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见阿燕愁眉不展的模样,琉璃忍不住笑了起来,“你莫忧心,我已经有了主意。”

阿燕眼睛一亮,正想开口,门外有小婢女叫了一声“阿郎”,随即门帘一挑,裴行俭大步走了进来,“你有什么主意,说来听听。”

这个人是生了顺风耳么?琉璃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脱口道,“你今日怎么回来得这般早?”

裴行俭笑道,“我不是说了么,有些想吃你做的五生盘了,自然要早些回来。”

口是心非的男人!琉璃忍不住白了他一眼,嘴角却已不由自主的微微扬了起来。

阿燕忙退了出去,裴行俭这才走过来,坐在琉璃身边,翻了翻案上的契书,淡淡的一笑,“果然如此。”转头看着琉璃,“你真是已有了主意?”

琉璃正色道,“自然是。”

裴行俭凝神看了她一眼,突然笑着点了点头,“那便好。”说着双手一按案板站了起来,伸手便拉琉璃,“走,陪我到后院亭子里煮茶去。”

琉璃不由有些瞠目结舌,忍不住道,“你怎么也不问我是什么主意?妥当不多当?”

裴行俭回头看了她一眼,故意诧异的挑起了眉头,“还能是什么?你就差在脸上用墨写上八个大字——釜底抽薪、一劳永逸!自然是再妥当不过的。说起来,你是不是自打端午时起就想好了这主意?却把我也瞒在了鼓里!今日先罚你煮茶给我喝,煮不好回头再罚!”

看着裴行俭眼底戏谑的笑意,琉璃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脸:真的有这么明显?

裴行俭背着手踱了出去,离出门前,背在身后的手指却向琉璃勾了一勾。琉璃不由笑了起来,心头突然有些得意:他到底只看清了一半,却没看见后面的那八个字——“有仇报仇,请君入瓮”!

第137章 不耻为伍 甘愿受罚

酉初刚过,天色就有些黑了下来。琉璃站在台阶上,看了一眼沉沉的天空和细细的雨线,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从中元节开始,这场秋雨已经连下了好几天,外面的道路变得泥泞难行,裴行俭每日回来都是袍角尽湿,却不知今日会不会好一些……

院门吱呀的响了一声,一个深青色的人影从雨幕里快步走了过来,小檀拍手笑道,“阿郎回来啦!”

裴行俭几步上了台阶,举手将身上的青色连帽罩衣脱了下来,露出一身干爽的绯色长袍,笑道,“这油衣果然好用,比蓑衣轻巧,也遮得严实,今日衙里好些人问我是哪里得的。”

琉璃接过油衣,上下打量了他几眼,里面的衣服果然并没有沾上多少泥水,也笑了起来,“这有什么,不过是用绸布裁出一件长一些大一些的袍子,在外面多刷几层油便好了。”其实这就是一件用防水油布做的雨衣,只是考虑到骑马的需要做出了袖子,上身裁剪合体而下摆较为宽大而已,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也就是此时那些竹制的斗笠、棕编的蓑衣实在太过笨重,才衬得这油衣格外轻便实用。

裴行俭笑道,“说来是没什么,这油衣我记得圣上外出狩猎时便穿过一件,但远不如你做的简单便利,也不知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这帽子尤其合用!”

琉璃笑了笑没有接话,两人进了门,阿霓已打了热水过来,琉璃一面递了热葛巾给他,一面便问,“今日怎么回来得这般晚?”

裴行俭脸上的笑容淡了一些,“突然有人来拜访,耽误了一些时辰。”

琉璃疑惑的看了他几眼,“是什么人?”

裴行俭不知想起了什么,略有些出神,“是一位中书舍人,你大约未曾听过他的名讳……不过,想来很快就会听到了。”

琉璃越发好奇,“到底是谁?”

“李义府。”裴行俭用热葛巾盖住了自己的脸。

琉璃顿时吃了一惊——她当然听过这个名字!如今他已经跳出来了么?几乎从不对人口出恶言的裴行俭,这次竟然直呼了他的名字,想来对他是半分好感也没有……

放下葛巾,裴行俭长长的出了口气,看见琉璃发愣的模样,轻声解释道,“你这几日都没出门,自然不知,这位李舍人前日夜里突然上表,请圣上废王皇后而立武昭仪为后,震动了朝堂。”

琉璃垂下眼帘,掩住了目光中的复杂情绪,“那圣上怎么说?”

裴行俭的声音平静无波,“昨日圣上已经召见了他,赐明珠一斗。”

琉璃想了想,忍不住还是问,“这位李舍人为何会突然想起要上这样的奏表?”这件事情,她其实一直有些纳闷,她依稀记得李义府是最早公开赞成武则天登上后位的大唐官员,可这些日子以来,杨老夫人和钟夫人、华夫人一干人的宴席上,从未出现过什么李舍人的夫人,更不曾听人提起过李义府,他怎么会跳了出来?

裴行俭淡淡的一笑,“也不过是机缘巧合,今日他倒是跟我说了,他前段日子无意中得罪了长孙太尉,日日不安,前日早间,你识得的那位王舍人忽然告诉他,贬黜他为壁州司马的敕令中书省已然拟好,就待发往门下。他自然是唬得六神无主,王舍人却又道,圣上如今一心废皇后而立昭仪,若能上表赞议,或许能扭转乾坤。他横竖已无退路,当即便和王舍人换了值,连夜上表,结果不但如愿以偿,还颇得了些意外之喜。”

琉璃恍然大悟——原来这一位竟是歪打正着!想来许敬宗、王德俭、袁公瑜等人虽然竭力交好着杨老夫人,却不敢公然与长孙无忌为敌,恰好这位李义府正被长孙无忌逼得走投无路,略一挑唆,就成了他们的探路石!

她忍不住叹了口气,接过小檀递过来的干葛巾,擦了擦裴行俭被雨水沾湿的头发和肩头等处,又仔细看了几眼,吩咐道,“小檀,你让人备好净房的热水。”回头便对裴行俭笑道,“油衣终究不是避水罩,看来还是要沐浴更衣才好。这刚入秋的,万一冻着不是玩的。”

裴行俭一怔,笑了起来,“我也是闻鸡起舞、寒暑不缀的,哪里就这般娇气了?”

琉璃去内室拿了一套干净的中衣长袍出来,见裴行俭还是若有所思的坐在那里,回头又看了看外面的雨幕,忍不住问,“那李舍人今日怎会想到去长安县衙找你?”这种天气,着实不是会客的好日子。

裴行俭沉默片刻,嘴角露出一个嘲讽的笑意,“承蒙李舍人厚爱,觉得与我同为蒙陛下深恩之臣,又都与弘文馆颇有渊源,过来找我,自然是来商议如何替陛下分忧,协赞废后立后之事。”

琉璃微觉愕然,仔细想想,又觉得不难理解。她都能看出李义府是被许敬宗、王德俭这舅甥俩当了枪使,李义府回头一想自然也能明白。记得此人是个睚眦必报的著名小人,想来就算因祸得福,也不会太感激王德俭,大约正因如此,才会寻到裴行俭的头上来。只是裴行俭却是……看着他的脸色,琉璃的心不由有些揪了起来,“那你是怎么答他的?”

裴行俭转头看着琉璃,叹了口气,“我婉言谢绝了。武昭仪之事暂且不论,李舍人……性情狂妄、心胸狭窄、人品之不堪,比许学士、袁中丞等人犹有不及,我实不能与之为伍!”

琉璃一时默然,这个答案自然在她的意料之中,其实别说这位臭名昭著的李义府,便是许敬宗、袁公瑜等人,自己虽然不甚了解,但平日与钟夫人、葛夫人等人相处,那份趋炎附势之意却也能感受一二。义母于夫人便是因为不大看得上她们,近两次都找了借口推了杨老夫人的邀约。于夫人尚且如此,何况是骨子里颇有傲气的裴行俭?

抬头看了裴行俭一眼,琉璃的声音不由低了下来,“你若是为难,日后应国公府那边人多的应酬,我会尽量推了。”若不是日后还必须仰仗那位精明果决的老夫人,她其实也不愿意跟那些人打交道。

裴行俭摇头笑了起来,“你又想到哪里去了?杨老夫人对你有恩,你去那边是天经地义之事,我有什么可为难的?只是……”他的脸色变得沉凝起来,“李舍人之事一出,朝廷或有更多动荡,毕竟太尉大权在握,根深蒂固,而圣上此次却是决心已下,不达成所愿不会罢休。就如当年房驸马之案是星火燎原,此番立后之争,日后说不定也会是一场血雨腥风,实在难说是福是祸,你无论是去应国公府还是宫里,一定都要记得谨言慎行,千万不要以身犯险。”

琉璃认真的点了点头,看见裴行俭眼里露出的欣慰之色,心里深深的叹了口气,窥一斑便可知全貌,他的眼光的确精准,只是为什么到头来,以身犯险的却是他自己?

屋外传来了小檀的声音“娘子、阿郎,水已经备好了。”裴行俭微微一笑,拿起衣物自己走了出去。

琉璃低头想了片刻,扬声道,“阿燕!”待阿燕挑帘进来,便直接吩咐道,“你去外院问一声管事,洛阳的掌柜、庄头何时能到,若是还没有确切消息,让他明日一早便派人再去催催。”

阿燕看着琉璃,脸上多少露出了一些惊讶之色,终于只是低头应了是。

琉璃看了看窗外,天色愈发黑了,雨声似乎也更急,的确不是去外院找人的时候,只是从现在开始,她的时间已经不多,再也浪费不起。

……

反复了半个多月的晴晴雨雨,裴府上房的院子多少有些难以保持平日的整洁,青石路虽然被雨水洗得一尘不染,没铺青石板的地面却更是泥泞,随着拉杂的脚步声,一些泥点飞溅在那些考究的皱纹莫吉靴上,不过靴子的主人们显然根本就不在意,有的反而跺了跺脚,泥点顿时溅得更高了些。

琉璃站在台阶上,神色平静的看着这些穿着体面,却个个面带倦容的庄头与掌柜,点头一笑,“诸位辛苦了。”

从十三日派人快马加鞭召他们过来,到今天终于见到他们,半个多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以长安到洛阳八百里的距离,说快不快,说慢倒也不能算太慢,他们的倦容大约不至于是因为赶路辛苦,而是布置辛苦、心思沉重吧。

众人默然行了个礼,依然是那位李庄头往前走了一步,叉手笑道,“见过娘子,我等来迟了几日,并非躲懒,实在是雨天路滑,走不了太快,路上还有好几位因淋雨生了病,只能先养几天,随后再来给娘子请安。”

他们自然是不会都来的,这倒真是再好也不过的借口。琉璃微笑道,“这却是我考虑不周了。”

李庄头淡淡的一笑,“哪里,按说我们如今已是娘子的奴婢,自然是应当赶紧过来听候娘子的处置。以前多有冒犯娘子之处,也请娘子一并处罚!”说着,抬头看向了琉璃——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既然大长公主有了这样的安排,他们享福的日子自然也就到了头,只是这位胡女若想此刻拿他们当了下酒菜,他们却也绝不会束手待毙!

琉璃摇了摇头,“你们以前又不是我的奴婢,自然不必听我的吩咐,说来不过是忠于旧主,我却为何要罚你们?只要你们日后也能如从前般用心当差,过去的事还提它作甚?”

李庄头心里暗暗苦笑了一声,这位虽然厉害,倒是个明理的,可惜他们却不能跟她讲理,想起那边的吩咐,咬了咬牙还是回道,“娘子还是责罚我们的好,不怕娘子气恼,我们有负娘子所托,甘愿受罚!”

琉璃诧异的挑起了眉头,“此话怎讲?”

第138章 进退自如 得胜还朝

环佩相击的声音细碎而清越,渐渐的由远而近,随即,一阵幽香从纱帘的缝隙里扑面而来,李庄头背上一寒,额头紧紧的贴在了地面上,“小的给大长公主请安!”

“嗯。起吧。”大长公主的声音一如往日清冷,带着一份优雅的慵懒。

李庄头知道大长公主的性子,略直起些身子,不等她开口询问便恭恭敬敬回道,“启禀大长公主,小的们今日已经去了裴明府的府邸,拜见了库狄娘子,也与她禀告了今年上半年虽然大旱,但收成尚保,因此钱粮都先交了一多半,但最近雨水成灾,田地里已是无收,下欠的无论如何交不了;掌柜们也各自找了理由,只说亏钱,愿意听任她发落。”

帘帷后面,大长公主的脸上已露出了些许笑容,这些奴才还算识得时务,没敢跟自己打马虎眼。如今他们已是库狄氏的奴才,库狄氏想怎么处置便能怎么处置,可这些奴才她还不知道,哪一个是省油的灯?既然敢去,敢这样说,自然后手都已经留好,如今,就看他们怎么斗那位库狄氏了……

“那库狄氏怎么说?”

帘外的李庄头忙答道,“库狄娘子想了很久,只问了小的们一句,那日后每年大约能上缴多少。小的们便按事先商量的回道,确切数目说不定,粮食或多或少,店铺或赢或赔,但想年年都如今年头半年那般是不大可能了。库狄娘子便叹了口气说……”他声音停了一拍,语气越发小心翼翼,“说既然如此费心还不一定能有收益,留来何用?不如都便宜发卖了,至少能落个清净!”

大长公主的笑容顿时便僵在了脸上,耳朵里“嗡”的一下:库狄氏要卖了那些产业,还要便宜发卖,她怎么舍得,她怎么敢!

她的手上不由自主的用力攥紧,扶着她的婢女脸上一抽,随即死死的咬住了牙。

李庄头的声音忙忙的响了起来,“启禀大长公主,小的过来,其实是库狄娘子的意思,她说小的们代裴明府管了这么多年的庄园铺子,最清楚账目,她卖产业时,自然只能把小的们也一同转给新主子。只是您有过吩咐,不能教小的们骨肉分离,因此让小的先过来回报大长公主一声,大长公主若有意接手,价钱便是低些也不打紧,她是不计较钱帛多少的,只是……”

大长公主的手本来已经松了,听到“只是……”二字,不由又是一紧,忙道,“只是什么?”

李庄头停了停才道,“库狄娘子说,她曾发誓,这些产业所得钱帛绝不会用于自身,而是要为家族谋利,所以这些产业虽是私产,发卖的价格到底还是要与中眷裴的族人说上一声。她是情愿把这些产业一笔全转给您,也省去那些烦扰,可是公主若给的价格太低,族人中又有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接手,论亲疏论道理,她却也不好说一个不字,或许只得拆分出两三样卖给这些族人。因此,她让小的先过来回禀大长公主一声,留了其他人等住在那边府里,让大伙儿都估算一个价钱出来,她好心中有数。还让我们出了一人,回去通知那几位病在路上的掌柜庄头,说是人不必过来,把价钱报来便好。”

“库狄娘子最后还说了一句,她自己估量着,若是能有个二十多万贯,她大概便能交代得过去,也不必与族人们太多商量了。”

大长公主脸色变幻了几次,久久的没有出声。自己之前也曾想过种种可能,包括库狄氏另派掌柜接手,甚至是把这些掌柜们都设法入罪、弄死,也都一一想出了对策。唯一没想到,是她居然主动会说,她要卖了这些产业!那她之前所做,又所为何来?难道从一开始,她打的便是这个主意?说来自打当年自己把这些产业交出去,想的便是慢慢逼着裴守约夫妇把这些卖还给自己,谁知陆琪娘只卖了两样,便被中眷裴的那些人逼得不敢再动,最后她难产而死,裴守约一怒之下卖人卖产业,自己也不敢再逼他。虽然这些年每年给他的钱帛几乎没有多少,但自己心里到底是不踏实的。如今看来,这个可恶的库狄氏,竟会让自己如愿以偿?

只是这价钱,二十多万贯……算来似乎是不多,那边产业每年交的钱帛也有四五万贯,二十多万贯,应当不到市价的三成。但自己手头哪里能有这么多现成的钱帛?便算有,又凭什么要给她?难道是因为之前她算计自己算计得好么?

想到这些日子发生的种种,大长公主不由冷哼了一声,却见薄薄的纱帘那边,伏在地上的李庄头明显的哆嗦了一下,心里一动,冷冷的道,“你以为这价钱如何?”

李庄头伏在地上,忍不住拿眼睛睃了前面一眼,在垂地的双层纱帘那边,站着的是那位高高在上的主子,而他们这些人全家的生死荣辱,此刻便要取决于她心里对他们是否还有一丝怜悯了!

他咬了咬牙,声音平缓的回道,“启禀公主,小的来路上也想过,二十多万贯的确是不少。只是有一样,这库狄氏既然下定决心要卖,若是价钱再低些,有的庄园、店铺或许开价便只有几千贯,有这种价钱,中眷裴那些小户们说不定便是冒死也会来凑上一脚。再有,奴婢们来之前也打听过,这库狄氏与宫中的嫔妃、朝中的官眷都颇有交往,若是压价太狠,她把这价钱放出去,那些人说不定会肯出两倍三倍的价钱来买,到那时,她便算是拆开卖出去,中眷裴和大长公主您岂不也是无话可说?”

大长公主眼珠一动不动的盯着纱帘外的身影,脸上露出了一丝冰冷的笑容,这个狗奴才是在提醒自己库狄氏也是有靠山的么?果然,库狄氏出的这个价格,不但进可攻退可守,也收买到了这些贪生怕死的奴婢!在他们眼里,这价钱大概再是公道不过,自己若不答应,便是对他们冷酷无情,自己就算捏着他们的家人,若此时再逼他们做些什么事情来嫁祸给那裴守约夫妇,他们心里一定会恨上自己,逼得狠了说不定还会反咬一口……就像那个该死的崔氏!

思来想去,她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说来这价格虽是高些,倒也不算狮子大开口,只是二十万贯毕竟不是小数目,你这去回禀那库狄氏,我要思量思量,你们回去后也尽量多拖一些时日再报价格,届时我自会找人知会你们该报多少。”这一次,她要想清楚、算明白,才决定如何动作,再不能一步一步的都像主动钻进了那位库狄氏早就布置好的圈套!

李庄头低头应了一个是,默默的弓着腰退了出去,大长公主一言不发的站了片刻,突然道,“去把二夫人叫来,再拿上一包药材去看看三夫人,便说是让她早日养好身子。”

侍女忙应了个是,快步走出门去,出了院门,见前后无人,这才悄悄撸起袖子,看着那被长指甲掐得青紫的几个印子,龇牙咧嘴的吸了几口凉气,心里忍不住有几分庆幸:大长公主的怒气总算过去了,还好,不过是留下了几道青痕……只是这份庆幸,在半个时辰后,当大长公主又一次满面惊怒的霍然站起时,又变成了无边的恐惧。

“你再说一遍!消息是从哪里的来的?”大长公主的声音里,带着点刺耳的尖利。

郑宛娘暗自吸了口气,才勉强镇定的回道,“消息是朝堂上来的,应当不会有误。苏定方昨日还朝,今日圣上的封赏已经下来,授右屯卫将军、临清县公。”

大长公主呆了半晌,才慢慢的坐了下来,喃喃道,“一战破阵,杀敌千人,这般不起眼的军功居然便授了将军、拜了县公,皇帝他到底在想什么?难道太尉他们就不曾发过话?”

郑宛娘低着头,一个字也不敢说,大长公主的声音越发飘忽,“也是,只怕发话也无用,皇帝要从厚封赏军功,反对此事便是与天下武将作对,如今的情势下,太尉定然不敢冒此风险……刚刚提拔了那个李舍人为中书侍郎,如今又这般破格厚赏苏定方,难不成皇帝真是铁了心要让那个姓武的狐媚子当皇后,文官武将里都要提拔拥戴此事的人?偏偏,偏偏她又是那狐媚子的人,难不成这次老天也要帮她?”

大长公主的声音越来越低,终于变成谁也听不清的呓语,屋子里一时没有人敢发出半点声音,每个人心头都明白了,那个“她”说的是谁,想到大长公主这一个多月来的处处吃瘪,心头各自都有些凛然。

良久之后,大长公主才仿佛突然醒过神来,冷冷的道,“这些日子,我竟是忘了过问,如今宫中有何动静?”

郑宛娘心里发颤,却又不敢隐瞒,低声道,“听说前两日圣上不知为何大发雷霆,当日王皇后便被正式禁足,她身边的宫女也悉数换了,原先服侍王皇后的宫女和女官大多被贬入掖庭为役,有些则是发到别的宫里,听闻还不明不白病死病废了几个。萧淑妃那边情形也差不多,原先最得力的几个都已在做苦役,宫里如今已是武昭仪的天下,连贵妃都日日去咸池殿坐坐,说是探视,实则……请安。”

大长公主闭上双眼,一个字也没有说,只是脸色突然变得黯淡了下来,似乎转眼间老了好几岁,足足过了一盏茶功夫才猛的睁开双眼,对侍女吩咐道,“去把库房的账册拿来,清点清点能拿出多少钱帛,容易换钱的金银器又有多少。”转头又看向郑宛娘,“你明日去裴府一趟,跟库狄氏说,都是自家人,价钱多些少些不打紧,我愿出二十万贯接手过来,省得裴氏家产落入外姓之手。”

郑宛娘忙应了“是”,又犹豫道,“只是她若一口应了,府里可有这许多钱帛?”

大长公主摇了摇头,冷笑道,“她自然不会一口便应下,你过去只需要跟她敲定价钱便好。她若要三十万贯,你也别回绝,只是她若是……得陇望蜀,改了主意,要到五六十万贯甚至更多,那便别怪我打狗不看主人!”

第139章 不退不避 无忧无惧

八月初五这一日,就如两个多月前一般,长兴坊苏府的上房里又是人声鼎沸了足足一天,直到秋日西斜,坊门将闭,才渐渐的安静下来。

于夫人往席上一坐,双腿散开,长长的出了口气,连话都懒得说了,罗氏也是一脸倦色,坐在于夫人身边,几个丫头忙上去给她们捶肩捶腿,好一阵子,两人略缓过来一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忍不住都笑了起来。

于夫人摇头叹道,“我不知他们男人在前头打仗有多辛苦,难不成比一日招待几十拨客人还要辛苦些?”

罗氏点头,“待会儿他们送客回来,问一问父亲大约就知道了。”说话间就听门外一阵脚步声响,婢女忙上前打起帘子,苏定方挑头走了进来,笑着道,“问我什么?”身后跟着的正是苏庆节与裴行俭。

于夫人道,“我和阿罗正在说,不知你们到底是打仗辛苦还是今日这般应酬来往辛苦。”

苏定方呵呵一笑,回头便问儿子,“你觉得哪样辛苦。”

离开长安半年,苏定方看着比先前更是精神矍铄,苏庆节倒是明显黑瘦了些,眉宇间一片沉稳,想了想笑道,“说来自然是战场上辛苦,但这般的迎来送往再多几日,我大概宁可去打仗,起码脸不会酸。”

一屋子人都大笑起来,笑声未歇,门帘微挑,一个小婢女探了个头,“大娘询问,如今是否可以上菜了。”

苏定方忙道,“快些上!”回头便对于夫人道,“军中日日都是那些饭食,每回看你来信夸赞琉璃做菜别有慧心,我都郁气得很,今日总算能尝尝她的手艺,看她长进了多少。”又满脸感慨的拍了拍裴行俭的肩膀,“你是个有口福的。”

裴行俭笑道,“是您教导有方才是。”

说笑声中,一道道热腾腾的菜被装在食盒里端了上来,除了琉璃上回来苏府做的迷你古楼子、高汤百岁羹,平日爱做的加料五生盘、荷叶鸡等几道菜,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一道鲂鱼两吃,一个刻花卷草纹的邢窑白瓷盘里,一边用绿棕叶盛着被切得薄如蝉翼的晶莹雪白的新鲜鱼肉,一边用细松枝架被烤得芳香四溢的焦黄松脆的带肉鱼架,看去便如一首美味的田园小诗。

待琉璃进门坐下,苏定方便笑道,“洛鲤伊鲂,原是案上美味,不过你这种做法实在是有些新奇。”

琉璃笑道,“我也是自己胡乱琢磨的。”长安人食求其鲜,自然颇爱吃鱼,尤其是在宴席上,无鱼不成宴,最流行的做法则是做成生鱼片,偶然也有煮鱼汤、炙鱼肉等,她此次见到厨房有一条一尺多长的伊水鲂鱼,突然想起两吃的法子,便让厨娘用活鱼的腹背部分做成了的生鱼鲙,剩余部分却抹上调料做成了烤鱼,自觉比炙烤鱼片要香脆入味一些。

苏定方原本性急,待众人坐定,端起酒盏对裴行俭和琉璃说了个“请”,便下箸如飞,片刻间一样吃了一口,闭上双眼点头不已,“果然是好心思!”苏桐苏槿欢呼一声,也抢着吃了起来,裴行俭本来举杯想应答几句,只能摇头笑了笑,自己喝了一口。

一顿饭吃得热热闹闹,苏桐苏槿几次追问战场上的事情,都被苏定方轻描淡写的应付了过去。待用热浆漱过口,苏定方捋着胡子笑道,“守约,咱们还是去书房罢。”

于夫人好容易打发了两个孩子跟着奶娘回屋,便拉了琉璃坐到一边,轻声问,“这两日,那边可曾又出了新花样?我怎么听说那位大长公主把什么掌柜的身契都硬塞给了你?这些事你怎么也不与我说一声?她这般做定然是不安好心的,万一逼着那些奴婢们做出事情来嫁祸与你们可如何是好?”

琉璃笑道,“阿母放心,儿已想好了主意,她要的不过是那些产业,卖还给她便是,总强过这般天天被她们惦记!”她三言两语把前日庄头的刁难和自己的处置都说了一遍,“今日来这边之前,河东公府的二公子夫人郑氏特意来过一趟,道是大长公主愿意出二十万贯买下这些产业,我也大致应了,只让她们先准备钱帛,我这边看掌柜们报上的价钱再定个具体的数目,终归不会超出三十万贯,我看郑氏和那些掌柜都是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想来不至于再生事端。再过些日子,大概此事便会有个了结。”

于夫人默然片刻,叹了口气,“这倒是一劳永逸的好主意,虽是便宜那大长公主了,但这样一来,你们至少落个清净。我也听闻她当众说了那些产业都是你家的私产,如今便是要卖,中眷裴这边想来也无甚可说,只是你发卖得这般便宜,那些族人可肯依你?”

琉璃淡淡的笑,“不依又如何?难不成还成了我欠他们的?”

于夫人点头道,“也是!以你的性子,那些人多半不敢来啰嗦。”

罗氏忙加了一句:“便是来啰嗦,也会被她几句话活活呛死!”

爽朗的笑声顿时从新换的海棠色双鸾衔绶门帘内传了出来,飘荡在小小院落里,一只昏昏欲睡的乌鸦被惊了起来,盘旋了半日,才落在了书房前的一棵榆树上。

书房里却是一片安静,轻靴缓缓踱步的声音清晰可闻,蜡烛摇曳的火光投在窗棂上,把一道沉默的人影拉得很长。

又来回走了一趟,苏定方才终于在书案前站定,长长的叹了口气,“此次高丽之征,汹汹而发,草草收场,说是一战而胜,实则后患无穷,不出三五年叛乱必然再起!说来我等武夫谁不想封侯拜将?但若是因为这种战功而得,我心里实在有些不大好受,没想到,背后却还有这番缘故!我苏烈竟会因为……”说着,自嘲的一笑,摇头不已。

裴行俭忙道,“恩师多虑了。依弟子之见,圣上重用老师,与其说是因为您因琉璃之故与武昭仪关系略近,不如说是因为您多年来不党不群,与长孙太尉关系甚远。而且细论起来,圣上此次动作,后宫之事不过是一个由头,根源,只怕是两年多之前就已埋下。”

苏定方一愣,“你是说,房驸马谋反案?”

裴行俭点了点头,“恩师请想,两年多前那场大案,牵连了多少金枝玉叶、文臣武将?宗室之中威望素著的吴王、江夏王,朝堂之上贵为宰相的宇文侍中,何其无辜,只因与长孙太尉素来不睦,不是被杀,便是被贬。当日我曾去过刑场,那些鲜血人头,我一个外人看着都心惊,何况圣上?这几年来,圣上垂拱而治,朝堂大事、群臣任免,均由太尉一言而决,连如今的皇后、太子也都是太尉一系的,圣上纵然性子仁厚,只怕念及日后,也难以自安。”

苏定方点头不语,半晌叹道,“我明白了,便如战场两军对决,圣上久居守势,如今突动后军,看着似乎与前军无关,其意却正在扭转局势、中盘决胜。说到底,我等都是……只是守约,我怎么听你师母说,如今拥立武昭仪之人,大半名声似乎都不甚佳?”

裴行俭苦笑一声,并没有接话,却转了个话题,“高丽之事已然如此,弟子如今更担心的,是您的此次出征西突厥。”

苏定方微微一挑眉头,沉吟片刻,摇头道,“你这么一说,圣上的此番安排,看来的确有些防范程将军的意思,只是西域战事何等事大,圣上再是疑惧太尉,也不至于以战事为儿戏!何况圣上今日召见我,说的也不过是尽快休整,再赴战场,又说他此次重用老将,颇招物议,他却相信我必不至于令他后悔。望我效仿卫公,立下不世功勋!”说到这里不由一呆,圣上说得固然诚恳,可对自己说却不甚合适——此次的主将是程知节,他何尝不是年过花甲的老将?圣上却似乎根本就没想起此事……

裴行俭看着苏定方的脸色,轻声道,“老师想必也看出了不妥。都云兵贵神速,如今西突厥叛乱已有数月,朝廷大军迟迟不发,圣上只说是军费吃紧。以西疆战线之长,物产粮草后勤原本便是重中之重,若是出了任何差错,前军再是战无不胜,也无济于事。何况程将军与长孙太尉的交情人所皆知,此等情形下,圣上难道能让程将军携胜归来,以壮太尉声势?战场凶险,得胜艰难,取败却何其容易?近来弟子每念及此,心内着实不安。如今离发兵尚有时日,不知您是否想过,告病以避?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此战是胜亦险,败亦险,恩师何必以身犯之?”

苏定方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厉声道,“守约,你怎能动此种念头?”

裴行俭不由一怔。苏定方又冷冷的问道,“我且问你,若你为先锋,此战是往胜里打,还是往败里打。”

裴行俭并不犹疑,“自然是往胜里打,总不能因为怕违了上意,便拿将士的性命来博自己的前程。”

苏定方的脸色缓和了一些,点头道,“总算我没有白教你这十年!须知兵危战凶,天下无常胜之理。难道因为难以取胜,人人便畏缩不前了?”

裴行俭忍不住道,“争战自然没有常胜之理,但若明知凶险,进退两难,又何必……”

苏定方摆了摆手,“我知道你的意思,守约,你年纪还轻,又从未去过沙场,因此才会给我出这样的主意,你这般作为,放在朝堂上,原是不错的,既知凶险,又何必去趟这趟浑水?然而武人之于战场却不同,战火燃处,便是使命所在,不战而逃,是何等的耻辱!当年卫公固辞宰相之职,不欲卷入朝廷是非,然而吐谷浑叛乱一起,却亲自求见房相,恳请挂帅出征,不顾年高多病,不计荣辱得失,这才是武人的本色!”

“这几年,为师也常想,一个武人怎样才算是死得其所?最坏者,莫过于两年前你我相送了一场的那位薛驸马,大好男儿,却坐于阴事,死于刑场,临死狂呼愿战死沙场而不可得,何等可悲!最令人称羡者,则是卫公,出将入相,威震海内,而安然辞世,生荣死哀,何等光耀!但在为师看来,武人的最好归宿,却不是家中病榻之上,而是千军万马之中,忠于国事,死于战场,这才算是不负这一身所学。本来我以为此生已然注定会老病腐朽而死,可如今机会就在眼前,我不去战场杀敌,难道还要先算计一番成败是非?等着老死家中?那我这一生,又与草木何异?”

屋里最粗的蜡烛“啪”的一声爆响,仿佛在应和着苏定方的话,烛光映在他那张此刻已没有半点笑容的脸上,每一道皱纹都像是利剑刻成,散发着被岁月磨砺得愈发坚毅的勃勃英气。

裴行俭不由哑然无语,低下了头,“老师教训得是,弟子知错了,若老师不弃,弟子愿向圣上陈情,愿为副手,哪怕是为大军押运粮草,也算是尽我微薄之力,不负恩师教我多年。”

苏定方不由笑了起来,“你不过是替为师担忧而已,何错之有?守约,你与我不同,我是一介武夫,除了行军打仗,一无所长,你却文韬武略皆精熟于胸,何必要学为师?难道身处朝堂,便不能为国效力,建功立业?何况你新婚燕尔,连子嗣都未留下一个半个,你若贸然从军,又要置孝道于何地?置琉璃于何地?”

裴行俭默然良久,才有些艰难的开了口,“不瞒老师,近来弟子常有些茫然无措,朝堂之争一言难尽,总而言之,弟子不愿以未来飘渺之事令圣上为难,令家人为难,却也不愿为了眼前的安宁荣华,便当做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见。更何况卷入此等争端,从来都非弟子所愿,无论是立是破,是同是异,或许都会后患无穷。然而以今日的局势,弟子之身份,实在难以独善其身。届时弟子该何去何从,还望老师指点一二。”

苏定方摇了摇头,“因此你才希望能避开?莫说圣上十有八九不会答应,便是答应了,届时你又真能避得开?朝堂之事,非我所长,我也谈不上指点。只是当年卫公曾跟我说过,人生在世,难免有所抉择,世事变幻,谁又真能料事如神?当此之际,与其去想未来是对是错,是福是祸,不如问自己,是否出于本心,若能内省不疚,则无论后事如何,都可无忧无惧。因此于我而言,无论此战胜负,我都会不避不退,尽职尽责。至于你该如何抉择,却要问你自己!”

“内省不疚,则无忧无惧”,裴行俭缓缓的低声重复了一遍,仿佛是第一次听到这句话,默然良久,突然抬起眼睛笑了起来,“弟子真的错了,多谢恩师!”

第140章 恼羞成怒 紧锣密鼓

“健儿留为国家死,岂因竖子坐杀之。”飞扬的笔锋,淋漓的墨意,长条白麻纸上这两行草书几乎可以破纸飞去。

琉璃看了看站在案后一脸平静的裴行俭,又侧头把这两句话读了两遍,多少有些诧异:裴行俭的今草有东晋风骨,颇有逸气而偏于古雅,但这两行字的笔力竟是从未见过的张扬酣畅,忍不住问,“字比你平日的都好,可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更古怪的是,深更半夜,留宿客院,他怎么突然想起要跑到外屋来写大字?

裴行俭退后一步,端详着这幅字,淡淡的一笑,“这是薛驸马临刑前的遗言,怨恨不给他机会战死沙场,却因房遗爱的事情连坐而死。”

琉璃越发纳闷,“那你为何想起要写它?”

裴行俭放下笔,绕过案几,伸手将琉璃的手握在掌中,“适才我跟恩师说起前事,有些感慨罢了,薛驸马一代名将,骁勇绝伦,却是因为牵入这等阴事而死不瞑目,还有当年我家的那场横祸……琉璃,这些日子我愈发觉得,自己实在不喜这些倾轧之事,与其这般身处朝堂进退维谷,还不如跟着恩师去西疆沙场真刀真枪……”

他想去西域战场?琉璃的手指一颤,裴行俭立时收口,低头凝视着她的面孔,叹了口气,将她揽入怀中,“我只是说说而已,恩师说得对,圣上十有八九不会答应,况且我也不该把你一个人留在长安……”

琉璃不由松了口气,伸手抱住了他。裴行俭轻轻抚摸着琉璃的长发,低声道,“是我不好,贸贸然这么一说,倒是吓到你了。不过,若我不是从军,而是外放为官,离开长安,你觉得如何?”

琉璃笑了起来,“自然是再好不过!只是……今天义父到底跟你说了些什么?”他看起来,和平常有些不一样。

裴行俭摇了摇头,“不是义父跟我说了什么,而是义父让我想通了一些事,是我自己想岔了,总想着如何才能不走错一步,如何才能避开来日之祸,却不明白世事无常,与其去想日后的福祸对错,不如只去做自己应做之事,但求一个问心无愧。只是现在,我又些怕了,琉璃,我怎么样都不打紧,可我怕会让你担惊受怕,我怕会让你吃苦。”

琉璃忍不住横了他一眼,“能有多苦?是没吃没喝还是入狱流放?我难不成是经不得半点磕碰的?还是你觉得,我只能与你同富贵而不能共患难?”

裴行俭哑然失笑,揽着琉璃的手臂紧了一紧,“是我说错了。”

琉璃板起了脸,“光一句说错了就想混过去么?”

裴行俭叹道,“那要怎样才好?”

琉璃认真的看着他,“你曾说过有事都不瞒我,可是,你的这些烦恼,从来都没有跟我说过!你能跟义父说,为何就不能跟我提上一句半句?”

裴行俭默然片刻,神色有些黯然,“琉璃,我只是不想让你因为我的事情烦恼。我曾答应过,要让你过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可这些日子以来,因为我的事,已经给你太多烦扰,我不想让你再为这些不安。”

他的理想,就是把自己当猪养么?琉璃很想叹气,只是看着他专注的眼神,好歹还是忍住了,只能暗地里自我安慰:他不肯说就不肯说吧,自己不也有好多事情在瞒着他?算起来比他瞒着自己的只多不少,也不能算太亏不是?

裴行俭的眉头却立时一挑,“你在想什么?神情这般古怪?”

琉璃一惊,忙断然摇头,“我也不告诉你!以后我有什么事再不与你说!”

裴行俭有些无奈的笑了起来,“真的恼了?是我说错了话,我都已是认了错,你就饶了我这一遭好不好?”

看着裴行俭多少有些郁然的脸色,琉璃笑着向他眨了眨了眼睛,“你知道便好!下次若是再犯……”手指微微用力,在裴行俭腰上平素怕痒处挠了挠。

裴行俭猝不及防,忍不住笑出了声,想拉开琉璃的手,琉璃哪里肯依?笑闹中,裴行俭突然一弯腰将她打横抱了起来,大步往内室走去,“小东西,这次是你招我的!”

琉璃唬了一跳,忙伸手用力推他,“别闹,这是义母家的客院!咱们也要检点些才是!”

裴行俭停住脚步,低头看着她,满脸都是惊奇,“你出来不是招我去安寝的么?我只是见你辛苦了一天,想让你少走几步路,你却想到哪里去了?”

……

第二日天光刚亮,裴行俭便照例轻手轻脚的起身换上了圆领袍,刚走到门口,又忙忙的折回来拿起屋里的铜镜照了一眼,抚额长叹了一声。

琉璃早已睁开眼睛,忍不住躲在薄茧被里偷笑得发抖——谁叫他那样戏弄自己,自己恼羞成怒之下,下手是重了点,地方是巧了点,效果却是再好也不过了:他脖子侧面留下的那块红斑不大不小,看起来实在像是……

裴行俭向来耳力过人,转身看着琉璃,点头笑了起来,“好啊!既然你这么欢喜,我一人独乐倒不如咱们同乐。”说着走上两步,拉开被子,按住琉璃,也不顾她求饶,低头便亲了下去,片刻之后才松手抬头,端详了一眼,大笑着转身离去。

琉璃一张脸顿时垮了下来。待到阿霓和小檀进来帮她梳头时,脸上果然都露出了微妙的神色,又立刻若无其事的移开了目光。琉璃看着铜镜里脖子上那嫣红如血的两道吻痕,简直连气都叹不出来,把身上杏色棋格纹锦滚边的牙色交领绫衫提了又提,终于不得不放弃了努力,硬着头皮到了苏府上房,强自镇定着吃过早膳,在于夫人和罗氏含笑的目光中落荒而逃。

好容易回到了自家上房时,琉璃还没来得及松口气,阿燕却递了一张帖子过来,“是昨日闭坊前送到的,婢子来不及去禀告娘子了。”

琉璃接过看了一眼,眉头不由紧紧的皱了起来,中眷裴的那位郑氏?而且今日便要过来?那一日见大长公主送了自己掌柜,她不就躲得远远的了吗?如今这么急找上门来,难道是听说了发卖产业的事情?来得也好!

只是想起裴行俭昨夜的话,她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低头想了片刻,把小檀叫到身边,低声吩咐了几句。小檀脸上顿时露出了诧异的表情。

琉璃只能解释道,“我原应过那位普伯,给他养老。如今那边也消停了,正可趁继母进门前把他换过来。这些图样,也原本是为夹缬而画,我留着也白留,不如送给舅父舅母,或许还能派上些用场。”

小檀恍然大悟,笑着点了点头,轻快的转身进了书房,阿琴却有些疑惑的看向琉璃,正犹豫着要不要开口,琉璃已吩咐道,“快去帮我找件领高些的衫子来!”

待琉璃换上了一件直领的浅绯色罗衫,外面小婢女便回报道,郑氏已经到了。

站在院门口,看着只带着一个贴身婢子从远处快步走过来郑氏,琉璃脸色露出了无懈可击的微笑,待她走到跟前,不紧不慢的行了个礼。郑氏的步履一顿,忙笑了笑,“大娘不必多礼。”

两人在上房里坐定,琉璃便吩咐人端上了新制的莲子浆,笑吟吟的东拉西扯了几句,郑氏终于按捺不住,皱眉道,“大娘,我今日来,是有话要问你。”

琉璃微微吃惊的抬起了头,“有什么事,婶婶尽管吩咐。”

郑氏正色道,“我昨日偶然听说大长公主正在准备钱帛,说是你要将洛阳的产业都转手给她,可有此事?”

琉璃坦然点了点头,“婶婶也知道,大长公主将那些掌柜庄头都给了我,前几日他们从洛阳过来,便道那些产业今年前半年虽然收成好,但下半年不但没有收益,只怕还要亏钱,又跟我说了许多他们如何经营艰难。我想了半日,既然如此,何不转卖了出去?总是胜过年年贴钱!偏偏大长公主又是吩咐过不能叫这些奴婢骨肉分离的,自然只能先问一声河东公府可愿意接手,没想到大长公主一口便答应了。”

郑氏忙问,“可说了多少价钱?”

琉璃笑了起来,“我哪里知晓这些?只是让这些掌柜报个数上来,如今还有掌柜在路上,数目大约过几日才能得,大长公主说她愿意出二十万贯……”

郑氏不由失声道,“二十万贯!”

琉璃诧异的看了她一眼,才接着道,“正是,我也没料到会有这么多,想着都是亲族,多些少些有甚打紧,待掌柜们的数目都报了上来,若是没教大长公主太吃亏,便以这个价钱一笔交割清楚也罢。”

郑氏忙道,“你哪里知道这些!她说二十万贯,你便当这是极多的了么?我却是听人说过的,那十来处庄子里有千顷的良田,那些店铺也是极好的,何止二十万贯,便是要一百贯也使得!”

琉璃惊讶的睁大了眼睛,随即笑着摇了摇头,“婶婶只怕是道听途说,哪里能有这许多?大长公主何等身份,虽然对我有些不喜,对守约却一直是照顾有加的,哪里会这般压低价钱?再说婶婶也是知道的,今年上半年说是收益甚多,其实加起来也不过万来贯钱,如此算来,二十万贯自然是差不多。何况我还问过那些掌柜、庄头,他们也都说大致是这个价。”

郑氏冷笑了一声,“他们的话你也信的?那些人都是大长公主的家生奴婢,虽然身契归了你,家人却都还在河东公府,岂能对你说实话?今年交上来的收益自然也是打了折扣的,我们这几家人,原有世代住在洛阳的,对那边的情形自然比你清楚,这些产业少说也要八九十万贯,而且如今便是拿出这些钱来置,也是再置办不到的。”

她看着琉璃,脸色变得严厉起来,“大娘,你如今身为宗妇,一举一动须为族人表率才是,这些产业都是族人拿鲜血性命换来的,你轻易发卖原已是不妥,何况是这般便宜的发卖出去!”

第141章 义正辞严 自投罗网

琉璃看着眼前这张义正辞严的面孔,恭顺的垂下了头,“婶婶教训得是,琉璃原是年轻识浅,请婶婶教教琉璃,唯今之计,该如何才好?”

郑氏不由一怔,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位胡女什么时候变得这般好说话了?她来之前打叠了百般说辞,必要说服她收回把产业卖给大长公主的念头——这些产业得的收益,可是归族里花销的,凭什么要便宜那位大长公主?

定了定神,郑氏脸上露出一个和蔼的笑容,“自然是不能卖!”

琉璃叹了口气,“那年年赔钱又该如何是好?守约的禄米一年不过三百来石,我又是没多少嫁妆的,这如何赔得起?到头来,还不是个卖字?或者,婶婶您借我一些?横竖也是为了族里,若是产业有了收益,我再还您?”

郑氏呆了一下,忙道,“你信他们的,怎么会赔?店铺也罢了,那些上好的良田哪里有赔的道理,那些刁奴,原是哄你的,你……把他们都换了!若是你人手不够,婶子手里倒也有几个可靠的奴婢,便借你使使也不打紧,保管比那些人强!”这一招,大长公主使得,她为何使不得?

琉璃笑了起来,“那是再好也不过了,我这便把那些店铺田庄的契约拿来,您看看能帮我管起几处?婶子真是疼我!”眼见郑氏已眉开眼笑,又笑着补充了一句,“这样一来,待会儿大长公主问起我来,我便可如实禀告了!”

郑氏的笑容顿时僵了,“什么禀告大长公主?”

琉璃笑道,“我原是应了她要转手给她的,如今不转手,自然也要说出个理由来,待会儿婶婶选定了,我便去回禀大长公主,这产业不转了,有婶婶帮我管起来呢。”

郑氏脸色顿时由僵硬转成了苍白——她真这么去说,大长公主不恨死自己才怪,自己和自家人哪里还有活路?他们可不是皇帝的宠臣,也没有宫里的宠妃撑腰,大长公主真要下定决心对付他们……忙叫道,“不必,不必!此事怎么能回禀大长公主?原不过是我私下帮衬你一二,哪里值得说出去?”

琉璃面露惊讶之色看了她一眼,“婶婶若不愿意琉璃说出去自然也行,只是……那店铺也罢,田庄也罢,大长公主的人原不是掌柜一个,琉璃用了婶婶的人,这般大事怎么可能瞒得住?”

她惆怅的叹了口气,“其实出手这些产业,不光婶婶觉得可惜,我也觉得可惜的,只是我和守约年轻又轻,家里人口又单薄,实在无力去管这些产业,如今有婶婶肯帮我,琉璃就放心了。婶婶适才教训得是,这些产业是族人拿性命换来的,收益也是要归族里的,原该大家都出些力才是。不如明日我便大家伙儿都召来商议商议,把婶婶的意思也告诉大家,几家叔叔婶婶便一家分几处产业管着,连那些掌柜的身契,我也一并都给叔叔婶婶们,婶婶以为如何?”

郑氏舌头顿时有些打结——这些掌柜的身契便是些祸根,大长公主此计之毒,任谁都看得出来,接手这些产业和掌柜,不是自寻祸端是什么?若是真把大家召来,说是自己的意思,不但不能落好,只怕还会招来埋怨,自己更是坐实了拦着这库狄氏不许她卖产业给大长公主的名声,人多嘴杂,有个一句半句漏出去……

她心思转动,顷刻间便打定了主意,“这主意听着还好,但你不也说过,这店铺田庄里还有许多是大长公主的人,换了掌柜恐怕也无济于事?细想想此言当真在理,我等来帮你,管得好也就罢了,若是管不好,岂不会更乱?与其这样纠缠不清下去,的确是不如转了干净!再说,大长公主也是裴氏之妇,倒也不算外人。”

琉璃惊讶的看着郑氏,似乎不明白她为何又转了话头,半晌才道,“婶婶也觉得这产业是卖了好?可别的叔叔婶婶又会如何做想?您今日这般一提醒,琉璃哪里敢卖,还是要依着婶婶的意思,把几位长辈都请来商议一番才是。”

郑氏此时心中已满是后悔,这是个烫手山芋自己又不是不知道,为何要着急趟这样的一趟浑水?若是把人召集来了,当众一说是自己提的主意,不出半日只怕就会传到大长公主耳朵里……忙满脸堆笑道,“大娘多虑了,这原是你家的产业,你愿意给族里花销,是你的好意。还是你说得对,虽说家产可惜,但既然无力去管好,与其年年赔钱操心,倒不如转了。何况大长公主都与你说了愿意接手,现今再后悔说不卖更是不好。你放心,族里的长辈都是明理的,绝不会因此说你半个不字。只是,这价钱,实在是太低了些!”

琉璃困惑的眨了眨眼睛,“这价钱什么的,原是大长公主说的,竟真的不合适么?”低头盘算了半日,抬起头时,满眼都是请求,“那这样,不如婶婶陪我去河东公府或是公主别院一回?咱们好好与公主说说?”

郑氏几乎跳了起来,“这怎么成?此事原是你和大长公主之事,我也不过是怕你吃亏,来提醒你一声罢了,我如何好出头的?”

琉璃垂下眼帘,长叹一声,“婶婶既然不肯帮我,那琉璃也是无法了,大长公主是长辈,又是公主,哪有我一个晚辈与她讨价还价的道理?况且大长公主的意思原是多了便不要的,如此一来,我没有法子处置,依然只能靠叔叔婶婶们帮忙。好在婶婶也说过,家中原是有奴婢可以帮琉璃这个忙的,到那时,琉璃说不得牢记您今日的话,厚着脸皮上门请您帮衬一二了。”

郑氏呆呆的看着琉璃,突然有些不明白,自己明明是过来阻止她贱卖产业——只要拿大义的名分逼住了她,她自然便只能与大长公主斗去,大长公主也是快五十的人,还能活多少年?只要熬到大长公主一死,那些产业便财源滚滚,就算是全族人分着花,也是好一份财路……可怎么说来说去,这坐山观虎斗,眨眼间变成了自己去打老虎?难道这胡女竟是打着要用自己来挡那边的主意?要是依了她的说法,这得罪大长公主的事情,自家岂不是躲都躲不开了?这钱帛虽好,也得有命去花不是?

她心中念头转来转去,渐渐下定了决心,长长叹了口气,“帮衬自然是要帮衬的,只是我也有些年头没去过洛阳,那边情势或许有些不同,价钱跌了也未可知。大长公主既然这么说,定然有她的一番道理,何况既然都是裴氏族人,若是太过计较这钱帛多少,倒是辱没了门楣名声,二十万贯说来也不少,你若觉得还算合适,与大长公主议定了便是。说来这到底是你家的私产,我们这些这做叔叔婶婶的,原是不该啰嗦的。”

琉璃睁大眼睛看着她,“婶婶此言当真?二十万真的不算少了?”

郑氏脸上微热,只能赶紧转了话题,“自然不少,说来这样一笔钱,修宗祠也罢,置族田也罢,恐怕一时都花不完,大娘是不是也要拿出个章程来?”就算只有二十万贯,那也是一笔横财……

琉璃笑道,“婶婶放心,琉璃已然想好了,待到大长公主与琉璃交割那日,也会请族中的几位婶婶过来做个见证,琉璃自个儿绝不会要一文钱一尺帛的,定会让诸位长辈满意。”

郑氏脸上终于露出了真心的笑容,“哪里谈得上见证,我们来凑个热闹也就罢了。”

琉璃看着她,笑得更是真诚,“怎么不是见证?不瞒婶婶说,琉璃自打应了大长公主这件事情,心下一直便有些不安,就怕自己走错了一步,落下了话柄,如今婶婶过来这一趟,又说了这番话为我分解,琉璃便放心多了,日后若有人问起,我也有婶婶的话好回他们!琉璃多谢婶婶还来不及,交割之时哪里能少得了您!”

郑氏心里一突,忙不迭的摆手道,“我哪里说了什么?我什么都没说,哪里当得个谢字?”

琉璃笑得柔和无比,“婶婶怎么没说?适才不是婶婶告诉琉璃,与其这样纠缠不清,不如卖了干净,叔叔婶婶们也绝不会因此怪罪我么?又说了,二十万贯也不算少,这样一来,有婶婶把了关,琉璃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她笑盈盈的举起了杯子,“琉璃多谢婶婶,请婶婶请尝一尝琉璃新制的莲子浆,不但有莲子,还有红枣和秋藕,最是补身的,只是味道粗劣,婶婶莫见笑便是。”

郑氏呆呆的看着琉璃,突然很想抽自己一下:自己是来驱狼吞虎的么?分明就是来自投罗网的!她端起杯盏,一言不发的喝了一大口,嘴里的味道是出奇的又酸又苦,好不容易才慢慢的咽了下去。

在琉璃的身后,阿燕和阿霓也是一言不发的绷着脸,直到把失魂落魄的郑氏送到了院外,才相视大笑起来。阿霓一面揉着肚子一面道,“看这郑夫人的模样,这三五天定然吃什么都是苦的!”想了想,又忍不住叹了口气,“说到底,娘子还是太过好心,这二十万贯到底太过便宜了那大长公主,也便宜了这些人!”

琉璃默然片刻,也叹了口气,“我也知道如此,但放眼这长安城,难道还有人肯出更高的价来得罪大长公主不成?”抬头见阿霓默默无语,忙笑道来,“既然无可奈何,便莫想那么多,总犯不上为了恼她,把自己搭进去,还是自己过日子要紧。”

阿燕也笑道,“娘子这话在理。”

这一日,裴行俭从衙里回来时,一眼看见琉璃身上那件竖得高高的直领衫子,便笑了起来,“早知如此,真该在你脸上留个印。”

琉璃斜睨了他露在圆领衫外的脖子一眼,满不在乎的道,“那我多抹两层胭脂轻粉便是。”

裴行俭想了半日,只能摸摸自己的脖子,长叹了一声。琉璃笑嘻嘻把备好的莲子浆递到他手中,“你且尝尝看,我让厨娘按宫里养身的法子调制的,味道还好。”

裴行俭喝了几口,点了点头,突然想起一事,转头看向琉璃,“今日圣上又擢拔了一位你的熟人,倒是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第142章 绝妙好棋绝世名帖

高宗不顾长孙无忌和群臣异议,执意让蒋孝璋当上了尚药局的奉御?

琉璃纳闷的看着裴行俭,“此事有何可异议的?蒋御医医术了得,又精通药理,性子虽是古怪了些,为人却还方正。且莫说他治好了武昭仪,前几个月圣上头风频发,不也是他归来后调理一番便好转了?他本是侍御医,如今再擢拔他一级为奉御,不是顺理成章么?再说,尚药局谁当奉御与朝政半点干系也无,长孙太尉他们为何要反对?”

裴行俭摇头笑了笑,解释道,“你有所不知,按朝廷编员,尚药局设奉御两名,如今名额已满,圣上又提拔蒋孝璋为奉御,于理自然不合。因此圣上是下令擢拔蒋御医为奉御员外特置,虽是编员之外,一切待遇同正员。长孙太尉便云,大唐开国以来,员外官绝无待遇同正之理,开此先例,着实不妥。为一御医而坏了制度,朝廷日后该如何取信于天下衣冠?”

琉璃点了点头,也是,大唐的公务员也是有编制的,提拔一个御医事小,坏了规矩事大,只是若是如此,“圣上怎么还是擢拔了他?”

裴行俭淡然道,“圣上说,蒋御医之功为前所未有,故享前所未有之恩遇,也是理所应当,只是其功涉及内帏,他原不欲公告天下,若是太尉着实想知,他也只好直言不讳,教群臣和天下人看看,擢他为奉御特置到底是何道理。”

琉璃立时明白过来,武则天的后手只怕已是发动了,定然是蒋御医发现了王皇后不利于武昭仪和高宗的手段,从而立下大功,使得高宗决心要擢拔他,“那长孙太尉怎么说?”

裴行俭语气略带嘲讽,“还能怎么说,自然是既然事涉内帏,陛下做主便好,臣等不便置喙。”

琉璃忍不住笑了起来:高宗这是摆明了在威胁长孙无忌,你不让我提拔蒋孝璋,我便把王皇后的罪状昭告天下,如此一来废后之举便再也不会有任何回转的余地,长孙无忌想来不会对后宫之事毫无耳闻,猝不及防之下自然不敢赌这一把,这一招还真是不错!却听裴行俭叹道,“若以棋局为喻,圣上的这一步可称绝妙,经此一事,朝堂局势已扭转了大半。”

琉璃不由一呆,提拔了一个御医,就算是破格提拔了一个御医,虽然堵住了长孙无忌的嘴,但怎么就绝妙了,又怎么会扭转朝堂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