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愣了愣,连忙从医箱里掏出装着药丸的玉瓶儿,小心应道:“臣瞧娘娘无甚病痛,只是许久未进膳食,便想着拿瓶开胃的药丸子过去。”

皇帝聪明绝顶,一听这话哪里还不知道真相?他面上本还有几分对卢靖妃的关切,闻言神色大变,登时觉出几分被欺骗的羞恼来,一双眼睛几乎都要瞪出来了,冒了火。

他平生最恨旁人欺瞒,今日又着实是被卢靖妃引得动了真情,被李时珍这话一揭露,如今想来更添恨意,连话也没再说一句。咬了咬牙,直接便令黄锦等人抬辇,赶紧回西苑。

好好好!一个个都目无君上,欺君罔上,只拿朕当傻子耍着呢!

到第二日,皇帝立刻就下了诏书,令景王一月之内便就藩。

宫中的卢靖妃闻到消息,犹如五雷轰顶,立时便假病成真病了。

亲王就藩,是有许多东西要准备的,如此仓促,这还是本朝少有。景王府上下接了圣旨,全都昏头昏脑,哭天喊地,不知该如何是好。景王捂着脑袋就晕厥了过去,倒是景王妃神色冷淡的上前接了圣旨。

也就在这一日,一顶青色小轿到了徐阶的徐府门口,送了一份拜帖。很快,徐阶便在自家书房里面见了裕王妃李清漪。

如今景王将去,裕王得势,徐阶对着裕王妃自然很是客气,先请了她入座,再令人奉茶,和善的笑问道:“王妃此来,不知为何?”

李清漪也很是和气,端着一张温柔的笑颜,她拿起茶盏应声道:“我这是来恭贺大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高升在即。”

徐阶现今乃是内阁次辅,再往前一步便是内阁首辅,可这位置现今还叫严嵩占着呢,李清漪的话确是有些交浅言深了。他哈哈笑了几声,不置可否,只是道:“想不到王妃这般看得起我。”说罢,又伸手指了指茶水,“来来来,喝茶喝茶…”

李清漪心知他不愿多言——这老狐狸久经宦途,不见兔子不撒鹰。

要打动徐阶这样的人,光是摆出筹码、随口许诺,都是不行的,因为那都是虚的,他不会信。一定要有更是要有足够的、明确的利益才行。李清漪于是顺着徐阶的意思喝了几口茶,然后才道:“严家靠的便是圣心,如今景王出事,陛下那头怕是也要暗生气恼。再来,严家行使嚣张,祸国殃民,怕是连上天都深恨这般奸臣…”

既是扯到了“上天”,自然要说道士什么的。

徐阶抿了口茶,面色不变,问了一句:“听说西苑里的蓝道长走的是裕王府的路子?”

“是。”李清漪干脆的应了一声。

徐阶细思沉吟片刻,最后还是摇摇头,看着李清漪的目光好似带了点前辈对后背的和善与期许,轻声道:“娘娘,这还不够。时候不到,莫急、莫急…”

李清漪闻言,反倒是笑了起来。她人生得好,眉目如画,一笑之下,仿若春光徐徐而至。满室皆是映光,美不胜收,直叫人神魂颠倒。

徐阶亦是暗暗低头抿了口茶水。

李清漪一双眼眸又黑又亮,极是动人,含笑道:“我自然知道时候未到,今日来此,不过是和大人表一表态度,顺便问一问大人的意思。”说罢,她站起身来,十分客气的对着徐阶礼了礼,告辞道,“府上还有事,我便不多留了。大人也请留步,不必相送。”

话虽如此,徐阶还是亲自起身送了她出门。待李清漪的背影都不见了,徐阶才挑了挑眉,低声笑了一笑,很是少见的赞叹了一句:“好厉害的王妃,好厉害的女人!”

书房大理石屏风后面,张居正走了出来,略有些疑惑:“就这几句话,何必冒险亲自来一趟?”

徐阶摆摆手,指了一下桌上放着的拜帖:“太岳,那才是正题呢。”

张居正从桌上捡起那张裕王妃送来的拜帖,上面写着飘逸清雅的八个字: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张居正自小便是神童,熟读经典,见着这八字,似是想起了什么,神色微微一变,立时道:“白居易!”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只是,待他翻看诗文,不由得便为之赞叹“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徐阶听到这个“白居易”三字,面色微冷,负手于后,淡淡的再加了一句:“裕王妃亲来,一是表明态度,二是让我们表明立场。这三,就是把白居易当日送给顾况的诗再和我们说一次。”

白居易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里最得顾况盛赞的一句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清漪这是借拜帖告诉徐阶——“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

所以,景王必须死。

第64章 景王之死(四)

张居正此时已经回过神来,不由道:“裕王妃今日一行,真真是一石三鸟。”

其一,指出斩草除根之事,把这棘手的活推给了徐阶;

其二,徐阶若真对景王下手,那么也算是留了个把柄给裕王,换句话说是给未来的新君送了一张投名状;这才是真正稳定的、值得信赖的结盟。

其三,景王一死,裕王便为皇帝独子,就算不立太子也是地位稳固。非谋反大事不可动摇。

怪不得徐阶这般人都要赞一句“好厉害的王妃,好厉害的女人”。

严家为何支持景王?因为景王乃是严家未来的富贵和前程。今上唯有二子,景王哪怕就藩,有严家在京中为应,未必没有翻身的机会。就如李清漪所说“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景王不死,后患仍在,必须时时防备着——请立景王的折子还是自己等人上的,严家必是明白内情,两边已算是撕破了脸,再不能退后。

倘若景王一死,严家又已经与裕王结了大仇,严家日后的前途怕也是全断了。前路后路皆断,严家又如何能再稳坐泰山?只要他们一急,乱中出错,圣心又怎能始终不移?严家最大的依靠就是圣心,若圣心一变,也就到了收拾严家的时候。

从这一点上,徐阶和裕王利益相同。

所以,裕王那边既是开了口,徐阶也确实是要动手。

他先后主持过多届科举,可算是门生故吏满天下。再来,景王就藩,要准备的有很多,礼部、户部、内务府等等都要插手,且一路遥遥,未必不能找到下手的机会。

徐阶负手于后,沉思许久,轻轻的叹了口气与张居正交代道:“此次我们上折请立景王,严家那里必是已经回过味来,算来已是和严家撕破了脸。日后朝堂之上怕也要有不少事,你记得小心行事。”

张居正自是不怕这个,点点头,随即又道:“此事是否要先问裕王一句?”早就听闻裕王性情温和,裕王妃这般明目张胆的算计景王性命,还不知裕王是否知情呢。张居正虽说对李清漪没什么大意见,可他素来不喜女子太过强势,忍不住就想要压一压人。

“不要做傻事,太岳。疏不间亲,更何况,裕王妃此时来此,裕王必然也是心知肚明。”徐阶似是明白他的心思,看他一眼,语调极沉得提醒了一句,“你要知道,他也姓朱。”

朱元璋的朱,“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的朱。无情最是帝王家,裕王怕也是历练出来了。

“那景王那里的事?”张居正受教,于是重又说起正题。

“太岳,这事你不要插手,”徐阶抬起手做个手势止住他的话,深远的目光看着他最得意的学生,微微阖眼,许久方才正色道,“今日你未曾来我府上,自是不知此事。”

徐阶这一辈子仕途也算是坎坷起伏,早些年的时候,皇帝还把“徐阶小人,永不叙用”这八个字刻在柱子上提醒自己呢。从当初的探花郎到如今的内阁次辅,为了能在嘉靖朝站稳了脚跟,他明里暗里不知做了多少事,确是说不得清白和干净。

可是,张居正却不一样!他这样年轻、这样有才华、这样有抱负——这是徐阶一心一意培养的继承人,大明未来的首辅,何必要再叫现在的他沾染这些事情?

皇帝如今已过天命之年,日日吞服金丹,还能有多少日子?至多不过十年左右。再然后,新君登基,自然会一扫前尘,重正朝纲。他再熬上几年,便能铺好路,扶了张居正上去,便也能安心了。哪怕是徐阶,心里头也是盼着自己这个继承人能够风风光光,名留青史。

徐阶心里已是有了主意很快便挥挥手道:“行了行了,太岳你也赶紧回去吧…”

张居正愣了愣,郑重对着徐阶一礼,方才起身回去。

等张居正刚要出门,徐阶忽然又嘱咐道:“裕王妃是个强势厉害的,不容小觑,偏裕王性情温和只此一妻,日后怕要有不少事。你且留心些…”

张居正心念一转,立时反应过来:他记得翰林院里的谢俊成便是裕王妃的大姐夫,倒是可以交好一二。

******

景王一行拖拖拉拉,直到六月方才出京。

六月暑火已经起了,烈日炎炎,因着王府里的妃妾多,杂事也多,景王又嫌热动不动就要停下休息,车队一行走得都慢。

景王的心情也不大好,他府上那个新得宠的侍妾李彩凤不知怎的就跑了。景王被皇帝逼着尽早就藩,自是不能在女人的事情上耽搁,只能忍了这口气。原本,景王就因为就藩的事情憋着火,如今正好找到了借口,这一路都气不顺,嘴里嘟嘟囔囔着“贱/妇”“忘恩负义”等等词句,余下的妃妾除去景王妃江念柔皆是被景王抓着打骂了好些天。

到了这个地步,江念柔也不与景王摆什么恩爱夫妻的模样,连话也懒得与他说,直接另寻了一辆马车独自坐着,由着景王自己瞎折腾。

江念柔坐在马车上,掀了帘子不易察觉的看了眼路边荒凉的景致,心中一片茫然。她从未想过自己竟会有这么一日——她乃江家嫡长女,虽说江家不过是普通人家,可她自小生得美貌聪慧,最得宠爱,从未吃过什么苦,想什么便能得什么。所有人都觉得她是有大造化、大前途的。

果然,她十六岁,皇帝下旨选皇子妃,她立时就被选中了。那时候,她还小,没什么见识,只听了宫人说几句“陛下最宠爱景王”便觉得景王前途光明——就像是她家里,她爹最疼她,她自是家里第二得意的。只是没想到,裕王居长,单单是祖训那句“立嫡立长”竟就压得人起不来。

当初选秀的时候,她和李清漪无论是才貌皆是不相上下。她费尽苦心上下打点,李清漪却是装模作样,嘴上说得好听“只想着回家安稳度日,想来是不能够了。只盼着姐姐若能得偿所愿”,现在想来,她就是被李清漪那张看似乖巧无害的脸庞给骗了!

一转眼,李清漪就成了裕王妃,专房专宠,哄得裕王只要她一个。

再然后呢?

她怀了孩子,可那孩子命不好,太医暗地里和她说倘若真要生下,怕是有问题的。她才刚刚做了王妃,既是担心皇帝生怒又怕自己地位不稳,只得狠心使计用这孩子算计了一回李清漪。

那时候,她还太年轻了,只有一腔狠到了极点的心肠和望不见底的野心。只觉得自己也是不得已,景王会体谅自己,孩子以后也会有的。

哪里知道,从那时起,到了现在,她再不能得一个孩子…

她算计了那么多,丢掉了那么多,现在又剩下些什么呢?

就在江念柔越想越觉得心口闷痛,隐隐生出一个从未有过的念头“倘若当初,我选了裕王…”,这年头好似着了魔一样在她心头疯长,几乎叫人血液沸腾、立时就要疯了。

就在她垂头发怔的时候,忽然听得后面有人惊惶的尖叫了起来——那是陪侍景王的侍妾王氏的声音,今天也的确是她在景王的马车上伺候。江念柔厌烦透了景王一天一花样的折腾,连看都懒得去看,只是吩咐身侧的人去看看情况:“你去瞧瞧,王爷那里可有什么事。”

宫人低着头柔顺的应了下来,随即下了马车,很快便跑去后面。大约一盏茶后,那宫人才又回来禀报:“是王爷晕倒了,太医看过了,说是沾了暑气。已是开了药方子,叫人拿去煎药给王爷服用了。”

江念柔“嗯”了一声,并不放在心上,阖了眼便靠着湖色绣荷叶蛐蛐的软枕睡下了。因为景王世子的死去,景王恨透了她,两人早已许久不说话,她如今又正在自怜自哀,自然也没有心思去管景王病不病,只要不死就行了,就景王那德行,活着和死了也没区别。

哪里知道,景王这病不知怎的就是难好。起起伏伏,药也用了不少,人仍旧是昏昏沉沉的,整日里起不了床,反倒越发严重了。后来太医再瞧,又道是水土不服、旅途劳累,只得再开旁的药继续喝。

一行人为着景王的病又耽搁了许久,还未等他们到藩地,景王竟是病势沉沉,死了。

江念柔本是对景王路上的耽搁烦恼的不行,可她也从未想过景王会死。她听到消息的时候只觉得是自己耳鸣,愣了愣,目光紧盯着来报信的宫人,好一会儿才道:“死了?”她脸上少见的茫然了一瞬,喃喃着似是自语,“那…那我可怎么办?”

虽说她总是瞧不起景王,可她和府中的妃妾实际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依靠着景王才得了尊荣和地位。景王没有子嗣,他这一死,她们一群女人,日后又该怎么办?

来人小心道:“已有随行的大人上折请示陛下了。不过景王殿下未有子嗣,依着往日惯例,府中妻妾皆是要回京中王府的。”

回京中王府?

回去看裕王和李清漪的脸色?

江念柔面色苍白,抓着椅柄的手青筋暴起,眼珠子几乎都要瞪得滚出来了,目眦欲裂,几乎说不出话来了:倘若只是去藩地,还能安慰自己天高皇帝远,来日未必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如今,景王死了,自己一群女人既无子嗣可依又不能改嫁,回了京也不过是瞧李清漪和裕王的脸色…

江念柔打了个冷颤,双唇神经质的哆嗦了一下,不由得把之前压下去的想法喃喃了出来:“要是,我当初选了裕王…”

要是她当初选了裕王,那李清漪如今的位置就是她的,她就是裕王妃、未来的太子妃、甚至是皇后!

江念柔的脑子好似被火烧着了,晕晕的,空茫茫的。她踉跄着扶着椅柄站起身来,一边往外走一边大声的嚷起来:“我要回京,我是皇后!哈哈…我是皇后…”

很快便有宫人上前去拦着。

江念柔手一推便把跟前的几个宫人给推开了,但更多的人迎了上来,拦住她,焦急的叫唤着:“快来人,王妃她疯了。”

是啊,江念柔怕是早就疯了。在她丧心病狂,杀死自己唯一一个孩子的时候就疯了。

第65章 余恨

景王的死讯传到京城的时候,皇帝自然也不好过——他只有两个儿子,固然一时之气将景王赶去藩地,可心里未尝不疼惜。

但,让景王去藩地的决定是他下的,景王据说也是路上赶路才得了病而去,真较真起来皇帝也有错。皇帝自然不好自打嘴巴,故而,他也不过是淡淡和左右说了一句:“此子素谋夺嫡,今死矣。”

只是,皇帝夜里避开旁人,心中想得实在难受,犹豫许久,还是让人把儿子的遗体送回京,归葬西山。

如今正是七月,酷暑仍在,就算沿途有冰块捂着,景王的遗体怕也免不了要出些事情。皇帝现下也顾不得这些,转了头,下旨把路上那些伺候景王的人都被发落了一顿,那大大小小的妃妾全都遭了秧,就连江念柔这个景王妃都被斥责了一顿。

索性,江念柔发了疯症,大约也听不出什么,只能不断地和来人叫嚷着:“我是皇后,我是皇后…”

这话隔了好多人才传到皇帝耳边,自然惹得他恼羞成怒:“朕还在呢,就敢说这般的胡话,也不知是谁给的胆子!都说娶妻娶贤,有这么个毒妇在,老四哪里能过得好!”这般一想,倒是把景王之前的错都推给江念柔了,越发不喜这个小儿媳。

虽说皇帝不打算废了江念柔这王妃之位,可他心中不喜这个儿媳妇,江念柔又是个疯子,她在京里的日子又能有多好过到哪里去?至少,左右伺候的人已是灰了心,时不时的就要故意折腾一下已经疯了的江念柔出出气。

至于卢靖妃,她自得了景王死讯便也跟着大病不起,这回却是真正的重病,一日重过一日,太医院的人进进出出都只能摇头,说不得也没几日光阴了。

一时之间,当初风光一时,几乎要压过裕王的景王一系竟是全都死的死、贬的贬、疯的疯、病得病…

李清漪和裕王自然也听到了这些消息。景王和江念柔的下场,确确是叫人心头大快。

可是,即使如此,贝贝也不能再回来了。

李清漪从紫檀坐榻上起来,站在窗口,遥遥的望着看着院中搭好的蔷薇架子,看着上面那嫩的可以掐出水的翠绿色细芽。

她抓着窗栏的手指绷得紧紧的,一根一根犹如水葱一般,只听她轻轻道:“还记得,这花架子是当初怀贝贝的时候搭的,想不到如今看着倒是不错。”

裕王上前几步,握住她有些发凉的手,安慰道:“是啊,等开花了,我们也去花架下面坐一坐。好不好?”

李清漪点点头,回头对他笑了笑,随即把头倚在裕王肩头,柔声和他说话:“怀贝贝的时候,我想着,等贝贝出生了,我们就带她去那里坐坐,教她走路,念书给她听…”

她忽的顿住声音,紧紧的咬住唇,把后面的话给咽了回去。

那是她第一个孩子,充满期待、以全心的爱浇灌出来的孩子。她曾经欣喜的整夜都睡不着,仔仔细细的想过:等孩子出生一定要自己亲自喂养,亲手给她做衣衫、亲眼看她牙牙学语、手扶着她蹒跚学步、看她读书习字、看她嫁人生子…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直到最后,她最后却连一声“娘”都没有听到,就那样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

那是李清漪包含希望与爱生下来女儿,最后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受尽痛楚。

如此剐心之痛,此生此世都不能忘怀。

裕王见她神色,微微有些担忧,从背后抱住她,轻轻的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安慰她:“清漪,你还有我…”

“是啊,我还有你,”李清漪最后望了眼那蔷薇架子,扭头回吻裕王,然后道,“迟些,让人把那架子拆了吧。”她看着裕王复杂的目光,重又吻住他的唇,轻轻的咬了咬他的下唇,笑起来,声音就像是初春里花叶簌簌落下的细雪,柔软而明净,落在皮肤上时却会叫人不禁打颤。

她看着裕王,笑道:“我们再生个孩子吧,好不好,三郎?”

她杏眸明亮,眉眼弯弯,笑起来的时候似有暖风从心口过,暖融融、轻盈而柔软。她就站在裕王身前,身后是木窗,阳光从那里照进来,整个人似是染了一层薄薄的光,瞬间照亮了裕王整颗心。

她问好不好。

怎么会不好呢?裕王想:那是他此生最爱之人。只要她想,只要她要,只要他能给。

裕王几乎有热泪盈眶的冲动,他弯了弯眉,眸光深深看她,点点头,回了一笑:“好,我们再生个孩子。”

李清漪顺手合上窗户,与裕王一同入了内室。大概是景王和江念柔的下场让她今日格外兴奋,两人一同躺在榻上,她忽然翻了个身,压在裕王身上,手肘撑着身子,额角额角,面庞贴的极近,都能看见对方明亮的眼睛和细长的眼睫。

她眨眨眼,说:“这次换我在上面,好不好。”

裕王没忍住,噗哧一声笑出来,伸手把她搂住了,仰头咬住她的耳垂,在她耳边打趣说:“就这事不行,宝贝儿…”

李清漪气得很,拿起枕头砸了他一下,把人推开,然后又扑过去咬了咬他的喉结,上下点火。

再然后…事实证明,只要是李清漪想的,的确就能行。

等云雨初歇了,裕王抓着她的纤细修长的玉指挨个吻了吻,然后又凑过来吻她湿汗并且嫣红的面颊,柔声问道:“在想什么?”

李清漪刚才费了不少力气,现下懒洋洋的不想动,半阖眼,眼角有微微的红,瞥人时颇有几分惊心动魄的艳色。她不理裕王,反问:“你猜?”

她现下的声音稍稍有些沙哑,像是细小的羽毛尖轻轻挠过人的耳朵,轻软的、痒痒的。

裕王听得心头痒痒,软的不行。他低了头,落下的吻依旧是细细碎碎的,一边体贴的拉了丝被盖住两人,一边状似委屈的和她抱怨道:“我怎么猜得到你在想什么。”

这语调,倒像个讨不到糖的孩子。

李清漪被逗得一笑,转了头,微张着口,带了点鼓励意味的迎接着他的亲吻。

裕王难得见她这般主动,心中甜蜜,一手搂着她的腰,一手半托着她的脖颈,轻轻的吸允着唇瓣,仿佛辗转轻咬,待得李清漪的贝齿打开,他又伸舌进去,在口腔上方轻轻的刮着,一寸寸的舔过齿缝。

他们适才刚刚做过人间最欢乐的事情,最是放松的时候,此时彼此拥吻,就像是酥麻的电流淌过身体,又仿佛是热水暖暖的泡过,皮肤紧绷着,说不出的舒服。

只是李清漪仍旧不肯和开口应答,待得两人分开些了,她方才似是玩笑的瞪他一眼:“才不告诉你呢!”纤长的眼睫轻轻一颤,她故意拉长了语调,声音听上去就像是浇了热腾腾的蜂蜜的软糕一样柔软甜蜜。可爱又惹人怜。

裕王既觉得好气又觉得好笑,最后只能把人搂到怀里,一顿揉搓。

七月的天热得很,李清漪和裕王在被子里互相打闹,肌肤上都有凝了一层薄薄的汗水,可却依旧舒服的不想松手。

李清漪有一下没一下的抓着裕王的长发把玩,昏昏欲睡,可她的心里的某个角落却依旧极其清醒:景王死了,的确是很叫人高兴。可是,我和贝贝的仇就清了?

不够,还远远不够。陶仲文那个臭道士还活着,严嵩、严世藩那两个藏在背后使阴谋的人还活着,甚至是皇帝,他依旧高高在上、不曾有半点悔过。

我怎么会甘心,我怎么会就这样算了?

等着吧,他们谁也不会好过。谁也逃不过去。

******

因着景王的死,今年过年都过得十分冷情,京中上下都不敢去戳皇帝敏感的神经。不过,等到嘉靖三十七年的正月,裕王府上倒是有了件好事——高拱高升了。

皇帝圣旨:升高拱为太常寺卿,管国子监祭酒事。

明朝有“大九卿,小九卿”之说,其中,大九卿为:礼、吏、兵、刑、户、工此六部尚书、督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小九卿则为: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府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寺卿。

无论如何,高拱这一回确实是得了个实惠,太常寺卿不必说——这是正三品的九卿之一。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这相当于现代的中央大学校长,这是个桃李满天下的职业,所有的国子监学员都得叫校长一声老师。要知道严世蕃就是先靠父荫入国子监,然后才上了仕途;民国的时候,蒋某人也有个称号叫做“蒋校长”,高拱成了国子监祭酒,大概也能称作是高校长了。

有眼睛的都知道,这是皇帝给裕王这个继承人在铺路呢。

裕王府中,内事大多靠着李清漪,外事上高拱却是个顶梁柱,连陈以勤都要听高拱的。裕王自小便与皇帝生疏,后来得了高拱谆谆教诲、细心教导,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心里自然也很是亲近高拱。

故而,高拱要走,裕王府里也替他摆了一场酒,几个讲官也都来了。裕王喝得醉晕晕,临别了还握住高拱的手不肯松开,低声道:“高师傅若是得了闲,记得常回来瞧瞧。”

高拱这般膀大腰粗的汉子也被裕王感动得不行,眼眶微红,点头道:“臣明白。也请王爷好好保重身子,早诞子嗣,好叫天下得以安心。”

依着高拱的看法,如今皇帝只剩下这一个儿子,形势已然明了。只需等着皇帝赶紧驾鹤西去,腾位置就好。不过,皇室人丁凋零,裕王却依旧膝下空空,难免惹人非议,还是早些添个孩子要紧。

裕王连连点头,醉的一张俊脸都红了,只是喃喃着应声道:“师傅说得对,王妃也这么说呢。”

李清漪在旁听得好笑,上前搀扶了一把,温声和高拱寒暄了几句,安排人送宾客回去后才手扶着裕王缓步走回去。

她今日也喝了不少酒,夜风一吹,滚烫的面颊也稍稍凉了些。她扶着裕王走了几步路,忽而抬头看着夜空,星光伶仃落下,她慢慢的抿唇笑了笑:高拱升位,是皇帝给裕王铺路;未尝不是徐阶在给张居正铺路。高拱一去,裕王府的讲官位置便多出了一个,正好,张居正也可以名正言顺的顶上来。

这可比历史上的张居正入裕王府早了整整六年。

一方面是裕王府和徐阶的关系更亲密了,另一方面则是徐阶和严嵩提早拉开战幕,势弱的徐阶需要裕王府的帮衬。

张居正就像是一条绳子,绑住了裕王府和徐阶,就目前阶段来说,他们还需要徐阶的帮忙,徐阶也需要裕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