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心里自然也是担心儿子,神色不大好,可他也知道自己乃是一国之君又是一家之主,这般时候必然要撑下来。故而,他仍旧是提起精神陪在李清漪边上,缓步上前揽住她的肩头,抚了抚,安慰道:“锦衣卫那边也是这么说的,他们已经顺着这条线去查了。你也宽心些,那些人本就是为了钱财,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闹出人命的。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这也正是他们把朱翊钧失踪的消息拦下来的主要原因:倘若对方忽然发现自己竟然绑了当朝太子,知道是犯了不可饶恕的死罪,一不做二不休就毁尸灭迹,流亡海外了。

“所以,不要急。我们现下最要紧的是掩下消息,不要惊动那些人。”皇帝慢慢的道,“锦衣卫已经再查了,不过是几个人拐子,必是逃不掉的。”

灯光之下,李清漪面色极其苍白。她极慢极慢的点了点头,不由得把头倚在皇帝胸口,轻声道:“你说的我都明白,只是一想起钧儿,我的心就怎么也安不下来…他从小就没吃过什么苦,落到那些人的手里,还不知道要受什么罪呢…”

皇帝微微垂首,痛惜的吻了吻怀中人的眉心,顺势吻去她眼睫上沾着的一滴滴泪珠,语调仍旧是柔和的:“不哭了,好不好…你从早上起便没吃什么,脸色这般难看,旁人看了说不得就要起疑心。”说罢,他端起案上已经变温了的燕窝粥递过去,“喝一点,这样才有力气等钧儿回来。”

李清漪端起燕窝粥,用勺子舀起一勺,还未入口,眼眶都跟着红了起来,眼泪便簌簌落了下去,一颗颗就像是断了线的珍珠一样。

“钧儿吃东西比早早还挑剔些,和你一样不吃葱花不吃姜蒜,太干、太黏、太腥的他也不喜欢…现下这般情况,还不知道他有没有吃上东西呢…”

******

还好,这时候朱翊钧也正在吃东西,他喝的也是粥,大锅里煮出来的鱼粥。

因为船上人多,那些管事头头自然有专门的厨子来做饭菜,至于船舱里待卖的孩童则是喝大锅粥,一天两顿,每顿都是算计好的分量——不多不少,勉强能填半个肚子。那些人拐子也都是有经验的,孩子吃多了就精神管起来也麻烦,吃得少了就没力气动和闹,只要不把人饿死就行了。

煮粥的是在厨房打下手的伙计罗三,他也是被自己老爹荐来,第一回跟着上头的人来“压货”,没什么经验,做的自然是帮忙照顾小孩这种小事。所以,罗三也挺不耐烦的,他在船板上夹了个大锅,往里头加了一部分掺了沙土的陈米,然后又从拎了几条厨房里剩下来的死鱼,加了水一锅子乱煮。

虽说罗三做的不耐烦,粥也稀得和沙子汤一样,可船舱里的孩子都已经饿了大半天,闻着那香味,眼巴巴的,口水都要掉下来了。等粥被倒在桶里,由着人抬到船舱上的时候,孩子们都很自觉的拿了发下来的破碗去领走——每人只能领一碗粥,之前就有人喝完后想要偷偷排队蒙混再领一碗,最后被管事揪出来,当着所有人的面剥光了衣服狠狠打了一顿。这还是为了之后能“出货”,所以不会打在脸上也不会打太重,可那种羞辱和疼痛足以叫一个懵懂的孩子刻骨铭心。所以,在那之后几乎没人敢再做这样的事情,听话温顺的像家养的猫狗。

不过,排队不能排第二次,但是插队或是抢位置都是默许的,只要不闹大了,管事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朱翊钧运气好,来的第一天就碰上了郑虎这么一个能打好几个的,大多时候都能跟着郑虎挤在前面的位置——前面的粥大多都会绸一点,运气好还能分到一点鱼肉。

今天运气好,朱翊钧的粥里有块挺大的鱼肉,他也顾不得烫,也顾不上挑鱼肉里的鱼刺,赶忙一口先把那鱼肉给吃了。说实话,这鱼肉并不好吃,虽说是从河里现抓的,可是轮到他们的大多都是死鱼或是小鱼,煮粥的罗三又是个吝啬懒惰的,不加盐也不加调料,煮出来的鱼肉不仅闻着恶心还很腥苦。朱翊钧刚开始的时候几乎闻着味就不想吃,为着骨气连队都不排,可饿得狠了,喝几口郑虎给他留下的半碗冷粥,居然还能砸吧着品出里头的“滋味”来——至少鱼肉也算是肉,比起潮湿发霉还有沙土咯牙的陈米来要好得多。

不过朱翊钧天生聪慧又因为在皇家受过许多“隐性帝王教育”比起其他那些孩子倒是更能看明白那管事的做法:他们正不知不觉的通过这些边边角角的事情来在孩子心里建立秩序、树立威望,就像是训狗一样——通过食物和惩罚来潜移默化,不知不觉间慢慢的驯化这些孩子。当然,或许他们没想的这么深,但是这般做法确实是利于管理和软化态度。

郑虎不知道这些,但他比起其他孩子更有一种“野性”和“不逊”,偶尔和管事低头也不过是为了低调。他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心态简直好得不行,但是逃跑之心倒是一直不死。

不过,如何逃跑这件事郑虎倒是没有和朱翊钧具体说明。郑虎只是告诉朱翊钧,他偷听了过家里的谈话也看过船行使的方向,这艘船虽然绕了些地方接人但最后是要在松江那边的。所谓品相不好要卖做苦力的孩子也是要从松江港口用船载着送去马来或是国外其他地方…

根据郑虎的说法,如今水上不好逃,所以要等在松江落脚之后再策划逃跑。

松江的话,或许可以去找姨夫和姨母?听娘说,他们好像就在松江…

朱翊钧一边喝粥一边想事情,不知不觉间就把一整碗的粥也喝完了。他喝完粥又很是不舍的把碗口舔了一遍,咽了咽口水,仍旧觉得很饿很饿,胃里也烧得厉害,有些疼疼的。他在宫里的时候一日都是三餐再加小点心,吃一点丢一点,偶尔拣几块新奇的糕点饥尝味道,从来也不觉得饿,所以也不知道饿的滋味是这么难受。

郑虎倒是比他从容的多,舔了一遍碗就靠在边上闭眼休息,顺嘴叮嘱朱翊钧:“你要是饿的话睡一会儿,省点力气,晚上喝粥的时候我会叫你的。”

朱翊钧有点不好意思:“那你岂不是不能睡了?”

郑虎嗤笑了一声,转头瞧了瞧朱翊钧,拍拍他的脑袋:“我可比你能扛饿的多,一天两碗粥对我来说已经算是不错了。”

朱翊钧说着说着也觉得有些疲惫了——人吃饱了容易犯困,可倘若吃的不多倒是容易犯累。他把头靠向郑虎的位置,用只有两个人能听见的声音和郑虎说:“要是我能回家,我一定请你吃很多好吃的…”他闭着眼睛,畅想了一遍,“我家的厨子很厉害的,什么都能做。你要是喜欢喝粥的话,可以叫他给你做燕窝粥、碧梗粥、红枣枸杞粥、三鲜鸡粥…”

郑虎都没听过这些,可依旧还是能从里面听出有多美味。他舔了舔唇,压低声音:“谁要喝粥啊,都不抗饿。你要不说点肉的?”

朱翊钧闭着眼睛低低的嘟囔了一句,接着报菜名:“珍珠丸子、红烧狮子头、牛肉炖萝卜、莲子排骨汤、鱼羊鲜、焖羊肉、烤羊腿、炸鹌鹑、红焖大虾、…”

郑虎越听越馋,哧溜一声吸了一下口水,羞得面颊都是黑红黑红的。他恼羞成怒的敲了一下朱翊钧的脑袋,恨恨道:“要睡赶紧睡,别再给我念了…”越念他越饿。

朱翊钧只好闭嘴,他捂着胃部抵住那一阵阵的抽痛,心里想:爹娘还有早早不知道今天吃什么呢,早知道那天出门就应该带点糕点什么的…

他这般想着,想着,很快就陷入了黑甜的梦想。

第112章 南巡6

经过了海瑞当初的一番清洗,申时行上任以来又是励精图治——吏治清明,知府贤明宽和,治下依法而行,整个松江上下都颇有欣欣向荣之态,日新月异,已然与之前大有区别。

内城里青石道路整洁宽敞,往来之人亦是衣衫整洁,甚至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形貌大为不同的西洋人在路上经过。

比起那些动不动就要驱逐西洋人或是传道士的知府县令,申时行的态度还算是公允,除了几个月一次的外来人口登记调查之外,大体上还是很照顾体谅这些外国人的。故而,松江城这几年在外国的名声也很大,吸引了许多仰慕天朝上国的西洋学者或是富商,他们也纷纷来此经商、学习或是定居,交口称赞松江是“东方黄金之城”。也因此,大明许多客商也渐渐将目光转向松江,将茶叶、丝绸、瓷器等等备受外国喜爱的商品一批批的运到松江出手,无数眼光独到的走商也跟着过来“挖金”。

短短几年,松江便越发繁荣起来,几乎有赶超苏州和杭州的趋势,松江内城的屋舍店铺的价格也因此跟着上涨,那些人贩子虽然也能勉强住的起但是人太多,官府盘查也甚为仔细,他们索性便住在了郊外的庄子里。

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刚刚从船舱出来,就被统一赶到了庄子里的地窖里——这里原本打算是要用来关人的,除了见不得光,空气沉闷之外倒也能够忍受。

只是,这般几番折腾,许多体质差的孩子很快就病倒了,被抬着出去,之后却再没有回来。不只是被卖出去了还是死了。倒是惹得剩下的孩子越发惶恐害怕,胆子小的晚上还被吓得做恶梦。

郑虎安分的呆了几天,便偷偷和朱翊钧道:“倘若一直都在地下室里,除非被人看中卖下,否则肯定是逃不出去的。”他漆黑的眼睛看上去冷冷的,语气倒是平静得很,“要不然,赌一赌,我们装病吧。”

朱翊钧吓了一跳,小声道:“要是他们觉得我们病了卖不出去,直接‘处理’掉怎么办?”

郑虎看他一眼:“所以才说是‘赌一赌’,”他想着朱翊钧年纪尚小,便淡淡的在口上解释道,“他们从我家老头子手里买人的时候花了差不多八两,所以至少要卖十几两才能赚回来。也就是说,每个孩子大概都约等于十几两银子,这些家伙都是为了钱财才会铤而走险,这般的人又怎么会直接就把十几两银子丢水里?”

朱翊钧听了这话,果真被郑虎说服了。他想了想便道:“怎么装病?”

郑虎偷偷凑到他耳边:“晚上的睡觉的时候,咱们把衣服脱了,地窖温度本来就低,肯定会受寒的。”他的语气极是很冷静克制,“伤寒很容易就会感染,所以一被发现肯定会被送出去。”

朱翊钧紧张的鼻尖冒出汗珠,只觉得自己脊背上都要跟着冒汗了,他其实有很多问题想要问,诸如:要是病的太重真的死了怎么办?要是那些人把两个人分开了怎么办?…可是他抬头看见郑虎那双黑亮的眼眸,心中一定,咬了牙没再说话:就像是郑虎说得“赌一赌”,倘若真的等在这里直到被卖出去,估计就更没有机会了。

******

申时行今日办完公事,正呆在府上陪着妻子李清容和还在襁褓中的小女儿申如兰。

他是知道圣驾这几日一直停在苏州的事情,却也不知朱翊钧失踪的事,故而还有几分闲情,一边喝茶,一边笑着和李清容闲话道:“《吴郡志》有一句是‘天上天堂,地下苏杭,虽说松江交通便利,这几年繁荣不少,但真的论起,底蕴上还是及不上苏州和杭州啊。难怪皇上和皇后也在那里停了这么久。”

李清容这几年生活顺畅,夫妻恩爱,如今又添了个心爱的女儿,心中满足至极,只觉得再没有什么可求的,故而连闺中那些娇气的脾气都少了许多,微笑的时候平添了几分柔美恬静。她听了这话,微微笑了笑,低着头用手逗了逗女儿,笑着应声道:“是啊,不过我估计再过几日应该就会启程来松江了。听说这回连二皇子都来了呢,他只比如兰大了几个月。我娘心里说了好几遍,说二皇子啊‘长得比一般小姑娘都要好看呢’。”

自来父亲眼里自家女儿总是最漂亮的,申时行抱起闺女,用修过指甲的手指轻轻的戳了戳闺女的红润的脸颊,眉眼含笑,很有几分傻气:“那是岳母没瞧见咱们兰姐儿呢。兰姐儿这般才是好看的!”他低头用额头抵在闺女的额上,碰了碰,逗得怀中的孩子扑哧笑,他这才玩笑着逗女儿,“你也这么觉得对不对,兰姐儿?你最漂亮了~是不是?”

“是是是,你眼里就你闺女最好看!”李清容被他这“傻爹”的做派逗得不行,一时笑得止不住,嗔怪似的瞪了他一眼,莹润的杏眸里也荡着柔和温柔的笑意,随即才忍着笑点头道:“不过,皇后来信也说了,皇上听说咱们生了个女儿也想得很呢。他们如今正盼着能够再添个小公主,这才算是儿女双全。”

女儿柔软又娇小,柔弱的好似一点点力气就会伤到似的,申时行小心翼翼的抱着,面上还带着笑,清俊的五官在这样的笑意下也显得尤为柔和。他闻言微微怔了怔,抱着女儿坐在李清容边上,温声道:“其实,我也盼着你再给兰姐儿添个弟弟呢。一儿一女,凑一个百年好合的‘好’字。”

李清容听到这里,仰头看他一眼,然后郑重的握住他的手掌,十指交握,掌心相贴。她的语调极其温柔,仿佛枝头刚刚绽开的花朵,一瓣一瓣的花瓣徐徐展开,甜蜜而芬芳:“用懋是你的儿子,便也是我的儿子。”她因为生产不久的缘故,面如银盘,皎皎而明净,颇有几分丰盈的美态,“有用懋和如兰在,已经足够了。”

申时行便是心头微动,伸手揽住李清容的肩,一时竟是感动的说不出话来。

这世上,总有一个人,爱你胜过自己。何幸得之。

第113章 南巡7

朱翊钧的身体其实挺好的,左右宫人照顾的也甚是小心,在宫里的时候打个饱嗝就要喝点消食的山楂茶,打个喷嚏左右宫人就要担惊受怕的去请太医。故而,他从小到大都没什么大病,健健康康的长到了现在。

如今他却不得不为着得病而故意去挨冻。

就像是郑虎说得,地窖里温度本就低,晚上的时候更是低。朱翊钧脱了外衣当做枕头垫在头部,果真冻得打了个哆嗦,他晕乎乎的想:还好不是冬天,要不然估计人都要冻成冰块了。

不过,就算如此,也够冷的了。朱翊钧闭着眼睛半天也睡不着,冻得浑身发颤,磕着地面的头也有点晕,他咬着牙关忍了许久,最后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只觉得身体又冷又僵,沉重得很。

朱翊钧昏昏沉沉不知就里,迷迷糊糊的就被人用巴掌扇醒了。他费力的睁开眼瞧了打自己的那个人,心里又恨又委屈,可眼皮子却是怎么也掀不开,不知不觉又给昏过去了。

来检查的正是前头负责照看孩子的罗三,他心中暗道:孩子果真要挑些农家来的,像是眼前这种看着白嫩嫩的就经不起折腾,最后还得赔着医药费。

正好边上的郑虎也烧得厉害,罗三探了探手试了下温度,想着又要折腾一笔钱,心中既是不耐又是腻烦,一手拖着一个直接就把这两个人给拖出地窖了。

所谓养病的屋子离着地窖也不远,就是个简陋的厢房,只有一个通风的木窗,很高,小孩子根本就够不到。里头除了一个的柜子以及一张木榻外便空无一物,倒是木榻大得很,上面已经躺了两个养病的孩子,双颊烧得通红,闭着眼睛人事不省。罗三随手把朱翊钧和郑虎往那张木榻上一丢,先把门锁好,然后再出门去找那个会点医术的同伴,让他开点药治一治——按照原本的规矩,这些病了的孩子都是看情况治的,容易治好的就赶紧治好折价卖掉,治不好得那也只能尽快“处理掉”。

虽说郑虎和朱翊钧都烧得昏昏沉沉,可郑虎到底年长些又有些底子,等着门一关就撑着一口气勉力起身四处打量了一下——比起人多眼杂,上了锁而且外头守着人的地窖,只上了锁的厢房自然更加容易脱身。

只是,要怎么开锁逃出去?而且,就算逃出了厢房,还不知道外头守了多少人呢?门关肯定有人守着。他们只要出一点错,那就是真的死定了。

郑虎用手半撑住身子做起来,吃力的靠着木榻坐着,眼睛闭着,脑子哪怕是疲惫和高热之下都转得极快:这里进出好似只有罗三一人,倘若趁着他送药的时候想办法制住这人,或许可以出厢房?可罗三再如何都是个大人,还是个能一手拖起一个孩子的健壮大人,他哪怕被打得措手不及,只要喊一声就能把同伙喊过来,最后吃亏的还是他们这些孩子。更何况,就算能够无声无息的制住了罗三,他们出了厢房后又要如何逃出院子呢?

郑虎想得头疼,睁开眼瞧了瞧躺在边上,烧得双颊通红,昏迷不醒的朱翊钧,不由暗暗叹气:真是傻人有傻福,这家伙倒是什么也不用想。

就在这时候,忽然外头传来“汪汪”的狗叫声,郑虎眼角余光一动,很快就躺了下来,闭着眼睛装昏迷。

过了一会儿,果真传来开锁声,罗三领了个中年人过来。

那中年人本就是个赤脚大夫,看诊更是随意,瞧了几眼便道:“是伤寒,地窖里冷,夜里受了凉气。不过这两个看着底子倒不错,吃几服药就好了。”

罗三脾气急,气得咬牙:“你说的轻松,就算养好了,这卖出去的价格就要跟着折好多…”他说得好像是少了自己的银子似的。

那中年人也知道罗三吝啬的急性子,瞪了他一眼:“你这什么口气!”

罗三也知道自己脾气不对,赶忙赔笑,低头弯腰的送了那个中年人出去。虽说这里只有几个病小孩,罗三这个看守的脾气也甚是不好,但他做事倒也算是仔细,进出都记得把门锁上,那关门上锁的声音倒是叫提着耳朵的郑虎暗暗叹气。

郑虎本也是病了的,如今费神良久,心神稍松,不觉也闭着眼睛昏沉了好一会儿。

到了中午,罗三拿了几个又干又冷的馒头和几碗药过来,用力把榻上的几个孩子都推醒了:“快点起来。”他粗声粗气的道,“吃完东西喝了药再睡。”

郑虎留了个心眼,故意醒的慢了一些,装作虚弱的模样拉着朱翊钧赶在另外两个孩子的后头。不过罗三在分配上倒是仔细,一人一个馒头一碗药,谁也不缺。他一瞧着这四个生病的孩子就仿佛看着银子长翅膀飞了,心里窝火得很,自然没什么耐心,故意恶声恶气的警告这些孩子:“你们都赶紧吃东西喝药,要是再过几天还不好,我就只能拖出去喂狗了。”

外头的狗也跟着应景似的狂吠起来,屋子里抱着馒头啃的孩子都吓得脸色发白,颤巍巍的。

罗三警告完了人,这才扯着嘴皮子笑了笑,拿着干净的药碗走了——药碗这东西摔碎了就能成凶器,他是不会留下的。

另外两个孩子缩着一团,又惊又吓得呜咽着,不过他们喝的药里都有安眠的成分,这两个孩子意志力薄弱,哭得累了便又睡过去了。朱翊钧牵着郑虎的手,也觉得眼睛发涩——他以往病的时候,娘和爹都会陪在边上,喝一口药就能吃一块蜜饯,还会说故事哄他睡觉…他又很少病,偶尔病一病甚至还觉得颇为舒服。

他一出生就是皇孙,哪怕是喜怒无常的嘉靖皇帝都甚是疼爱,恨不能抱在怀里哄,目之所见的都是笑颜。还没过几年,老爹登基,他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了太子,除了皇帝皇后之外,宫里头无论是谁见着他都要行礼。除了父母偶尔的严厉管教之外,谁不是捧着哄着他?

在这之前,他受过最大的苦也不过是被爹娘按着揍几下屁股或是没收所有的玉签。

可是这短短几日,他几乎把所有的苦都吃遍了。原来,饿是这样磨人;原来,冷是这种滋味;原来,病是这么难受…

人病的时候总是会有些软弱,朱翊钧心里难受的很,用力咬住唇,咬得下唇发白这才忍住眼泪。他转头悄悄问郑虎:“我们要怎么逃出去啊?”

郑虎见他模样可怜,想了想,便把脑袋凑到朱翊钧的耳边,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正所谓一力降十会,他们如今弱小得可怜,要以弱搏强,就绝对没有什么万全之法。只是,问题在于,他们是要坐以待毙,还是发狠赌一把。

郑虎看着黑瘦精干,骨子里却有一份赌徒似的狠劲。这般的人,只要给他机会和运气,总有脱颖而出的时候。

******

晚上的时候,罗三拖拖拉拉的来送晚饭。他把锁打开,开了门后便见着榻上的四个孩子全都不见了!

他吓了一跳,面色大变,险些以为自己眼花了,用力擦了擦眼睛,环视一周,屋内仍旧是空无一人。倒是屋内唯一的一个木柜被搬到了高窗底下。

罗三冷不丁的打了个哆嗦:别是爬上柜子逃出去了吧?究竟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他把手上的馒头和药碗往地上一丢,也顾不得其他,直接就撒脚跑着去报信了。

等罗三的身影不见了,床榻底下才钻出两个孩子来,正是郑虎和朱翊钧。

那高窗太高了,就算能靠着木柜爬上去,要跳下去还是得摔断腿,所以郑虎一开始就没打算从那里过去。不过,用来误导一下罗三还是行的——这人脾气急,大约也是第一回做这些事情没经验,一惊一吓之下肯定会被移动到木窗底下的柜子误导。

郑虎瞧了一下开着的大门,心中暗喜,一咕噜的从床榻底下爬出来,顺手捡起罗三丢下的几个馒头,捂到怀里,转头催促朱翊钧:“快点,再不快点,罗三反应过来,或者他的同伙警醒过来,那就麻烦了。”

朱翊钧看了下昏迷中被自己两人移到床榻底下的另外两个孩子:“不,不带他们吗?”

“你要陪着他们一起死,还是要自己的命?”郑虎语气极其冷淡。

朱翊钧咬住唇,终于还是小跑着跟了上去,只是眼泪却是止也止不住。

郑虎瞪了他一眼,想了想又从地上捡起“幸存”下来的半碗药递给朱翊钧:“快点喝了,等出去之后还不知能不能喝药呢。”

朱翊钧含着两泡泪,一口喝了药,猫着腰跟着郑虎跑了出去。

郑虎引着朱翊钧往那天听到狗叫声的地方走了几步,果真看到了几只被拴着的狼狗,各个皮毛油亮,叫声凶狠。

郑虎没理那些狗,倒是趴下来沿着墙仔细看,口上和朱翊钧解释道:“如果养狗的话,很有可能附近就有狗洞。”他在一堆杂草里翻找着,语气十分沉重,“外面的那些门口肯定守着人,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朱翊钧也趴下来围着一起找起来,最后他们两人果真是在墙角找到了狗洞,喜得都快要抱着流泪了。

郑虎黑瘦,缩成一条慢慢的爬过去,朱翊钧却有些胖,卡了一下,最后还是被郑虎拉着出去的。即使是出了狗洞,他们两人人生地不熟,依旧是满心惶恐:说不得,那些人贩子已经派人在周边找了。

郑虎也不敢犹豫,认了个方向——如今正是晚饭时候,烧饭起烟的不在少数,有烟就代表有人。他扯着朱翊钧的手铁了心的往那个方向跑,只是两人病重都没什么力气,跑到一半就昏昏沉沉的倒了下去。

朱翊钧昏迷前隐约听到马蹄声以及柔和的女声。

“咦,这里有两个孩子。”

第114章 南巡8

朱翊钧和郑虎的运气都很不错,他们遇到了出城传道的传教士福斯托。

福斯托是个葡萄牙天主教神父。他大约五十多岁,长了一头长长的卷发,皮肤微微有些黝黑,穿了一身朴素的黑袍,随身带着一个银质的十字架,是个常日带笑的和蔼老头子。

福斯托这一次也是为了去给城外那些百姓传授天主教的教义而特意出城的。他刚要回城,结果路上遇到两个浑身烧得滚烫的男孩倒在路中心。他一贯乐于助人,于是便和那个与他同行的女仆朱蒂一起把孩子搬到了马车上,带入松江城的教堂里。

朱翊钧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阳光透过窗户撒入室内,照得浮尘犹如一颗颗的黄金,静静的流淌在空中。他躺在软软暖暖的床榻上,抱着被子,嗅着清新的空气,竟是觉出几分宁和以及温暖来,几乎令人热泪盈眶。

福斯托的女仆朱蒂恰在这时推开门,手上端着要给朱翊钧吃的药以及餐点。她也穿着传道士和黑袍,见他醒了便温声和他说话:“这里是松江城里的天主教堂。你和你的哥哥都病得很厉害,迷迷糊糊的说不出话来,我和神父只得先把你们带回来了。”因为福斯托是个博学之人,朱蒂也跟着在大明学了许多知识,故而一口官话十分流利,和孩子说话时的语调也很柔和温软,“你还记得家在哪里吗?我迟点可以送你们回去。”

朱翊钧伸出手接过药碗,然后小心翼翼的抱着药碗,吹了吹浮起来的热气,喝了一大口热腾腾的苦药,感觉舒服多了。他现下长了些小心眼不敢立刻就把自己的身份说出口,只是慢慢的摇了摇头表示不记得了,然后急匆匆的追问起郑虎的行踪:“我那个哥哥呢?”

朱蒂笑起来:“他身体比你好,醒的也比你早。他现下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说是要谢谢我们,帮我们做点事,现在正在教堂前面帮忙呢。我估计再过一会儿应该就会来看你了。”

朱翊钧点点头,抱着药碗一口气把药全喝了。

朱蒂见他鼓着脸好似包子一样,白嫩嫩很是可爱,不由起了怜心,摸了摸朱翊钧的头,在他掌心里放了一颗糖,笑着道,“你好乖哦,给你颗糖~”她收走药碗,这才缓步出门去了。

那是很普通的麦芽糖,朱翊钧以前根本就瞧不上这种粗糙的东西,现下却把糖握在掌心里,低着头忍不住抿了抿唇,微微笑起来。

朱蒂走后不久,郑虎就回来了。

朱翊钧现下一见着郑虎就觉得安心多了,关切的问道:“你身体好了吗?”

郑虎点点头,然后才凑到朱翊钧耳边小声道:“我早上起来的时候去这个教堂前面看过了。他们好像确实是好人,还有给普通百姓送东西,应该不会害人。”

朱翊钧也点点头:“我听说过天主教的,他们就是来大明传授他们那里的知识,要人和他们一起信那个…”他噎了一下,想了想才接道,“信那个主。”

郑虎对于信仰这种东西不太关心,只是淡淡的道:“这样啊,你知道的倒是蛮多的。”随即又道,“那倒是可以在这里养一养病。松江城里的治安听说是很严格的,那些人贩子应该不敢做什么。”

朱翊钧也觉得放心了很多,他舒了口气,从案上拿起朱蒂送过来的肉包子,递一个给郑虎:“给你,我等你回来一起吃呢。”

郑虎脸皮黑,红起来的时候是黑红黑红的。他不太好意思的接过那个肉包子,咬了口后便转开话题:“那个,我们现在已经逃出来了,养好病后你打算做什么?苏州离这里有点远,我们要回去的话还得乘船,有点危险。”他到底是个孩子,也没什么具体的策划,含糊的道,“我是打算请教堂里的人给我帮忙在松江介绍个我这个年纪能做的活。”

朱翊钧吸了口肉包子里的肉汁,只觉得舌头都被鲜掉了。他认真想了想,转头和郑虎说道:“我小姨和小姨夫就在松江呢,我们可以去找他们。”他之前在人贩子的庄子里就已经想过要如何去找人了,“之前小姨她们送过一个玉佩给我,是小姨夫特意画的样式,我们家的小辈一人一个。虽然玉佩没带在身上,可是我还记得图样。”

朱翊钧用手指在桌案上大致的画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的道:“把玉佩的样子画在纸上传到小姨夫那里,他们肯定会来接我了。”

郑虎面色有些怪:他生下来不久娘就没了,爹娶了后娘之后就跟后爹似的,没爹没娘活到现在,只觉得最可靠的就是自己。虽说他和朱翊钧认识不久,可两人共患难过,他也是真心拿朱翊钧当弟弟的。在他的预想里,自己年纪大些刚好可以干活赚钱,或许可以赚些银子给朱翊钧做路费送他回去,或者两个人一起留在松江生活也可以的。以郑虎的务实思路来说,或许还能攒点银子,送朱翊钧去那些大店铺里做学徒学点手艺或者做点小买卖…只是,没想到朱翊钧的姨父就在松江,这样一来,两个人大概很快就会分开了。

郑虎咬了口肉包,颇有点不是滋味。他有些赌气又有些别扭的想着,大少爷就是大少爷,哪里都有有钱的亲戚,哪里用得着他操心!!

朱翊钧自然是不知道郑虎这些复杂的心思,他三两下的吃完肉包子,然后就用油腻腻的手握住郑虎的手,扬着眉头笑起来:“你和我一起去姨父那里吧。姨父会和我爹我娘那里说得,反正你也不打算回去了,正好可以跟我一起回,那个…”朱翊钧卡了一下,既觉得不好和郑虎说谎可又担心现在说实话郑虎会觉得他之前就说谎,只好吞了口唾沫道,“正好可以跟我一起回我家里。”

郑虎狠狠皱了下眉头,随即语气淡淡的道:“我知道了,我去找神父要笔墨和纸,你赶紧把样子画下来送给你姨父好了。”

朱翊钧皱着脸想了想:“拿笔和墨就好了。”他翻了个身,用力把贴身的白色亵衣撕了一块下来,和郑虎笑道,“这个是我家里人专用的,布料比一般的都要好也有暗纹,他看到的话就会信了。”

其实,他的外衣、亵衣亵裤虽说低调得很却也都是上好的料子,遇到识货的说不得就能卖好多银子。

郑虎眸光微微变了变,还是很快就点了头。

朱翊钧想了想,把手上抓了好久的麦芽糖塞到郑虎嘴里,打肿脸充胖子的道:“这个给你吃,很甜的。”

郑虎嘴里含着糖,甜滋滋的,手掌握成拳头,一时说不出话来。

******

第二天,养得差不多的朱翊钧拉着郑虎一起去认亲。他其实不也不知道自家小姨住在哪里,只是隐约记得小姨夫姓申,在松江做官,他们一家都住在松江——这还是因为这回要去松江见姨父姨母,李清漪特意和他说了一些事情,包括小姨夫改姓的旧事。

故而,朱翊钧出了教堂,便直接寻人问了:“请问,申大人的府邸在哪里?”既然做官又姓申,直接叫申大人别人应该就知道了吧。

虽说郑虎和朱翊钧装扮上面不似体面人家,但朱翊钧语调彬彬有礼,行止也很优雅,路人听了几句话便也觉出他的好教养来,只当是小孩子贪玩弄得脏了,倒是含笑应了一声:“是前面那条街左转。不过你们要玩游戏的话,还是不要往那边去哦,毕竟是知府大人的府上,外头都有人守着呢,你们两个小孩子受惊了就不好了。”

郑虎听到这里,抿了抿唇,待得路人走了之后才咬牙问道:“你的姨父是知府?你之前怎么没说?!”

朱翊钧被郑虎的目光看得面红,有种背叛了友情的懊悔,小小声的道:“我们先去姨父那里好不好?等到那里了,我把事情都告诉你。”

郑虎只觉得荒谬得说不出话来——知府对他来说几乎是只听过名字的官,他家老爹远远见过知县家的人路过都要弯腰鞠躬呢。

朱翊钧咬着唇,干脆一狠心拉了郑虎依着前面那个路人指的路走过去了,还未到府邸门口果真就被两个侍卫拦住了。

朱翊钧便把自己画好图样的那块布递过去:“我是来找申大人的。”他挺直腰身,端出自幼教导后才有的好姿仪,认认真真的道,“你们找人看了这个就知道。”

那两个侍卫初时只觉得颇是好笑,只是上手摸了摸那块布料却微怔了一下——这布料摸上去的质地很柔软,虽说一眼看去是白色的,可却是把银线用特殊技艺掺入真丝里面织出来的,照着光看的话还能看到细致的、流动的暗纹…

两个侍卫互相对视了一眼,知道能用这般布料的必然是非富即贵。所以,他们很快端正了心态,拿着这块布送到管家那里。

管家比侍卫知事的多,他小心翼翼的摸了摸布料,再看眼那画在上头的图案,也是暗暗吃了一惊:“这图案和大少爷那块玉佩有些像呢…”

他冷不丁的就被自己吓了一跳,胡思乱想着:不会是大人在外头生下的孩子找上门来了吧。可是,看着也不像啊,老爷一贯敬爱夫人,夫人不仅美貌贤惠还是当朝皇后的胞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