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银子没料到凤笙会这么说,抬头诧异地看着她。

“怎么?没有信心?”

“我只是个小孩子。”

狡猾的丫头。凤笙不在意笑了笑:“你人小心大,要对自己有信心。这些人你都可以用,靠着你自己的智慧去做,只有一次机会。若是不成,就老老实实跟韩讲书回书院去。”

“好。”

小银子点点头,很郑重对凤笙说:“我一定不会让王妃失望。”

第104章

一场在别人眼里可能是闹剧的事, 就这么开始了。

凤笙没有回去,她和小银子约定的是一个下午的时间,以太阳落山为限,她也就没有来回折腾, 在兵马司衙门附近找了个茶楼坐着喝茶听评书。

在临近太阳落山之前, 小银子和一个差役匆匆赶到。还是年纪太小了,藏不住事, 所以凤笙仅从她的表情就知道事情办成了。

“我做到了。”

这其实就是一个局,事情还是和小银子有关。

原来自打小银子去了晋江书院读书,简直是大变模样,她又经常往那个破庙里跑,这一切都落在另一帮乞丐的眼里。

乞丐之间存在拉帮结派, 争抢地盘, 小银子这群人就跟另一帮乞丐有仇。眼见小银子发达了, 便不免有人在她身上动心思,知道小银子小归小,但十分难缠也机灵,在她身上不容易下手,那帮乞丐就利用他们的一个同伴设了个局。

局很简单, 他们偷了一个富家公子的玉佩,栽赃给了小银子他们。在京城, 随便掉个牌匾下来就能砸到几个当官, 这富家公子的爹就是个小官, 他本人和西城兵马司里某个差役也有点关系, 就报了官。

也是赶得凑巧,小银子前脚回去,后脚兵马司的人就来了,找到已经碎掉的玉佩,彻底坐实了偷盗之名,便把小银子这一伙人都给抓走了。

至于小银子的同伴为何会陷害伙伴,这还是跟乞丐们的陋习有关,会去当乞丐的除了孤儿和残疾,好手好脚的身上多少都有些毛病,这个人就是因为赌才会败光了家产当乞丐。

可惜狗改不了吃屎,每次好不容易弄点银子,他都会去赌,做着一日暴富回到以前生活的美梦,实则输多赢少,甚至会欠下赌债。这次就是因为欠了那伙乞丐的钱,才会里应外合坑害伙伴。

局很简单,事情也不复杂,不过以小银子这个年纪,能把事情来龙去脉查得清清楚楚,十分不容易。

“那现在你能告诉我,为何在书院里读书了,还是总跟这些人来往?当然,并不是说你改变了处境,就该抛弃旧时的伙伴,实际上你应该知道你们往后不是一类人。还是说,其实你本心来书院读书,就是为了混一年的食宿?”

小银子没料到凤笙会问这个,且问得这么尖锐。也许她刚开始确实是这种想法,可在书院里生活下来,她是喜欢这个地方的。

“我听人说读书就能有出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都是男的,没有女娃,我想让小豆子去读书,但我们没有钱,所以听到有书院收女学生,还管吃管住,就来了。”

至于为何总往外面跑,还和那群乞丐来往?她能说她怕有一天,或是交不起束脩,或是被书院所厌恶,必须得离开书院,所以她不想和以前断了联系,甚至还总是告诉自己,她就是为了这一年的管吃管住才会来的,即使走了也没关系。

这些话太难以启齿了,小银子扣着手低头不说话。

凤笙看着她,想了想问:“你姓什么?”

小银子一愣,道:“我姓殷。”

捡她的老乞丐在她襁褓里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就写了个殷字。小银子其实就是小殷子,只是念久了再加上对乞丐们来说,银子是好东西,她就叫小银子了。

“殷?那我再赐你一个字,宁。以后你就叫殷宁吧,平安、宁谧、安宁的意思。”

“殷宁?”

“喜欢吗?”

小银子很高兴,似乎还有点不好意思,点点头。

“我和韩讲书商量过,馆里的孩子大多家境不太好,但书院不可能一直免除束脩,这对其他学生不公平,所以书院会提供一些活儿给需要的人做,用来抵扣束脩以及食宿的花销。你那个同伴叫小豆子?他似乎比你小点,现在男子馆不招幼童,但后续可能会开设启蒙馆,可以让他先跟着你们读书,等再大一些,便并去其他馆。”

“王妃的意思小豆子能和我一起读书?”

凤笙点点头。

小银子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谢谢王妃,谢谢您,我和小豆子一定会认真读书,努力干活的。”

“我记着你的话,以后不要再三心二意了,也别总想着就是来混吃混喝。”

这话说得小银子十分不好意思,小脸红了一片。

“好了,我让人送你回书院,你也可以去接小豆子一起,剩下的事自会有人处理。”

等小银子被人领走后,一个人走到凤笙身边坐下。

正是魏王。

他是回府后听说了这事,才找过来的。

“你出来一趟就是做这事?”

“她那不服输的样子,有些像我小时候。”

“我以为你要收她当徒弟。”

“收徒?”凤笙眨了眨眼,“这倒是个不错的想法,不过既然当时没说,我还是再给她点考验,看看再说。”

*

凤笙和魏王刚歇下,德财突然来了。

魏王在宫里有钉子这事,凤笙知道,也知道这些钉子时不时会往王府传些消息,但是极少,因为有皇贵妃在,有什么事从她那里就知道了。

可这次的事恰恰和皇贵妃有关,宫里那边也没闹大,许多人都不知道,但这件事至关重要,很可能影响以后的局势。

陈家人自己打了自己的脸,本来是想对皇贵妃示好,让她和皇后联手,或是复辟废太子,或者就了魏王。这种想法没什么错,事情真相也没有弄虚作假,皇贵妃确实是陈家的血脉,毋庸置疑。

可偏偏在皇贵妃当年是怎么丢的这事上,出了一个很大的岔子。

当初消息传出时,外面有流言蜚语说与后宅阴私有关,不然好好的一个富家千金怎会丢,事情还真就是这样。

下手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陈家老太爷的发妻,陈家如今的老夫人,陈皇后的亲娘,陈老夫人。

当年那贵妾乃陈老太爷的表妹,十分受宠,不光受当时的老夫人喜欢,老太爷也与她是青梅竹马的情分。陈老夫人因妒生恨,借着一次出去上香的机会,暗中买通了人扮作土匪劫道,因为有护卫护着有惊无险,可在这个过程中却丢了个庶出的姑娘。

为了遮丑,陈家人对这事秘而不宣,事后那贵妾因为心中郁郁撒手人寰,这事就这么过去了。谁也没想到当初丢了的庶女,成了皇贵妃,还生了两个皇子,最奇妙的是陈家嫡出的姑娘陈皇后不中用了,陈家竟动了认回皇贵妃的心思,闹出这一场认亲的事,让整件事彻底变得无法收场。

不光陈老夫人没办法收场,陈皇后也没办法收场。

因为当日陈老夫人是带着女儿一同去上香的,本来皇贵妃不该去,是幼年的陈皇后拉着妹妹同去,这么一来那贵妾才没跟去,让女儿落了单。

当然,去恶意猜测当年不过几岁的陈皇后心机深沉,帮着亲娘害人,不过是听闻了这件事后人们无聊的揣测,可恰恰是揣测最为可怕。

因为事已境迁其中过程都已不得而知,只知道其中几个重点环节,但光这几个重点环节,已经足以让人散发出无穷的想象了。

*

德财下去了,魏王掀了帐子,回到床榻上。

凤笙也醒了,睁着眼睛看他。

“你说这事……”

“你觉得是母妃做的?”魏王太了解凤笙了,所以见她犹犹豫豫开口,便知道她在想什么,“不是母妃,是我。”

好吧,魏王算是给凤笙丢了个霹雳。

索性也睡不着了,她拽过床脚的衣裳披上,半坐了起来。

“事情是真的,只是母妃并不是不记得当年的事,她只是不愿意认陈家的人罢了,才会谎称什么都不记得。”

所以有了皇贵妃这个事主,再重新布个局不要太简单,当年有那群假扮土匪的人,人也不会都死了,总能找出一个,再往元平帝手下送,真相自然大白。

“那这事母妃知道?”

“知道这事的只有她和我,我也是那次事后才知晓来龙去脉,母妃瞒得太紧了,而陈家人太过分。其实没人想揭破这件事,与其去报复他们,不如自扫门前雪,也免得招来无尽是非,可他们偏偏喜欢往上撞,既然往上撞,那就成全他们。”

凤笙有些唏嘘,以前她很奇怪魏王对待陈皇后的态度,人前也就罢,人后淡漠中总是夹杂着一丝不显的怨愤,她只当是陈皇后压着皇贵妃太久,现在看来事情远不止是这样。

当年陈皇后在其中到底有没有做什么,她是不是早就知道皇贵妃是陈家的女儿,才会一直锲而不舍想把皇贵妃和魏王都踩在脚下?

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了,经此一事,没有也是有了,而这个局针对的根本不是陈家人,而是陈皇后。

但是凤笙还是很好奇,陈皇后当年是不是帮凶?

魏王看了她一眼,“怎么好奇这事?”

凤笙讪讪的,她能说她是好奇吗?当然好奇的不是陈皇后是不是帮凶,而是如果她是帮凶,在皇贵妃也知道的情况下,皇贵妃是如何才能保持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这个‘姐姐’。

“这事连母妃也说不清楚,时间太久,记忆也太模糊,她只记得当年这个嫡出的姐姐对她不错。”

如果不是不错,皇贵妃当年也不会跟着一同出去,只是再多的好,都在陈老夫人手中坏掉了,没办法做到不生芥蒂,只能尽量不把当年同样年幼的孩子想得恶毒。

也许这就是皇贵妃避免和陈皇后起冲突的原因所在,不过谁又知道她心中到底如何所想。

凤笙叹了口气,和魏王躺了下来,发生这件事,注定两人今夜难眠了。

第105章

难眠的不止她们,还有坤宁宫的主人, 陈皇后。

建平帝向来给这个正妻留面子, 不管是人前还是人后,可这一次哪怕是皇贵妃从中拦着, 也没拦住他来坤宁宫这趟。

不过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将找到的那个人, 丢到陈皇后面前。

那个人早已被盘问了许多遍, 已经十分有经验了, 自己就把来龙去脉说了一遍。起先陈皇后还在质疑大晚上的,建平帝带着个人来给她讲什么故事,听到后面克制不住脸色苍白。

她想解释,想说点什么, 却发现嗓子里似乎卡了东西, 什么也说不出。

一直到建平帝拂袖而去, 她才找到自己的声音。

“陛下, 此事臣妾真不知晓,你不能听信此人一面之词, 就断定是臣妾所为, 母亲做下的事, 与我何干, 陛下……”

可惜建平帝已经走了,她狼狈地扑到在地上, 无视身边宫女太监们的焦急。一直过了许久, 她才站了起来, 嘴里念念有词道:“此事与我无关,母亲,对只有娘能救我,快,快命人去陈家递消息。”

富春搀着她道:“娘娘,现在宫门早就下钥了,没办法出宫。”

“去,快去想办法,快去啊!”陈皇后歇斯底里地大喊,一面喊一面去推富春,“快去,只有娘能救我,你快去。”

“娘娘,这会儿真的没办法出宫,您先别急,再等等,等天亮后,奴婢便让人出宫。奴婢亲自去,行不行,您别着急。”

富春劝了很久,都劝不住陈皇后,直到她说再这么闹下去,走漏了消息,是时事情就变得没办法收拾了。

建平帝趁夜前来,本就没打算闹大,如果陈皇后再闹腾下去,事情就不好说了。毕竟这宫里钉子眼线无数,谁也不敢保证谁的宫里就一定干净。

“那你记着,天亮后你亲自出宫。”

陈皇后和富春说话的同时,身体克制不住抖颤着。富春哪里见过她这样,只知道一切都完了,现在做什么都是无用功,也许只有陈家那边有办法救娘娘。

等天亮之后,宫门一开,富春就匆匆忙忙拿了坤宁宫的牌子出宫了。

去了陈家,将事情来龙去脉一说,陈家顿时乱了。

承恩公万万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当年事发时他尚且年幼,陈家的男丁过了六岁,都会搬到前院去住,以免养于妇人之手。他知道王姨娘,知道父亲很宠爱她,也知道丢了个庶出的妹妹。

但也仅仅是这样,母亲从没有告诉他这件事,他也没想到事情真相竟会是这样。

当然,能处在他这个位置,心中也不会对任何事都轻易听信,所以他当即去找了陈老夫人,将事情一说,一看陈老夫人那脸色,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果然是以前做的孽,现在要还了。

也许旁人不清楚,陈家人却知道帝后之间的夫妻情分,早就被这些年太子的事以及宫里的事,磨得丝毫不剩,陈皇后能保持现在的尊荣,全是因为她是建平帝的发妻元后,他依旧为她保留着颜面。

好不容易借着这次大皇子府上的事,博了几分帝王的怜悯,也是陈家人见皇贵妃咬着不认他们,心中生恨暗中做了不少事,引得帝王忌惮心起,再次扶起陈皇后去压皇贵妃的风头。

可这件事的发生,等于提醒了建平帝,他这个发妻他一向认为宽容大度的发妻,是如何的虚伪做作恶心,明明是她们母女二人对不起人家,偏偏摆出一副建平帝宠妾灭妻,皇贵妃得势不饶人的模样。

如此一来,建平帝怎么不恼不恨,这个结果太坏了,可能后续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那个后果所有人都不敢想。

哪怕陈家人再怎么想认回皇贵妃,也不会舍得丢掉皇后这个位置。

承恩公和陈老夫人母子俩,两对相无言,一个脸色惨白摇摇欲坠,一个失了力气万念俱灰。到底不管怎样,现实终究得面对,承恩公也不是不孝之人,安慰了老夫人两句,便匆匆离开去想法子了。

……

室中静得落针可闻。

刘妈妈凑到近前来,低声劝道:“老夫人,不管怎么样,别跟自己身子过不去。您还没用早膳,要不老奴让人端些吃的来,就算你心里着急,也得吃饱了才能想出解决的法子。”

陈老夫人没有说话,静静地坐在那里径自出神着。

“老夫人,您别跟自己过不去。”刘妈妈声音里带着哭腔,她跟了老夫人一辈子,也算是忠心耿耿了。

老夫人突然动了,拍了拍她的手:“我没有跟自己过不去,我活了一辈子,有儿有女有媳有孙,别人有的我有,别人没有的我也有,知足了。”

这态度淡定,语气平静,看似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可刘妈妈总有一种要出事的感觉,事实上她的感觉没错。

陈老夫人能坐到这个位置,不是无知的妇人。

事到如今,她很清楚这件事只有她能解决,只有她能救自己的女儿,还有这么一大家子。

瞅着午后人少的时候,陈老夫人悄悄离开陈府进了宫,并在宫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

陈老夫人是陈皇后的亲娘,也许别的命妇进宫还要先递牌子,再经过宫里宣召才能入宫,她却不用。

所以她长驱直入进了宫,却没有去坤宁宫,而是去了咸福宫。

皇贵妃正在午睡,外面突然闹上了。

等她收到禀报,又穿了衣裳起身,已经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陈老夫人,堂堂一国之母的母亲,竟在咸福宫门口跪了下,一口一个请皇贵妃原谅、赎罪。

能在皇贵妃身边服侍的宫女太监,都不是蠢的,事情刚发生,倩如就让人去陈老夫人扶起来,无论如何把人先弄进来再说,可陈老夫人打定要这么干,她又上了年纪,古稀之年,谁也不敢对她动手。

“娘娘,是我这个无知的老婆子有眼无珠,是我做错了事,跟皇后没关系,当年她才多大,娘娘有什么仇有什么怨,只管找老婆子报就是,万万别连累了皇后。”

咸福宫这场乱子已经惹来许多人注意,旁边几个宫里的宫女太监在宫门外探头探脑。不多时,胡贵妃来了,淑妃德妃也来了。

胡贵妃装得一脸诧异,在边上劝陈老夫人:“老夫人,您这是作甚,有什么事好好说就是,何必这样。”

“就是就是,皇贵妃性格温和,绝不是得理不饶人的性子,有什么话好好说,您先起来。”

匆匆赶出来,还披着件衣裳的皇贵妃,气得浑身发抖。

陈老夫人也似乎并不是装装样子,无论别人怎么劝都不起来,有人去扶她,她也连连挥手把人搡开,哪里还像个老夫人,倒像是个乡野村妇,撒泼放刁。

“哎呀,这可怎么是好,还不快去请皇后娘娘。”

说到这个,一直装聋作哑的陈老夫人倒是听见了。

“别去请皇后,这事和皇后没关系,是我和皇贵妃之间的纠葛。皇贵妃,老婆子今日在这里给你赔罪,娘娘有什么仇有什么怨,只管找老婆子报就是,别迁怒皇后。”

眼见劝不了陈老夫人,胡贵妃淑妃等几个妃嫔又转头来劝皇贵妃,劝她什么事何至于闹成这样,不管怎么样先原谅了,把人劝起来再说。

她们哪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若论皇贵妃唯一的心结,大抵就是眼见这个半截身子快入土的老婆子,彼此之间的恩怨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怎么原谅?

不是什么事都能拿来做戏装样子,每个人心底都有那么点谁都不能碰触的底线。

皇贵妃被气得脸色苍白,摇摇欲坠,倩如见情况不好,已经命人去请建平帝了,可一直没消息。

而皇贵妃这般表现,更是让唯恐天下不乱的胡贵妃等人洞悉了什么,煽风点火停不住,一时间场面乱得不可开交。

*

凤笙想了又想,还是决定进宫一趟。

魏王到底是个男人,心思不如女子细腻,自然不明白有时候与大势相比,女子更容易感情用事,她怕皇贵妃心中不好想。

事实证明这么做对了,凤笙进了宫,正领着知秋和被奶娘抱着的珒哥儿,往咸福宫走,路上就碰见许多行事匆匆的太监和宫女们。听他们悄声议论,似乎是咸福宫出了什么事。

见此,凤笙也顾不得耽误了,忙加快了脚步。

等她去了咸福宫,场面正乱着,她也顾不得多看,忙向倩如走过去,低声问她发生了什么事。

倩如大概的说一遍,又说派人去请陛下了,但建平帝正在和大臣们议事,消息没递进去。而皇贵妃大概被气狠了,索性进了里面,不闻不问任她们闹。

“王妃,您说这事怎么办?”

能怎么办?明摆着陈老夫人这是想把事情都自己扛起来,又极力想把事情和陈皇后撇清,顺带还想恶心皇贵妃一把,坏了她的名声。今儿这事不管事情真相如何,皇后的亲娘给皇贵妃下跪,在世人眼里就是皇贵妃恶形恶状,逼得人家没有活路,才会出此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