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的侍从们惊了惊,莫名的看着冲进来的人,那是太宰丰极的侍卫石衍。

“何事这么慌张?”丰极自奏折中抬首。

“大人,风将军找到了!沛城府尹飞书,风将军在沛城!”石衍激动的叫道,冲到书案前呈上一个红漆木筒。

闻言丰极一呆,迅速接过木筒取出书信,一目扫过,面上顿现狂喜之色。然后殿中的侍从便惊讶的看到一贯从容的丰太宰猛然起身,大步往殿外跑去,只不过跑出殿门才步下两级台阶,丰极又蓦地站住。

“大人?”跟在身后的石衍疑惑。

丰极静静站着,然后转过身,神色已是从容静雅,“想起还有奏折没有批完。”他缓缓抬步,一步一步走回大殿,“修书呈报陛下,飞书告知杜康,再派人去各府知会五位兄弟。”

“是。”石衍应承。站在他的身后,看着他定定站在殿门前,仿佛一步有千斤重,跨过的步伐那么的艰难,可他终究是跨过了,重新在案前坐下,“你们都退下。”

“是。”殿中侍从退出大殿,轻轻关上殿门。

殿中静静的,丰极取过一本折子翻开,目光定定看住,可半晌过去,他依旧维持着那个动作,然后他猛地起身抓起折子狠狠掷了出去,折子砸在一只琉璃蟠龙瓶上,瓶子被带翻落在地上,“砰!”的发出一声脆响,瓶子在地上绽开了花。

殿外众侍从闻得声响忙欲推门而进,却被石衍阻止了。“想是不小心落了东西,不妨事的。”

大殿里,丰极定定立在书案之后如一座雕像,可一双手却微微地颤栗着。

殿外,石衍抬步离去。

许久后,丰极抬手掩面,颓然落座。

人人都赞他行事谨慎,人人都赞他做事稳当,可这刻他恨着自己的理智谨慎!可是……即算如此,他却依旧不能冲出帝都飞去沛城,去找那时刻挂在心头的人,去亲自确定她的安好。他能做的……手滑落,目光茫然落下,只看得一地碎瓶,唇边溢出苦笑,悲凉似水。

这一生,他大概都要如此,永远都被理智紧紧的锁住,他一生或许都不会再行差踏错,可是——悔恨与痛苦——并非只是做错了事才会有。可悲的是,他如此的清楚明白,可他还是无能为力。世人赞他是“完美的大东第一人”,他这一生想来也会做到世人所说的“完美”,而在这“完美”之下,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这是何等悲哀的一生。

此一生,必如炼狱,苦楚永随。

“影……”低低念一声,那张被世人倾暮赞誉的无双面孔上,浮现着深绝的痛苦,那是任何一位姑娘见着都会心碎的神情,她们会愿意以性命为代价,只为能抹去他眼底深深的悲楚。可是景辰殿里,这刻只有数盏宫灯,摇曳着烛光伴那沉沦哀伤的身影。

而在宫外,获知风独影在沛城现身的消息,那性格各异的六兄弟反应大体是相似的。

皇府。皇逖正与妻儿一道用膳,闻得消息后,以庄重沉稳着称的太律大人碗筷一扔,不顾夫人的叫唤,冲到马房牵了一匹马便往丰府而去。

宁府。宁静远正在去看望他生病的第五房爱妾的途中,闻得消息后,他掉转了头,吩咐管家去备马车,他要去丰府。

白府。白意马那时正在书房考察长子的功课,闻得消息后,书一放,让儿子尽管玩去,又命管家快快备马,他要上丰府一趟。

华府。华荆台正与账房的管事清点账目,闻得消息后,他捧起一把金叶狠狠咬了一口,然后冲动的做出事后他肉痛悔恨的事,“全赏你!”一把金叶塞给了管事,而他人已飞奔出府,直往丰府跑去。他的府第离着丰府只有一条街,所以平日很是方便他去蹭吃蹭喝。

南府。南片月正在跨步上马,打算去“柳谢酒坊”找谢茱,闻得消息他脚下踏空,差一点在马下摔个跟头,幸则他反应敏捷,才免了“南将军在自家门前摔一跤”的臭事,然后飞身跳上马背直奔丰府。

所以,当丰极自宫中出来,外间已是华灯似星。回到府中,便见花厅里五位兄弟酒酣耳热,见他回来,华荆台扯着嗓子叫唤:“四哥快来,我们干一杯!”

“快来快来!四哥!七姐没事了,我们今晚要畅饮通宵!”抱着酒坛盘坐在桌上的南片月已被酒意熏得满脸通红。

各兄弟皆有家室,各府亦是人多口杂,所以每每兄弟们要放纵一番之时,不约而同便会来到丰府。

丰极看着花厅里兴奋得忘乎所以的几位兄弟,无奈的摇头一笑,然后抬步跨入。

七、云谁之思6

八月二十六日。

东溟海边的海家村,这一日依旧如平常一般平静度过,只是到黄昏时,忽然官道上响起了嗒嗒嗒的马啼声,整齐划一的直奔海家村而来,顿让村里的人心惊肉跳起来,毕竟几年前这样的马蹄声往往代表着杀戮的到来。所以村人有的赶忙关门关窗闭户不出,有的悄悄的爬在院墙上往外偷看,只见一列马队风一般穿过村子,直往村东头最近海边的海幺叔家方向而去。

那时候,风独影与易三如平时一般坐在沙滩上欣赏落日的余晖。当马蹄声传来时,两人移首望去,便见沙尘滚滚,飞骑如电。

“终于是来了呀。”易三轻声道,心底一沉。

风独影起身,面向那渐行渐近的飞骑。

那奔行而来的约有百余骑左右,待驰到距离他们约有四、五丈远时勒马,一阵骏马嘶鸣,百余骑齐齐停住。然后有一人跳下骏马,冲他们飞奔而来,一张俊挺冷漠的面孔,赤然便是风独影的贴身侍卫杜康,奔到丈许之地收住身形,双膝屈地,垂首唤道:“将军!”

风独影移步走至杜康身前,“起来吧。”但杜康却垂着头不起,她微微叹一声,“这并非你的错。”

杜康闻言抬首,依旧是面无表情,可微颤的声音泄露出他的激动:“将军,属下……”

风独影抬手打断他的话,“本将明白,你都不必说,起身。”

“是。”杜康起身。

而几丈外,那百骑均已下马,眼见风独影望来,刹时齐齐跪地行礼:“拜见将军!”

“都起来吧。”风独影抬步走过去。

战士们齐齐起身,目光热切的看着风独影。

“将军……可担心死我们了!幸好您没事!”

“将军,您怎么到这里的?”

“将军,您的伤好了没?”

“将军……”

他们七嘴八舌的问着,无不是激动而欢喜。

风独影目光缓缓扫过她的部下,然后微微一笑。

顿时,战士们止声,面上纷纷绽露放松而开怀的笑容,似乎风独影的一笑便给予了他们所有的答案。

安抚了部下,风独影回转身望去,易三静静地站在几丈外的沙滩上,神色淡然,却显得那么遥远。似乎只这么片刻,她与他便已隔了万水千山。

终于……是要离开了。脑中这么想时,心头蓦然涌现淡淡的失落。再转身移目望向木屋,屋前海幺叔与幺婶正相扶而出,猛然见到这彪悍如虎的百余铁骑顿现惊慌,待看到她时,恍然又有些明了。

“这……这些人都是来接姑娘的吗?”

风独影颔首,“惊扰大叔大婶了。”

“不!不!”夫妻俩连连摆手,眼睛望一眼那些战士,赶忙便又移开,只觉得那些人的目光似刀子般扎人。看到风独影亭亭玉立,神色淡定如常,而那些铠甲如雪的战士在她身后一字排开,如同屏障。也直到这一刻,夫妻俩才真正感觉到眼前这位姑娘真的是一位号令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姑娘……”幺婶唤着,却又觉着不妥,忙又改口,“将军是这会就要走?还是……能再住一晚?”她目光看着风独影,颇有些不舍。

风独影沉吟,一时沙滩上静悄悄的。片刻,她看向海家夫妇,“还要再打扰大叔大婶一晚。”

“不打扰不打扰。”夫妻俩赶忙道。“老婆子你快去烧水做饭,这些……”海幺叔看看那些战士,一时也不知道要如何唤便作罢了,“他们赶了一路,也该渴了饿了。”

“不敢劳烦,我等皆自备干粮与水。”风独影身后一名战士上前抱拳道。

“啊?这……”海幺叔望向风独影。

“勿须烦劳大叔大婶,军中向来如此。”风独影道,她移目看向杜康,“今夜你们也在此歇息一晚,明日一早起程。”

“是!”杜康及百余战士俯首。那爽朗有力喝声直震得海家夫妇心头巨跳,然后望向风独影的目光便带点敬畏。

正在这时,嗒嗒马蹄声响,又有数骑驰来,却是许淮领着数名随从赶到了。杜康自接到飞书后即日夜奔行,到了沛城便直奔府衙,得知了风独影在海家村后即又转奔海家村而来。许淮担心他接了人后直奔帝都而去,那自己一番苦心便要化之流水,是以马上也命人备了马追了出来,可即算他舍命追赶,依旧被远远甩在了后边。

这会他赶到,见礼后,即要迎风独影回沛城。

“许大人请回,本将明日再动身。”风独影淡淡丢下一句,即转过身,目光扫去,望见易三在远处海边的礁石上独自坐着,心头顿起莫名的怅然。

许淮见她神色冷淡,一时心头忐忑,不敢多说,只道:“那下官明日再来接将军。”然后又冲杜康抱了抱拳道:“将军就烦请照料了。”杜康冷淡的点了点头。

许淮又目光望了眼一旁呆立的海幺叔夫妇,颇是和善的笑了笑,才领着随从回沛城去。

许淮离去后,风独影对海家夫妇道:“大叔,大婶,今晚可不用准备晚膳。”

“呃?”海家夫妇疑惑。

风独影也没有解释,望着易三片刻,然后还是抬步走了过去。

海边,易三静静看着风独影走来。

到了近前,两人却都没有说话,只是并肩望着夕阳慢慢沉入大海。

身后杜康对海家夫妇道:“大叔,大婶,可与我们一道用膳。”

然后他与那百余战士,有的在木屋旁扎下营帐,有的去捡回了干柴,有的下海捉回了鱼,尔后有的燃起篝火,有的准备了锅碗瓢盆,有的取出的带来的干肉、调味、美酒……半个时辰后,沙滩上便飘起了浓浓的香味,顺着海风飘得远远的。

那晚,海家木屋前有了从未有过的热闹。那些战士因找到了自家将军而高兴着,所以即算风

独影就在面前,亦不能收敛他们的兴奋之情。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声歌咏,那是军中男儿的爽朗,风独影贯来如是,易三潇洒从容,便是海家夫妇亦为气氛所染,而忘了身份之别,共饮共乐。

其间,风独影问海幺叔:“沛城府尹如何?”

甚少饮酒的海幺叔这晚喝了几碗酒,已有些醉意,所以听得风独影话,颇是有些茫然。

风独影转动着手中的酒杯,“其在沛城为官可有暴行?可有贪名?”

海幺叔打了个酒嗝,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倒不曾听过。”

“哦?”风独影想他们平日少到城里,大约也不甚关注这些,转而问道:“大叔家这两年日子如何?每年交多少税?”

听到风独影如此问,夫妻俩不由面面相觑,似乎不知道要如何答。

一旁的易三却有些明了。这或许便是风独影的报恩方式,与其赠于金银,不若给沛城给海家村一位好父母官。本朝自立以来即行“三十税一”之制,但元鼎元年皇帝颁诏,免天下赋税,以令百姓休生养息,元鼎二年始才行征税。以幺叔、幺婶这等勤劳之家,足可温饱而有盈余,若觉生活艰难,那必是地方官为中饱私囊而暗中额外加重赋税所致。他看着风独影,微微一笑,然后对海家夫妇道:“幺叔,幺婶,直管说实话就是了。”

听了易三的话,海家夫妇放宽了心。

“虽不能穿绸戴银,倒也还过得下。”幺婶先道。

“嗯。”海幺叔点头,“前些年在申大王治下,种了地也吃不上粮,打了鱼也不曾尝过味,一年里官府要来五、六次,除了租子,又是算赋,又是劳役,杂七杂八的,一年收成全交了都不够。”

“是呢,那些年可真苦呢,每日饿得只能灌水饱肚子。”幺婶想起当年便面现苦色。

“老婆子,别想那些。”海幺叔拍拍幺婶的肩,转而面向风独影,“如今地里出的粮可有大半留着自家吃,捕了的鱼不但可以卖了得些银钱贴补生计,也能留下一两条自家吃。”

“喔。”风独影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想来许淮这府尹大抵也还算称职的,他向自己献殷勤虽不讨人喜欢,却不过是为着自身的前途命运,倒也无可厚非,毕竟官场上不可能有清白无瑕之人。

当夜,海家木屋外的热闹直至戌时过半才散了,然后各自收拾睡去。

七、云谁之思7

半夜时分,天地寂静。

风独影睁目,自床上起身。

从窗口往外望去,月色照得沙滩一片银白,只有远处阵阵潮声荡起,似乎是这个天地间唯一的声音。

她移步,轻无声息的穿过堂屋,来到右房的卧房。床榻上传来一道平缓的呼吸声,显然易三正在熟睡。

缓缓走近床边,透过窗外照入的月光,可看得易三面朝外的侧卧于床榻,面容安宁,显然好梦正酣。看了半晌,她抬臂,手指伸向易三的颈脖,慢慢的一寸一寸的靠近,然后在指尖离咽喉只一寸时顿住。

目光静静的看着那张睡容,脑中却浮起他坦荡的目光,从容自若的笑容,这样的人……

指尖又推进半寸,几乎已可感受到他皮肤温暖的气息。以她的功力,只须轻轻一划,指尖真气自可割喉如割草芥!然后……这个人便可自这世上消失!

思及至此,指尖颤栗。

这个人,不应该留下!

她的理智清楚的告诉她,指尖又往前移近,于是指下碰触他暖若温玉的皮肤,那一刹,脑中恍然浮现他手指拂过她眼睫的画面,指间蓦然无力。

许久,她心底沉沉叹息一声,收回手,如来时般悄无声息退去。走到门边时,身后却传来一声轻语:“为何又不动手?”

她一震,然后慢慢回转身。

床上,易三睁开眼眸,幽暗的房中,那双瞳眸却似发着光般,明亮得让人无法逼视。“你回来,不就是为这吗?”

风独影默然无语。

“可为什么又不动手了?”易三坐起身来,神色平静地看着她。她来到这东溟海边是一个意外,她会与他说那么多的事亦是一个例外,可是她若要取他性命却是再正常不过。毕竟,他知道许多不该知道的事,那些于普通百姓不过小事,于他们这些主宰天下之人来说却是绝不能宣扬之密事。

幽暗的房中,风独影与静静对视片刻,才开口,声音轻淡却有些暗哑:“自我口中出,入你耳中止。”语罢即抬步离去。

易三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呆坐良久,才重新躺下,却是再也无法入眠。

那夜,似乎是很平静的渡过。

第二日,风独影起身,步出屋外,便见远处礁石上茕然独立的易三。

她慢慢走到海边,隔着数丈远看礁石上的人,身上衣袍飞扬如天空澄碧,却容颜净丽如高山之雪,数只海鸟在他身畔盘飞,仿佛他是这海中神邸,它们朝着他欢快鸣喝,而他一动不动,似乎是自亘古以来便矗立于此,那般肃穆如山。

许是感应到她的目光,易三侧首往她看来,目光相遇,两人默默对视。

“将军。”身后传来杜康低沉的唤声。

风独影回首,木屋旁的营帐早已收拾好,百余战士已整齐牵马等候,许淮亦是早早赶来恭候一旁。海幺叔与幺婶走出木屋,目光皆带依恋的看着风独影。

今日的风独影已换过杜康带来的衣锦。一袭白色罗衣比之女装简单,比之男装繁丽,腰间系着墨绿色的腰带,腰带上又以银线绣着凤凰纹饰,于素净之中又添了浓墨重彩之光,广袖之上金色的凤羽翩然,衬着她绮颜玉貌,只觉风华若霜,气度雍容。

“许大人。”风独影唤一声。

“下官在。”许淮赶忙上前。

风独影看一眼杜康,杜康递过一个锦布包,她接了然后递向许淮:“这里有五十金叶,烦你请城中最好的工匠为海家大叔大婶建一座新的木屋,屋里备足油米柴盐,还要做足四季衣裳。”

许淮愣了愣,赶忙接过,“是。”别说这五十金叶建两幢木屋都绰绰有余,便是风独影不给,只要一句话他亦会办妥的。

海家夫妇闻言顿满怀感动,想要婉谢,可目光与风独影对视时却是说不出话来。眼前的风独影早不是当日落难为他们收留的孤女,亦不是昨夜之前虽冷淡寡言却又透着温情的姑娘,此时此刻站在面前的是气度威严高不可攀的大将军。

最后,夫妇两人只是向着风独影行跪礼致谢。

风独影目光示意,杜康便上前扶起两人。