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到了中兰,我得马上将消息上报朝廷,由皇上定夺如何处置落难的陛下。陛下也可借此机会,向皇上陈情请求庇佑和协助。”

合情合理。德昭帝点头:“行。”事实上他在响竹村时就琢磨了好些日子该如何写这陈情书。不止要给大萧皇帝,还要传遍各国,让天下人都知道辉王诡计,天下人共讨伐之。

“再有。一旦陛下活着的消息传出去,会发生什么事,就不是我们能预料的。我的兵将会保证陛下安全,但辉王如何反应,我皇上如何反应,前线战情又会如何,细作奸细们会有什么行动,我们可是不能全都预料到。再有,陛下与辉王之间的权位之争,也不是我们能插手的。”

“这个朕明白。”最难的部分,其实是最后的部分。辉王如今稳坐朝中,而自己落难他国。手中没有钱银,没有兵将,也不知道国中有多少人归顺了辉王,多少兵将知道他的罪行仍愿听他差遣。如何把皇位夺回来?!

德昭帝咬咬牙,道:“先让天下人知道,朕还活着!”

蒋松道:“我比陛下着急,但恐怕我们还得等等。”

“等什么?”

“石灵崖那处,有个官阶比我们大,拿有巡察使令,能明正言使差使我们的人。得先把他解决了。不然陛下的安危无法保证。陛下若是与东凌马将军的遭遇似的,恐怕我们的仗打也打不完了。”

“你们如何解决他?”

“自然是抓到把柄罪证明正言顺的处置。错一步,都是麻烦。所以要等。”

石灵崖。

鲁升很不安。那个不知身份潜逃出去的公子让他总觉得会是个大隐患。他琢磨数日,终还是决定给通城那头写封信禀报这事。

用暗语将信写好,封上火漆,放入竹筒,交给他的驿兵。这驿兵刘广只送秘密信函,对事情该怎么办很是清楚。

刘广出发了,可刚出营门没多久,却被人拦了下来。

拦下他的卫兵搜他的身,劫他的信,还将他押了下来。刘广大惊失色:“这是鲁大人紧急公函,必须火速报通城,尔等居然敢劫信,这是要造反!”

卫兵们二话不说,将刘广的嘴堵了,五花大绑,避开鲁升的耳目,将刘广押到楚青帐子里。

楚青接过信,拆开看了看。问刘广:“这是要送给谁的?”

刘广不敢不答:“茂郡崔太守。”

楚青点点头,又问了几个问题,派了卫兵下去传令,然后让人将刘广押下去了。营中各兵将得了令,皆是精神大振,迅速分扑各处,将营中鲁升的人马全都拘了起来。

楚青拿着那封信,去找了鲁升。

鲁升见得楚青来有些警惕,再看到他手中的信,脸色一沉。“楚将军好大的胆子!”可笑,他不会以为一封信便能拿住他的把柄吧?

第191章

楚青装模作样道:“鲁大人才是胆大包天,我这点胆子不值一提。”

鲁升喝道:“楚将军劫了我的信,意欲何为?”

楚青道:“鲁大人意图谋反,我当然得处处小心,提防着大人些。大人的信件往来,人手调度,我自然是关切的。”

鲁升怒极反笑:“意图谋反?我看意图谋反的是楚将军!自我来了这石灵崖,楚将军便摆弄许多小动作,弄些小绊子。我看在龙将军的面子上,未曾将你严惩。没想到倒是我做错了,我低估了楚将军。原来楚将军不止有些小动作,如今却是连我的公务密函都敢公然劫了。这不是谋反是什么?只不知这是楚将军自己所为,还是根本有龙将军授意?”

楚青道:“我也想问问鲁大人,鲁大人意图谋反,是鲁大人自己所为,还是根本有梁大人授意?”

“一派胡言。”鲁升喝道,“梁大人为皇上解忧,为国涉险,遭了东凌的谋害,如今生死未卜,下落不明……”

鲁升话未说完,就被楚青打断了。“鲁大人不是断定梁大人已然遇害,这才斩了东凌三千将士,还大张旗鼓嚣张至极地将众人头运回东凌示威,如今怎么说梁大人生死未卜?”

鲁升冷笑:“你不必咬文嚼字话里挑刺。梁大人遭东凌劫持确是事实,我斩了东凌三千人以示回敬也是事实,东凌挑衅,难不成我们还得跪下求饶。我的作为,又有何错?就是摆在皇上面前请他评理,我也是要这么说。”

楚青回道:“随你怎么说,你意图谋反,我有证据。”

“就凭你劫的这封信?就凭我处置了东凌俘兵?”鲁升冷笑。“楚将军谋反,我才是有真凭实据。巡察使监军处置战俘,你堂堂大将当众闹事,意图煽动众兵士,在战俘面前灭我大萧国威,辱我大萧国格,此乃重罪。你监视巡查使行踪,劫取公务密函,又一重罪。我现在就能将你斩于帐前!”

“鲁大人说得挺威风。斩我!凭什么?凭大人的贼胆?”楚青笑了,“还是凭鲁大人高超武艺?我得说,不必别的将兵凑热闹,我自己单独与鲁大人比划比划,也是稳操胜券的。对了,忘了告诉大人,大人带来的那些兵将,我全拿下了。”

“楚青!”鲁升这下是真有些慌了。再能言善道,也敌不过刀剑棍棒。鲁升来这儿所秉仗的,不过就是自己的官威。他比楚青官大,拿着巡查使令,他代表的就是皇上的旨意,所以他觉得没人敢将他怎么样,但如若这些混帐兵将胆敢拘了他的人马,就表示他们压根没将他放在眼里。官威不存,他在这军营里就是狼群中的羊。

别说什么谋反不谋反,证据不证据,他们想把他切成几段,都是随意。

“楚青,你莫犯糊涂。”鲁升忙道,“我在石灵崖监军一事人尽皆知,莫说我与我带来的所有人马都出了事,就是我一个人有点什么差错,你也脱不了干系。你求一时痛快,后患无穷。你不仅自己犯下重罪,还拖累了全营兵将。朝廷怪罪下来,龙将军也难逃罪责。你可得想好了。”

“我可没糊涂。你以为我要做什么,杀了你吗?若真能这般,事情倒也简单多了。可惜我们与你们不一样。你们处置事情,除了栽赃陷害就是杀人灭口,宁杀错不放过。我们却还得苦苦找寻证据,得有理有据地将你们处置了。好人总是比坏人难做。若真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全杀了,又何致于闹出这许多事,牺牲了这许多人。”

鲁升不言声,狐疑地瞪着楚青。所以他打算用什么手段?

楚青举了举手中的信,问他:“这信里说,石灵崖旁的响竹村逃掉了两个可疑的年轻人,你还未查到身份,让‘他’也警惕些。这个他,是谁?”

鲁升定了定神,将楚青为何能读懂他用暗语隐藏的意思的不安压了下去,道:“如今是战时,细作猖獗。前些日子在响竹村查到两个可疑的年轻人,可惜未查到身份,便叫他们跑了。我估计就是细作。于是去信崔太守,让他通城那头也警惕些,这有何问题?”

“有的。一是信里的口吻颇恭敬,我觉得崔太守会受宠若惊屁滚尿流。二是既是细作,为何只提醒茂郡,却不通知平南。明明你发现细作的地方,属平南地界。你也未要求营里严查,只悄悄派了自己的人手沿途设卡拦截。”

鲁升冷道:“平南也要通知,但我还未来得及写信。不要求营里严查是因为我没有凭证,只是直觉那二人可疑,而你对我的嘱咐向来不好好遵守,我也懒得多事。”

“大人的意思是说,隔着老远特意嘱咐崔太守,是因为崔太守听话?”

“我未曾说过。”

“那日后给大人定罪之时,我会告诉刑部,也要好好查查崔太守。因为看起来崔太守跟大人是一伙的。”

鲁升冷笑:“你当刑部是你掌事,你让查谁就查谁。你方才还夸耀什么有理有据,你押了我的人,还想处置我,就凭一封合情合理的公函?这叫有理有据。”

“这封信表面一堆杂事,实则藏了暗语,这些暗语的办法,与南秦细作用得很像。所以我读懂了。此其一。其二,表面上虽是写给崔太守,但实际这信是要给另一个更重要的人看的,所以语气才会恭敬。在茂郡,身份官阶比鲁大人高的,便是梁大人了。可梁大人明明被东凌大使劫持,用大人的话说,生死未卜,下落不明,又怎么可能能读到大人的信呢?这些疑点,够大人慢慢解释的。”

鲁升正待嘲讽楚青强词夺理,楚青却又继续道:“但还有些事,是大人没法解释的。大人与南秦合谋,在大萧境内安置细作,为南秦细作安排身份,利用权职之便让他混入军中刺探情报。为了让他立功表现,还曾故意制造事端,谋害百姓,将功劳送到他手上,使他得到军中赏识,步步高升。有县令对案情怀疑,你还找了借口将县令远调。”

楚青越说鲁升的脸就越难看,难道他与卢正说话的时候,他们还真找了机会偷听了?

偷听又如何,没人承认,就是他们信口雌黄,瞎编乱造。

但鲁升还未有机会谴责楚青,楚青又抢先道:“我有人证。”

鲁升飞快道:“你自己的人,怎么教怎么说,算个屁人证。”终于抢到说话机会,自觉将楚青噎回去了,还如愿说了脏话,心里舒坦些了。

可楚青却道:“不是我的人,是大人的人。”

楚青对帐外大声喊道:“带他进来。”

鲁升一看,心里一沉。是卢正。

卢正这段时间伤养得差不多,气色好多了。他被五花大绑,由卫兵推了进来。他进来看到鲁升,已知是怎么回事,摇头道:“大人,我也是无奈。”

鲁升一惊,还待挣扎:“你们胁迫他做假供,自然……”

“不止他这人证。大人与卢正说的地点人物细节,我们都派人快马去查。最近的旺福村那事,已查得证据。大人自己交代的,可比卢正知道的还多。其他的事,后头再慢慢查来。我说了,若不是要有理有据地拘捕大人,我们真犯不着等到这时。我不是因为大人的信来的,而是我刚刚收到了消息,事情查清楚了。但有了大人的信,我们多了份证据也是不错。这般若是大人有担当欲一肩承担罪责,包庇其他的卖国贼子,就不好了。”

楚青挥了挥手,让卫兵过去将鲁升拿下。

鲁升这时候才真正明白事情糟到何种地步。他瞪着卢正,万没想到,最后竟是毁在他身上。

卢正低声道:“大人莫怪我,大人承诺的事,早有人承诺我了。依我看来,那人的承诺更稳妥些。”德昭帝亲口答应让他回南秦,给他份差事让他好好终老,自然比鲁升说送他回南秦更可靠。德昭帝需要他指证辉王,他有价值。鲁升却不一样。杀人灭口这种事,他真的见得太多了。

楚青看得鲁升的表情,心里很是痛快,他道:“大人莫要不服气,从大人踏进这营里开始,我们便是做了准备的。故意拖延不让大人见卢正,不过是给大人增加些信心,让大人觉得我们拿卢正没办法,防着大人审他。卢正越是受欺凌很无助,大人就越对自己的筹码有信心,觉得卢正必会言听计从,所以大人才会放心说那些话。当然大人涉案之深,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也算老天相助了。卢正没办法暗示大人,也必须按我们的要求每次谈话诱导大人多说些罪证,因为那帐子有隔层,有人时刻盯紧了他的动静,监听他的每句话。他若忤逆,死路一条。我安排卫兵在帐外试图偷听,被大人察觉,也是想让大人笃定,没人能偷听。大人安安心心,自供罪状。”

鲁升气得七窍生烟,大喊道:“你们这群莽汉鲁夫,你们且等着看!”

楚青踏前一步,看着他的眼睛道:“你才要好好等着看清楚,看看最后是如何将你们这些逆臣贼子收拾干净。你们让龙将军去通城,欲谋害于他,夺他兵权,你当将军傻,不知道吗!武将没脑子,如何打仗?你自诩聪明,可曾想过,你远在中兰之时,我们便在这营里盘算推演各种对付你的可能。将军一早就交代好了,你们对他‘请君入瓮’,我们对你‘瓮中捉鳖’。”

鲁升被押下去了。他脚步踉跄,心中不安。通城那头,不知会如何解决。原以为龙大孤身无援,家眷拖累,败象已露。如今看来,竟不是如此!

第192章

十里坡其实是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此时正值夏初,绿树葱葱,鲜花盛开,微风拂过,似有清香,正是观景的好时节。若在以往,必是人头攒动,欢声笑语。可惜如今却不一般。两军对阵,十里坡正夹在中间。坡上南北两头插着东凌、大萧两国战旗,战旗之后一路延绵交错摆置的长枪拒马、箭盾铁索,巨石拦墙等等,谨防对方突袭冲刺。

高高的岗哨台上,值守士兵眺望远方敌营,值守戒备。

龙大初到兵营,主将尹铭亲自来接。为他介绍了营中各处状况,报了口令交了令牌,引见了各将官等等。龙大细问军情,查看了军略地图,问清战需准备及东凌宣战情形等等,与众将商议应对之策,一日很快过去。

第二日一早,岗哨处吹起号角,显示有敌来犯。一卫兵匆匆来报:“尹将军,东凌大将马永念率兵阵前,要求与龙将军一战。”

尹铭皱了皱眉,忙出帐去找龙大。

到了龙大那儿,却见他已穿好铠甲,拿起大刀,正上马。

“将军。”尹铭忙迎上前来。“龙将军,万万不可。哪有阵前叫嚣单挑决战的,他可不够格。若要战,兵阵发来便是。如今形势对他们东凌可是不妙,他约战,怕是诡计。”

“正是形势不妙,他才出此下策。论大军兵力,他们东凌不值一提。但他若是能将我砍倒于阵前,那便不一样了。”

“既如此,将军更不该应战。”

龙大脸一沉:“尹将军,你的意思是,我还打不过一个寂寂无名的东凌将官吗?”

尹铭自知失言,忙施礼道:“末将不敢。”

龙大高坐马上,俯视尹铭,道:“他兄长因我而死,他心里有恨,自然想找我寻仇。你只想着他斩我于阵前的后果,怎不想想我砍灭他威风的好处。东凌势弱,竟敢自不量力,当教训之。”他顿了一顿,又道:“再有,他们劫了梁大人,却不押于阵前示威要挟我们退兵,这难道不古怪?”

尹铭张了张嘴,欲辩解梁大人是重要人质,谅那东凌也不敢轻易亮出,但龙大根本未打算听他说话,话一说完,便一夹马腹策马离开。他带来的骑兵跟在他身后,踏踏踏地留下一串烟尘。

尹铭赶紧让兵士备马,领着人也赶到十里坡去。

到了那儿一看,龙大的千骑兵在他身后排开阵形,东凌那方亦是如此。将双方的主将围在了中间。尹铭欲拍马上前,龙大手下兵将却将他拦下。“龙将军吩咐,莫打扰。”

尹铭见得无法阻止,便认真观察起来。

“你就是龙腾?”马永念手举大刀,厉声喝问。

“正是。”相比之下,龙大的语气可是温和许多。“你是马永念?手中有刀的人,更该心怀善念的那个念?”

马永念二话不说,大喝一声,一夹马腹朝龙大冲了过来,举刀便砍。

龙大扬刀相迎,“铛”的一声,兵刃在空中击起刺耳的声响。骏马如风踏蹄走位,为背上的主人龙大创造进攻方向。龙大借势一抡,大刀砍向马永念大腿。马永念亟亟拉动马缰扭身躲过,再挥刀朝龙大砍了过去。

龙大一击不中,一拉缰绳,如风扭头后撤,躲开了马永念这一刀。

两人两马错开,飞快的一瞬打完一回合。

马永念大吼一声,也不说话,继续调转马头朝龙大的方向追击,大刀高举,阳光下闪着银光。龙大也不多言,挥刀迎上,“铛铛”两声,二人又打到了一起。

东凌骑兵拍打大刀长枪,发出怒吼,为马永念助阵。龙大这头的骑兵也整齐大叫“必胜!必胜!必胜!”一边大叫呼喝一边策马左右奔走,一时烟尘滚滚,响声如雷,声势浩大。

尹铭皱紧眉头,挥手号令兵将们准备,以防场上一时失控,敌军大批冲将过来。

隔着烟尘和兵马,尹铭隐约看得龙大与马永念的厮杀颇是激烈,两人多次擦身而过,又多次兵刃相接,马头相撞。但形势没多久便显出分明,龙大与如风明显都占上风。

就在尹铭盘算着龙大多久能取胜,要不要趁此时就展开奇袭时,忽见得如风后腿扬蹄狠狠踢到马永念的马头,龙大趁势挥刀,马永念的马儿失控,他避无可避,弯腰侧身下马闪躲。龙大的刀却是更快,转眼杀到。可那刀却是侧着,刀身拍到了马永念的后背,将他击落马下。

尹铭急切拍马上前,欲趁此机会将马永念拿下。

可没想到龙大一击得手即后退,只朗声道:“手下败将,无需多言。再敢来犯,取你性命。”

尹铭忙喝:“将军!”

可已经来不及。马永念的骑兵呼啦啦地涌上前来,将马永念护在了队伍里。尹铭张了张嘴,犹豫要不要赶紧调令兵马冲上去杀他们个片甲不留,但却听得龙大道:“尹将军!”

尹铭眼睁睁地看着马永念那些兵马迅速后撤,退到了铁盾长枪阵之后,强攻已然失去时机,只得应道:“龙将军!”

龙大还未说话,马永念在那头大声呼喝:“你等着!终有一日,取你首级,慰我兄长在天之灵。”

龙大闻言看着马永念的声音方向,已看不到他的人影。没一会,东凌兵马越退越远。高高的哨岗上显然看到他们的踪迹,吹了两声短号表示敌军退散。

龙大喝道:“回营!”调转马头领兵回去了。

尹铭看了看四周备战状态的兵将,真是憋了一肚子火。他按捺住脾气,安排好各兵队,然后赶回营地,直奔龙大营帐。

还未等他开口,龙大却是抢先道:“昨日人多,未曾与你细谈暗探之事。你这儿谁负责刺探军敌情报,如何安排人手的,如今他们都在何处,查些什么,你且细细与我说来。”

尹铭愣了愣,定了定神,反问道:“将军刚才明明有大好机会,为何放过马永念。不杀他也行,活擒于我们也有利。将军放走敌军,实不妥当!”说到最后一句,已是责备口吻。

龙大却道:“梁大人被劫这些时日,都能从通城到十里坡慢悠悠转上数十回合。通城那边查不出什么,你这头为何也没有消息?”

尹铭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将军这话是何意思!”

“责备你失职之意。”龙大声音不大,语气却是强硬。“巡察使遭敌国绑架,必会用在战时要挟筹码上,我在通城之时便数次去信问你,你半点进展没有。查探需要时日,我也不好太过催促,但如今已然开战,对方指名道姓挑衅,却未将梁大人押于阵前。若是你,你可会有筹码不用?”

尹铭无语。正常的,自然该是将梁德浩绑上阵前,龙大赢一招便在梁德浩身上割一刀,如此一来,龙大自然束手缚脚,马永念要为兄长报仇,便有大好机会。

尹铭只得道:“他们定有别的诡计。”

龙大喝道:“那便告诉我是何诡计!”

尹铭说不出。

龙大再喝:“我于阵前对敌,你在一旁动些小心思,莫以为我不知道。我劝你就此做罢,否则有何后果,自己承担。再者说,活擒马永念会如何,灭杀他们这些兵队又如何,不过就是让东凌怀揣鱼死网破之念拼死一战,于我们有何好处?你当鲁大人在石灵崖杀了三千将士成效颇佳便有样学样吗?我告诉你,皇上未有旨意攻占东凌,你擅做主张,给皇上惹来各国讨伐的麻烦你就是死罪,可没什么梁大人替你挡着!”

尹铭辩道:“龙将军说的什么,我可不明白。有敌军来犯,我们拼死护国,如此罢了。”

“很好。那就好好拼死护国!”龙大道,“今日马永念颜面扫地,身受重伤,东凌军该会安分一阵子,趁着这时候,赶紧将梁大人找到。活的也好,死了也罢,总该有个下落消息。”

尹铭想了想,道:“我这就去催催。待有了消息,便来回报将军。”

龙大道:“那好,给你三日时间,若是再无进展,便让你的人呆一边去,我用我的人查。”

尹铭忙道:“请龙将军放心,我定不会辜负龙将军所托。”

龙大挥挥手,让他下去了。

尹铭出了龙大的帐子,脸沉了下来。

帐子里,龙大从怀里掏出厚厚一封信,那是马永念趁着近身时塞给他的。

当初与马永善下最后一盘棋,马永善思虑良久,他最终还是没有写降书,但他写了一封家书交给龙大。他说他们推测的那些事真的发生时,他必已经死了。他不能再做什么,但他弟弟却是可以。到时若龙大需要东凌的帮助,可以将需求连同这封信一起送到他弟弟马永念的手上。他只有一个要求——莫欺东凌小,莫让东凌冤。

龙大还记得马永善哼的那首歌谣:东凌男儿有宏志,骑上骏马奔千里。东凌男儿有铁骨,保家护国热血扬。马永善告诉龙大,联络他弟弟时,需要说一句话,当做对应的暗语。

“手中有刀的人,更该心怀善念。”

这是他们马家的祖训,亦是他们兄弟二人名字的由来。

梁德浩失踪之时,龙大便知道事情确如所料,一切不可回头。他速派人潜入东凌,联络马永念。果然没多久,收到了马永善去世的消息。马永念心里会有多恨,他完全能理解。失去亲人的痛苦,他也深有体会。对马永念能在事情里帮多大忙,龙大不敢高估。

今日却收到了这信。

龙大拆开信,认真看完,明白了马永念所言“以慰兄长在天之灵”是什么意思,而后不禁叹息,马家兄弟果真都是人物。

手中有刀的人,更该心怀善念。

第193章

鲁升被捕的消息,被悄悄传回了中兰。为防影响茂郡那头的事态,此事仍是保密阶段,只蒋松和古文达知晓了。

于是那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时,四夏江面上忽然飘传许多竹筒,竹筒上有个小洞,洞上插了杆小旗,小旗上三个大字——罪己诏。

看见这些竹筒的人莫不惊疑。“罪己诏”那是皇帝犯大过错时,自省检讨的诏书啊,谁人如此大胆,竟敢用这方式冒国君之名,暗骂皇上糊涂犯错吗?!

四夏江的两岸,分别是南秦和大萧。很快两岸的官兵和百姓都捡到了竹筒。竹筒的筒口用蜡封上了,里面有封信。拿出一看,竟像模像样,跟真的诏书似的。

诏书的内容让看的人更是吃惊,尤其南秦将兵,要么吓得赶紧丢弃当没见过,要么十万火急飞速上报,生恐耽误半分担上罪名。

为何如此紧张,因为诏书揭露了一个惊天大阴谋,弑君、夺权、战争、嫁祸,简直触目惊心。若这诏书是真的,那就是南秦德昭帝亲笔所述!

诏书里,德昭帝先是自责自己轻信辉王,令忠臣忧心,令自己遇险。又自责自己防备不足,令东凌使节团被叛将任重山杀害,自己也险些丧命。再自责自己未能提前查知辉王这数年筹划的阴谋,令邻国遭殃,使自己百姓受苦。一长篇话悲情恳切,道尽辉王及其党羽的种种逆行。最后一段却话锋一转,声言自己犯下大错,思及兵将之苦,百姓之苦,邻国之苦,他刻骨之痛。他以此诏立誓,活着一日,定纠此错,杀灭奸臣,复江山锦绣。要让百姓和乐,要促天下太平。诏书的最后甚至还盖有德昭帝的玺印。

这罪己诏分明就是一封伐罪诏。但写着罪己,更让人想一探究竟罢了。

江面上,无数的竹筒飘荡,“罪己诏”三个字很是刺眼。南秦那头兵士接了亟令,速将所有“诏书”捞上。但江流湍湍,带着诏书奔向远方,又哪里捞得干净?!

大萧与南秦百姓闻讯皆是哗然,街头巷尾热议,消息更是以燎原之势迅速烧到了两国都城。辉王勃然大怒,传来任重山当着朝臣众人的面,细细问他当时情形,摆足了姿态。任重山自然也是按嘱咐把戏做足,指天发誓所言句句属实,更指称当日正是德昭帝看出了东凌的阴谋,东凌使节才惊慌下将德昭帝杀死。如今大萧正与东凌打仗,东凌肯定得再制造事端搅乱战局,此事定是东凌阴谋。若是先帝还活着,怎地只写个昭书,不露脸呢。他若活着,能在四夏江上放“诏书”,而为何不找到边境的南秦军队,号令他们追随讨伐逆臣?他任重山有多大能耐,难道还能让全南秦的兵将全听他指使?况且德昭帝遇刺后,他速回都城禀报,揭露东凌阴谋,没到边境。

任重山说着说着,愤恨难平状:“屈辱了臣事小,但王爷于危难之时,扛起一国重担,鞠躬尽瘁,为国为民,却被这假诏书指称忤逆谋反,这阴谋险恶,昭然若揭。很有可能不止东凌,还有本朝中人相助。”

朝中重臣没人言语,那些反对质疑辉王的人心里明白。此时事情真假难辩,德昭帝只闻其诏未见其人,后头会如何还未可知,此时若犯傻跳出来发难,怕是会正中辉王下怀,将他们这些政敌栽上通敌卖国之罪处置了。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眼神的意味只有自己明了。事实上,他们收到过密函,函中就说过“罪己诏”中的事,但密函也说了,暗中调查,勿打草惊蛇,勿让辉王有机会找理由将他们处置了。不然德昭帝于朝中没了忠心之臣,回朝无望,南秦亡矣。

事实上,那段时日辉王确实是忙着对付他们这群人,好几个被拿了由头问罪削官,还有入狱的入狱,问斩的问斩。他们原也以为这会不会是辉王挑唆的阴谋,但一查探下去,德昭帝被东凌使节谋害一事确是疑点重重,甚至从河中捞起的都不是全尸。被鱼蛇咬得辩不清面目,身上特征无法分辨,只凭着破碎的衣裳和将兵的供词言称那是皇上。皇上身边忠心的近侍全部身亡,死得也太干净。

如此情形,众人互通了消息,好一番商议,最后决定,无论谋反与挑唆哪个计谋是真的,他们都先让辉王以为得逞了吧。他们没有给那个密函回信,也不再处处抵制辉王决策。过了一段,却又收到另一封密函,函中只有一个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