记着,你最大的靠山便是帝后。和别人较劲斗气无妨,万万不能惹怒你皇嫂。”

衡阳公主撇撇嘴,到底还是点头应了。

李侧太妃又絮叨着叮嘱:“趁着年轻,再怀一胎。虽说李家不缺儿子,你也无需儿子傍身。不过,有个子嗣总是好事。”

衡阳公主听了头痛,胡乱应了几句,便也起身离开。

安平王妃在慈宁宫敬茶出丑一事,不知被谁传了出去,很快成了京城贵妇们最新的谈资。连带着于家也跟着颜面无光灰头土脸。

于御史在外半真半假地取笑一番,回府后大发脾气,怒骂于夫人教女无方。

于夫人满腹委屈,无处可诉。

紧接着,宫中的顾皇后打发两个管教嬷嬷到了安平王府,教导安平王妃宫中规矩礼仪。

好事的女眷们有心看热闹,不便去安平王府,便去魏王府韩王府做客,顺便从魏王世子妃韩王世子妃那儿探听口风。

可惜,傅妍生性圆滑,说话周全,不漏半点口风。

林茹雪正好相反,她不喜多言,也不爱传闲话。不管谁探询,都是微笑以对,绝不多说半个字。

时间一晃,很快又是一年过去。

景佑四年,注定了会是不平静的一年。

正月初一,天子带领百官祭天祭祖。新年最重要的庆典尚未完成,便被冲天而起的黑色狼烟打断。

第九百九十八章 狼烟(一)

此时,顾莞宁正在椒房殿里接受一众诰命妇人叩拜。

又过一个年头,顾莞宁今年二十有四。她穿着正红色的宫装,略施脂粉,便已容光四射。目光流转,微微含笑,温和中透着威仪。

九岁的阿娇立在顾莞宁身侧。她身量比同龄的女童高了不少,眉眼英气,神采夺人,已有了少女初长成的风采。

五岁的阿淳站在顾莞宁的另一侧。一张白嫩俊俏的脸蛋,总能轻易地吸引众人的目光,让人情不自禁地生出上前捏一把的冲动。

至于阿奕,今日却不在椒房殿,而是被萧诩带在身边,参加祭天祭祖的仪式。

今日最引人瞩目的,不是阿娇阿奕,而是同样站在顾莞宁身侧的玥姐儿。

在宫中住了大半年,玥姐儿个头长高了一些,小脸也略略丰盈。十岁的小小少女,如同一朵娇怯的尚未绽放的花苞,颇有几分纤弱动人的风姿。

玥姐儿最惧人多之处,平日在宫中除了进书房读书之外,从不在人前露面。今日难得亮相,引来众人侧目。进椒房殿觐见请安的诰命妇人们,总忍不住多看玥姐儿一眼。

谁都想不到,阿娇会选玥姐儿做伴读。更想不到的是,顾莞宁竟真的首肯,将玥姐儿接进宫中。

稚子无辜,此话不假。可齐王父子当日领兵夺宫谋逆造反也是不争的事实。以顾莞宁的狠辣无情,没斩草除根已经令人惊讶。让玥姐儿住进宫中,就更令人惊愕了。

众人对此事早就知情,私下里也悄悄议论过数回。不过,都不及亲眼目睹玥姐儿在椒房殿露面来的震撼。

玥姐儿手心冒汗,身体僵硬,早已垂了头,根本没勇气看任何人。

她当然不想露面。

不过,这是顾莞宁的意思,她不敢违抗,只能硬着头皮来了椒房殿。

进殿请安的人越来越多,落在她身上的目光也越来越多。这些好奇的打量中,有探询,有疑惑,有不解,还有一丝隐约的轻蔑和鄙夷…

“玥堂姐,”阿娇凑到她耳边低声轻语:“不用怕。她们都在看你,是因为你今日穿得格外好看。”

熟悉的声音传进耳中,令玥姐儿紧绷的情绪稍稍缓和。她略略侧头,冲着阿娇挤出一个笑容。

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十分尴尬。

不过,有皇伯母护着,无人敢正大光明地轻视嘲笑她。

皇伯母外冷内热,阿娇更是侠义心肠,都对她极好。否则,她身为齐王府嫡孙女,本该是阶下囚,如何有资格站在这椒房殿里?

阿娇的目光中满是鼓励,竭力压低声音:“玥堂姐,挺直胸膛。”

是啊!她这般畏缩怯懦,如何对得起所有关心呵护她的人?

玥姐儿深呼吸一口气,逼着自己挺直胸膛抬起头。满殿陌生的脸孔映入眼帘…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两人的悄声低语,被顾莞宁一字不漏地听进耳中。

顾莞宁嘴角微微一扬,目中闪过一丝笑意。

阿娇的性子和她颇为相似。对厌恶之人不屑一顾,有些霸道,喜欢主导一切,却不失柔软善良的一面。

顾莞宁心情颇佳,眉眼柔和了几分。

进宫觐见的诰命贵妇们,一个个俱是挑眉通眼擅长察言观色的伶俐之辈。顾皇后这般平易随和,众人自然清楚是怎么回事,着意地夸赞起阿娇和阿淳。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当着亲娘的面夸赞孩子,永远不会出错。

顾莞宁眼中笑意更盛,在众人的一片赞誉声中笑道:“你们这般捧着,只怕阿娇阿淳都快飘飘然不知东南西北了。”

林茹雪颇为诙谐地接了一句:“若有人这般夸赞朗哥儿,我这个亲娘第一个便会飘然忘乎所以,不及娘娘这般冷静镇定。”

众人捧场地笑了起来。

椒房殿里一片和睦。

素来圆滑玲珑的傅妍,往日在这等场合总是最活跃的一个。这半年多来,却沉寂下来。傅老夫人去世,傅阁老在府中丁忧,傅家上下除了傅卓被天子夺情起复之外,竟再无旁人。遭此重击,傅家的衰落之势已不可避免。

盛极一时的傅家落到这个地步,对她的影响颇大。连带着魏王世子对她的态度,也冷淡下来。

其中的苦涩滋味,不足为人道。

傅妍端正地坐着,端庄地笑着,心里如灌了铅一般,沉甸甸地,苦涩难当。

就在此时,琳琅面色沉重地前来禀报:“启禀皇后娘娘,皇上命人来送信,烽火台上狼烟燃起!”

什么?

众人面色皆变,惊惧不安地面面对视。

顾莞宁也是一惊,脸上笑意全无,沉声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琳琅满脸忧色地答道:“就在片刻之前。祭天大典还未完成,便被中断。此时皇上已经领着百官进了金銮殿,商议应对之策。大皇子殿下也随着去了金銮殿。”

大秦土地广袤,十分富庶。历来为关外游牧民族垂涎。

自先祖建朝起,边关屡屡被进犯。历代镇守边关立下赫赫战功的定北侯府,在朝中拥有超然地位。

边关离京城千里之遥,来回传送战报颇为不便。快马加急日夜不息,也要耗时七八日之功。一来一回,便要半个多月。突厥骑兵来去如风,战报送到京城的时候,战事大多已经结束。便是尚未结束,京城也无力指挥战事。

为了及时传递战事消息,元佑帝在位时便从边关到京城修建了数十处烽火台。

边关战事告急时,便会在烽火台上燃起狼烟,不出一日功夫,狼烟便会传递至京城,向天子示警。

每一次狼烟燃起,随之而来的必是连连战事,殃及百姓。不知会有多少将士战死沙场。

这些年来,边关一直有战事,却未伤筋动骨,也未到燃狼烟的地步。对生活在繁华富庶的京城的众人来说,战争两个字颇为遥远。

最近一次的狼烟,还是在十几年前。定北侯顾湛,当今顾皇后的亲生父亲,便死在那一场战事里。

第九百九十九章 狼烟(二)

突如其来的噩耗,令众人的心都为之一沉。对视间,俱看到彼此的惊慌和恐惧。

边关又开始打仗了!

不知死了多少人,不知战事何等凶险,不知会不会危及到中原平安…

阿淳还小,不懂什么是狼烟。

学过史书的阿娇知道是怎么回事,英气的小脸上没了笑意,在一片寂静沉闷中张了口:“母后,是不是要打仗了?”

阿娇声音不似普通女童,不娇嫩也不纤弱,干脆利落,中气十足。这一张口,顿时打破椒房殿里的窒闷。

顾莞宁定定神,缓缓点头:“是。狼烟既已燃起,意味着边关战事十分紧张,也意味着敌人来势汹汹,难以抵挡。”

在她的记忆中,这一年边关本该风平浪静,并无什么惊天动地的战事。

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

莫名的不安和阴影袭上心头。

阿娇皱皱眉:“那现在该怎么办?”

顾莞宁已经恢复冷静镇定:“今日宫宴,暂且作罢。请诸位先行回府。”

此时此刻,谁也没有赴宫宴的心情。闻言众人纷纷起身告退。

林茹雪却未动,轻声道:“我留在这儿陪一陪娘娘。”

已经站了起来的傅妍便有几分尴尬了。好在她脸皮足够,很快若无其事地坐了下来:“弟妹说的是,我也留下。”

顾莞宁没有心情多言,略一点头。

坐在顾莞宁身侧的闵太后,也是一脸震惊,直到现在才回过神来,声音里满是惶惑:“好端端地,怎么忽然就打仗了?”

一打仗,意味着要死很多人,意味着百姓们人心慌乱,意味着朝堂动荡…

萧诩登基不过三年,刚稳住朝堂局势,又遇到关乎江山社稷安稳的战事,他能应付得来吗?

闵太后越想越是心慌,口中喃喃不已:“怎么会打仗呢?现在该怎么办?”

“母后不用慌。”

顾莞宁看了过来,目光平静,声音中带着令人镇定的力量:“皇上已经领着百官商议对策了。边关战事,年年都有。此次想来是进犯边关的敌人格外多,情势也更紧急,所以才会燃了狼烟。以大秦边军之力,必能打胜这一仗!”

顾莞宁坚定有力的声音,迅速抚平了闵太后的慌乱不安。

闵太后此时也终于想起,镇守边关的正是定北侯,顾莞宁的大伯父顾淙。

顾家镇守边关多年,一直为大秦扼守边关,从未让外敌攻进中原屠戮百姓。这一次也一定不会例外。

闵太后深呼吸一口气:“你说的对,我们不能慌了手脚。”

不过,现在应该做什么呢?

顾莞宁的声音再次响起:“我们现在什么也不用做,就在椒房殿里候着。皇上和百官商议对策,不知何时才会回来。”

闵太后点点头。

这一等,就是大半日。

等待的时光总是格外的漫长难熬。

孩子们也察觉到了大人们镇定外表下的心慌意乱,没了往日玩闹的兴致。

瑜姐儿小声问阿娇:“阿娇堂姐,你知道狼烟是怎么回事吗?”

玥姐儿也竖长了耳朵倾听。

阿娇不想说话,随意解释两句,便住了嘴。瑜姐儿和玥姐儿便也不吭声了。

阿奕没回来,朗哥儿一个人有些闷,也不嫌弃阿淳年少无知了,将头凑过来,和阿淳嘀嘀咕咕地不知在说什么。偶尔传出只字片语,也有狼烟之类的字眼。

一直等到天色近黑,萧诩才回了椒房殿。

一同而来的,还有魏王世子和韩王世子。

三人神色俱都十分凝重,便连跟在萧诩身侧的阿奕,也绷紧了脸,仿佛一夕之间便长大了一般。

众人忙起身相迎。

顾莞宁走上前,低声问道:“现在情形如何?”

萧诩面有倦容,声音有些低哑:“只见狼烟,战报要在数日后才能送来京城。现在对边关情势不明,只能一边静待消息,一边紧急商议之后的对策。”

“今日百官纷纷献策。户部立刻筹措钱粮,兵部从即日起全面警戒,随时调兵遣将。另外,大朝会暂时取消,每日都有小朝会。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要上朝议事。晚上也要轮班在宫中值守,以免军情延误。我也宿在福宁殿里。”

现在所能做的,也无非只有这些。

顾莞宁点点头。当着众人的面,没有多说什么,只轻声道:“忙了一天,你一定饿了。我已命御膳房准备了晚膳,先用了晚膳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