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倒是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她觉得陶君兰就像是一块石头,油盐不进,更无从下口。

最后,太后只得放弃这个话题,转而道:“皇后最近有什么动静?”

“倒是没什么动静。慧德太子的事儿,毕竟不是那么容易走出来的。倒是庄王妃最近频频进宫给皇后请安。”转移话题陶君兰自然也是十分乐意的,所以回答得飞快。

太后皱了皱眉头:“庄王妃看来果真是闲得没事儿干了。”庄王妃的目的,她当然也是十分清楚的。事实上,大约是没人不清楚吧?

“三个月后,让朝臣联手上折子,立新太子。”沉吟片刻后,太后便是如此断然言道:“不可再拖下去了,否则只恐夜长梦多。”

陶君兰也是这个意思,而此时得了太后笃定的话,她心里更是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欢喜无比。太后这么说了,那么显然到时候太后是打算也向皇帝施压了。

“另外,那个谷道人,寻个机会发落了罢。要是抓不住把柄定罪,暗中处理了也行。”太后最后又说出这么一句话来,说起谷道人的时候,语气里明显更是带着厌恶的味道。显然太后并不喜欢这位谷道人。

太后这话太过果决,又太过轻描淡写,倒是叫陶君兰怔了一下神。;

第一卷 第571章 心凉

几乎是反应了一下,陶君兰才明白了太后这话的意思。太后这是要让谷道人去死。

当然,按说谷道人也的确是罪该万死——蛊惑皇帝迷恋丹道以求长生,以至于皇帝荒废了朝政,自然是罪该万死的。

只是陶君兰却没想到第一个提出这话的居然是太后。说实话,她虽然心里清楚太后在后宫这么多年,手段必然是不可能少的,可是始终太后在她心中的形象,就是个仁慈和善的老人,对儿孙疼爱,有些小偏心。和天底下大多数的老人不同。

她从未见过太后对谁动了杀心,而且还会如此直接了当的让人下手。

惊愕过后,她倒是又有些庆幸了——好在太后还不曾对她厌恶到那个地步。不然或许一开始她就没命了罢?

当然,如今太后就算真想让她死,那也是做不到了。毕竟端亲王府已经自成一体,太后的手已然伸不进来。而且,如今的李邺也不是当年那个只能任由他人摆布,处处隐忍的皇子了。

而且,陶君兰自认为自己也是达不到那个让太后动了杀心的地步。毕竟李邺就算对她独宠,可却也不会因为这份独宠而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更别说影响大局了。

相反的,陶君兰自认为她对李邺来说,作用绝对是好的。红颜祸水这个词,压根就用不到她身上。

“这事儿怕是不好办。”陶君兰沉吟了一阵子后摇摇头轻声言道:“谷道人如今和皇上同进同出,根本就不容易找到机会。”

太后哂笑:“机会?机会又岂是等到的?既要机会,那就创造一个机会就行了。谷道人不是擅长炼丹?那么丹毒发作暴毙,想来谁也不会觉得奇怪。你让端亲王准备好药,送到我这里来,我亲自动手。”

说到亲自动手的时候,太后明显的深吸了一口气。显然,做出这个决定,对她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

陶君兰微微一怔,只觉得太后果然是对这事儿势在必行了。或许,之所以要这样做,和天下社稷都无关,只不过是一个母亲想要将悬崖边上的儿子拉回来的一片心思罢了。

毕竟,天底下又有哪一个母亲愿意自己的儿子一步步踏入泥潭,最后不可自拔?

若是有一天拴儿也是如此,她想必也是愿意如同太后一样,宁可亲自动手造杀业,也是要将那毒瘤拔除的。

几乎是怀着钦佩和动容,陶君兰郑重的应下了这事儿,却也没将话说死:“这话我回去之后转告王爷,至于具体如何做,想来还是得王爷亲自过来和您商量。”

陶君兰直觉李邺应该是不会愿意让太后亲自做这件事情的。

太后又嘱咐了一些好好照顾李邺之类的话,让陶君兰一一记住了应下了,她这才道:“慎儿的事情你仔细考虑,考虑清楚了你自己办了就是罢。不必再来知会我了。不过不管如何,你且记住一点,那就是别亏待了那孩子;

。虽说不是你肚子里出来的,可是总归孩子是无辜的。”

陶君兰自然不会亏待慎儿,当下便是立刻应了,又道:“若是太后您不放心,我也可向您发誓。”

太后摆摆手:“不必了,你若有心,不发誓一样也会做好,你若无心,发誓也不过是蒙我罢了。”

太后如此言说,陶君兰便是道:“我也不多说了,太后您只管看着就是了。不管我和姜玉莲如何,我绝不会亏了慎儿分毫的。”

对于一个孩子,她还不至于如此的狠心和卑鄙。

因见太后露出疲色,陶君兰也就告退了出来准备回府。不过却是不曾想,姜玉莲却是已经在外头等了她好些时候了。

见了姜玉莲,陶君兰倒是发现一段时日不见,姜玉莲的气色反倒是好了许多。看来宫中的水米的确是养人。

姜玉莲笑着和陶君兰打招呼,倒像是什么不愉快的事儿都不曾发生过。

陶君兰淡淡的回了礼。她可不是圣人,没那么大的度量,更不是年老体迈记性不好,以至于记不住那些不痛快。

没想到姜玉莲反而笑起来:“陶侧妃还在恼我呢?这都过去了这么久了,再说了那孩子不是没事儿?我当时不过是情急罢了,你又何必与我计较?”

姜玉莲这话说得,好像陶君兰再计较那事儿,那就是陶君兰自己不够大度,不够包容似的。

陶君兰几乎被姜玉莲这种态度给逗笑了——不过她也真笑不出来。但是她并没有打算去理会姜玉莲,只道:“有事儿你就说罢。我还急着出宫呢。”

姜玉莲脸上的笑容就有点儿维持不住了,随后她道:“我就是想问问陶侧妃你还打算让我在宫里住多久?如今王爷也回来了,府里那些宵小自然是不敢再冒头了,想来也该平安无事了罢?”

陶君兰微微挑眉,反问姜玉莲:“怎么,姜侧妃想回去了?”

姜玉莲脸色更加不好看了:“王爷都回来了,作为侧妃我理应在府中照顾王爷。”顿了顿,她挑眉反问陶君兰:“怎么,还是说陶侧妃不愿意我回府中去?”

陶君兰心中一动,倒是忽然知道该怎么处置姜玉莲才算妥当了。微微一笑道:“既是这样,那姜侧妃现在就赶快收拾收拾随我回府去罢。”

姜玉莲一怔,大约是没想到陶君兰居然这样好说话。待到回过神来之后,她忙道:“那我这就是去收拾我和慎儿的东西。”

陶君兰微微浅笑,神色如常道;“慎儿继续留在太后跟前罢。太后如今心情不好,有个孩子在跟前养着,太后多少也会高兴些。也算是替王爷在太后跟前尽孝了。”

她这话说得自然而然,叫姜玉莲看不出半点异样。只是出于本能的,姜玉莲觉得有些不对劲和不舍,于是迟疑了起来。

“姜侧妃不愿意?”陶君兰挑眉反问:“既然慎儿要记在王妃名下,那以后就是嫡子了,自然是养在太后跟前好些。拴儿当初不也是在太后跟前养过一段时间?”

姜玉莲仍是不大情愿,只道:“我们母子如何能分开?”

陶君兰哂笑:“是吗?可是别忘了,慎儿记载王妃名下后,那就是王妃的儿子了;

。你和慎儿的母子情分自然也就到头了。不管是养在太后名下,还是王爷另有安排,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怎么你当初却是没想到这一点不成?”

姜玉莲顿时呆住了。她之所以想要慎儿记在刘氏名下,不过是想着借刘氏的名头一用罢了,而毕竟现在刘氏已死了,就算是记在刘氏名下,慎儿不还是由她养着?可是今儿陶君兰却是说,哪怕刘氏死了,慎儿还是不能让她养。这怎么能叫姜玉莲不呆住?

待到回过神来,姜玉莲便是直接反悔了:“不行!若要分开我们母子,那这事儿就此作罢也就是了!”

姜玉莲心里很清楚,慎儿若是不养在自己跟前,那慎儿哪怕是做了皇帝也半点用处也没有。而如今看来,慎儿不仅名义上成了别人的儿子,实际上也要成了别人的儿子了!这不就等于她的如意算盘全都打翻了?

想方设法让慎儿成为嫡子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慎儿将来有那个机会和资本和拴儿争?如今看来怕是不仅捞不到好处,连慎儿这个唯一的儿子都要折出去了!

什么叫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就是了!

若是她她还能再生养孩子,她也大可答应此事儿。可是姜玉莲心里再清楚不过——不说她自己本身身体如何,只说从生了慎儿之后李邺再没去过秋宜苑留宿的事实,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她这辈子,除了慎儿一个之外,不可能再有其他孩子了!

一想到这个,姜玉莲就嘴里发苦,心里更是恐慌得厉害。当然也就立刻反对出声了。

陶君兰叹了一口气,然后笑着反问姜玉莲了:“姜侧妃,这种事情可是儿戏?由得你朝令夕改?你当我们都是什么?耍猴的?”

姜玉莲却是撒泼起来;“慎儿是我儿子,我自然想如何就如何。”

“慎儿已不是你儿子了。从你自己提出要将慎儿记在王妃名下开始,就已经不再是你儿子了。这一点,想来不用我再提醒你一次了。”陶君兰似笑非笑的看着姜玉莲:“姜侧妃到底回去不回去?不回去,我可自己先走了。”

“是你!”姜玉莲回过味来,大声的指责道:“你故意算计我的!你是故意要让我们母子分开!”

姜玉莲这话还真是说对了。陶君兰“呵呵”一笑,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提醒姜玉莲:“纵我有心,也得你配合啊。”

姜玉莲登时便是有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受。最后,她想起了上一次陶君兰在柳夫人登门打人的时候警告她的那番话。

当时她是完全没在意,可如今她在想起,却是只觉得遍体生凉——她以为陶君兰是没这个本事的,可是现在看来……

“姜侧妃或许回去求求王爷倒是管用?说起来,这也是王爷的意思。”陶君兰笑呵呵的补上最后一句让姜玉莲心凉的话。;

第一卷 第572章 玄机

姜玉莲最终还是跟着陶君兰回了端亲王府。不过慎儿却是留在了宫里。倒不是姜玉莲愿意,而是她也没了别的法子——为了长远计,还是先回府去求李邺才是最为保险的法子。

姜玉莲想,她是对李邺有恩的,所以她觉得她若是开口,想来李邺是怎么也要给几分脸面的;

只是,姜玉莲却是没想到她一回去就在大门口遇到了姜复。然后又让陶君兰看了一场好戏。

姜复当时正从大门里出来,而陶君兰她们则是往里走。这般一来,自然也就是打了个照面,正好就将对方看得一清二楚。

姜玉莲顿时就瞪大了眼睛,整个人都呆住了。显然是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而姜复则也是在微微一怔后笑了起来。

陶君兰看了看姜复,又看了看姜玉莲,心思一转倒是忽然有了主意,知道该怎么对付姜玉莲了。当下她便是笑道:“姜侧妃可是觉得惊喜?这个好消息,我是故意没说,特特的想着等到你回来自己看见高兴。如今你们姐弟想见,可是再欢喜不过的事儿。我看不如摆一桌酒菜好好叙叙旧?”

李邺说过,姜玉莲和姜复之间的关系有些古怪,所以她这样说,便是故意的了。一则是想看看到底古怪在哪里,二则也是想膈应姜玉莲。

她可没忘了姜玉莲当初是怎么膈应她的!

陶君兰有些揶揄的想:果然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姜玉莲的面色登时就变得更加古怪了。

而姜复的笑容,则是更加灿烂了。甚至于姜复还朝着陶君兰一拱手:“多谢陶侧妃成全。我找我姐姐,倒是找了很多年。”

姜玉莲的脸色在听了这话之后,闪过了一丝惊慌。

而陶君兰则是一点不拉的看在了眼里。当下心中越发笃定:这两人必定是有什么猫腻的。难道,是身份的缘故?也是,一个是私生子,一个是嫡出大小姐,怎么看也不可能太和睦。

不过作为姜家仅剩的两个人,想来就算互相看不顺眼也不至于会这般才对。所以,想来两人之间还发生了一些事儿罢?

陶君兰倒是不知自己的猜测几乎猜中了十之**,她只冲着姜复一笑:“你于我和王爷有恩,若是能帮上你的忙,我心里也是高兴的。”

姜复再次诚恳的道谢,表现得和一个刚与姐姐重逢的欢喜之人半点没有不同。不同的是姜玉莲。

姜玉莲的脸色几乎是难看到了极点。甚至她想也不想的便道:“内宅如何好让外男进去?我还急着见王爷,便是先走一步了。”

说完这话,姜玉莲也真是匆匆忙忙的跑了。或许用跑是有些夸张,可是三步并作两步这个却是实实在在的。

若不是心虚,姜玉莲为什么走这么快?

狐疑的看了一眼姜玉莲的背影,陶君兰冲着姜复一笑:“你们姐弟重逢,你有如何打算?”

“自然是好好回报姐姐当初对我的疼爱之心了。”姜复笑得人畜无害。不过雪白的牙齿却是总叫人看着有些发冷的意味,叫人无端端想起野兽的牙齿。

陶君兰微微一笑:“虽说内宅不许外男进入,不过既都是亲戚自然也没有外男这一说;

。你去找你姐姐随时都可以,只是别乱逛就是。”

她倒是半点不担心姜复会在内宅生事。要知道,姜复不管什么时候踏足内宅,那肯定都是要一直在人的跟随下的。再则,姜复就是去秋宜苑,别的地方根本不会去。

她也看得出来,姜复倒是真对姜玉莲这个“姐姐”关注异常。若不是早从李邺那儿知道一点内情,她倒是完全不会往别的地方想,只会觉得姜复是和姜玉莲感情深厚罢了。

姜复告辞退开,仍是出门办事去。

陶君兰也是回了沉香院。其实,李邺是说过别将这事儿告诉姜玉莲的,某种情况上来说,她算是没做到答应李邺的事儿。

陶君兰微微有些心虚,却也不算后悔。既然都做了,还后悔什么?不过别的不提,看着姜玉莲不痛快的样子,她倒是真觉得痛快。

有道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她这个仇还没等到十年呢。昔日姜玉莲膈应她,如今倒是换成她膈应姜玉莲了。

就是这事儿还是她主动告诉李邺才好,而且还得态度好些认个错才是。陶君兰心里盘算着如何“讨好”李邺,叫他别计较这个事儿。倒是没再去管姜玉莲那头回了秋宜苑又是一顿发脾气的事儿。

秋宜苑又换了一批瓷器。陶君兰得了回禀的时候,直接淡淡吩咐:“这种消耗府里就是有金山银山也消耗不起。让姜侧妃自己想法子罢。既然舍得摔,那就该舍得买。府里规矩不能坏,不然她开了这个头,明儿都这般学了,那像是什么话?”

这话倒不是真只为针对姜玉莲的,而是实话。不管是谁管家,都不会纵容姜玉莲这种行为。

是,端亲王府是不缺这点银子,不过规矩却是真不能坏。而且这样不爱惜东西,也的确是太骄纵了一些。

姜玉莲得到这个回执的时候,自然是气得不轻。不过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想着待见了李邺将这事儿与李邺说一说。难道端亲王府连点子瓷器都买不起了?还的自己掏腰包?这不是让人笑话是什么?

姜玉莲满心的想见到李邺,只是忽然又想起来:待到见了李邺,若是李邺问起姜复的事儿,她又该怎么说?当年的事儿,决不能让李邺知道,不然李邺该怎么看她?

姜玉莲满心恐慌。李邺已经对她不喜,若是再到了厌憎的程度,她如何还能要回慎儿,如何在端亲王府立足?

而且,姜复是怎么找来的?还有陶君兰,她一定是知道了什么,所以故意那样说的!

这些念头一一在姜玉莲脑海里出现,倒是将姜玉莲折磨得有些难熬。

而就在姜玉莲煎熬的时候,陶君兰则是在洗手作羹汤。

因太子没了,所以府里是要茹素三个月的。虽说也可以偷偷不遵守,可是李邺的意思,那是一国储君,又是他的长兄,礼不可费。所以他真要给太子守孝的。

陶君兰自然不会拦着;

。事实上本也该如此。只是她却心疼李邺的身子罢了。

李邺这一路是吃了不少苦的,怕太子死在路上日夜兼程回京就不说了。就是吃食上也是尽量简单省事儿。这也是李邺瘦了一大圈的原因。

李邺身体底子不好,这是小时候中毒造成的。路上吃了苦就不说了,如今皇帝这么一撒手,李邺又被让监管朝政,费心劳力自是不说。又不能以肉食补之。所以只能从其他方面来想法子了。

李邺喜欢甜品和点心,所以她打算亲自做些。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才突然想起要自己下厨,而是……她还得给李邺赔不是呢。答应李邺的事儿没做到,怎么着也该表示一下不是?

既不能吃肉,那么奶和蛋便是该多用些。而也只有这两种,在素材里倒是比比别的都更补人一些。所以她做的是牛乳羹。这个好做是好做,就是考验功夫。做出来的牛乳羹雪白香甜,最重要的是,要得嫩滑,舀一勺放进嘴里,微一抿就能化开,这才是最好的。

做好的牛乳羹上面,再撒上些干果和蜜饯切碎的碎末。不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增加丰富的口感。

点心配的是梅花酥。梅花是现摘的红梅,包在馅儿里,再点在点心酥皮上。微黄的酥皮上坠着鲜红的梅花,看上去便是叫人觉得色泽诱人。

做好之后,陶君兰让人用双层的保温食盒装了,趁热给李邺送去。这个时辰李邺自然是不可能回来吃的,所以只能叫人送去。毕竟这些都得趁热吃才好。

倒是拴儿明珠还有果姐儿都沾光了,一人吃了一碗牛乳羹,拴儿还吃两个梅花酥。

显然牛乳羹深得孩子喜欢,静灵倒是来请教了该怎么做——果姐儿如今正是到了开始慢慢不吃奶的时候,对于这样好消化又补养的东西,是该多吃些。

静灵悄悄又问了陶君兰:“怎么这一次慎儿没跟着一起回来?以后慎儿是不养在姜侧妃跟前了?”

陶君兰点点头:“慎儿养在她跟前,只怕养坏了。”

这话是实话。静灵也是不由得点点头,又道:“不过教养姑姑却是得好好找。”

静灵这般说起这个,陶君兰便是看了她一眼:“怎么,你想推荐谁?”静灵表现得太过明显,她就是想忽略也不成。

静灵微有些尴尬,不过却很快又镇定下来:“不知道你还记得不记得当年德安宫的宫女,叫秀菱的。”

陶君兰是记得秀菱的。当初秀菱不是被带走了?还是因为她的缘故。当然,那也不是她的错。

“当年是我糊涂,倒是连累了秀菱。如今她过得很不好。出宫后她嫁了人,结果生了两个女儿后,丈夫便是另有新欢跟着人跑了。剩下两个女儿,也在瘟疫里死了。如今她被婆家赶出来,娘家也不肯收容……”静灵轻叹了一声:“其实她人也是不错的,不管是做事儿还是什么的,都挺细致认真。”

陶君兰沉吟了片刻,最后也没答应静灵:“慎儿如今在宫中,想来太后肯定是有安排的。我也不好插手,这样罢,将秀菱安排去你跟前罢。帮着你照顾果姐儿,你也能放心些。”;

第一卷 第573章 喜怒

对于昔日曾一起相处过的人,陶君兰已经谈不上记恨还是怎样了。对她来说,那些事情都仿佛都已经是恍如隔世,过眼烟云了一般。

不过,静灵鲜少求她,难得开一次口。纵然看在静灵面上,她也是要给几分面子的。只是秀菱到底是不是好的,她也不知道。自然也不敢贸贸然的将人乱安排去慎儿跟前。本想随便在府中给秀菱指一个去处,只是看着静灵那副愧疚的样子,她想了想才改了口。

且不说这头陶君兰和静灵如何,倒是那头李邺收到了府里送去的吃食,倒是有些惊喜——一则是许久不曾吃过陶君兰亲自动手做的吃食了。二则这般让人送吃的,倒还是头一次。

至于影响不好什么的——李邺默默扫了一眼正辩得面红耳赤的大臣,淡淡道:“时辰不早了,诸位大人用些点心再接着辩论不迟。”说罢他便是去了自己的屋子,里头除了书案之外,其实还有架小床,这是方便他午睡或是有时候实在是晚了在里头过夜设置的。

对于分享这个词,李邺便是默默的忽视了。统共没送多少,外头那么多人,如何够分?这可是陶君兰做的,他怎么舍得分给外人吃?

横竖,宫里也有准备点心茶水,让他们去吃那个就行了。

舀了一勺牛乳羹,只一抿李邺便是禁不住享受的眯了眯眼睛。这味道,倒是丝毫没变。

再咬一口梅花酥,李邺不仅眼睛享受得眯起来了,唇角更是忍不住一个劲儿的往上翘。

待到用完了牛乳羹和点心,李邺让王如收拾碗盘,又笑到:“告诉侧妃,味道极好。送来的时辰也恰到好处,正好有些饿了。”

光吃素的确是经不住饿,所以其实每日下午这个时候多少都会吃两个点心的。

王如心里便是揣摩了:自家王爷这般说,看来是十分满意。或者也有让侧妃再接再厉的意思?

越想越是觉得李邺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王如便是如实的将这个意思转达给了陶君兰。

这事儿也不麻烦,就是她每日都要亲手做也不算麻烦——比起做宫女那会儿,如今材料都是现成的,她只负责做就行了,就是火候也不必亲自守着,自然是花费不了多少工夫。

当然,其实每日里她也并不是真如同看上去的那么忙。府里一些琐碎事情大可以直接让红螺去处置,毕竟都有定例在那儿摆着,照着原来的做就行了。只要不逢年节,基本也没什么需要她去亲自忙活的。

托慧德太子的福,今年不管是元宵还二月二,都是过得简单,也不敢庆贺饮宴。所以倒是省事儿了不少。

所以陶君兰也就决定从今儿起,每日都给李邺做些甜品点心送去。

傍晚李邺回来后,一家子先用过了晚膳,还陪着孩子玩耍了一会儿,她这才将李邺叫进了书房说正事儿。

所谓正事儿,自然是太后说的谷道人那事儿。

陶君兰将太后的意思与李邺说了;

李邺沉吟片刻,倒是微微皱了皱眉:“只怕不好寻到机会。而且若普通的毒,一查验也就露馅了。到时候反而更麻烦。”以皇帝现在对谷道人的重视来是谷道人一死,那是绝对不可能随便了事的。再怎么也会查验一番。

“太后的意思是此事儿势在必行,实在找不到机会,可在她宫中动手,甚至太后是宁可亲自动手,也不愿再容忍谷道人迷惑皇上,祸乱朝廷了。”陶君兰轻叹了一声,将太后的决心说了。末了又道:”都是做母亲的,太后这般也是对皇上的一片母子情谊。

李邺见太后如此执意,眉头倒是拢得更紧了。其实现在皇帝已经没再服用丹药了——身体成了那样,就是谷道人也不敢再给吃了。反而是说要重新炼制另一种更好的丹药,让皇帝先等一等。

又或者说,是皇后党不愿意皇帝这会死了。毕竟,皇帝一死肯定是要拥立新君的。而现在若真是这样的话,得利的显然只有端亲王府。

作为皇后,自然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

“其实我在想,那谷道人也是有师门兄弟的罢?也不知他还有没有同门师兄弟在。更不知他师傅还在不在。若是他师傅还在,倒是可以从这个方面下手。”陶君兰今儿下午在府里琢磨了一下午,自然也不是没有半点收获的。

李邺明白了陶君兰的意思,微一沉吟倒是觉得不错,言道:“明日我就让人去寻访。”

“朝廷上的事儿,若是吃力你也别一个人揽着。可以让人帮着分担一二。”陶君兰想了想,还是如此言道:“庄王妃今儿便是说起了这个事儿,我想,或许该再拉个靶子起来。不然你一人抵着,我倒是心疼。”

这话是实话。她是真心疼。而且觉得李邺做了事儿反倒是没落到好处,更甚至被人针对,想想就让人郁闷不舒服。

“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大可以交给庄王武王去做不是?都是王爷,他们闲着反而容易生事。”陶君兰狡黠一笑,冲着李邺挤了挤眼睛:“王爷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李邺顿时忍不住笑起来,一面笑一面点头:“正是这个道理。”倒不是他不愿意放权,只是到时候怕他这几个兄弟不肯接。

“七皇子还没回来?今年应该是要给他选妃了罢?”陶君兰忽然想起七皇子来,便是又问了一句。

说起七皇子,李邺微微摇头:“我让他留下和陈赋他们一起查贪官污吏了。陈赋年轻恐不能服众,留他在,身份上也能镇得住。”

陶君兰点点头,心想大约懿妃心里不知道多担心呢。

其实陶君兰还想问问关于今年选秀的事儿,不过想着皇帝身体那样子,她到底还是没问。想来,应该也不会进行了罢?毕竟皇帝那样子,怕是起床都不容易了,更别说亲近女色了。

正说着话呢,倒是姜玉莲派人过来请李邺了。

李邺还不知姜玉莲回来的事儿,便是问了一句:“姜氏回来了?”

陶君兰这才想起自己完全忘了跟李邺说自己言而无信的事儿,便是心虚的看了一眼他,拉住他的袖子道:“我有事儿跟你说,你先别走;

。”

李邺便是疑惑看她:“什么事儿?”

陶君兰期期艾艾的道:“就是今儿回府的时候,我们刚进门,就碰到了姜复。他们姐弟两个正好打了个照面。”

李邺微微拢了拢眉,倒是也没太放在心上:“既然碰见了也就罢了。”

“我却是没做到答应你的事儿。”陶君兰叹了一口气。有些不好意思。

李邺一怔,随后失笑——他以为是什么事儿,却原来是这个。这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不过看着陶君兰这样忐忑的样子,倒是他忽然心里就生出几分逗弄之心来。

想了想李邺便是言道:“该罚。”

陶君兰没料到李邺会这样说,倒是呆住了,“啊?”

而李邺则是趁此机会,将她往前轻轻一拽,让她猛然跌进自己怀里的时候,又趁机在她唇上偷亲了一口:“这个且算是惩罚罢。下不为例。”

说完,又趁着陶君兰还一头迷茫雾水的时候松开了她,笑着起身去姜玉莲的秋宜苑了。

待到李邺都走出去了,陶君兰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这是被戏弄了,当下又羞又窘,想着李邺方才的动作,脸上又忍不住有点儿红。更有点儿微微的心虚——虽说在守孝期间,不过这样亲近的动作应该不碍吧?

偷香窃玉一把的体验,倒是让李邺颇有点儿新奇——以前可没干过这样的事儿。而这个小小的举动,倒是也让李邺心情颇有些好。至少是见到姜玉莲之前心情是颇好的。

待到见了姜玉莲,看着姜玉莲哭哭啼啼的样子,李邺的好心情登时也就被破坏殆尽了。

“何事。”李邺算是个温和的人,不过却没多少怜香惜玉的心思。或者说,仅有的怜香惜玉都用在了陶君兰身上,所以对其他人自然也就没剩下了。

姜玉莲算是有恩与他,所以李邺还算耐着性子态度和气,没转身就走。但是事实上他也没有打算多留的意思。

姜玉莲见李邺并不怎么关切的样子,心里越发委屈,眼泪自然也就更急了:“王爷果然厌憎妾到了这个地步?慎儿是妾亲生的,王爷您别夺走慎儿啊!没了慎儿,妾还有什么活头?倒不如直接死了一了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